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一战中德国有哪些军校
德国联邦国防军指挥学院、
德国联邦国防军指挥学院是德国培养和轮训三军高级参谋人员和中级指挥官的学校。其前身是高级军官学校,它于1810年创建于柏林,是世界上第一所培养参谋人员的学校。它的第一任校长是格哈德·冯·沙恩霍斯特将军。着名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曾在该校任校长达12年(1818一1830年)之久。 德国联邦国防军指挥学院蜚声全球。着名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曾在此担任过教官和12年之久的校长。该校培养出了许多世界着名的军事人物,
② 德国慕尼黑军校在几几年建立。 除了德国柏林就是学院还有哪些军校在一战中
普鲁士陆军预备学院
德意志海军学院
德意志潜艇军校
德意志空军训练军校
③ 求格罗斯利希费尔德高级军官学校介绍
如果说美国最好的陆军学校是西点军校,英国应该是那个皇家步兵学院,而苏联则有可能是伏龙芝军事学院。不过说道历史悠久,论学校的综合素质,还有培养的军官的水平,他们都不及德国的格罗斯利希费尔德高级军官学校。
这所建于菲列特大帝时代的军校,是德国乃至世界最好的军事学院之一。他座落于柏林的郊区,那里是柏林通往外省的咽喉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整个校园的围墙由大块大块的坚固花岗岩砌成,上面长满了青苔,足以显示其年代的久远。学校的四周有高大的了望塔和射击孔,院子里是教室、宿舍、而那些供实战演习用的营房、马厩以及储存弹药和食物的仓库则一应俱全,可以说这所学校是一所不折不扣的半要塞化的城堡。
而从这所学校出来的名将也是多得数不胜数了。从伟大的《战争论》的缔造者克劳塞维茨,到创建了总参谋部的沙恩霍斯特;从在莱比锡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拿破仑一世的格奈森诺,到在土伦击败拿破仑三世的毛奇(其实毛奇最先在丹麦的军队中服役40岁才到该学校进修)、还有那个制定了非凡计划的史立芬等等等等。这些人的童年和青年时期全部是在这所学校度过的。而德国在一战中80%的高级军官,二战中60%的高级军官均就读过此学校。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所学校撑起了德国军队的脊梁。
④ 戈林元帅在一战中的履历是什么
1910年,戈林以优良的成绩升入号称“德国西点军校”的利希菲尔德军事学院。在这里,他心甘情愿地接受着极其严格的普鲁士军训。第二年他通过了系列考试,并取得军训课最高分。1912年3月,戈林应征入伍,继续在利希菲尔德军事学院进修,并在第二年12月通过了军官考核。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戈林作为排长被派往前线。在纳尼、埃普诺尔和弗里雷的战斗中,荣获二级铁十字勋章。不久染病退出战场,疗养于弗赖堡。在这里,他结识了正在接受飞行训练的陆军中尉布鲁诺·勒歇泽,并燃起了对飞机这种新式装备的兴趣。在他的强烈要求下,病愈后被派到达姆施塔特接受侦察飞行训练。
从1915年2月起,戈林和勒歇泽一直同飞一架飞机。
3月,在法国装甲炮群威胁的科特德塔上空,两人成功地进行了一次侦察飞行,为德军的进攻提供了重要情报。为此,德皇亲自召见了他们,并授予他们一级铁十字勋章。
6月,他们驾驶着没有任何武装的阿尔巴特罗斯侦察机,设法迫降了一架法国轰炸机,这一壮举使他们两人声名鹊起。
1915年10月,戈林首次完成了作战飞行,并在11月第一次击落了一架法尔芒飞机。
1916年3月,戈林驾驶着一架300马力的C499号大型战斗机,同法国的3架大型飞机展开激战,击落了其中一架。
1916年11月,戈林在空战中挨了英机的一颗机关枪子弹,在疼痛难忍的情况下,仍千方百计地把负伤的飞机开回自己的防区,此后疗养了3个月。伤愈归队后,戈林已成为德国空军的王牌飞行员之一。
戈林在空战中勇猛果敢,胆大心细,经常孤军奋战,每次都能奇迹般地胜利返回。有一次,英机打掉了他的方向舵,他却安然返回防区。事后,他得意洋洋地说:“我不知怎么回事,没有方向舵,我照样飞得很好。”
到1918年6月,戈林击落的敌机累计已达21架。与此同时,战绩辉煌的戈林又极为走运,获得了被视为德国空军军魂和象征的里希特霍芬中队的指挥权。然而,还没有等他充分品尝权力的滋味,德国军队便节节败退。
11月,基尔港水兵起义,国内陷入了一片混乱。11日,德国签署了停战协定,德国战败了。这对刚被誉为天之骄子的空中英雄——戈林是何等的打击!他将往何处去?
