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想问一下二战时德国的货币有哪些
帝国马克,
当时主要货币汇率:
1939年的大致汇率,以美元为基准,一盎司(31.1035克)黄金价格是35美元
帝国马克兑美元:2.5:1
英镑兑美元:
0.25:1
法郎兑美元: 5:1
里拉兑美元: 18~20:1
日元兑美元: 4.3:1(1940)2:1(20年代)
8:1(金融危机)
法币兑美元: 4.15:1(战前)20:1(1942)
B. 德国在二战中军队有1000万,而苏联在损失这么多人的前提下还是取胜了,为什么德国不在增加兵源
首先更正一下,其实德军并非都是德国人。
德国军队最多的时候总数为1040万(官方统计),但是很多是雇佣军和其他部队,也就是说由纯正的德国人组成的军队不是全部(但是德国军队一般都是精锐,如党卫军)。所以在战争初期,德国的军队人数方面给它国家本身造成的压力还不是这么大。军费可以从所侵略的国家那里榨(如维希法国),军队可以组成雇佣军(如匈牙利)。攻占重要矿点可以获得矿石资源等。
人数虽然多,但是到了后期能用的并不多。因为自从1941年苏德战争开始以来,德国就一直两线作战,战线大幅拉长,这种战略极为不利。在这种情况下,德国不能再派出更多的部队。一个苏联,就能让400多万德军被拖住,其他地方肯定也是很紧张的。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当时德意志第三帝国的情况:苏联战场还在艰苦作战,北非那边也在挣扎,大西洋上也不太平,本土时不时的还总被轰炸。虽然基本征服了欧洲(除了英国等),但是战争形势还不能太乐观。德国在一开始攻入苏联的时候很顺利,但是随着战线拉长和时间推移(到了冬季),苏联战场上德军就开始逐渐由战略进攻转向战略防守,进攻的步伐缓慢,大城市屡攻不下。
德军一开始的确是增兵的,因为1941年一开始用来进攻苏联的军队只有150——200万(平摊到几百几千公里的战线上)。在战争前期德军取得重大进展,比如创造过全歼苏军一个方面军的战绩(基辅大会战,击毙苏军司令基尔波洛斯,使苏联损失66.5万人),苏军也确实遭到了极大损失。
但是由于战略的失误、冬季的来临和苏军的反击,德军也有损失,双方开始僵持,德军于是增加兵力。但1942年春季苏联大反攻失败,而德军又没有趁机集中兵力击破苏军防线,终于丧失战机。之后再增多少兵也几乎没有起到什么作用。这里涉及到双方对于战争之“势”的把握。一旦苏联开始了有效的反攻,德军就很难再站住脚了。
到了中后期,德军几个方向兵力已经不占什么优势了。所以几乎也派不出什么兵。有的时候军队派过去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苏联及其所在的同盟国扩大优势,逐步收复失地,击败第三帝国。
到了攻克柏林之前,希特勒的一次讲话中就指出,男人作为战士应该去战斗,而女子就要为帝国培养未来的战士。这句几乎是厚颜无耻的一句话也确实道出了德国那时的窘况。所以军队的锐减当然在情理之中。
说句题外话,苏联进攻柏林的时候,德军有70万,苏军200万。战役结果是苏军胜利,损失30.8万(据说因为围攻柏林的时候苏军人太多,很多人是被自己人的炮弹打死的)。德国到了最后关头的时候,已经无力回天,200万人战线分散、士气低下,不可能与同盟国抗衡。
所以总结一下:
1、苏德战争一开始,德军取得巨大胜利,没有增兵,也没有必要增兵。但是希特勒错误地估计了苏联军队的顽强意志和反击决心,认为击败苏联就如同踢倒一座腐朽的老木屋一般简单。
2、苏德战争中前期和中期,由于苏联的反击和一些其他因素,德军付出一定的伤亡。由于那个时候欧洲战场基本已经被德国占据,在这种战略局面下,德国增兵苏联来试图达到其击败苏联的目的。苏联领土上的德军最多达到400万。我个人认为这个时期完全结束的标志是斯大林格勒会战。是役,德国损失数十万精锐(保卢斯部),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3、中后期,开始于盟军的大规模反击。德军在苏联的情势已经逐渐走下坡。由于其他战场军力分配不均匀,及军力的匮乏,各地的战场均要求增加援兵(比如隆美尔就是因为得不到补给和援兵而被迫撤退的)。德军已经不可能稳定住苏德战场的局面。
