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1911年的银元价格多少
1911年英国站洋贸易银圆,上佳品市场价580--600元左右.1911年英国站洋贸易银圆,美品市场价630--650元左右.1911年英国站洋贸易银圆,优美品市场价660--700元左右.
1911年的银元,一个人手拿米字盾牌,俗称“站人”。银元正面中央是一持戟、盾的武士,上端在武士左右有英文币值“ONE DOLLAR(一元)”,下有纪年;背面中央为寿字纹,上下为中文“壹圆”,左右为马来文“壹圆”。重量26.95克,成色90%,英国站洋贸易银圆。
拓展资料
随着银元市场价格的不断上涨,银币的作伪也达到了一个顶峰。市面的真银假币日益增多,以大头为最。银元的爱好收藏者上当吃药 的不计其数、损失巨大,令人痛心。 很多全由发问如何鉴别大头的真银假币,以及伪品相关的破绽漏洞。
目前真银假币银元包浆做的尤其到位,可以模仿出各种样传世包浆。相对来说非常难辨别。 凭肉眼鉴定需要仔细再仔细,方能看出。但是假币总归是假币,做的再好也有他的破绽,总结一下几条。
一、 听音质。含银量达90%左右的银元,撞击后的声音低沉柔和,婉转悠扬;伪品要么清脆刺耳,要么沉闷木呆,共同的特征是余音短促。在敲击对比时,两指拿捏币面的接触面越少越好,保证其自然震响的效果。据说旧时有的银号、钱庄老板自个儿躺在椅子上闭着眼睛,叫伙计将银元一个一个往大水缸的边沿口撞击,听其声响以辨真伪。
二、 称重量和量厚度、直径。这两种鉴别手段都需借助于天平、秤、游标卡尺一类的称量工具。银元在长期流通中会磨损消耗,一般来说都达不到理论重量,但并非“短斤缺两”,如果库平七钱二分版在26克以下就存在疑问了。曾购一对库平七钱二分的湖北省造光绪元宝和宣统元宝,重量都是25克,鉴定的结果证实了疑问是对的。银币的标准平码换算为:库平一两=37.31克,库平七钱二分=26.81克,库平三钱六分=13.41克,库平一钱四分四厘=5.37克,库平七分二厘=2.69克,库平三分六厘=1.34克。银元的重量、厚度与直径允许有误差存在,但若出现两个极端性的,十之八九有问题。
三、 验边齿。银元机制的边齿细致匀称,规整划一,伪币的边齿粗糙,参差不齐,有的还有局部修锉的痕迹。只要细心,肉眼还是比较容易分辨的。有些在我国早期流通的外国银元,如“法国大力神”,边齿一圈为间隔相等的外文字母,因此要熟悉和掌握各币种的边齿形态。
四、 看颜色。银质与非银质金属从其表面颜色可以区别,银质的光泽自然悦目,银光闪闪,一般用以替代的廉价金属很难达到这一点。放置时间长的银元表面会生成淡水墨色的所谓“包浆”,但不像古钱币那样重,只要一经擦拭便整旧如新。银的化学分子结构非常稳定,不会发生变色现象。另外,对镀银的伪品也可以用擦拭的方法识别,用砂性橡皮反复擦拭,便可剥去其伪装的外衣。
五、 观币面。在阳光或灯光下,将银元币面与眼睛平视,观察币面底层有无凹凸不平的现象。造假者使用的铸造设备难使币面底层平整如镜,对文字图案与币面底层的衔接部位要特别留意。
六、 察磨损。银元经过长时间的流通,总会有不同程度的磨损和擦划痕迹,自然生成者是没有规律可循的,作旧的伪品表露的是人工行为和机器行为的有规律的磨损面和擦划痕。有人说作旧作得最巧的是在铸币模具上作旧,就是磨损面、擦划痕和坑坑洼洼在模具上就做出来。对付的办法就是持多个同类别的银元,在低倍放大镜下一一细察,“李鬼”就会原形毕露。
七、 对图录。手边尽可能置备几类印刷精良的银元图录,将实物与之仔细对比,大处看文字图案的框架位置,小处看文字的笔画处理和图案的细微末节,寻找破绽。
凡收藏银元的人都会有各自的识别方法,其共同点。
② 求19世纪法国大力神银币银元全套版别发行量克劳斯截图
19世纪法国大力神银币银元全套版别发行量
1965年8051000枚
1966年9800000枚
1967年10100000枚
1968年3887000枚
1969年761000枚
1970年5013000枚
1971年513000枚
1972年915000枚
1973年207000枚
1974年4299000枚
1975年4551000枚
1976年7739000枚
1977年7884000枚
1978年12028000枚
1979年12041000枚
1980年60000枚
克劳斯截图不在一个页面,免了吧.