每想至此,戈林便不由得心潮起伏,黯然神伤。
⑤ 世界排名前十的军校。标明名次
十大军校排名各媒体都有差别,这是一个排名,供参考:
一、美国陆军军官学校--“西点军校”
美国军事学院(The United States Military Academy at West Point),常被称为西点军校。西点军校是美国第一所军事学校,位于纽约州西点(哈德逊河西岸),距离纽约市约80公里。学校占地1万6千英亩(约6千5百公亩)。西点军校的校训是“责任、荣誉、国家”,该校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军事学院之一。
成立于1802年的西点军校从不接受失败者。现在西点平均每年招1300名左右的学生,最后能熬到毕业的只有1000多人。西点规定,第一年就必须淘汰10%的学员。能够从西点毕业的学生,都是能在艰苦条件下承担重任的人。
“合作”是西点军校的军规之一,而合作离不开团队。罗森博格说,在西点军校,团队精神特别重要,有事大家都会彼此通气。4年的西点生活,让罗森博格明白了团队决定着生死。在训练中,她常常因同伴“死亡”而不得不一个人去面对几个敌人,这一点,在战场上是同样适用的。因此,在西点,有时候一个人犯错,整个小队就会一起受罚。罗森博格曾经把一句话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假如你在心中记得照顾别人,那你就会取得成功。”
为了帮新成员记住团队,西点军校有很多特别的“招数”。在贝特培德的回忆中,“新生一入校,有一大堆的东西要记。会议厅有几盏灯,每天的日程表是什么,都要记得一字不差”。新生还要轮流站在走廊的时钟下面,大声地清楚报时:“距离晚餐集合还有5分钟,穿上课制服。”要是报错了一点,就会受到处罚。而处罚还是背诵:要背出当天所有的相关信息,比如日期,值日官的姓名,重要的活动,当天放映的电影,甚至当天距离毕业典礼还有多少天,这些都要报得丝毫不差。》》
俄军中的一些固有问题急需解决
二、俄罗斯伏龙芝军事学院
伏龙芝军事学院,是俄军培养诸兵种合成军队团以上指挥军官的学校。该校创建于1918年,称工农红军总学院,1925年11月5日改为现名。院址在莫斯科。
学院设院长1人,另设教学、科研工作的副院长1人。院长为大将,副院长多为中将。院下设训练部、研究和物质技术保障部、院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和教学法委员会。负责教学和教学保障的单位是战役战术教研室、战争史和军事学术史教研室、外语教研室,以及科研陈列专修室、图书馆等。
学员入学条件极为苛刻,必须毕业于诸兵种合成军队高级指挥学校,担任过 2年以上营级指挥官职务,具有分队指挥的实践经验,具有良好的战斗素养,年龄在38岁以下,军衔为大尉或少校。招生办法是领导推荐、逐个审查、择优录取。统考科目为俄语、数学、物理、文学、战术、技术装备等。
该院设有基本系和函授系,学制均为3年。基本系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合同战术、战役学、战争史、外国军队、经济学、外语、军事心理学、军事教育学、军事后勤学等。函授系课程设置和进度与基本系相同,但教学过程中主要强调学员自学。
该院的教学方法较先进,训练中特别强调综合运用讲课、课堂讨论、自学、各种作业、各类演习等多种形式,提高学员的战役、战术和军事技术素养,培养学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学院的教员知识渊博,经验丰富,许多教员都是经过战争考验,多年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将军和军官,并都具有博士学衔。
该院在世界享有盛誉,为俄武装力量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如前苏联元帅崔可夫、格列奇科、朱可夫、沃罗诺夫、比留佐夫等都毕业于该院。
