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果给德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
俄罗斯不仅不是德国的头号敌人,相反,俄罗斯的头号敌人才是德国,而不是美国!无论是历史,还是当前,打击俄罗斯最狠,伤害最大的不是美国,而是德国。至于美国,虽然与德国的矛盾持续升级,却仍属于西方的内部矛盾,彼此成不了敌人,唯一让美国警惕的是德国一统欧洲的野心,让美国不满的是德国穿着民主自由的马甲大肆推行的政治正确与圣母情怀,这是摧毁欧洲根基的“伟光正”,美国的对欧政策是控制,而不是摧毁。
1、美国不会真的抛弃德国,俄罗斯更不会真的入侵德国,这两大强权国家都不是德国的头号敌人,也就是说,没有域外国家是德国的真正敌人。
这一年多来,由于德国总理默克尔与特朗普不对付,美德两国经常发生龌龊,口水战不断,拒绝提高军费开支的默克尔却一直嚷嚷着欧洲人要掌握自己的命运,不再依赖美国的保护。偃武修文、马放南山的德国拿什么保卫自己,做自己命运的主人?在这一点上,特朗普算是看透了她,对这个“影后”毫不客气。
尽管如此,美国与德国的盟友关系也不可能因为默克尔与特朗普的不和而破裂,现实的国家利益让美德互相需要,两国间的冲突只是西方的内部矛盾而已,不可能彻底撕破脸变成敌人,双方都承受不了这样的代价,特别是德国。
至于俄罗斯,自1991年独立后,重来都没有,也没有实力给德国带来真正的实质性的威胁,这是非常重要的现实。俄罗斯经常挥舞核大棒与张扬军力獠牙,更多的是跟美国硬杠,或者说是对整个北约的防守反击,并没有专门针对德国,更何况俄罗斯与德国之间隔着白俄罗斯、波兰两个国家。
② 德国和美国是盟友,但为何德国人对美国的负面评价越来越高
因为美国的控制欲太强了,这样一来就会让德国的发展和利益造成影响,因此德国现在对美国才会有所不满,在过去德国是非常的崇拜美国的, 因为美国在经济发展上面给予了德国很大的帮助,让德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恢复,因此德国才能在短时间内发展得那么好。
就在最近在德国还做了民意调查,发现有很多人在关于德国和美国之间的盟友关系都产生了质疑态度,而且现在在德国还出现了很多关于反美的游行活动,越来越多的民众对美国的行为都表示非常反感,而美国的政府对这些行为不以为然,依然要干涉德国的内政,就目前这个形势来看,德国和美国的盟友关系因此也会越来越疏远,负面的评价也就越来越高了。
③ 如何评价美国与德国的关系,德国为什么心甘情愿的受美国钳制
当我们回顾战后德国的历史时,会发现这个国家与美国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复杂矛盾的心理始终伴随着德国民众。
作为欧洲大陆上的传统强国,德国在上世纪连续发动了两次世界战争,纳粹德国的军队在欧洲所向披靡,打遍欧洲无敌手。然而,就在第三帝国有望占领全欧洲时,美国人出手了。为了维护美国在亚洲、中东、欧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美国对德日正式宣战,反法西斯阵营的力量得到了极大的增强,也直接扭转了二战的战局。
二战结束后,德国元气大伤,德国(西德)政治和军事上受美国高度钳制,领土被四国划分,基本上失去了自主权。
战后美国启动了“马歇尔计划”输血援助,给西德经济打了一剂强心针。冷战对峙中,德国(西德)由于独特的地理区位,被美国当作抵御苏联的桥头堡,夹在美苏两大超级强国的夹缝之中,左右为难,可谓是提心吊胆。
按理说,在这种美苏两强争霸的背景下,德国由于经济军事政治被美国控制,为求生存不得不依靠美国的庇护尚在情理之中,可随着苏联解体,对欧洲的威胁大大减轻,德国却越来越依赖美国,甚至不愿摆脱美国的钳制就有点匪夷所思了。从被动接受保护到主动寻求庇护,难道德国这个受虐者在长期受虐过程中对美国这个施虐者产生了依恋?
