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德国一战后的政府为什么在1919-1920濒临解体
赔款倒不是主要原因,因为当时德国已经是乞丐了,上哪给你找金币去?而且工业也没有瘫痪,因为一战其实都是在德国领土以外的地方打的,施里芬计划实施以后,德国从比利时突如法国,凡尔登,索姆河,马恩河战役,都是在法国境内打的,东线德国则是势如破竹,深入沙俄领土作战,最终导致沙俄垮台,前苏联被迫与之签订不平等条约。而且当时飞机又没有成熟的轰炸技术,德国本土并没有遭受到严重的战火。德国无论军事与工业都还有元气在
但是一战后期,德国物质消耗严重,加之犹太商人哄抬物价大发国难财。经济崩溃爆发了十一月革命,德国皇帝仓惶出逃,军人虽然保住了国家稳定的大局,但是群龙无首必然要争权夺利,这就是政治,当时人心惶惶政局混乱,此时面对战后重重危机,以及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自然是应接不暇
而同时由于战争失败,虽然德国人并不打算掏一个子的赔款,但是却失去了全部的海外殖民地,和部分领土则是雪上加霜,
另外法国人饱受德国摧残,对之恨之入骨,恨不得将其彻底肢解叫的德国成为永远的历史,这就是巴黎和会上法国的主张,可惜未能得逞
❷ 美苏冷战为什么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
1945年5月8日,希特勒无条件投降。按照《克里米亚声明》和《波茨坦协定》的规定,战败的德国将来应该成为一个统一独立爱好和平与民主的国家,在没有建成这样的国家这前,暂由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首都柏林也由四国分区管制。然而,东西方盟国出于自己的立场、目的和利益考虑,对各项协议都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对德国的统一和柏林等问题,四国各持己见,斗争激烈,互不相让。尤其是美、苏之间意见严重分歧,盟国对德国管制委员会无法发挥作用,各占领区都操纵和控制着自己的独立政治实体,实行不同的政策。苏占区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西占区则向资本主义方向发展。随着美、苏关系的恶化和冷战的爆发,美国为称霸欧洲并想用德国牵制苏联,便采取分裂德国的政策。在美国的操纵下,1947年1月,美、英合并两国占领区。 1948年2月至6月,美、英、法、荷、比、卢六国召开伦敦会议,提出西方三个占领区合并并统一经济政策,进行货币改革,召开制宪会议,尽快成立西德政府。6月21日西占区单方面实行货币改革。苏联为反击美国,1947年6月在苏占区成立管理经济事务的德国经济委员会,12月召开第一届德国人民代表大会。1948年6月22日,苏联也在苏占区发行新币,从6月24日起“封锁柏林”。柏林危机爆发。同年11月12 月,东西柏林分别成立市政机构首先分裂。美国以柏林危机为契机,加快分裂德国的步伐。1949 年5 月12 日,西占区同意德国议会委员会通过的基本法即“波恩宪法”。9月20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正式成立,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同年10月7日,在苏占区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自此,统一的德意志国家一分为二,在世界舞台上同时出现两个德国。
❸ 为什么一个国家会出现领土分裂和国家解体
一般分裂和解体有多个原因。可分为自然和人文两种。我可以给你举5个简单例子,不同的分裂原因。
自然原因
1,因为陆地,高原,山区,河流和丛林。
这里我给你举最近的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独立。你看西班牙的地形是中间高原,四周是沿着地中海和大西洋的低地,在历史上,他们沿海地区城市经济始终发展的比较好,农业基础和良好的港口,以前和米兰,威尼斯,西西里这些国家做贸易。而他们即便是西班牙的城市,也很少和马德里做生意,由于国家首都和中央地理原因,他们始终处于强地方弱中央的状态。在通过政治联姻和武力可以一时统一。最后往往都会因为矛盾而独立。你看新闻也会知道,加泰罗尼亚有自己的语言,而和西班牙语不同。
自然原因
2,天文,地震,火山。
举个比较远的巴比伦,自称是神的后裔,君权神授,鼓励百姓天天研究天象,来巩固神权和国家稳定,忽然有天天象变了。大家揭竿而起。
自然原因
3,海洋,距离
举个美洲殖民者的例子,我们换葡萄牙。葡萄牙治理南美洲的时候是要听葡萄牙国内管理的,但是那时候殖民地想修个建筑,需要葡萄牙政府批示,中间隔着大西洋如果运气好,需要三个月把消息传到葡萄牙,在传回到南美洲得半年。如果大海不作美,1年也不知道能不能修这个建筑。而如果有人犯罪或者作奸犯科,我想问问,当葡萄牙政府同意逮捕的时候,会不会1年时间逃犯都跑中国来了?那么不是逃犯,是暴乱,半年是不是战役都打完了?