我军将帅刘伯承、左权、刘亚楼、杨至诚也都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
三、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
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Royal Military Academy Sandhurst)是英国培养初级军官的一所重点院校,也是世界训练陆军军官的老牌和名牌院校之一。
桑赫斯特军事学院是由1741年4月30日在伍尔维奇创立的英国皇家第一所军校和1799年在马洛成立的军校合并而成的,是专门为皇家陆军培养连排级军官的重点院校,也是世界训练陆军军官的名牌院校之一。学院位于伦敦市西30英里处的伦敦路北侧,占地面积875英亩,学校与19世纪中期的参谋学院同址。
学校实行院长负责制,下设军事科技、作战研究和国防事务等科室以及新学院、老学院、胜利学院、施里文汉学院和女军官学院五个分学院。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一年招生两次,分别在1月份和9月份进行,招生对象年龄限制在17.5至25岁之间,通常考生填报志愿后还要参加为期4天的体检和考试。学院学制一般为两年,1个学年分为3个学期,1个学期分为14个教学周,课程安排十分紧凑,教学中还引进了竞争机制,学员的淘汰率在8%左右。
学院老楼区是1801~1812年间设计和施工的,并于后来修补建成。楼区一层多为会议室和学习教室;上层为队部办公室、队军官室、学习教室和罗马天主教堂。学员宿舍也有部分在楼内。总之,老楼区是桑赫斯特校园最壮观的楼群。
红砖结构的新楼群始建于1911年。主要设施可容纳6个学员队的420名住宿生。在建筑风格上具有印度新德里特色。
邱吉尔大楼区是以温斯顿·邱吉尔的名字命名的,是最现代化的建筑群,它包括容纳1200人座位的大厅、维克多利学院的东楼区和桑赫斯特军院的校部办公区。该楼区于1970年竣工,其设计师戈林斯、梅尔文、瓦德和巴特纳等荣获了建筑学会奖。
学院的中央图书馆藏书15万册,另外还有许多油画、礼品等。墙上还专辟学院优等生的名单录。他们均被授予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荣誉剑和其他奖品。桑赫斯特校园的建筑群及其装饰品、陈列品,犹如一座古今结合的军事博物馆,使一批又一批英国学员从中吸取知识与力量。
桑赫斯特军事学院教育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合格领导人才,并为军兵种年轻军官提供所需的基础知识,以使他们适于担任初级指挥官。自1947年起,桑赫斯特军事学院的校训为“为领导人才服务”。学院下设军事、科技、作战研究及国防事务等系和5个分院。
入学后头5周的生活,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唯一的目的是使新学员由老百姓转变为军人,组成一个集体(群体)。学院要求学员学会理发、擦皮鞋、换装、清扫房间,还要不断地接受检查和训话等,这的确是艰苦的锻炼。5周之后,学员会感到稍为轻松些,然而体育训练和智力考核也是非常严格的。桑赫斯特就是要通过这一切造就新一代军官。毕业检阅之后,军官学员则成为正式军官,开始军旅新生活。
皇家军事学院的办院宗旨是:使军官学员全面了解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及所担负的职责,培养基本的领导和管理才能、纪律观念和责任感,提高身体素质。
