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德国如何从一战崛起的

德国如何从一战崛起的

发布时间:2022-01-11 10:45:30

1. 一战后德国为什么崛起那么快

德国真正的崛起之迷
从17世纪到18世纪中期的德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比英国和法国都要落后,长期处于分裂状态,300多个封建邦国各据一方。这些邦国,尤其是普鲁士、奥地利等大的邦国,为了强化统治和扩大军事实力,企图通过教育造就忠顺的臣民和得心应手的兵士,所以急于把国民学校管理权从教会转到国家手中并大力提倡强迫义务教育。早在16世纪后半期,就有威登堡和萨克森等邦国颁布了强迫教育法令;从17世纪开始,大多数邦国都竞相颁布这种法令。其中以1763年普鲁士王腓特烈二世颁布的法令最为着名,它进一步规定5~12岁的儿童必须到学校受教育,否则对家长要课以罚金。
实科中学在德国产生于18世纪初,较英法等国早一个世纪,使得德国人具备了自然科学索要求的严谨和内涵!1708年虔信派信徒席姆勒(Zemmler)在哈勒创办了"数学、力学、经济学实科中学",以教授数学、物理、力学、自然、天文学、地理、法律为主,并辅之以绘画、制图。此后,德国各城市陆续有人创办这类学校,有的实科中学则增设建筑、商业制造、贸易、经济等科目。这是一种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质,又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新型学校。它排除了教学科目、课程内容的纯古典主义的倾向,适应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发展起来的需要。但由于它的毕业生不被允许进入高等教育,所以地位很低,所以学生也不多,很快被没有门第观念的美国超过,在科学应用方面输给了美国。
受到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它在教育上的突出表现是泛爱主义和洪堡德改革。泛爱主义是受到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尤其是卢梭思想和德国新人文主义的深刻影响而产生的。泛爱主义教育家如巴斯多(J.Basedow)、萨耳士曼、堪比等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掌握实际知识、具有泛爱思想、健康、乐观的人,因此德育、体育、劳动教育、现代语和自然科学知识受到重视,采用让儿童自由发展的教育方式,注重实物教学。他们热爱儿童、肯定儿童的天性是善良的,反对经院主义、古典主义教育,禁绝体罚,这种方法后来传入美国,俄国和日本等国。
1807-1815年普鲁士施太因-哈登堡改革期间,新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历史学家、政治活动家洪堡德(K.W.Humboldt)曾出任教育部长,他根据新人文主义的精神对各级学校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方面,积极贯彻裴斯塔洛齐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有所扩充、教学方法有所改进,出现了第斯多惠等着名的教育家。此后的美国发展的杜威教育方式也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中等教育方面,实科中学进一步得到发展,增加历史、地理和自然科学的科目,通过考试选择教师,打破了只由教士充任教师的局面。在高等教育方面,洪堡德较早明确地提出大学的任务一方面是要向学生传授各科知识,一方面是要发展科学(即办成教学中心和科研中心),他创办和领导的柏林大学就是这方面的典型。
由于德国较早地抓教育,国家强大也是来源于方法的更为先进、合理。这是素质教育的又一明例,和有的人吹嘘的基因、染色体毫无关系!
大国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就是国民素质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不客气地说,中国由于难以接受别人的教育思想,国民整体素质与发达国家的相比都不是一个等级。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过21种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后来相继消亡的文明。结论是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无一例外,都不是他杀,而是自杀。他们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被历史淘汰出局。
1876年,美国庆祝独立100周年的时候,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有37个国家参展,当时清政府也派出了展览团。在这次博览会上,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中国展出的是纯银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脚绣花鞋。
这是就是时代的差距!
一个居安思危的国家才有资格谈论谁是第一!

