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为什么海尔在德国上市

为什么海尔在德国上市

发布时间:2022-06-21 11:28:39

Ⅰ 海尔的售后为什么好为什么海尔能发展到德国

这是人家达得经营理念,他看重售后,他的售后经费是从消费者那边拿的,这是他价格高的很重要一面
但东西并不值那么多钱
所以说同等价格的东西,海尔的质量要低

Ⅱ 海尔的创业史

1992-1998 1997-09 1997年9月,以进入彩电业为标志,海尔进入黑色家电、信息家电生产领域 与此同时,海尔以低成本扩张的方式先后兼并了广东顺德洗衣机厂、莱阳电熨斗厂、贵州风华电冰箱厂、合肥黄山电视机厂等十八个企业,企业在多元化经营与规模扩张方面,进入了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997-02 1997年2月,莱茵河畔掀起海尔潮,海尔参加了在德国科隆举行的世界家电博览会,海尔向洋人颁发产品经销证书的消息,不仅使中国人在国际市场上扬眉吐气,更标志着海尔品牌已经在国际市场开始崭露头角。 1996 海尔产品在市场上连续获得“最受消费者信赖的轻工产品”称号,是消费者心目中的理想品牌与首选品牌。 1996-06 1996年6月,海尔获得美国优质科学协会颁发的“五星钻石奖”,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个人被授予五星钻石终身荣誉。海尔在更大的范围内获得消费者的忠诚与美誉。 1995-07 1995年7月,原红星电器有限公司整体划归海尔集团,海尔以“吃休克鱼”的方式,通过输入海尔文化,盘活被兼并企业,使企业规模不断扩展 1995-05-22 1995年5月22日,海尔集团东迁至刚落成的海尔工业园,拉开了海尔二次创业——创世界名牌的序幕。 1994 海尔园建设日新月异,新项目边施工、边建设、边投产。 海尔超级无氟电冰箱参加世界地球日的展览,成为唯一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环保产品。 1993-11-19 在海尔园建设过程中,中国的资本市场开始启动。1993年11月19日,海尔冰箱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 1992-09 1992年9月,海尔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标志着海尔已成为合格的世界级供应商。 1992-05 1992年5月,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了,海尔抓住机遇,在青岛东部高科技开发区征地800亩,建立了海尔工业园

Ⅲ 中国公司怎么在德国上市的呢

建议你看一下电影《首席执行官》,它主要讲的是青岛海尔的成长史,包括了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的技术生产冰箱。还有营销事件的最轰动的“砸冰箱”事例。而今的青岛海尔作为全国的知名家电品牌,早已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甚至获得了条件极为苛刻的德国买家的认可。

Ⅳ 外界总拿海尔的市值与美的、格力对比,为何业内却说“没有可比性”

确实没有可比性!上市的只是部分资产而已!拿海尔来说,海尔有沪股,过去是青岛海尔,现在可能叫海尔智家,港股海尔电器,海尔电器是洗衣机,热水器等资产,还有18年在德国法兰克福上市的海尔D股!这些都是只是海尔集团的子公司而已!还有像日日顺,也是海尔集团附属公司,它包括日日顺物流,乐家,简单说来,就是物流体系,和海尔的乡镇网店和渠道。18年,日日顺品牌价值就是300亿了。13年阿里巴巴花了5.4亿购买了日日顺物流9.9%的股权。后28亿增持到34%。还有雷神科技,就是产雷神笔记本,也是从海尔小微企业创立出来的!

熟悉海尔的都知道,海尔一直坚持全球创牌,通过在海外的并购实现美国GEA、新西兰斐雪派克、Candy等七个品牌的布局,给行业树立了榜样。最关键的是,海尔在海外的布局也有了汇报,上半年,海尔智家营收的47%来源于海外,而且是近100%的自主品牌,与贴牌代工完全不同,贴牌的收入来的更快,但是不持久,未来得不到保障。目前,海尔在全球有10大研发中心,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研发产品。看到海尔这样全球化的布局,他连续十年蝉联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无可厚非。

Ⅳ 海尔是如何踏出国门的

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家特大型企业。海尔集团在总裁张瑞敏提出的“名牌战略”思想指导下,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资本运营,兼并控股及国际化,使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迅速成长为中国家电第一名牌。创业初期,只有一个产品,全厂职工不到800人,现在海尔拥有42大门类8600余规格品种的名牌产品群,职工2万多人。海尔从引进冰箱技术起步,现在依靠成熟的技术和雄厚的实力在东南亚、欧洲等地设厂,并实现成套家电技术向欧洲发达国家出口的历史性突破。