该学院自从问世以来也是硕果累累,据官方统计,现在英国陆军中80%的军官是由桑德赫斯特军事学院培训的,历史上值得特别提出的是英国首相邱吉尔、着名军事家蒙哥马利以及罗伯茨、亚历山大和费斯廷等10多位陆军元帅都是从这所学校走出来的。(中国军网)
四、法国圣西尔军校
公元17世纪以前,法国军队中的军官由国王推荐、任命的贵族担任。他们并没有受过专门的训练。到路易十四时期,才出现了几个训练从军贵族子弟的连队。1751年,国王路易十五在巴黎开办了一所皇家军事学校,目的是让年轻的贵族、绅士们接受严格、系统的训练。现在位于巴黎市中心埃菲尔铁塔附近的军校就是当年皇家军校所在地。由于皇家军校开支过大,1776年停办。次年,在军校内开设了训练巴黎和外省优秀青年的贵族子弟连。1784年,一个名叫波拿巴·拿破仑的年轻人被选入这个连队受训。 1785年8月15日,拿破仑在这里获得少尉军衔委任状。两年之后,这所昂贵的贵族军校终于被关闭了。
波拿巴·拿破仑成为首席执政官以后,面对军队连年征战、优秀军官奇缺的局面,十分怀念自己早年的军校生涯,决心成立一所军官学校。拿破仑在1803年1月28日签署法令,在枫丹白露成立帝国军事专科学校。1805年1月30日,拿破仑将一面绣有“为打胜仗而受训”校训的锦旗授予学校。1808年3月24日,军校迁至巴黎西南郊凡尔赛宫附近的圣西尔。从此,圣西尔与军校便结下了不解之缘。
1942年,在攻占了法国的纳粹军队的*威下,这所久负盛名的军校被迫解散。与此同时,一所由戴高乐创办的军官训练学校在伦敦成立,为自由法兰西培养着军队指挥员。战后,这所在战争中成立或保留下来的军校又合并为诸兵种军事专科学校并迁回本上。由于圣西尔军校的建筑已在盟军为解放巴黎而实施的轰炸中被夷为平地,新校址只好设在距巴黎以西约300公里的雷恩市郊外。1961年,根据招生对象不同,诸兵种军校一分为二,又恢复了圣西尔军事专科学校的名称和传统。
五、英国克兰韦尔军学院
克兰韦尔空军学院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英国海军部想在南部和东部海岸航空站以补充海岸警卫系统的地对来自海上和空中的入侵预警,为此英国皇家海军航空兵于1915年决定成立独立训练军官和船员操作飞机、观测汽球和飞艇。
1916年4月1日皇家海军航空兵克兰韦尔训练团正式成立,戈费雷佩因海军准将任指挥官,1918年4月1日皇家海军航空兵和皇家飞行团的合并,克兰韦尔的所有权也转交给英国皇家空军前海军,基地的名称也被换为英国皇家空军克兰韦尔站。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皇家空军参谋长休特伦乍得爵士决定皇家空军独立军种的地位的一项措施,一所军事航空学院为皇家空军未来的指挥官们基础训练和飞行训练。1920年2月5日英国皇家空军正式成立,朗克罗夫特空军准将为学院院长,这也标志着世界上个军事航空学院的诞生。
六、美国海军学院
提起尼米兹,人们都知道他是二战时美国的海军英雄。他的母校“安那波利斯海军学院”也同样赫赫有名。
1794年,乔治·华盛顿总统劝说国会,授权他组建新海军力量以打击日益猖獗的海盗。建立海军的事宜也被提上议事日程。
1825年,约翰·昆西·亚当斯总统催促国会建立一所海军学校“以培养优秀的海军军官”。这一建议直到20年后才因一起重大事件而获通过。1842年9月13日,“萨莫号”训练船从布鲁克林码头起航,然而,纪律涣散,居然发生了叛乱。最后,舰上的叛乱首领海军学员菲利普·斯宾塞和他的两名主要同伙,水手长塞缪尔·克伦威尔和水手以利沙·斯莫,被吊死在桅杆横端。这件事震惊了美国全国,也直接导致了海军学院的建立。
1845年10月10日,马里兰州安那波利斯一个占地10英亩的塞文堡陆军兵营,迎来了50名海军学员和7名教官,美国的海军军事学院终于诞生了。
1850年,海军学校正式更名为“美国海军学院”。随着美国海军的成长,学院的规模不断扩大:原先10英亩的土地已经扩大到338英亩;由50名学员组成的学员队也变成了4000人的旅级规模;现代化的花岗岩建筑代替了塞文堡的旧式木质建筑。
