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德国半数民众为什么支持重选举
11月23日报道,德国媒体22日公布的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约半数民众支持新政府组阁谈判失败之后举行新的联邦议院选举。
委托INSA舆情研究所做的民调显示,49.9%的调查对象支持重新大选,以解决目前的组阁困局。
9月赢得大选后,以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代表的基民盟/基社盟(联盟党)为组成一个占议会多数议席的政府,与自由民主党、绿党展开联合组阁谈判。自民党19日宣布因各方立场分歧太大选择退出谈判,使默克尔的组阁进程陷入困境。
援引多项多项民调显示结果称,如果大选,默克尔领导的联盟党仍能获胜,但支持率会下降。联盟党内部就默克尔是否再次作为总理候选人已出现争议。目前默克尔的个人命运握在总统施泰因迈尔手中。默克尔从世界最强大的女人变成了最大的输家。德国舆论研究机构“Civey”的调查显示,54%的德国人希望默克尔不再担任总理。
21日消息还称,德国各政党已就可能的重新大选日期进行了非正式讨论,各政党工作层面最合适的日期为2018年4月22日。
不过,根据INSA舆情研究所做民调,重新选举的结果不会和9月大选有太大差别,基民盟支持率将略下滑至30%,社民党维持21%的支持率,绿党和自民党分别得票10%和11%。这意味着组成“多数派政府”的选择,比较大的可能性还是目前的“联盟党+自民党+绿党”的所谓“牙买加联盟”,或“联盟党+社民党”的“大联盟”。
‘贰’ 威廉二世为了使“泛德意志同盟”都做了哪些舆论活动
为了使自己设计的“世界政策”得到国内支持,威廉二世十分重视毒化德国人民的工作。为此,威廉二世在国内大造战争扩张舆论,他带头号召成立“泛德意志同盟”。“泛德意志同盟”广泛地吸收知名作家、学者、工业资本家和全国地方有影响的议员参加。为了使“泛德意志同盟”富有活力,威廉二世亲自到该会发表演说,指使大垄断资本家斯丁纳斯和克虏伯之流直接参加该组织,并为该组织提供了大量经费。正是由于威廉二世为代表的统治集团的大力支持,德国形形色色的民间组织,以浓郁的政治色彩纷纷成立:殖民协会、海军协会、陆军协会、德意志青年协会以及由农场主成立的农场主联盟,由工业资本家成立的工业家联盟、汉撒同盟,中产阶层联合会等等,这些民间政治组织为追随威廉二世的“世界政策”服务。威廉二世公开宣扬:“世界只有依靠德意志才能得救”,“我们是地球上的盐”,……以“泛德意志同盟”为首的组织立即在全国各地大造战争舆论:“如果德国不去统治世界,那将从地球上消失,两者必居其一”,“我们必须扩张,对于我们来说获取新的领土是迫切需要,因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利益要求我们作出这种选择!”
1904年,柏林的一家报刊登载了一篇题为《泛德意志德国》的文章,该文章以最露骨和最无羞耻的论调说:“我们必须建立一个日耳曼民族的德意志帝国,一个置于德国霸权之下的日耳曼民族的世界帝国!”
一些德国显贵要人也利用各种场合宣扬“世界是属于德国的合理性”,“日耳曼民族领导世界的总体进步是德国政府的责任”。就连德国参谋总长小毛奇将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还振振有词地说:“战争会开发和显露人类最优秀的光辉……”
威廉二世的“世界政策”外交方针,呈立体式地把德国全面地领向世界大战的必由之路。正如列宁指出的那样,“军备的扩张,资本主义发展最新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先进国家争夺市场斗争的极端尖锐化,以及最落后的各东欧君主国家王朝利益,都必然促成而且已经促成了这场战争。”
‘叁’ 希特勒时期德国怎么形成“舆论一律”的局面
人类所有专制中,最糟的是折磨精神的专制。伴随着政治恐怖的是希特勒匪帮的文化恐怖、舆论恐怖、教育恐怖和宗教恐怖。
1933年5月10日晚,柏林发生了一幕西方世界自中世纪末期以来未曾看到过的景象:在国歌声中戈培尔亲自指挥成千上万名学生,把洪堡大学对面广场上堆积如山的2万多册书籍付之一炬。被焚毁的不仅有马恩列斯着作,着名作家、诗人歌德、海涅、高尔基和科学家爱因斯坦等人的着作也都未能幸免。
1933年9月22日纳粹政府又成立了德国文化协会,其目的在于””必须使各方面的创造性艺术家都集合在国家领导下的一个统一组织中。不仅必须由国家决定思想方面和精神方面的发展路线,而且还必须由国家领导和组织各种专业””。