2. 一战战败的德国是如何在二战前迅速崛起的

从19世纪起,德意志经济社会发展明显落后于英、法等国,这刺激出德国人对国家强大的期盼和“落后就要挨打”的焦虑,由此逐渐形成了德意志必须强大的民族共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按照《凡尔塞和约》的规定,战败的德国被解除了军备,民族屈辱、经济萧条、社会混乱交互作用,让骄傲的德意志民族更加渴望实现“强国梦”。而希特勒的纳粹党,敏感地把握住了这种国民心态,适时提出了“修改《凡尔塞和约》、收回失去的领土,把相信国家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人联想起来,团结整个德意志民族”的宗旨
希特勒把新官上任“三把火”中的第一把火,烧向了失业现象。上台后的第三天,他就在广播电台发表《告德意志国民书》,声称政府要“拯救德意志的农民,维持给养和生存基础!拯救德意志的工人,向失业展开一场大规模的全面进攻!”在纳粹当局的努力下,到1938年,德国失业率降到了1.3%,而同期美国失业率为1.89%,英国为8.1%,这样对比一下,纳粹党宣传自己“创造了消灭失业的经济奇迹”,还真不全是在自吹自擂。 希特勒上任后的第二把火,烧向了德国几乎陷于停顿的经济状态,宣称要尽快让德国经济发动机高速并持续地运转起来。从1932年到1937年,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102%,国民收入也增加了一倍。这些实在的数据表明:纳粹当局的确在不长的时间里,创造了德国经济复兴的奇迹。 希特勒对内烧的第三把火,是重建社会保障体系、落实社会福利政策。希特勒上台后大力推选社会保险制度,增加和提高国民的社会福利,在通过“劳动美化活动”来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的同时,还扩大了职工的有薪休假制度。纳粹的属下工会劳动阵线,在疗养胜地鲁根岛等地,修建了一批疗养院和旅馆。仅1937年1年内,全德就约有1000万工人享受到了这项福利。 如果说希特勒上任后对内烧的“三把火”,让除了犹太人之外的大多数普通德国人得到了实惠,因而在政治上支持拥戴纳粹当局的话,希特勒对外也烧的“三把火”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大国。这让德国人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都大大增强,更加坚定地支持希特勒和纳粹党。 希特勒对外烧的第一把火是秘密重整军备。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使德国的空军力量超过英国,陆军力量也超过法国。 对外希特勒烧的第二把火,是收复失地和和平扩张。根据1919年6月28日签订的凡尔赛和约,战败的德国一共丧失了拥有7325000人口的73485平方公里的国土,莱茵河地区则被“凡尔赛和约”和“洛迦诺公约”明确规定为“非军事地带”。希特勒上台后,经过一番折冲,不仅收回了萨尔地区、派兵占领了莱茵非军事区,而且在1938年3月让奥地利“回归”德国后,又把有350万人口的捷克苏台德地区纳入了德国版图。 希特勒对外烧的第三把火,则是通过举办1936年柏林奥运会,以最隆重的仪式,在德国人面前向全世界宣告了德国的重新崛起。希特勒亲自担任柏林奥委会大会总裁。他下令用16吨铜铸了一座奥林匹克巨钟,建筑了一座高达70米的希特勒钟塔,建了一座能容纳10万人的运动场,建了一个可容纳2万名观众的游泳池,并修建了比美国洛杉矶奥运会更豪华的奥运村,1936年8月1日,在德国柏林举行第1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希特勒宣布开幕。会场上飘扬着纳粹旗帜,德国运动员通过主席台时,行纳粹礼,高呼“万岁———希特勒!”德国第一次通过电视播放了奥运会比赛盛况。在这次奥运会上,德国获金牌33枚、银牌26枚、铜牌30枚,拿了世界第一。通过举办奥运会,希特勒为自己塑造了一个和平英武的政治家形象。 希特勒上任后的内外“三把火”,烧得如此漂亮,表明德国在希特勒独裁之下的确曾经取得了一些卓越成就。德国人当然有理由为身边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成就而自豪。特别是希特勒个人生活方式又如此地简朴,是个素食者,不喝酒、不抽烟更不闹绯闻,让不少德国人感动得简直要用高尚纯洁来形容元首了。至少到1939年,在大多数德国人眼里,希特勒已经是仁慈有为的统治者,甚至可以说是德国的大救星了。

3. 一战后德国靠什么崛起

通过赤字财政政策,由政府支持的经济复兴计划开始实施,主要着重于公共工程领域。1934年的公共工程项目中,170万德国民众投入工作,由此获得收入和社会福利。最为着名的工程项目为全国高速公路(Reichsautobahn)。其他重要建设项目包括水力发电项目鲁尔大坝、供水项目如茨列巴赫大坝及交通枢纽如茨维考火车站。此后五年内,失业率大幅度下跌,时均和周均薪酬上升。

4. 德国是如何崛起的

自中世纪以来,德意志长期四分五裂,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然而,至少从18、19世纪之交,德意志民族在短短的几十年中,一跃成为欧洲的头号强国。

普遍的观点认为德国的崛起一靠军队,二靠教育。其中,教育被视为德国强大的根本原因。

将德国的强大归因到教育,虽然不是很全面,但不无道理。早在18世纪末,普鲁士就立法推行义务教育,开创了教育史上的一个先例。19世纪初,在普鲁士进行的诸项改革中,教育改革可以说最为引人注目。威廉.洪堡从人文主义理念出发,力求为所有的公民提供全面的教育,他所创立的教育体制为德国教育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此后,在各邦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教育体制不断完善。比如在普鲁士,小学的入学率在1816年就达到60%,到1864年更达到93%。到1871年时,德国的文盲率大致只有13%,而英国的文盲率为30%(1861年),法国是24%(1866年)。德国教育领先的情况略见一斑。