这种心理分析显然不适合用在现实政治中。德国不愿摆脱美国的控制,这背后又有哪些地缘政治方面的考量?在本文中,云石君试着对这个问题做一分析。
首先,苏联虽然解体了,但俄罗斯压力的依然存在,使得德国乃至欧洲都面临地缘政治风险。
由于地缘关系的相对接近,使得德国在地缘上不得不直面苏东集团。而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不仅失去了五百万平方公里的广袤疆土,国家经济体系也被彻底摧毁,整个国家一时间堕入深渊。
按理说,身边的这头北极熊倒下了,对德国而言绝对算得上是一件喜大普奔的事,从此以后再也不用天天担惊受怕了――如果你要这么想,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虽然美苏冷战对峙以苏联的解体告终,但俗话说得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遭受了解体之痛,俄罗斯依然坐拥170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疆土,并继承了苏联的庞大政治和军事遗产。凭着这份家底,俄罗斯虽然退出超级大国行列,无法与美国公平较量,但仍不失为世界级大国,与中、欧并驾齐驱。至少,在面对德国时,俄罗斯依然有强大的底气与实力。一旦德国敢在自己背后搞点小动作,俄罗斯的铁甲洪流完全可以跨过东欧大平原直扑德国。更何况,俄罗斯继承了苏联庞大的核工业与核武器研制的主体部分,一旦使出核武器这个大杀招,德国瞬间可以被秒成渣。
德国眼看着苏联已经内外交困、经济崩溃、人心浮动,到了绝症晚期,刚想缓一口气,一眨眼的工夫,俄罗斯却强势拔地而起,继承了苏联的大部分遗产,这让德国刚刚松懈下来的神经又紧张起来。
众所周知,战后德国经济体系基本崩溃。外力方面,靠着美国的马歇尔输血援助,德国经济才得以满血复活,踏上了飞速发展的道路。内力方面,德国自身也凭借着残存的工业实力和欧洲中枢的地缘区位,主动选择了融进欧洲一体化的大潮中,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加强与邻国的经贸合作,共同组成了欧洲共同体。在此过程中,德国开始逐步领导欧盟内部事务,成为了欧盟的扛把子,并在其后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虽然德国历经波折,重新回到了欧洲的政治舞台中央,但德国还算有自知之明,知道凭借自己的这点体量,要想与俄罗斯抗衡,完全是蚍蜉撼树,不堪一击。
有人要问了,既然德国单独抗不过俄罗斯,不是还有欧盟这个共同体协助打援么?
事实上,即便加上欧盟,也不足以抵御俄罗斯。原因也很简单,欧盟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它的基础是建立在共同的认同和价值标准之上的,虽然这种认同能维系表面上的经济和政治统一,但实际上并不具备有效的约束力。总而言之,欧盟的松散以及德国作为弱势领袖的处境,也决定了德国本身并不足以将欧洲高度整合,以抵御俄罗斯施加的压力。
这种体量上的巨大差距使得德国不得不重新审视当下的处境。既然组团群殴都干不过北极熊,那还不如重新回到太上皇――美国的怀抱中寻求保护,以防备德国乃至欧洲面临地缘政治风险。
其次,德国作为欧盟弱势领袖,其领导力相对低下,凝聚力不够,只能依托美国维系欧洲的统一和凝聚力。
战后德国作为战败国,其政治和军事地位被剥夺的很惨,深受美国钳制。虽然依托美国的输血援助和欧共体实现了经济的跨越发展,但德国的实力还没有到以一敌十的境界,不能以一己之力威服四方。对于整个欧洲而言,德国本身只有经济优势,军事政治方面的优势无从谈起。
另一方面,如上文所言,欧盟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它的基础是建立在共同的认同和价值标准之上的,可以说是十分薄弱。这种情况下,德国作为欧盟弱势领袖,自然无法服众,不足以凝聚欧洲各国的力量。
怎么办?这就需要美国这个欧洲太上皇出马了。
美国作为二战中新兴崛起的超级强国,对战后欧洲秩序重建起着主导性作用。虽然战后欧洲的格局和秩序经历了多方重组变迁,但美国凭借着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地缘影响力,依然牢牢控制着欧洲的政治走向,其影响力已施加到欧洲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
换句话说,美国这个欧洲太上皇的存在,有利于维系欧洲的统一和凝聚力。
目前的欧盟虽然在货币等方面实现了短暂的统一,但随着欧洲经济危机、社会动荡和分裂倾向的加剧,欧洲各国涌现了民粹主义风潮,并且有愈发不可收拾之势,表现在经贸领域,就是愈演愈烈的贸易保护主义和反全球化浪潮,其内部可谓是矛盾重重。凭借着德国的弱势领袖地位,要想真正完成欧盟政治经济一体化,其难度堪比登天!
