导航:首页 > 法国资讯 > 一战后法国经济什么时候复苏的

一战后法国经济什么时候复苏的

发布时间:2022-06-01 06:49:35

Ⅰ 1936年5月法国的经济危机时什么原因经济有所好转

1936年5月,由法国无产阶级领导的、广大劳动人民和进步阶层参加的人民阵线上台执政,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一度使法国经济有所好转。

Ⅱ 第一世界大战后,法国的国民经济是如何发展的

法国虽然取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但其国民经济基础遭到严重破坏。据不完全统计,战时有1.1万个工业企业、1500座桥梁、26.5万所住宅和7500所学校被毁掉,特别是被占领区的工业基础被摧毁殆尽,共计1340亿法朗的商品和财产在战火中消失了,近150万人死于这场战争,平均每10个法国人中就有1人死在前线。

尽管法国在战争中损失惨重,最富有的北方和东北方遭到严重破坏,但是它的战后恢复工作还是卓有成效的。法国依靠德国战争赔款和外国技术,投资80亿美元修复了矿井,重建了工厂、公共建筑物、商店和住宅,修通了铁路、公路,疏缓了河道,填平了长达数千英里的战壕,治愈了战争遗留下来的创伤,整个恢复工程结束于1924年。

随后,法国迎来了一个经济发展时期。1919年法国的工业生产只及1913年水平的57%,1924年已高出1913年9%,1926年猛增至1913年水平的126%,1929是法国经济发展的顶峰,1930年势头有所减慢,但工业生产仍是1913年水平的140%。

Ⅲ 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法国发生了哪些社会变化急需

一、 20年代的英国、法国

1.英国经济的衰退和政党政治的变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济地位衰退表现在:

其一,债务激增,从1914年的6.5亿英镑(314900万美元)1920年增至78.28亿英镑(3804408万美元),英国从美国的主要债权国变成美国的债务国。

其二,伦敦不再是世界唯一的金融中心,原来在国际市场上起着共同货币作用的英镑受到美元的冲击,利用英镑对世界进行财政剥削的支配地位削弱。

战后的经济困难导致英国的政党政治发生变化,工党取代了保守党,开始同自由党轮流执政。随着英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地位的削弱和垄断组织在经济领域中居于统治地位,自由党和它所奉行的自由主义原则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社会经济条件。自由党的衰落是历史的必然。战后的英国工党是以工人为主要成分奉行改良主义的资产阶级左翼政党。工党领袖关于通过议会民主实行社会改革和建立财产公有制的词句,对于希望改变自身经济地位的工人群众颇具吸引力。工党执政期间,在资产阶级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推行了一些有利于劳动者的社会福利改革。

2.爱尔兰和英帝国自治领的分离运动加强

大战后,英国的殖民地虽然增加了近260万平方公里,但英帝国的殖民体系开始出现瓦解的趋势。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兴起,1921年爱尔兰南部26个郡脱离英国,成立自由邦。当时对于英帝国殖民体系变化影响最大的是自治领的分离运动。随着自治领民族工业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要求脱离英帝国完全独立的呼声越来越强。宗主国英国在自身实力衰落的情况下也无法维持原来的殖民统治,被迫在1926年的帝国会议上作出决议,承认自治领在内政外交方面拥有完全独立的地位,在法律上与英国平等,自治领与宗主国靠“共同忠于(英国)国王”这一信条被维系在英帝国内。1931年的威斯敏斯特法,将上述演变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英国已经失去对自治领的实质性政治控制,仅存留松散的政治联系,各自治领都可以以独立国家的面貌出现在世界舞台上。威斯敏斯特法是英国被迫顺应殖民体系瓦解这一客观历史趋势的法律文件。

3.法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政策

法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大战给法国造成约2000亿法郎的巨大物质损失,这个“高利贷帝国主义”国家已由债权国变成外债高筑的债务国,出现严重的财政困难。但是,在相对稳定时期,法国经济发展比较快,法国经济复苏的重要原因:一是得益于战胜国对世界的重新瓜分。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取得萨尔煤矿的开采权,使法国的冶金工业生产能力增加了75%;德国的赔款和拥有比本土大20倍的殖民地,也是法国经济复苏的有利条件。二是法国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一方面,实行减支增收的财政改革,广征赋税,降低公务员薪金,限制粮食消费,调整币制,稳定法郎,使财政状况好转;另一方面为缓解社会下层的不满,实施了社会福利措施,使人民生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