洪堡等人所推行的大学改革,更是成就显着。洪堡主持建立的柏林大学扭转了大学发展的方向,推行教学和研究结合的原则,创立了德国式的研究型大学,同时也开启了现代大学的先河。在洪堡大学精神的滋养下,德国大学很快进入一个辉煌的时期,培养的人才具有良好的学术修养和专精的知识,而且富有科学研究的精神。大学教授更是以学术研究为天职,投身于教学和研究,做出了数不胜数的学术成就。

德国的大学得到普遍的赞扬和肯定。英国历史学家梅尔茨在20世纪20年代说:“在现代,没有一个国家像德国那样拥有那么多的思想学校和学术学校,也没有一个国家能自夸开创并进行了这么多巨大的事业,而他们需要大量训练有素人员的合作和集体努力”。

可以说,在近现代历史上,德国的学者和专家为德国带来的荣誉和关注要远远超过其他群体。而所有这些成就都是德国大学的成果,德国是欧洲国家中将大学与学术联系最为密切的国家。大学也许是观察德国人最好的窗口。梅尔茨认为德国大学“比任何别的东西都表征出德国的心智,德国心智在这种机构里得到最完美的表现”。

德国人重视教育,但不盲目重视。在19世纪中,德国建立起了一个庞大而多样的学校和培训体系。特别是在20世纪后期,“双元制”职业培训制度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被称为德国经济奇迹的“秘密武器”。所谓“双元制”,就是把手工业中徒工的训练与学校的理论学习结合起来,政府和企业共同培养合格技工。在培训期间,学员按规定到企业学徒一定的天数,同时也必须到职业学校接受教育。

清末李善兰曾对德国的教育有一个概括,说德国的教育体制的特点为无地无学,无时非学,无人不学”,此说甚为精当。直到今天,这三条应当仍然有效。“无地无学”是说教育的普及程度,“无时非学”是说不同的行业和职业都有专门的教育和训练,“无人不学”则是说人人都有学习的机会,都有学习适合自己需要的学习机会。这种多轨、多类型的教育制度,虽然不一定符合民主的原则,但从效果和功能上看,这一体制为不同的人以及不同的行业领域培养了特殊的人才,这倒是体现了人尽其才的思想。

从反面看,当教育不受到重视或受到破坏的时候,国家的实力就会减弱,强国可以变弱。在纳粹统治时期,教育和科学事业受到极大的破坏,特别是大批犹太学人被迫离开大学、离开德国,德国的教育和学术事业因而受到空前的重创,从19世纪以来所积累的学术基础面临瓦解。经过这次浩劫,德国作为学术中心的时期也就一去不复返了。这段惨痛的历史为教育强国提供了一个反面的例证。

纵观近代德国的发展过程,我们有理由把德国看作一个教育兴国或教育强国的范例。19世纪德国史学大师蒙森曾把大学、军队和关税同时并列,认为这三者是德国崛起的核心因素。他能够把大学列在首位,想必不会反对教育强国、学术强国的说法。(作者系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5. 一战后德国怎样在经济上成为战胜国而崛起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于1924年制定的德国赔款支付计划。由于德国财力枯竭,加上战胜国争夺德国赔款的矛盾,德国按《凡尔赛和约》(见巴黎和会)支付赔款问题成为20年代资本主义国际经济与政治中难以解决的纠纷 。根据英国提议,协约国赔款委员会于1923年11月增设两个专门委员会,一个研究平衡德国预算和稳定德国金融之方法 ,一个调乍得国资本外流情况并设计引回的方法。两个专门委员会以美国银行家C.G.道威斯为主席 。12 月由法、比 、意、英 、美5国代表组成的国际专家委员会赴德调查 ,研究德国赔款问题。1924年4月9日道威斯拟定一项解决赔款问题的计划,史称道威斯计划。该计划经同年7月16日~8月16日之伦敦会议 (英、法、意、日、比、希、葡、罗、南、美参加)讨论并通过,同年9月1日生效。该计划企图用恢复德国经济的办法来保证德国偿付赔款。主要内容是:由协约国监督改组德意志银行,实行货币改革,并由协约国贷款 8亿金马克(折合1.9 亿美元)以稳定其币制,在赔款总数尚未最后确定的情况下,规定德国赔款年度限额,即由第一年(1924~1925) 10 亿金马克开始,逐年增加,到第五年 ( 1928 ~1929 )增至年付25亿金马克;德国支付赔款的财源来自关税、烟酒糖专卖税、铁路收入及工商企业税;发行110 亿金马克铁路公债、50亿金马克工业公债;德国的金融外汇、铁路运营以及税捐征收事务受国际监管。德国以法、比两国从鲁尔撤军作为接受赔款计划的条件 。1924年8月16日,计划被双方接受。道威斯计划的执行,对20年代后半期德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1924~1929年德国支付赔款110亿金马克,获得外国各种贷款约210亿金马克。1928 年德国声称财政濒于破产,无力执行该计划。1930年为扬格计划所取代。