海尔集团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

名牌战略阶段(1984--1991年),用七年的时间,通过专心致志干冰箱的过程实施了名牌战略,建立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1992--1998年),用七年的时间,通过企业文化的延伸及“东方亮了再亮西方”的理念,成功的实施了多元化的扩张。

国际化战略阶段(1998--),以创国际名牌为导向的国际化战略,通过以国际市场作为发展空间的三个三分之一的策略正在加快实施与进展。

目前,海尔已在海外发展了62个经销商,30000多个营销点,海尔发展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9年4月28日,它是在对原青岛电冰箱总厂改组的基础上,以定向募集资金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于1993年10月12日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并于11月1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股票简称:青岛海尔,股票代码:600690。上市十多年来,公司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主营业务收入由上市初的6.8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152.99亿元,在股本大比例扩张的情况下,2004年实现每股收益0.309元。同时,公司由原先只生产电冰箱这一个产品扩展到目前涉及电冰箱、空调、冷柜、系列小家电、滚筒洗衣机、电脑板、注塑件、电子商务等业务。公司良好的业绩也渐为广大投资者所认同,公司挂牌证“青岛海尔”连续入围上证180指数和道中88指数,连续入选“上市公司50强”、“中证亚商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上市公司50强”……在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与国际最具权威的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共同对2001年度“中国令人尊敬的上市公司”评选的当中,青岛海尔一枝独秀,得票高居榜首,是证券市场蓝筹绩优股的典型代表。

公司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狠抓产品质量,继在全国家电行业中率先通过ISO9001认证后,又先后通过了ISO14001环保认证、美国UL、加拿大CSA、德国VDE和GS、欧盟CE等近20项认证,这使海尔产品不出厂就可获得国际认证,是真正的世界级产品供应商。

公司上市之前,生产用资金主要靠企业自身积累及银行贷款,但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其所能提供的资金已不能满足公司正常发展的需要。 公司抓住93年国家大力发展证券市场之机,通过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3.69亿元,分别投资于出口冰箱技术改造项目、出口冰箱配套设施改造项目、无氟冰箱技术引进项目、多规格定尺料精密冲裁中试基地项目、大型精密注塑中试基地项目、海尔工业园冲压基地项目、海尔工业园模具中试基地项目、中意合作生产洁厨具项目、风直冷蒸发器项目等。这些项目的实施使公司生产能力及技术含量有了大幅提高,为以后冰箱生产上规模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改制上市也使公司从根本上转变了经营机制,企业的产权关系也更加明晰。股票上市后,公司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建立、健全了法人治理结构,理顺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关系,并在公司内部形成了股东、员工、用户互动的价值链,使公司的发展目标与股东的投资回报有效的结合起来。 股票上市后,充分发挥上市公司优势,积极利用资本市场整合市场资源,在公开发行股票后,又先后进行了四次再融资,整合了市场资源,极大的促进了公司的发展。 96年公司配股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无氟冷柜项目的生产,该项目投产后使海尔在冷柜行业的生产能力大大增强,为海尔在下世纪初进一步拓展世界冷柜市场奠定了基础,并为公司保持无氟技术的领先地位以及向相关领域拓展,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1997年公司配股募集资金用于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二期工程、青岛海尔电冰箱(国际)有限公司二期工程以及小家电项目。这些项目的投入生产,使海尔公司在稳步扩大销售额,占据冰箱行业领先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海尔的名牌效应,形成小家电这一新的利润增长点。 99年公司配股募集资金将主要投向出口大型冰箱生产项目、出口洗碗机项目、出口燃气灶项目、建立国际物流中心、收购章丘电机厂、模糊控制电子模块项目。这些项目的投产有力推动公司的国际化进程,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

2001年公司实施A股增发,利用募集资金及部分自有资金共20亿元,收购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74.45%的股权。通过整合空调这一高盈利业务,为上市公司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有利于公司开展规模化经营,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为入世后的进一步扩张创造条件。除此之外,还将完善白色家电概念,增强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有助于实现产品多元化战略,降低经营风险。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自发行股票至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公司将一如继往地以创中国的世界名牌为已任,积极实施国际化战略,保持高速稳定的发展,给投资者以满意的业绩回报。

——————————————————————————
海尔电器
海尔电器集团有限公司是海尔集团旗下之一间在香港主板上市的公司,股票代码为“1169”,并于2005年1月31日正式完成更名,即为现用名。本集团主要业务包括生产及销售移动电话,以“海尔”品牌名称制造及销售之洗衣机等。

发展沿革
1、2000年9月和10月,海尔集团与中建电讯在香港及青岛分别成立了飞马香港和飞马青岛两家手机合资企业;

