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010年3月31日取消了什么国际组织
西欧联盟1955年5月6日成立,前身为布鲁塞尔条约组织。2010年3月31日宣布解散。 1948年3月17日,法国、英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五国签署《布鲁塞尔条约》,宣布成立布鲁塞尔条约组织。1954年10月23日,布鲁塞尔条约组织五国同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在巴黎签署《巴黎协定》,对《布鲁塞尔条约》进行了修改,决定将布鲁塞尔条约组织改为西欧联盟。1955年5月6日《巴黎协定》生效,西欧联盟正式成立。联盟总部最初设在伦敦,1993年1月迁至布鲁塞尔。 联盟的宗旨是促进欧洲的团结和推动欧洲统一的进程。西欧联盟在防务与东西方关系上与北约基本一致,但更强调欧洲安全和防务。1991年12月欧共体首脑会议同意西欧联盟作为欧共体和北约组织之间的联络机构。同月,西欧联盟发表声明指出,西欧联盟将作为欧洲联盟防务的组成部分和加强北约欧洲支柱的手段进一步发展。 Western European Union—WEU 【成立经过】1948年3月17日,法国、英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签署《布鲁塞尔条约》,宣布成立布鲁塞尔条约组织。1954年10月23日,布鲁塞尔条约组织五国与联邦德国和意大利签署《巴黎协定》,对《布鲁塞尔条约》进行了修改,将布鲁塞尔条约组织改名为西欧联盟。条约有效期50年(联盟内部对条约生效期有歧见,一种意见认为应从1948年算起,另一种意见认为应从1954年算起)。 【宗旨】促进欧洲的团结和推动欧洲统一的进程;协调成员国在防务、武装力量和军工生产方面的政策,以增强成员国集体防御能力;促进成员国间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合作。 【成员】10个(2000年3月):比利时、德国、希腊、法国、荷兰、卢森堡、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和英国。另有5个观察员国:丹麦、爱尔兰、奥地利、芬兰和瑞典;6个联系国:土耳其、挪威、冰岛、波兰、捷克和匈牙利;7个联系伙伴国: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文尼亚。 【主要负责人】西欧联盟议会议长路易斯·玛丽亚·德普伊赫(Lluis Maria de Puig,西班牙人),1997年当选;秘书长哈维尔·索拉纳(Javier Solana,西班牙人),1999年11月25日就任。 【总部】常设理事会和秘书处设在布鲁塞尔。议会、军备监督处和常设军备委员会设在巴黎。
【组织机构】(1)部长理事会:最高决策机构,由各成员国外交部长组成,每年开会两次。1994年起部长理事会会议在北约外长理事会春秋两次会议之前召开,以便就北约内部讨论的问题事先协调西欧各国立场。自1999年1月起实行新的主席国轮任制,即西欧联盟成员国在轮值欧盟主席国时,同时任西欧联盟部长理事会主席,任期半年。1999年主席国为德国和卢森堡,2000年为葡萄牙和法国。自1984年10月起,参加部长级会议的还有各成员国的国防部长。平时由各成员国驻北约、欧洲联盟代表或驻比利时大使组成常设理事会。下设军备监督处和常设军备委员会。1986年底增设欧洲安全政策委员会,由成员国外交部政治总司长组成,定期就安全政策进行磋商。(2)议会:咨询机构。由各成员国出席欧洲委员会议会的代表组成,每年开会两次。议会下设防务与军备、总务、科学、预算与行政、程序与权力、同各国议会联系等六个常设委员会。