这个时候,德国只能继续投靠美国。虽然美国并不真想欧洲统一,但他作为太上皇,对欧洲的全盘统驭,却在客观上压制了原先存在于欧洲内部的诸多地缘、民族、国家等矛盾,增强了欧洲的凝聚力,增强了欧洲作为一个整体形态的构建,也为德国铺好了道路。没了美国这个欧洲太上皇,欧洲凝聚力必将大为松懈,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根本无从谈起。
再次,德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美国的扶持。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原来英国主导的全球化2.0升级和金本位复辟失败,西方资本主义的主导权转移到了美国手中。毫无疑问,美国作为战后的超级强国,主导着全球化分工体系这盘棋,并制订了全球贸易规则,其中最重要的无非是这两条:建立以美元本位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这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遗产;鼓励自由开放的国际贸易体系――这是市场经济打败计划经济的精髓。
美国长期作为全球化的领头羊,以他为首,对欧洲经济的全球化扩张和区域化整合都有极大的帮助作用。而德国作为外向型经济体,也从全球化的整合中分了不少好处。
在此过程中,德国已经习惯了由美国做大蛋糕,自己从中分蛋糕的获利模式,而德国这种外向型经济体要想发展经济,只能融合到全球化扩张和区域化整合中,通过贸易往来中获得利益。在贸易保护主义和反全球化浪潮有卷土重来的重压下,德国如果贸然摆脱美国,凭借自己的能力,享受不到这份全球化好处,甚至自身的经济影响范围也会大幅缩窄。
要知道,德国之所以能成为欧盟领袖,最大的资本就在于欧洲内部相对强大且稳健的经济发展态势。一旦这种优势地位丧失,德国极有可能失去各国的认同,从巅峰跌落,甚至陷入被各国群殴的地步(谁让你之前当欧盟老大时给各国摊派难民和费用,搞得各国很不爽呢)。
这种情况下,德国只能抱紧美国的大腿,指望着美国继续推进全球化,自己也跟着吃肉喝汤,维持自己的欧盟老大地位。
④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和德国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战争初期和中期基本上美国和各欧洲交战国都是中立关系,欧洲各国对美国都是拉拢的政策,但美国还是倾向靠近英法国等协约国阵营,特别是战争中后期的潜艇战中,德国经常无意或有意的击沉美国向英国运送物资的商船甚至是游轮,这直接导致美国彻底站在协约国一方,并对德国宣战,这加速了德国的失败
⑤ 德国与美国,俄罗斯的真实关系是怎样的
严重不好,详细的说下啊。英,德,法,都和美国关系不错,至少不会像俄美,关系那样.,为什么俄罗斯,不加入北约,像英德,法那样 任何国家间关系都是以国家利益为重,英,德,法与美关系不错,那时表面的,二战后,他们由于实力远不如美国,无法展开竞争,而苏联强大,在欧洲一道铁幕落下,东欧许多国家变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差距,促使他们只能通过接受美国援助,处处向美国低头。如今六十多年发展下来了,虽说后来他们也逐渐恢复强大,主权觉醒,逐渐想从经济政治上摆脱美国,于是进行联合(比如欧盟)逐渐摆脱美国对其控制。但苏联军事力量强大,又近在咫尺,寝食难安。虽说后来解体成俄罗斯,但依旧军事强国,你说欧洲大陆大家都是小国,就你俄罗斯那么厉害,又靠的这么近,谁不害怕,所以要提防打压,进行北约东扩。而俄罗斯内部由许多共和国组成,即俄罗斯联邦,其分裂势力日渐严重,担心西方策反分裂俄罗斯,加上北约东扩大面积发展,故俄罗斯为了国家安全,只能进行还击,如果俄罗斯加入北约,就要受到西方国家的制约。苏联解题,许多俄罗斯人无法接受大国破灭心理,一心想重返世界超级大国。美国想单极世界,纵观欧洲还不足为惧,倒是俄罗斯军事上依旧强悍,自然俄美冲突依旧存在。这就像一战时英国和德国争夺世界霸权一样。
