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战初期法国不堪一击的原因是什么
号称“欧陆第一陆军强国”的法国如此不堪一击,全线败北,其原因并不在于实力悬殊。战前,法国拥有94个师,加上并肩作战的英国9个师、荷兰10个师、比利时22个师共计135个师,坦克3000余辆、飞机16300多架,实力不弱,而其猝败的真正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国防观念淡薄。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资本主义世界有过一个短暂的繁荣时期。法国在一片和平繁荣景象下,开始歌舞升平坐享帝国繁荣生活。法国的统治者们也被和平生活冲昏了头脑,放松了对战后迅速发展的德国的警惕,放松了对和平时期的军队建设,放松了对全民的国防教育,反而一味追名逐利,造成政局长期混乱动荡。魏刚、甘末林等军队决策人物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政治斗争上,成为保持荣誉和禄位的军人政客。爱国主义和尚武精神泯灭,投降主义思潮漫延,使法国在开战前,全国陷入混乱和惊慌。
第二,战备不足。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虽然赢得了对德国的胜利,但自己也损失惨重,与战败国并无异样。相比之下,战后德国在迅速发展经济的同时,大量生产坦克、飞机及其他先进武器,不断扩充军备。而法国统帅部的政客们却贪恋和平生活,在政治上推行“绥靖政策”,从思想上解除了武装,自恃马奇诺防线“坚不可摧”,有一种盲目的安全感。对战争的准备采取漫不经心的态度。根本就没有作抗击侵略的准备,特别是对德国的警惕。
第三,军事思想落后,战略防御单纯消极,适应不了“闪电战”的新战法。法国领导人无视科学技术发展给作战带来的新变化,以及德军对波兰进行“闪电战”的新特点,陶醉于“曾经为他们造成光荣的错误观点”。他们设想,新的战争还会像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以步兵进攻为主,从坚固筑垒地域突破,缓慢地推进;法军则依托马奇诺防线,把战争拖向持久,然后慢慢地研究对策。在这一保守思想指导下,把50万守军配置在马奇诺防线上,而总预备队只有9个师,这便形成了法军静守防御的消极战略体系。法军的这种只注重战术地幅内的防御,忽视战略纵深内的防御;只注重对步兵的防御,忽视对坦克兵的防御,经不起集群坦克和机械化部队的冲击。当德军突破后,法军无力进行反击。同时法国最高统帅部还忽略了把坦克集中使用在主要方向上的反冲击,仍以为坦克只是一种支援步兵的武器。总之,法军的战争指导,远远落后于战争的实际,这是法国惨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四,对德国主要突击方向判断错误,作战指挥严重失误。法军最高统帅部在战前根据自己的兵力布署以及本国的地理条件,对德军进攻的主要突击方向的选定作了分析。认为,马奇诺防线工事坚固设有重兵,阿登山区地形复杂不便于坦克和机械化部队的行动,德国不可能把突击方向选在此处,很可能选在比利时中部。与法国人的意愿完全相反,德军进攻的主要突击方向恰恰选在了法国人意想不到的阿登山区。然而,法军最高统帅部并没有根据这一变化而修改自己的作战计划。仍将51个师配置在法、比边境和北方各省。当德军以“B”集团军群的部分兵力向比利时进攻时,法军最高统师部还以为他们的判断是正确的,急忙又北调比利时3个集团军和9个英国师,企图将战火在比利时境内燃起。法军万万没有想到,他们的这一行动正中德军佯攻比利时之计,而集中主力“A”集团军群出其不意地向阿登山区实施主要突击,一举突破防御,尔后迅速向加来海峡挺进,使盟军处于被动挨打状态,从而铸成了法国的败局。
2. 二战时,拥有240万军队的法国,为什么仅仅支撑了40天便被灭国
西线战事开始后,德军总共投入了137个师,盟军总共投入了135个师(法国94,英国10,比利时22,荷兰9)。武器方面,德军有3824架飞机和5820辆坦克,盟军择优3800架飞机和3100辆坦克。
从实力上看,2支军队应该属于势均力敌的,但是战争结果却大大超出让人们的想象。从1940年的5月10日到6月20日,短短的40天时间,法国却崩溃了,陆军共阵亡82000人,被德军俘虏的则有154万7000人。
1940年6月22日,法国贝当元帅与德国签订投降协定,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覆灭。法国如此迅速的战败,原因有很多,比如战略判断失误,没有积极备战,有150万军队都是临时征集的农民,另外就是坚固的马奇诺防线竟然没有派上用场等等。