③ 银元重量
大头和小头官方数据26.7克,89%(我感觉很多有偏差,如超重,偏轻,成色不足).造币总厂,大清银币官方数据26.9克,90%.新疆的一两34-35克,85%左右,但见过中间夹心铜的.中国的龙洋基本和造币总厂,大清银币差不多,各省差异不算太大.(中国清末民初社会动荡腐败,官方数据不大可靠,仅供参考)
较常见外币(皆为官方数据):
日本龙:26.96克,90%
墨西哥鹰洋:27.073克,90.3%
美国摩根/和平鸽:26.73克,90%
法属印度支那座人:27克,90%(很怀疑成色够不够)
英国站人贸易银:26.9568,90%
英属海峡殖民地:1903-04年:26.95克,90%.
1907-109年:20克,90%.1919年-1926年:16.85克,50%
法国本土5法郎(大力神,谷麦女神,拿破仑三,飞利浦等):
25克,90%
比利时5法郎,西班牙5比赛塔,奥匈帝国5克朗等跟法国5法郎一样
英国马剑:28.2759克,92.5%(1935年,重量一样,成色50%)
德国帝国时期5马克:27.778克,90%
奥匈大奶婆(重铸多的要命):28.0668,83.33%
流通过程会磨损,会略轻的.
④ 明国初期的银元价值多少,或者是别的时期的,怎样识别,如果有去那里兑换。谢谢!
第一种方法是“敲”,拿两块银币,用双手的指尖各托住一枚银币的中心,慢慢靠拢,当两枚银币重合大约四分之一的位置时,使得两枚银币轻轻地磕彼此的边缘,真币发出的声音清脆,伪币声音听来发木。
第二种方法是“吹”,用食指和大拇指轻轻捏住银元的正中心,猛地吹银元的竖边,迅速放到耳朵边听,真的成色好的银币尾音悠长而清亮,而其他金属或非纯银的不会有这样的尾音,比如市场常见的灌铅银币几乎不响,因为铅比较重比较软,不容易震动发音。现在的伪造者大多借用电脑制版,以合金材质冒充银子,其色、文图几可乱真,但终因不是银,其发音尖长,内行人一辨别就知真伪。
第三种方法是“称”,真币一般足重,经过流通损耗也在26克左右,其色润泽柔白、音色柔长、文图精确、包浆自然;伪币一般不足重,或加大加厚导致超重,且颜色灰暗。
热衷于银币收藏的藏家王建忠也告诉记者他鉴定银币真伪的好办法:将银币在一块试金石上擦拭几次,直至出现道道银白色的擦痕,然后在擦痕上滴入盐酸和硝酸。这时,如果是真币,擦痕上的混合液体呈乳白色,伪币则呈无色透明状。如果银币含银量不足,盐酸和硝酸的混合液体也呈现乳白色,但不够浓郁。含银量越少,其浓郁度就越低.
