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战苏联猛攻柏林时,驻扎它国还有数百万德军,为何不前来支援呢
柏林战役的时候德国大势已去,拼死抵抗只是想牵制住苏军,好让盟军占领更多的地盘,避免大量德军落入苏联手里,利用苏联和盟军的矛盾最大限度保存自己的战后利益,因此不可能让其他部队回援的
2. 为什么百万德军不能澡盆渡海,两栖作战的一些问题
海岸线也许很长,但是能够发起大规模登陆战的地方也就那么几个。如果不能迅速登陆大量部队,建立火力优势,并迅速不断投放后续兵力,你会被反应过来的陆军赶下海……参考迪耶普战役~
3. 二战时候,德国在东线为什么输的那么彻底
第一,斯大林格勒战役对德国的主要损失在于打破了南俄战场的战线连贯性;乌克兰方向德军被切分成几块:深入高加索的A集团军群;位于哈尔科夫区域的顿河集团军群;位于克里米亚区域的守备部队。由于联系被切割开,战线形成多个突出部,为了防御,部队的机动性受到消弱。你不妨看一下曼帅的回忆录,当时A集团军群的大部队是渡过海峡转移到克里米亚的,造成他这边的兵力不足
第二,第六集团军当时得到了第四坦克集团军的其他部队的支援,兵力不止20万,而且当时第六集团军是乌克兰战线最大的一支机动兵力,他完蛋以后,直到哈尔科夫会战之前,德国的机动兵力始终不足
第三,斯大林格勒战役对德国的战斗力影响并非之前吹的那么大。德国总参谋部对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评价是:回到原点的一次旅行。德国的战斗力衰竭是库尔斯克战役,此战之后,苏联人获得了战略主动权,可以自主地发动攻击,消耗德国武装力量,到了10次打击的时候,德国人的精兵逐步被消耗,局势变得无法挽回
第四,德国的确掌握了欧洲的资源,但缺少统筹,你可以去看一下相关数据,知道施佩尔担任生产部长之后一年,德国国内还没有实现满负荷生产,相当一部分设备在生产奢侈品。对欧洲各国工业设备的运用也很不充分,浪费和效率低下现象很严重。后期美国人有意加强了对油田、炼油厂、轴承加工厂的攻击。影响了德国人的生产
第五,德国的兵器生产过于强调精密化,生产工时太多,难度太大,自然不善于暴兵
第六,关于后勤问题,东线战场双方都缺乏足够的汽车,战场主要围绕铁路等枢纽进行。部队的机动性不足,而德国的汽车工业能力不足。毛子是靠老美输血
第六,43、44年,德国人作战时处于一种摇摆状态,小胡子过于强调死守,使部队失去机动力,而毛子可以自由选择攻击方向,适当绕过围而不打。结果就是德国的老兵不断损失,失去骨干的部队战斗力一落千丈
第七,请不要忽视毛子的战斗力提升,以春醒行动为例分析,最精锐的党卫队装甲师居然不能突破第三乌克兰方面军的防御线。毛子在后期摸索出了大纵深进攻和防御坦克进攻的有效方式。而德国人的步兵损失太大,到了后期,协同攻击的强度不足
4. 德国投降时还拥有数百万军队,为何德国没有继续抵抗呢
在苏联红军攻破德国首都柏林,希特勒自杀身亡之后,根据希特勒遗嘱,被任命为德国总统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的海军元帅邓尼茨,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并1945年5月8日24:00,在柏林正式举行了德国无条件投降仪式。随后,各个战线上的约400万德军向苏联、英国、美国投降,欧洲战场以盟军的胜利宣告结束。
成为战争废墟的德国城市
而显然,此时即使有冥顽不灵的德国人想继续抵抗,也不过徒增德国人的伤亡而已,没有充足后勤和精良的装备,德国的抵抗不过是无谓的自杀,根本毫无意义,只会将德国进一步拉进亡国灭种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