在短短几十年间,美国海军从由帆船和蒸汽船组成的舰队发展成为拥有核动力潜艇、水面舰只和超音速飞机的高技术舰队。
1976年,国会批准女性可以进入所有军校学习,海军学院也开始接受第一名女性学员。目前,女性学员已占海军学院新生队伍的13%-14%,接受与男性同学相同的学术和专业训练。 (新华军事)
⑥ 请教一下二战时德国都有哪些军事院校
二战时德国的军校很多,最着名的即柏林军事学院,地位相当于美国的西点军校,二战德军的优秀高级将领大多毕业于此。其他的指挥院校还有慕尼黑军校、国防军指挥学院等,兵种类院校有陆军军官学校等,数量最多的是专业性军事院校,如大名鼎鼎的图普塞塔尔艾普狙击手学校。
不得不说的是,德国的高级军事院校,在二战期间实际上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按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一战后是不能拥有军事院校的,向着名的柏林军事学院,在二战期间直到1935年才冲开,到1939年纳粹德国再次挑起二战,仅四年的时间是培养不出合格的指挥军官的。而二战中德国的天才级将领为数众多,几乎全部都是由“德国国防军之父”冯.西克特,在直接建在军队上的军事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按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一战后只能保留十万军队,冯.西克特本着精兵建军的方针,利用直接建在军队上的军事教育体系,将十万精兵各个都培养成了当将军的材料。而德国的军官们又早在 一战前便就读过军校,在冯.西克特靠推着木箱子当坦克、用玩具当飞机,但融入了最先进军事理念的军事培训中,经条件艰苦的二次培养都成了更优秀的军官。古德里安、隆美尔这样的二战名将,都是被冯.西克特以上述方式培养出来的。
⑦ 一个历史军事问题
1,德国是2次大战的战败国,所以德军的战斗力自然不会有太公正的评价
2,德军尤其是二战德军的精英,恰恰不是军校培养出来的,而是得益于二战前德军扩张前的军官团制度
3,严格说来,所谓四大军校、十大军校的说法都没什么意义,因为就拿西点、黄埔、伏龙芝3家来说,根本不是同一个性质的军校(西点是美国陆军军官初级院校,平民进去尉官出来,伏龙芝是苏联全军高级院校,上校进去将军出来),列在一起就好像把小学、职校和大学列一起比较,毫无意义
⑧ 一战时西方列强军事院校几年制
当时普遍缩短到1-1.5年
之前,各国基本效仿德国,先参加6个月的基本军训,然后进入军校学习2年,然后到部队实习1年,正式毕业
但战争中对人员需求太大,也就纷纷缩短学习时间,压缩在1年到1,,5年
⑨ 一战德国将军(全部)一战法国将军(全部)
保罗.冯.兴登堡(1847-1934)德意志第二帝国陆军元帅。1847年出生于东普鲁士的一个贵族军人家庭,1859年进入普鲁士军校学习。1866年毕业后任普鲁士警卫步兵第3团少尉排长。参加了普奥战争,随毛奇军团参加了萨多瓦战役,因作战英勇,战争结束后晋升为中尉。1870年升任警卫步兵第3团1营副营长,并率部参加了普法战争。先后参加了圣普里瓦会战和色当会战,因表现出色被德皇威廉一世亲授铁十字勋章并升任警卫步兵第3团副团长。1873年,进入柏林军事学院深造。1878年毕业后进入德军总参谋部任上尉参谋。1883年调到陆军部任职。先后担任步兵第91团团长,第28师师长等职。1903年升任陆军第4军军长并晋升为中将。后来因与德皇威廉二世矛盾颇多于1911年退役。1914年8月,一战爆发后再次复役,接替普里特维茨上将担任第8集团军司令,鲁登道夫将军被任命为他的参谋长,率部进行了东普鲁士战役,重创俄军,将其彻底赶出了东普鲁士,因战功卓着升任德军东线总司令并被擢升为陆军元帅.1915年2月,率第8,第10集团军发动了“马祖里湖冬季战役”,大败俄军并夺取了波兰,立陶宛,里加以西地区和沃伦地区,歼灭俄军约170万。1916年8月,升任德军总参谋长,指挥了德军1917-1918年的一系列战役。后来的战局对德日趋恶化,1918年9月,协约国军队突破兴登堡防线攻入德国。11月11日德国战败,德意志第二帝国覆灭。1925年当选魏玛共和国总统。1932年连任,1934年8月2日,元帅在诺伊代克去世,终年85岁。