人文原因
1,民族,宗教,信仰。
A民族通过各种手段获得统治,导致其他民族不满,强制他们信仰或者不同于自己民族的东西。
举个奥匈帝国的例子。一个多民族国家,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原有国内矛盾,民族内斗比国外敌人还重要。例如后来的南斯拉夫,也是死在民族问题上的国家。
人文原因
2,意识形态,大国霸权
例子,东西德国,南北朝鲜。二次大战后,形成美苏争霸的格局,为了控制国家和地区,在原有战败国和战线上成立两个政府互相敌对,目的是除武力以外一切手段打掉对方。随后朝鲜分裂,德国分裂。1990年德国才统一
所以分裂,解体的原因很多。希望你能采纳
❹ 德国解体的时间
二战后德国被英、美、法、苏分别占领,苏占区成立民主德国,而英、美、法三国占领区合并成联邦德国,柏林墙把柏林分为东柏林和西柏林,两德分裂开始。
这是战争留下的后遗症 ----
二战以后德国被分为两部分,分别成为美国和前苏联殖民地,美国殖民的西德是走资本主义路线,前苏联的东德走社会主义路线。有点像朝鲜和韩国。曾经在两块中间还有一块很着名的墙叫柏林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分裂为民主德国【DDR】(即东德,德语:Deutsche Demokratische Republik,前苏联殖民)和联邦德国【BRD】(即西德,德语: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美国殖民)两个国家。1955年又分别加入华沙条约组织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两德长期相互对峙。1989年底,民主德国政局发生激烈变化。1990年3月,基督教民主联盟主席德梅齐埃上台组阁,两德政府正式谈判统一问题。5月18日,签署了关于建立两德货币、经济和社会联盟的国家条约。规定从7月1日起,两德都使用西德马克,国家的经济基础是社会市场经济,实行西德的劳动法规。8月31日,又签署了关于两德实行政治统一的第二个国家条约。规定民族恢复1952年7月行政区划改革前的5个州建制,东西柏林合并成一个州,于10月3日按西德《基本法》集体加入联邦德国。
9月12日,两德外长又与美苏英法外长签署最后解决德国问题的条约,使德国的统一得到前战胜国的同意。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正式加入联邦德国,两德实现统一。12月2日,全德举行议会选举。基督教民主联盟获胜,科尔任统一后德国的第一任总理。
1990年10月3日0时,分裂长达45年之久的德国重新统一1990年10月3日零时,对于8000万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人民来说,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时刻,在柏林帝国议会大厦前,伴随着联邦德国的国歌声,特制的旗杆上徐徐升起了黑红黄三色的联邦德国国旗。这一仪式向全世界宣告,分裂长达45年之久的德国重新统一了。 走资本主义路线,称德国。
❺ 德国为什么会在二战后分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作为战败国,被当时国际两大阵营的老大——美国和前苏联接管,从中修起一面柏林墙,把德国分成了东德和西德,美国控制的是西德。不过90年以后柏林墙被推倒,东德西德又合并,于是成为现在的德国。
虽然合并,但是东西德经济差距还是不小,每年前西德要补助给前东德500亿欧元左右的资金。
1945年5月8日希特勒无条件投降。根据《克里米亚声明》和《波茨坦协定》规定,战败的德国应该成为一个统一、独立、爱好和平与民主的国家,在这样的国家没有出现以前,德国暂由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四国分区占领,首都柏林也由四国分区管制。
由于东西方盟国的立场、目的和利益不同,对各项协议都作了有利于自己的解释,就德国的统一和柏林问题等,四国及其占领区的各派政治力量展开了激烈复杂的斗争。1948年6月,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并于1949年5月23日单独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9月20日阿登纳组成第一届联邦政府;同年10月7日,苏联占领区也宣告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自此,统一的德意志国家一分为二,在世界舞台上同时出现两个德国。两个德国均是主权国家,都获得了许多国家的承认,并与之建立了外交关系;1973年又同时被接纳为联合国的成员国;双方又都参加了不同性质的军事、政治、经济集团。近年来,两国之间的关系已有所改善,1972年签订了《关系基础条约》,各自承认对方为主权国家,相互建立正常的睦邻关系,互设常驻代表机构;两国领导人进行互访,就两国关系和国际问题交换意见。两个德国要不要统一,在什么基础上实现统一,应由两国人民自己决定。
“西柏林问题”是怎么回事?
