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是不能再拥有军队了,为什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会有这么大的庞大的军队
先从德国内部(自身)来说:
一次大战结束后,德国军队处在凡尔赛条约的束缚下。
凡尔赛条约第一部分就明确规定:德国只能保留一支10万人的军队,确保德国职业军队保持最小的规模。第二部部分,德国军队成为服役年限最长的军队,军官的服役年限为25年,士兵为12年,防止德国建立起一支经过训练的预备役军官队伍。第三,禁止德国生产重炮,坦克,飞机,潜艇等一些进攻性武器,并对德国武器的进口进行限制。第四,取消德国总参某部,让德国无法制定作战计划和大规模军事演习。
除了条约的限制外,德国军队和社会都面临着很大的经济问题,战争后德国国内通货膨胀,失业人口剧增,艰难的经济环境又造成了严重的正治动荡。总之,此时的德国军队是一支杂乱无章,支离破碎的军队,德国军队在束缚,恐惧,哄乱中开始了艰难的改革。
德国军队的改革和一个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这个人,西特勒在1939年全面发动全面二战是不可能的,德军横扫欧洲,成为世界第一的强大军队也只是痴人说梦。这个人就是冯.西克特。
冯.西克特在许多军事领域具有前瞻性的观点,他主张一支职业军队必须满足四点要求:1、必须是高度运动的,能够利用交通工具快速运输。2、必须是有效装备的,具有可以使用的现代化武器。3、必须有一个完整的军队后勤体系,能够不间断的为前线部队提供所需的一切。4、后备军事力量可以不经过预备役训练就可以全面动员和部署。
具体的措施如下:
人员方面: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只能保留一支10万人的军队,所以军队人员的改革必然是放在第一位的。冯.西克特要求这10万军队不是一支普通的军队,他应该是一支具有职业化军事水平的军官队伍。这10万军队是德国军队的精英,是德国军队的希望。
组织和编制方面:德国依据1919年3月的《武装部队法》从新组建。最上层是总统,任总思令。国房部监管陆军和海军。国房部长之下是军队思令部。西克特上任后将德国的7个步兵师和3个骑兵师编成为2个集团军。每个集团军设指挥部。西克特让每一个师来委任一个地域性的用于招募和管理的地区,用来训练和招募新兵。
到了1926年,他又将10个师扩充的21个。到了西特勒上台前,又有36个师加入国防军。
另外,德国空军和装甲部队的组建也被提上日程,每年都有从4000名优秀军官中挑选出的180名军官加入西克特的所谓的“影子空军”,每年有30名军官在苏联专门设立的空军训练基地接受训练。在西克特的授意下,1929年,古得里安组建了德国第一个装甲营,这是德国装甲部队的雏形。
正是以上得力的军队改革措施,才有了二战中德军1个月灭亡波兰,7周打败法国,以及后来德军在北非、巴尔干和苏联战场初期的一系列胜利。
再从德国外部(国际环境)来说:
一战结束后,特别是苏联的出现,引起了帝国主义的恐惧和仇视。它们在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中,既想削弱和击败竞争对手,又要反对社会主义,镇压人民隔命。绥靖政策正是适应了这一需要出现的。等到了二战爆发前,这一政策最积极的推行者英、法、美等为了防范苏联,将祸水东引,积极扶植(在一战中)战败的德、日充当防苏的屏障和打手。因此,这也为德国借机壮大自己的军事力量扫清了障碍。
㈡ 德国人还什么那多军官姓冯
是这样的,冯是贵族的称号
德国的贵族有从军传统,贵族后裔的第一选择就是从军,他们从小就立志从军,接受军事教育
因此,成为军官的比例远远大于普通平民
在腓特烈大帝的时候,德国军官团中,85%以上的军官都是贵族,都有冯的称号
后来到了一战时期,虽然军官团快速扩充,但军官比例还有30%是贵族
到了二战,陆军元帅中一大半都是贵族,都有冯的称号
㈢ 一战后的德国只能保留军队10万,为何二战中却有1800万人参战
把这十万人的军队,大部分培养成军官,再让军官去培养士兵,就这样慢慢培养,到二战的时候就变成了一千八百万人了。
世界第一次大战,德国佬儿输的非常彻底,没事儿闲的发动战争,输了就没啥选择权,立马滚去签订《凡尔赛条约》,这个条约的存在,就是为了约束和限制德国发展,但是那群二百五的英国佬儿为了压制别的国家,就允许德国方面保留10万军队,当时法国在欧洲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如果没有德国进行制衡,英国佬就没办法跟法国进行对抗。
虽然起势非常的凶猛,但是还是再一次的失败了,毕竟不义之战,不能久也。
㈣ 为什么二战期间德国军事学校会允许那么多外国军官去留学比如中国日本等等.....望回复一下谢!
