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的”、“得”、“德”的繁体字怎么写
徳(繁同简)
一.德字的意思
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品质:美德。品德。公德。德行。道德。德性。德育(以一定的社会要求,进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德才兼备。度德量力。德高望重。心意,信念:
二.德字几笔
笔画15笔
三.五行属性
属火
四.拼音
dé
五.德字开头的成语
德配天地
德以抱怨
德言工容
德隆望重
德高望尊
德尊望重
德輶如毛
德薄能鲜
德薄才疏
德才兼备
德浅行薄
德薄才鲜
德洋恩普
德音莫违
六.历史上名字带有的德子的人物有哪些
阿基米德,亚里士多德,朱德,彭德怀,耶律德光
七.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语: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两德统一前简称西德或联邦德国),是位于中欧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北邻丹麦,西部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接壤,南邻瑞士和奥地利,东部与捷克和波兰接壤,该国由16个联邦州组成,首都为柏林,领土面积357167平方公里,以温带气候为主,人口约8110万人,是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以德意志人为主体民族。
‘贰’ 什么是德国纳粹
纳粹主义 或 国家社会主义 指 1933年 至 1945年 间统治 德国 的 独裁 政治 ,即“ 第三帝国 ”。尽管纳粹通常声明支持极权民族主义这一 社会主义 形式(与 马克思 的国际社会主义相反),但纳粹主义通常与 法西斯主义 有关联。
独裁者 阿道夫·希特勒 成为 德国国家社会工人党 ( 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 ,或缩写为NSDAP)这一 政党 的领袖。这一时期的德国也称为 纳粹德国 。纳粹主义也称为国家社会主义( 德语 Nationalsozialismus )。纳粹主义的信徒称为纳粹。当代德国已取缔纳粹主义,尽管有少量的残余份子仍在德国和其他国家活动,即新纳粹。一些 历史修正主义者 仍然散布否认和淡化 大屠杀 及其他纳粹行径的宣传,并努力美化纳粹政权的政策和行为。
希特勒的纳粹主义是一种极其反动的思潮,它是本世纪20—30年代德国资本主义危机时期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纳粹主义不是希特勒头脑中固有的东西,也不是他的独创,而是兼收并蓄德国历史上各种思想,尤其是19世纪后半叶以来各种反动思潮拼凑而成的,对此纳粹主义供认不讳。1938年2月24日,纳粹主义在纳粹党一次“老战士”集会上明确声称:“我们纳中 的许多东西,或者说,18年前的今天,我在这个大厅里(慕尼黑霍夫勃劳豪斯啤酒馆)宣讲的许多东西,在此之前已经存在很久了。”(3)在纳粹主义形成过程中,希特勒和纳粹思想家们除去篡改、歪曲、引用康德、费希特、黑格尔和赫尔德林等人的词句之外,就其实质而言,主要吸收了普鲁士—德意志和德国帝国罚义形成时期一切敌视进步、反对民主、反对人道和非理性的思想。其中,尼采的一些重要思想也被吸收和利用了。这在纳粹主义的标准理论着作希特勒口授的《我的奋斗》和《第二本书》中留下了明显的印记。现将希特勒在这两本书中提出的重要思想,同尼采的一些有关思想作一比较,可从中看出二者存在着某种渊源关系。
(一)鼓吹日耳曼种族优越论
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一书中写道:亚利安人,即当代的日耳曼人,是上苍赋予“主宰权力”的种族,是地球上最优秀的人种。只要他们继续无情地维持其主人态度,不久的将来,必然成为“世界的盟主”,“必为万国所拥护”。(4)
