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达人解毒:当年德国和日本为何抢占山东
山东最早被德国人划为势力范围,后来德国人在一战中战败,(山东离日本最近),日本因而抢山东,借山东的契机,从而想要占领中国。并发布了, 1、要求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新增开矿权,筑路权。2、要求旅顺、大连两地及南满、安奉铁路租借管理期延至99年。3、汉冶萍公司由中日合办,中国无权处分该公司的权利产业。4、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岛屿概不租借或让给他国。5、中国中央政府聘用日本人作为政治、财政、军事等顾问,合办中国警察,半数中国所需军械向日本购买或由中国、日本合办生产。
2. 德国人是如何取得在山东的特权和殖民地的
中德胶澳租界条约
条约简介:
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对外关系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中国的战败彻底暴露了中国的积弱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西方列强叫嚣“第二次发现”了中国,于是一哄而起,像饿狼扑食,企图分享中国这个垂危的“远东病夫”的遗产。沙俄捷足先登,通过签订《中俄密约》和夺取中东铁路路权把东北变为其势力范围。德国亦不甘落后,它以干涉还辽有功为由,迫使清政府同意它在天津、汉口设立租界外,还极力要在中国建立一个港湾,作为它在中国和远东侵略扩张的基地。
1896年12月,德国正式向清政府提出要租赁胶州作为“储煤站”,遭到清政府的拒绝。1897年1月再次提出,同样遭到拒绝。由于沙俄也想染指胶州湾,为了不引起沙俄的反对,德皇于同年8月访俄,以支持沙俄强占中国大连湾为条件,与沙俄达成谅解。于是德国便开始寻找武力强占胶州湾的借口。11月1日,两名德国传教士在山东曹州(今菏泽)巨野遇害。德皇威廉二世在得知这一消息的当天,(11月6日)就下令德国远东舰队从吴淞口驶往胶州湾。11月14日,德国舰队驶入胶州湾,15日占领了胶州城。同日就巨野教士案提出六项要求。对德国的侵略行为,清政府竟宣布 “断不动兵”,一味退让。德国最后直接提出要租借胶州湾。德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列强暗中交易,在分赃的基础上得到了英、法、日、俄等国的默许。清政府乞求各国调解胶州湾问题,结果一无所成。在德国的威胁和讹诈之下,清政府被迫屈辱妥协。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3月6日,由李鸿章、翁同?代表清政府,与德国驻华公使海靖签订了中德《胶澳租界条约》。
中德《胶澳租界条约》包括胶澳租界、铁路矿务及山东全省办事之法三端,共10款,主要内容有:(1)胶州湾及湾内各岛租与德国,为期99年。租期内胶州湾归德国管辖,德国得以制定章程约束它国(包括中国)之来往船只。(2)胶州湾沿岸潮平100里内,划为中立地区,德国官兵有权自由通行,清政府在该区域内“派驻兵营、筹办兵法”,须先与德国会商办理。如德国须整顿水道等事,中国不得阻拦。(3)中国允许德国在山东筑铁路两条,一条由胶澳经潍县、青州、博山、淄川、邹平等处通往济南,一条由胶澳往沂州经莱芜县至济南。德国并有权开采铁路沿线30里内矿产。(4)山东省内任何工程须用外国人员、资本、器材时,首先应与德国商办。
通过签订中德《胶澳租界条约》,山东全省成了德国的势力范围。但德国并不以此为满足,它是要以山东为基地,继续扩张势力,直到把黄河中下游都作为它的势力范围。中德《胶澳租界条约》又是瓜分风潮期间外国通过武力强占中国港口、割占租借地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德国以租借名义,强索海港,驻扎军队,实行赤裸裸的殖民统治,为别国开创了一个恶劣的先例。此后,列强纷纷仿效,中华民族的危机变得更加深重。