2、2001年12月,海尔集团将其拥有的49%飞马香港的股权注入1169;同时,中建电讯亦将其持有的51%飞马香港和49%飞马青岛的股权注入1169,因此1169拥有飞马香港100%的股权与飞马青岛49%的股权;而海尔集团获取1169股权比例为22%;

3、2002年10月,海尔集团将其飞马青岛剩余15.5%的股权注入1169,使海尔集团在1169的股权提高至29.9%;

4、2005年1月,海尔集团将其飞马青岛剩余35.5%的股权与其下洗衣机的大部分资产注入1169,注资完成后集团控股1169比例为50.3%;

5、2005年2月,海尔中建更名为海尔电器集团有限公司后直至目前,海尔集团持有1169股权比例为50.3%。

业务介绍
手机业务
本集团于2004年推出了一系列崭新产品,如具备26万像素的TFT显示器匹配OLED彩色分支显示器先进功能、长达十八天超常备用时间、画中画功能、来电呼唤及短讯防火墙等功能的手机。此外,本集团亦成为国内首个提供130万像素数码相机电话的制造商。一如海尔集团过往于白色家电及电子市场创下之佳绩,“海尔”品牌亦在手机市场被广泛认同为优质品牌,赢得消费者青睐。

洗衣机业务
本集团制造及销售“海尔”品牌洗衣机,2004年表现非常理想。根据北京中怡康时代市场研究公司,按照中国洗衣机市场销售额计算所得,“海尔”品牌的市场份额一直持续上升,由2003年的31%提升至34%。2004年共推出了43款新型号洗衣机,广受市场欢迎,进一步巩固了本集团的市场领导地位。

前景展望
本集团的管理层对中国手机和洗衣机市场的长远潜力充满信心,并对本集团在巩固其市场主导地位的实力深感乐观。尽管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本集团手机和洗衣机业务的市场份额及知名度正与日俱增,业务量也随着“海尔”品牌的优势不断壮大。

正如2004年注资通函所述,海尔集团有意将本公司打造成为其旗舰上市公司,并通过本公司将其白色家电业务上市,致力成为全球三大白色家电巨擘之一。

Ⅵ 海尔是什么时候进驻德国的

来源,海尔官网 。
自从1990年,海尔首次出口德国2万台冰箱,海尔吹响了向欧洲家电市场进军的号角。
海尔在德国没有工厂,只销售产品
海尔欧洲工厂在意大利,设计中心在法国和荷兰。2001年6月19日,海尔集团并购了意大利迈尼盖蒂冰箱工厂,加之海尔在法国里昂和荷兰阿姆斯特丹的设计中心,在意大利米兰的营销中心,海尔在欧洲真正 实现了“三位一体”的本土化经营。海尔不但拥有欧洲的白色家电生产基地,而且具备了参与当地制造商组织并获取信息的条件,从而为实现在欧洲的“三融一创” (即融资、融智、融文化,创世界名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Ⅶ 海尔是哪个国家的

海尔是中国的。

海尔集团1984年创立于青岛。创业以来,海尔坚持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创新体系驱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从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

根据世界权威市场调查机构欧睿国际(Euromonitor)发布的2016年全球大型家用电器品牌零售量数据显示:海尔大型家用电器2016年品牌零售量占全球市场的10.3%,居全球第一,这是自2009年以来海尔第8次蝉联全球第一,同时,冰箱、洗衣机、酒柜、冷柜也分别以大幅度领先第二名的品牌零售量继续蝉联全球第一。海尔在全球有10大研发中心、21个工业园、66个贸易公司、143330个销售网点,用户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拓展资料:

海尔集团简介:

海尔集团创业于1984年,是全球大型家电品牌,目前已从传统制造家电产品的企业转型为面向全社会孵化创客的平台。在互联网时代,海尔致力于成为互联网企业,颠覆传统企业自成体系的封闭系统,变成网络互联中的节点,互联互通各种资源,打造共创共赢新平台,实现攸关各方的共赢增值。

2017天猫双十一“亿元俱乐部”榜单显示,海尔位列第三名。2018 年6月20日,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在北京发布了2018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分析报告。海尔(3502.78亿元)居第三位。

2018年7月,青岛海尔在"2018年《财富》世界500强"中排行第499位。

Ⅷ 海尔是如何闯进海外市场的

海尔集团的发展过程

海尔集团公司的前身青岛冰箱厂是于1984年在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的基础上成立的。在此之前,冰箱厂是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当时人们的质量意识还相当淡漠。

