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德国的狼堡、是属于德国的哪个城市
如果说的是城市的话,那么狼堡,也就是上面几位说的沃尔夫斯堡,本身就是一个城市,位于下萨克森州,就像楼上几位说的这个城市最大的骄傲就是大众汽车总部在这里,所以这里是着名的汽车城。
如果说的是球队的话,那么狼堡队也叫做沃尔夫斯堡足球俱乐部,同样位于这个城市沃尔夫斯堡,最大的荣誉是获得过德甲冠军,拥有者也是这个城市不得不提的大众汽车,主场再大众竞技球场。
2. 沃尔夫斯堡跟大众汽车公司有什么关系
沃尔夫斯堡是大众的总部所在,二战后希特勒为了安置大众汽车的员工而建立。这里提供了以汽车、技术、科技和革新等为主题的精彩游览景点。其中沃尔夫斯堡汽车城 眺望阿勒尔河最负盛名。
3. 德国大众汽车设计理念以及其技术水平如何
大众汽车(德语:Volkswagen),台湾译为福斯汽车,港澳译为大众汽车或福士汽车,马新译为大众汽车,意思是“人民的汽车”,故又常简称为“VW”。大众汽车是一家总部位于德国沃尔夫斯堡的汽车制造公司,它也是世界四大汽车生产商之一的大众集团的核心企业。 2009年5月7日,在经过长达4年之久的收购大战之后,保时捷和大众的控股家族于本周三达成了初步协议。这两家公司将合二为一,打造出一家拥有10大品牌的欧洲最大汽车制造商。
公司总部曾迁往柏林,现在仍设在沃尔夫斯堡。目前有雇员26.5万人,整个汽车集团产销能力在600万辆左右。 2008年7月24日,欧盟正式决定,批准德国保时捷汽车控股股份公司收购德国大众汽车集团。如果收购成功,合并公司将成为欧洲第一、世界前三的汽车企业。
当费迪南德·皮耶希在7月16日举行的奥迪百年庆生会上遇到文德林·维德金时,二人一番对视,最终还是握了握手。一周后,维德金———这个大众监事会主席皮耶希一生中最重要的对手让出了他保时捷CEO的位置;当晚,大众汽车与保时捷两家公司宣布合二为一。
大局已定,皮耶希率领的大众汽车在一番以战止战的猛烈回击后险胜保时捷,两家公司将在大众汽车的主导下步入合并之轨。正如皮耶希的座右铭,“决胜危难之中,要么死,要么赢。”
一场历时42个月的“蛇吞象”神话宣告破灭,而一场关乎新公司话事权的争夺却仍在继续。
欧洲最大的汽车生产商
总部位于沃尔夫斯堡的大众集团是全球领先的汽车制造商之一,同时也是欧洲最大的汽车生产商。2003年,在全球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下,集团销量总量增长至501.5万辆(2002年为498.4万辆),占据全球汽车市场12.1%的份额。在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西欧,大约每5辆新车中就有1辆来自大众集团。
两大品牌群
大众和奥迪
集团的客车业务分为两大品牌。在集团之下,奥迪和大众各自独立管理其品牌群,并负责从中创造利润。
奥迪品牌群包括奥迪、SEAT和兰博基尼(Lamborghini)3个品牌。大众品牌群包括大众客车、斯柯达(Škoda)、宾利(Bentley)和布加迪(Bugatti)4个品牌。各个品牌均有其自己的标识,自主经营,产品从超经济的紧凑车型(耗油率仅为3升/100公里)到豪华型小轿车应有尽有。商用车品牌负责集团的商用车产品。
在全球18个国家内拥有45间制造工厂
集团在欧洲的11个国家和美洲、亚洲及非洲的7个国家共经营着45家间制造工厂。全球雇员总数超过336,000人,每个工作日可生产超过21,500辆汽车,同时提供各类汽车相关服务。大众汽车的产品在全球超过150个国家均有销售。