柏林原称“大柏林市”,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为德国的首都。战后,根据有关国际协定,柏林同整个德国一样被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初期还设有统一的反法西斯市政府。1948年,美、英、法占领区合并,成立了“三联占区”;同年,苏联占领的东部地区成立了大柏林临时民主政府;1949年,西方三国又在西部搞市议会选举,组成西柏林市政府。至此,一个完整的柏林分裂成东、西柏林两部分。西柏林座落在民主德国境内,成了“孤岛城市”;东柏林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首都。
西柏林面积为480平方公里,占整个柏林的54%,1981年有人口190万,是全柏林人口的62%。西柏林是一个不独立立的特殊政治单位。它远距离联邦德国,最近距离也有180公里。它与西德的交通联系,有航空线三条(称为空中走廊)、铁路三条、公路三条和二条水路。它虽然在司法、经济、财政、货币和社会制度等方面同联邦德国一体化,西德在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中可代表西柏林的利益,但不是西德的组成部分;尽管它也成立了市政府,但仍处于西方三国军事占领之下,美、英、法三国还是西柏林的最高当局。四国的军事车辆仍可以在整个柏林市巡逻。
由于苏、美、英、法四国及两个德国的立场、利益不同,东西方就有关西柏林的主权及其重大问题展开了激烈斗争,两个柏林也同两个德国一样在六十年代初以前关系非常紧张,特别是1961年8月民主德国在西柏林周围修筑“柏林墙”后,柏林的紧张局势达到了顶峰。后来随着两个德国关系的不断改善,特别是1971年9月四国签订了“四方协定”后,柏林局势有所缓和。但由于各方对关协定条文均作有利于自己的解释,因此,双方围绕柏林的地位等问题仍不时发生争执
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4800292.html
❻ 本是一族同语的德国和奥地利,为什么最终分开了
现在的德国和奥地利是欧洲两个独立发达的国家。然而,历史上两国渊源颇深,主要人口都是日耳曼人,说的都是德语,彼此曾经一直融在德意志的大家庭里。但是他们究竟有过怎样的过往,会使本是一族同语的国家分成了两个国家了呢?
早在10世纪,日耳曼人就建立起第一个属于自己统一的国家——神圣罗马帝国,这个帝国的疆域包括现在的捷克、意大利北部和波兰西部以及匈牙利的一部分。
但是,那时的神圣罗马帝国虽是统一的国家,却与现在统一国家的概念不尽相同,它是由数百个相对独立的侯国、公国、自由城市组成的。在神圣罗马帝国初期,皇帝掌控着管理国家的实权,可是到了14世纪,各邦国发展较快,自主意识增强,帝国渐渐成为皇权名义下极为松散的邦联。从15世纪起,各邦国割据开始,但皇位始终由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独占。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被拿破仑击跨并解体。
所以,本是一族同语的德国和奥地利最终分开,是历史原因和所处的复杂地缘环境造成的。
❼ 德国在中世纪的时候,面临分裂的同时是如何发展的
常读历史的人一定知道,现代意义上的德意志民族国家曾于中世纪一度经历过数百年的分裂与不安定。而英法两国却在相同时期形成了民族意识,在大多数人的愿望驱使下形成了足够强大的中央力量。中世纪的德意志为什么会一直分裂?它造成的后果又是什么样呢?
