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为什么二战时法国会败得这么快
我觉得这个问题是双方面的,法国的败是一方面,德国的胜是另外一方面。我们都知道德国一战前有个总参谋长叫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他制定过施里芬计划,以炮兵强大的火力引导步兵作战,六个星期搞定西线,然后挥师东进。施里芬计划实际上就是早期的闪击战思维,快速出击,以强大火力迅速打垮敌人,只不过那个时候最猛的武器就是炮兵。后来的一战和二战让我们看到了,德国确实是这么打的,军队建设也围绕着这个计划建设的,所以德国早就有准备。
德国早有准备,加上德军的强大让很多国家迅速被全境占领,东面的苏联如果不是纵深够大也可能被德军打了个贯穿,苏德战争初期,苏联损失的面积已经不少于法国了。所以说法国的败,德军的充足准备占一方面。
法国军队的作战思想落后于德军,加上过度依赖马奇诺防线,让法军在德军面前显得异常脆弱,飞机坦克成为战争主力使战争更需要机动性,可是一条庞大的防线把几十万大军死死地钉在这动弹不得。德军的顺利和法军的无力更让双方军队的士气一个更高涨一个更低落。
⑵ 二战中法国迅速沦亡的原因是什么。
浅析法国在‘二战’中迅速沦亡的原因
法国是欧洲传统的政治经济大国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它却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对德投降。法国之所以短期败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德法经济实力的变化
法国在“一战”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由战前的债权国变成债务国。20年代法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速度虽然快,但毕竟底气不足,工业基础已遭到破坏。德国虽然是“一战”的战败国,但在道威斯计划实行后,从美英获得了200多亿金马克的贷款和投资,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到1929年德国重新成为欧洲的经济大国,工业总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位,超过了法国。
二、德法军事实力的变化
德国陆军的核心是国防军陆军。尽管受到凡尔赛和约的限制,他们仍以人员素质极高着称。德国陆军同其他国家的军队相比,总的来说具有较合理的编制、较精良的装备和较高的战斗训练水平。此外,德国陆军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吸取的教训完全不同于它过去的敌人。它认为快速行动具有决定性意义,这些行动应由飞机、坦克等新兵器实施。这种作战方式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初几年取得胜利具有决定性意义。令人深思的是,这种思想最早是由英法的一些少壮军官提出的,法国的戴高乐将军便是其中之一。戴高乐在自己的着作《职业军队》中做出了精辟的分析,然而他的着作在本国不被接受,备受嘲弄,却被德国古德里安将军以一角五分钱代价利用。德国海军和空军的发展在凡尔赛和约的桎梏下真是千难万难,但最终也还是发展了。海军已能进行战略物资的运输和小规模作战。与其他国家的空军相比,德国空军很大的长处是它没有旧式作战飞机,后来德国航空工业又制造了几种很先进的飞机,使空军战斗力大增。而法国军队在编制、补充制度、技术兵器和军队士气等方面都存在着缺点,大大降低了它的实际价值。法军的装备在数量上适应现代要求,但是在质量上不适应,许多武器还是“一战”中留下的。同时,他们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坦克在战争中的巨大威力,而将拥有较多坦克的部队主要当成伴随步兵的部队,没能使坦克发挥应有的作用。法国大量的后备人员没有进行过认真的战斗训练,作战能力很差。除了人数很多但不以进攻为目标的陆军外,法国还有一支过时的空军。早在1939年以前,法国的飞机总数降到了欧洲第四位,并进一步缩减了产量,到战争前夕,法国只有1500架飞机,几乎比德国少一半,且大多在质量上还不如德国。
三、心理及战略思想上的不同
德国人普遍感到在凡尔赛体系下受压制,纳粹党充分利用德意志民族的复仇情绪,极力煽动“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希特勒上台后积极扩军备战,为侵略扩张作准备。法国在“一战”中死难近130万人,它不想再次遭到那样巨大的牺牲。因此,在新的战斗中,它只打算采取防御措施。这种消极防御的思想,具体体现在构筑马奇诺防线上。巨额资金不是用于军队现代化,而是花在构筑工事上了。此类防御观点,在人们心里扎下了根。大家都想,他们现在已受到保护,不会再遭到任何入侵了。他们也不愿意使用武力去履行法国这一传统大国应履行的同盟国的义务。