“道威斯计划”是道威斯高超的经济、政治才华的结晶之一,也是一战后美国迈向“独立的世界主义”政策的重要一步。1921年3月4日,共和党人沃伦·G·哈定就任美国29任总统,并宣誓美国决不卷入外国的纷争。4月12日,哈定又在国会联席会议上说,美国“将不参加国际联盟”。但同时,这位总统又保证,他的政府将与那些想组成一个他认为非政治的国家联合体,以及想使惨遭蹂躏的欧洲国家复兴的外国政府合作。这就是说,哈定政府的所谓“不卷入”和“不参加”,不过是要以美国的方式对欧洲施加影响罢了。因为他们知道当时美国还不具备控制“国际联盟”的“能力”,但也清楚美国已具有的影响力,不参与欧洲事务显然是不可能的。这就是“道威斯计划”产生的美国大背景。

作为解决德国赔偿问题的方案,“道威斯计划”的产生及其得以实施还有更具体的背景。众所周知,“计划”不仅结束了德国经济的混乱状态,解决了德国继续赔偿的一系列技术性问题,而且也使美、法等围绕德国赔款问题的矛盾、斗争以及相持状态得到了大大缓解。再一个问题就是20年代德国对协约国的战争赔偿问题和战后协约各国对美国的战债偿还问题联系在了一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欧洲各国欠美国的战债共达103亿4千万美元。其中英国为43亿,法国为34亿,意大利为16.5亿美元。虽然《凡尔赛和约》规定英、法等可以从德国得到战争赔偿,但同时要偿还美国的债务。所以主张将赔款和战债问题联系起来讨论。1920年5月,英、法两国政府首脑发表声明,主张同时一笔勾销对美国的战债和对德国的赔偿要求。当德国财政、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已无力偿还协约国的赔款,英、法等在德赔款问题的矛盾也日趋尖锐之时,1922年8月1日,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向法、意等六个协约国发出照会——即着名的“贝尔福照会”,提出英国“准备放弃对德国赔偿的一切未来权利和对战债偿付的一切要求。只要这一放弃成为一项使此重大问题能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的……总计划的一部分。”言外之意,是要求美国一同作废弃战债要求的努力。12月26日,法国操纵的巴黎会议决定对德国实施制裁之时,29日美国方面发出了“参与”的信号。这一天,美国务卿查尔斯·艾文斯·休斯在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对美国历史学会发表重要演说,指出应由一个“公正的”国际专家委员会来研究德国的赔偿问题,包括对德国的偿付能力作出新的估计。并且表示,美国公民将会参加这个委员会的工作。1923年1月11日法,比军队占领鲁尔后,英、法在德国问题上的矛盾更加尖锐,德国也停止了对英、法等国的赔偿。乘此机会,10月11日美国总统柯立芝对报界声明,休斯的纽黑文演说所表述的立场仍然有效,同时也反对将战债与赔款联系起来讨论。英国赞同组成专家委员会重新讨论德国的赔偿问题。为了迫使法国就范,英国联合美国对法国施加各方面的压力,致使赔委会于1923年10月15日在巴黎宣布C·G·道威斯和欧文·D·杨格为调乍得国财政情况的美国专家,后组成了道威斯领导的专家委员会。