一、封建时代西欧各国的不同选择封建时代的“德国”远不能被视为通常意义上的统一国家,其存在的形式多是分裂林立的:一众蕞尔小邦在一种模糊的认同感下共生,如同众星拱月般环绕在为数不多的大邦周围。尽管德国人也享受到神圣罗马帝国的荫蔽,但这不过是徒有虚名。启蒙时代的伟大思想家伏尔泰就曾说过,所谓的神圣罗马帝国“既不神圣又非罗马,更难称之为帝国!”
路德与他的九十五条论纲
许多天主教仪式和传统仪式在欧洲范围内被大量废除,软弱的帝国政府与高度自治的领地国家并存,这也长期固定了德国今后发展的雏形。16世纪的宗教改革不仅仅是新教和新思维在欧洲范围内的传播,宗教改革的一大历史功绩,是它在不知不觉中催生了德国的市民阶级的强大。但各邦国间因为信仰不同而产生的敌视,还在不断阻碍着德国的发展。德国的统一还需要有很长的一段路走。
中世纪德国的地方分立状态持续了相当之久,欧洲愈演愈烈的民族国家认同形式最终也是没能蔓延到德意志人的心中。长期以来,学者们过多强调了德国地方力量与中央的分离状态,而忽略了讨论德意志人民曾经选择过的“联合”尝试,这样是有失偏颇的。我们要全面看待德国地方的发育过程:看出德国地方领主们在西欧“权力合并”的潮流下,虽然没有进一步达成统一,但大领主还是吞并了相当数量的小邦国的。这种保守的前进,即将为德国进一步的统一做出自己的贡献。
❽ 德国为什么会分裂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根据雅尔塔协定和波茨坦协定,纳粹德国及其首都柏林被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分成四区占领。原纳粹德国首都柏林被分割为东柏林与西柏林。
柏林市也划分成4个占领区,1961年民主德国修建了柏林墙阻止东德居民向西流动。
1948年6月,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翌年5月23日,合并后的西部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年10月7日,东部的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从此正式分裂为两个主权国家。
德国统一:
柏林墙是德国分裂的象征,也是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全长155公里。最初是以铁丝网和砖石为材料的边防围墙,后期加固为由了望塔、混凝土墙、开放地带以及反车辆壕沟组成的边防设施。
1989年11月9日,民主德国政府宣布允许公民申请访问联邦德国以及西柏林,当晚柏林墙在民主德国居民的压力下被迫开放。
1990年6月,民主德国政府正式决定拆除柏林墙。
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最终统一。
❾ 二战后,德国为什么会分裂成两个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作为战败国,被当时国际两大阵营的老大——美国和前苏联接管,从中修起一面柏林墙,把德国分成了东德和西德,美国控制的是西德。不过90年以后柏林墙被推倒,东德西德又合并,于是成为现在的德国。
虽然合并,但是东西德经济差距还是不小,每年前西德要补助给前东德500亿欧元左右的资金。
1945年5月8日希特勒无条件投降。根据《克里米亚声明》和《波茨坦协定》规定,战败的德国应该成为一个统一、独立、爱好和平与民主的国家,在这样的国家没有出现以前,德国暂由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四国分区占领,首都柏林也由四国分区管制。