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的合资企业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早在1978年大众汽车集团就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进行谈判,并于1984年10月在人民大会堂签订第一个合资合同,成立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大众)。合资企业的首期工程(自1984年至1990年)共投资10亿元人民币,它使上海大众具有年(单班)生产3万辆整车和10万台发动机(两班)的生产能力。当1994年二期工程完成时(二期工程又追加投资25 亿人民币),上海大众已形成年产20万台桑塔纳轿车和15万台发动机的生产能力。1997年其整车年生产能力达到了30万台。
上海大众自开始成立就坚持走零部件国产化的道路。继1991年率先突破60%,实现五大总成国产化,成为全国轿车行业第一家获散件进口免许可证单位后; 1993年国产化率进一步突破80%;1994年又达到了85%;1997年增至92.9%。据统计,仅1995年由于国产化所节省的外汇额就高达147 亿5千万人民币。
上海大众连续十余年始终荣居全国十大最佳合资企业金榜,如今已有一百多万辆桑塔纳轿车奔驰在中国的大地上。1997年上海大众实现产值311亿元,利润 32亿元。这一切成就与合资各方真诚合作,不断扩大再生产分不开的。双方坚持将盈利留在企业内不断滚动投入,累计投资额由1985年的近5千万元增至 1996年的56亿元;增加了100多倍。使上海大众的生产能力在短短的七年中增加五倍。
没有先进的技术、没有先进的适合中国国情的产品,企业就难以发展。1994年4月由上海大众、德国大众和巴西拉美汽车公司联合开发的桑塔纳2000通过国家级技术鉴定,如今她已成为桑塔纳普通车型的替代主导产品。具有九十年代最新技术水平的第三代产品目前正由德中双方的工程技术人员联合开发;并已列入国家重大新产品目录。按目前计划,该产品将具有九十年代末期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水平,并将在2000年初投放市场。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简称一汽大众)是大众汽车公司与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的合资公司,也是大众集团在中国的第二家合资企业。项目总投资约89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约22.5亿元,其中大众集团占40%,一汽占60%。主要整车产品为捷达轿车、高尔夫轿车和奥迪轿车。
1990年 11月20日在人民大会堂合资双方签订合资合同。1991年2月8日合资公司正式成立。经过德中双方的共同努力,一期工程已于1997年8月通过国家正式验收;一汽大众已形成年产15万辆整车和27万台发动机以及18万台传动器的生产能力。令人欣慰的是,一汽大众在去年轿车市场不甚景气、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不仅完成了一期工程建设,而且在工程验收当年就生产捷达轿车43,870辆,生产奥迪轿车6,789辆;捷达轿车的国产化率达到84.12%, 完成产值56.2亿元,并成功地实现利润1.8亿元。
一汽大众坚持走“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的道路。新建成的发动机厂已能生产具有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5气门电子喷射式发动机,给“捷达王”提供了一颗强有力的心脏。今年初,由一汽大众的工程师独立开发制造的具有现代气息、造型美好的新型捷达王更给一汽大众的腾飞增强了信心。
相关工业