“严格执行凡尔赛和约,削弱德国”是20年代法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由于在巴黎和会上,法国没有达到彻底肢解德国的目的,会后又没有得到英美两国以条约形式保障法德边界,因此,寻求在欧洲大陆的安全保障成为20年代法国外交政策的重心。1920至1927年法国先后与德国周围的中小国家比、波、罗、捷、南等国缔约,在欧洲大陆建立起主要针对德国的安全保障体系,其目的在于维持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英国拒绝了法国的结盟建议,继续对欧洲大陆奉行均势政策。

二、 意大利法西斯的上台

意大利是帝国主义列强中实力最弱的一个。战后初期,意大利又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中,工业凋蔽、农业荒芜、失业人数日益增长、人民生活痛苦不堪;经济危机导致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工农革命运动高涨,工人奋起夺取工厂,农民夺取地主土地,资产阶级统治机构陷于瘫痪状态。为了镇压工农运动,巩固统治地位,意大利大资产阶级决定实行极权统治。另外,巴黎和会上意大利分赃最少,当年英法为换取意大利参加协约国作战,许诺的扩张领土的要求未能兑现。大资产阶级期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和铁腕人物来扭转意大利在国际上的被动局面,以武力实现领土要求。墨索里尼的法西斯组织采用恐怖手段镇压工农运动,帮助资本家和地主夺回工厂和土地,从而赢得大资产阶级的欢心和金钱、武器支持,发展为拥有武装并控制意大利北部、中部许多地区地方政权的全国第一大党。1922年秋,墨索里尼率党徒进军罗马,在意大利建立起法西斯专政。教材小字部分介绍了墨索里尼全面强化法西斯统治的措施。法西斯的上台表明意大利资产阶级在稳定统治秩序时选择了与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不同的道路。

三、 20年代的美国、日本

1.美国的经济繁荣和金元外交

美国是2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繁荣”的典型国家。经济繁荣突出表现在工业生产空前发展,特别是汽车业、电气业、建筑业和钢铁业。1929年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已达48.5%,超过了当时英、德、法三国比重总和的79%。

美国经济繁荣的原因有:

第一,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的局面为美国经济繁荣提供了较好的国际政治环境;战后,欧洲各国恢复发展经济缺少资金,为美国的资本输出提供了有利的时机。

第二,大战中积聚资本,掌握世界经济霸权。战前美国就是经济强国,大战中,美国参战晚,本土又未受到破坏,美国垄断资产阶级通过向各交战国供应武器大发横财。美国由欠欧洲国家约55亿美元的债务国变成欧洲国家倒欠美国100亿美元的债权国,纽约也成为世界金融的中心。

第三,开展生产合理化运动,通过技术革新和机器设备更新,提高生产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增强美国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技术革命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

第四,开拓市场,通过分期付款的方法,刺激国内消费市场的表面活跃;扩大对外商品输出,占据过去由英德控制的世界贸易市场。但是,在美国经济繁荣之中,潜伏着不可克服的危机:农业长期不景气,旧工业部门开工不足,大批农民破产、工人失业,贫富差距扩大,欧洲各国经济恢复的完成,使美国的海外市场逐渐缩小等,使美国日益膨胀的生产能力大大超过国内外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日益严重,繁荣只能是暂时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美国政府就开始推行金元外交,战后美国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运用金元外交,支配世界事务。战后,美国金元外交的重心首先是拉丁美洲,到1928年,20个拉美国家中已有14国被美国资本所控制;其次为东亚,美国的金元势力在东亚特别是中国的扩张,引起同日本扩张的尖锐矛盾;再次为欧洲,通过为欧洲各国经济复苏提供贷款和解决德国赔款问题,加强对欧洲事务的干预。金元外交的推行,表明美国在掌握世界经济霸权的同时,力图在国际政治中取得支配地位。

2.日本经济的增长与内外政策

日本经济在大战期间获得了异乎寻常的发展。战争期间日本趁欧美商品暂时退出亚洲市场之机,几乎垄断了亚洲市场;俄英等协约国的军需品、日用品订货,刺激了日本的工业生产;潜艇战使日本海运业首先发展起来。大战使日本由外贸入超国变为出超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债务国变为债权国。日本经济虽然增长迅速,但与欧美国家比相对脆弱。1920年爆发了日本历史上空前深刻的经济危机。在持续萧条阶段,以东京、横滨为中心的关东大地震发生,日本财产损失达100亿日元。日本政府一面以防止“财界的混乱”为名,全力救济受灾的大资本家,一面以维持治安为借口,大肆逮捕对反对天皇统治的社会主义分子和工人运动积极分子,制造惨杀旅日朝鲜人和中国人的事件,以转移受灾人民对政府的不满。