由于东西方盟国的立场、目的和利益不同,对各项协议都作了有利于自己的解释,就德国的统一和柏林问题等,四国及其占领区的各派政治力量展开了激烈复杂的斗争。1948年6月,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并于1949年5月23日单独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9月20日阿登纳组成第一届联邦政府;同年10月7日,苏联占领区也宣告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自此,统一的德意志国家一分为二,在世界舞台上同时出现两个德国。两个德国均是主权国家,都获得了许多国家的承认,并与之建立了外交关系;1973年又同时被接纳为联合国的成员国;双方又都参加了不同性质的军事、政治、经济集团。近年来,两国之间的关系已有所改善,1972年签订了《关系基础条约》,各自承认对方为主权国家,相互建立正常的睦邻关系,互设常驻代表机构;两国领导人进行互访,就两国关系和国际问题交换意见。两个德国要不要统一,在什么基础上实现统一,应由两国人民自己决定。
❿ 德国为什么会长期处于分裂
德意志分裂,主要是因为:地理位置和国际环境、民族构成、历史上的迁移和战争、众多邦国之间的矛盾、以及欧洲封建制度。
一、从地理及国际环境说起。1、地理上德意志王国处于欧洲中部,位于波德平原上,其东西南边都没有天然的分界线,没有明显的标志,如某条大河,某座山。国际惯例是,国家之间分界多以河流,山脉,湖泊,海洋为标志。又以我国为例,东到大海;东北是鸭绿江,黑龙江,厄尔古纳河;西北是阿尔泰山脉,帕米尔高原;西南是喜马拉雅山脉,这样,在一个几乎封闭的环境中,再加上民族没有强烈的扩张性,中华的主体基本上就定住了。德国没有这样的地理条件,疆域想要固定是不容易的。
2、再说国际环境上。德意志具有很大的扩张性,总是试图殖民。最开始已经说过了,德意志周围的国家很多。德意志要扩张,主要是向东方扩张,必然会引起其他国家的反对,东边的斯拉夫国家,西边的法国。德意志没统一时各个公国都要扩张,而且如普鲁士和奥地利的实力都很强,如果统一之后再扩张,对欧洲其他国家是严重的打击,因而,欧洲各国都强烈反对德意志统一,一开始就从经济,政治,军事各方面阻止德意志统一的进程,造成德意志各邦国之间的矛盾,最明显的是普奥矛盾。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今天的德国中没有奥地利在,也知道希特勒在大战之前要吞并奥地利的原因了。
二、民族构成。德国从来是说自己是纯粹的德意志民族。实际上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是纯粹的。德意志民族的祖先是古代日耳曼民族,日耳曼人在公元前1世纪已经遍布多瑙河以北和莱茵河以东的广大地区。分布在这里的日耳曼人大致有五支:
a,温底尔人,居住在现在德国的西北部,说哥特语。包括哥特人,斯基台人,勃艮人,鲁吉人,汪达尔人,巴斯泰尔人。
b,印盖窝内人,他们是最早进入大日耳曼尼亚德日耳曼支。居住在今德国北部日德兰半岛和北海沿岸,包括弗里斯人(包括着名条顿人和基姆布利人),乔克人,萨克森人,盎格鲁人,米特人和舍鲁斯奇人。
c,伊斯泰窝内人,居住在莱茵河下游右岸到威悉河。包括巴达维人,布鲁克泰人,哈马维人,卡腾人,哈图阿里人,马西佩特人,马昔人,邓克泰人,苏刚布利人以及 后来起巨大作用的法兰克人。
d,厄尔米诺内人,居住在易北河畔。包括苏维汇人,马克曼尼人,夸地人,赫蒙杜利人,塞姆诺人,以及伦巴德人。这是德意志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e,佩夫金人,居住在易北河地区东面,现已绝迹。