希特勒鼓吹的日耳曼种族优越论,虽然主要来源于种族主义者和反犹 分子戈平瑙和霍土顿·施特瓦尔特·张伯伦提倡的反动的种族主义理论思想,但是同样也受到尼采宣扬的德意志人优越论的影响。尼采在1883—1885年发表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无头无手足之偶像》等作品中,提出德意志民族是肩负统治其他种族历史使命的“高贵”民族。他认为,日耳曼文化的特征是通过与基督教论战形成的。但是在中世纪同基督教进行的斗争中,日耳曼文化却被埋没了。他由此提出“重新评价一切价值”,以德意志文化取代基督教文化,进而发展成一种世界文化(5)。
希特勒所说的日耳曼人,是指尼采所说的德意志人。只是希特勒赤裸裸地宣扬日耳曼种族优越论,而尼采则迂回曲折地宣扬德意志民族优越论,他是从反对基督教和建立在基督教基础上的欧洲控文化的角度提出的,尼采反对基督教,并非像一些人所说是主张无神论,而是打倒基督教这一“偶像”,树立起德意志文化新的“偶像”。由此可见,二者存在的吻合之处明当明显。因此,有人认为纳粹主义中的种族主义与尼采无关的论调,并不完全符合事实。
(二)侈谈生存斗争
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一书中写道:一切生命都在进行一场永恒的斗争。世界不过是适者和存,强者统治的丛林,一个“弱肉强食、优胜劣败”的世界。“只有无生的弱种才会认为这是残酷的……凡是想生存的,必然奋斗,不想奋斗的,就不配生存在这个永恒的斗争的世界里。即使残酷,却是客观现实。”(6)
希特勒的这种思想,除去来源于社会达尔文主义和“地缘政治论”等反动理论之外,探本溯源,也与尼采提出的“权力的意志”有关。
“权力的意志”这一概念有双重含意,即“强力的意志”和“权力的意志”。这一点常被人有意或无意地加以忽视。最初,尼采认为“权力的意志”即为追求生存的”强力的意志”。他写道:在自然界中,“大大小小的竞争到处都是为了争优越,争生存和扩张,争强力,遵循着求强力的意志”。(7)后来,尼采明显地指出,这一概念即为追求权力、要求统治的“权力的意志。”他说,生活中“各种有机功能,都可以归结为一种根本意志、权力意志,……权力意志分化为追求食物的意志,追求财产的意志,追求工具的意志,追求奴仆(听命者)和主人的意志:这是以肉体为例的……坚强的意志指挥较弱的意志。”(13)19世纪80年代之后,尼采把“权力的意志”解释为世界一切文化、科学、哲学、宗教、道德、艺术的渊源,提出以“权力的意志”代替道德观念,主张暴力和残酷。由此可见,既要了解“权力意志”的双重意思,又要了解它的最终含义。如果只把“权力的意志”单纯解释为“强力的意志”,而忽视强权政治的一面,并以此否认它与纳粹主义有关,不仅片面,且又站不住脚。
(三)宣扬生存空间与战争
希特勒在《我的奋斗》和《第二本书》中大肆鼓吹这一论调,叫嚣“一个健康的民族为了获得生存地盘,必然产生对土地生存空间的要求,推行掠夺土地的政策。夺取生存空间的斗争,只有通过战争手段来进行。”他胡说,德意志民族是一个“缺乏生存空间”的民族,狂叫要对外扩张和发动侵略战争。(9)
希特勒的上述观点,除去吸取黑格尔和希·冯·特莱希克赞美战争的思想之外,以到尼采颂扬战争的启发。尼采从帝国主义开始形成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明显倾向中,从殖民地政策和已经开始出现的帝国主义世界政策中认为,世界终将形民一个整体。在世界范围之内,20世纪必然发生一场争压世界统治的战争,将会提出“谁将成为地球主人”的时代问题。(10)尼采认为战争是存在的本质,是培养权力意志的必要手段。他大声呼喊:我劝告你们不要工作,要去作战。我劝告你们不要和平,而要胜利利……只有战争才使一切事业交得神圣。战争与勇气所做出的丰功伟绩,大大超过慈悲。”(11)
(四)赞扬精华人物统治
希特勒崇尚社会精华人物和领袖人物进行统治,把社会等级制度和上层统治集团对劳动人民采取的残酷暴力“奉若神圣”。他竭 力主张从日耳曼民族中选择固有的精华人物,使其逐渐取得统治地位。(12)希特勒明确规定了纳粹党和第三帝国“精华人物”领袖原则。
