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马蒂斯作品有什么样的特点
亨利·马蒂斯是法国着名画家,野兽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版画家。他以使用鲜明、大胆的色彩而着名。21随时的一场意外,令马蒂斯的绘画热情一发不可收拾,偶然的机缘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点。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好像被召唤着,从此以后我不再主宰我的生活,而它主宰我。”
马蒂斯是一个善于吸取各种艺术门类的优点的人,他研究东方地毯和北非景色的配色法,发展成一种对现代设计有巨大影响的风格。
马蒂斯认为艺术有两种表现方法,一种是照原样摹写,一种是艺术地表现。他主张后者。他说:"我所追求的,最重要的就是表现….我无法区别我对生活具有的感情和我表现感情的方法。"马蒂斯一生都在做着实验性探索,在色彩上追求一种单纯原始的稚气。他向东方艺术吸取了许多平面表现方法,画面富于装饰感。在学习东方艺术的过程中,他从原来追求动感、表现强烈、无拘无束的观点,渐渐发展成追求一种平衡、纯洁和宁静感。他后来自己评价自己的作品说:我的作品"好象一种抚慰,象一种稳定剂,或者象一把合适的安乐椅,可以消除他的疲劳,"马蒂斯认为无论是和谐的色彩或不和谐的色彩,都能产生动人的效果,他还认为,色彩的选择应以观察、感觉和各种经验为根本, "色彩的目的,是表达画家的需要,而不是看事物的需要。"
② 马蒂斯是印象画派的吗
亨利·马蒂斯是野兽派画家。
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 ,1869—1954),法国着名画家,野兽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版画家。他以使用鲜明、大胆的色彩而着名。21岁时的一场意外,令马蒂斯的绘画热情一发不可收拾,偶然的机缘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点。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好像被召唤着,从此以后我不再主宰我的生活,而它主宰我。”
③ 艺术大师马蒂斯的简介
马蒂斯他与毕加索是20世纪最重要的两位画家,出生在法国北部皮卡第地区勒卡托一个药商兼粮商家庭。
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法国着名画家、雕塑家、版画家,野兽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有《豪华、宁静、欢乐》《生活的欢乐》《开着的窗户》《戴帽的妇人》等。
他以使用鲜明、大胆的色彩而着名。21岁时的一场意外,令马蒂斯的绘画热情一发不可收拾,偶然的机缘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点。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好像被召唤着,从此以后我不再主宰我的生活,而它主宰我。”
(3)亨利马蒂斯是法国什么主义扩展阅读:
为了研究人体,马蒂斯借助于雕刻。他一生创作了大约70件雕塑作品,以粘土来塑造人物,有助于他更好地将坚实的形体压缩在二维的平面上,从而取得整体效应。
他说:“这样做是为了构成,为使我的感觉条理化,发现适合于我的风格。当我在雕塑中发现它时,它在绘画上便帮助了我。”这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是《奴隶》。这个“奴隶”的姿态令人想起罗丹的《行走的人》。这里似乎给人一种预兆,马蒂斯的雕塑正在从传统性向现代性转变着。
