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法国资讯 > 戈尔德在法国哪个城市

戈尔德在法国哪个城市

发布时间:2022-06-05 01:58:25

⑴ 格尔德·冯·龙德施泰特的简历

几度复出的陆军将领龙德施泰特(1875年~1953年)纳粹德国的陆军元帅。出生在阿舍斯莱本一个延续了850年之久的军人世家。
1892年毕业于高级军校,被派到驻卡塞尔步兵团任职。1900年升任步兵团中尉副官。1907年军事学院毕业后,任步兵团上尉连长。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初任预备第22师参谋,继任喀尔巴阡山某军首席少校参谋官,大战结束时任西线第15军参谋长。
战后1920年起,历任骑兵第3师参谋长、第2集团军参谋长、骑兵第 2师师长、步兵第 3师师长、第 3军区司令。1932年 10月晋升为步兵上将,任第 1集团军群司令。
1933年希特勒掌权后,他作为国防军的代表人物,因大量扩军问题而与希特勒发生分歧。1938年1月,在陆军总司令弗里奇突然被免职时,他立即求见希特勒,为弗里奇说情, 因说情无效而扩大了与希特勒的分歧,故于当年被晋升为大将后便主动辞职退役。
1939年8月, 他应召重新服役,任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同年9月参加侵略波兰的战争, 10月升任东线总司令,不久,调往西线,任“A”集团军群司令。
1940年 5月德国闪击西欧时,指挥所部经阿登地区,突破法国的埃纳河防线,向英吉利海峡突击。7月晋升为元帅,10月升任西线德军总司令。
1941年 3月,在希特勒部署入侵苏联的会议上,龙德施泰特持反对态度,但在 6月苏德战争爆发时,仍受命担任南方集团军群司令,率部进抵第聂伯河一线,占领了乌克兰首府基辅。11月,他的部队在罗斯托夫受挫,因坚持后撤不准而请求免职,被解除职务。
1942年3月,希特勒复任他为西线总司令兼“D”集团军群司令。
1944年 6月,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后,主张在塞纳河和索姆河实施机动防御,与希特勒发生分歧,7月初又被免职。
1944年“七·二O”暗杀希特勒事件发生后, 龙德施泰特站在希特勒一边,故于 8月被希特勒任命为特别军事法庭庭长,负责审理这次反抗希特勒的叛乱案件。同年 9月,希特勒再一次起用他为西线德军总司令。
1945年 3月,因莱茵河雷马根大桥失守而再一次被撤职。
战后不久,三退三出的龙德施泰特在他的休养地巴特特尔茨被美军俘获,并引渡给英国,关押在布里金德。1949年在汉堡审判时,英国人释放了他。此后,他在策勒附近一所养老院安度余年。
1953年2月24日,因心脏病卒于汉诺威,终年78岁。