4、苏军全面反攻,大举收复失地;德国丢失大量侵略地,全面收缩的时候,德国几乎是捉襟见肘。
5、战争末期,德国覆灭。
所以,德国不是没有增兵,具体的增兵情况及原因和后来的战况是有联系的。而当德国想再往苏联增兵的时候,因为各地区的战略原因,已经缺兵可增。
希望对你理解这段历史有帮助。我不是专家,但是我对历史也有些兴趣。我的分析你可以参考。
C. 二战德国国旗 二战德国国旗为什么是卍字的
1933年纳粹党赢得德国大选,希特勒上台执政,他很快就开始实行其专制独裁政策,取缔全国除纳粹党外的一切政党,实行纳粹党的一党专政,并废除黑、红、黄三色国旗,以纳粹党的万字旗为德国的国旗:
1935年9 月15日颁布的《帝国国旗法》规定到,从这一天开始德国国旗只能是卐字旗(带左旋的卐字),不能再使用黑-白-红三色旗作为国旗。赫尔曼·戈林以国会主席的身份在纽伦堡的一次谈话中解释了这个改变的原因: “旧的国旗(指黑-白-红三色旗)饱含了荣誉,但是她只是代表了德国过去的荣誉。我们对旧的黑-白-红三色旗的尊重,妨碍了我们对这种旗帜隐含在胜利的标志下的反动意义的注意”。
禁止使用黑-白-红三色旗的一个比较公认的原因是于1935年7月26日发生在纽约的“不莱梅号事件”:在德国班轮“不莱梅号”在纽约港口靠岸时,一群“反纳粹游行”参与者爬上不莱梅号并将纳粹的卐字旗撕成碎片投入哈德逊河。四天后德国大使向美国政府投了封尖刻的抗议信,文中指出德国国旗被“玷辱”了。美国方面却以卐字旗只是纳粹党旗,而作为德国国旗的黑-白-红三色旗并没有受到损坏为理由推卸责任。这个事件最终让希特勒决定修改国旗法。
D. 在二战时期,为何德国没有去侵略有钱的瑞士
因为瑞士的作用非常的大,德国肯定不会动手的。虽然瑞士富得流油,但是在更大的里面去,德国肯定是选择选择让瑞士帮助自己获取更大的利益的。
而且瑞士有着一个其他国家无可替代的能力,那是他们的金融服务能力。瑞士的银行在全球都是非常出名的,所以德国抢来的黄金,一般都是放在瑞士银行,然后换钱,这样就可以不怕同盟国的封锁了。所以德国光是这一点,就没有必要对瑞士动手了。
E. 为什么二战游戏中很少有用德三的旗子作为纳粹德国的标志大部分都是德二的旗子
西方的政治敏感
所以大部分的德军造型都进行了适当的和谐,其实还有德三的旗帜但是中间变成了铁十字
不过偶尔也有例外,像是《重返德军总部》,但是德国特供版里倒是对游戏内容进行了单方面和谐,比如德版游戏里的元首是没有小胡子的
F. 二战时,瑞士手中掌握大量财富,为何德国没有攻占它
瑞士地处欧洲中南部,是一个风景优美、高山耸立的典型内陆国家。它东接奥地利和列支敦士登,南邻意大利,西壤法国,北面是德国,总面积不过4万平方公里。
这样的一个中欧小国,在战火纷飞的二战中,虽然被轴心国重重包围长达4年之久,却生生躲过了纳粹德国的肆虐,逃脱了战争的破坏。
G. 二战时瑞士手中掌握大量财富,为何德国没有攻占它
当时的瑞士所处的地位都是比较特殊的,所以说德国根本没有理由去攻打瑞士,我们都知道在二战的时候战乱是非常常见的,但是作为手中最有钱的都瑞士却安然无恙,那是因为瑞士的地理位置非常的重要,许多国家都是想要这个地方,但是几个超级大国都想要,所以说大国之间制定了一个条件,那就是不论如何都不要动瑞士,这也就是为什么德国即使是有能力但是也不敢去打瑞士,我们都知道瑞士银行的存在,瑞士银行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大的银行,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瑞士都是一个宝贝。
所以说瑞士的特殊地位导致了德国没有任何理由去攻占,这样德国也就根本没有办法对瑞士动心思了。
H.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为什么没侵略瑞士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瑞士的国土面积很小,对德国而言,没有必须攻取的战略价值,从资源、从地缘政治等多方面考虑,瑞士都不是纳粹的必需品和扩张的障碍,瑞士不盛产矿藏与石油、粮食,阿尔卑斯山的另外一边是德国的盟友意大利,也不是德军的战略方向。