④ 野兽派鼻祖亨利·马蒂斯,他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
亨利马蒂斯出生于法国的一个非常富有的家庭,他的父亲经营着粮食生意和药材生意,所以他的父亲非常希望马蒂斯能够接替家族的事业。马蒂斯也如是按部就班的,按照父亲的想法先去巴黎学习,然后又回到家乡当了一名法院执行官。
马蒂斯最着名的作品就是《豪华 宁静 欢乐》,《开着的窗户》和《戴帽的妇人》,在这些作品中马蒂斯以单纯的线条去描绘对象,线条饱满有张力,色彩以平涂的方式涂满画面,而且用色非常大胆,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⑤ 马蒂斯的资料
亨利·马蒂斯亨利·马蒂斯(HenriMatisse1869年12月31日—1954年11月3日)是法国着名画家,野兽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版画家。他以使用鲜明、大胆的色彩而着名。
[编辑本段]简介
马蒂斯生于法国南部勒卡多小镇。父亲是个商人,母亲曾做过陶瓷厂的画工。少年时代的他在维尔曼杜瓦度过,中学毕业后他遵照父亲旨意赴巴黎攻读法律,完成学业后,他回到家乡附近的圣-康丹,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当上了办事员。21岁那年,他患阑尾炎而住进医院,为了打发无聊时间,母亲送给他一盒颜料、一套画笔和一本绘画自学手册作为礼物。在画画当中,马蒂斯平生第一次感觉到“自由、安宁和闲静”。马蒂斯的绘画热情一发不可收拾,偶然的机缘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点。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好像被召唤着,从此以后我不再主宰我的生活,而它主宰我。”
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是奥古斯塔夫·莫罗(GustaveMoreau,1826-1898),可以说是莫罗塑造了马蒂斯。莫罗曾对马蒂斯说过“在艺术上,你的方法越简单,你的感觉越明显。”正是这句话引导了马蒂斯绘画风格,使他能够用简捷的线条和鲜明的色彩塑造出他所构想的一切,对他终生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1905年的秋季沙龙里马蒂斯率领野兽派——走上声名大噪之途,在那次沙龙中他展出了“开着的窗户”和一幅马蒂斯夫人的肖像,题为“戴帽子的妇人”。“开着的窗户”也许是第一个主题达到充分发展的例子,马蒂斯的余生,一直偏爱着这种主题。它只不过是墙面的一小部分,窗户占了一大片地方。窗扉对着外部世界大大敞开——阳台上摆着花盆,还长着藤蔓,然后就是大海、天空和船只。这里的内墙和窗扉,是由一条条宽宽的竖条构成,用了鲜艳的绿色、蓝色、紫色和橙色;户外世界,则是一片鲜艳的小笔触构成的装饰华丽的图案。笔触从绿色的小点,扩展到笔触更宽一点的淡红色、白色,还有海和天空的蓝色。
由于“戴帽子的妇人”在形式上进行了舍弃,所以比“开着的窗户”引起了强烈的轰动。颜料不分青红皂白地铺在画面上,不仅仅是背景和帽子,还有这位妇人的脸部、她的容貌,都是用大胆的绿色和红色的笔触,把轮廓勾勒出来的。
马蒂斯是一个善于吸取各种艺术门类的优点的人,他研究东方地毯和北非景色的配色法,发展成一种对现代设计有巨大影响的风格。“餐桌”是他1908年的画作之一,从这幅作品我们能够看见马蒂斯把眼前的景象改变为装饰性的图案。糊墙纸的设计花样和摆着食物的台布纹理之间相互作用,形成这幅画的主要主题。连人物和穿过窗户看到的风景也变成这个图案的一部分。那位妇女和树木的轮廓大为简化、甚至歪曲其形状去配合糊墙纸的花朵,也显得完全协调一致。在这幅鲜艳色彩和简单轮廓的画中,我们还能够看出儿童画的某些装饰性效果。