⑵ 三B的巴赫

J.S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德国作曲家、管风琴家。
1685年3月21日出生于爱森纳赫的世代音乐家庭,其5代远祖魏特·巴赫系匈牙利乡村面包师,喜爱演奏乐器,笃信路德新教。因当时匈牙利鲁道夫二世反对宗教改革,乃迁居德国。此后4代家族成员多系民间乐师、城市吹鼓手或城市管风琴师。巴赫之父J.A.巴赫原为爱尔福特城市吹鼓手,后任爱森纳赫城市乐师,在教堂、宫廷及市民活动中奏乐,共生8子,巴赫系其幼子。巴赫参加德国特有的乞童歌队,每周3次穿过大街小巷以歌唱乞求布施。8岁父母双亡,寄居于兄长处,并从其兄学键盘乐器等,进步迅速。15岁起独立谋生,往吕讷堡入中学,同时在教堂中担任合唱队女高音声部歌手直至变声。这两年间,曾往汉堡听着名管风琴家J.A.赖因肯演奏,向北德管风琴艺术学习,并往策勒听该地多由法国乐师组成的宫廷乐队演奏,从而接融法国音乐风格。
巴赫的生活经历和音乐创作活动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魏玛—阿恩塔特时期(1703~1707)1703年4月,巴赫任魏玛宫廷小提琴手,工资单中写明是“仆役”。8月往阿恩施塔特任“新教堂”管风琴师。1705年冬,巴赫请假徒步赴吕贝克听杰出的北德乐派管风琴家D.布克斯特胡德演奏,深受启迪。数月后方返回阿恩施塔特。为此巴赫两次受到宗教法庭的审讯,除因“擅自超假”外,还被谴责为“在众赞歌中作出许多惊人的变奏,混入许多陌生的音响,使公众为之惊惶失措”,并曾“把一个陌生的少女带进教堂中演唱”,以及“在星期天讲道时间上酒馆”(据1706年2月22日及11月11日《宗教法庭记录》)等等。巴赫愤而去职。
米尔豪森—魏玛时期(1707~1717)1707年6月巴赫任米尔豪森教堂管风琴师。同年与堂姐玛丽娅·巴巴拉结婚。不久因与教堂监督发生矛盾,其演奏受到指责,乃离去。1708年7月任魏玛宫廷管风琴师,兼为宫廷作宗教音乐。1714年起被任命为宫廷乐师,每月为宫廷创作新曲,因而作大量康塔塔。1717年秋,巴赫赴德累斯顿与法国哈普西科德演奏家L.马尔尚进行演奏比赛。临赛前马尔尚不辞而别,巴赫不赛而胜。魏玛公爵与其侄发生争执,巴赫倾向后者,致使公爵恼怒。巴赫要求离职不准,竟被公爵无理监禁4周,罪名是“由于其倔强,强行要求辞职”。巴赫在被监禁期间写下《管风琴小曲集》。
克滕时期(1717~1723)1717年8月巴赫任克滕宫廷乐长后的6、7年间,是巴赫一生中处境较为顺利的年代也是创作上(尤其在世俗性器乐创作上)丰收的年代。克滕公爵热爱音乐,对巴赫非常器重,常在一起奏乐,一起旅行。他以国库收入约1/30的经费作为其宫廷乐队的开支。此期间巴赫写下许多最重要的代表作:《平均律钢琴曲集》上卷(1722)、《勃兰登堡协奏曲》(1721~1723)、小提琴独奏奏鸣曲(约1720)、大提琴独奏奏鸣曲(约1720)、《创意曲》(1723)等。1720年7月他的妻子去世,1721年与安娜·玛格达勒娜结婚。1720年11月旅行汉堡时,在赖因肯面前演奏管风琴,他以各种方式即兴演奏众赞歌变奏《在巴比伦河边》达半小时以上,博得赖因肯的赞叹。
莱比锡时期(1723~1750)1724年,巴赫以其《约翰受难曲》作为接受考核的作品,去争取莱比锡托马斯教堂乐长这个颇具声望的职位。莱比锡市议会和教堂认为该作品过于“戏剧化”,但由于找不到更合适的人只得录用巴赫。同时他还在尼可拉教堂供职,并兼事托马斯教堂附属学校的教学和演出工作。巴赫在莱比锡度过了他的后半生,写下了265部宗教康塔塔、6部经文歌、5部弥撒曲、4部受难曲、2部清唱剧等宗教性乐曲,又创作了《平均律钢琴曲集》下卷(1744)、《意大利协奏曲》(1735)、《戈尔德贝格变奏曲》(约1736)等世俗性乐曲。在莱比锡,他常与莱比锡市议会、教堂的主持人、教堂附属学校的校长等发生冲突,也曾因反对教规、校规以及创作不符合教堂要求等,而屡遭谴责。巴赫并不屈从,曾上书议会和法庭进行自辨,致使市议会成员认为巴赫已属“不可改正”,1730年决议予以减薪处分。1737年,他向德累斯顿的萨克森选侯奉献作品,请求赐予“德累斯顿宫廷作曲家”的头衔,获得批准。“宫廷作曲家”的头衔,有助于改善巴赫的处境。1747年,巴赫访问波茨坦,为普鲁士皇帝腓特烈演奏。返回莱比锡后,他又根据普皇的一个主题写作了一部乐曲《音乐的奉献》(1748)献给普皇。最后,巴赫还写作了一卷《赋格的艺术》(未完成)。由于他的体力日衰和双目失明而就此搁笔,1750年7月28日逝世于莱比锡。