(3)秘书处:部长理事会的办事机构。秘书长兼任常设理事会主席。(4)参谋长会议,每年开会两次。 【主要活动】该组织成立初期,不断采取措施密切各成员国在安全问题上的联系,尤其要使联邦德国参加共同防务(但在军备方面对其实行限制)。由于西欧在防务上主要依靠北约,西欧联盟的主要活动集中于协调成员国在安全和东西方关系问题上的立场,并未实际发挥其防务职能。直至80年代初,部长理事会只是不定期举行会议,基本上无重大活动。 1984年6月12日,西欧联盟在巴黎举行中断多年的外长会议,正式宣布西欧联盟“复活”。10月26~27日,西欧联盟七国外长和国防部长在罗马举行首次联席会议,发表《罗马宣言》,宣布重振西欧联盟。会议决定:今后每年定期召开两次外长和国防部长联席会议。 1991年12月9日,西欧联盟成员国外长在欧共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期间草签了《西欧联盟与欧洲联盟和北约关系的宣言》。主要内容有:西欧联盟将成为欧洲联盟的防务组成部分,并以此加强北约中的欧洲支柱;西欧联盟将负责制订并执行欧盟共同防务政策。 1992年6月19日,西欧联盟九国外长和国防部长在德国彼得斯堡召开的联席会议上通过《彼得斯堡宣言》,决定从成员国常规部队中抽调部分部队组成“西欧联盟军队”,执行由西欧联盟领导的人道主义救援、维和、处理危机和恢复和平等军事行动。 1993年5月19~20日,西欧联盟在罗马召开部长理事会,要求继续对波黑塞族施加压力和强化对南斯拉夫禁运。英国、德国、荷兰和比利时四国宣布组建可服务于欧盟的师级规模“应急部队”;决定将原北约框架下的欧洲独立计划小组并入西欧联盟,成立“西欧军备小组”,负责成员国之间军备合作。 1994年5月9日,西欧联盟在卢森堡举行上半年部长理事会。会议主要内容为:(1)决定同东欧、波罗的海九国建立“联系伙伴”关系。(2)强调继续发展西欧军事实力和实战能力。11月14日,西欧联盟下半年部长理事会在荷兰诺德韦克举行,原则通过了《欧盟共同防务政策的基本原则》,强调:(1)共同安全与防务是欧洲一体化的组成部分,西欧联盟要加快组织机构与军事机构建设,尽快成为欧盟的军事机构。(2)西欧联盟与北约安全目标一致。作为北约的欧洲支柱,西欧联盟部队在作战时可接受北约指挥,并可在北约不参加的情况下使用北约的军事与后勤保障设施。 1995年5月15日,西欧联盟在里斯本召开上半年部长理事会,主要讨论了欧洲安全问题。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在会上决定组建陆海多国部队,负责在欧洲南部地中海地区执行维和任务。会议重申北约是欧洲安全的根本保障,西欧联盟是北约的欧洲支柱,决定两组织继续举行政治军事小组联席会议和理事会联席会议。11月13~14日,西欧联盟在马德里举行下半年部长理事会,全面审议了西欧联盟未来的地位和作用,为1996年欧盟政府间会议讨论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作准备。会议对在北约框架内以西欧联盟为基础建设欧洲支柱达成共识。 1996年6月3日,北约在柏林举行外长会议,正式决定建立多国多兵种联合特遣部队,同意西欧盟国在美国不参加的情况下可以西欧联盟名义动用上述部队,并可使用北约参谋、情报、通讯、运输和后勤等设施,对外实施维和、人道救援等行动。该部队司令及各级指挥员将分别由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副司令和欧洲军官担任,作战部队为3万人,平时在北约一体化部队中列编,需要时可迅速抽出并投入使用。11月18日,西欧军备小组在比利时奥斯坦德举行国防部长会议,决定择期成立欧洲军备署,负责协调成员国军备工业。 1997年5月13日,西欧联盟上半年部长理事会重申继续加强西欧联盟的军事行动能力,总结了西欧联盟与欧盟、北约的关系,并决定下半年建立西欧联盟军事委员会。