在这方面,尼采宣扬的“超人”思想和领袖观点,对希特勒特别具有吸引力。“超人”这一概念也同样有双重意思。尼采最初从反对基督教对人的个性压制与摧残出发,提出“超人”是一种完美充盈的健全的个体,是与“现代人”、“善人”、基督教和其他虚无主义者相反的类型。(13)尼采后来又对“超人”进行多次解释。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提出“超人”是争霸世界的强权人物。他说:“超人”负有特殊使命,应该学会作为人类历史的最高目标,作为一种“世界精神”,从善意出发,准备牺牲无数的人。“高一等人……对群众的宣战”是必要的。(14)他还说,历史的意义在于“超人”的诞生,建立一种完全崭新的特殊人——“超人”在世界范围的统治。(15)“超人及其周围的精华人物,应该成为地球的主人。”尼采宜扬的“超人”哲学,是资产阶级反动的“英雄”史观。可见,如果只把“超人”解释为一种健全的个体而抹杀他带有政治色彩的一面,并以此抹杀他与纳粹主义有关,是片面的和不能成立的。
(五)反对议会民主制,反对革命
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一书中,对魏玛共和国的议会民主制、政党以有当时的政府,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咒骂民主制是愚蠢的统治,魏玛议会民主制“已成为德国民族的祸根”(16),声称“今日西方的民主主义,乃是马克思主义之前驱,(17)惟有根本肃 德国现地之全部制度,始有挽救之道”(18),主张建立独裁和专制的元首制国家。
尼采声称:“民主是对伟人和上流社会不信任的表现”,因为这“是使乌合的兽类变为主人的一种手段”。(19)他由此提出,必须根除议会民主制和法律平等,取消“人权”和“一般道德”,主张暴力、独裁。尼采反对民主的词句,经常被法西斯分子直接引用。
希特勒和尼采反对议会民主帽,不是反对资本主义制度,而是认为谇会民主制过于软弱,不能完全垄断资本极端反动分子对内镇压和反对马克思主义,对外扩张和称霸世界的任务,因此,竭力主张以大资产阶级独裁专制取代议会民主制。
从上述比较论述中明显地看出,纳粹主义同尼采的思想在主要问题上内容极为相似。尼采的主要思想在希特勒混乱的头脑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希特勒因袭了尼采作品中不少对己有利的思想。这些东西成为希特勒拼凑形成过程中一个组成部分。希特勒不仅把尼采的主要思想,而且还把尼采气焰万丈、不可开怕过份声夸张的癖好,甚至他的措词,都据为己有。“地球的主人”是《我的奋斗》和《第二本书》中常见的用语。希特勒最后认为自己就是尼采预言的“超人”。
希特勒为什么要吸收尼采的一些重要思想?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点原因:
第一,有其时代背景原因。
从社会经济基础来说,纳粹主义和尼采的思想均反映了帝国主义时代德国垄断资本对外侵略、重新瓜分世界和发动战争的要求。这一点反映了二者阶级本质的一致性,是纳粹主义吸收尼采思想的先决条件。
纳粹主义是20世纪初斯帝国主义时代德国资本主义危机时期的产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德国因战败签定了屈辱的凡尔赛条约。在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影响下,德国爆发了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威廉王朝,建立了魏玛共和国。由于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和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德国连续发生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德国垄断资本中极端反动的分子妄图通过发动战争摆脱危机。对外政策方面,他们极力反对割地赔款的凡尔赛条约,积极鼓吹对外侵略,叫嚷进行新的战争。在对内政策方面,极力煽动反动的民族主义,反对议会民主制,疯狂地反对工人运动,伺机建立专制独裁统治。纳粹主义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应运而生的。它的反动思想和主张最适合为德国帝国主义重新发动世界战争服务。