条约原文:
一八九八年三月六日,光绪二十四年二月十四日,北京。
山东曹州府教案现已商结,中国另外酬德国前经相助之谊,故大清国国家、大德国国家,彼此愿将两国睦谊益增笃实,两国商民贸易使之格外联络,是以和衷商定专条,开列于下:
第一端 胶澳租界
第一款 大清国大皇帝欲将中、德两国邦交联络,并增武备威势,允许离胶澳海面潮平周遍一百里内,系中国里,准德国官兵无论何时过调,惟自主之权,仍全归中国。如有中国饬令设法等事,先应与德国商定,如德国须整顿水道等事,中国不得拦阻。该地中派驻兵营,筹办兵法,仍归中国,先与德国会商办理。
第二款 大德国大皇帝愿本国如他国,在中国海岸有地可修造、排备船只,存栈料物、用件整齐各等之工,因此甚为合宜,大清国大皇帝已允将胶澳之口,南北两面,租与德国,先以九十九年为限。德国于所租之地应盖炮台等事,以保地栈各项、护卫澳口。
第三款 德国所租之地,租期未完,中国不得治理,均归德国管辖,以免两国争端。兹将所租各段之地开列于后:一、胶澳之口北面所有连旱地之岛,其东北以一线自阴岛东北角起至劳山湾为限;二、胶澳之口南面所有连旱地之岛,其西南以一线自离齐伯山岛西南偏南之湾西南首起往笛罗山岛为限;三、齐伯山、阴岛两处;四、胶澳之内全海面至现在潮平之地;五、胶澳之前防护海面所用群岛,如笛罗山、炸连等屿。至德国租地及胶澳周遍一百中国里界址,将来两国派员查照地情,详细定明。在胶澳中国兵、商各船与德国相交之国各船,德国拟一律优待;因胶澳内海面均归德国管辖,德国国家无论何时,可以定妥章程,约束他国往来各船;此章程,即中国之船,亦应一体照办,另外决无拦阻之事。
第四款 胶澳外各岛及险滩,德国应设立浮桩等号,各国船均应纳费,中国船亦应纳费,为修整口岸各工程之用;其余各费,中国船均无庸纳。
第五款 嗣后如德国租期未满之前,自愿将胶澳归还中国,德国所有在胶澳费项,中国应许赔还,另将较此相宜之处,让与德国。德国向中国所租之地,德国应许永远不转租与别国。租地界内华民,如能安分并不犯法,仍可随意居住,德国自应一体保护;倘德国需用地土,应给地主地价。并中国原有税卡设立在德国租地之外惟所商定一百里地之内,此事德国即拟将纳税之界及纳税各章程,与中国另外商定,无损于中国之法办结。
第二端 铁路矿务等事
第一款 中国国家允准德国在山东盖造铁路二道:其一由胶澳经过潍县、青州、博山、淄川、邹平等处往济南及山东界;其二由胶澳往沂州及由此处经过莱芜县至济南府。其由济南府往山东界之一道,应俟铁路造至济南府后,始可开造,以便再商与中国自办干路相接。此后段铁路经过之处,应于另立详细章程内定明。
第二款 盖造以上各铁路,设立德商、华商公司,或设立一处,或设立数处,德商、华商各自集股,各派妥员领办。
第三款 一切办法,两国迅速另订合同,中、德两国自行商定此事;惟所立德商、华商公司,造办以上铁路,中国国家理应优待,较诸在中国他处之华洋商务公司办理各事所得利益,不使向隅。查此款专为治理商务起,并无他意,盖造以上铁路,决不占山东地土。
第四款 于所开各道铁路附近之处相距三里内,如胶济北路在潍县、博山县等处,胶沂济南路在沂州府、莱芜县等处,允准德商开挖煤斤等项及须办工程各事,亦可德商、华商合股开采,其矿务章程,亦应另行妥议。德国商人及工程人,中国国家亦应按照修盖铁路一节所云,一律优待,较诸在中国他处之华洋商务公司办理各事所得利益,不使向隅。查此款亦系专为治理商务起见,并无他意。
第三端 山东全省办事之法
在山东省内如有开办各项事务,商定向外国招集帮助为理,或用外国人,或用外国资本,或用外国料物,中国应许先问该德国商人等愿否承办工程,售卖料物。如德商不愿承办此项工程及售卖料物,中国可任凭自便另办,以昭公允。
以上各条,由两国大皇帝批准,中国批准之约到德国柏林之后,德国批准之约交给中国驻德国大臣收领,作为互换之据。
此专条应缮四份,华文、德文各二,由两国大臣画押盖印,各执华、德文一份,以昭信守。
大清光绪二十四年二月十四日
大德一千八百九十八年三月初六日
大清钦命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一等肃毅伯李,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翁;大德钦差驻扎中华便宜行事大臣海。