银圆,亦称“银元”,最初是从国外输入的,因其形制划一,使用方便,受到普遍欢迎。18世纪初民间开始仿制,地方政府看到有利可图便插手统一官铸。宣统二年(1910年),清政府颁布币制条例,确立银元为国币,停止了各地的自由铸造,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次年始铸“大清银币”,开创了我国近代以银元为单位的货币流通体系。银元以其美观大方的铸造形式和独具的贵金属货币形制,受到民间大众和收藏者的青睐。但是,当前市场伪品赝品充斥,主要表现为两大类:一类是含银量很低甚至为零的所谓“机制版精仿银币”,另一类是含银量较高的所谓“纯银高精仿翻造银币”。随着铸造手段的不断改进和电脑扫描技术的运用,有的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笔者在收藏实践中汲取他人经验和自己的教训,归纳了几条辨伪方法,就教于同好及行家。
一、听音质。含银量达90%左右的银元,撞击后的声音低沉柔和,婉转悠扬;伪品要么清脆刺耳,要么沉闷木呆,共同的特征是余音短促。在敲击对比时,两指拿捏币面的接触面越少越好,保证其自然震响的效果。据说旧时有的银号、钱庄老板自个儿躺在椅子上闭着眼睛,叫伙计将银元一个一个往大水缸的边沿口撞击,听其声响以辨真伪。
二、称重量和量厚度、直径。这两种鉴别手段都需借助于天平、秤、游标卡尺一类的称量工具。银元在长期流通中会磨损消耗,一般来说都达不到理论重量,但并非“短斤缺两”,如果库平七钱二分版在26克以下就存在疑问了。笔者曾购一对库平七钱二分的湖北省造光绪元宝和宣统元宝,重量都是25克,鉴定的结果证实了疑问是对的。银币的标准平码换算为:库平一两=37.31克,库平七钱二分=26.81克,库平三钱六分=13.41克,库平一钱四分四厘=5.37克,库平七分二厘=2.69克,库平三分六厘=1.34克。银元的重量、厚度与直径允许有误差存在,但若出现两个极端性的,十之八九有问题。
三、验边齿。银元机制的边齿细致匀称,规整划一,伪币的边齿粗糙,参差不齐,有的还有局部修锉的痕迹。只要细心,肉眼还是比较容易分辨的。有些在我国早期流通的外国银元,如“法国大力神”,边齿一圈为间隔相等的外文字母,因此要熟悉和掌握各币种的边齿形态。
四、看颜色。银质与非银质金属从其表面颜色可以区别,银质的光泽自然悦目,银光闪闪,一般用以替代的廉价金属很难达到这一点。放置时间长的银元表面会生成淡水墨色的所谓“包浆”,但不像古钱币那样重,只要一经擦拭便整旧如新。银的化学分子结构非常稳定,不会发生变色现象。另外,对镀银的伪品也可以用擦拭的方法识别,用砂性橡皮反复擦拭,便可剥去其伪装的外衣。
五、观币面。在阳光或灯光下,将银元币面与眼睛平视,观察币面底层有无凹凸不平的现象。造假者使用的铸造设备难使币面底层平整如镜,对文字图案与币面底层的衔接部位要特别留意。
六、察磨损。银元经过长时间的流通,总会有不同程度的磨损和擦划痕迹,自然生成者是没有规律可循的,作旧的伪品表露的是人工行为和机器行为的有规律的磨损面和擦划痕。有人说作旧作得最巧的是在铸币模具上作旧,就是磨损面、擦划痕和坑坑洼洼在模具上就做出来。对付的办法就是持多个同类别的银元,在低倍放大镜下一一细察,“李鬼”就会原形毕露。
七、对图录。手边尽可能置备几类印刷精良的银元图录,将实物与之仔细对比,大处看文字图案的框架位置,小处看文字的笔画处理和图案的细微末节,寻找破绽。
凡收藏银元的人都会有各自的识别方法,其共同点。
时下,收藏各种钱币古玩已成风潮,就清朝及民国银币而言,上到几十万元一枚的珍品,下到价值几元的银毫,仿造的假币无所不有,所用材料也各不相同,让人防不胜防。下面列举真银币及几种假银币的不同之处,略供参考。
真银币为白里透亮,质软,有延展性,撞击时声音清脆悦耳,版面平滑,边道匀称,图文自然大方,且有流通磨损的痕迹。存放于家中的银币有坚硬细密的古黑色,埋入地下的会生些不规则的坚硬绿锈。伪造的黑色及绿锈用沸水煮泡即会褪尽,很容易分辨。
20世纪70年代末,两广及福建、湖南山区所铸锰镍合金假银币几乎遍及全国城乡,此币工艺粗糙,砂眼多,含颗粒,厚薄不匀,较轻,时间略长易变黑但又在石灰墙上又画不出黑色,是唯一会摔碎的假银币。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铜镍合金镀镉制成的假币工艺有所进展,图文有较模糊和立体感太强两种,边齿基本匀称但不自然,有锉刀痕迹,无使用磨损及旧色包浆,声音尖高,表层电镀磨去后出现淡黄色,这两种假币已基本退出市场,但仍有些县城小摊把其当真银币卖。