一、法国战略判断失误,致使仓促迎战
法国和英国虽然都是一战中的战胜国,但是法国的胜利完全是惨胜。一战的西线战场主要在法国境内,对法国的经济破坏很大。1929年的全球经济危机同样波及法国,法国经济遭受重创。在这样的复杂环境下,法国对德国一再忍让。德国收回莱茵河地区、吞并奥地利等行动,法国均保持沉默。在德国入侵其盟友捷克斯洛伐克时,英法两国再次让步,以至于德国一口气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德国进攻波兰之后,作为波兰名义上的盟友,虽然英法两国也向德国宣战。但是两国一直按兵不动,两国希望德国继续向东去进攻苏联。不过此时苏联与德国已经达成了默契,德军主力开始掉头进攻西欧各国。英法两国均毫无准备,属于仓促迎战。
法国为了防御德国,耗费巨资修建了一条马奇诺防线。这道防线本身没有任何的问题,但是由于法国战略上的失误,使这道防线成了二战中的笑柄。从客观的角度来说,德军想从正面攻破这道防线不是不可能,但要付出极大的伤亡。不过这道防线有一处致命的瑕疵,由于比利时的反对,法国没有把防线延伸到海边。德军先使用战略欺骗战术,引诱英法两军精锐力量进入比利时。随后30多万德军穿越阿登森林,长驱直入杀进法国。这一行动成功的绕到了马奇诺防线的背后,法军没有任何的防备,一时之间大败亏输。随后,德军开始向法国纵深挺进,法国始终未能组织起第二轮防御。
二、法国军队准备不足,主和派上台形势艰难
由于战争突如其来,法国军队毫无准备。为了抵抗德军,法国政府临时征集了150万军队。但是问题来了,法国拥有堆积如山的军服和粮食,但是没有足够的武器装备着新征集的150万军队。法军坦克的性能更胜德军一筹,但是法国空军的战斗力十分低下。法军坦克在进攻的途中被德军战机袭击,此后法国失去了抵抗德军的最后家底。法国军队的总兵力有240万,但那150万是连枪都拿不稳的新兵。经过一系列的战斗,有战斗力的法军部队消耗殆尽。德军兵临巴黎城下时,法军数量还有170多万,但这些军队根本不是德军的对手。为了减轻国家的损失,法国政府宣布向德国投降。巴黎成为不设防的城市,德军在巴黎进行了声势浩大的阅兵式。
法国投降的主因是因为主和派上台。法国总理雷诺是一个标准的抵抗派,但是法军总司令甘末林和副总理贝当等一大批人都主张向德国投降。总理雷诺在政府中孤掌难鸣,最终宣布辞职。在此之后,贝当成为法国总理,这位一战时的法军英雄却主动向德国求和。为了羞辱法国人,希特勒将一战时德国签订投降书的车厢从博物馆拖了出来。德军浩浩荡荡的进入了法国,他们发现了法军仓库中堆积如山的战争物资,但武器数量确实不多。为了彻底削弱法国,法国领土被一分为二。法国北部大西洋沿岸地区全部被德国占领,法国南部的地中海沿岸地区则有维希傀儡政权控制。法军将领戴高尔逃往英国,在英国伦敦组成了流亡政府。
3. 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的一个师等于多少人
法国军队:二战时有300万,大概100多个师,陆军武器装备比德国差不了多少。甚至在39年到40年初法国陆军装甲部队是优于德国的,主要是因战术问题败的。
其实欧洲大陆军队一个师的兵力一般是2万,有时不是整编,有时又是加强的,所以人数在1万到3万之间浮动的。
4.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法国有多少军队
1楼的你在瞎扯什么?
二战期间法国只有在沦陷前,才可以称得上有军队,战争中后期的自由法国军队,才几千人.当德国占领了波兰、挪威后,将军队转向西线,当时的法国军队,除了在比利时的63个师外,在马其诺和东南部还驻扎有30多个师,合计100来个师,军队规模在120万左右.
5. 二战前,法国兵力,多少机械化程度呢
一战法军伤亡达到500万,这对一个只有2000万男人的国家来说,二战已经承受不起了。至于法国的机械化程度,法国当时的机械化程度很高的(比德国还要高),堪比美苏。
6. 二战期间英法两国各自有多少军队人口又有多少
英国:参战兵力1 200万人,当然有大量英联邦国家在内。减员人数1 233 796人,减员率10.3%.其中阵亡占28%,伤员占38%,失踪占34%。
二战期间法国只有在沦陷前,才可以称得上有军队,大约200万不到。战争中后期的自由法国军队,才几千人。当德国占领了波兰、挪威后,将军队转向西线,当时的法国军队,除了在比利时的63个师外,在马其诺和东南部还驻扎有30多个师,合计100来个师,军队规模在120万左右.。
1939年,英国人口4700万,法国人口4100万。 苏联人口1.6亿+,美国人口1.3亿+,日本人口7800万,南斯拉夫有1300万,中国1937年人口4.4亿+,二战前德国本土大概有7000多万,把奥地利,苏台德和波罗地海的日耳曼人都算进去满打满算也不过八千万.