尼采的哲学产生于19世纪70—80年代。当时在世界范围内,自由资本主义开始转向垄断资本,即帝国罚义时代。德国资本主义虽然起步迟缓,但是经过1871年俾斯麦“铁血”政策统一之后,在短时期内德国一跃 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随即开始向垄断资本——帝国主义时代的过渡。此时,世界销售市场、原料供给地和殖民地基本上已经被瓜分完毕。德国容克资产阶级特别富有侵略性,痛感自己的殖民地太少,(20)极力宣扬对“生存空间”的要求,决心诉诸武力,进行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形成中的垄断资产阶级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资产阶级在思想意识方面发生了冲突。资产阶级在上升时期,为了与封建专制进行斗争,提出了德国古典哲学的进步理论思想。但是在时代转折的情况下,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进步思想已不能适应新的变化形势。因此,新兴的德国垄断资产阶级急切地需要一种抛弃一切进步思想观念和适应帝国主义时代需要的新的理论思想。
尼采通过对当时社会、思想文化的研究,洞察了时代的转折,以其特殊第三的嗅觉,预感到自由资本主义转向帝国主义时代垄断资本的迫切要求,无情地嘲笑和尖锐地批评了以往的哲学,提出了不同凡响的哲学思想:打破自由资本主义时代传统的价值观念—仁慈、正义、人道、提出重新评价一切价值,由德意志文化填补出现的价值真空。(21)这为即将形成的帝国主义时代的德国垄断资产阶级适应新的形势,提供了思想精神依据,为正在 成的德国帝国主义发动战争和称霸世界提供了理论前提。尼采成了新兴的垄断资产阶级最早和最杰出的理论家之一。
第二,有其内在的思想原因。
希特勒吸收尼采的部分思想并非偶然。希特勒的纳粹主义不是一般的反动思想。就实质而言,是一种极端反动、极端沙文主义和极端富于侵略性的帝国主义思想。经,它官衔奉广泛地吸收德国历史上和同一时期一切与之类似的反动思想。如前所述,尼采在自己的着作中直接表达了新兴的垄断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意图。尼采的主要思想中确实存在着类假的和对希特勒有用的成份,例如,反对民主、反对马克思主义、宣扬德国意导民族优越论和鼓吹战争等观点。这些方面,不仅有世界观“原则”上的共同性,而且还有为帝国主义作辩护的方法上的一致性,因此,完全适合希特勒的口味和需要。希特勒上台后,由他亲自发行和由罗森堡主编的法西斯机关刊物《民族社会主义月刊》创刊号载文明确地声明::民族社会主义的政治运动和尼采哲学的共同点在于二者的世界观相同。尼采在自由主义时代所提倡的确定不称的英雄新道德,正是我们的东西”。(22)
希特勒通过何种渠道接受了尼采的思想影响?这是尚待研究的一个问题。
尼采的思想自1889年,丹麦学者乔治·勃兰兑斯和瑞典学者奥托·汉森首先解释和宣扬之后,德国年径一代的学者艾·冯·哈尔特曼、勒·施泰因等人相继对它进行了解释和研究,并经德国最好战的泛德协会进行了广泛的宣传,迅速传播开来,瞬时间风靡德国和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尼采的思想被德国帝国罚分子广泛地宣传和利用,为它发动世界战争进行辩护。
墨索里尼读过尼采的着作,写过许多有关尼采的文章。他对尼采极其崇拜,20岁时便声称是尼采的“最忠实的学生。”(23)希特勒是否像黑索里尼一样直接读过尼采的着作?目前尚不能作出具体的回答。一般来说,希特勒和纳粹思想家们确实吸收了其他人的思想,后业声称是自己的思想,并不特别强调其思想来源,(24)因此对于探讨这一问题造成一定的困难。但是可以肯定,希特勒在维也纳流浪期间,在慕尼黑定居期间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在广泛涉猎社会上流行的有关反犹主义、沙文主义、种族主义各类小册子和报刊杂志时,也阅读过直接或间接宣扬尼采思想的各类刊物。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一书中证实说:我在纳也纳定居时,热心注意德国的一切时事,不论是涉及政治问题或文化问题。我一方面勤奋地阅读《世界报》、《新自由报》、《维也纳日报》和《德意志民族报》等报刊,同时也以数“赫勒”购买宣传民族主义和反犹主义的小册子数本。(25)此外,希特勒也从40年代结识的诗人朋友埃卡特、大学生赫斯以及所谓的哲学家罗森堡那里了解了一些有关尼采的思想。总之,不管通过什么方式,尼采的思想确实引起了希特勒的关注,使他从中受到某些启发。
二
