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最近十几年欧洲几国的GDP,为何也停滞不前
我觉得主要是欧洲几国的经济规模已经饱和了。就像现在的日本,日本在60,70年代发展迅速。现在日本经济已经停滞十年了。还有就是美国的压制和垄断,美国之所以要垄断欧洲这一区域的经济,是为了它世界霸主的地位。不过不能说,欧洲制造业的产品在国际上不好。像德国的汽车,瑞士的手表,法国的化妆品等等。都在世界享有极高的地位。
❷ 21世纪初德国gdp增长率为什么是负的
很简单,当时柏林墙刚拆,东西德合并导致的统计问题目前德国依旧因为这个问题导致很多事情
❸ 为什么二战前后,德国和日本的GDP变化不大
二战后,德国被苏联和美国分别占领,分东西柏林,受两大国扶植,经济发展较快,属美国的柏林发展大大好于苏联,苏联那时候由于斯大林模式影响和美国打压,外部压力很大,西柏林情况不佳
日本是作为美国登陆亚洲的平台,也是限制东亚发展而被扶植的,美国给予日本大量援助,并且二战后大量赔偿并没有付清,所以日本影响较小,同时迅速发展
❹ 为什么欧洲国家的经济增长这么慢
1、内部因素是欧央行将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自2014年欧央行推出量宽以来,欧元区的通胀率已经达到1.2%—1.3%,正在向2%的目标水平接近。
欧央行通过量宽改善了欧元区的流动性,推动了经济复苏。尤其是欧央行购买欧洲南部国家的债券,减轻了这些国家的压力,为它们进行结构改革赢得了时间。但随着欧央行准备逐步退出量宽,给欧洲南部部分国家的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特别是意大利和西班牙。大潮退后,谁是“裸泳者”,目前仍要打个问号。
2、外部因素则是美国内向化的贸易政策。美国总统特朗普就任后对美国贸易政策进行了大幅度调整,不仅退出了一系列贸易协定谈判,同时还高举单边主义大旗,对主要贸易伙伴施压。
欧盟是美国最大的商品贸易伙伴,2017年欧美贸易总额高达6320亿欧元,其中美方逆差1197亿欧元。对此,特朗普深为不满,以国家安全为由发起对欧盟的钢铝产品加征关税。此举在欧盟引起了愤怒。
3、欧盟对美贸易顺差主要聚焦在三个领域:农业、化工和汽车。这三个领域也是欧盟的出口强项。2017年欧盟对美贸易中,农产品顺差82亿欧元,化工产品顺差278亿欧元,机械交通工具类产品顺差达552亿欧元,其中交通工具顺差361亿欧元。
4、农业领域美国和欧盟都有巨额补贴,双方势均力敌。化工领域欧美双方利益交融。汽车则成为双方主要的关注点。德国因汽车产品首当其冲,奔驰、宝马和大众在美国均投资设厂,所生产的汽车构成了美国向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
(4)德国gdp为什么10年没变化扩展阅读:
贸易是欧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商品和服务贸易出口占GDP的比重从2005年不足40%提高到2017年的50%。
美国对欧盟发起的贸易制裁显然将给欧盟经济增长前景带来不确定性。这也是为什么欧盟在近日发布的预测报告中把美国列为经济增长不确定的主要动因之一。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盟为了应对来自华尔街的危机传导效应,出台了大规模的财政刺激,进而导致一些欧盟成员国财政不可持续,欧债危机爆发,欧洲因此失去了近十年的发展机遇。
❺ 经济危机给德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欧洲是介于美国和日本之间的经济体,没有美国好,但比日本的可用资源多。欧洲的崩溃将加大美国的负担,从而加快这一世界经济大崩溃过程。德国如果实施改革工会等措施以减少成本,虽一时有效,但是无法使经济最终复苏。如果通过减少成本来获得世界经济竞争的优势,那只是把一国的问题抛给了另一国,于世界经济无补。
凤凰卫视8月4日消息:近期公布的德国7月Ifo商业景气指数连续第三个月呈上升势头,似乎增加了人们对德国疲软经济的复苏希望。Ifo商业景气指数是欧元区经济增长指标中最受市场关注的一个指数。Ifo指数上涨之前,7月早些时候公布的另一个经济增长指标———欧洲经济研究中心(ZEW)的月度预期指标已经出现大幅攀升。两大指数先后上涨,让德国政府备受鼓舞。但是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德国央行(Bundesbank)在内的众多经济学家们对德国经济复苏不抱太多希望。
莱茵资本主义滑向日本式泥潭