1924年,为摆脱经济困境,日本币原外相推行与英美妥协的“协调外交”和对华尽量避免武力的经济侵略政策。1927年,由于英美在华势力增强,日本统治阶级调整对华政策。大军阀田中义一上台组阁后,推行对华武装干涉的“积极外交”。出兵山东和制造“皇姑屯事件”体现了田中内阁分离满蒙、阻碍中国统一、保护日本侵华权益的行动意图。东方会议是日本统治集团为制定侵华政策而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后发表的《对华政策纲领》确定了分离满蒙、侵略中国、霸占远东的方针,把侵占中国东北和内蒙古的方针作为日本的最高国策公开确定下来。东方会议的内容在田中奏折中充分反映出来,30年代日本大举侵华的行动证明田中奏折是日本帝国主义蓄意侵华的指导纲领。

四、 德国赔款问题

德国赔款问题是出现在《凡尔赛条约》签订之后。条约规定:德国应在1921年5月1日前交付200亿金马克,协约国成立赔款委员会解决赔款总额及分配比例问题。1921年,法国操纵下的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赔款总额为1320亿金马克,限42年还清。德国则在支付10亿金马克后以财政危机为由,要求延期支付。在巴黎和会后,法国最先在赔款问题上处于领导地,它积极推行削弱德国的政策。美英出于自身商品输出的需要,希望复兴德国经济,提出了减少赔款总额和延期常服的新方案,遭到法国的坚决反对。因此,英法矛盾、德法矛盾激化。

1、 鲁尔危机

法国和比利时在1921年1月出动军队占领德国的鲁尔工业区,而德国采取消极抵抗政策,企业一律停工,国家补偿企业主的损失,救济失业工人。法国必须支付高额的占领费才能维持对鲁尔的占领。鲁尔危机导致德法矛盾激化,也使法国因受其累,难于解脱。同时引起美英两国的不安。

2、 道威斯计划

1924年,道威斯计划出台。这是由美国银行家道威斯为首的专家委员会提出的新的赔款计划。这一计划的突出特点是:

· 没有规定德国赔款的总额;

· 规定了赔款的来源;

· 提出由英美向德国提供贷款,帮助德国恢复经济,以支付赔款。

对此,斯大林指出:“这个由美国制定的道威斯计划的内容,就是要欧洲各国利用德国所应偿付欧洲各国的赔款,去偿还积欠美国的贷款。”这一计划一方面大大减轻了德国的赔款负担,有利于德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也为美国资本大量涌入德国扫清了道路,是美国插手欧洲事务的重要步骤。同时也表明,美国成了欧洲国际关系中的大赢家,而法国却进一步失去了称霸欧洲的优势。

3、 杨格计划

1929年,由美国操纵的专家委员会又在道威斯计划的基础上,修改出台了“杨格计划”。它规定德国赔款总额为1139亿金马克,59年内付清,大大减轻了德国赔款的负担。

1932年,德国以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为契机,宣布无力支付赔款,赔款问题不了了之。在英美的扶植下,1929年,德国重新成为欧洲经济大国。

五、 洛迦诺公约

大战后的欧洲安全保障问题,是又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1925年的洛迦诺会议就是针对这个问题召开的。会议达成公约,即洛迦诺公约。它实质上使纵容德国向东发展,推动它侵略苏联的帝国主义条约。它的签订具有两个重要作用:

· 改善了协约国尤其是法国同德国的关系,为20年代中后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使欧洲国际关系进入相对稳定时期;

· 提高了德国的国际政治地位。德国恢复了欧洲政治大国的地位,不久参加了国际联盟,并取得国联行政院常任理事的席位。

第三节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一、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 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经济危机的爆发

2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繁荣景象,,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存在,在经济发展的本身又潜伏着严重危机。

· 首先,美国20年代的繁荣是建立在不稳定的基础上的,少数垄断组织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这就造成国民收入分配不军,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 第二,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这种繁荣不是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而是一种提前消费的形式,随之而来的必然使消费的疲软。而资本家为眼前的利润驱使,盲目扩大生产,使得生产和市场的矛盾日益尖锐。

