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为什么德国人那么爱阅读
德国是个极度无聊的国家,,
整个德国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安静的氛围。
在这里人们无聊的只能看书了,
所以这个无聊的国家出了很多的哲学家、思想家作家和诗人
也因为读书才变得民富国强,
这一切都与德式阅读息息有关。
Ⅱ 德国人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让阅读变得这么有趣
德国的小学课程看起来虽然内容丰富,但并不强求孩子死记硬背。每个孩子学习的快慢不同,但是课程内容生活化,教学设计有趣又不失教育性,因此大多数的孩子都能快乐的成长,不会因为课业问题需要额外补习或是为功课烦恼,“玩”就是德国小学生的主修,他们从中学习到更多。
德国人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文/沈佳慧
在小K的学校里,每个学期都会举办一次让孩子既期待且喜爱的活动“读书之夜”(Lesen Nacht)。
读书之夜?这可不是我们曾经上的“晚自习”,晚上辛苦地留在学校里念书,有什么好期待的?一开始,我真的以为“读书之夜”应该就是“晚自习”,结果不然。孩子们之所以会期待,是因为这一天晚上会在学校过夜。孩子们想的,并不是在学校“彻夜阅读”这件事,而是大家可以一起在学校过夜,一起享受阅读的乐趣。
这个读书之夜的活动,通常会安排在星期五。
这一天,孩子下午放学回家之后,傍晚五点半,就必须再返回学校,带着睡垫、睡袋、小台灯、枕头、棉被等,到教室里找好自己想要睡的位置,铺好自己的睡垫,放好自己的寝具,接着所有人带着自己的借书证,跟着老师到附近社区的图书馆,去找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带回学校。
晚餐后就开始进行“读书之夜”的活动:大家必须先看一遍从图书馆借来的书,然后每个孩子轮流分享自己选读这本书的理由和故事大纲。分享之后,开自己的小灯继续享受阅读的时光,直到就寝。
孩子们对于这一天的活动往往会感到特别兴奋,不管是不是爱读书的孩子,都觉得这是一件很新鲜、有趣的事。学校通过这样的活动抛砖引玉,鼓励孩子们阅读,引起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并创造这样的阅读氛围,让孩子体会到阅读的快乐,学校老师们真的是非常的用心。
在台湾,很多人告诉我,小朋友不喜欢写作文。我会反问:“那么他喜欢阅读吗?”所得到的答案不一。台湾的父母亲都太过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在线上,因此会要求很快地“看到成果”。然而多数父母都忘了,其实写好作文的基础是阅读,需要长时间的培养,才可能会有所成果。
举我们家的例子来说,小K虽然接受的是德国教育,三年级时他的英文阅读能力,已经可以达到七八年级的水平。主要的原因是:小K认字,是从英文开始的,而他的阅读能力,也自然从英文开始。
我们并没有要求小K花很多时间在英文上,只是希望他可以不要荒废了在英国时好不容易练起来的英文。在德累斯顿这个英语并不通行的城市里,我们为小K找了一位家教老师,这个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每个星期来家里陪小K“玩耍”,让他之前在英国累积的英文能力能够持续。毕竟,英文在国际上仍是重要的沟通语言。
家教老师是美国人,是我德文课的同班同学,住处离我们家近,因此请她来帮小K学英文。当时,由于她是嫁到了德国,每年还要外出渡假两、三次,每次为期两周,偶尔还要回美国一个月见见家人,所以小K的英文学习进度并不是很快。
除了在英文学习时的“听和说”,我们还另外搜寻着提升小K的英文阅读能力、培养他对英文的阅读兴趣最有效的方法。我们想起了在英国时购买的一套小书,每一本书只有短短的文章,我们决定让他用朗读的方式,去熟悉英文。如果只是让小K自己朗读,他可能很快会失去兴趣,而且在开始的时候,即使他朗读完书中所有的句子,也可能并不完全了解其中的意义,因此,我们用让他朗读一次、爸爸朗读一次的方式,像游戏般的进行着英文阅读这件事。
