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德国的风俗习惯
德国风俗习惯:德国的择偶方式
今天,德国的男女青年有各种机会进行接触,他们或经亲友、同学、同事介绍,或在舞会、旅行等文娱活动中相识,然后经过一番交往的恋爱过程,最终决定结为夫妇。他们享有充分的恋爱自由,这一点同西方现代国家没有什么不同。 不过在择偶方面,德国有一些有趣的风俗。
1.橡树月老
在德国的杜道森林布里德格罗姆有一棵远近闻名的老橡树,人们称它"橡树月老"。关于这棵老橡树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六百多年前,一位王子在与敌人遭遇中遇险,被一位美丽的姑娘救起,王子与姑娘一见倾心,结成良缘。为报答姑娘的救命之恩,王子在森林中种下了这棵橡树。后人羡慕王子的奇遇,纷纷到此观赏,并希望巧识意中人。还真有一些男女通过橡树传递情波,并在树下举行了婚礼。久而久之,老橡树充当起了"月老"的角色。每天都有收信地址为"D-2420杜道森林布里德格罗姆的橡树"的情书被邮递员投进老橡树的树洞中。这些信是公开的,人人都可以拆阅,守候在"月老"身旁的青年男女通过阅读来信,寻找自己的意中人。如找到情投意合者,便可通信联系,约期相会。据说通过橡树月老已使五千多对青年男女玉成佳偶。现在老橡树的故事越传越远,以致其他国家的年轻人为寻找配偶也把情书投寄给这位橡树月老,这种情书每年有八百封之多。
2.棋艺定终身
在柏林西南有个小镇叫希乔贝克,这里的入几百年来都非常热衷于国际象棋活动,并且到了痴迷的程度,连值勤民警的帽徽都被设计成棋盘图案,教堂的塔尖上也安装了一个棋盘来表示风向。人们一早起来,就可以看到用棋盘夹着公文去上班的地方官员。这里的人从小学习下象棋,学校里设有"棋课",以辅导孩子们从小学习下棋。正是由于这一棋俗的缘故,姑娘们在选择配偶时,小伙子棋艺的高低成为一个主要条件,一个小伙子在向姑娘求婚之前必须先同姑娘的父亲对奔一盘。如果小伙子赢了,会受到姑娘全家的热情款待,至于婚事也就十拿九稳了;如果小伙子输了,那么对不起,婚事只有等到棋艺长进以后再说了。
3.白桦树寄深情
在德国波恩,小伙子向心爱的姑娘表达爱慕之情,是通过赠送白掸树这一富有诗意的形式来实现的。每逢春暖花开的季节,小伙子要砍伐一株嫩叶满枝的小白桦树在4月30日或5月1日这天半夜放置在姑娘家的阳台或庭院中,借翠绿的小树来表达自己深深的爱意。每到这一季节,波恩的大街小巷、家家的庭院和阳台都可以看到绿油油的小白柳树。有些漂亮姑娘家的庭院中会同时放着好几棵白桦树。遇此情况,姑娘自会喜不自禁,而送白桦树的小伙子们则只能耐心等待姑娘的回音,不能操之过急。一旦得到姑娘首肯的回音,小伙子就可再赠送给姑娘一枚宝石戒指,姑娘以亲吻表示谢意并接受这枚求爱戒指。过一段时间,当双方深信彼此间情投意合时,便互赠银戒指,表示订婚。到结婚时再互赠金戒指,表示双方的爱情像金子般纯洁。
4.电影择偶
在德国,婚姻管理部门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年轻人解决婚姻问题,其中有一种方法是以拍电影广告的形式帮助一些"待字闺中"的姑娘解决婚姻大事。姑娘们可以在影片中充分展现自己各方面的才能,尤其是烹调、缝纫、清洁房间等家政方面的特长。一位十分平常的姑娘通过摄影师和导演技巧高超的处理,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往往是一位非常可爱、非常完美的姑娘。这些影片被拿到由孤男寡女组成的"寂寞的心协会"去放映,单身男子可从影片中选择自己可心的配偶。美丽的电影往往能给人们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但许多人在与真人相见后,会觉得并不像电影中的人物那么理想。
德国风俗习惯:德国人出生的风俗习惯
德国人口的年出生率始终是世界最低的,战后人口的增长主要靠外来移民。在这样一个低出生率的国家,一个家庭的添丁进口真可算是一件大喜事。 其实早在妇女怀孕之时,她便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保护,有许多风俗习惯都是为了保护孕妇的身体健康及胎儿的茁壮成长。在德国符滕堡地区的农村,孕妇是倍受敬重的贵客,她可以进入别人家的果园摘果品尝,可到邻家就席用餐。那里的人认为孕妇的光临象征着新生和丰收。此外,还有这样一些习俗:孕妇晚上不可出门,怕黑夜里的巫婆鬼怪伤及胎儿;孕妇不能看丑陋的东西,怕婴儿日后长得难看;孕妇不能走十字门、不能从晾衣绳下穿行,否则会造成难产、伤害胎儿。这些风俗虽不乏封建迷信的色彩,但从中也可看出人们对孕妇的关心。 在以基督教为主的德国,新生儿出生前,父母已为他找好了教父和教母;孩子一出生,家人便和教堂约定时间,由牧师或神甫为孩子施洗。