2、纳粹德国一定要破坏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的中立,是因为装甲部队需要通过这几个低地国家进攻法国,德法边界被“马奇诺防线”和阿登台地所屏障,仅仅通过阿登地区的突破是不能两翼包抄英法联军的,搞不好就形成“顶牛”战局,成为一战的翻版。
而瑞士国土比阿登山区海拔更高,根本不是德军装甲部队所能逾越的,对闪击法国毫无价值,所以希特勒也就没有侵略。
3、瑞士虽然国小兵少,但是保持了足够的警惕性和高昂的斗志,动员了43万多人的山地部队准备万一,在重装备很难使用的山地,德国人实在不想用步兵去拼抢一个毫无意义的地区。
事实上,德国总参谋部曾经在1940年制定过入侵瑞士的“冷杉计划”,希特勒在反复权衡了入侵的利弊之后,最终选择放弃了计划实施。
4、瑞士虽然号称“永久中立国”,实际上是亲德的,它的人口中64%是日尔曼人,极右翼政党和亲纳粹势力比较强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了自保也偷偷为纳粹德国提供了不少便利,比如藏匿纳粹高官的资产等。
5、在绝大多数欧洲国家被占领或被卷入二战后,希特勒保留瑞士这个中立国实际上也开了个窗口,与英美西方国家的许多交易和秘密谈判,也都是在瑞士进行的。
(8)二战德国为什么没有双旗币扩展阅读:
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
1、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1929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严重冲击了意大利,墨索里尼断定领土扩张是减轻国内经济压力所必需的办法,进而走向了扩张的道路。于1935年10月3日,发动了侵略战争,在经过7个月的抵抗之后,因西方国家的出卖和两国实力差距过大,埃塞俄比亚寡不敌众,最终沦陷。这次战争进一步暴露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软弱无能,助长了法西斯的嚣张气焰。
2、慕尼黑阴谋
1938年3月,德意志第三帝国并吞了奥地利。接着,希特勒以保护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德意志少数民族的利益为借口,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面对德意志第三帝国法西斯的咄咄逼人的侵略,英法两国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并与希特勒达成协议,希望把德意志第三帝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3、日本侵华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从而在世界东方形成第一个战争策源地。这场事变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二战已经浮现。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进一步加剧了国际形势的紧张态势。
I. 二战时瑞士手中掌握大量财富,为何德国没有攻占它
第二世界大战的爆发导致世界各国都陷入了战乱的局面,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惨重的灾难。这次战争爆发的原因就在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加剧。挑起战争的国家就有德国、意大利、日本,他们被称为法西斯国家。
在战争的初期,德国赖以生存的法宝就是装甲部队的闪击战。在瑞士这样的地形下,德国的闪击战根本没有办法展开,所以德军的威力就大大减弱了。希特勒也不是傻子,他自然不会去做那些费力不讨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