朗读完毕之后,便用讲故事的方式将小书的内容讲一次给他听。渐渐地,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小K可以开始独立读这些小书,在他无聊的时间里,就会随手拿起一本,看看书的内容。看得懂之后,有时上英文课,还可以跟老师聊一聊书这本书,读错了的单词,英文老师也会加以纠正,慢慢地小K建立起了对英文阅读的能力和信心。
我注意到在德国,以及其他许多欧洲国家,学校和老师对于培养学龄孩子的阅读习惯,皆不遗余力。因此对于孩子的阅读和写作,除了父母亲的用心陪伴和正确引导之外,最首要的任务便是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图书馆是很多德国孩子常去的地方。
在德国教育中,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不仅是老师或父母其中一方的责任,而是两方一起进行的。用鼓励却不强迫、引导却不硬性规定的方式,让孩子多接触阅读,人人这样彻底执行的方式,让我印象十分深刻。
我记得在小K一年级时,学校的午休时间,辅导老师还每天不间断地为没有午睡习惯的孩子读格林童话故事呢!这些都是未来认识文字、读书和写字的重要基础。如果阅读这件事已经变成自然而然,就没有所谓需要父母要求孩子“去看书”的这些烦恼了,因为孩子会在书的世界中,找到他阅读的乐趣。
除了学校的图书馆,城市中的每一小区域都有图书馆,可以免费借阅各类童书、绘本、DVD等。很多学龄前孩子也会在妈妈的陪伴下,来到图书馆里消磨时光,念故事给孩子听、或者和孩子一起看绘本,引导孩子进入书的海洋。
图书馆是很多德国孩子喜欢去的地方,在我们居住的地区性图书馆里,还有为孩子布置的座椅和空间,让孩子对这里的阅读环境充满兴趣和向往。在台湾,虽然可以在图书馆中找到各种各类的书籍、各式各样最新的信息,但图书的使用率却没有欧洲图书馆的高。
我们常会不自觉的、有目的地去要求孩子看书,却反倒破坏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其实,看书除了获得知识,也可以just for fun!(仅仅为了好玩)怎样让阅读变得有趣,怎样让孩子对书产生兴趣,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关键。
沈佳慧
生于台湾新竹,淡江大学中文系毕业。毕业后从事媒体工作,曾任环宇电台新闻记者、播报及环宇电台旅游节目《漫步天涯》主持人。目前专职写作。喜欢旅行,是个将旅行与生活结合的旅人。生完孩子后才开始写作,无论在哪里,皆乐于与孩子一同成长,探索新事物。2004年起,一家三口旅居欧洲近六年,在旅欧期间,近距离观察了中西方教育观念差异、教育现况,并在体验、思考中从容面对孩子的教育,同时也让孩子在正统的德国教育,即生活教育中发现更多,学到更多。出版着作《适应力:让孩子与世界美好相遇》
Ⅲ 德国人为什么那么爱读书
世界上读书最多的是丹麦(人均读书量),国家里面有人人读书的良好氛围,在我们国家,大家都忙着创收呢?物质追求不能满足,所以顾不上精神生活了。
Ⅳ 德国孩子为什么爱读书
德国是个极度无聊的国家,你看不到10点还有人在饭店里吃的热火朝天的,你也很难每天见到人们兴高采烈的满大街狂欢,年轻人也并不经常聚拢在一起玩耍撒欢,整个德国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安静的氛围,在这里人们无聊的只能看书了。
所以这个无聊的国家出了很多的哲学家、思想家、作家和诗人。也因为读书才变得民富国强,这一切都与德式阅读息息有关。
德国有将近7700家的书店,书店工作人员则约为31000名,到处都可以见到书店,无论是市中心的大型图书商店,还是车站的小型图书店或报刊亭,如果留意观察,就会在很多社区附近找到一个像电话亭一样的小亭子,里面放满了二手图书,这就是公益免费借书亭,可以免责在这里借到自己想要阅读的图书,或是可以把家里看过的图书放进来供他人阅读,全凭自觉。
通常书店内部的环境都十分安静、幽雅,很多大型书店内,或小型书店门口都有可以喝咖啡阅读的地方,或是提供免费阅读区,即便没钱购买,但只要愿意阅读,就完全可以坐在这里看上一整天,不会有人因为只看不买而被驱赶。
大型书店也经常会举办一些读书会或朗诵会,来提倡人们阅读,并喜欢上阅读。这里不会因为利润原因只出售大量的畅销书,也是会照顾到各个阅读人群的需要。如果对读书感兴趣,同时喜欢淘一些已经不再发行的图书,可以到当地的跳蚤市场或是一些二手书店淘到一些不再发行或特别意义的图书。