[编辑本段]生平
1869年12月31日生于法国南部勒卡多小镇。
1879年10岁进入公学,主要学习拉丁文和希腊文。
1887年18岁中学毕业。父亲把他送到巴黎学习法律,他顺利地通过了考试。
1889年19岁正式完成学业后,他回到家乡附近的圣——康丹,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当上了办事员,他的主要工作是抄写存入档案的资料。
1890年21岁患盲肠炎住进医院,为打发无聊时间,母亲送来一箱画具让他临摹箱盖上的图画。未料想,马蒂斯的绘画热情一发不可收拾,偶然的机缘成为其一生的转折点。
1891年22岁说服父亲,怀抱当一名画家的志向,再次来到巴黎。马蒂斯先就学于学院派画家布格罗门下。
1892年23岁转入象征主义画家莫罗的画室学习。在莫罗鼓励下,他认真研习卢浮宫的藏画,不间断地临摹各艺术大师的作品,在巴黎街头写生,探索着自己的艺术道路。
1896年27岁他的4幅油画第一次在“国家美术联盟沙龙”公开展出,获得成功。
1898年29岁初露头角的马蒂渐成家立业,妻子是个温顺而贤慧的女性,画家夙愿得偿,且在绘画间隙尝试雕塑的创作。
1899年30岁马蒂斯的风景画、人物画、静物画已与昔日大相径庭,形体之简洁、色彩之鲜亮,让老师莫罗甚感惊讶。
1896-1904年是艺术家寻找新方向时期。马蒂斯内心萌动了革新意念,开始注视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的作品,欲从各种风格汲取营养。一段时间,他跑到街头、咖啡馆等地画了无数的画,使他迸一步熟悉了色彩的特性,塞尚的技巧又促进他研究新的技法。
1903年34岁带有明显“野兽派”特征的作品,便提前出现在他的笔下。
1905年36岁巴黎秋季沙龙美术作品展揭幕时,一位名叫路易·沃塞尔的批评家被一幅幅用纯色随意涂抹成的油画惊得目瞪口呆。室中间有一尊多那太罗的雕像,批评家指着雕像惊呼“多那太罗被野兽包围了!”这一句戏言,使西方美术史上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流派——野兽派,作为这个潮流的灵魂人物,马蒂斯的大名也不胫而走,蜚声世界。
1903-1906年野兽派盛行的三年。这期间反对者的咒骂声此起彼伏,马蒂斯也遭到强烈攻击,幸好有几个收藏家独具慧眼,大量购买他的作品,马蒂斯一时身价百倍。
1906年之后马蒂斯的艺术创作进入多产时期。他的个展在巴黎、纽约、莫斯科、伦敦、斯德哥尔摩、柏林等城市辗转展出。他也借机旅行欧洲、北非,巡礼各地艺术寻求新的灵感源泉。他成为当时国际画坛最活跃的画家之一。
191445岁马蒂斯年年到南方的尼斯港过冬,在一间闲静的画室里完成了许多作品,室内的女人及静物是他最喜欢画的题材。
1920年之后马蒂斯扩大了创作领域,他在雕塑、版画、壁画、插图方面的造诣同样展示出过人的才赋。
1930年之后他的艺术达到高峰,他被同行推为本世纪最负盛名的美术巨匠。
1941年72岁马蒂斯患了肠道疾病,经历了两次痛苦的手术,从此病魔就再没离开过他。身体的虚弱使他再也不能站在画布前作画,于是他又开始了一种新的艺术创作——剪纸。为了剪出色彩鲜丽的作品,他亲自动手,染出自己需要的彩纸,靠在床上不停地剪。这位老人仿佛在以孩子的娱乐消磨最后的时光。虽然他生命的最后两年几乎都是在病床上度过的,但他的创造力却从来没有停息过。
1954年11月3日,马蒂斯逝世在长期居住的尼斯,享年85岁。
马蒂斯(HenriMatisse,1869-1954)
