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二战德国为什么会失败
很大的问题啊
从战略上来说,我认为有如下原因:
1.战略不合理
(1)在结束对法国的作战之后,没有马上发动对英国的进攻,给了皇家空军喘息的机会,直接导致了不列颠空战的失败
(2)在英国尚未屈服的情况下,进攻苏联,导致了德国重蹈一战覆辙,两线作战。试想,如果拿下英国再进攻苏联,美国人可能横渡大西洋开辟第二战场吗?
2.战争目标三心二意
(1)攻打苏联初期,并未将莫斯科列入作战目标,但在列宁格勒攻击受阻,攻克基辅后,又想攻打莫斯科,结果来自西欧的德国士兵自然不敌苏联士兵
3.统帅不够理智
(1)在柏林初次遭到轰炸后,戈林和希特勒放弃攻击英军的机场和雷达站,转而攻击英国各大城市,使几乎山穷水尽的皇家空军奇迹般的再次绝处逢生
从战术上来说,有如下原因:
1.统帅直接干预一线指挥,部队指挥不力
(1)诺曼底登陆前,希特勒将纵深的装甲师全部掌握在自己而不是隆美尔手中,导致了在最初登陆的十几个小时里德军未发动有效反击,给了盟军巩固滩头阵地的机会,登陆获得了成功
2.对新式武器太过自信
(1)保卢斯第六集团军被困斯大林格勒时,希特勒竟然以为凭借2个虎式坦克营就能打开包围圈,结果增援部队侧翼的罗马尼亚军团被击溃,第六集团军全军覆没
3.保密工作没做好
(1)英国破译了恩尼格码,仿制了密码机,所以德军大部分情报根本没法保密。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北非战场上,盟军依靠破译的电文,几乎击沉了所有德国运油船,掐断了德军的补给,阿拉曼战役以德国的惨败告终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原因:
1.德国人民的厌战情绪
2.德国的战争生产能力与盟国相差太大
❷ 二战时的敖德萨战役,有德国支持的罗马尼亚军队为何惨败
因为二战时期的罗马尼亚部队装备跟不上,没有重型武器,士兵还是在用步枪,关键是罗马尼亚部队还没有交通工具就大大影响军队速度。加上在通过港口浪费时间,导致大量士兵送命,所以罗马尼亚部队才会在德国的支持下还惨败。
也许罗马尼亚部队就不会失败那么惨,可惜罗马尼亚部队就是浪费大量的时间,最后才大大影响整个战争的局势。
❸ 罗马尼亚战役的战争分析
第一个问题是:首先,德国是否能避免这场惨败?大家一定记得就在战役开始前,德军曾考虑过将防线后撤以缩短战线,但由于希特勒觉得在罗马尼亚德军有足够兵力守住原来的防线,而且由于顾虑不经战斗就将苏联红军放入罗马尼亚会使得罗马尼亚失去继续战斗的意志,因而没有批准这个计划,7月底德国陆军总部将5个装甲师和6个步兵师调离了罗马尼亚,这使得当地的德军实力大为下降,这肯定是德军失败的一个原因,那么是不是如果那些兵力不被调离罗马尼亚,德军就可以避免这场失败?对于这个问题,可以用另一个问题来反问:为什么德国陆军总部要调走这些兵力?这些兵力调去了哪里?由于苏联于1944年6月在白俄罗斯和北乌克兰发动的大规模攻势取得了巨大成功,到1944年8月,苏联红军已经兵临波兰首都华沙城下,通向德国心脏地区的门户有被苏联红军冲破的威胁,为此德军不得不通过削弱其他防线,集中一切可抽调的兵力于波兰的办法来稳定那里的防线。所以驻罗马尼亚的德国南乌克兰集团军群的兵力被抽调是根本无法避免的事。对于德军来说十分不详的是,到1944年苏联红军已经有足够的实力在两个不同的方向上发动大规模的攻势,为了挡住苏联红军的主攻,德军不得不削弱其他防线上的兵力以堵塞突破口,当苏联发现德军其他防线已经被削弱到一定程度时,他们就会发动他们的第二号攻势,虽然参加这个攻势的苏联红军的实力无法和担任主攻的苏联红军部队相比,但由于当前的德军实力更弱,所以还是有很大成功希望,还将看到到1945年,苏联红军将会有能力在3个方向上发动大规模进攻。1944年8月在罗马尼亚的德军无法避免战败,他们的命运可以说在1944年6月22日,苏联红军发起白俄罗斯战役时已经决定了。