“德国正面临经济危机。”这是德国最着名的研究机构———德国经济研究所(DIW)发出的警告。据中国经营报特约撰稿程忠良援引该机构预测:德国这个欧元区最大的经济体今年将发生轻微衰退,2004年的增长率也将令人失望。德国经济研究所警告说,德国目前面临的“最大危险”是通缩,物价水平持续下滑,导致需求低迷,增长受阻。
倡导政府与企业紧密合作的莱茵资本主义(Rhinelandcapitalism)正在缓慢瓦解。日本的现状可能是对德国的莱茵资本主义模式的未来的最佳注解。
过去10年德国的年均增长率仅为1.3%(比日本年均1%的增长率好不了多少),这在欧洲是最低的。一位德国企业家表示:“20世纪的70、80年代,德国堪称世界的楷模。现在我们不断被人指为世界病夫、欧洲病夫。”
德国人在经济徘徊了10年后开始怀疑,这种经济不振是否会长期持续。衰退何以能够长期被人们所忽视?因为衰退时常被一些短暂的复苏、全球性冲突或那些夸张又未能兑现的政治许诺所掩盖。同时,还发展了其他一些经济不振的解释———技术鸿沟、股市泡沫、其他经济体衰退的影响。德国的高级经济智囊机构———“五贤哲委员会”前主席荣格·道吉斯(JürgenDonges)表示:“政府总是企图在其他地方找借口。”
衰退已经窒息了德国绝大多数关键的机构和行业。20世纪60年代,德国是世界上第一大药品生产商,现在,发明了阿司匹林的德国医药企业竟然无一能进入世界医药行业的15强。法兰克福的银行曾被视为稳定的堡垒,而如今,法兰克福将来保住主要金融中心的地位都成问题。
2002年,德国的DAX30股票指数是发达国家中表现最差的,企业破产案不断增加。如果德国经济长期衰退仅仅伤害的是8250万德国的福祉倒也罢了。但是,作为欧洲最富强的国家,德国还是欧元的基石,德国经济的衰退将辐射到整个欧洲大陆。
尽管施罗德人气颇高,但他未重振德国的繁荣,从而带来了这样的疑问:如果德国不能成为欧洲经济增长和政策的发动机,欧洲将变成什么样?一些德国人已经在谈论德国的式微,道吉斯表示,10年前,我们在谈论英国病;10或20年后,我们可能谈的是德国病。如果这样,德国将面临产业资本和人才流向海外的尴尬。而欧洲边缘的国家———爱尔兰、芬兰、英国、西班牙和中欧将担负起欧洲经济增长动力的责任,并改变欧盟的外交政策。
尽管德国的税率依旧很高,经济增长缓慢、雇佣体制僵化,德国和法国将继续是欧洲难以改变的核心,但不断升温的反美主义可能使外交政策引入歧途。而美国的决策者可能不理会这些,继续与他们合作。
不计一切代价追求稳定德国经济复兴之路漫长
其实,德国曾经研究了过去20年的经验教训,改革人士认为德国如果要保持自己的势力和影响的话,就必须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那又是什么阻碍了改革呢?简而言之,就是不计一切代价追求稳定。历史上,德国就一直拒绝变革;而从施罗德到地方政客,他们都尽力避免冲突与对撞,尤其是与劳工。在1月份的预算危机中,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工人发出罢工威胁后屈服了,有影响的保守派政治家就支持对劳工妥协。厌恶变革的心态也蔓延到工厂。企业必须与雇员谈判才能决定是否引进一台新机器,所以企业主都渴求放宽限制。INA控股公司的总裁吉尔金(Jürgen)表示,如果我们在斯洛文尼亚投资就不会受到这些约束。
一些体制性的障碍使德国难以控制开支、恢复经济,最突出就是自1950年就没有修改过的保护就业的法律。由于社会民主党与工会结盟,即使是基督教民主联盟这样的政党都不敢轻言与工会对抗。这导致企业不愿意雇人。由于担心各种失业补贴,一些企业甚至不敢开除最差的雇员,转而让优秀员工离岗。目前德国的失业率已达11%以上,这是非常危险的。
德国正在陷入一种“丰田—索尼”模式:大企业、低增长。过去10年,德国的出口稳步增加而国内消费萎缩。与此同时,德国的地下经济开始发展起来。非法劳工和地下经济活动在德国GDP的比例已经从1995年的13.9%上升到现在的16%。据统计,2001年德国有3630亿美元的经济活动没有纳税。
合并东德实现统一的经济后果开始让德国付出代价。两德统一可能耗资7000亿美元,而且至今还在吞噬德国每年GDP的4%。两国货币兑换时,对东德货币估价高出了四倍,过多地投资于东部建设、对西部工人征收重税以支付东部,这也是为什么德国在1990年以后,成为仅次于比利时的非工资成本最高的国家。德国真正在经济上实现统一估计要到2020年,而重建远未完成。
另一改革的障碍是德国人仍然觉得自己很富有,社会福利体系使大多数人生活无忧,真正在贫困线以下的德国人不足2%,他们缺乏改革的动力。