四、国际环境的影响
在德意日三国轴心形成后,法西斯国家相互支持,肆意扩大侵略战争。而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大国则步步退让,企图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满足法西斯国家侵略欲望,求得自身的一时太平,并尽可能把法西斯祸水引向苏联。于是,英国伙同法国上演了臭名昭着的慕尼黑阴谋。然而,事情并非如他们所愿,德国灭亡波兰以后随即挥师西进,祸水东引成了祸水西指,长期推行绥靖政策的法英终于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综上所述,法国在“二战”中的迅速失败固然与其客观实力的降低有关,而它在“一战”以后长期推行的绥靖政策以及领导人陈旧自傲的思想观念则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⑶ 法国二战为什么投降那么快
1940年6月5日,300万德军开始实施攻占法国的“红色方案”。从整个战役态势看,法国灭亡是迟早的事,摆在法军统帅部面前的,要么继续抗争下去,要么寻找一个更体面的投降方式。当然,被吓破胆的贝当等人更趋向于投降与和谈。
远在英吉利海峡对面的丘吉尔,自然不愿看到盟友就这么轻易放弃,也在做着最后的努力。但在德军的打压下,尽管他苦口婆心劝告法国人抗战到底,但对方坚称败局已定,唯有投降一条路。此时,他们考虑更多的是,如何避免二次伤害。
而作为法国人骄傲的马其诺防线,矗立在法德边境上成了彻彻底底的摆设,它不仅暴露出法国军事思想的短视,成为二战中法国人不折不扣的遮羞布;而且其“完全防御”的建军思想,成了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典型,并沦为国际大笑话。
⑷ 在二战的时候,为什么法国会输得如此之快
在一战结束以后,法国为了防止德国再次崛起。
所以在巴黎和会中,法国主要目的就是削弱德国,还有就是夺取更多的赔偿。只可惜,削弱德国的想法,没能实现。
而后,法国为了防德军入侵,所以在自家的东北边境地区修建了一条防线。
其实,自普法战争开始,德国就经常通过洛林进攻法国,由于德军的入侵,严重威胁到法国北部的工业重镇的安全。所以,为了抵御德军,法国就想要修建一条防线,用来确保自家边境的安全。
最后,当德国入侵法国的时候,法国人还傻傻的躲在马奇诺防线后面,他们甚至还以为德军会从防线那里入手。
只可惜,德国不傻。他们从比利时那里入手,直接绕过防线,进入法国北部,对法国发动闪电战。由于德军突然袭击法国背部,这条防线,也就彻底的失去作用了。
而法国本土面积不大,腹地不深。
另外,在当时,法国的工业基地被德国占领了,再加上法国在战争初期,通过敦刻尔克,撤离大量军队。虽然在法国本土,还有一支庞大的军队,但是如果组织起来如和德国硬碰硬的话,胜算不大。毕竟,大部分国土被德国占领了,军队也没办法进行补给。如果继续打下去,被全歼只是时间问题。
所以,法国没办法,只能投降。
⑸ 二战中法国迅速败亡的原因
1.法军在一战中损失惨重,未能及时恢复过来,之后又遭遇经济危机的影响
2.人民疲于应战,采取消极抵抗的政策
3.把军事重点关注在战事防御上,花费大量资金在马奇诺防线
4.德国积极对战,德国军民怀着一战失败后的打击与压力,军气大振
⑹ 二战时法国拥有170万军队 为什么会败亡的那么快
一、法国军队的准备不足,战略也发生了错误
二、主和派的上台造成了悲惨的结局
三、修好了马奇诺防线,放松了对其他地区的防守
四、当时法国出现了一个闹剧,士兵们有步枪,但没有子弹。原来法国的子弹库存严重不足,平均分到士兵手里还不到20发子弹。那些后勤物资倒是堆积如山,最后便宜了德军。
五、请采纳!谢谢!
⑺ 二战时期法国为什么战败得那么快
原因很多,说几个主要的:
一、老战术思路败给新战术思路。从马奇诺防线就能看出,法国当时的战争思路还是停留在一战时期的,堑壕战、步步为营的旧思路层面。而德国是用的创新的空投扰后,装甲集团军推进的闪击战新思路。一边是劳民伤财的打造别人根本就不会硬碰的“盾”,一边是集中力量的发展锋利无比的“矛”,这是一场战争理念的“不对称战争”;
二、法国对于战争的过于自负,欧洲陆军第一强国的声誉之下,就是盲目的自大,目空一切的自信,带来的就是对别人快速进步的无视;
三、近代工业强国的附属福利就是交通的通达,而这个福利也会迅速转化为别人的福利,法国及欧洲健全的公路网,就是重装兵团快速推进的保障,让德国去打当时的中国,就不一定那么快;
四、自由民主好的方面多,但也有不好的,比如统一思路。这方面,自由民主,就不如独裁专制了。一边是坚定要缔造第三帝国,灭敌报仇。另一边为“打、不打”吵的乱营,怎么比?