第三帝国建立前后,纳粹思想家们了为替纳粹主义寻找理论支柱,给它披上一层“神圣”的灵光,便开始了对19世纪一些思想家进行研究,其中包括对尼采及其思想的解释和研究。尼采的学说成了法西斯帝国精神和政治生活的重要因素。当时,凡是在第三帝国生活过的人,无不感到尼采对第三帝国产生的影响。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上台不久,便任命罗森堡为“民社党精神与世界观培训部元首代表”。在罗森堡亲自主持之下,纳粹党的一些思想家加强了对尼采思想的研究,努力证明尼采是纳粹主义先驱者和预言家之一。“千载帝国”——第三帝国标志着尼采意愿实现的开端。有关尼采的专着、小册子、注释文本和画册像洪水一般,在书报市场上泛滥。
在此期间,阿尔弗莱德·鲍伊姆勒和罗森堡的秘书亨利希·海尔特勒对尼采思想的解释,成为第三帝国评价尼采的纳领和准则。他们从如下几点解释和利用尼采的思想:
(1)赞扬尼采反对基督教和重社德意志的精神。1931年阿尔弗雷德·鲍伊姆勒出版了《尼采,哲学家和政治家》一书,解释尼采的哲学具有一种“英雄现实主义”和“日耳曼主义“的风格,认为尼采提出了一种北方导致战争的价值观。他强调说,尼采对德国人的批评,旨在反对罗马——基督教精神对他们的影响。这种批评最终有助于达到这种目的,重新使德意志人成熟起来,完成我们种族“昔日的使命,成为欧洲的领袖!”(26)
(2)推崇“权力的意志“,鲍伊姆勒认为,尼采提出的“权力的意志”这一基本原则,是一种永水停止地进行斗争和战争的“生活”观念。尼采所说的……非理性和相对平静的生存状态,是指永无休止的历史长河中现实观念被否定的结束。他从反对“意志哲学”……转向反对道德和责任感。(27)
(3)解释“超人”为希特勒法西斯分子。鲍伊姆勒把尼采解释为政治家。他认为,尼采从一种“日耳曼“精神出发,反对基督教,反对自由主主,反对民主和社会主义,反对他所处的时代文化与国家,反对“西方的教养”,反对当时的俾斯麦帝国的德国人。鲍伊姆勒解释说,尼采的遗言“愿欧洲……不久造就一位伟大的国务活动家……”只能是希特勒。(28)
(4)曲解尼采反对基督教的精神为反犹主义。亨利希·海尔特勒在1937年出版的《尼采与民社主义》一书中,赞扬尼采对基督教充满的仇恨和由此产生的反自由主义、反民主思想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攻击。(29)他强调说,尼采的巨大功绩 是揭示了基督教和通过基督教传播的犹太人起源和一切近代“思想”的没落。他声称:“我们感谢尼采从北方——日耳曼文化领域出发,对威胁生命价值的犹太人的认识”。(30)尼采的历史哲学把世界历史理解为价值斗争的历史,是“贵族道德”与“奴隶道德”(31)之间斗争的历史。在这些斗争的背后,必然预示着“历史的伟大戏剧”:“北方种族反对犹太对立种族的世界斗争”。(32)
法西斯主义思想家在宣扬和称颂尼采精神的同时,并非是毫无保留地全盘接受尼采的思想,他们也提出尼采同德国纳粹主义在国家、尼众、民族等观点方面存在的差异。但是,他们认为,二者内在相近性大于二者之间 的相异性。1933年纳粹主义思想理论权威罗森堡把尼采正式列为德国纳粹主义先祖之列。同年12月8日他在《人民观察家报》发表文章写道:“如果社会主义列举发挥作用、与之相关的人物……那么,能够提出外表上的反面角色尼采和瓦格纳、伟大的宣告者鲍尔·德·拉加德和预言家霍士顿·施特瓦尔特·张伯伦。”(33)
希特勒对尼采非常崇拜。1933年前后,希特勒多次参观尼采档案馆,表达对尼采的敬仰之情。他在这位哲学家大理石半身像前照像,损赠巨额资金修复魏玛尼采档案馆。在一次参观时,他得到了尼采的妹妹伊丽莎白·洋斯特—尼采赠送的一个尼采使用的过骑士手杖。同希特勒一起参观的还有纳粹党的其他领导人,如罗森堡、戈培尔、鲁特斯、弗力克等人。大批外国法西斯主义领导人也前往参观。以大区区长索克尔为首的图林根的纳粹党的社会名流,频繁出入档案馆之门。1934年在尼采档案馆举行了法西斯主义法学哲学家会议。与会者除罗森堡和弗力克之外,还有海德格尔、罗特哈克、弗莱耶尔和宾德教授等人。(34)1943年墨索里尼60寿辰时,希特勒赠送他一套装璜精美的《尼采全集》(24卷),并题词留念。(35)纳粹思想家们宣称,尼采的思想在法西斯德国得到了实现。1935年瓦尔特·施佩特曼明确指出:“尼采的遗产播下了种子……德意志民族的塑造符合尼采的目标……一个民族应该对自己说:我要凌架于各民族之上。我们的国务活动家们通晓战争、恫吓、巨大的痛苦、紧张与纪律。他们完全清楚,德国人民的政治使命,并不受表面国界的限制。“(36)