上海大众与一汽大众的发展不仅有力地带动了一大批零部件配套厂的迅速发展,而且还吸引了一大批外国企业来华投资。现在大众公司在全国的配套厂已有700 家,其中450家已开始批量供货;配套厂中逾150家为中外合资企业,此外还有60多家正在进行合资谈判。大众公司还在全国各地建立了现代化的营销与售后服务网络。据最新统计,至1997年底,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在全国的特约维修站达564家(已开业的363家)。形成了以大众合资企业为核心,辅以直接配套厂及其它间接供货和原材料工厂以及遍布全国的先进营销与售后服务网络组成的一个完整的汽车工业体系。
大众汽车公司的荣誉
2005年4月,大众汽车的途锐(Touareg)和四驱多功能旅行轿车(Multivan 4MOTION)在德国《全驱汽车画报》读者投票选举中,一同被授予"2005年度全驱车"的称号。网络评选2005年度车(net@auto2005)的活动中,途锐和途安(Touran)也分别名列榜首。[3]
2005年,参加《汽车全驱车画报》杂志评选的有多达34,000名读者。被评为"豪华越野车"级别中的第一名;在"全驱旅行客、轿车"级别车的评选中,大众汽车有两款车型入围,其中多功能四驱旅行轿车(Multivan 4MOTION)获得冠军,夏朗四驱车(Sharan 4MOTION)名列第三。[3]
2005汽车网络评选"共收到50多万张选票。在越野车级别的评选中,大众汽车的途锐同样好评如潮,连续第三年被冠以"年度越野车"的称号。在"旅行车和紧凑型轿车"级别中,途安从2004年的第二名跃居为今年的第一名,夏朗被评为同级别车型的第三名,为大众汽车平添了又一项荣誉。[3]
2006年5月,在“2006年度国际最佳发动机奖”(International Engine of the Year Awards 2006)的评选中,大众汽车公司的125千瓦(170马力)新型1.4升TSI双增压发动机独得“1升-1.4升最佳发动机”和“2006年度最佳新型发动机”两项大奖。[4]
2008年11月,在美国最新发布的《2009年节能汽车指南》中,大众汽车捷达TDI车型被美国环境保护总署(EPA)列入十大低耗油低排放汽车排行榜。[5]
2008年11月,在2008洛杉矶国际车展上,大众汽车2009款捷达TDI车型,获得了《绿色汽车杂志》授予的“2009 年度绿色汽车”称号。这是柴油车型首次荣获年度绿色汽车的称号。[6]
2008年12月,第六代高尔夫座椅靠枕系统荣获“欧洲NCAP”奖。[7]
2009年6月,大众汽车公司在2009年“年度发动机”国际大奖的评选中,大众汽车1.4TSI发动机荣获“2009年度发动机”国际大奖,同时还被评为“2009年度最佳绿色发动机”及“1.0-1.4升排量级别最佳发动机”。这也是大众汽车11年来赢得的最高荣誉。
4. 谁知道德国大众公司的历史,说详细电!!1
德国大众公司历史
大众汽车公司1938年创建于德国的沃尔斯堡,创始人是世界着名的汽车设计大师波尔舍。大众汽车公司是一个在全世界许多国家都有生产厂的跨国汽车集团,名列世界十大汽车公司之一。公司总部曾迁往柏林,现在仍设在沃尔斯堡。目前有雇员26.5万人,整个汽车集团产销能力在300万辆左右。大众汽车顾名思义是为大众生产的汽车。
1934年1月17日,波尔舍向德国政府提出一份为大众设计生产汽车的建议书,此项建议得到了希特勒政府的批准和支持。波尔舍随后组建了一个由34万人入股的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在沃尔斯堡的“大众汽车城”里,第一批“甲壳虫”汽车问世,但仅仅生产了630辆就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停产。
二战后,大众公司划归西德政府,汽车生产逐步恢复。由于“甲壳虫”车价格低廉,很快风靡德国和欧洲,1955年“甲壳虫”汽车出口到100多个国家。1963年,台湾的永业集团取得大众的代理权,正式进入台湾市场,后至1999年大众收回永业之台湾代理权,先后转交由台凤汽车、太古汽车代理。