⑻ 在二战期间,法国有强大的陆军,为什么还会投降那么快
二战期间,法国之所以拥有着强大的陆军却还是很快就投降了的原因是有好多方面的,在众多原因中,有三个主要原因。
总的来说,法国之所以会失败的这么彻底,归根到底还是它本国的问题太多了,所以才可以被德国在战争爆发以后短短的40多天里就给打败了。要知道,法国的陆军可是号称世界第一陆军,军队战斗人员数目多,而且战斗装备也是很精良的,并且各种战斗装备都很充足,可是还是以失败告终,由此可见,法国的国内状况有多糟糕,所以,法国会投降的那么快也就很正常了。
⑼ 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为何如此迅速战败
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第如此迅速战败的原因如下:
1.法国人盲目建设马其诺防线,一厢情愿地认为德国人永远无法逾越。
2.联军的作战意识很是消极,是既不想打又不敢打。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受一战的阴影、波德战争的震撼,自身军队模糊的战争定位影响。以至于开战前夕很多法军因为喝高了而住院、支援物资里明确要求加入娱乐用具、拿自家产的葡萄酒去分界线和德军换啤酒喝。
3.德军及其周密的作战部署,由曼施坦因元帅制定的黄色方案将兵力分为ABC三个集团军,A集团军部署于北部平原,负责进攻和掩护B集团军;B集团军部署中部森林,为主力部队;C集团军部署在马其诺防线,负责牵制联军主力。
4.法国情报机构的无能。希特勒自编自导“黄色方案曝光”,使联军认为其主力部队是A集团军,为B集团军赢得了绝对的胜利。
5.两国治军思想的严重差异。法军虽然兵力远高于德军,但思维严重拖轨,在以坦克为主力的装甲部队配合步兵和空中力量的战略时代,法军还是侧重以步兵为主,装甲部队为辅(肉盾)的陈旧思维,而且还是单纯注重防御(马其诺防线),在运动战大展神威之时还是沿袭一战的老思维。
(9)二战中法国为什么败得那么快扩展阅读:
法国战役
法国战役(又称法兰西战役,法语:Bataille de France,德国将其称为西方战役(Westfeldzug)),是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纳粹德国从1940年5月10日开始进攻法国及比利时、荷兰等低地国家。
结束了僵持半年多的假战。号称拥有“世界最强陆军”的法国在战争历时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便被纳粹德国击败。战争最后,英国远征军和许多法军士兵在发电机行动中成功地从敦刻尔克撤退至英国本土。
背景
1939年德国征服波兰后,阿道夫·希特勒提出和平建议,但为英法所拒绝,于是希特勒便决心用实力来逼迫英法求和。10月9日他在给德国陆军将领的一个指令中,阐明了他之所以坚信进攻西欧是德国唯一出路的理由。他担心和苏联签订的条约,只有在符合苏联的目的时才会使苏联保持中立。因此一但英法向德国进攻,苏联很可能从背后给予致命的一击。
所以他要提早在苏联准备好之前进攻法国。他还相信一旦法国失败,英国也会就范。但以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为首的德国陆军将领们坚决反对,理由是德国陆军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可以击败西欧军队,一但开战,德国必亡。希特勒严厉斥责勃劳希契等人胆小怕事,并命令他们无条件遵从他的主张。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法国战役
⑽ 二战时拥有强大陆军的法国,为什么会那么快投降
导语:二战时期,拥有强大陆军的法国,在纳粹德军的进攻之下,很快就战败投降了。这其中有政治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方面的原因,军事上的保守战略;还有法德两国之间的历史仇恨因素。
可以说,德军对于进攻法国,是有着充分的军事准备的,也有这强大的民意支持的。
4.法国政府对于德军发动进攻的可能性,也作了准备。法国精心修建了一条牢固的军事防线,那就是着名的“色当防线”,还与欧洲各国都结为军事同盟,共同对付德国。
但是,法国的军事准备也就仅此而已,它还是在绥靖政策的主导下,不断牺牲盟国的利益,一心想诱使德国去进攻苏联。
最终,法国的绥靖政策破产,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结语:法国在二战时期的迅速战败,其根源就在于法国政府的绥靖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