巴赫与宗教音乐 巴赫生括在18世纪上半叶封建落后、四分五裂的德意志,终生在教堂和宫廷中供职,从未离开过德国。时代和环境的局限使他和当时德国大多数人士一样,在思想、创作上打下深深的宗教烙印,但是这些并未妨碍B赫作出伟大的创造。
巴赫作为一位市民乐师,深到地反映了18世纪上半叶德国市民阶级中先进分子的精神面貌以及广大德国人民的思想情感和愿望。人文主义精神和德国的早期启蒙思想(包括理性主义哲学),给予他深到的影响。巴赫对当时的早期启蒙哲学和数学有所接融,曾读过G W.莱布尼兹的《论智慧》。1747年加入L.C.米茨勒尔·冯·科洛夫创办的“音乐科学协会”。巴赫音乐思维的高度逻辑性,结构的严密性,都和当时崇尚理性和数学的理性主义有所联系。他对音乐科学的创造——十二平均律积极支持,并通过创作《平均律钢琴曲集》加以应用和推广,它不仅扩大了调域的应用、转调的自自以及丰富了音乐语言和写作手法,并且对于以音乐的科学理论取代音乐理论的神秘主义,也有重大贡献。这种对理性、知识科学的追求,正是对当时德国社会的愚昧、迷信和偏见的有力否定。巴赫的音乐富于哲理性,具有沉思冥想的性质和内在的思想情感。巴赫的音乐有其鲜明的个性,不论是悲剧性、戏剧性或各种生括风俗性的描绘还是丰富的内心刻划,都达到了深切动人的境地。他作品中的不少悲剧性的乐章,深刻反映了当时德意志人民(尤其是市民阶级)的苦难、挣扎、期望,体现出纯朴、坚强的性格以及对光明幸福的追求。尽管与此同时常有宗教思想情绪的流露,或向宗教寻求精神解脱的倾向,但始终与消极悲观、萎靡不振的精神状态绝缘。坚实、宏大是巴赫音乐的基本性质。巴赫的音乐常在充满压抑的气氛中,呈现出一种坚持不懈的倔强,哪怕充满深切的悲痛,也包含有沉着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哪怕笼罩着一片深沉的黑暗,也不断酝酿着力量,彷佛要突破桎梏、冲破黑暗,以致最后导向戏剧性的高潮和光辉的结束。在巴赫作的一些声乐曲中,还有歌唱爱情、婚姻(《婚礼康塔塔》、《婚礼合唱曲》等)、吸烟(《烟草康塔塔》)、喝咖啡(《咖啡康塔塔》)等的生括内容。在许多器乐曲(包括各种舞曲)中,也体现了各种生动、活跃、轻松、甚至诙谐的形象。这些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德国市民的生活,流露出对人世生活的热爱和广泛的乐趣。巴赫的音乐中更贯穿着一种充沛的生命力,常常具有江河直下、一泻千里的气势。他的一些代表作,如管风琴曲《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1708~1717)、钢琴曲《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1720~1723)、《意大利协奏曲》(1735)小提琴独奏奏鸣曲《d小调恰空》(约1720)等,都具有宏大的气魄和奔放不羁的性格,这正是新兴的市民阶级在先进思想的推动下,力图挣脱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表现。巴赫经常忘乎所以地把教堂当成管风琴音乐会场,无拘无束地发挥其管风琴即兴演奏的才华,常把宗教礼拜时用的《众赞前奏曲》,通过各种变奏加花(如《亲爱的耶稣,我们在这里》)和无比丰富而活跃的伴奏(如《欢乐吧,教徒们》,以及繁多的变音和富于色彩的和声(如《在巴比伦河边》),把原来众赞歌曲调几乎掩盖了,使一般墨守教规和乐规的人“惊惶失措”。巴赫也常将他早已写成的世俗乐段或曲调,直接引用到宗教作品中去,从而使宗教音乐中也渗透着世俗的因素。