他与毕加索是20世纪最重要的两位画家,出生在法国北部皮卡第地区勒卡托一个药商兼粮商家庭。1882-1887年间学习法律,后来放弃了法律界的工作,转而学习绘画,在朱利安学院预科班就学于威廉-阿道夫•布格罗门下,1892年考入美术学院,在象征主义画家莫罗的画室学习。莫罗对绘画色彩的主观性论述,给马蒂斯很大的影响。莫罗认为:“美的色调不可能从照抄自然中得到,绘画中的色彩必须依靠思索、想象和梦幻才能获得”。离开美术学院后,受西尼亚克新印象主义的点彩画法影响,作《豪华、宁静、欢乐》(1904),该画取材于波德莱尔的诗篇《西苔岛之游》:“在那里,一切如此美丽而秩序井然,豪华、宁静,充满欢乐。”
此画表现出作为色彩画家的马蒂斯那巨大的构思能力。粉红色、黄色和兰色的色点的组合,充满幸福和欢乐的情调。这幅画使他赢得了许多青年画家的崇敬。
最初,马蒂斯本人对《豪华、宁静、欢乐》一画中线与色的关系处理不满意,而高更的作品提示他采取一种装饰风格,用弯弯曲曲的阿拉伯式线条所分隔的平面色彩区域的组合,来解决线条与色彩的冲突。这一成果在他于1905年后完成的‖生活的欢乐‖中体现得更明显。一群东方闺秀式的女子在景色迷人的海边尽情享受着生命的欢乐。远景有一群女子围成圈跳舞,而近景裸女的静止姿态与之形成对比。
以视觉艺术的方式表现人间天堂或黄金时代的概念,可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马蒂斯画中一圈舞蹈者可以在卡拉奇的《黄金时代的爱》(1589-1595)以及安格尔《黄金时代》(1862)等作品中见到。尽管马蒂斯总是以西方古老的主题为素材,但他的灵感却来源于东方艺术。这幅画的巨幅尺寸和大胆的色彩,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西尼亚克在展出前见到这幅画,写信给他一个画友说:“马蒂斯的探索我至今是喜欢的,但现在他对我来说已经堕落了。在两米半的画布上,他用像大拇指般粗的线条勾勒出一些奇怪的人物,然后在整个画面上覆盖以平涂的、相当确定的色彩。这是一种纯色——看上去真令人恶心。”岂知马蒂斯的这一作品被现代艺术史证明是20世纪先于毕加索《阿维尼翁少女》的第一幅力作。它体现了野兽主义的美学观念,那就是大胆的色彩、简炼的造型,和谐一致的构图以及强烈的装饰性趣味。
1905年秋季沙龙上,马蒂斯展出的作品除这幅画外,还有两件:《开着的窗户》和《戴帽的妇人》。热情洋溢的强烈色彩似乎已经挣脱冷酷的外形的束缚,比高更、莫罗和贝尔纳更加前进了一步。
1908年,马蒂斯发表了他的《画家札记》,生动地论述了自己的艺术观,对现代绘画影响极大。他说:“奴隶式地再现自然,对于我是不可能的事。我被迫来解释自然,并使它服从我的画面的精神。如果一切我需要的色调关系被找到了,就必须从其中产生出生动活泼的色彩的合奏,一支和谐的乐曲。颜色的选择不是基于科学(像在新印象派那里)。我没有先入之见地运用颜色,色彩完全本能地向我涌来。”“我所梦想的艺术,充满着平衡、纯洁、静穆,没有令人不安、引人注目的题材。一种艺术,对每个精神劳动者,像对艺术家一样,是一种平息的手段,一种精神慰藉的手段,熨平他的心灵。对于他,意味着从日常辛劳和工作中求得宁静。”他毕生的作品,包括后来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作品,无不贯彻了这种精神。例如《红色的调和,食桌上》、《弹吉他的少女》等。1927年,马蒂斯获美国卡内基基金会的奖金,赴美国旅行,并创作了着名壁画《舞蹈》。晚年因风湿病不能执笔,便以彩纸剪贴作装饰性画面,别具特色。
为了研究人体,马蒂斯借助于雕刻。他一生创作了大约70件雕塑作品,以粘土来塑造人物,有助于他更好地将坚实的形体压缩在二维的平面上,从而取得整体效应。他说:“这样做是为了构成,为使我的感觉条理化,发现适合于我的风格。当我在雕塑中发现它时,它在绘画上便帮助了我。”这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是《奴隶》。这个“奴隶”的姿态令人想起罗丹的《行走的人》。这里似乎给人一种预兆,马蒂斯的雕塑正在从传统性向现代性转变着。