7月22日,西欧联盟部长理事会特别会议通过关于西欧联盟作用以及与欧盟和北约关系的声明,并将该声明附入欧盟《阿姆斯特丹条约》。11月19日,西欧联盟部长理事会在德国爱尔福特召开会议。主席国德国希望进一步强调西欧联盟既是欧盟的“武装臂膀”,又是北约“欧洲支柱”的双重角色。11月17日,西欧军备小组召开会议,决定在一年后建立欧洲军备署,集中管理欧洲武器的研制与生产、促进各国相互间协调行动及武器统一化。会议同时决定邀请中东欧国家加入军备小组,使它们在加入欧盟和北约之前就参与其中的活动。 1998年5月8日,西欧联盟正式成立军事委员会,任命法国海军上将维里奥(J. M. Viriot)为首任主席,负责制订联合演习计划,并就军事问题向部长理事会提出建议,标志着西欧联盟朝着实体化方向迈进了一大步。5月11~12日,西欧联盟部长理事会在希腊罗得岛召开,会议对科索沃局势表示严重关注,强调西欧联盟是建立欧洲联合防务的关键因素,北约仍将是欧洲集体安全的基础,主张西欧联盟与北约加强合作,并初步拟定于2000年前后共同举行处理危机的军事演习。11月16~17日,西欧联盟下半年部长理事会在罗马召开,决定在1999年北约华盛顿首脑会议召开前夕,就欧洲共同安全和防务政策及北约与欧洲防务的关系进行一次深入的讨论。会议还要求就欧洲独立防务模式进行探索,以使欧盟拥有真正的“独立防务臂膀”。 1999年5月10~11日,西欧联盟在德国不来梅召开春季部长理事会,讨论制定有关防务趋同标准的问题;决定吸收原联系伙伴国波兰、捷克和匈牙利为联系国;支持欧盟和北约在科索沃采取的行动;就西欧联盟并入欧盟达成一致。6月欧盟科隆首脑会议决定,西欧联盟将于2000年底前作为“武装臂膀”并入欧盟。11月22~23日,西欧联盟秋季部长理事会在卢森堡召开,通过了《卢森堡宣言》,同意2000年内由欧洲军团接管北约在科索沃的维和任务。 西欧联盟已于2010年3月31日宣布“完成历史使命”,正式解散,并决定于2011年6月底结束所有活动。
Ⅱ 德国没有加入什么国际性的组织
有加入。
联合国是肯定的。
还有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卫生组织。
德国是欧盟的创始国之一,现在当然是欧盟国。
曾经联邦德国加入过北约,民主德国加入过华约。
Ⅲ 二战时的德国法国日本分属什么国际组织
二战时,德国和日本都已经退出国际联盟了,他们和意大利成立了法西斯同盟,算不算国际组织?法国还是属于国际联盟,国联于1946年解散,财产和档案移交联合国
Ⅳ 法西斯德国是怎样退出国际联盟的
1933年10月14日,法西斯德国退出当时正在举行的国际裁军会议,接着于10月19日又宣布退出国际联盟,成为继日本之后第二个退出国际联盟的国家。退出裁军会议与国际联盟是德国决心摆脱包括《凡尔赛和约》在内的所有国际条约的约束,由秘密扩军转而公开扩军的标志。
Ⅳ 二战后 德国加入了什么国际组织
西德加入北约
东德加入华约
现在加入欧盟
Ⅵ 东德做为政策下的牺牲品,国际体系的部门,是怎么消失的
东德是冷战最开始的前线,是美苏矛盾爆发之后的产物,是冷战成为现实的必然衍生品。
是一个民族的悲剧,也是一个制度的悲剧!
自傲而自律的德意志民族,成最大的两次战争策源地,又在战斗后彻底失败。
(统一的德国需要一个旗帜)
东德就此成为历史的记忆!
在这段记忆中,东德与其说是一个国家存在不如说是苏联大家庭中一个专注于收音机,音响轻工业部门存在,那时候苏联人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
用东德的音响,开苏联的车,穿中亚的棉服,吃蒙古的牛羊肉,喝最烈的伏特加!
最后时间证明了一切,乌托邦是不可实现的,求人不如其己。
现在的俄罗斯依然在为当年的天真还债,轻工业是什么,今时今日的俄罗斯依然不知道!