⑶ 请介绍一下二战时欧洲的几个战役

1944年6月6日至7月24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英武装力量在诺曼底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战略性登陆战役。

诺曼底战役的目的是横渡拉芒什海峡,在法国西北沿岸(诺曼底)夺取战略性登陆场,然后向德国西部国界发动进攻。该战役是“霸王”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海王”战役)。诺曼底登陆战役的企图规定:遣送登陆兵和空降兵在塞纳湾登陆和空降,夺取登陆场,到战役的第十二天把登陆场扩展到正面达100公里,纵深100—110公里。盟国为夺取这一战略性登陆场和实施尔后的进攻,在不列颠群岛上集结了39个师,12个独立旅和10个英军突击队、别动队(英、美的登陆破坏部队)以及大量的空军兵力和海军兵力。被抽调参加诺曼底战役的盟国远征军(总司令为艾森豪威尔将军)有第21集团军群(美国第1集团军,英国第2集团军,加拿大第1集团军)共32个师,12个独立旅,空军(1.1万架作战飞机),海军(6939艘战斗舰艇、运输舰船和登陆舰船)。计划在占领诺曼底登陆场后,再运去美国第3集团军。远征军兵力总数为287.6万人,其中美军153.3万人。

诺曼底战役开始前,德军最精锐兵团——179个师和5个旅在苏德战场作战。在法国、比利时和荷兰只有德军58个师,编成“B”和“G”两个集团军群,隶属于龙德施泰特元帅指挥的“西线”司令部。这支军队由第3航空队(160架战斗机)负责支援。法国北部,比利时和荷兰沿岸由德国“B”集团军群(司令隆美尔元帅)防守。“B”集团军群编有第7、第15集团军和独立第88军,共38个师。其基本兵方集中在加来海峡沿岸,因为德军统帅部估计盟军将要在这一地段登陆。在盟军打算攻人大陆的塞纳湾沿岸的广阔地段上,防守的兵力只有德军3个师(步兵第709师和716师,是所谓没有汽车运输工具的“动不了的”师,还有步兵第352师)。在比斯开湾、加来海峡和拉芒什海峡各港口驻泊有“西线”海军部队的水面舰艇(5艘驱逐舰,6艘舰队鱼雷艇,116艘巡逻艇,309艘扫雷舰艇,34艘鱼雷艇,42艘炮兵驳船)。此外,为了抗击登陆,还抽调驻泊在布列斯特、洛里昂和比斯开湾其他各港的49艘潜艇。至诺曼底登陆战役开始前,德军统帅部批准实施的法国北部沿岸防御工程计划,塞纳河口以东的工程完成了68%,塞纳河口以西的工程只完成了18%。 在准备战役时,美英统帅部特别重视登陆的突然性。由于巧妙地采取了战役伪装措施,使敌人在判断登陆地域和登陆战役开始时间发生错误。担任登陆兵第1梯队的美国第1集团军(步兵第1师和第4师)集结地域的代号为“奥马哈”和“犹他”。英国第2集团军(英国第50师和第3师,加拿大第3师)集结地域的代号为“戈尔德”、“朱诺”、“斯沃德”。塞纳湾沿。岸5个登陆地段和运输登陆兵的5个编队也分别使用这5个代号。每个运输登陆兵的编队负责遣送一个加强步兵师在各自的地段内上陆。从太晤土河口地区出发的登陆兵第2梯队“L”编队的各登陆运输队和从法尔茅斯,普利茅斯出发的第2梯队“B”编队的各登陆输送队运-送英国装甲坦克第7师和美国步兵第29师。整个登陆地域分为西区(美国)和东区(英国)。由英、美两国海军分别负责遣送军队在这两个地区上陆。为了遣送登陆兵第1梯队上陆,盟军统帅部建立了两个海军兵力集团:西部特混舰队,主要由美国的舰艇组成(3艘战列舰、10艘巡洋舰、30艘驱逐舰、280多艘其它各种舰艇、1700艘登陆舰船);东部特混舰队,主要由英国的舰艇组成(3艘战列舰、13艘巡洋舰、30艘驱逐舰、302艘其它各种舰艇、2426艘登陆舰船)。为了支援登陆场上的军队,建立了5个舰艇炮火支援队(共7艘战列舰,2艘浅水重炮舰、24艘巡洋舰、74艘驱逐舰)。美国海军为进行这次战役派出的作战兵力集结在贝尔法斯特,英国海军兵力则集结在格里诺克。为了压制敌方空军和破坏法国北部敌人交通线,盟国空军在战役开始前数个月内连续对敌机场、铁路枢纽和指挥所实施了密集突击。