1985年3月,大众集团宣布进入中国市场,与中方合资组建上海大众,大众集团控股50%,也成为第一个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汽车企业,直到今天上海大众生产的桑塔纳轿车依然占据中国汽车市场的最大份额。
到1981年“甲壳虫”汽车停产时,已经累计生产2,000万辆,打破了福特T型车的世界纪录。随着“甲壳虫”汽车的畅销,大众汽车公司也成长为一个强大的世界汽车生产集团,它在西班牙和墨西哥等许多国家都建立起汽车生产厂和销售公司。继“甲壳虫”汽车后,大众公司在1980年实现四轮连续驱动小客车大批量生产,推出了80年代世界最畅销的高尔夫汽车,从而成为欧洲最大的汽车商。现在大众公司又推出了新型“甲壳虫”车,预备重新刮起一股“甲壳虫”旋风。 另自1994年起,庆众汽车车开始在台生产的T4箱型车直至2004年停产。
大众汽车公司在全世界有13家生产性子公司,海外有7个销售公司,23个其他公司。国内子公司主要是大众和奥迪公司,国外有西班牙、墨西哥、斯柯达和上海大众公司等。其主要产品有:高尔夫、桑塔纳、帕萨特、柯拉多、奥迪和奥迪科贝等。
VolksWagen 是公司的标志
其中V、W就是两个德文单词:VOLKS WAGEN“大众化车”的字首,图案简捷、大方、明了。该公司生产的汽车也都是以此标志为商标。
5. 大众途锐“狼堡限量版”亮相,V8柴油机霸气!或比辉腾更贵
大众途锐“狼堡限量版”亮相,V8柴油机霸气!或比辉腾更贵
可能很多人以为大众汽车旗下的车型都是比较无趣的,因为国内街头常见的大众朗逸或者大众宝来之类的产品完全就是入门级家用代步车,外观设计没有什么特点,内饰科技配置非常简陋,而且动力总成也只是够用而已的水平,所以很多人直接说大众汽车是套娃厂商。其实这样的现象只是在国内比较突出,大众汽车在海外市场当中拥有很多可玩性非常高的产品,比如最近大众汽车发布了全新的途锐wolfsburg特别限量版车型。
问题来了,你有钱会选择大众途锐吗?欢迎在论区留言,我们一起讨论!关注孔明有惊喜,小编在手随便你!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严禁转载抄袭,欢迎点赞分享。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6. 大众的未来,不属于狼堡的外乡人
之后,一则题为《监事会接受赫伯特·迪斯的道歉》的声明出现在大众汽车集团官网,至今仍未删除,高层丝毫不顾迪斯的颜面。
已过耳顺之年的迪斯还在努力拉着大众向前奔跑,但他终究只是一个来自慕尼黑的狼堡外乡人,也没拿出足够的成果来站稳脚跟,被触动利益的掌权者随时会将他赶到台下。
“未来5-10年,全球市值最高的企业将是一家出行公司,特斯拉、苹果和大众都有机会脱颖而出。”特斯拉2020年二季度财报披露后,迪斯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表示。
只是那一刻真的到来时,迪斯还在狼堡吗?
-END-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 进口大众Tiguan品质怎么样
Tiguan质量还是不错的。
8. 大众高尔夫R,好不好,值不值得买
高尔夫本身属于高端车了。所以题主的这个问题还是显得外行了些。“怎么样”相对容易回答,但“值不值得买”就要看你的用车需求了。不知道我这么讲好不好理解?下面详细说一下:
一是想说所有款的大众高尔夫都是不错的。
好多人钟爱大众,就是因为大众系列本身就以性能好、结实耐用为特点,何况高尔夫呢?德系车公认的特点就是扛劲、毛病少,高尔夫是在具备了这些特点的同时又升了一级,它在大众里面又是表现出色的一个系列,人称车界小钢炮。再具体讲到高尔夫R,等于是又升了一级,那是纯正的德国血统,将德国品质设计与创新科技融为一体,有品牌个性,比较适合城市一族潮流先锋。有点小贵,但基本贵得值,如果钱袋子不成问题,那就选它吧,没有问题。