Ⅶ 德国是什么时候退出国联的
1933年,德国退出国联。
Ⅷ 请问现在有多少国家没有加入联合国这个国际组织
192个
世界七大洲中,除南极洲外,都有国家分布,目前共有200多个政区单位,其中独立国家169个,其余为尚未独立的地区。各大洲的国家分布是不均衡的,非洲的国家最多,达51个,其次是亚洲(39个),以下依次为欧洲(33个)、拉丁美洲(33个)、大洋洲(11个)和北美洲(2个)。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面积在100万平方公里以上的有29个,人口超过5,000万的共有16个国家。
共有192个成员国
会员国--(加入日期)
阿富汗--(1946.11.19)
阿尔巴尼亚--(1955.12.14)
阿尔及利亚--(1962.10.8)
安道尔--(1993.7.28)
安哥拉--(1976.12.1)
安提瓜和巴布达--(1981.11.11)
阿根廷--(1945.10.24)
亚美尼亚--(1992.3.2)
澳大利亚--(1945.11.1)
奥地利--(1955.12.14)
阿塞拜疆--(1992.3.2)
巴哈马--(1973.9.18)
巴林--(1971.9.21)
孟加拉国--(1974.9.17)
巴巴多斯--(1966.12.9)
白俄罗斯--(1945.10.24)
比利时--(1945.12.27)
伯利兹--(1981.9.25)
贝宁--(1960.9.20)
不丹--(1971.9.21)
玻利维亚--(1945.11.14)
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1992.5.22)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于1945年6月26日签署,1945年10月19日批准《宪章》 ,在下列国家成立并随后加入为新会员国后解体: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共和国由大会1992年5月22日A/RES/46/237号决议接纳为联合国会员国。
博茨瓦纳--(1966.10.17)
巴西--(1945.10.24)
文莱达鲁萨兰国--(1984.9.21)
保加利亚--(1955.12.14)
布基纳法索--(1960.9.20)
布隆迪--(1962.9.18)
柬埔寨--(1955.12.14)
喀麦隆--(1960.9.20)
加拿大--(1945.11.9)
佛得角--(1975.9.16)
中非共和国--(1960.9.20)
乍得--(1960.9.20)
智利--(1945.10.24)
中国--(1945.10.24)
哥伦比亚--(1945.11.5)
科摩罗--(1975.11.12)
刚果--(1960.9.20)
哥斯达黎加--(1945.11.2)
科特迪瓦--(1960.9.20)
克罗地亚--(1992.5.22)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于1945年6月26日签署,1945年10月19日批准《宪章》,在下列国家成立并随后加入为新会员国后解体: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克罗地亚共和国由大会1992年5月22日A/RES/46/238号决议接纳为联合国会员国。
古巴--(1945.10.24)
塞浦路斯--(1960.9.20)
捷克共和国--(1993.1.19)
--捷克斯洛伐克是联合国的创始成员,从1945年10月24日起就是会员国。1992年12月 10日,该国常驻代表写信通知秘书长,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从1992年12月31日起停止存在,作为继承国的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共和国将分别申请加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在接到捷克共和国的申请后,于1月8日建议联大接纳该国为会员国。这样,捷克共和国便于1月19日成为联合国会员国。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991.9.17)
刚果民主共和国--(1960.9.20)
丹麦--(1945.10.24)
吉布提--(1977.9.20)
多米尼加国--(1978.12.18)
多米尼加共和国--(1945.10.24)
厄瓜多爾尔尔--(1945.12.21)
埃及--(1945.10.24)
--埃及和叙利亚是联合国的创始成员,从1945年10月24日起就是会员国。1958年2月21日,埃及和叙利亚合并成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成为一个会员国。1961年10月13日,叙利亚恢复了独立国家的地位,同时恢复了它自己的联合国会员资格。1971年9月2日,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将国名改为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萨尔瓦多--(1945.10.24)