马蒂斯对雕塑艺术所贯注的极大热情,如同他在绘画中使用着饱满、单纯的色彩一样,他希图做到体量和形态“本能地向我涌来”。1907年所作的《斜倚着的裸体I》,是将他同时所作的油画《兰色的人体》“翻译”为雕塑。后来的《装饰人物》(1908)、《蛇形人》(1909)、《胸前的十字架》(1910)都反映了他在雕塑语言上的探索,对现代雕塑影响极大。
野兽主义作为一场有声势的现代主义思潮,到1908年以后就销声匿迹了。但对于马蒂斯来说,野兽主义并不意味着他风格的形成,而只是一个开端。勃拉克后来成为立体派大师,鲁奥被德国表现主义者邀请参加他们的画展,他成为现代艺术中少有的伟大宗教画家。而野兽主义中大多数画家在后来的艺术生涯中则变得平庸而默默无闻了。他们在野兽主义时期爆发出的创造力的闪光在逐渐熄灭。
在野兽主义之后,马蒂斯继续他的探索。直至1920年之前,他采用各种自由的手法创造一种新的绘画空间,而且还经历了短暂的立体主义时期。着名的《红色中的和谐》(1911)与他早年的印象主义作品《餐桌》相比,似乎又一次显示了马蒂斯的绘画发生的革命性变化。他抛弃了传统的透视,用色彩关系以及蔓藤花纹的暗示来建立新的空间幻觉,创造了一种充满异国情调的、神秘奇特的新境界。1907-1910年间,马蒂斯继续在他偏爱的人间天堂、黄金时代之类的享乐主义主题中探索线条、色彩与空间的关系。其中最着名的是绘于1909年的《舞蹈》,这个题材曾在《生活的欢乐》一画的远景中出现过。
马蒂斯于1910-1913年间访问了西班牙和摩洛哥,创作了他一生中最为丰富多采的风景画,表现出对阳光和异国风情的热爱。他的立体主义探索,就开始在这一时期。着名的作品有《德希姆的静物的变体画》(1915-1917)、《摩洛哥人》(1916)等。马蒂斯的立体主义绘画从未出现支离破碎的物像。他通过这些作品训练自己如何将物体几何化、简化,如何避免过分装饰化。《钢琴课》(1916-1917)是他最具特色、最成功的立体主义作品。马蒂斯在不改变视点的前提下,将大块的鲜明色彩作抽象的安排。达到既富于装饰性,又具有空间深度的效果。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马蒂斯画了大量人物画。这些绘画要么有强烈的造型感,要么以线条表现为主,十分优美动人,表现了马蒂斯艺术的洗炼与纯粹。晚年,马蒂斯通过彩色剪纸来试验色彩关系。他为书籍作插图,或进行室内装饰,运用这一独特形式,取得了优美的装饰效果。
马蒂斯晚年的艺术是极其简练的,带有平面装饰性的艺术,然而他的伟大之处正在于能够超越令人乏味的、狭小的装饰天地,从而创造了“大装饰艺术”的概念。马蒂斯在晚年仍和在野兽派时代一样激进。1941年以来疾病的考验加诸战争本身,都提高了其领悟能力。40年代后期他画过一系列充满了光和色彩的室内景物。1950年,他画中的色块已开始具独立趣味。这一时期,马蒂斯日益虚弱,开始采用色彩剪贴,这种技法成为其暮年的主要创作手段--纸片根据其要求先涂好色,然后剪下来,用以拼组画面。这种要求极度单纯的方法,磨练了马蒂斯的装饰才能(见作品《爬行》)。其在晚年作品中所取得的活泼的色彩效果,对那些年轻艺术家则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品:舞蹈,创作于1909-1910年,马蒂斯在创作时,把模特儿带到地中海岸边,他认为这件作品跟地中海给他的喜悦情绪紧密相连,画中背景的蓝色,寓意着仲夏八月南方蔚蓝的天空,一大片绿色让人想起翠的绿地,人物的朱砂色则象征着地中海人健康的棕色身体.在这幅狂野奔放的画面上,舞蹈者似乎被某种粗犷而原始的强大节奏所控制,他们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圆圈,扭动着身躯,四肢疯狂的舞动着.