3. 德国是什么时候占领山东的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11月14日,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侵占青岛,青岛沦为殖民地。
1897年,两名德国传教士在山东曹州府巨野县张家庄因欺压平民被杀,这本是当时在教会和中国民众矛盾不断的大背景下发生的一次偶然事件,却因为德国以此为借口出兵占领胶州湾而被载入史册,这就是“巨野教案”。
1897年11月14日,德国的军舰在清军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轻而易举从栈桥登陆,随后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1891年才开始建置的“年幼”的青岛(当时称胶澳)就这样落入了日耳曼之鹰的爪牙之下,从此揭开了一段影响深远的历史。
中德《胶澳租界条约》。主要内容有:
(一) 德国租借胶州湾租期99年;
(二) 准德国在山东境内修两条铁路,其一由胶澳经潍县、青州、博山、淄川、邹平等处至济南,其二由胶澳经沂州、莱芜至济南;
(三) 德国在铁路沿线30里内享有开矿权;
(四) 今后山东省内无论开办何项事务,或需外资,或聘外人,德人有优先权。条约保证德国在99年的租借期内,对胶州湾地区享有完全的主权。
若德人在期限未满前将胶州湾交还中国,可得到一切开支费用的赔偿,还可无条件地得到另一合适的港湾。条约在胶州湾租借地以外,又划定了保障德国军队行动权利的“中立地”,支持德人在中国的军事扩张。工程的优先承办权,使德国得以操纵山东全省的经济命脉。
4. 青岛在哪一年成为德国的殖民地
1898年3月6日。中德签订《胶澳租界条约》。条约规定:德国租借青岛99年,租借地面积551.5平方公里,德国获得胶济铁路的筑路权及沿线采矿权。从此,青岛成为德国的殖民地,山东成为德国的势力范围。
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6月14日,清政府在胶澳设防,青岛由此建置。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11月14日,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侵占青岛,青岛沦为殖民地。
民国三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取代德国占领青岛。民国八年(1919年),中国以收回青岛主权为导火索,爆发了“五四运动”,这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分水岭。民国十一年(1922年)12月10日,中国北洋政府收回青岛,辟为商端口。
民国十八年(1929年)7月,国民政府设青岛特别市,1930年改称青岛市。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占青岛。[6]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国民政府接管青岛,仍为特别市。
《胶澳租界条约》内容:
德国所租之地,租期未完,中国不得治理,均归德国管辖,以免两国争端。兹将所租各段之地开列于后:
胶澳之口北面所有连旱地之岛,其东北以一线自阴岛东北角起至劳山湾为限;胶澳之口南面所有连旱地之岛,其西南以一线自离齐伯山岛西南偏南之湾西南首起往笛罗山岛为限;齐伯山、阴岛两处;胶澳之内全海面至现在潮平之地;胶澳之前防护海面所用群岛,如笛罗山、炸连等屿。至德国租地及胶澳周遍一百中国里界址,将来两国派员查照地情,详细定明。
在胶澳中国兵、商各船与德国相交之国各船,德国拟一律优待;因胶澳内海面均归德国管辖,德国国家无论何时,可以定妥章程,约束他国往来各船;此章程,即中国之船,亦应一体照办,另外决无拦阻之事。
(4)为什么山东省城归属德国扩展阅读:
历史背景