赤道几内亚--(1968.11.12)
厄立特里亚--(1993.5.28)
爱沙尼亚--(1991.9.17)
埃塞俄比亚--(1945.11.13)
斐济--(1970.10.13)
芬兰--(1955.12.14)
法国--(1945.10.24)
加蓬--(1960.9.20)
冈比亚--(1965.9.21)
格鲁吉亚--(1992.7.31)
德国--(1973.9.18)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两国于1973年9月18日被接纳为联合国会员国。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于1990年10月3日加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之后,两个德国即合并成为一个主权国家。
加纳--(1957.3.8)
希腊--(1945.10.25)
格林纳达--(1974.9.17)
危地马拉--(1945.11.21)
几内亚--(1958.12.12)
几内亚比绍--(1974.9.17)
圭亚那--(1966.9.20)
海地--(1945.10.24)
洪都拉斯--(1945.12.17)
匈牙利--(1955.12.14)
冰岛--(1946.11.19)
印度--(1945.10.30)
印度尼西亚--(1950.9.28)
--1965年1月20日,印度尼西亚来信宣布,“在现阶段和当前情况下”决定退出联合国。1966年9月19日,它发来电报宣布,决定“恢复同联合国全面合作,并重新参加它的活动”。1966年9月28日,联大表示注意到这一决定,并由联大主席邀请印度尼西亚代表返回其在联大的席位。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1945.10.24)
伊拉克--(1945.12.21)
爱尔兰--(1955.12.14)
以色列--(1949.5.11)
意大利--(1955.12.14)
牙买加--(1962.9.18)
日本--(1956.12.18)
约旦--(1955.12.14)
哈萨克斯坦--(1992.3.2)
肯尼亚--(1963.12.16)
基里巴斯共和国--(1999.9.14)
科威特--(1963.5.14)
吉尔吉斯斯坦--(1992.3.2)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1955.12.14)
拉脱维亚--(1991.9.17)
黎巴嫩--(1945.10.24)
莱索托--(1966.10.17)
利比里亚--(1945.11.2)
阿拉伯利比亚民众国--(1955.12.14)
列支敦士登--(1990.9.18)
立陶宛--(1991.9.17)
卢森堡--(1945.10.24)
马达加斯加--(1960.9.20)
马拉维--(1964.12.1)
马来西亚--(1957.9.17)
--马来亚联合邦于1957年9月17日加入联合国。1963年9月16日,在接纳新加坡、沙巴(北婆罗洲)和沙捞越加入之后,新的联合邦将国名改为马来西亚。新加坡于1965年8月9日成为独立国家,并于1965年9月21日成为联合国会员国。
马尔代夫--(1965.9.21)
马里--(1960.9.28)
马耳他--(1964.12.1)
马绍尔群岛--(1991.9.17)
毛里塔尼亚--(1961.10.27)
毛里求斯--(1968.4.24)
墨西哥--(1945.11.7)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1991.9.17)
摩纳哥--(1993.5.28)
蒙古--(1961.10.27)
摩洛哥--(1956.11.12)
莫桑比克--(1975.9.16)
缅甸--(1948.4.19)
纳米比亚--(1990.4.23)
瑙鲁--(1999.9.14)
尼泊尔--(1955.12.14)
荷兰--(1945.12.10)
新西兰--(1945.10.24)
尼加拉瓜--(1945.10.24)
尼日尔爾尔--(1960.9.20)
尼日尔爾利亚--(1960.10.7)
挪威--(1945.11.27)
阿曼--(1971.10.7)
巴基斯坦--(1947.9.30)
帕劳--(1994.12.15)
巴拿马--(1945.11.13)
巴布亚新几内亚--(1975.10.10)
巴拉圭--(1945.10.24)
秘鲁--(1945.10.31)
菲律宾--(1945.10.24)
波兰--(1945.10.24)
葡萄牙--(1955.12.14)
卡塔尔--(1971.9.21)
大韩民国--(1991.9.17)
摩尔多瓦共和国--(1992.3.2)
罗马尼亚--(1955.12.14)
俄罗斯联邦--(1945.10.24)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是联合国的创始成员,从1945年10月24日起就是会员国。俄罗斯联邦总统鲍里斯·叶利钦在1991年12月24日的信中通知秘书长,俄罗斯联邦在独立国家联合体11个成员国的支持下,承续苏联在安全理事会和联合国所有其他机关的成员资格。
卢旺达--(1962.9.18)
圣基茨和尼维斯--(1983.9.23)