⑥ 马蒂斯的绘画风格主要有何特点
马蒂斯的绘画风格一:马蒂斯作为野兽派的创始人,一开始的时候是热衷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的颜料,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
马蒂斯的绘画风格二:马蒂斯是野兽派当之无愧的领袖人物。但“野兽派”时期只不过是马蒂斯艺术生涯中的一个短暂时期,马蒂斯的独特风格则主要是他在“野兽派”时期之后渐渐形成的。马蒂斯认为艺术有两种表现方法,一种是照原样摹写,一种是艺术地表现。他主张后者。他说:“我所追求的,最重要的就是表现,我无法区别我对生活具有的感情和我表现感情的方法。”
马蒂斯的绘画风格三:马蒂斯一生都在做着实验性探索,在色彩上追求一种单纯原始的稚气。他向东方艺术吸取了许多平面表现方法,画面富于装饰感。在学习东方艺术的过程中,他从原来追求动感、表现强烈、无拘无束的观点,渐渐发展成追求一种平衡、纯洁和宁静感。他后来自己评价自己的作品说:我的作品“好像一种抚慰,像一种稳定剂,或者像一把合适的安乐椅,可以消除他的疲劳。”
⑦ 马蒂斯成为色彩大师的原因
钢琴课 马蒂斯
2016年2月3日前夕,苏富比在香港展出马蒂斯的作品《钢琴课》。此画作估价1.15~1.73亿人民币。他是西方现代美术史上,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他是西方美术史上,空前伟大的色彩艺术大师。毕加索说:“没有人比我更仔细地研读马蒂斯的作品,也没有人比马蒂斯更深入地了解我的作品”。毕加索的名作《亚威农少女》,更是深受马蒂斯艺术的影响!他就是野兽主义的主将——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
1869年,马蒂斯出生于法国小镇Le Cateau-Cambrésis。在一个殷实的家庭中长大。20岁之前的马蒂斯,从未表现出对于美术的任何兴趣与天赋!学习文学与法律的他,在20岁的那一年,马蒂斯意外地邂逅了绘画。这一见钟情的邂逅,成为了马蒂斯艺术生命的起点!
马蒂斯的妈妈Anna
19岁的马蒂斯被迫卧床数月(具体原因尚未有定论,相关资料显示有骨折说、抑郁说、阑尾炎等说法)。由他的妈妈安娜悉心照料,令人倍感温暖的还不止是安娜如同呵护孩子一般疼爱自己的宝贝儿子!为了让儿子开心地度过枯燥的卧床时光,安娜为儿子买来了Paint box(随你翻译成画具箱、绘画箱、油画箱等等都无所谓)。
马蒂斯本想只是以画画消磨时光,却意外地爱上了美术!总之,我们可以说,由于妈妈的这份礼物,马蒂斯爱上了画画!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自从遇到了绘画之后,美术就是我的生命了!就像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堂!自此,马蒂斯就像是找到了生命的轨道与真爱!
马蒂斯的早期作品
马蒂斯立即抛弃了稳定的工作,也就是一两年的时间里,他的美术天赋就显露无遗。西方传统绘画中的全部造型技法,掌握的游刃有余!然而,他显露出来的还有他不安分的本性。他无法忍受步人后尘,他试图探寻完整的自我、独立的艺术生命!
疯狂创作了15年后,依旧没能找到自己的艺术轨道,身无分文的马蒂斯携三个孩子与妻子艾米丽,南下度假周游。一家人来到了法国南部的地中海沿岸的一个小渔村。烁金碎沙滩,丽日嵌城垣。蓝靛洗水晶。科里尤尔赐予了马蒂斯一条属于他的艺术轨道,他开始释放能量、才华!