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学术界、尤其是联邦德国学术界出现了一种明显的倾向,即忽视或否认纳粹主义同尼采思想的关系。1986年联邦德国史学家戈奥尔格·奔索在发表的《论尼采非纳粹化问题》一文中指出:“如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对尼采与民社主义的关系重新研究……那么,则关系到在何种程度上澄清尼采的‘非纳粹化’问题。“(37)这种观点在西方颇具代表性。自60年代以来,联邦德国明显地加强了对尼采思想的研究,出版了《尼采全集新校勘本》(38)、《尼采研究·尼采研究国际年鉴》(39)和许多有关尼采或注释尼采思想的书刊,出现了一股尼采复兴的迹象。概括起来,西方资产阶级学者否认尼采与纳粹主义关系的理由有三点:(1)尼采的妹妹对尼采的文章和书信进行了篡改;(2)尼采哲学中存在着与法西斯主义对立的东西;(3)强调以本体论来理解尼采的哲学。
关于第一点理由,尼采的妹妹伊丽莎白·福尔斯特—尼采嫁给了下纳粹党人,曾对尼采的一些文章和书信进行了篡改。自50年代以来,已由里夏特·罗斯、卡尔·施莱希塔和玛齐诺·蒙梯纳里等人考证查明。这为纳粹分子利用尼采哲学思想提供了便利。此外,也应该指出,由伊丽莎白·福尔斯特—尼采领导的魏玛尼采档案馆当时从法西斯主义需要出发,做了许多宣扬尼采思想的工作。它称墨索里尼和希特勒是尼采梦想中的伟人。1933年7月29日,档案馆电贺尼采采信徒——墨索里尼50寿辰:”谨致最崇高、衷心毛病折敬意,最热烈地祝愿以尼采精神、天才地复兴贵族价值者——尼采梦想中最伟大而又年轻的查拉图斯特拉斯“(40)。1934年6月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威尼斯会见时,该档案馆拍去一份贺电:弗·尼采的幽灵,在欧洲两位最伟大的国务活动家对话的上空徘徊”。(41)总之,应该承认尼采的妹妹在篡改尼采的书信、文章和宣扬尼采思想中所起的作用。但是,这只是尼采思想被希特勒纳粹分子利用的原因之一,绝不是决定性因素,绝不能对其妹的作用夸张到无限大的地步。
关于第二点量由,尼采哲学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与纳粹主义对立的因素。关于这一点将在后面加以论述。尽管戈奥尔格·奔索所说尼采的思想是一把双刃宝剑,有利有弊,带着两付面孔,(42)但是这些对立的因素并不危害纳粹主义与法西斯政体。二者之间的相近性,大于二者的相异性。纳粹分子在排斥了尼采哲学中与之不同的成份之后,能够更好地、广泛地利用尼采的思想,为纳粹主义和侵略战争进行辩护。
关于第三点理由,尼采的哲学充满着矛盾,包括宇宙哲学、政治哲学、生命哲学、存在主义、本体论等因素。这反映了尼采所处时代(43)的矛盾性。这是当时帝国主义形成阶段,垄断资本主义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思想与道德观念矛盾的反映。人们不能只是片面地强调其中对己有利的因素,而忽视其他因素。不能像戈奥尔格·奔索所说,如果人们把尼采理解为思想家,“只能首先强调他哲学的本体论因素”,(44)而忽视其中带明显时代和阶级烙印的政治哲学、宇宙哲学和预测哲学因素,抹杀尼采与纳粹主义的关系。尼采哲学中存在的各种因素,经常被人们各取所需,片面和。除去尼采作品华美的文风、扣人心弦的格言和诗一般的词句之外,原因可能就在于此。
这里应该明确指出,当前,西方学术界极力抹杀纳粹主义与尼采思想关系的背后,隐藏着两个密切相关的政治意图;
第一,试图把纳粹主义从其社会经济基础,从德国历史上一切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其中也包括同尼采的哲学分割开来,以便给纳粹主义打上历史根基的反常现象和脱离德国历史正常轨道的烙印。
第二,西方新保守派已经抬头,并试图以为尼采恢复名誉方名,能够毫毛我阻力地采用他的思想武器,对抗马克思主义。君特·罗尔莫瑟在《尼采与解放的终结》一书中明确地说出了这一真实意图:“由马克思主义指导革命行动而取消异化的一切企图明显地失败了,尼采便赢得了现实意义。”(45)
在以往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中,一般人认为,尼采是法西斯主义的先驱。这种观点从本质上揭示了二者之间存在的思想上的一致性和渊源关系,指明了二者为帝国主义时代垄断资本内外政策辩护的实质。这一点非常重要,也应该肯定。