奥古斯特.冯.马肯森(1849—1945),德意志第二帝国陆军元帅,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最优秀也最被尊重的战场指挥官之一,出生于1849年12月6日,马肯森并非出生在一个军事世家,他的父亲是一个房地产商。1869年10月1日进入陆军服役,被分配到精锐骷髅轻骑兵团参加了普法战争(1870—71)。1880年被调入总参谋部,1901年升任威廉二世的侍从武官。一战爆发时在东线的第8集团军(司令普里特维茨上将)第17军任军长,后在兴登堡和鲁登道夫的领导下在东普鲁士战役中大胜俄军,立下了赫赫战功。9月在波兰参加了围攻华沙和进攻罗兹的战役,随后升任第9集团军司令。1915年4月调任第11集团军司令并参加了果尔利策战役,战役结束后被德皇擢升为陆军元帅。同年6月升任马肯森集团军群总司令并在布格河地区进行了一系列攻势,树立和巩固了自己在德军中最优秀战场指挥官的名望。1915年9月率部成功入侵塞尔维亚,同年秋,出任多瑙河集团军司令入侵罗马尼亚,在战争的最后几年一直担任驻罗德军总司令。1918年11月德国战败前夕,率部经特兰尼瓦尼亚撤军回国。战败后被法国扣押,1920年退役,战后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他在政治上是纳粹主义的支持者,并于1933年加入了纳粹党。虽然如此,马肯森仍然是一名君主制的坚决拥护者,试图在德国恢复君主制。1941年他还参加了威廉二世的葬礼。1945年11月8日,他在 施密德堡去世。享年95岁.
伯恩哈德.卡尔.阿道夫.冯.迪姆林(1853-1944)德意志第二帝国陆军元帅。1871年加入德国陆军服役。19世纪末在德军总参谋部供职,1904年被调往当时德国殖民地—西南非洲(今纳米比亚)工作。1907年被调回德国指挥一个步兵旅。在一战中曾参加了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并在凡尔登战役之后晋升为陆军元帅。一战结束后转变为一个和平主义者。1944年2月3日去世,享年91岁。
巴伐利亚王子利奥波德(1846-1930)德国陆军元帅。1915年4月被重新召回现役出任在东线的第9集团军司令,并在8月4日攻占了华沙。不久,被任命为新组建的“利奥波德”集群(由德奥联军组成)司令,并被部署在东线中部。1916年8月,兴登堡元帅接替法尔肯海因将军担任德军总参谋长,而鲁登道夫将军也升任德军军需总监。巴伐利亚王子利奥波德顺理成章的接任了德军东线总司令。1918年3月,他的参谋长马克斯.霍夫曼将军代表德军在德俄 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条约上签字,宣布停战。利奥波德元帅不久也从德军中再次退役。1930年去世,终年84岁。
巴伐利亚王储鲁普雷希特(1869-1955)德意志第二帝国陆军元帅,出生于1869年,一战爆发时担任驻洛林的第6集团军司令,面对法军在战争初期凶猛的攻势,他沉着应对,最终在反攻中击退了法军的洛林攻势。由于他出众的军事才能在皇室中有目共睹,德皇于1916年7月擢升他为陆军元帅,并在8月提升他为在西线北部组建的“鲁普雷希特”集团军群司令一直到战争结束。战争结束后由于巴伐利亚爆发了革命,鲁普雷希特失去了他的王储身份,1955年在巴伐利亚去世。