第三种假银币面世于10年前,材料为镍锌合金,颜色黑亮,发铅黑光,在石灰墙上能反复画出黑线,声音同样尖高,略比铜镍合金沉闷,做工往往有一面较逼真,齿边虽匀称但较生硬,肉眼也能看出些砂眼、斑痕及锉刀加工过的痕迹,目前此币在省城钱币摊还能见到。
近期,市面上又有一种制作较为精良的镍镉钒合金假币,除去少许砂眼,版面较平滑,寡白色略有光泽,音尖、质硬、略轻,立体感太强,图文欠神韵,且有锉痕。
真银压制的伪币最难识别,近年产于广东、湖南一带,银质优良,色偏白,重量基本一致,26-27克左右,因压力不足,偏厚,边牙有模糊处,边齿均匀但不自然,图文相对清晰,但同样免不了些许砂眼,用放大镜观察,图案及文字虽较逼真,但空白处版面不太平滑,无自然流通磨损的痕迹及古旧色包浆。
另一种改字、加字的普通银币往往使有些老手也会一时忘乎所以,即普通袁像币加英文的签字版;加“甘肃”二字及打瑞金产“苏维埃”三字;孙像开国纪念币六角星改五角星及英文和数字错版币等。其实以上银币两个版面本有图文差异,改制方法为先铲去多余的,后焊上点银再刻字。字迹略欠神韵,有刀痕,且会破坏周围版面,洗后涂上水彩绿色较易发现刀痕破绽。
清朝及民国时的假币又大致分为三种:一是银匠凭空臆造币,如慈禧等部分纪念币。二为清末钱币工人后来制作的伪币,其中极少部分原模后铸的倒还有些价值,至于重新雕模压制币,虽然同为纯银所铸,情况则为两码事。此币经过长期流通,有磨损痕迹及旧色包浆,从材料及新旧方面看无法辨认,容易蒙混过关,只能从图案及文字上下功夫了。第三为民国时期民间常见的镀银铜元,电影上常见旧时商人用指尖捏着银元,放在嘴边猛吹一下,即置于耳边听声音以辨真伪,如今所镀一层薄银已褪,露出铸工基本精良的黄铜、红铜币,磕磕碰碰且磨损较严重,往往会使人误认为是试铸为数不多的银模铜样币。
现将几种常见的假银币的主要特征介绍如下:
铜版银币:它的形态、大小、图案完全与真银币相似,但它是以铜为主体,图案粗糙,在石头上磨一下,即出现铜的本质,敲击出来的声音尖亮而有哨声。
铅版银币:以铅充银,是外为银皮内夹铅质之银元。其花纹与正常银元无异,但声音较厚、发闷,阴沉而带嗒音,以火烤之,铅即流出。
夹版银币:它的外层包裹两层银皮,银层较厚,磨擦一下一般不易磨出痕迹。这一种称夹心银元,是假银币最为常见的一种。内夹铜、铁、铅等多种成分,其声音实短、沉闷且无转音。
改小银币:严格说来这一种还不算是假银币,只是重量有所减少。这种银币是将正常银元之齿锉平、改小,然后获取细毫碎银。一般只要对照一枚足重的真银元即可判别。
砂版银币:这种银币表面粗糙,图像模糊不清,重量在20克以下,系翻砂版,用力向地上一砸,即刻碎裂,碎裂面呈浅灰色。目前市场上见到的假“袁大头”银元多数属于这一种类型。
洗版银币:亦称洗澡版,是将正常银元以硝酸蚀去一层银,以此窃去一部分银质,其特点是图案模糊或有浮白色,发音微慢,严格说来这也不算是真正的假银币,但重量有所减少,已不足25克,如作为一枚藏品来说,其品相已不完整,收藏价值也就大打折扣。
私版银币:是私人铸造的银元。袁大头币、孙中山开国纪念币、北洋造龙洋币均有之,这种伪钱主要是从台湾的钱币市场上贩运来的,民国时期在海南岛铸造,因此又称做琼版银币。其共同特点是,声音尖高,质量低劣,银的成色不足80%。
镀银银币:表面光滑,图案清晰,精细,成色也逼真,与真银币一模一样,表面镀银的,从形象上与成色上看是难以鉴别的。其重量一般是20———22克,虽然精工细做,但金属的比重无法与真银平衡,所以只要称一下重量就能原形毕露。真银币虽然在流通过程中有所磨损,但不会低于25克(标准重量是26.6克)。
改版银币:这种银币一般收藏爱好者无法用肉眼鉴别,无论敲声或测试银币成色,或看包装均是旧制。唯一方法是依靠高倍放大镜鉴别,细看每个字体的迹缝,是否留有刀痕迹,如有刻刀痕迹就是改刻的。这种做伪的方法是把真银币原有的字体用刀刻或挖掉,然后将特制银字粘贴上去冒充传世银币,牟取暴利。
⑤ 银元如何辨伪