但是,“先驱”一词即为“先导”,“开路”、“走面前面引导”之意。这种观点缺乏具体的分析,存在着简单化和片面性,过份强调了二者的等同性,而忽略了二者的差异。这是造成通常人们认为尼采是法西斯分子,尼采思想即为法西斯思想错觉的重要原因之一。
应该指出,尼采并非法西斯分子,尼采的思想不等于纳粹主义。原因是尼采不仅生活在法西斯主义和纳粹主义产生的前一世纪,而且尼采的思想也并未造就纳粹主义。否则则是过份强调了哲学所起的历史作用。同时,历史的实践证明,反动的、反人道的哲学思想与血腥的恐怖统治和滔天罪行之间存在着重要区别。此外,也不能忽视尼采思想中存在着一些与纳粹主义对立的因素:
(1)尼采不是一个本意上的种族主义分子。尼采并不反犹 。他拒绝其妹向他散布反犹思想。尼采的种族概念,并未受到当时流行的反犹主义的影响,只是强调重现真正的德意志文化中的贵族特征。而希特勒宣扬的种族主义,既包括鼓吹日耳曼种族是主帝种族,同时又视犹太人和斯拉夫人为劣等种族。
(2)除开始阶段外,尼采不是一个狭隘的普鲁士—德意志民族主义者。尼采否认民族性原则,称它是野蛮的未开化状态,反对当时盛行的民族主义。他现生在德国,而定居于瑞士,与国家脱离了关系,并着于整个欧洲。在他发疯之前,甚至怀有建立欧洲联邦和世界政府的思想。
(3)与纳粹分子称第三帝国是俾斯麦帝国之继续的观点相反,尼采对其时代的统治阶段,对德意志帝国及其创建者和俾斯麦进行了激烈的批评。他称俾斯麦帝国是一个无教养的国家,俾斯麦时代是一个愚化、调和的时氏。他以尖刻的语言,批评俾斯麦推行的“大陆政策”过份狭窄。他指责统治过份自由、过份宽
参考资料:http://zh.freeglossary.com/%E7%BA%B3%E7%B2%B9%E4%B8%BB%E4%B9%89
‘叁’ 你她一配,德国黑背什么意思,是骂人嘛
这句话应该是一种比喻吧,
德国黑背出身于德国牧羊犬家族,
是警犬中的佼佼者,
但是这个比喻不是很恰当,
说明你们在一起是一种绝配。
‘肆’ 德国曼配的什么DCU
德国曼配的是小滴管家
德国曼的发动机具有强度大、寿命长、噪声低等优势,2004年安装着共轨喷射技术的MAN D20发动机是德国曼在发动机技术领域的一个里程碑,MAN率先为了满足环保性和经济性而利用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的系统。
德国曼的高效率发动机在使用情况中低转速的高扭矩输出能够更加有效的降低燃油消耗和没必要的排放。
‘伍’ 实况足球手游德国阵容怎么搭配 德国阵容搭配推荐
实况足球手游德国阵容怎么搭配 德国阵容搭配推荐
德国阵容详解
之所以写这个是因为一直是德迷,所以一刷出勒妈第一时间买了,一开始觉得真的不好用,而且看到吧友也说不好用辣鸡,但是这几天世界杯德国盒子开出n个德国黑国脚之后我摸索了几天发现并没有那么不好用,至少我用这套阵容还把德国在线三部曲一次过了。
大家说得很对两个边前卫比较难用,我用的是螺丝和萨内。左边罗伊斯要当边前腰用,多打脚下传递,也可以带球内切到中路;然后一般一侧边前卫持球的时候另一侧的会前插而不会拉开,所以罗伊斯和272可以找准时机塞直传球给萨内那一侧经常有机会单刀。
而且萨内在这个游戏里冲击力极强,我经常在左侧打出配合传中萨内抢点破门。然后是防守问题,272体能极差所以不要经常让他参与逼抢,他的作用在于拿球摆脱和直塞,中锋一定要参与逼抢,两个边前卫也要参与逼抢,经常在中场附近把球抢下来打反击是坠吼的。
另外说一下两个中场,我由于情怀所以肯定不会下tk,另一个中场我试过很多,用全能中场的感觉在我看来不如用靠山,现在的伟哥基本上不前插反而可以解放tk这样效果很好。当然我还没试过用两个建立,但我这里只有tk和京多安两个建立,感觉防守不够所以直接没试。
然后是狐媚,速度真的慢,但是对于打传控来说他的出球非常稳定,所以需要搭配一个速度型中后卫(顺便心疼自己这两天用了2k金币开德国盒子了都没出一个黑,果然rp在前几天用完了,18C的鸡在右边后卫上总评不够速度不够只有传球,要不是情怀我就不会用他了。
‘陆’ 德配其位是什么意思
德配其位是指以德服人,至少在业务上要是专业有能力的,做到能力配位,德配其位,以德服人的意思是以良好的德行使百姓归顺,服从统治者,出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德行一般是指道德品行,在某些方言中是讥讽人的话语。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