6月5日夜,在空军密集突击的掩护下,盟军在卡朗坦市以北空降了两个美国空降师,在卡昂东北空降了一个英国空降师。运送登陆兵的船只是在暴风雨天气下开始横渡拉芒什海峡的,因此,此举出乎德军统帅部意料。德军海上的第一次抵抗仅仅是用驱逐舰进行攻击,击沉一艘驱逐舰。甚至当舰艇开始炮击时,德军海岸炮连射击紊乱,毫无效果。在登陆地域未出现过德国的航空兵。德国“西线”坦克集群的各兵团远离海岸,由于交通线上的目标不断遭到盟国空军密集突击而不能参加抗登陆作战。盟军出敌不意攻入大陆,取得优势地位。6月6日晨,盟军开始在诺曼底沿岸登陆。盟军在舰炮强大火力和空军连续突击的支援下,夺取了几个登陆场。在登陆开始后的16—17小时内在这些登陆场上陆的军队共有132715人。战役的第一天在东区(英国)就卸下6000件兵器和运输工具(900辆坦克和装甲车,600门火炮和其它器材)以及4300吨装具和弹药。登陆行动如此快速,是由于使用了大量专用登陆船只,这些船只能直接抵岸把部队遣送上陆和卸下技术兵器,还使用了有专门设备的大型船只和港口设备作为码头。截至6月17日,盟军建立了2个临时港。在拉芒什海峡还敷设了输油管。盟军这时已推进到维斯特勒昂以东,科蒙和卡朗坦以南一线,截断了在科唐坦半岛活动的德军集团。登陆场上已有19个师(其中3个装甲师),共约50万人。德军统帅部这时投入战斗的达12个师,其中4个坦克师。德军使用兵力分散,因而遭受重大损失。7月5日,即登陆后29天,在诺曼底已有盟军100万人。由于苏军在白俄罗斯进攻顺利(参见白俄罗斯战役),德军基本兵力被钳制在苏德战场上,德军统帅部已无战役预备队可供使用。但是英美军队向大陆纵深推进的速度仍然缓慢,直到7月25日才推进至卡昂、科蒙、圣洛以南的沿岸地带,建立起一个战略登陆场。至此诺曼底登陆战役即告结束。在登陆场上集结的有美国第1集团军,英国第2集团军,加拿大第1集团军(共23个步兵师、8个装甲师、1个空降师)。当面德军为第7集团军和“西线”坦克集群(共24个师,其中9个坦克师)。

