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二战时 日本与德国有军事上的来往吗
二战期间日本和德国有密切联系,双方主要依靠潜艇互通有无(正巧双方的潜艇技术都相对较高)
双方之间这种保密的联系代号为“板条箱行动”
双方共进行了大约7次,不过成功的只有3次,其中有日本潜艇曾经装运着名的日本“零”式战斗机送给希特勒作为生日礼物,德国也曾经向日本转移过铀矿石、提炼铀矿的技术图纸等等,但是如楼上说的,那艘德国潜艇被盟军在印度洋击沉了,呵呵。
㈡ 二战德国和日本的军事交流
二战德国没有向东亚派遣军队,只有少数观察员。因为一战的失败剥夺了德国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德军在中国也没什么立足之地,二战期间与日本的军事交流主要靠海运,以潜艇为主【资料】二战后期,德军以马来亚的槟榔屿为基地,成立了一支印度洋潜艇舰队
在整个战争期间,共有41艘德国潜艇试图突破盟国海上封锁,前往远东日本控制下的港口,其中只有16艘抵达了他们的目的地,剩余25艘全部被击沉。
战争后期,在陆地上,德国军队已经陷入了两线败退中;在天空上,盟国战略轰炸机已经遮天蔽日;在海洋上,德国海军引为骄傲的“狼群”几乎销声匿迹。但是,我们还没有输,德国仍然有复仇的力量。在U-219和U-195的货舱里,装着12枚拆散的V-2导弹零件,这些德国最先进的武器将按希特勒的命令运往日本,加强日本的作战能力。为安全起见,装配和指导生产的武器专家们搭乘U219的姊妹艇U-234前往日本。
1944年1月5日,当满载物资的德国商船布尔根兰号在南大西洋航行时,尾随而至的美国轻巡洋舰奥马哈号用一阵猛烈的炮击将这艘商船送进了海底。这是德国最后一次尝试用水面舰艇突破盟国的海上封锁,向远东日本控制下的港口运送物资。在此之前的三年内,共有15艘德国运输船突破盟国的海上封锁,将57000吨的物资,如雷达,密码机,通讯设备,武器资料等运往日本;同时,有16艘从日本开来的商船突破封锁,为德国带来111,490吨的物资,包括钨,橡胶,钼等战略物资。而在布尔根兰号沉没后,德国终于意识到,在盟国占据绝对优势的大西洋上,继续使用水面运输保障与日本之间的联系已经是不现实的。但是,随着战争形势的恶化,德国对远东的战略物资如钨、钼等的需求飞速增长,而日本则迫切需要德国提供先进武器的技术资料,以对付在太平洋节节推进的美军。当水面航线被切断后,德国和日本决定使用专门建造的运输潜艇继续维持德日之间的航线畅通。
1944年初起,德国开始制造用于德日航线的潜艇,以及相关准备工作。自1942年9月U-181号潜艇首航印度洋后,U艇对于亚洲航行并不陌生,而1943年时,德国更在日本的协助下于马来半岛的槟榔屿建立了支持U艇远洋作战的补给和维护基地。起初,德国计划调用在地中海闲置的大量意大利潜艇,但随后意大利的迅速投降让这一计划变成泡影。因此,德国在1943年末准备大量建造20型运输潜艇,用于德日航线的运输。但是这一生产计划必需的资源被挪去建造更急需的远洋攻击潜艇,最后德国不得不将现有的部分潜艇改装以完成这一任务。1944年2月26日航向远东的U-851号潜艇,就是由IXD型潜艇改装而成。这艘潜艇自波尔多启航,货舱里满载水银和铀氧化物。由于11月盟国海空军对槟榔屿的攻击,驻守槟榔屿的德国潜艇统统转移到了雅加达,这里成为德国海军远东舰队新的潜艇基地。好运似乎一直庇护着U-219,1944年12月26日,停泊在U-219,U-861泊位旁边的1135吨的日本弹药运输船Taicho丸忽然爆炸,港口设施大部被毁,人员死伤惨重,而U-219仅仅受了一点擦伤。
1945年5月5日,最终的日子来临了,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驻东京的德国海军武官保罗.温奈克将军向远东的所有德国潜艇发出暗号“彩虹”。在雅加达,伯哈根艇长召集了自己的部属,宣布德国已经向盟国投降,但仍将与“邪恶的苏联共产主义者”战斗。U-219将不会服从命令自自沉,而将被移交给日本海军。此时U-219已经为返回德国装满了橡胶,稀有金属等战略物资。U-219随后航向泗水,所有德国艇员都被安置在一个专门营地内,日本海军第102维修支队则全面改装U-219,使之符合日本海军要求。1945年7月15日,U-219被正式命名为I-505,隶属南方第2远征舰队。但此时的日本海军已是山穷水尽,连配备一艘潜艇的熟练士官都配不齐。直到战争结束,U-219/I-505从未离开过港口。
1945年9月,随着日本投降,U-219被移交给英国皇家海军。1946年2月,英国皇家海军将已经无用的U-219在巽他海峡内凿沉。在战争期间德国所建造的17艘运输潜艇中,它是唯一一艘幸存到战争结束的。
㈢ 二战期间德国,日本的联系强吗
德国和日本关系主要是在后期,日本统制派掌权后。而且其【关系不好】也只是一定程度上的,没楼上那几位说的那么夸张,毕竟德日双方当时还是很需要对方的。