一、听音质。含银量达90%左右的银元,撞击后的声音低沉柔和,婉转悠扬;伪品要么清脆刺耳,要么沉闷木呆,共同的特征是余音短促。在敲击对比时,两指拿捏币面的接触面越少越好,保证其自然震响的效果。据说旧时有的银号、钱庄老板自个儿躺在椅子上闭着眼睛,叫伙计将银元一个一个往大水缸的边沿口撞击,听其声响以辨真伪。
二、称重量和量厚度、直径。这两种鉴别手段都需借助于天平、秤、游标卡尺一类的称量工具。银元在长期流通中会磨损消耗,一般来说都达不到理论重量,但并非“短斤缺两”,如果库平七钱二分版在26克以下就存在疑问了。笔者曾购一对库平七钱二分的湖北省造光绪元宝和宣统元宝,重量都是25克,鉴定的结果证实了疑问是对的。银币的标准平码换算为:库平一两=37.31克,库平七钱二分=26.81克,库平三钱六分=13.41克,库平一钱四分四厘=5.37克,库平七分二厘=2.69克,库平三分六厘=1.34克。银元的重量、厚度与直径允许有误差存在,但若出现两个极端性的,十之八九有问题。
三、验边齿。银元机制的边齿细致匀称,规整划一,伪币的边齿粗糙,参差不齐,有的还有局部修锉的痕迹。只要细心,肉眼还是比较容易分辨的。有些在我国早期流通的外国银元,如“法国大力神”,边齿一圈为间隔相等的外文字母,因此要熟悉和掌握各币种的边齿形态。
四、看颜色。银质与非银质金属从其表面颜色可以区别,银质的光泽自然悦目,银光闪闪,一般用以替代的廉价金属很难达到这一点。放置时间长的银元表面会生成淡水墨色的所谓“包浆”,但不像古钱币那样重,只要一经擦拭便整旧如新。银的化学分子结构非常稳定,不会发生变色现象。另外,对镀银的伪品也可以用擦拭的方法识别,用砂性橡皮反复擦拭,便可剥去其伪装的外衣。
五、观币面。在阳光或灯光下,将银元币面与眼睛平视,观察币面底层有无凹凸不平的现象。造假者使用的铸造设备难使币面底层平整如镜,对文字图案与币面底层的衔接部位要特别留意。
六、察磨损。银元经过长时间的流通,总会有不同程度的磨损和擦划痕迹,自然生成者是没有规律可循的,作旧的伪品表露的是人工行为和机器行为的有规律的磨损面和擦划痕。有人说作旧作得最巧的是在铸币模具上作旧,就是磨损面、擦划痕和坑坑洼洼在模具上就做出来。对付的办法就是持多个同类别的银元,在低倍放大镜下一一细察,“李鬼”就会原形毕露。
七、对图录。手边尽可能置备几类印刷精良的银元图录,将实物与之仔细对比,大处看文字图案的框架位置,小处看文字的笔画处理和图案的细微末节,寻找破绽。
凡收藏银元的人都会有各自的识别方法,其共同点就是细心观察,综合分析,发现问题,实行“一票否决制”。
⑥ 以前的一大洋(就是袁大头)值现在人民币多少啊
大洋的价格不光是体现在于时代的久远. 还需要看收藏家的眼光. 有收藏价值的一般价格都比较高 --一般品价格,根据最新成交价格平均计算,仅供参考) 一、民国银币--大头 1、三年壹元82(79收) 2、八年壹元100(92收) 3、九年壹元 82(79收) 4、十年壹元 82(79收) 5、三年中圆 6、贰角(三年、五年)20元 二、孙像 1、小头壹元80(77收) 2、二十二年帆船100(90收) 3、二十三年帆船 85(81收) 三、民国地方银币 1、四川军政府 85(80收) 2、云南双旗伍角 25 3、云南双旗贰角 11 4、唐军长(正)75 收70 5、广东孙中山18年贰角 10 6、广东孙中山18年壹角 28 7、广东20分:10 8、西藏章噶 20 9、迪化6年 160 10、迪化7年 200 11、新省38年 300 四、龙洋 1、北洋34年 175(165) 2、北洋29年 180 3、北洋33年 265 4、北洋25年 300 5、北洋26年 600 6、湖北光绪185(175) 7、湖北宣统190(180) 8、江南甲辰 185(175) 9、江南辛丑 280 10、江南壬寅280 11、江南庚子 12、江南戊戌 13、江南已巳 14、造币总厂 320 15、大清银币 200(185) 16、广东光绪210 17、广东宣统220 18、广东光绪宣统贰角 18 19、四川光绪230 20、四川宣统320 21、四川卢比 40 22、四川卢比高银 65 23、云南新7.2 220 24、云南半圆 16 25、云南宣统7.2 26、云南老光绪7.2 27、东三省宣统、光绪1.44 25 28、饷银一两 300 29、饷银五钱 五、外国银币 1、鹰洋 95 2、鹰洋直边 140 3、坐洋 75 4、坐洋加重 