⑷ 第一次去法国,必打卡的地方有哪些

关于法国,有太多太多的title,有人喜欢这里的时尚,有人被塞纳河左岸的文艺气息深深吸引,而有的人却为了她的美食千里迢迢赶来,来法国再多次,也不会觉得厌烦,她总有一种你没见过的模样让人深深惊叹。定居法国多年,让我为你盘点法国超全的主题玩法,每一次只选一个喜欢的点细细体味,相信我,你会和我一样爱上她。
时尚购物篇
法国人的时尚和优雅是得到全世界公认的,穿搭博主们提到巴黎就蠢蠢欲动,是时尚之路上必须打卡的一站。时尚法国怎么玩,跟我一起来看看吧~法国的时尚基本都集中在首都巴黎了,我们就集中说一说巴黎那些充满时尚气息让人疯狂剁手的地方吧。
时尚大道
香街
无论新兴购物街区如何崛起,都无法撼动香街在时尚名品圈里的地位,世界一流品牌、服装店、香水店都集中在这里,火树银花、雍容华贵。即使不在这里疯狂剁手,来打卡感受氛围也是有必要的,毕竟它是世界三大繁华中心大街之一。
蒙田大道
逛完了香街,在林荫道的路口那转个弯就是蒙田大道,真正一流的名牌旗舰店都汇聚在此,Ungaro Prada(2号)、Valentino (17号)、LV(22号)、Dior(30号)、Chanel(40-42号)、Calvin Klein(53号)和Gucci(60号)等顶级奢侈品品牌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蒙田大道现在已经成为了巴黎奢侈品世界的地标,老远就能嗅到时尚之中的贵族气息。
乔治五世大道
乔治五世大街位于巴黎第八区,从这里往北边可到达香榭丽舍大街,有LV总旗舰店。这条街集中了较多的大牌店铺,绝对会让你逛街逛到腿软。巴黎非常有名的夜总会疯马夜总会,超有名的酒店“乔治五世”也都座落在这条街上,并且中国驻法大使馆也在这里。巴黎的蒙田大道、香榭丽舍大道和乔治五世大道构成的黄金三角区域,正引领着巴黎时尚的潮流。
老佛爷百货
老佛爷百货全称巴黎老佛爷百货商店,诞生于1893年,占据了奥斯曼大道的40号,紧邻巴黎歌剧院。今天老佛爷百货的含义早已经超出一家百货公司,成为巴黎时尚文化的缩影和策源地。声名远播的老佛爷甚至已经有了中国的购物网站,足不出户也能享受在老佛爷购物的乐趣了。
春天百货
春天百货算是与老佛爷齐名的购物中心了,两家离的也很近,算是剁手党们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地方吧,品牌齐全,规模宏大,彻底逛一圈对体力是严重的考验,不过现在商场也很人性化,顶楼餐厅可以供顾客吃东西补充体力,如果体力不支可以去坐坐。另外一些法国本土品牌在这里也非常有优势,种草法国品牌的剁手党们不要错过啦~
文艺风情篇
当你停下购买的脚步,想要寻求心灵的寄托和精神的抚慰,法国也不会让你失望,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和书店咖啡馆,周边唯美动人的小镇,让你烦躁不安的心情得到平静。
文艺小镇
吉维尼小镇
吉维尼小镇坐落在巴黎市西北郊区,生动地像是一幅中世纪油画,在静静地诉说着它的美。印象主义派画家莫奈被这里的宁静打动,建造了这图画般美妙的私人花园,现在这里已经向公众开放了,是游人亲身感受印象派大师的好去处。
枫丹白露
枫丹白露这个名字听起来就浪漫动人,原文是Fontainebleau ,朱自清先生因为对一座意为“蓝色美泉”宫殿的热爱,遂将其译为枫丹白露宫,这个小镇也就被称为了“枫丹白露”。朱先生喜爱的枫丹白露宫是一座皇家狩猎行宫,在弗朗索瓦一世和享利二世时期被扩建成了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宫殿中非常重要的一座。这里的建筑和收藏的画作都是难得的佳作,是探访研究文艺复兴不可或缺的地方。
博物馆
蓬皮杜艺术中心
如果说卢浮宫代表着法国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过去,那么蓬皮杜中心就代表着法国艺术的现在,这座未来主义风格的建筑,其建筑本身也是一座艺术。这座建筑的核心理念是“文化不应该是精英的,文化应该像其他任何形式的信息一样,在友好、无阶层的情形下对所有人开放。”如果你对现当代艺术感兴趣,你会爱上这里。
橘园美术馆
橘园美术馆坐落于巴黎塞纳河畔,这所有着浪漫名称的美术馆,以拥有莫奈的巨幅《睡莲》而闻名,莫奈力求将观众带入一个“无穷无尽的水上梦幻世界,望不到边际,没有堤岸”,为了实现这个展示设想,他曾亲自参与展厅设计,直至莫奈去世的一年后,卡米尔·勒菲弗才将橘园改造完成。这个博物馆虽然不如其他着名博物馆规模宏大,但却非常精彩,即使不太爱逛博物馆的人也会想来这里看看。
一家书店
在巴黎,真正能称得上“流动盛宴”的地方,一个是莎士比亚书店,另一个就是花神咖啡馆了。
莎士比亚书店
也许是塞纳河右岸的文学土壤过于丰厚,各种书店也在时间的长河里你来我往,开开合合,有一家却始终牢牢占据文艺圈的核心,是文艺青年必来打卡的圣地。这里就是莎士比亚书店,它虽然拥有至高的声誉,却不是想象中磅礴和富丽的样子,它很小,安静的藏在城市角落,是巴黎的文化地标。当年在巴黎的海明威, 费兹杰拉德, 斯坦因等“迷惘的一代”都是书店的座上客。
两家咖啡馆
花神咖啡馆
世界咖啡史上,巴黎的花神咖啡一定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不是因为这里冲的咖啡多么好喝,而是几十年来络绎不绝的文人雅士给这里增添了挥之不去的文艺气息。毕加索、萨特、波德莱尔等文化名人都在那里喝过咖啡。在二十年代,年轻的周恩来总理也常去那里喝咖啡,写文章。在花神文物保护的盾形金属牌上,还清晰留着周恩来的名字。花神咖啡馆已成为巴黎文化的缩影或源泉,并代表着左岸自由主义精神。