· 第三,无限制的股票投机活动。当时美国的股票投机活动非常猖獗,不但职业投机者,一些普通的美国人也参与股票的投机,把它作为致富的捷径。这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潜伏了货币和信贷系统崩溃的危机。

1929年10月,以纽约股市的崩溃为开端,引发了一场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

2、 经济危机的特点

· 范围特别广。从经济范围看,危机期间信贷货币危机、工业危机与农业危机同时并发、相互交织;从地域范围看,危机从美国蔓延到德、日、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并且波及到殖民地、半殖民地何不发达国家,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 持续时间特别长,1929~1933年,持续四年之久。

· 破坏性极强,不仅在危机期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国际贸易额减少2/3,甚至在危机以后也不见经济很快复苏。

3、 经济危机的深刻影响

从局部看,经济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各国政坛丑闻层出不穷,政府信誉扫地;广大人民强烈要求改善生活状况,示威、游行和罢工斗争不断;法西斯分子乘机兴风作浪,促使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从整体看,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改善本国经济形势,迦金在国际市场上争夺,使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各国进一步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行掠夺,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世界局势危机四伏。

Ⅳ 一战二战最早复苏的是什么经济

所以这一帮经济学家他们知道希特勒是肯定坚持不下去的,他们现在主要任务就是,怎么研究出一条经济复苏之路,让战败的德国继续复苏。

所以,这时德国经济是从零开始的,工业被糟蹋的一败涂地。

它周边的一些国家虽然是胜利国,但是他们也打得够呛,和德国差不了多少。

但是德国凭借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在经济发展速度上远远赶超了其他国家。

Ⅳ 1929-1933法国经济危机具体情况

1930年11月,法国乌斯特里克银行宣告破产,标志着法国经济危机的开始。接着,大批银行与企业纷纷倒闭、破产,生产下降,失业人数激增。1930年12月失业人口还只有12000人,翌春猛增至5万人。物价暴跌,资本输出锐减,对外贸易萎缩。危机激化了法国的阶级矛盾,使斗争日趋激烈。广大人民群众为改善生活状况,反对政府和资本家转嫁经济危机的后果展开了顽强斗争。在城市,广大工人和公务人员等主要是反对降低工资,要求取消间接税。在农村,农民和农业工人也开展反对政府农业政策的斗争。从1929年11月塔迪厄第一次组阁到1935年5月议会选举,法国共更换了8届内阁,都因无力应付经济危机先后下台,每届平均任期不到4个月。其中,塔迪厄、赖伐尔各领导过3届内阁,他们执政期间,法国政局出现向右转的趋势。他们对内采用紧缩政策向广大人民群众转嫁危机,如缩减公务人员工资、减少各种抚恤金、补助金。同时却拨出巨款帮助垄断资产阶级渡过难关,并且用秘密基金资助一些法西斯组织。对外继续孤立和反对苏联,主张同德意接近和亲善。更有甚者,塔迪厄在1932年2月第三次组阁时,公然主张建立“强力政权”,力主修改宪法,使国家机器能够更好地适应垄断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这一主张一出笼就遭到左翼力量的一致谴责。在左翼力量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斗争下,塔迪厄企图消灭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实行公开反动统治的阴谋才未能得逞。

Ⅵ 法国发展史(详细点的)

法国发现的最早人类遗迹大约200万年以前。公元前1000年,凯尔特人在法国定居。公元前1世纪,罗马的高卢人总督恺撒占领了全部高卢,从此受罗马统治达500年之久。公元5世纪法兰克人征服高卢,建立法兰克王国。

10世纪后,封建社会迅速发展。1337年英王觊觎法国王位,爆发“百年战争”。初期,法国大片土地被英侵占,法王被俘,后法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于1453年结束百年战争。

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形成中央集权国家。17世纪中叶,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废除君主制,并于1792年9月22日建立第一共和国。1799年11月9日(雾月18日),拿破仑·波拿巴夺取政权,1804年称帝,建立第一帝国。

1848年2月爆发革命,建立第二共和国。1851年路易·波拿巴总统发动政变,翌年12月建立第二帝国。

1870年在普法战争中战败后,于1870年成立第三共和国直到1940年6月法国贝当政府投降德国,至此第三共和国覆灭。

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举行武装起义,成立巴黎公社。同年5月底,被法国军队残酷镇压。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遭德国侵略。