1896年12月14日(农历十一月十日)德国驻华公使海靖(Herr Baron von Heyking)正式向大清总理衙门提出租借胶州湾五十年之要求。总理衙门加以婉拒。1897年11月1日,发生曹州教案,两名德国传教士在山东巨野(今菏泽市巨野县)被杀,德国趁机派军舰于11月14日占领胶州湾。
1898年3月6日由李鸿章、翁同龢代表满清政府,在北京与德国驻中国公使海靖签署中德胶澳租界条约。条约内容包括租借胶澳(青岛)、修筑胶济铁路及开发沿线矿藏,和山东省事务共三端十款。及后分别在1898年8月22日签订的胶澳租地合同,10月6日签订的胶澳潮平合同和胶澳边界合同确定了德国占领整个胶州湾的范围。
5. 【历史】德国为什么把山东的特权交给日本
因为日德战争,日本是战胜国。
日德战争以日本的胜利而告终,经过日德战争,日本取代德国成为青岛的殖民统治者,夺取了青岛,威海卫的控制权。
日本也在协约国中树立了新的地位,使其在一战结束后召开的议和会议中,有了充足的发言权。并进一步地实行了其侵略中国的目的。而德国则失去了在青岛的殖民地,其在远东的陆海军兵力也全部损失。
第一次世界大站后德国在山东的特权未交给中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为了重新瓜分世界而进行的战争,战争以协约国集团的胜利而宣告结束。战争结束后,以英、法、美为首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瓜分胜利果实,而召开了巴黎和会——帝国主义强国的分赃会议。
虽然当时的中国是战胜国,但并不是帝国主义强国,巴黎和会根本不会解决实力贫弱的中国的正义要求;日本实力比较强大,又有利于协助英国共同对付苏俄,所以,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而不归还给中国。
6. 山东省是德国前殖民地么
山东省在近代(1898年-1914年)曾沦为德国殖民地。
1897年11月1日巨野教案的发生,为德国强占胶州湾提供了一个极为难得的借口。11月7日德皇命令其远东舰队立即开往胶州湾,占据该地,威胁报复。
德国占领胶州湾,采取的是“先行动,然后谈判”的方针。在尚未完全占领胶州湾之前,德国政府训令其驻华公使海靖就巨野教案“不要在11月16日前提出赔罪要求”。待德军完全占领了胶州湾之后,德国公使才奉令于11月20日向清政府提出了处理巨野教案的六项要求,双方交涉约达4个月之久。
1898年3月6日,中德《胶澳租界条约》正式签订,中国将胶州湾租与德国,租期以99年为限,租借地内的主权归德国。并且以后山东省无论开办何项事务,德国商人有优先承办之权。该条约使山东全省沦为德国在华的势力范围,并成为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第一个信号。
1914年,发生德日青岛战争,德国在青岛的殖民统治和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又为日本所替代和抢占了。
(6)为什么山东省城归属德国扩展阅读
早在1914年底德日青岛战争结束后,中国政府就照会日本政府,要求其从山东撤军。 1915年1月,中国政府又通告取消山东战区,要求日、英撤军回国,结果被日本拒绝。
1915年1月18日,日本借袁世凯梦想复辟帝制之机,提出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涉及山东的主要内容有允日本接受德国让与的山东权利、允日本建造由烟台或龙口连接胶济铁路的铁路、允从速自开山东各主要城市为商端口等。
5月7日,日本以最后通牒的方式强迫中国政府在“二十一条”上签字。袁世凯急欲取得日本对他复辟帝制的支持,竟与日本进行谈判,答应了日本的要求,激起全国人民的义愤,全国各地开展了大规模的反日爱国运动,掀起收回山东、青岛权利的斗争高潮。
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山东青岛的权利全部让给日本。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上街游行,提出“誓死争回青岛”、“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坚决反对签订和约,得到全国人民的响应,引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反帝爱国运动。