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德军失败得这么惨?他们在2个星期里损失了30万人,其中阵亡人数高达15万人,是苏联红军阵亡和失踪人数13197人的10倍以上!在4年的苏德战争中,无论是在此以前还是在此以后,苏联红军都从来没有取得如此有利的阵亡比率,即使在以后会写的《维斯图拉战役》中,无论是苏联红军军队的素质、装甲兵力的规模都远强于处于次要战线上的第2和第3乌克兰方面军,而且苏联红军在兵力上的优势更大(大约220万苏联红军对56万德军),在这种优势的情况下,虽然苏联红军取得了完胜,并使近20万的德军战死在战场上,但苏联红军阵亡和失踪人数也达到43476人,双方阵亡比率大约1:5,仍然低于罗马尼亚战役。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是德军准备不够充份吗?显然不是,从1944年4月到8月,德国人有整整4个月的时间来完善他们的防线,而德国人并没有浪费这段时间,当苏联红军发起进攻时,德军在东北的防线依托Dniester河,北部防线则有山地掩护,都相当坚固。那么是德国守军状态不佳吗?也不是,在南乌克兰集团军群的德国部队中,老兵比率很高,有许多老兵曾在曼斯坦因麾下久经沙场,作战经验十分丰富,而在苏联红军方面,在战役开始前不久,265000新兵被补充进苏联红军,这两天我翻了一下资料,结果发现这个数字仅仅是补充进第2乌克兰方面军的新兵数字,另外补充进第3乌克兰方面军的新兵为8万人,也就是说苏联红军参加进攻的88万部队中有近35万人(40%)的兵力是毫无作战经验的新兵!他们别说无法和德军相比,即使罗马尼亚人也比他们强。那么是不是苏联红军在兵力和武器装备上占了绝对的优势?也不大可能,参加这场战役的德国和罗马尼亚人共有50万人,苏联红军在兵力上占的优势并不大,当然苏联红军在武器装备上占的优势很大,炮兵10:1,坦克和自行火炮5:1,飞机一开始是15:1,后来是4:1到5:1,德军是防守的一方,一条完善的防线是可以多少抵消进攻者在人数和武器上占的优势的,而且即使苏联红军凭借其在武器装备上的优势最后打败德军,但这仍然无法解释为什么德军输得这么“难看”。
那么是不是由于德军在战斗中丧失了勇气?这肯定不对,可以看到德军打得多么顽强,尤其在战役最后的那段时间里,德国人所表现出来的勇敢和坚韧足以让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军队引以为豪。最后大家也无法把这场战役的失败归咎于希特勒“不准后退一步”的命令,因为仅仅在苏联红军发动进攻后不到3天,德军就接到了全线后撤的命令。那么德军如此惨败的原因是什么呢?Friessner将军在战后曾把情报的失败作为战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他回忆在战役前不久,他接到的情报是这样评价当前苏联红军可能采取的行动:“面对着南乌克兰方面军群的苏联红军在近期内发动大规模攻势的可能行不大,但由于对罗马尼亚发动攻势在苏联总体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苏联红军发动小规模局部攻势的可能性还是不能排除的”。大家且不说这份情报可靠性如何,作为指挥一个战略方向的高级将领,他肩头上担负着国家的危亡和部下数以十万记士兵生命的责任,他必须采取一切措施以对付敌军可能发动的进攻,哪怕他手下的情报军官跪下来赌咒发誓,敌人不会进攻,他没有权力有任何懈怠,这是作为一个统帅的命运,没有比一个统帅企图把责任推卸到手下情报军官身上更堕落的事了!对苏联红军攻势规模之大缺乏心理准备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当时苏联红军在波兰已经投入了如此多的人力和物力,所以Friessner将军(公正一点地说还包括古德里安和希特勒)都不相信苏联红军有能力同时在另一个地点发起大规模的进攻,这才是德军对苏联红军的攻势感到突然的原因。
❹ 二战德国纳粹为什么会输
二战的时候,欧洲国家和美国都演技进入了工业时代。
而工业时代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是石油
德军大规模闪击战,短时间内集结大量军队,集中优势突破的战术称为闪击战。
而闪击战大量坦克飞机能动起来的基础就是石油。
德国是个富煤少油的国家。
而当时全世界产油的地方是 美国 委内瑞拉 墨西哥 罗马尼亚 苏联高加索 亚洲是菲律宾
美国产量最大,其次是墨西哥 委内瑞拉 然后是苏联高加索。
而德军准备不足,开始发动战争的时候就只有五百万吨石油的资本。