1905年《科里尤尔的屋顶》是马蒂斯美术创作的重大突破
他终于开始释放他巨大的、真正的艺术才华,却也伴随些许的不安。他不知道世俗与权威该怎样接受这幅画! 弱化了透视、开始挣脱现实形象的束缚、弱化光影变化的客观规律。放大了阳光的力量、提纯了景物的色彩、删减了繁冗的细节!接下来马蒂斯租下了当地一间普通的小屋进行创作。在这面窗子前,他创作了《打开的窗户》。
《打开的窗户》
马蒂斯作品的艺术价值在于独立的、纯粹的、丰富的、有力的思想与情感!
马蒂斯的《戴帽子的女人》(左)对比拉斐尔《草地上的圣母》(右)
马蒂斯的艺术造诣:客观事物或人物,只作为马蒂斯进行美术创作的参考与支点。马蒂斯的情感与思想,通过独立而自由的颜料、笔触,转化为美术创作!色彩随思恋而流转、笔触缘情意而铺展!
马蒂斯的画作,迸射着超乎寻常的生命力、热烈非凡的爱!色调的搭配也是炫丽而不落俗旧。色彩的纯度更是游离在极高的区间内!马蒂斯不再留恋光影的细腻转折、刻画,任凭无所拘束的情思在画布上肆意舞动!
1506年,诸如拉斐尔的《草地上的圣母》这一风貌的绘画,是“统治”了西方近四百年(16世纪—20世纪)的美术风格,我们通常将它称作传统与经典的美术道路。自文艺复兴起,画家们将透视学与人体解剖的技艺钻研到了极致、将光影与色彩的客观再现,推演到了巅峰!学院派、古典主义等名号,都是形容这一画风的传统词汇!
红色和谐 马蒂斯 1908年
一石激起千层浪!空前的嘲讽与讥笑、敌视与谩骂,弥漫在法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寻常百姓、巨商贵族、权威艺术界,无不将马蒂斯的艺术看作是法国社会的叛逆者与敌对势力!几乎无人能够接受马蒂斯的画作。有的人嘲笑马蒂斯的作品是小孩子的稚嫩绘画,有的人讥讽马蒂斯的画,混乱、污浊、丑陋!
更有人说马蒂斯的创作,玷污了历史上所有优秀的画作与艺术家!骂他是人类美术事业的危险敌人与丑陋蛀虫!说他正在毁灭艺术、玷污美!在法国收藏家眼中,马蒂斯俨然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疯子!然而,马蒂斯幸运而及时地遇到了赏识他的人——俄国收藏家舒金、美国收藏家史丁、莫罗佐夫。他们购买了马蒂斯的画。舒金是俄国的一位富可敌国的巨商,在商业与文化领域都颇具影响力!
俄国收藏家舒金 Shchukin
舒金十分欣尚马蒂斯的作品。舒金购买了马蒂斯37幅画,现在他被人们称作20世纪最成功的收藏家!不过在100年前,俄国商人们都说,一个疯子买了另一个疯子的画!舒金鼓励马蒂斯:“虽然眼下你被公众所反对,但是未来属于你”!
马蒂斯的Odalisque
1914年,一战开始,马蒂斯被迫中断了度假。他欲热血卫国去参军,却因年纪过大而被拒绝。一战期间,马蒂斯一改曾经的热情纯粹,创作了一些画风阴郁的作品。用以抒怀,表达对于战争的愤慨!1918年,一战结束,他立即恢复了达观豁朗的本性!马蒂斯来到Nice,在接下来的12年间,他几乎只在室内创作一种被称为Odalisque风格的绘画。就是带有东方装饰风情的女性人体绘画。不得不说,他画了这12年的Odalisque,在艺术造诣上并未有重大突破,却实实在在地因为Odalisque赚了一大笔钱!事实上,就在一百年前,同为法国画家的安格尔也画过Odalisque,那是一幅新古典主义的名作!