‘柒’ 碑文上德配和偕配有什么不同
德配:是元配、嫡妻、正室、发妻的尊称。
偕配:指续弦、爱妾。
‘捌’ 德不配位是什么意思
德不配位的意思就是:你自身的德行及福报要与你所的社会地位及享受的待遇相匹配,如果违背自然规律行事会受到报应即所谓的“反作用力”。
此语出自《朱子治家格言》:“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简单概括:其中“德”即是对道,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理解,是人文精神的一种传播。
“位”就是我们的待遇,就是我们的德行不配我们的福报。
“配”就是相配、符合、相当、般配、匹配。
然而,对于德,我们还必须有个更加全面深入透彻的了解。
“德”的本意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规律去做事。不违背自然规律发展去发展社会,提升自己。
同时,“德”的另外一个本意为道德、品行。
《篇海类编》:德,德行。这里的德行,于外之称行,在心为德。 “德”指内心的情感或者信念,用于人伦,则指人的本性、品德。儒家认为,“德”包括忠、孝、仁、义、温良、恭敬、谦让等。 《荀子·非十二子》则言:“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 就是说:一个人要做到“问”、“学”、“让”才能算是有“德”。
西周文化的重要内涵的“礼乐文明”中,“德”是核心。德归纳为“勤朴古健、果义敢为、居安思危、善始善终。”就是对德的最好总结。《周易·系辞》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德”是涵盖了诚信、仁义等一切美好品行的道德范畴。“德”的价值原则,被孔子发展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王道原则;被孟子发展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原则;被《礼记·大学》发展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道德纲领。“德”成为中国伦理的核心概念,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概念。所以, “德”的外化即为礼,在心为“德”,发之于心而表现为行为即为“礼”。周礼的诞生,为中国成功地建设文明社会奠定了基石,为文明社会道德政治秩序和伦理生活方式。
《易 · 干卦》曰::“君子进德修业。”唐孔颖达注:“德,谓德行;业,谓功业。”由此可知,这里的“德”的本意就是恪守道德规范者的“操守”、“品行”。如“功德、品德、德才兼备、德行”等。从“德”字的构型来分析,这里已包含有禁忌:要遵从一定的思想和行为规范。
了解了这些,我们会对怎样才叫“德位相配”,为什么“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有一个更加深入、全面、透彻的认识了。
‘玖’ 德的繁体字
德的繁体字是:
一、拼音:dé
二、部首:彳
三、释义:
1、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品质:美~。品~。公~。~行。道~。~性。~育(以一定的社会要求,进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才兼备。度~量力。~高望重。
2、心意,信念:一心一~。
3、恩惠:~施。~泽(德化和恩惠)。~惠。感恩戴~。
4、姓。
(9)德国德配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相关组词:
一、德语
拼音:dé yǔ
释义:主要在德国、奥地利及瑞士的部分地区讲的西部日耳语。
二、德本
拼音:dé běn
释义:道德的根本。古代以孝为德本。
三、德守
拼音:dé shǒu
释义:道德操守。
四、德云
拼音:dé yún
释义:佛经中人名。善财童子所参的五十三知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