圣卢西亚--(1979.9.18)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1980.9.16)
萨摩亚--(1976.12.15)
圣马力诺--(1992.3.2)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1975.9.16)
沙特阿拉伯--(1945.10.24)
塞内加尔--(1960.9.28)
塞尔维亚和黑山--(2000.11.1)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于1945年6月26日签署,1945年10月19日批准《宪章》 ,在下列国家成立并随后加入为新会员国后解体: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由大会2000年11月1日A/RES/55/12号决议接纳为联合国会员国。
--2003年2月4日,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通过并实行了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宪法,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正式改国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
塞舌尔--(1976.9.21)
塞拉利昂--(1961.9.27)
新加坡--(1965.9.21)
斯洛伐克--(1993.1.19)
--捷克斯洛伐克是联合国的创始成员,从1945年10月24日起就是会员国。1992年12月10日,该国常驻代表写信通知秘书长,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从1992年12月31日起停止存在,作为继承国的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共和国将分别申请加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在接到斯洛伐克共和国的申请后,于1月8日建议联大接纳该国为会员国。这样,斯洛伐克共和国便于1月19日成为联合国会员国。
斯洛文尼亚--(1992.5.22)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于1945年6月26日签署,1945年10月19日批准《宪章》 ,在下列国家成立并随后加入为新会员国后解体: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斯洛文尼亚共和国由大会1992年5月22日A/RES/46/236号决议接纳为联合国会员国。
所罗门群岛--(1978.9.19)
索马里--(1960.9.20)
南非--(1945.11.7)
西班牙--(1955.12.14)
斯里兰卡--(1955.12.14)
苏丹--(1956.11.12)
苏里南--(1975.12.4)
斯威士兰--(1968.9.24)
瑞 典--(1946.11.19)
瑞士--(2002.9.10)
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1945.10.24)
--埃及和叙利亚是联合国的创始成员,从1945年10月24日起就是会员国。1958年2月21日,埃及和叙利亚合并成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成为一个会员国。1961年10月13日,叙利亚恢复了独立国家的地位,同时恢复它的联合国会员国资格。
塔吉克斯坦斯坦--(1992.3.2)
泰国--(1946.12.16)
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1993.4.8)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于1945年6月26日签署,1945年10月19日批准《宪章》 ,在下列国家成立并随后加入为新会员国后解体: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大会1993年4月8日A/RES/47/225号决议决定接纳该国为联合国会员国,在该国国名引起的争端解决之前,该国在联合国内暂时称为“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
东帝汶--(2002.9.27)
多哥--(1960.9.20)
汤加--(1999.9.14)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1962.9.18)
突尼斯--(1956.11.12)
土耳其--(1945.10.24)
土库曼斯坦--(1992.3.2)
图瓦卢--(2000.9.5)
乌干达--(1962.10.25)
乌克兰--(1945.10.24)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1971.12.9)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1945.10.24)