双叟咖啡馆
如果你第一天去过了着名的花神咖啡馆,第二天就去它旁边的双叟看看吧,虽然他的邻居如此声名卓着,却丝毫不影响双叟咖啡馆的受欢迎程度,这里也是文化名人们的常来之地,萨特和他情人西蒙波伏娃,当年就住在咖啡馆的楼上,毕加索和海明威也是这家的常客,这里还得到了世界顶级的甜品店 Pierre Hermès 的加持,是享用下午茶的好地方。
这就是巴黎的左岸,远离铁塔的游客和老佛爷的土豪,感受一个文艺的巴黎。
醇香美酒篇
作为一个神奇的国度,法国的美酒也是让人心醉沉迷的,说到葡萄酒,首当其冲的就是法国两兄弟波尔多和勃艮第,拉菲、拉图、玛歌、罗曼尼·康帝等多少令人魂牵梦萦的顶级好酒产于这两地。
勃艮第夜丘
如果说夜丘是上帝厚爱的土地,那一点也不为过。勃艮第33个特级园里,一共有25个红葡萄酒特级园,其中24个就落在了夜丘,因此,它成为了全勃艮第引以为豪的产区。
Romanée 产区
沃恩-罗曼尼是夜丘(Cote de Nuits)闪耀的明星,更是勃艮第产区的精华所在,而大名鼎鼎的罗曼尼·康帝园(Romanee-Conti)就坐落在这里。在1866年,为了对葡萄园La Romanee表示敬意,该村将“Romanee”作为后缀加入了村名。有本书中曾经这样形容沃恩-罗曼尼产区:“沃恩-罗曼尼(Vosne-Romanee)村没有平凡的葡萄酒,该产区的出产的酒果味尤为浓郁,颇有深度,风味丰富,十分优雅,强劲的酒力与细腻的口感非常均衡。
波尔多梅多克
在考虑法国葡萄酒时,波尔多通常是第一个想到的葡萄酒产区。它是法国着名的葡萄酒产区,也是法国第二大葡萄酒产区,如果在波尔多只可以去一个葡萄酒产区,一定要去梅多克。
1855年,为弘扬法国美酒文化,当时的法国国王拿破仑三世命令波尔多商会将波尔多产区的葡萄酒进行等级评定,结果评出的61个特级酒庄差不多全部坐落于梅多克产区。梅多克一跃成为波尔多地区显赫尊贵的葡萄酒产区。
波亚克是梅多克产区中的四大着名村庄之一,日后世人皆知的五大名庄拉菲庄(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拉图庄(Chateau Latour),玛歌庄(Chateau Margaux),奥比昂庄(Chateau Haut-Brion)木桐庄(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全部坐落于此,是世人熟知法国葡萄酒的入口。
超治愈甜品篇
即使你对甜品无感,看到那些精美的造型,不知何处飘来的香甜气息,不断的刺激着你的鼻孔和味蕾,不经意间已默默的吞了吞口水,伤心难过的时候吃上一口,整个人瞬间复活,集颜值和美味于一体,说的就是法国甜品没错了。
马卡龙
世界上受欢迎的甜品是什么?所有的慕斯、芝士蛋糕应该都会为马卡龙让路。如果你觉得马卡龙又贵又难吃,那是你没有吃到过PH的马卡龙。很多尝过Pierre Hermé的人都说,Pierre Hermé仿佛拥有魔力,无论是谁吃了,都会在入口的那一瞬间,被那个极富创造力和热情的味蕾世界所俘虏。
舒芙蕾
在法国并不是 所有师傅都敢做舒芙蕾,因为稍有闪失,便一败涂地;也并不是每个食客都懂得吃舒芙蕾,因为稍慢一步,便错过了它的美味,Le soufflé是一家做舒芙蕾的主题餐厅,为了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率,严格规定每一位主厨专司一种口味的舒芙蕾的制作,法国的美食“圣经”里这样形容它:只可惜啊!这口腹之欲的满足却稍纵即逝,最后总觉空洞。
闪电泡芙
闪电泡芙是一款非常经典的法国甜点,传说这款甜点因为太过美味,让吃起来的人们忍不住飞快地吃完,就如同闪电般迅猛,因此得名闪电泡芙.L’clair de Génie是法国超着名的闪电泡芙专卖店,这里有全法国超全的闪电泡芙品类,除了常见的果酱、咖啡、巧克力、糖霜、新鲜水果之外,甚至还有金箔。去吃过的人都赞口不绝。
浪漫美景篇
虽然法国已经有了那么多的title,却丝毫也不会影响他的颜值,吃饱喝足之后,让眼睛行走在法国这篇美丽的土地上,是消食拍大片的好方法。法国美的地方很多,但是想连续性的逛一遍却又不太现实,在南部普罗旺斯地区,你却可以用一周的时间,细细品味这片土地的浪漫风情,不走回头路,是除了巴黎之外,每个前往法国的人非常向往的地方。
瓦朗索勒是经典的普罗旺斯小镇之一,拥有普罗旺斯地区非常大的薰衣草花田。每年收割季之前,满山遍野的蓝紫色,荡荡漾漾到整个山谷,用手机随便一拍都是一副超美的画。
阿维尼翁堪称是精典的普罗旺斯。你能想象到的薰衣草田,葡萄美酒,琳琅美食,半山小村,风土人情,以阿维尼翁为中心的一带都能找到。古典与现代在这里交汇,有着无可比拟的魅力。
红土城的原名是鲁西永Roussillon,随意的在这片充满热烈气息的红色小城漫步,你就会理解梵高与高更对这片土地颜色的炽热与色彩的运用,如果你有需要颜料的朋友,一定要带一些给他们,这里的颜料可是由世界上珍贵的矿藏制成的,深受画家们青睐。
戈尔德(Gordes)是普罗旺斯地区非常美丽的小镇,整个小镇的房屋都是由山上的花岗岩累积而成,呈梯形盘踞在一起,远处看上去犹如一座空中的房子,也是宫崎骏《天空之城》的原型。
泉水小镇与红土城、石头城并称为普罗旺斯“黄金三角镇”,这里群山环绕,空气清新,绿草如茵,碧水潺潺,这里没有轰鸣的机器声音,没有现代城市的流光异彩,仿佛似乎来到遥远的中古时期,是消夏的好去处。
来到普罗旺斯,如果只欣赏完薰衣草就走人,绝对是一种遗憾,南法小城阿尔勒的向日葵花田绝对是普罗旺斯不错过的美丽,明媚的阳光,美丽的花田,古老的城市,让梵高的灵感源源不断,他曾在这里画下200多福经典作品。
奥地利诗人里尔克曾说:这是一座无与伦比的城市,一个梦幻的地方,一个浪漫小资的城市,一个繁华时尚之都,是值得一生多来几次的地方。