1985年4月,冰箱厂当众砸毁了有严重质量问题的76台冰箱,极大地提高了工人们的质量意识,这样做的结果是1988年荣获国家质量奖,1990年获电冰箱行业唯一的国家质量管理奖。

到1991年,连续五年被全国消费者评为"最受欢迎的轻工产品电冰箱类"第一名,这时的冰箱厂,无论是品牌的知名度还是在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上,都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1991年12月份,以青岛电冰箱厂为核心企业,以空调器厂、冷柜厂为紧密层企业,经过改制,组建了海尔集团公司。海尔集团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资本运营、兼并控股及国际化,使集团公司迅速成长为96年在全国500强中名列30位的大型企业集团。

92年到96年五年间,海尔集团销售收入从8亿元飙升至61.6亿元,97年1-8月份销售收入达66亿元。

目前海尔集团产品包括电冰箱、冷柜、空调器等13个门类5000余个规模品种,并批量出口到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海尔商标在96年的无形资产价值达到77亿,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家电第一名牌。











(8)为什么海尔在德国上市扩展阅读:

1、全球化品牌战略发展阶段(2005年—2012年):创造互联网时代的全球化品牌

时代机遇:互联网的发展

一般企业做法:以企业为中心卖产品

海尔创新做法:以用户为中心卖服务

海尔管理创新:探索“人单合一双赢”商业模式

互联网时代带来营销的碎片化,传统企业的“生产—库存—销售”模式不能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企业必须从“以企业为中心卖产品”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卖服务”,即用户驱动的“即需即供”模式。互联网也带来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国际化和全球化之间是逻辑递进关系。

“国际化”是以企业自身的资源去创造国际品牌,而“全球化”是将全球的资源为我所用,创造本土化主流品牌,是质的不同。因此,海尔整合全球的研发、制造、营销资源,创全球化品牌。

这一阶段,海尔探索的互联网时代创造顾客的商业模式就是“人单合一双赢”模式。

2010年,张瑞敏在美国与世界顶级的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和加里·哈默交流海尔人单合一双赢模式。两位管理大师对海尔人单合一双赢的自主经营体的实践给予了高度评价,加里·哈默(左)认为海尔推进的自主经营体创新是超前的。

2、网络化战略发展阶段(2012年—2019年):网络化的市场,网络化的企业

时代机遇:互联网的发展

一般企业做法:以自身为中心的传统型企业

海尔创新做法:互联网时代的平台型企业

海尔管理创新:继续探索“人单合一双赢”商业模式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颠覆了传统经济的发展模式,而新模式的基础和运行则体现在网络化上,市场和企业更多地呈现出网络化特征。

在海尔看来,网络化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路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企业无边界、管理无领导、供应链无尺度,即大规模定制,按需设计,按需制造,按需配送。

2012年12月,瑞士洛桑IMD商学院院长多米尼加国·特平将“IMD管理思想领袖奖”颁发给了张瑞敏,以表彰其对现代管理艺术与实践做的贡献。

2015年11月,作为唯一受邀的中国企业家,张瑞敏在第七届德鲁克全球论坛上发表演讲;入选“2015年度Thinkers50榜单”并荣获Thinkers50杰出成就奖之“最佳理念实践奖”(Ideas into Practice)

2016年6月8日,第86届耶鲁CEO峰会论坛上,张瑞敏被授予“传奇领袖奖”奖,成为今年唯一一位荣获该奖项的中国企业领袖。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领导力项目高级副院长Jeffrey Sonnenfeld(杰弗里 桑尼菲尔德)评论道:张瑞敏是一位真正的全球商业巨人,他令他的竞争对手、同行以及像他一样的中国商业领导人都肃然起敬。作为一个转型领导者,他汲取中西方商业实践的精华,创造了他自己独特的模式。

2018年9月11日,山东省人工智能产业联盟成立大会在烟台召开。海尔凭借在智慧家庭方面的领先探索成为推进联盟工作的牵头企业,积极协同各企业搭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并当选第一届轮值理事长单位。

2018年10月5日,青岛海尔公布在法兰克福上市的计划。

2019年7月1日,青岛海尔公司股票名变更为“海尔智家”,股票代码“600690”保持不变。

Ⅸ 海尔以前是德国的品牌吗具体情况如何

海尔原来不是德国品牌。
海尔成立于1984年,成立之初,合作伙伴有来自德国的“利勃海尔”。
海尔仅仅是在名字上借鉴了德国合作伙伴的名字而已。
不能说海尔是德国品牌。

与为什么海尔在德国上市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5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50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2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2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19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9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3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7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70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1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2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2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5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7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11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1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70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