还有车型、内饰、轮胎等好多指标,官网都有图片和数据,题主可以自己看看。这方面就不罗嗦了。因为毕竟这些还是要以真实买家现场看车为主。希望回答能帮到你。
9. 狼堡狼烟再起丨永不停歇的大众权力游戏
在新冠疫情仍在深刻影响全球汽车产业的时刻,大众集团内部以迪斯为代表的部分管理层与工会势力矛盾不断激化,其根源并不仅仅在于双方就人事问题存在观点差异,更关键的因素依然在于有着“成本杀手”之称的迪斯在推行大刀阔斧改革的同时触动了太多既得利益者的蛋糕。
虽然迪斯领导的董事会在2016年11月发布Transform2025+战略时几乎无人反对,迪斯于今年年初发表的“汽车是带着四个轮子的智能手机”演讲也引起了业内的巨大反响,但是迪斯的战略转型中削减成本以及投资电动化数字化技术的举措,至少在工会看来无疑是不受欢迎的。
近年以来,大众集团下属的各个子品牌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在时不时爆出裁员消息。从2019年大众品牌计划裁员7000人,到奥迪在今年3月宣布计划裁员9500人,从今年9月的商用车品牌曼恩裁员9000人,再到大众集团计划出售布加迪、杜卡迪甚至是宾利品牌的传闻,连续不断的裁员无疑是工会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相比于人力成本的一再压缩,迪斯对于电动化和数字化转型的投入则可谓慷慨。早在尾气门刚刚爆发之后的2015年,董事会就宣布一口气投入60亿欧元进行全新电动平台MEB的研发。而根据集团数周前刚刚公布的新一轮投资计划,大众还将在2021年至2025年再次投入730亿欧元用于“未来领域”的研发,其中就包括拨给电动化的350亿欧元、数字化的270亿欧元以及用于混动技术的110亿欧元。
遗憾的是,这些耗资巨大的投资虽然带来了ID.3以及ID.4等明星车型,但是对于大部分流水线的工人、尤其是狼堡总厂的工人们来说,这反而是个诅咒。一方面,ID.3等电动车型优先落户茨维考工厂、动力电池生产基地落户汉诺威、销量大涨的斯柯达也远在捷克布拉格,这些利好消息都与狼堡毫无关系;另一方面,大众集团在数字化领域转型过快导致的软件质量和交付困难却又主要由狼堡总厂背锅。
这其中矛盾的焦点便是常年霸占欧洲销量榜首、且由狼堡总厂负责生产的高尔夫8。大众此前在高尔夫8宣传时大量提及了其领先的软件系统,但最终却因软件质量严重不过关而导致狼堡工人们在软件工程师们解决问题之前无活可干。尤其是在2019年,当年原计划10万辆高尔夫8的产能最终仅仅完成了8400辆。
高尔夫8的掉链子也意味着狼堡总厂原计划在2020年将年产能提升至100万辆的规划彻底流产。事实上,2019年狼堡总厂仅生产了70万辆汽车。
该矛盾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的3月再次得到了激化。以迪斯为首的管理层借着全球需求下滑以及厂区内防疫需要的由头,将原定的三班制生产计划改为了两班制生产。这对于习惯享受着夜班三倍工资的工人群体来说无疑是一笔重大的经济损失。
施压“盘外招”
除了与工会看似不可调和的摩擦之外,迪斯另一个为人所诟病的地方则是其喜欢采用“盘外招”的处事方式。
或许是因为对特斯拉商业模式的向往,亦或许是因为迪斯与马斯克有着不错的交情,迪斯经常会利用社交媒体以及传统媒体采访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但这些观点绝大多数均未与监事会或工会有过沟通,迪斯在媒体上的言论在某种程度上更像是利用舆论进行“逼宫”。
早在去年的日内瓦车展期间,参展的皮耶希家族代表就当着媒体的面批评狼堡的(工会)组织架构僵化。由于皮耶希家族在之前刚刚与迪斯进行过会谈,因此该表态也被解读为迪斯借着股东的口打压工会势力。在今年5月末,德国《经理人杂志》又通过某些途径获悉,迪斯以尾气门集体诉讼损害其个人信誉为由要求获得补偿,这个补偿自然就是延长首席执行官任期合同。考虑到该消息见诸于报端恰好发生在监事会会议召开之前,其公众效应就显然不可忽视了。