开始闪击欧洲的时候,打得比较轻松,英法绥靖政策,德国打下整个欧洲也没消耗超过100万吨石油。
所以这时候德国高层就开始制定进攻苏联的计划。
但是德国高层错误的遗漏了一个信息,那就是欧洲这边面积小建设比较好,坦克跑起来不怎么费油,而苏联建设比较落后都是泥地,坦克集团军石油消耗很大。
德军控制的罗马尼亚年产量1000万吨石油只够德国和平时期的年消耗,根本支撑不了多条战线同时开战。
所以这时候德国就是要集中力量进攻苏联控制的高加索油田。高加索年产量2000万吨,可以解决德军的问题。
但是因为希特勒错误的决定,而导致这个计划泡汤。这时候日本也是遇到了同样问题,石油短缺,日本本岛的军舰没有油,菲律宾有油但是没有军舰护航油运不到日本本岛,军舰就开不出来。同时石油无法输送到日本在前线的战场,导致日军攻势大减,中国战场的国君和日军陷入胶着状态。
同时41年的时候美国参战,同盟国得到大量补给和支持,美国是当时世界主要产油国,年产量2亿吨,因为有石油,所以美国前线一艘军舰被打沉,后面工厂已经有5艘下水,前线一架飞机被击落,后面已经有几十架交付军队。
强劲的物资补给保证了同盟国必胜无疑。因为打仗其实就是拼资源,拼家底。
德意日三国虽然控制了不小的领地但是大部分都是没油的地方。小日本与大庆油田戏剧性的错过而导致了整个失败。本来如果得到大庆油田,日本在中国战场的优势还会继续保持。
德国如果得到高加索油田加上罗马尼亚就有年产3000万吨石油,再加上德国强大的生产能力,就能保证前线军队的物资补给,从而就能保证德军的攻势。
这些就是德军失败的原因一
原因二就是德国高层错误的估计形势,导致错误的战略战术制定,消耗了大量资源和兵力。
原因三就是核武器,当时美国在研制核武器德国也在研制,但是可惜的是德国动作太慢了。
这种外挂式的决定性的大杀器,出来的太慢了。
❺ 二战不可一世的德国 为什么会输
二战的时候,欧洲国家和美国都演技进入了工业时代。
而工业时代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是石油
德军大规模闪击战,短时间内集结大量军队,集中优势突破的战术称为闪击战。
而闪击战大量坦克飞机能动起来的基础就是石油。
德国是个富煤少油的国家。
而当时全世界产油的地方是 美国 委内瑞拉 墨西哥 罗马尼亚 苏联高加索 亚洲是菲律宾
美国产量最大,其次是墨西哥 委内瑞拉 然后是苏联高加索。
而德军准备不足,开始发动战争的时候就只有五百万吨石油的资本。
开始闪击欧洲的时候,打得比较轻松,英法绥靖政策,德国打下整个欧洲也没消耗超过100万吨石油。
所以这时候德国高层就开始制定进攻苏联的计划。
但是德国高层错误的遗漏了一个信息,那就是欧洲这边面积小建设比较好,坦克跑起来不怎么费油,而苏联建设比较落后都是泥地,坦克集团军石油消耗很大。
德军控制的罗马尼亚年产量1000万吨石油只够德国和平时期的年消耗,根本支撑不了多条战线同时开战。
所以这时候德国就是要集中力量进攻苏联控制的高加索油田。高加索年产量2000万吨,可以解决德军的问题。
但是因为希特勒错误的决定,而导致这个计划泡汤。这时候日本也是遇到了同样问题,石油短缺,日本本岛的军舰没有油,菲律宾有油但是没有军舰护航油运不到日本本岛,军舰就开不出来。同时石油无法输送到日本在前线的战场,导致日军攻势大减,中国战场的国君和日军陷入胶着状态。
同时41年的时候美国参战,同盟国得到大量补给和支持,美国是当时世界主要产油国,年产量2亿吨,因为有石油,所以美国前线一艘军舰被打沉,后面工厂已经有5艘下水,前线一架飞机被击落,后面已经有几十架交付军队。
强劲的物资补给保证了同盟国必胜无疑。因为打仗其实就是拼资源,拼家底。
德意日三国虽然控制了不小的领地但是大部分都是没油的地方。小日本与大庆油田戏剧性的错过而导致了整个失败。本来如果得到大庆油田,日本在中国战场的优势还会继续保持。
德国如果得到高加索油田加上罗马尼亚就有年产3000万吨石油,再加上德国强大的生产能力,就能保证前线军队的物资补给,从而就能保证德军的攻势。
这些就是德军失败的原因一
原因二就是德国高层错误的估计形势,导致错误的战略战术制定,消耗了大量资源和兵力。
原因三就是核武器,当时美国在研制核武器德国也在研制,但是可惜的是德国动作太慢了。
这种外挂式的决定性的大杀器,出来的太慢了。
❻ 二战期间德国侵略过哪些国家后来为何战败
在二战正式打响(1939.9.1)之前:
1935-1936,德国帮助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1936-1939,与意大利一同干预了西班牙的内战,也就是侵略的西班牙
1938.3,吞并了奥地利
1938.9通过《慕尼黑条约》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
1939年掌握捷克斯洛伐克全境
正式开始二战后:
1939.9.1开始进攻波兰
1940.4-1940.5进攻北欧和西欧,占领了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和比利时,同时进入法国,1940.6.22日,法国投降
1940.7-1940.9进攻英国
1941.6.22开始进攻苏联
那时,南斯拉夫和锡兰也被占领,芬兰,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和芬兰是追随德国,而西班牙,葡萄牙,瑞士,瑞典和爱尔兰是中立。
在非洲还有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被其控制。
德军同时在多个战场作战,战线拉的太长!最终是被苏联、美国等共同打败
❼ 二战德国战领法国1年,还有和意大利 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芬兰联合起来,为什么还打不过苏联
说气候寒冷的几乎就是地摊文看多了
德国占领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丹麦,挪威,波兰,捷克和南斯拉夫,但是你能保证在这些地方能拉出足够多的且足够忠诚的军队吗?这些地方,如法国难道不需要部署部队来防备西方盟军吗?其次,盟友中,意大利主要在北非与英国交战,匈牙利和罗马尼亚虽然参战,但缺乏重武器和反坦克武器,保加利亚没有参与对苏作战,芬兰在“收复失地”后就消极怠工了。
德国自己的战术和战略也有问题,虽然初期击溃了苏联,但随着苏联的广阔的领土带来的战略缓冲,苏联可以一次又一次的组织军队抵抗德军,抵消了德国最擅长的闪电战。同时苏联开战之后很快速度进入了战时状态,而德国直到苏联反攻才进入战时状态。
❽ 为何有人说如果二战没了罗马尼亚帮忙德国人甚至连仗都打不了呢
罗马尼亚是二战德国主要的石油来源地,这里每年生产大约1000万吨石油,基本喂饱了德国的战争机器,而德国沿海省份的石油产量只有每年50万吨,该国煤制油的最高产能也就是每年500万吨的样子,而它消耗石油最多的1943年需要大约1200万吨石油供应,很明显没有罗马尼亚是绝对不行的。
(罗马尼亚和德军的士兵,注意头盔差别)
但是,二战时期的罗马尼亚工业基础有限,这就导致它的部队装备不是太好,当巴巴罗萨计划开始之时,全部部署在苏罗边境的19个罗马尼亚师只装备捷克生产的ZB-24步枪,轻机枪五花八门包括捷克的ZB-263053和奥地利生产的施瓦茨罗德轻机枪,基本没有攻坚武器。由于装备不足,罗马尼亚部队还使用缴获的莫辛-纳甘步枪、PPD-4041冲锋枪和托卡列夫手枪,尤其是苏联火炮最受欢迎,不仅罗马尼亚军队就连德军也很喜欢苏联火炮,只可惜一直受到弹药奇缺的困扰。罗马尼亚军队的装备总体尚属可观,至少它有装备可用,但缺乏反坦克炮和交通工具是个致命伤!
❾ 二战德国为什么会战败!
1,德国在不列颠战役初期取得巨大胜利,丘吉尔曾指出,针对皇家空军的空袭如继续,帝国将面临崩溃的边缘,后希特勒为报复英国对柏林的轰炸,下令转为恐怖空袭,对伦敦进行轰炸,这样使英国有了喘息之机,使德国空军始终无法击败英国空军,在美国加入后,以美国强大的工业实力和远离欧洲的地缘优势,盟国空军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而德国陷入苏联战场,工业实力要首先满足苏联战争的需要,空军飞机补充缓慢,自然就不是盟国的对手.
德国虽然占领欧洲大陆,但工厂都已经瘫痪,只有德国本土的工厂还在全力运转,以鲁尔区为最,在战前曾作出统计,美国的工业生产潜力是的国的3倍,再加上德国的装甲生产有希特勒插手,德国的武器种类繁多也给武器的维修,零部件的补充,设备的更换带来困难,加剧了德国的兵力劣势,苏联自始至终始终生产T-34,积蓄多年的装甲兵精锐已在苏联战场上损失过多.