100 5、坐洋1921、1922: 80 6、坐洋1910、1931: 7、站人 120(115) 8、法国大力神 85 9、拿破仑三世110 10、菲利浦 85 11、比利时 75 12、荷兰盾 75 13、摩根 120 14、和平 110 15、维多利亚披纱 180 16、维多利亚马剑 150 16、德国5马克 160 17、海峡一元 220 18、日本龙洋 160 19、秘鲁坐人 100 币面上有孙中山先生头像图案的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俗称“小头”)。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起义军占领武昌。12月29日,光复的十七省代表在南京推选孙中山先生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3日,南京临时政府宣告成立。为庆祝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南京造币厂于同年铸造发行了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 民国元年铸造的开国纪念币正面图案中央是孙中山先生便装浮雕侧面像,珠圈上方是隶书“中华民国”四字,下方是隶书“开国纪念币”五字,两侧镌有带枝梅花;背面图案中央是嘉禾二株衬托着竖写隶书“壹元”两字,珠圈下方是英文“中华民国”字样,上方是英文“一元”字样,两侧偏下有梅花星点。民国十六年,国民政府又重新补铸开国纪念币,重铸的“小头”银币和民国元年铸币的正面图案完全相同,其区别主要在背面。背面取消了原来的英文“一元”两字,在珠圈上方换成英文“MEMENTO”(纪念),左侧换成一行英文字母“BIRTH”(诞生,或译“开国”)。民国十六年开国纪念银币两侧偏上还有“五角星”和“六角星”的区别。开国纪念银币重量为26.6克,含银量达90.4%。 目前,我国国内邮币卡市场上也常有开国纪念银币出售,常见的是民国十六年铸造的“六角星”图案币,该币目前的存世量还较多,现仅售80元左右一枚。民国元年铸造的开国纪念币的存世量已相当少了,现钱币市场上也很鲜见,售价已高达1800元左右一枚。开国纪念币中售价最高、存世量最稀少的品种当数民国十六年铸造的“五角星”图案币,目前的成交价一般已超过3000元一枚
⑦ 银圆品种
一、民国银币--大头
1、三年壹元82(79收)
2、八年壹元100(92收)
3、九年壹元 82(79收)
4、十年壹元 82(79收)
5、三年中圆
6、贰角(三年、五年)20元
二、孙像
1、小头壹元80(77收)
2、二十二年帆船100(90收)
3、二十三年帆船 85(81收)
三、民国地方银币
1、四川军政府 85(80收)
2、云南双旗伍角 25
3、云南双旗贰角 11
4、唐军长(正)75 收70
5、广东孙中山18年贰角 10
6、广东孙中山18年壹角 28
7、广东20分:10
8、西藏章噶 20
9、迪化6年 160
10、迪化7年 200
11、新省38年 300
四、龙洋
1、北洋34年 175(165)
2、北洋29年 180
3、北洋33年 265
4、北洋25年 300
5、北洋26年 600
6、湖北光绪185(175)
7、湖北宣统190(180)
8、江南甲辰 185(175)
9、江南辛丑 280
10、江南壬寅280
11、江南庚子
12、江南戊戌
13、江南已巳
14、造币总厂 320
15、大清银币 200(185)
16、广东光绪210
17、广东宣统220
18、广东光绪宣统贰角 18
19、四川光绪230
20、四川宣统320
21、四川卢比 40
22、四川卢比高银 65
23、云南新7.2 220
24、云南半圆 16
25、云南宣统7.2
26、云南老光绪7.2
27、东三省宣统、光绪1.44 25
28、饷银一两 300
29、饷银五钱
五、外国银币
1、鹰洋 95
2、鹰洋直边 140
3、坐洋 75
4、坐洋加重 100
5、坐洋1921、1922: 80
6、坐洋1910、1931:
7、站人 120(115)
8、法国大力神 85
9、拿破仑三世110
10、菲利浦 85
11、比利时 75