不是所有的日耳曼种族都成了德意志人,构成早期德意志人的主要是法兰克人,阿勒曼尼人,弗里森人,萨克森人,士瓦本人,图林根人,阿尔卑斯山北的巴伐利亚人,后来才融入了普鲁士人,和奥地利人。德意志的统一是由普鲁士完成的,普鲁士不是纯粹的日耳曼人。德意志根本就不是单一民族。德意志人同其他欧洲民族一样,是不同种族的混合体。就算是希特勒正吹嘘纯粹的“德意志人”的同时,德国国内也有犹太人以及其他民族的后裔。德意志民族的形成是很复杂的,民族思维也不是完全统一的。尼采说:“德意志人的灵魂首先是多重性的,多源头的,混合重叠的,而不是实实在在建立起来的,这是由于它的起源:德意志民族是多种族民的最特殊混合体……”在中世纪,直到俾斯麦统一之前,德意志民族实际上也是不完全统一的,民族之中的各种族都有自己的邦国,种族邦国之间也仅仅是邦联关系,松散,各邦国与欧洲其他国家有着不同的关系,国际地位也不尽相同。民族成分的复杂,是德意志统一的一个重要阻碍。
三、历史上的迁移和战争。1、迁移。在现在的德国(大日耳曼尼亚)这片土地上,最早迁入的是雅利安人,先是希腊人和拉丁人;然后是以绝种的斯基台人;再后是凯尔特人;接着是日耳曼人;最后是斯拉夫人。这些先后进入波德平原的种族不断的战争和融合。在战争中有的种族迁出,有的灭亡,有的壮大了,更多的是融合了。迁移,融合的结果,是造成了更多的民族,这是第二条“民族构成”的原因。多民族,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时代,就是意味着分裂。在罗马帝国崩溃之后, 在日耳曼尼亚这片土地上,随着易北河以东的日耳曼部落西迁,阿兰人(属伊朗高加索语族)和斯拉夫人跟进。其次在莱茵河美茵河和多瑙河之间的这片土地上,此时是阿勒曼尼人诸部落在活动,并于西边的法兰克人争夺。阿勒曼尼人中许多部落是条顿人的后代,他们没有在祖先的土地之外建立自己的王国,而是被当地同化。逐渐形成诸如阿尔萨斯人、士瓦本人、巴伐利亚人等,构成后来南德的居民;最后,在日耳曼人最原始的定居点,美茵河以北,莱茵河与易北河之间的这片土地上,外迁的是少数。这里的部族的融合化和地方语言化进程相当快,逐步形成弗里斯人、萨克森人、法兰克尼亚人、图林根人等构成的中德和北德的居民。可以说,民族大迁移,使日耳曼民人改变,部分与凯尔特-罗马居民和斯拉夫人融合,构成了以后的德意志人。这是德意志人大致的形成。有关民族迁徙的具体内容,可以参看12-13世纪的德文伟大的史诗《尼伯龙根之歌》。
2、战争。说到德国,我们想到的可能是一战,二战。德意志民族似乎是有军国主义传统的。德意志人和德意志国家的出现,同古代日耳曼人有着直接的渊源。战争,是古代日耳曼民族的生存方式之一。小的掠夺战不说,单说最早的大型战争,即日耳曼与罗马的战争。这一部分内容在恺萨的《高卢战记》提过。
公元前一世纪,日耳曼人跨过莱茵河入侵高卢人的地域,后来被罗马帝国征服;
公元前113年左右,条顿人(属于弗里斯人)攻入罗马行省诺里库姆(今天奥地利一带);
公元前103年,基姆布利人(也是属于弗里斯人)和条顿人联合,想进入意大利。但公元前102年,马略的统帅下的罗马军队,在高卢的普罗旺斯的埃克斯歼灭了条顿人,一年后,在意大利北部的维切利歼灭了基姆布利人。
半世纪后,恺萨又击败了日耳曼的苏维汇人、乌西佩特人和邓克泰人,这引起了西欧地区的罗马化。
罗马对日耳曼的征服一直到公元6年,才将大日耳曼尼亚归属罗马帝国,实际上这种归附是松散的。日耳曼人从开始就激烈的反对罗马的统治。
公元9年,罗马征服日耳曼人仅仅3年,发生了条顿堡森林的会战。日耳曼部落在赫尔曼(罗马名是阿米尼乌斯)的统帅下,将罗马军队引入条顿堡森林,予以袭击。四天的激战后,日耳曼人大胜,三个罗马军团,几个辅助大队的15000官兵被全歼!罗马统治者奥古斯都震惊之极,为此几月不理发不刮须。这使得日耳曼尼亚永远的独立于罗马帝国之外,也是德意志国家/民族形成的开始。仅仅是100年左右的时间,我们看日耳曼对罗马的战争极多,极惨烈。这样的战争,最后虽然使日耳曼没有被罗马化,保持了独立性,可是战争带来的是国破家亡。德意志德开始就是如此的惨烈和充满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