除了民众的读书设施外,每年德国法兰克福和莱比锡都会举办书展,作为一种图书文化和商业的交流平台,每年都会吸引来自全世界各大图书出版商到这里参展。
德国有1.4万多个图书馆,藏书约1.29亿册。每个城市都有市立图书馆,区里也有各自的图书馆,而且一定是建设在当地最繁华的地段。许多图书馆通过组织作家演讲会、举办文化活动等,使自己更具吸引力。
小镇里往往也有图书馆。没有固定图书馆的乡村则会定期有流动图书馆,方便居民借阅图书。只要花约10欧元办一张年卡,就可到图书馆自由借阅图书。在公立图书馆看书完全免费。
德国可以算是民富国强,背后一定是一种文化力量在推动着,那就是阅读的力量;中国人发明了造书的纸,但喜欢阅读的人越来越少。
中国人在不断感叹德国制造、感叹德国强势维持欧元区的同时,却没有注意到,德国的大学和图书馆一定是当地最经典的建筑并建在交通最方便的地段,也没有注意到德国是世界人均比例最大的普通阅读者群,更没有注意到德国人对知识的尊重和阅读的态度。
今天,整个社会都表现的浮躁不安,在地铁上,大家忙着刷微博,刷消息,看八卦,浏览论坛,因为无法理性的筛选,接受了太多的垃圾新闻和消息,阅读了太多的不良和过激的图片,自然的在一个浮躁不安的环境,心灵和精神世界又多了一份敏感和惶恐。
就是因为信息爆炸,中国人养成了一种叫做“浅阅读”的快餐式阅读方式和习惯,阅读量可能是在增加,但阅读质量却不一定能得到保证。所以,中国人应该真正的愿意花时间和精力放在一本能够净化心灵,提升精神生活的书。而不再以所谓的“浅阅读”为荣。
因为阅读,德国人生活习惯也跟中国不同。德国成为一个比较讲究礼节的国家,成为一个讲究秩序的民族。每人都的有自己的“归属”,甚至连每一样东西也都有其“合适”的位置。外国人在德国旅游第一个感觉是那里的一切都是井井有条。维持秩序的标志牌和禁令牌随处可见。
因为阅读,德国人出现在公开场合以及与人交往时,讲究举止端庄,对人敬并且很守时。严于律己的德国人很讲究形式和准时,公私事宜必须事先约定时间并准时赴约。未经预先约定想与德国人会面,是办不到的事,如果因故需要推迟约会或取消约会的话,一定要打电话通知对方。否则,不仅失礼,也被认为是对其的莫大侮辱。德国人工作中讲求效率,注重纪律,一丝不苟。
因为阅读,对德国人的第一印象大都会给你一种很友善的感觉。无论你有什么问题求助于同学或者刚认识的德国人甚至在街上邂逅的人,都会耐心的给你指点。
德国人送礼比较实惠,送东西都有所缘由,如生日、订婚、结婚等。客人只带点小东西,像一束花、一瓶酒,或自己制作的东西。被喻为“小小礼物,滋吞友谊”的美号。不要随便送德国人很重的礼物,他对贵重礼物的第一个反应是戒心,小礼物比如一小合中国茶叶,几张剪纸等等都会很受欢迎。
因为阅读,诚实成为与德国人打交道的一个原则。不要试图欺骗德国人,除非你想失去你的德国朋友,或者失去你在这里做人的尊严……
据媒体报道,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与韩国的人均7本,日本的40本,中国人的阅读量少得可怜。在中国各地中小城镇最繁荣的娱乐业就算麻将馆和网吧了,一个万多人的小镇,有几十个麻将馆五六家网吧是常事。中老年人参与到麻将,青年人上网,少年儿童看电视。
中国人的娱乐生活几乎就浓缩为麻将、上网和看电视。不管是在网吧,还是在大学的电脑室,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都在玩游戏,少部分在聊天。在网上和图书馆查阅资料或读书的学生少之又少。读书已经变成了学者的专利,这确实让人担忧。
中国人不爱读书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从小没有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二是“应试教育”,让孩子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读课外书;
三是好书越来越少。
日本管理大师大前研一的着作《低智商社会》意外地触动了中国人的敏感神经。他在书中说
在中国旅行时发现,城市遍街都是按摩店,而书店却寥寥无几,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中国是典型的“低智商国家”,未来毫无希望成为发达国家!