虽然德国控制的人口不少,但希特勒只相信德国日尔曼人可以为他效忠,所以他只征召具有日尔曼血统的人参军,而英国,美国,苏联本来人口就比德国多得多,又全国总动员,美国战争实力的85%,英国的99%,苏联的100%全用来对付德国,德国8000万人怎能敌美国当时的2亿人口和苏联的1.4亿人口?还加上英国的5000万.而德国盟国的军队的战斗力普遍低下,德军吃了他的盟友的很多苦,斯大林格勒就因为罗马尼亚的第3集团军和匈牙利的第7集团军不战而逃,放弃伏尔加河防线,最终导致德第6集团军的被围.
二战初期的德国空军是世界第一,这是英国人承认的,但飞机质量并不先进,英国的喷火式战斗机的性能完全超过同期服役的德国战斗机,这也是英国皇家空军能经受住德国空军的一个因素.到1942年,德国空军的劣势已开始在东西线同时显现,苏联空军开始掌握制空权,美国研制的大批新式战斗机被编入第8航空队进入英国服役,而德国的ME-262则因为希特勒的干预而变成轰炸机,导致德国的军工生产遭到盟国空军的全面破坏,更加剧了德国空军的劣势.
德国海军在初期就十分弱小,根据1935年的英德海军条约,德国海军只允许拥有英国皇家海军的35%的吨位,而希特勒也不注重海军的建设,开战之初,德国只拥有战列舰2艘,袖珍战列舰3艘,巡洋舰5艘,驱逐舰22艘,潜艇57艘,而英国则拥有航空母舰8艘,战列舰12艘,巡洋舰数不详,驱逐舰144艘,牢牢控制大西洋制海权,虽然俾斯麦是西方海军中战列舰的王牌,但单舰的作战实力不能代表全体海军的实力,而且航空母舰的诞生标志着大炮巨舰时代的结束,而德国竟没有1艘航空母舰服役!海军的劣势也是德国失败的原因之一.不可否认,邓尼茨的狼群战术是伟大的发明,但到1943年美国海军和英国海军联手猎杀狼群后德国的狼群就走向穷途末路.
希特勒是一个狂热的民族主义者,出色的演讲家和政治家,经济学家,战略家,但性格怪异,孤僻,刚愎自用,蛮横无理,在胜利时可以保持克制,但失败时就完全丧失理智,疑心很重.这就是我眼中的希特勒.
当德国的装甲兵生产由古德里安领导后,曾一度将坦克的月产量提高到800辆每月,但当时盟国的空军已占据优势地位,德国的主要工业区完全在盟国空军的空袭范围之内,所以德国工厂被摧毁的速度远在建造速度之上,而且当时德国人力危机也十分严重,大批技术工人和工程师都被强行征兵服役,没有工人的工厂还怎么开工?所以德国的军工生产在二战后期可以说已是瘫痪.
❿ 德国没他打不起闪电战,二战中的罗马尼亚到底有多重要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意日三大轴心国一起侵略世界,打算瓜分地球的邪恶战争。但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中,“轴心国”远不止三个,绑在这架战车上的国家为数众多,只是后来不被提起。
我们都知道,二战时中国不是孤军作战,而是跟美国、英国、苏联等国组成盟国。其实德国当时也有自己的小联盟,除了日本和意大利两大轴心之外,欧洲的芬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都是德国的盟友,这些国家被称作“仆从国”,为德国的侵略出钱出力。
其中罗马尼亚的地位最重要,是德军主要的的石油来源,被现代的军迷戏称为“德军的奶妈”。
前线伤亡惨重,本土惨遭轰炸,加上德国的败相已露,罗马尼亚政府开始动摇了。1944年,苏联红军打到了罗马尼亚北部,罗马尼亚国内又发生了政变,新政府决定向盟国投降,跟盟军结盟。继意大利之后,罗马尼亚成为第二个投降的轴心国。
罗马尼亚的投降比意大利投降更让德国受伤,因为重要的石油供给中断了,德军的装甲部队只能趴窝。罗马尼亚的投降加速了纳粹德国的灭亡,因为这次阵营的转变,罗马尼亚在二战结束后没有遭到清算,保持了自己的领土主权完整。
二战后,罗马尼亚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一部分,跟纳粹德国的合作是它的黑历史。当年跟纳粹合作的独裁者安东内斯库在1946年被处决,新政府绝口不提二战历史,这段不光彩的过去至此被彻底尘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