Grande Odalisque大宫女 安格尔 1814年
1930年,60岁的马蒂斯第一次造访纽约,就被纽约“俘获”了!他说如果我20几岁时就知道有纽约这样一座城市,我想早就来了!1949年纽约的现代艺术馆购买了马蒂斯的《红色画室》。同年马蒂斯的许多新作在纽约展出,迅速被社会公认是最伟大的画家!可以说,从35岁突破自我并拥有富足的生活,直至60岁时被社会所接受!马蒂斯的艺术与勇气,令世人尊敬!然而马蒂斯的艺术生命并未至此放缓!他即将飞向新的巅峰!
《红色画室》
马蒂斯来到纽约后不久,20多岁的年轻俄国女孩Lydia出现了,Lydia很快就成为了马蒂斯人生中又一位重要的女人。
因为马蒂斯的一幅巨型壁画,Lydia因为做马蒂斯的助手而结识了这位举世瞩目的艺术家。
为美国收藏家的私人博物馆创作的这组壁画,是马蒂斯在艺术创作上的一次更加前卫地突破! 色调、造型都极尽质朴与本质化 !此壁画是马蒂斯走向新的艺术巅峰的重要转折之作! 这也是一幅承上启下之作! 接下来,马蒂斯将开始他最具影响力的剪纸艺术创作!剪贴纸创作是马蒂斯全新的艺术巅峰!
褪尽浮华、删减繁缛!表达生命本真的力量、本真的美丽! 色彩是空前的绚烂、纯粹!以至于激荡灵魂!
马蒂斯的着名作品Icarus
马蒂斯的艺术深刻地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社会文化。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LOGO、风靡全球的时尚设计Miffy、时尚品牌Paul Smith等等文化产品与艺术精神,无不深深地浸染着马蒂斯的艺术精神!一百多年以来,马蒂斯的艺术“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愈来愈多的艺术家学习传承、创新发展着马蒂斯的艺术!
2012年伦敦夏季奥运会LOGO
The Snail 是马蒂斯离开人间前一年的杰作
风靡全球的时尚形象Miffy,是荷兰艺术家Dick Bruna的代表作!Dick Bruna的设计作品深受马蒂斯艺术的侵染!他表示,马蒂斯启示人们要用尽量简化的方式去表达艺术 !
着名的英国时尚设计师Paul Smith 也深得马蒂斯艺术的神采。
Paul Smith(保罗·史密斯)的设计作品
马蒂斯留给人间的最后一幅艺术创作,是一座教堂!无信仰、无神论者马蒂斯设计了一座教堂,送给在临终期间照料他的一位修女。
我们可以感知,教堂的内部不存在一丝痛苦!十分温暖、宁静,充盈着永恒极乐的美好!犹如身处天堂。
马蒂斯设计的教堂内部,基督受难壁画
教堂内部壁画
基督受难局部
教堂内部的彩色玻璃窗
马蒂斯把绘画比作“安乐椅”,供人消遣和赏心悦目。他说,他“梦寐以求的是一种和谐、纯粹而又宁静的艺术”。从20岁开始的艺术人生,直到生命的尽头,马蒂斯从未间断过他的美术创作!创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直到停止呼吸、直到离开人间!
1869年12月31日——1954年11月3日
青年时期的马蒂斯
关于野兽主义,在1905年的巴黎秋季沙龙上 ,马蒂斯带领着他的小伙伴们展出了他们自己的一些惊世骇俗的油画 。批评家路易·沃塞尔管这些画作叫做“野兽” ,野兽主义的名号就此诞生了。
艺术生涯晚期的作品
世界美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
晚年作品
青年时期的马蒂斯
生命的快乐
马蒂斯人生的最后时光
舞蹈 1910年
晚年的马蒂斯
La Gerbe 1953年
马蒂斯的自画像
The Conversation 收藏于圣彼得堡冬宫的这幅作品,曾被斯大林封禁
音乐 1910年
晚期创作
晚年作品
为躲避二战而迁居Vence小镇(图为马蒂斯居住的小楼)。毕加索曾于此拜访马蒂斯并表示,这样一位伟大的艺术家的住处竟然如此质朴,令他十分意外。
⑧ 马蒂斯是什么流派的代表(急)
野兽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