11月28日,迪斯又突然在其个人领英账号上发表《大众如何转型》的文章。除了反复强调转型的必要性之外,文章中还提及了“集团内部有一系列不同利益代表和不同的政治议程”以及一个“(顽固的)位于狼堡的堡垒”,其矛头所指不言而喻。
同一天,迪斯也在没有接到撰稿邀请的前提下直接给德国最有影响力的商业媒体《商报》直接发送了一篇名为《转型将在十年内完成——无论有没有大众集团》的署名文章。
当然,除了不按套路出牌的公开施压之外,迪斯善于在人事问题上提拔亲信、寻找盟友的处事方式也是令大众工会感到反感的重要原因之一。迪斯本人一直大力推进候补进入董事会的阿诺·安特里茨不仅与迪斯立场接近,更是常年与工会主席伯纳德·奥斯特罗(BerndOsterloh)不对付。
迪斯任内人事变动混乱的一个典型便是如火箭般晋升的现任奥迪首席执行官马库斯·杜伊斯曼(MarkusDuesmann)。作为在宝马时期就跟随迪斯的老部下,杜伊斯曼与迪斯的友谊在今年4月1日得到了回报。杜伊斯曼不仅一跃成为奥迪的掌门人以及下任大众集团首席执行官的候选人之一,更是成功地将迪斯“新政”最大的成果——软件技术子公司Car.Software.Org总部(下称CSO)带到了奥迪总部因戈施塔特。在CSO于7月1日正式成立之后,杜伊斯曼又顺利得到了该子公司的管理权。
智库君在与CSO软件工程师和部门负责人就新电动汽车平台PPE的合作与对接中发现,CSO人事无故变动带来的结果便是子公司内部出现了奥迪和CSO双权力中心的混乱局面。公司内部工程师在薪资待遇、内部账号、软件采购、技术共享等方方面面都出现了双规并行的尴尬状况,并严重阻碍了公司内部效率的提升。
“大众狼堡总厂生产的香肠销路比汽车更好”。对于兼职生产香肠的大众集团而言,今年确实是困难且不寻常的一年。受累于新冠疫情引发了全德国范围内圣诞市场的关停,即便是大众牌香肠的销量都出现了滑坡。不过,随着圣诞节的到来以及大众ID家族的后程发力,迪斯与工会的内耗似乎暂时并未对集团的业绩产生过于负面的影响。上市三个月不到累计订单数量就已经逼近4万辆的ID.3或许才是迪斯追求合同延长的最大筹码。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10. 大众在中国狂赚44亿欧元!“成本杀手”迪斯的对与错
2月17日,赫伯特?迪斯发布了他的第一条微博,引起了汽车圈内的围观。
作为全球第一大车企大众汽车的管理董事会主席,迪斯忽然出现在中国的社交网络上,令人颇感意外。
迪斯发布的是一个视频,他站在背景为亚洲地图的镜头前,表达了他期待和中国网民零距离沟通的愿望,以及大众集团将和中国人民共克疫情的期待。
作为德国人,迪斯并不懂中文。不会说,也不会读写。显然,其发布的信息并非个人所为,也无法真正和中国网民零距离沟通。
很多人认为,迪斯被刺激了,乱了方寸。2019年,大众集团在全球范围内销量为1097.46万台,而大众汽车目前的市值,和销量只有36万辆的特斯拉相差无几。大众集团在2019年底的市值大概为860亿欧元,特斯拉的市值则为1200亿美元。
市场对未来的判断,已经很明显。尽管迪斯仍死死地守着全球销量第一的虚名,但当这个名头摆到特斯拉面前时,似乎颇具讽刺意味。
为此,迪斯最近几年在新产业的投入上,近乎于疯狂。大众计划在电动车上投资800亿欧元,并开放MEB平台,在智能化上与福特等公司全面合作。
大众不断更新它的计划,2019年提出了最新的电动车计划是:在未来十年内销售2200万辆全电动汽车,并且有70种不同型号的车型,而之前计划的是50款车型。
迪斯就像站在热锅上跳舞,2020年将跳最难熬的那一段。2020年财报发布时,迪斯是否还能博得董事会的欢心,将是一个很大的疑问。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