同时,中国人民在经济方面积极开展抵制日货的斗争,1919年由青岛港进口的日货数量大减,青岛日商工厂生产的纱布、火柴等也遭到中国民众的有力抵制。在中国人民举国一致的抗争中,日本被迫同意以谈判方式解决青岛及山东的问题。
1921年5月20日, 中德政府举行谈判, 签订《中德协约》 ,德国放弃通过中德《胶澳租界条约》等获得的一切权利。
7. 德国怎么,什么时候占领山东的
1898年1月27日,德皇敕令胶州湾占领地由德国海军部管理。2月11日,德国亨利亲王率领第二批舰船抵达胶州湾。在德国军事压力下,3月6日清廷派李鸿章、翁同騄与德国驻华公使海靖在北京正式签订了中德《胶澳租界条约》。主要内容有:(一)德国租借胶州湾租期99年;(二)准德国在山东境内修两条铁路,其一由胶澳经潍县、青州、博山、淄川、邹平等处至济南,其二由胶澳经沂州、莱芜至济南;(三)德国在铁路沿线30里内享有开矿权;(四)今后山东省内无论开办何项事务,或需外资,或聘外人,德人有优先权。条约保证德国在99年的租借期内,对胶州湾地区享有完全的主权。若德人在期限未满前将胶州湾交还中国,可得到一切开支费用的赔偿,还可无条件地得到另一合适的港湾。条约在胶州湾租借地以外,又划定了保障德国军队行动权利的“中立地”,支持德人在中国的军事扩张。工程的优先承办权%c
平合同》及《胶澳边界合同》,作为履行中德《胶澳租界条约》的具体约章。租借%v)Tf.F林批准交换。随后,中德两国于8月22日签订《胶澳租地合同》,10月6日签订了《胶澳潮平合同》及《胶澳边界合同》,作为履行中德《胶澳租界条约》的具体约章。租借地区域包括即墨、胶州的部分区域,陆上从崂山湾东半岛东北角起,经崂山中部沿白沙河到女姑口,再往西包括阴岛、红石崖,胶州湾西部从黄岛到薛家岛,包括今青岛市内四区全部及崂山区、城阳区、胶州市、胶南市和黄岛区的部分土地,即整个环胶州湾区域,称胶澳租界(又称胶澳,即胶州湾)。其租界南北长度自北纬35°53′30″起至36°16′30″止,东西宽度自东经120°8′30″起至120°37′40″止。胶澳的陆地面积及所属25个岛屿的面积,合计551.753平方公里;领海面积即团岛岬以西的胶州湾全部海域为界,计560平方公里;另有青岛湾海域面积16.5平方公里。胶澳全部陆海总面积1 128.253平方公里。另外划定胶州湾潮平周围100里为中立地带,主权仍归中国,但准德军随时来往。
1898年4月21日,德国政府宣布设总督府对胶澳实行“保护”,又称胶澳为“胶州”。总督府置于海军部管辖之下,首脑是胶澳总督,由海军将领担任,其待遇与德国非洲殖民地总督相同,拥有很宽泛的职权。自1898年4月任命海军大校罗绅达为首任胶澳总督,后更换9次均为海军大校。德人先后建造了总督府和总督官邸。1906年1月总督府落成,总督由原清总兵衙门移此办公。
在租借地内,除邮政、司法官吏直接受德国本部管辖外,其余均受总督指挥,总督在租借地可以发布各种命令。总督之下设军政、民政、经理、工务四部和参事会。军政部掌管军事。民政部掌管行政,其性质与后来的市政府基本相同,唯财政与市政建设直隶总督而不受民政部管辖。民政部下辖警察局、港务局、码头局、土地局、林务局、华人政务局、户籍局和鸦片局等。此外,学校、测候所、屠兽场等也由民政部直辖。经理部(又称度支部或财政部)兼管军民各种财务事项。工务部掌管公用事业及土木工程。
8. 山东是德国的殖民地还是青岛是德国的殖民地
青岛是德国的殖民地
民国三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取代德国占领青岛。民国八年(1919年),中国以收回青岛主权为导火索,爆发了“五四运动”,这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分水岭。民国十一年(1922年)12月10日,中国北洋政府收回青岛,辟为商端口。