1944年6月宣布成立临时政府,戴高乐担任首脑,1946年通过宪法,成立第四共和国。1958年9月通过新宪法,第五共和国成立,同年12月戴高乐当选总统。

(6)一战后法国经济什么时候复苏的扩展阅读

法国作为欧洲五大强国之一,与其的历史根源性有很大关系,法国有着欧洲交通枢纽的优越地理位置,让它能快速的发展变强,但是由于法国的面积并不太美好,又被欧洲其它五大强国包围,所以实力一直很一般。

当欧洲逐渐从罗马崩溃的阴影中走出,当时阿拉伯帝国也在东方崛起,在近东重创拜占庭帝国,沿着北非攻占西班牙,入侵法国。

由于阿拉伯军队在普瓦提埃战役中败给法兰克王国,最终入侵欧洲的核心区的理想没有实现,攻占西班牙已经是阿拉伯帝国对欧洲扩张的极限了。

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为欧洲带去沉重的灾难,同时也给欧洲人带来了适合他们的重骑兵技术。

但是当时的重骑兵的昂贵开销,让法兰克帝国难以承受,于是分封土地分摊成本的封建主义在法兰西渐趋流行,以至于封建主之间相互争斗,弱化了中央权威,此时的法国分崩离析,而这种时刻更大的灾难在等待着法国,法国周边的群狼正在等待法国的自相残杀,而后进行吞噬。

法国这个欧洲枢纽的位置早有多人贪慕,这次恰好给了这些国家机会,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在此刻发生了,当一个国家内部分裂外部入侵的时候,往往国家会放弃私仇选择大义法国就是这样,法国的统一也由此开始;

一个叫做勃艮第的态度影响了当时法国的统一,勃垦第是第一个愿意在英法战争中鼎力相助的诸侯,而后更多的诸侯加入进来,一起为法国而战,那一刻法国是统一的,是一心对外的。

在英法百年战争中,法国重骑兵在英国长弓、火药、防御工事面前极其脆弱,而更强大的军事投入需要中央集权对资源的统一调度,这再一次让法国看到统一的必要性,这次法国的统一势在必行,因为法国人面对的外敌不仅仅是英国人。

由于法国兼具陆地与海洋国家的地缘属性,在维持一支海军抗衡英国人的同时,也要有一支庞大陆军面对来自欧洲大陆的竞争,法国面临的是多线作战,这种情况也迫使着法国政治朝着集权化发展。

Ⅶ 赢了一战的法国,为什么在之后却开始实行绥靖政策了呢

法国是一战的战胜国,可战争结束后,法国完全没有战胜国的派头,面对咄咄逼人的德国,法国不惜耗费巨资修建了马奇诺防线,更是不遗余力的推行绥靖政策。

经济的颓势,必然带来政局动荡。法国内阁甚至在一年当中,更迭七次。正是在这样频繁的内阁更换中,使得法国国力一步步的下降。

一战,打胜了,法国却落得个筋疲力尽,遍体鳞伤。因此法国民众普遍厌战,和平是那么可贵,谁还愿意主动发起战争呢?

最后不得不说一下英国。英国这个国家尽管不在欧洲大陆,但时刻关心着大陆的局势,由于英国极力推行大陆平衡政策,因此,也间接影响着法国的外交政策。

英国这个国家,见不得大陆出现一等强国,在德国战败后,英国便开始扶德抑法,维持欧洲均势,以便让他们互相牵制。

由于政治动乱,国力下滑,使得法国不得不放弃原来的政策,随英起舞。

Ⅷ 一战后各国发展概况

美国:一战因为是在欧洲举行 美国作为欧战的最大军事物资供应地经济上有较大的发展 政治上美国的民主共和制继续发展
英国、法国是一战的战胜国得到了大量的战争赔款,一战后的经济恢复迅速 他们在政治上主张建立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新秩序 1920年,成立国际联盟,由英法控制
战败国德国意大利经济上遭受了重创,这也是导致法西斯上台的原因之一

Ⅸ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经济恢复

不是
虽然一战后美国已经是世界经济霸主,但一战后的欧洲仍然是世界中心,也就是说欧洲没有接受美国的扶持.美国在一战后对外推行金元外交,首推亚洲,其次拉美,最后才是欧洲.不过,二战后,欧洲接受了美国的马歇尔计划,经济才得以恢复.

阅读全文

与一战后法国经济什么时候复苏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6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50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2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2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20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80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3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7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70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1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2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5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7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12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1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70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