记得有一位学者说过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社会到底是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就看阅读能植根多深,一个国家谁在看书,看哪些书,就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未来。
读书不仅仅影响到个人,还影响到整个民族,整个社会。
要知道: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可怕的民族;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Ⅳ 德国人为什么爱读书
这是德国人性格的使然。德国人较为共同的特点:实在、勤奋、准时、深沉。
Ⅵ 爱读书的德国人讲了哪四件事
德国是个盛产哲学家、思想家和诗人的国度,德国人酷爱读书、而且推广全民读书。德国社会没有应酬文化,读书是休闲、打发时间最好的方式之一,公交里、地铁上、聚会、度假甚至洗澡时,德国人都会充分利用时间来读书,逐渐养成了全民读书的习惯和读书的氛围,呈现出一种德国特有的读书文化,这种读书文化也是国富民强的德国具备的软实力之一。
每天晚上,试着在睡觉前一个小时把所有噪音、视觉的刺激都隔绝,静静地捧起一本书读起来,得到的不仅仅是身心上的休息、也会尽快地入睡、得到好的睡眠,这是一天里最好的放松仪式,会让人第二天早上神清气爽。
Ⅶ 德国人为什么喜欢看书
德国人更喜欢纸质图书,有两点原因:
一是喜欢纸质图书拿在手上的感觉,更为传统和真实;
二是电子图书价格并不比纸质图书价格便宜很多。
德国人认为,阅读关乎国家未来,经常性大量的阅读,能够使青少年更好地掌握读书技巧,迅速提高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所以除了家长和学校的督促,政府也把阅读视为一项儿童启蒙的社会工程。5年级的学生可以获得一张赠券,免费在图书馆领取一本书。
Ⅷ 疫情封锁下的德国:餐馆可以歇,书店不能关,德国人为何爱看书
疫情封锁下的德国,除了超市、加油站、药店、图书馆等生活必须场所营业外,绝大多数商店、娱乐休闲场所等禁止营业。书店之所以并未关门,是因为书籍已经成为德国人生活的必需品,他们将读书视作每天都要坚持的“任务”,因此书店也就会继续营业。
“全面封锁”的德国
疫情愈发严重,德国启动“全面封锁”,封锁令已经施行半年光景,书店仍在营业。不过与之前不同的地方在于,店内广播不断提醒大家要做好疫情的防护工作,提倡人们少在图书室逗留,建议人们将书带回家中阅读。
德国人为何爱读书
绝大多数德国人都是喜欢读书的,因此德国有着浓厚的阅读氛围。平时在乘坐交通工具时,也会捧书阅读;在大型书业博览会上,淘书的读者络绎不绝,人山人海。民众爱读书虽然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 一定难度,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读书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德国人已经把读书看做成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等同于吃饭、睡觉,所以德国人喜欢看书就不足为奇了。
Ⅸ 德国人的风俗习惯及禁忌
在德国和荷兰的一线城市之中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这2个国家英语普及还是很高的。德国的电压220V/50Hz,插座和插头形式和中国不一样,用的是两项圆柱项插头,需要转换插头。
(9)德国女孩为什么爱读书扩展阅读——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语:die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两德统一前简称西德或联邦德国),是位于中欧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北邻丹麦,西部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接壤,南邻瑞士和奥地利,东部与捷克和波兰接壤,该国由16个联邦州组成,首都为柏林,领土面积357167平方公里,以温带气候为主,人口约8267万人,是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以德意志人为主体民族。
德国人的祖先是古代居住在中欧的日耳曼人。10世纪时日耳曼人建立神圣罗马帝国,后发生分裂。1871年普鲁士王国统一除奥地利帝国以外的日耳曼各邦国建立德意志帝国。1914年和1939年,德国先后挑起两次世界大战并战败。1945年分裂为东西两部分。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东德或民主德国)正式加入联邦德国,实现两德统一。目前,德国是欧洲第一大经济体,也是欧盟的创始会员国之一、还是北约、申根公约、八国集团、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国。
德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其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国民具有极高的生活水平。以汽车和精密机床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也是德国的重要象征。
Ⅹ 两岁德国小女孩念中文诗,萌爆了,怎么可以这么可爱
一本好书好比是一位有着深邃思想的哲学家,引领我们走在探索世界奥秘的道路上。它能及时调整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价值观,使我的思想高度不断向上提高。一本好书,能使浮躁的心平静下来;一本好书,能使迟钝的大脑变得灵活;一本好书,能使我们的大眼大放异彩......有了好书为伴,我们的一生将不会有太多空白。
我爱读书,是书给予我知识和智慧,也给予了我力量和勇气。我就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在树的百花园里不知疲倦地飞来飞去,采集花粉。故事教我怎样做人的道理,诗歌唤起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童趣让我感到生活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
每当周末一有空,我就会拿出在图书是借来的书,潜心阅读,把所有的事都跑到九霄云外去了。
书的世界很精彩,里面有引人入胜,一波三折的故事。又意味深长的深奥哲理。和书交朋友,让我认识了许许多多的杰出人物。像诲人不倦的孔子,精忠报国的岳飞,才华横溢的李白,忧国忧民的屈原,敢为天下先的孙中山......书,是我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书的世界真是乐趣无穷!书给我智慧和勇气,使我更加从容的面对老师的“突然袭击”。记得以前,爸爸妈妈总是很晚才家,总是我一个人。看电视,太吵;跳绳,太累;画画,又没灵感。在这时,我总会轻轻的捧起一本书,一下就钻进书堆里去。黑暗带给我的恐惧立刻消失的无影无踪。
书,好似一位知心的朋友,再和她促膝长谈时,我常常这样想。
书,犹如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进的心;书,好似一艘小船,带我驶向知识的海洋。书,我的好朋友,我的好伙伴。我爱书,我喜欢“抢”到心仪的书,我爱在书的世界中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