6. 德国一战到二战是如何崛起的

德国在欧洲属于地大物博的国家,国土面积能排在前面,人口也较多,而且矿产丰富,境内土壤肥沃,德国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文化艺术就很发达,造就了德国人文化素质较高,在一战之前,借助这些优势条件,普鲁士德国通过侵略和铁血政策扩大了领土,实现了统一。社会的稳定带来工业高速发展,特别是重工业。虽然在一战中落败,自身的军事武器也被战胜国强制解除,但国家领土除了还了以前一些割地和海外殖民地外完整性还在,总重要是经济赖以发展的工业结构还在,国家政局也动荡不大,所以在一战落败后,德国集中精力发展经济,迅速恢复了元气,在二战前夕,加上英法国家对德国的军事膨胀和侵略执行“绥靖”政策,造成了德国军事力量飞速发展,英法帝国主义自吞恶果!
在二战落败后,德国的建筑和工业确实遭受了很大打击,但是技术实力还在,而且二战后德国一分为二:西德(联邦德国)被英法美接管,东德(民主德国)被苏联接管。二战后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对抗的世界形势决定了处于阵线中间的德国不会平静,英法美为了对抗苏联,同时美国也为了在欧洲也能有一个牵制英法的国家,都对西德加以重视,一方面替德国掩盖侵略和拖延战争赔款,另一方面对联邦德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大量贷款和经济援助。在德国本来就算良好的发展基础上,联邦德国的经济迅猛发展,超过了英法,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而处于柏林墙东侧的民主德国由于执行苏联发展模式,同时受帝国主义影响,经济发展较慢,谈不上迅速崛起!直到今天,虽然两德统一很长时间了,但德国东部经济还是比西部差一些!

7. 二战之前德国如何崛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是战败国,然而从一战结束的1918年到二战开始的1939年,短短20年的时间竟然还能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是如何崛起如此之快的!?

我们一起来看看德国当时所经历4大最重要的时间点:

1、1929全球经济大萧条

8.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是怎么从分裂崛起的

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一次世界大战由德国引起主要是因为德国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工业强国,为了谋求自己在世界上的经济和政治地位挑战以英国,法国为首的老牌资本主义殖民霸权。
第二次世界大战由德国引起的主要原因是德国当时面临经济危机,社会混乱,给法西斯主义夺取政权制造了机会,从而引发世界大战。
两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协调。
德国和小日本能成为同盟的原因是因为当时法西斯国家主要是德国日本和意大利,德国为了寻求盟友所以只能和日本联合起来。
意大利反水是因为意大利军事实在是太烂了,面对英美联军根本就力不从心,导致接连败退,意大利统治者墨索里尼因为军事上的失败而被监禁起来,随后被德国救走,在意大利北部成立傀儡政府,南部则向英美投降,逐渐的意大利就反水了。
美国插一腿的原因是当时欧亚几乎要被法西斯占领了,如果再不插手那么美国将来会陷入孤立状态,所以早参战能使美国避免这一危机。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失败的原因是英法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强国,国力雄厚,比德国强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失败的原因是德国发动的战争是侵略性的,不得人心,注定失败
1.对于世界霸权的争夺
2.德国政府和主战人士的大力煽动
3世界资本主义间的矛盾矛盾:(1)“英德矛盾,英德在重分世界问题上的矛盾,是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矛盾,这是导致一战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18世纪70年代以来英德关系的演变过程表明,英德冲突对于一战爆发所起的作用虽然不是唯一重要的,但不能低估。海军竞争和协约国的形成与发展是英德矛盾的两个主要表现形式,二者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终于成为导致一战爆发的主要因素。 (2)“法德矛盾,从实际情况考察,“英德矛盾主要说”并不全面。英国把德国作为主要对手,而德国没有从国策方面把英国作为主要敌人,只是在具体政策和海军竞赛上把英国作为主要对手,因此,两国之间的矛盾构不成主要矛盾。德国最大的敌人是法国,无论从欧陆的霸权地位或德国的发展来看都是如此。 (3)“俄德矛盾,“英德矛盾主要说”是完全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一战前英德之间在殖民地问题上并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也不存在严重的冲突,俄德矛盾远比英德矛盾尖锐、突出。如果说一战是由于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引起的,那么显然俄德矛盾是更直接的原因。

9. 一战之后德国是怎么起来的

1、一战德国的战败并非由于德国在一战战场上的重大失利,主因是德国国内工人起义,战场基本不在德国境内。因此一战并没有伤害德国工业基础,相反刺激了重工业的发展,大量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没有在战争中受到损失。所以战前雄厚的工业基础和良好的劳动力素质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战胜国对德国军事方面的限制,也有利于德国集中财力、物力恢复和发展经济。
3、英国执行大陆均势政策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的方案,使德国较完整的保留了下来。
4、美国和英国的扶植对德国的重新崛起也起了重要作用。一战后美国的道威斯计划给德国提供了大量的资本,同时美国和英国还在技术,武器,装备,燃料和原料方面大力支持德国。

阅读全文

与德国如何从一战崛起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31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04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892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29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53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42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369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27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198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03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19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29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32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44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172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44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68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993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31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