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1961.12.14)
--坦噶尼喀从1961年12月14日起就是联合国会员国,桑给巴尔从1963年12月16日起成为会员国。在1964年4月26日坦噶尼喀与桑给巴尔联合协定批准之后,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联合共和国成为一个会员国,1964年11月1日改名为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
美利坚合众国--(1945.10.24)
乌拉圭--(1945.12.18)
乌兹别克斯坦--(1992.3.2)
瓦努阿图--(1981.9.15)
委内瑞拉--(1945.11.15)
越南--(1977.9.20)
也门--(1947.9.30)
--也门于1947年9月30日加入联合国,民主也门于1967年12月14日加入联合国。1990年5月22日两国合并成为一个会员国,称为“也门”。
赞比亚--(1964.12.1)
津巴布韦--(1980.8.25)
参考资料:UN中文网站
Ⅸ 德国再30年代做了什么违反凡尔赛条约的事
根据1919年6月28日的凡尔赛和约,德国一共丧失了拥有7325000人口的73485平方公里的国土,从1920年3月21日起,德国国防军减少到10万人,而且只能用于维护德国内部秩序和执行边防警察任务。凡尔赛和约禁止实行义务兵役制,不准有任何空军武器。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就立即秘密重整军备。1935年,德国实行陆军普遍征兵制,并正式成立空军,接着又大造军舰和潜艇。国际联盟对德国破坏凡尔赛和约的行为只是口头上抗议,没有谁准备用武力制止希特勒的扩军备战。1936年,希特勒派兵占领了“凡尔赛和约”和“洛迦诺公约”明确规定的“非军事地带”莱茵兰。开始他宣称这次占领“纯属象征性质”,还提出要跟邻国签定为期二十五年的互不侵犯条约。1938年3月,奥地利“回归”德国。半年后,希特勒又要求有350万人口的苏台德地区回归德国。
——————————————————————————————
1.德国退出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
1933年10月14日,德国政府致电裁军会议主席,声称“拥有庞大武装的国家”既不裁军,又不满足德国军备平等的要求,德国决定退出裁军会议。10月19日,德国又宣布退出国际联盟。这样,它就摆脱了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对它的束缚。
2 .德国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
1935年3月16日,希特勒在柏林颁布了《国防法》公开违反凡尔赛条约的军事条款,宣布国防军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和平时期拥有12个军36个师,共约50万人。德国的借口是5天前法国改变了兵役法(将适役年龄从21岁降为20岁,把1年服役期增为2年),其实法国的做法只能弥补因一次大战期间出生率下降所造成的兵源“空年”,但是德国趁机公开撕毁了《凡尔赛条约》的军事条款,使德国扩军备战公开化和合法化。
3 .德国进军莱因非军事区:
希特勒公然宣布毁约扩军后,就处心积虑寻找时机,准备重新武装莱因区,以消除对外扩张的后顾之忧。1936年2月27日,法国众议院批准《法苏互助条约》。希特勒认为时机到了。
1936年3月7日,希特勒命令德军19个营和12个炮兵连,共3万余人,进驻莱因非军事区。当天中午,他在国会发表演说,攻击法苏缔结互助条约违反了《洛加诺公约》,宣布德国不再受有关条约的约束,决定在莱因区恢复自己“完整和不受限制的主权”。
4 .干涉西班牙战争与其他法西斯国家结盟:
于是西班牙内战爆发后,7月底,德意就出动了40多架飞机,把西属摩洛哥的叛军运到西班牙本土,推动内战的发展。以后,德、意的“志愿军”包括德国的“秃鹰军团”等部队直接参战。
德意两国在共同干涉西班牙内战的基础上,立场进一步接近,而意大利与英法之间的距离日益扩大。在这种情况下,两国都感到有必要调整在巴尔干和多瑙河地区问题上的立场,以便在扩大战争的道路上进一步加强合作。
1936年10月,两国在柏林签订了秘密的《德意议定书》,双方划定了各自的利益范围,并且承诺在重大问题上采取共同的立场。
Ⅹ 德国声称已做好了被驱逐出北约的准备,德国会第一个离开北约
这个不一定,因为德国在欧洲国家是欧洲国家的领头羊,如果德国离开了北约,那相当于北约就只是一个空头约定,就完全没有任何的作用。就算德国想要主动退出北约,美国都不会同意的。北约算是美国对欧盟的一个控制,借由北约的名头对欧洲各个国家进行军事控制。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是不会愿意北约解散的。德国想离开美国也不会让他离开的。
默克尔还指出腐朽的战后秩序已经无法套用到当今社会了,欧洲需要重建自己的世界地位,公开敦促欧洲国家团结一致,共同对抗美国的压制。即便德国自行退出北约,估计美国都不会同意,因为将造成北约的分裂,毕竟美国还必须依靠北约这座军事平台,强化对欧盟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