12、荷兰盾 75
13、摩根 120
14、和平 110
15、维多利亚披纱 180
16、维多利亚马剑 150
16、德国5马克 160
17、海峡一元 220
18、日本龙洋 160
19、秘鲁坐人 100
币面上有孙中山先生头像图案的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俗称“小头”)。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起义军占领武昌。12月29日,光复的十七省代表在南京推选孙中山先生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3日,南京临时政府宣告成立。为庆祝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南京造币厂于同年铸造发行了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
民国元年铸造的开国纪念币正面图案中央是孙中山先生便装浮雕侧面像,珠圈上方是隶书“中华民国”四字,下方是隶书“开国纪念币”五字,两侧镌有带枝梅花;背面图案中央是嘉禾二株衬托着竖写隶书“壹元”两字,珠圈下方是英文“中华民国”字样,上方是英文“一元”字样,两侧偏下有梅花星点。民国十六年,国民政府又重新补铸开国纪念币,重铸的“小头”银币和民国元年铸币的正面图案完全相同,其区别主要在背面。背面取消了原来的英文“一元”两字,在珠圈上方换成英文“MEMENTO”(纪念),左侧换成一行英文字母“BIRTH”(诞生,或译“开国”)。民国十六年开国纪念银币两侧偏上还有“五角星”和“六角星”的区别。开国纪念银币重量为26.6克,含银量达90.4%。
目前,我国国内邮币卡市场上也常有开国纪念银币出售,常见的是民国十六年铸造的“六角星”图案币,该币目前的存世量还较多,现仅售80元左右一枚。民国元年铸造的开国纪念币的存世量已相当少了,现钱币市场上也很鲜见,售价已高达1800元左右一枚。开国纪念币中售价最高、存世量最稀少的品种当数民国十六年铸造的“五角星”图案币,目前的成交价一般已超过3000元一枚。
⑧ 袁大头,银元,鉴定真假!!!!
银圆,亦称“银元”,最初是从国外输入的,因其形制划一,使用方便,受到普遍欢迎。18世纪初民间开始仿制,地方政府看到有利可图便插手统一官铸。宣统二年(1910年),清政府颁布币制条例,确立银元为国币,停止了各地的自由铸造,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次年始铸“大清银币”,开创了我国近代以银元为单位的货币流通体系。银元以其美观大方的铸造形式和独具的贵金属货币形制,受到民间大众和收藏者的青睐。但是,当前市场伪品赝品充斥,主要表现为两大类:一类是含银量很低甚至为零的所谓“机制版精仿银币”,另一类是含银量较高的所谓“纯银高精仿翻造银币”。随着铸造手段的不断改进和电脑扫描技术的运用,有的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你可对以下几条辨伪方法,进行核对。
一、听音质。含银量达90%左右的银元,撞击后的声音低沉柔和,婉转悠扬;伪品要么清脆刺耳,要么沉闷木呆,共同的特征是余音短促。在敲击对比时,两指拿捏币面的接触面越少越好,保证其自然震响的效果。据说旧时有的银号、钱庄老板自个儿躺在椅子上闭着眼睛,叫伙计将银元一个一个往大水缸的边沿口撞击,听其声响以辨真伪。
二、称重量和量厚度、直径。这两种鉴别手段都需借助于天平、秤、游标卡尺一类的称量工具。银元在长期流通中会磨损消耗,一般来说都达不到理论重量,但并非“短斤缺两”,如果库平七钱二分版在26克以下就存在疑问了。笔者曾购一对库平七钱二分的湖北省造光绪元宝和宣统元宝,重量都是25克,鉴定的结果证实了疑问是对的。银币的标准平码换算为:库平一两=37.31克,库平七钱二分=26.81克,库平三钱六分=13.41克,库平一钱四分四厘=5.37克,库平七分二厘=2.69克,库平三分六厘=1.34克。银元的重量、厚度与直径允许有误差存在,但若出现两个极端性的,十之八九有问题。