科尔玛.冯.德.戈尔茨男爵(1843-1916)德意志第二帝国陆军元帅。1861年加入普鲁士陆军,曾参加了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18878-1883年在柏林军事学院任军事史少校教官。1883年6月作为军事顾问到土耳其负责训练土耳其陆军,1885-1895年任德军顾问团上校团长。1896年,返回德国并晋升为中将。其后历任师长,军长,工程兵总监察官等职。1909年-1912年出任驻土最高军事委员会副***。1911年被擢升为陆军元帅。1914年8月调任德军驻比利时军事总督。同年12月,出任德军驻土耳其的高级军事顾问(同时任土军第1集团军司令。1915年3月,接替赞德尔斯出任Bosporous集团军司令。6月,调任驻美索不达米亚前线的土军第6集团军司令。1915年年底升任土军伊拉克集团军司令。1916年4月因病去世。
卡尔.冯.贝洛(1846-1921)德意志第二帝国陆军元帅。 1846年4月24日出生于一个军人世家,他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普鲁士军官,曾经参加过1866年的普奥战争和1870年的普法战争。一战爆发时担任第2集团军司令。为方便统一指挥,1914年8月9日兼任第1,2,3集团军总指挥。马恩河战役失败后仍旧担任第2集团军司令,并于1915年1月被德皇擢升为陆军元帅,登上了他作为职业军人的颠峰。1915年3月底由于心脏病发作,被送回德国疗养并于次年被迫退役。1921年8月31日在柏林逝世。
瑞摩斯.冯.沃尔希(1847-1920)德国陆军元帅。1860年加入德国陆军服役,先后参加了普奥战争(1866)和普法战争(1870-1871),随后调入德军总参谋部供职。1901年升任第12师师长并晋升为少将。1903年升任驻布雷斯劳的第6军军长。1905年晋衔中将。1911年从陆军中退役。1914年8月一战爆发后,重新加入现役,担任东线的西里西亚后备军军长协助奥军第1集团军作战,1914年10月出任新组建的沃尔希集群(驻西里西亚)总司令,一直到1916年8月,他一直率领他的部队在俄国作战,其间晋升为上将。1916年8月,率部移驻波兰南部直到1917年俄国爆发革命,在这期间,1916年6月,击败了俄军在俄罗斯中部发动的布鲁希洛夫攻势。1917年12月,沃尔希集群解散,被擢升为陆军元帅,随后退役。战后,曾出任德国南部边防部队司令。1920年去世。
⑩ 二战时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与德国慕尼黑军事学校与法国的圣西尔军校与美国西点军校、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
兄弟,你这个问题有点关公战秦琼的味道啊
伏龙芝军校是专门培养中高级指挥官的,其他几所都是培养初级指挥官的。而且美国的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属于民办的,不是国家户口
总体说起来,在二战时,公认最好的军校,还是德国的慕尼黑军事学校,当时德国的军事科学是世界第一的,慕尼黑军校是当时德国4所初级军官学校之一,产出的军官占到了当时的近1/3,教学质量当之无愧是第一
第二名应该算是美国的西点,西点的教学严谨,培养的是具有工程师气质的军人,而且美国人的思想比较开放,受一战堑壕战影响比较小,强调进攻
第三名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英国最老牌的军校。教学质量没的说,但英国人比较刻板,战术的灵活性不足
第四名是美国的弗吉尼亚军校,二战时美国的马歇尔将军就是从这里出来的。但师资、规模弱于西点
第五名法国的圣西尔,法国人过于迷恋阵地战,军事科学落伍,连累了它
至于毛子的军校,当时由于大清洗,大量有经验军官被清除,质量下降的比较厉害,而且伏龙芝是中级军官学校,不能这几个比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