德国衰落将改变欧洲政治版图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能说德国的社会机制在崩溃,德国工业各部门也并非全面衰退。一些德国政治家也意识到危机的严重性。2月2日的选举给施罗德及社会民主党一个刺激,随后施罗德宣布将与在野党合作,加快改革步伐。但东部一位州级官员认为,施罗德政府没有勇气推行根本性的改革。如果联邦政府表现出改革的意愿,各州的改革热情可能被唤醒。尤其是东部地区可能成为改革的试验场,一些州已经开始裁减公务员、雇用非工会员工以挑战工会。企业家要求更多的变革,如调减个人和企业所得税等。
战后德国的经济奇迹使人们忽视了这种问题,德国一度在外汇问题上坚持《稳定与增长公约》,要求加入欧元区的国家实行严格的财政政策。但现在,德国本身的预算赤字产生的不稳定,将使欧洲的经济协调陷于混乱。
如果德国不能实现强劲增长,欧洲就可能出现两种速度。欧洲中央银行也不可能继续降低利率刺激德国经济复苏,因为爱尔兰、芬兰等小国已经出现经济过热。如果德国不能平衡预算赤字,欧元的强势地位也将受到削弱。
欧盟缔造者的设想中要的不是一个孱弱的德国,如果德国不能实现复苏,就无法与中国和其他低成本出口国竞争。在国际问题上,德国如果立场不鲜明,就有可能失去世界性的影响力。在反恐战役中,德国不是一个可以指望的盟国。
对德国而言,一个最有可能的结果是没有发生什么实质性的变化。一个富足、成熟的国家如果趋向内敛,它就失去在世界事务中至关重要的地位。德国如果不能振作起来并找到一条复兴之路,就可能滑向无足轻重的境地。
❻ 2021年一季度,德国和英国的GDP都是下跌,为何法国经济却是增长呢
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同比实际大涨18.3%,美国经济也实现了同比0.4%的增长,预示着:全球经济已经在东亚、北美地区实现了局部地区的率先复苏,并将对全球经济整体的复苏起到非常明显的推动作用。
第三个重要原因是一季度法国的建筑业表现突出,环比提升了4.2%。整体来看,一季度法国内需克服了疫情的影响,延续了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的复苏态势,最终促进经济的升温——环比和同比皆增长。
对此,法国央行法兰西银行行长弗朗索瓦·维勒鲁瓦·德加约乐观地表示,2021年第一季度经济数据表现出了积极迹象,尤其是消费者、企业主和投资者信心得到恢复,预计全年经济增长率将达到5%,有利于欧盟和欧元区的经济复苏。本文由【南生】整理并撰写,无授权请勿转载、抄袭!
❼ 德国、日本是经济、工业大国,为何它们的GDP十余年间徘徊不前
主要是因为德国和日本两个国家的经济和工业已经到了极限,想要往上发展很难。
因为日本那么小的地方就有将近一亿多人,人口密度可想而知有多高。而在日本的资源也只能养那么多人,多了的话,国民的生活水平就会有些下降。
❽ 曾经GDP排名欧洲第一的德国领土缩水40%,德国的国土为什么越来越小
德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研究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018年,德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万亿美元,居欧洲首位。
与欧洲第一大经济规模不符的是,德国面积在欧洲并不显眼,有35.7平方公里,仅在欧洲排名第七。然而,当德国刚刚完成国家统一时,德国的陆地面积为54万平方公里,是欧洲大陆最大的国家之一。今天,德国的面积只有刚刚统一时期的60%。
第二次世界大战并再次失去土地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随着德国的失败而结束。作为一个失败的国家,德国再次面临再次分裂的危险。1945年,根据《波茨坦协议》,德国给予波兰欧登塞河以东的波兰和西里西亚地区。
德国的前身普鲁士的龙兴地——东普鲁士也被波兰和苏联瓜分。其中,东普鲁士首都哥尼斯堡附近的地区今天成为俄罗斯加里宁格勒的飞地。
自那以后,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失败后损失了大约11.7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变成了35.7万平方公里。
❾ 据预测德国GDP将突破4万亿美元,2019年会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吗
以上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以上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