1.能去外国军校留学的,都是国家的精英,回国后都是要受到重用的,基本都能当上将军之流,所以,就算不收学费,收他们入学,基本上就等于跟一个国家的军队搞好了关系,那么以后武器订单什么的,对于国家是非常有利的。
2.能去德国留学,对德国的军事也是一种肯定,对于提升国家形象,也是有利的。很少有人去非洲留学吧。
3.中国在70年代曾经给了一个非洲国家一批免费留学名额。几十年后这些人都成了该国的部 长,总统之类,对中国非常友好。
去德国留学的可以参考中国民 国时期去日本留学的,那些可都是国之栋梁,例如老蒋,阎锡山,蔡锷,秋瑾,蒋百里,鲁迅,周 恩 来。。。。。。
㈤ 二战期间为什么德国军官素质这么高
在二战后期,美国进入法国后,逐渐俘虏了一批德国军官.美国人把这些德国军官关押在一个战俘营里,对他们表现的比较优待.美国人认为德国军官具有骑士精神,而且个个都是职业军人,有很高的军事
二战时德军的名誉受到了纳粹的沾污,但这是违反德国军事传统的。具有普鲁士军事传统的军队,做为一支纯粹的军队,它严密的制度,它科学的组织,它专业化的训练,它的献身精神,它创造的战争奇迹,乃至它漂亮的军服,它的水平很高的军乐队,给广大军事爱好者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以至于有的人不断为德国军队在二战中的失败辩解,称为非战之罪。德军的悲剧在于,它始终都是德国扩张政治的工具,它始终在追求一个它完不成的使命--统一欧洲
㈥ 二战时为什么德国有那么多优秀军官
翻了翻书 当时大部分军官装备瓦尔特P38另外鲁格P08装备量也很大 瓦尔特PP和PPK(警察和空军多用,陆军也不少,希特勒本人爱用PP)当时德国不生产左轮 因为德国人认为左轮不合需要 一战后就不研发装备左轮了 二战中只有缴获的左轮会装备由于枪支的需求国内从未满足 因此德军凡是缴获的枪支都被用上了
㈦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崇尚二战时期的德国军人
这要比日本,美国的要英雄的多。 德国官兵具有骑士精神,而且个个都是职业军人,有很高的军事素养和坚强的意志,值得尊敬. 日耳曼是个尚武的民族,但在18世纪,经过大革命洗礼的生气勃勃的法国在拿破仑领导下征服了它。19世纪,经过教育革命和工业革命,普鲁士做为欧洲大国登上了国际舞台。普鲁士军队也完成了现代化改造,从此影响了欧洲乃至世界近100年。普鲁士军队体系最重要的基础是一支受过严格训练的高素质军官团,与美国和苏联不同,德国军官的主体是容克贵族,他们有很高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他们的思想是用黑格尔的辩证法和康德的批判理性主义武装起来的,他们造就了德国军队严谨、细致、善于计划调度而又颇有些优雅的特点。德国屡次从失败中迅速站起,很大程度上是一直保留着这支军官团。传统的德国军人虽然是勇敢的战士,但并不残暴,普法战争和一战中,德国军队都没有什么道德上的坏名声。二战时德军的名誉受到了N粹的沾污,但这是违反德国军事传统的。德军的悲剧在于,它始终都是德国扩张政治的工具,它始终在追求一个它完不成的使命--统一欧洲更多回答
㈧ 德军在二战时为何人才辈出
英勇无畏的前线战士——这个不敢苟同,德军占优势时的确非常有战斗力,但是战局不利就大规模投降这样的局面在战争后期也是经常发生。如果抛开其他不论,只是说战士视死如归,那不得不说日本鬼子了,二战期间投降的日本军队并不多见,当然自杀性冲锋只不过是一种愚忠愚勇罢了。另外,个人比较欣赏英军士兵和军官的气质,第一舍我其谁,第二不忘幽默,第三保持风度!
㈨ 二战的时候德国为什么这么多反人类军官
只有的德国吗?日本,还有前苏,美国都有。其实除了中国这类(主要是挨打的没有那个资格=·=)受害者以外都有。
前苏屠杀两万多波兰军官。德国佬日本鬼子更是不用说,美国登陆日本之后的暴行也是公知的,只是麦克阿瑟以及昭和天皇压制下来了的心照不宣的“秘密”。
战争会扭曲人的心理。只有少数不受影响。特别是你能随意操纵他人生死,拥有随意虐待剥夺他人生命的权力时;什么道德纲常,人道主义往往都会被这种人本性里的恶欲吞没。
然后就是政客,日本有少壮派有军国主义,德国有戈林,苏联有斯大林。这些政客用宣传激发了那些在和平时期里不敢实现的“大胆的想法”以及恶念。
这是人性之中含有的阴暗面
㈩ 为什么二战时期,德国人口不是太多,但军队那么多
首先是德国的尚武传统,德国有一个阶层叫军官团,军官团这个阶层的人他们家十几代都是军人,这个人是很多的,而德国是全民皆兵的国家,大部分男子生来就是战士,拿破仑战争时期德国每18个人里就有一个军人,这个比例是非常高的。在这个条件下,希特勒上台之后创办青少年军营,让十二三岁的小孩子接受军事训练,这些人日后也都成了德军的中流砥柱,德国高中生的军事能力甚至超过盟军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