民国十八年(1929年)7月,国民政府设青岛特别市,1930年改称青岛市。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占青岛。[6]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国民政府接管青岛,仍为特别市。
(8)为什么山东省城归属德国扩展阅读:
青岛地区昔称胶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道教发祥地,6000年以前,境内就有人类的生存和繁衍。因树木繁多,四季常青而得名。1891年清政府驻兵建置,1897年德国租借并建设港口和铁路,1914年11月日本取代德国占领青岛,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
青岛海区港湾众多,岸线曲折,滩涂广阔,水质肥沃,是多种水生物繁衍生息的场所。胶州湾、崂山湾及丁字湾口水域营养盐含量高,补充源充足,异样菌量比大陆架区或大洋区高出数倍乃至数千倍,水中有机物含量较高。
9. 山东是怎样被德国和日本占据成为它们的势力范围的拜托各位大神
1897年11月1日,曹州巨野县磨盘张庄的村民杀死两名德国传教士。 德皇威廉二世认为夺取胶州湾的机会已经来临,马上与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密商胶州湾相关事宜,得到俄国的默许。7日,德皇亲自向驻守上海的远东舰队司令棣特利斯少将下令,让他指挥舰队立刻起锚驶往胶州湾,去占据那里的土地。同时,德国为了稳住清廷,指派驻华公使海靖向清廷交涉巨野教案,以掩盖德军舰队的北上。14日,德军远东舰队的士兵在舰队司令棣特里斯少将的率领下,强行登陆胶州湾。软弱、无能的清朝政府竟然当地清军不得抵抗,致使德军步步进逼,清军无奈只得退出胶州湾。清朝政府在强敌面前毫无准备,早已乱了阵脚。反复严令驻防清军稳扎严守,不得擅起兵端。等到德国远洋舰队强行在胶州湾登陆后。20日,海靖此时见时机已到,便抓住巨野教案一事大做文章,先是提出6条解决方案(即竖碑、抚衅、革职、赔款、建山东铁路、租胶州湾。),遭到清政府的断然拒绝。海靖见状马上以患病为借口,拒不出来与清廷官员会谈。实际上是在等待本土驶来的特遣舰队增援登陆之德军。12月15日,德国的基尔港举行格外隆重的欢送仪式,德皇决定再派遣一支规模更大的特遣舰队,由德皇之弟亨利亲王率领直奔远东而来。德国占据胶州湾之后,站稳足跟。为了进一步给清廷施加压力,马上派出两支部队各300~400人前往即墨和胶州。德兵所到之处乱占土地,私收税款,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霸道。 此时,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还在幻想着和不讲理的德国去理论;希望其他西方国家来“调停”解决胶州湾事件。岂不知,“弱国无外交”的理论在西方早已是标准的殖民法则了。那些东、西方列强一个个更是伸长脖子,对这块东方宝地早已垂涎三尺了。在一切幻想全部破灭之后,万般无奈之下,懦弱的清政府只得在1898年3月6日(光绪二十四年二月十四日)与德国签订了《胶州湾租借条约》,签约代表分别为中国的李鸿章和德国驻华公使海靖。条约的租期99年并允许德国修建胶济铁路;有权开采铁路两旁30华里内的一切矿产资源。7月17日,中德双方互换条约文本,并着手勘验租界边线。德国殖民者完成了占据胶州湾的一切法律行动! 1870年~1896年,德国殖民者就曾多次派经济、地质学家,德国殖民局专家黎希特霍芬来中国做地质调查。其中在他的调查报告中曾多次地详细记述了山东境内的物产之丰富;惊叹胶州湾形势之重要;同时提出欲领远东势力之发达,非占领胶州湾不可。 1896年12月(光绪二十二年),德国驻华公使海靖开始奉旨向中国政府指明索借胶澳,被清廷拒之。但德人借地之谋始终未已,难得以后不再来尝试。清廷内诸位大臣遂奏请政府在胶澳加强驻守兵勇,并建坞设炮,以绝强国觊觎。后来一战中德国战败。日本就提出要继承德国留下的土地。就把山东继续占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