7. 第二次世界大战 法国
德国“闪击”波兰得手后,更助长了希特勒称霸世界的勃勃野心。于是,他一手举着“尊重中立国家”的招牌,一手签发了进攻西欧的第6号指令,制定了代号为“黄色方案”的计划,将重兵压在北海至瑞士一线,张开了吞并西欧的血盆大口。
德军的预备队共 47个师,配置在莱茵河地区,在德国的魔爪准备伸向西欧之时,法国仍执迷不悟,认为德国打败波兰后,将东侵苏联,即使进攻法国,也需 4—5年以后。荷、比、卢三国却天真地认为,只要严守中立,就可免遭战祸。因此,直到 1940年3月,盟军才嗅出战争的气味,在法军总参谋长和英、法盟军总司令甘末林主持下,仓促制定了代号为“D”的作战计划,并调集135个师、3000辆坦克和 1300多架飞机(必要时,还可利用驻英伦三岛的 1000架飞机支援战斗),准备抗击入侵之敌。
6月3日,德军数百架飞机开始空袭法国机场及重要目标,法国失去了制空权, 900余架飞机被摧毁。 5日拂晓,德军兵分两路在180km的正面上实施进攻。“B”集团军群由于遭法军顽强抵抗,每昼夜仅前进5-7km。为了增强突击力量,德军投入预备队 22个师,于13日突破法军防线;“A”集团军群在瓦兹河和埃纳河之间实施突破,于 12日到达巴黎东北的马恩河后继续向纵深发展。“A”、“B”两集团军群实施钳形攻击,迂回巴黎,前出到马奇诺防线后方。 14日,德军“C”集团军群按计划在 50km宽的正面上向马奇诺防线发起进攻,法军腹背受敌,其防线很快被突破。同时,德军未经战斗便进入巴黎,埃菲尔铁塔上挂起了德国的“+”字旗。 17日德军攻占斯特拉斯堡,近 50万法军被歼。 22日法国全权代表查理·享茨格将军在停战协议上签字,战事遂告结束。战争中法军亡 6万余人,伤 30万人,被俘 200万人;德军共伤亡 14.6万余人。
8. 二战时各国的兵力
1、苏联
苏联军队是二战中规模最庞大的军队之一,由战争初期的500万余人发展到战争结束时的近1200万人,在整个战争过程中,苏联军队的数量都大体维持在900万到1100万的水平。
其中苏联陆军是最主要的作战力量,苏联在战争中组建了最庞大的装甲部队和步兵和炮兵部队,正是依靠这支强大的地面部队,苏联才最终挡住了纳粹德国陆军的进攻,并最终将战线退回到德国本土。
战争结束时,苏联陆军是世界最具有战斗力的部队,拥有最强大的装甲部队,拥有6个坦克集团军、23个独立坦克军和机械化军,坦克和自行火炮总数超过2万辆。
2、美国
美国军队是一支在战争中迅速发展起来的军队,是战后唯一一支能够和苏联军队相对抗的武装力量。不同于苏联军队的陆军一支独大,美国军队除了陆军外还建立了一支空前强大的海军,这是当时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比拟的。
美国陆军同样拥有一支强大的装甲力量,拥有28个装甲师,15个独立装甲旅和其他独立装甲营,坦克和自行火炮总数达13000辆。由于美军没有组建更好级别的装甲单位以及在装甲战术上的局限,美军的突击能力是远不如当时的苏军的。
3、德国
从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来,德国军队一直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这得益于德国提前的军事动员和先进的作战理念,到1941年德国军队已经是欧洲最强大的军队,总兵力超过700万人,而当时苏联才有500余万人。
随着战线的不断拉长,德国军队也开始大规模的增加,到1944年德国军队的增长达到顶点,用兵超过1000万人,但是它的对手总兵力也相应的增加到2000万人,所以德国军队最终输掉了这场战争。
4、英国
英国由于其特殊地理位置一直以来都是将海军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只保留一支小型的职业化陆军以应付和平时期的各种危机。
由于二战中英法联军很快被德军打败并被逐出欧洲大陆,英国为了保卫本土不得不将主要经历放在了海军和空军身上,英国是自始至终都坚持发展战略空军的国家之一,这不可避免的要削弱陆军的力量。
不过为了开辟第二战场,英国还是组建了一支规模较大的远征军,战争结束时英国总兵力近700万人,拥有6000多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军队实力仅次于苏联和美国。
5、中国
中国军队战前只有不到200万人,而且严重缺乏现代化武器,是一支以步兵为主的军队。
但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军队开始极速的扩张,其中国民政府领导的军队人数在400万左右,中共政府领导的军队由几万人增加到100多万,这样中国军队最高兵力应该在500多万人。
9. 二战法军步兵师编制是怎样的
二战时期,法国步兵师的编制是:一个师级司令部,三个步兵团,二个炮兵团和一个侦察群。满员编制军官500名,士兵17000人。每个步兵团有指挥连,武器连和供给连,三个步兵营,有军官80名,士兵3000名。步兵营包括指挥小队,三个步枪连,一个机枪连。士兵配勒尔式步枪,军官配鲁尔式手枪,轻机枪112挺,重机枪48挺,各类火炮26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