在戈培尔博士精心管理下,第三帝国很快就出现了令人满意的””舆论一律””场面。许多报纸被取缔,剩下的则都操起了清一色的纳粹口吻。这不仅因为它们的编辑在政治上和种族上是清白的,而且它们的工作方式都是统一的。每天早晨,各报的编辑、记者就聚集在宣传部里,由戈培尔或他的助手告诉他们:什么新闻该发布,什么新闻要扣下,什么新闻怎么写,标题如何列等等。可怜的德国人在舆论恐怖的压制下,或者心甘情愿,或者身不由己地按他们仅能听到的一个声音——元首的声音去思想,去说话,去动作。
‘肆’ 网鹰舆情系统有什么优势
没什么优势,可能有自己的产品特点,作为舆情公司这个公司并不像军犬舆情、明易舆情等做的相对有名气,做的可能会有自己的产品特点,悲观点说可能没有优势甚至特点都不明显。
‘伍’ 1935年希特勒为了欺骗国际舆论安抚奥地利采取了什么措施
1935年5月21日,为了欺骗国际舆论,安抚奥地利,他在国会公开宣称德国既不希望也不打算干涉奥地利内政,并吞奥地利,或者来一次合并。但是希特勒亡奥之心不死。他口头上侈谈和平,暗地里重整军备,表面上尊重奥地利的独立,背后却在加紧干着破坏奥地利独立的勾当。
‘陆’ 德国知识界的人士是如何为希特勒上台制造思想舆论的
德国知识界的保守人士,在高等院校和新闻出版机构居于优势。他们把纳粹党上台视为拯救德国、摆脱危机和新生的开始。在大学生中,反动的种族主义、民族主义、反民主和反犹观念广为传播。1931年7月之后,德国大学生协会的许多领导人为纳粹分子。知识界出现大肆宣扬战争、诋毁民主和主张权威的保守思潮,为希特勒纳粹党的上台制造了广泛的社会思想舆论。
‘柒’ 我喜欢德国,因为德国的法律制度保护女性,特别是德国的婚姻法,男性在婚姻法里是弱势群体 ;社会舆论支
首先你的思想都有点不正,德国的法律我不了解,请问你去德国是想找忠诚的男人呢,还是去德国利用冰冷的法律来弥补自身的空虚安全感呢?既然你是想嫁忠诚的男人为何需要去德国呢?你所指的德国男人都忠诚靠谱你自己信吗?
‘捌’ .世界舆论的诋毁,犹太人最恨希特勒,而世界几乎所有的大型媒体都被犹太人控制(默多
对啊,因为希特勒要让德国人摆脱犹太人对德国金融界以及上层社会的控制,所以把犹太人作为剥削阶级来对待,进行劳动改造,这就有点像T和谐G上山下乡,所以犹太人肯定恨希特勒,所以会开动宣传机器来诋毁希特勒
‘玖’ 求德国对环境难民的政策
德国最初对接纳难民是持审慎态度,可随着整个欧洲左翼政治观念极端化,舆情催使同情心泛滥,而一切政治行动以选票为准绳的基民盟跟社民党决定对难民敞开环抱。
自难民危机以来,德国一共涌入了200万的难民人口,这对于只有8000万人的德国人来说,这已经占到了总人口的2.5%。
在短短时间之内,社会人口结构造成了如此看似微小实则重大的改变,尤其是这两百万难民的三观跟德国人迥然不同,其大多数的思想与行为准绳都处在一千年前,必然会造成社会治安的下降。
据菲弗教授针的调查,难民犯罪率高达13%,也就是说平均每九个难民就有一个是罪犯!也就是说二百万难民,曾有20万人犯罪过!
这也就无怪乎难民会导致科隆群体性骚扰与德国近年频发的性侵等案。
然而哪怕在整个东欧都沸腾不定,英国更直接因为难民危机引发了民粹,继而导致了最终脱欧,自诩为欧洲领袖的德国人仍然在国内右翼抬头的情况下,不改初衷的原因,自不会是因为只有几天保质期的泛滥同情心。
两次世界大战距今百年,但历史的影响只会随着时间的推流而加大,一战之后,德意志帝国跟奥匈帝国分崩离析,而在这些或割让或独立国土之上的德意志人并没有回归本国,而是就此定居在了新国家之上。
这些散落在德国周边新兴国家中的1300万德意志人民,随着纳粹德国的兴起,很快就成为德军的“第五纵队”,在战后,这些德意志人便遭到了中东欧国家的清洗。
波兰驱逐了316万的德意志人,捷克斯洛伐克驱逐了290万德意志人,算上南斯拉夫、匈牙利等国家驱逐的人口,在1950年之前,中东欧国家一共驱逐了超过1300万的德意志人重归西德。
但这些最初的“难民”回到西德之后,迎接他们的是战后德国的残垣断壁,以及有限资源下的各种纷争。
然而在二战之中,以一国之力,力扛如今五巨头之三的德国人损失超过500万人,而当时德国人口仅为6700万,适龄青年可谓损失惨重。得益于美国推动马歇尔计划,西德经济起飞,而这1300万德意志同胞从最初的“狗嫌人憎”到后来成为德国弥补生产力缺口的宝贵劳动力,完美的融入了德国社会之中。
及至六十年代,1300万德意志同胞难民劳动力早就消化,德国劳动力又开始缺乏,为此西德政府与土耳其签订了“劳工协议”,由于土耳其在凯末尔的改革之下已经走上了世俗化的道路,而此时前往德国的土耳其人都是在世俗化氛围下成长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