三、验边齿。银元机制的边齿细致匀称,规整划一,伪币的边齿粗糙,参差不齐,有的还有局部修锉的痕迹。只要细心,肉眼还是比较容易分辨的。有些在我国早期流通的外国银元,如“法国大力神”,边齿一圈为间隔相等的外文字母,因此要熟悉和掌握各币种的边齿形态。
四、看颜色。银质与非银质金属从其表面颜色可以区别,银质的光泽自然悦目,银光闪闪,一般用以替代的廉价金属很难达到这一点。放置时间长的银元表面会生成淡水墨色的所谓“包浆”,但不像古钱币那样重,只要一经擦拭便整旧如新。银的化学分子结构非常稳定,不会发生变色现象。另外,对镀银的伪品也可以用擦拭的方法识别,用砂性橡皮反复擦拭,便可剥去其伪装的外衣。
五、观币面。在阳光或灯光下,将银元币面与眼睛平视,观察币面底层有无凹凸不平的现象。造假者使用的铸造设备难使币面底层平整如镜,对文字图案与币面底层的衔接部位要特别留意。
六、察磨损。银元经过长时间的流通,总会有不同程度的磨损和擦划痕迹,自然生成者是没有规律可循的,作旧的伪品表露的是人工行为和机器行为的有规律的磨损面和擦划痕。有人说作旧作得最巧的是在铸币模具上作旧,就是磨损面、擦划痕和坑坑洼洼在模具上就做出来。对付的办法就是持多个同类别的银元,在低倍放大镜下一一细察,“李鬼”就会原形毕露。
七、对图录。手边尽可能置备几类印刷精良的银元图录,将实物与之仔细对比,大处看文字图案的框架位置,小处看文字的笔画处理和图案的细微末节,寻找破绽。
凡收藏银元的人都会有各自的识别方法,其共同点就是细心观察,综合分析,发现问题,实行“一票否决制”。
⑨ 光绪34年龙元怎样鉴别
看哪个省造,北洋造光绪元宝34年:
钱面:珠圈内满汉文“光绪元宝”,上环北洋造,下环“库平七钱二分”。
钱背:中心为盘龙图,上下环英文,北洋造34年光绪元宝库平一两发行量极少,市场稀缺,为稀有币种,极具收藏价值
目前,国内收藏市场的规范和稳定,越来越多的人转向古董投资与收藏,而是因为现在古玩极具参考价值和提升自身文化修养
由两广总督张之洞率先引进英国铸币机器铸造银元和铜元,之后各省纷纷仿效。共有十九个省局铸造,除中央户部,地方省所铸铜元,皆在其正面上缘镌写省名。
光绪元宝是大清光绪年流通大面值货币之首,是我国首批引进海外技术的印发流通货币,对于现今也蕴藏了一定历史意义。金是自先秦时代即产生的传统金属装饰工艺,是一种传统的做法,称火镀金或汞镀金。此件《镀金四川省造光绪元宝》采用的则是汞镀金工艺[1] 量稀缺度是非常稀少,其工艺亦可以称为鎏金。质地浑厚有实感,收藏价值附带着特殊的历史意义。
“光绪元宝”当时共十九个省局铸造。除中央户部,地方省所铸铜元,皆在其正面上缘镌写省名。计有:1户部;2北洋;12湖北;7江南;15河南; 11湖南;14江西;9山东;8广东;5清江;6浙江;16江苏;13四川; 10福建;17安徽;3吉林;4奉天;18广西;19新疆;20黑龙江。
光绪元宝户部一两银币的特征
一、户部库平一两为中国最大的机制龙银。
二、 户部一两可由“两”字笔法从“人”、或“入”分为两版。
三、 该币市场价值高,市场价值应当在百万以上。
四、 该币规格尺寸:本币直径是43.4毫米,边缘高起处尺寸在3.1毫米,比例值为14:1,标准库平一两的重量应当在37.3克。尺寸规格来历:户部造币厂委托日本正金银行代办模具,洽询日本大阪造币局,该局认为若以边缘凸起处为准,硬币的直径应为其14倍或15倍,如以钱币本身地章处的厚度为准,则直径应在17至18倍。
五、 该币实际生产数量:本币在袁世凯批准后总共试制了六七千枚。
六、 该币是中国所有龙洋图案银元(包括国外发行的所有银币)中,工艺最精湛,雕工最完美,浮雕感最强烈的品种,镜面平整光滑,纹饰的相惯线(相惯线——现代机械制图学术语,即平面与平面、平面与曲面及曲面与曲面之间的交线。)显得非常清晰,特别是户部一两系列银币铸造精美,字口、纹路和边齿深峻,完全是国外铸造的样币风格。作为准备流通的货币(尽管没有流通),其暗记防伪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无可匹敌,钱币表面的包浆醇厚,即便是对银元没有研究的外行也是爱不释手,极具观赏性。
刚刚落幕的2015年4月7号苏富比春季拍卖会起拍价150万光绪元宝库平一两最终以285万成交,再次将杂项类藏品银元推向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