⑥ 法国 英国 德国和 美国的关系怎么样
美,英,法,德都是北约成员国,也是军事上的盟友,他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虽说有时候会吵吵嘴,但是关键时候他们还是会站在一起的。
⑦ 自从特朗普上台后,为何美国与德国的关系渐行渐远
美国和德国的关系的渐行渐远,是因为特朗普当选总统后的一系列的政策导致的。特别是今年特朗普发布的美国优先等言论,美国和中国贸易战同时加剧了美国和其它国家的摩擦。其实不仅仅是等,美国和欧洲许多国家都在渐行渐远。
美国和德国的渐行渐远,但是和中国的关系在美国看来,贸易战的爆发使得两国的关系也渐行渐远。但是在经济运行的大方向上的理念,欧洲德国和美国的分歧很大但是,却与中国的理念却是很和谐的。所以对于中国来说,这是很大的发展契机。
⑧ 二战后美国和德国是什么关系
扶持关系 美国扶植西德以牵制苏联在东欧的势力!其中“马歇尔计划”最能体现
⑨ 德国和美国有着很多渊源,为何现在两国关系却越走越远
德国与美国渊源确实颇深。在19世纪到20世纪初美国大移民中,除了英国人之外,很大部分的人口,其实是德国人。那些人,是英军的雇佣兵,在战争结束后,不愿意回到当时不发达的德国,便携家带口到美国定居了。在二战中,不少美军在德军俘虏里都能看见老熟人。
⑩ 德国和美国的关系如今是怎么样啊
《人民日报》驻德国记者江建国不久前发表专文,分析了德美矛盾。该文说,在反对美国对伊拉克开战的行列中,德国不仅最早,而且以最不含糊的态度站在最前列。如果是法国或俄罗斯率先采取这种坚决的立场,世界舆论不会奇怪,但恰恰出自德国这个美国过去最亲密的盟友,确实令人意外。这也是美国格外不能容忍它的原因。德国之所以采取这种态度,或者说它之所以走得这样远,既有近期的政治原因,也有更为深远的历史背景。
从近期来说,施罗德连任总理后国内糟糕的经济形势,是促使施罗德带头扮演“世界良知的律师”角色的直接原因。换言之,施罗德需要外交上的形象得分来改变其在内政上的不利局面。德国对美国对伊政策的上述两个基本立场,施罗德都是在竞选集会上宣布的。德国同美国的争论早已超出要战争还是要和平的范畴,因为施罗德在实际上已把布什、而不是萨达姆当成世界安全的头号风险,把阻止布什发动对伊战争作为德国的头号外交目标。无论是施罗德还是布什,都很清楚这样一点,即德美争吵的不断升级,实际上争的是一个世界新秩序问题。法国稍后与德国站到一起,俄罗斯随后又加入这个行列,更加清楚地说明德美争吵的实质。
德国同美国的争吵在施罗德时代达到这个程度,当然不是偶然的,而是德国在统一后变成“正常国家”的某种表现。《纽约时报》记者罗杰·科恩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场争吵是一个双边关系的转折点,“德国正在争取平等”。美国前驻德国大使约翰·科恩布卢姆说,“统一后的德国正在塑造某种特质和自我意识”。但问题是,德国能不能彻底抛开它的历史,完全不考虑“波恩共和国”时期的外交政策遗产?柏林《每日镜报》的一篇文章说:“一方面我们应该、也想成为一个正常的国家;另一方面我们又应该、也要永远想到希特勒。但是一个正常的国家不能老想到希特勒。”这篇文章形象地把当前的德国比作一个刚成年的孩子,要离开母亲监护独立生活,却还不知道在外面独立生活是如何艰难。出于这些原因,德国政界和舆论界对施罗德带头与美国作对持批评意见的人不少,而且不仅来自反对党。一些知名人士刊登大幅广告,呼吁加强德美关系。据报道,曾经苦心孤诣地修补德美关系的外长菲舍尔,对施罗德总理处理对美外交的做法并不满意。
德美关系已经到了很难修复的地步。拉姆斯菲尔德2月初在美国会作证时,把德国与利比亚和古巴相提并论,说明德国在美国眼中地位已经跌到不能再跌的低点了。有消息说,自从去年夏天施罗德发表不参战的言论以后,北约的危机磋商会议不再请德国参加了。德国舆论不止一次说过这样一句发人深省的话:美国已经永远抛弃了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