二战日本虽然也是法西斯,但其建立DC政权的时期非常晚,大概到1941年才定型。
那之前,军队中皇道派与统制派在明争暗斗,而掌权的内阁近卫既不是军人,也没有偏向任何一方。
皇道派主张北进,主要发展陆军,发展能与欧洲抗衡的重型坦克,与欧洲盟友夹击苏联。
统制派主张南下,主要发展海军,发展能与美英抗衡的舰艇,与欧洲盟友夹击美英。
显然,按照希特勒的战略,皇道派的主张更符合利益。
但是最终统制派在内斗中取胜,皇道派几乎被清剿殆尽。东条独揽大权,最后还逼退了中立的近卫。
因此希特勒与日本的摩擦主要是出自这里,但是不大
看有人说什么希特勒更看好中国,那纯粹是YY。
希特勒上台时,中国和日本都是盟友,但最终选择日本是希特勒本人的决定。
原因是:1933年中国有800万正规军(不算杂牌军),却连自己国内都搞不定。
而同一年日本只有60万军队,却已经在东亚虎踞一方
㈣ 德国与日本的结盟是怎样开始的
德国与日本的结盟尝试在德意接触之前就开始了。早在1933年年初,希特勒就明确提出了与日本建立密切关系的问题。他认为,除了德国和意大利外,只有日本才是“能够对抗世界威胁的力量”。他还曾同里宾特洛甫就“是否能够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同日本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此时,日本法西斯通过发动“九一八”事变走上与世界对抗之路后,在国际上空前孤立,也迫切需要“再次在世界强有力的国家中寻找朋友”,其眼光很快转向了正在欧洲迅速重新崛起的德国。
㈤ 二战中日本与德国是如何走到一起的
日本自明治维新后,一直效仿西方国家。所以派出代表团赴欧洲考察。德国官员劝其效仿德国实行元首制,德国元首与日本天皇有着若干相似。从此日本与德国越走越近。之后的希特勒灭犹太人,日本关东地震,经济衰退。又让这两个国家走到同一战壕中。。。。。
㈥ 二战前,德国和日本结盟,其背后到底有什么原因
我们知道二战是以德意日等轴心国为主发动的全球规模的战争。很多人可能会有疑问,德国是欧洲国家,而日本是亚洲国家,相隔十万八千里,为什么他们会彼此对上眼呢?
要知道,在二战中日本和德国根本就没有战略配合,本来德国还想和日本东西围剿苏联,谁知道日本陷入中国的泥潭不能自拔后,不仅横扫了东南亚,甚至失心疯的偷袭了珍珠港。
虽然两国不怎么联系,各自打自己的,甚至还互相给对方找过不少麻烦,不过当时日本可以说是德国非常合适的一个盟友了。
㈦ 二战时期德国和日本有啥关系吗
众所周知,德国和日本都是二战的发起国,在很多人认为这两个国家就是盟友,如果不是怎么可能一起发动二战呢?那么德国和日本之间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呢?
其实德国打心眼里是看不起日本的,日本在二战中很多装备技术都是在德国那里强行要过来的,因为德国认为日本在二战中还是能起到作用的。了解历史的人都应该知道,日本和德国在二战中根本没有联手过,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日本和德国在二战中的目的是不一样的,两个国家根本没有共同的利益。很多时候日本做的一些事情让德国非常头疼,而德国心中认为只要侵犯到自己的利益就随便他怎么作去吧。
后来打死德国也没有想到,日本会作死偷袭美国。这让德国对日本的意见更大,最后德国也顾不得日本的生死,不想让自己在世界上树敌太多,最后早早的就投降了。现如今这两个国家基本上没有任何往来。
㈧ 二战时,德国和日本什么关系;怎么成为联盟的
是在30年代中期签订的反共产主义协定,为的是麻痹英美法等仇恨共产主义的国家,实际上就是签署了联盟协议,意大利也在其中,在日本加入后形成了三国轴心
㈨ 二战期间,日本和德国是怎么派人到对方国家的
潜艇 东瀛到印度洋绕过好望角经大西洋到达美丽的柏林 卸下黄金、美元、密使,装好图纸加满燃油和食物原路返回。
㈩ 二战时,德国和日本的关系怎么样
二战的时候德国和日本的关系当然是非常不错的,毕竟日本和德国都是法西斯国家,而他们的战略目标都是非常一致的,但是在正面战场上德国和日本真的没有太多的交集,不过日本时常会去派军官到德国学习。
当时德国在二战刚开始时是占据着明显的优势的,凭借着闪电战这一先进的打发,德国使用数量并不算太多的军队就快速攻克了波兰,强大的装甲部队逼得法国军队投降,而到了战争后期,希特勒决定攻打苏联,然而这一个想法无疑是错误的。
可是苏联和日本之间却约定好互相不打对方,以致于日本把大部分陆军兵力都投入到了中国战场,而德国军队却在苏联战场上损失重大,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也被美国所击败,所以德国和日本在战场上并没有同盟国那么联系紧密,这也是他们失败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