⑸ 加加林是什么时候登上太空

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时间上午9时07分。
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Yuri Alekseyevich Gagarin,1934年3月9日-1968年3月27日),苏联航天员,苏联英雄,苏联红军上校飞行员,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类,也是第一个从太空中看到地球全貌的人。
1951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柳别尔齐职业中学,成为受训冶金工人,并继续在萨拉托夫工业技术学校学习。加加林的飞行员生涯就是从萨拉托夫开始的,他加入了萨拉托夫航空俱乐部,业余时间学习飞行。1955年以优异成绩从工业技术学校毕业后进了航空学校,开始在奥伦堡航空军事学校学习飞行,1957年参加苏联军队,并成为苏联北海舰队航空军团的一名歼击机飞行员。
1960年,加加林加入苏联共产党。
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时间上午9时07分,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从拜科努尔发射场起航,在最大高度为301公里的轨道上绕地球一周,历时1小时48分钟,于上午10时55分安全返回,降落在萨拉托夫州斯梅洛夫卡村地区,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宇宙飞行,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愿望。他驾驶的东方1号飞船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载人进入外层空间的航天器,就在他的108分钟的飞行过程中,加加林由上尉荣升为少校。
加加林完成了史无前例的宇宙飞行后,全世界都对他挥手致敬,莫斯科以极其隆重的仪式欢迎凯旋的航天英雄:礼炮在轰鸣,欢腾的人群在喊叫,豪华的护送队,为加加林加冕大大小小的国家勋章。在这次历史性的飞行之后,加加林荣获列宁勋章并被授予“苏联英雄”和“苏联宇航员”称号,并曾多次出国,访问过27个国家,22个城市授予他荣誉市民称号。1962年,加加林当选为第六届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1964年11月任苏联—古巴友好协会理事会主席。
首次太空飞行之后,加加林又进入克夫斯基航空工程学院学习,并出色地答辩了毕业设计,学院推荐他到高等军事学院研究生院当函授生。加加林也积极参加训练其他宇航员的工作,1961年5月成为宇航员队长,1963年12月荣升为宇航员训练中心副主任。 在训练其他宇航员的同时,他自己并没有放弃训练,梦想着能够再次进入太空。

⑹ 全球有哪些着名的“神偷”

双子神偷 偷天陷阱 偷天换日

⑺ 法国小镇的戈尔德 Gordes

戈尔德小镇是法国南部经典的中世纪小镇,它依山而建,村落从山脚直至山顶,震撼而壮观,它又叫石头城,是法国着名小镇之一。整个小镇仍保持着中世纪时期的模样,有很多影界,商界人士在此安家落户。这里游人熙熙攘攘,但丝毫不影响街头巷尾的老人静坐街角沉浸在慵懒的氛围之中。由法国戈尔德小镇山顶俯瞰,可以看到山脚平原成片的薰衣草花海,时间仿佛静止,一切都显得安宁而美好。

阅读全文

与戈尔德在法国哪个城市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6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50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2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2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20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80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3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7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70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1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2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2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5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7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11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1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70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