(一)教父和教母
在德国,新生儿的父母早在孩子出生前便会在亲友中为孩子物色教父教母。由于教父教母与孩子的一生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婴儿的父母在选择时是很审慎的。孩子的父母在为孩子选择教父教母时不一定要选一对夫妇,但他们要由正直可靠、行为端正、受人尊敬的、名声较好的人担任。当然首先要取得他们本人的同意。一般被邀请做孩子教父教母的人会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信任,是一种荣誉,而乐意承担这份责任。 认教父教母的原意是为了在宗教信仰方面帮助孩子。如今,教父教母的责任已不仅仅局限在宗教方面,他们可使孩子在一出生后就有多位长辈关心他的成长,在他有困难时给予照顾,万一在孩子未成年时父母双双早逝,那么教父教母还要担负起抚养他成人的义务。
(二)新生儿洗礼
洗礼是基督教接受入教时举行的一个重要仪式。基督教认为:人生而有罪,须经过洗礼除去污垢,变得纯洁,方能被接受为基督教的人,日后才有资格进入天堂。受洗的人不一定是婴儿,耶酥本人就是在成年后接受"施洗者约翰"为他施洗的。但在基督教国家中,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在婴儿时由家长抱到教堂受洗的。 婴儿正式起名与洗礼同时进行,所以洗礼也叫"命名礼"。婴儿父母在教堂定好日期后,即发请帖邀请亲友参加,一般只请至亲近友,人数不会太多。 施洗礼时,婴儿由教母抱着站在教堂内圣坛前的"圣水盆"旁,孩子的父母等人围拢过来,由牧师或神甫宣读《圣经》中的有关章节,口诵规定的礼文,并接过孩子,用手蘸圣水滴在孩子头上,口称:"我奉圣父、圣子、圣灵之名给你施洗。"然后,再说几句愿孩子长大后要博爱人类、侍奉上帝之类的话,洗礼遂告完毕。 洗礼之后自然是要庆祝一番,婴儿的父母要举行一次午宴或茶会,邀请施礼的牧师或神甫、孩子的教父教母及亲朋好友参加。被邀请者要给孩子带一些礼物,如玩具、衣服、儿童画册等等。教父教母的礼物照例要贵重些。在巴伐利亚地区,在洗礼日那天,教父不仅自己要胸佩迷迭香,还要把迷迭香放在婴儿的摇篮里。据这说这种香气浓郁的药草能祛病降妖,教父以此来表达自己的一份爱心。同时,他还会在教子尿布或枕头下塞点儿钱,作为孩子日后操办婚事的本金。有的教父送孩子书和笔,希望孩子聪明勤奋。如今,时髦的礼物是送男孩一个小巧玲珑的银制啤酒杯,送女孩子一条项链或一只银制咖啡杯,上面刻着孩子的姓名和洗礼日期。 在巴伐利亚农村,孩子的洗礼聚餐有个习惯,那就是餐后餐桌上要有剩余的面包,饭后要给宾客包装点儿吃的东西带走。给男客带点儿香肠、烈酒,给女客带点儿糕点、糖果,对教父则更是要厚礼相赠,以此来表示生活富裕、绰绰有余。 在德国,洗礼用的蜡烛是要精心收藏的,它对孩子的一生具有特殊意义。据说点燃洗礼烛可逢凶化吉、祛除百病。在德国的一些农村,至今仍虔诚地遵循着这一古老的习俗。 在德国妇女生孩子可获得一年的休假,可本人休,也可以夫妻双方各休假六个月,共同担负起养育孩子的责任。
德国风俗习惯:德国人的临终慰藉和葬礼安排
在德国莱茵河地区,至今仍遵循着一个自中世纪流传下来的古老习俗:喝临终酒。人在临终之时,必须喝一口陈年老酒。据说这种酒是圣酒,可唤醒死者亡灵,驱散围绕在病床前的招魂魔鬼,使临终者得到安宁。 人在临终前,家人会将洗礼烛、圣餐烛、圣光烛点燃,并同时点燃一支红色大蜡烛,把它们放在死者身旁,一是用烛光为亡灵祝福;二是为亡灵照亮通向天堂之路。
在德国的民间传说中,镜子被视为魔鬼的工具,是死神隐蔽的场所,妖魔利用镜子的反照能力,扰得人不得安宁。因此,人在临终前要将镜子用布蒙住,以使亡灵能安详地解脱尘世罪孽,升入西方极乐世界。 在德国南部山区,人在3临终时,家人要打开窗户,揭开楼顶砖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给死者敞开一条通向另一个世界的通道,因为他们相信人在脱离凡尘之后,将到另一个世界生活。人们通过这些临终慰藉,使亡者能安详地离去。
葬礼
在西方信奉基督教的国家,葬礼一般都在教堂举行。家里如有人去世,先要与教堂商定举丧日期,并要用适当的方式通知亲友。此外,尸体要用清水洗净,他们认为水有着无限的神力。它能净化人的躯体、净化人的心灵和灵魂,并能祛邪镇妖。人降临尘世要洗礼,离开尘世也要洗尸,洗刷尘世间的一切罪孽。
在教堂举行葬礼的这一天,亲朋好友手持鲜花或花圈陆续来到教堂。首先由牧师或神甫主持追思礼拜,参加葬礼者按事先的安排唱圣诗赞诗、奏哀乐、祷告、宣读由丧家提供的死者生平。 教堂葬礼只是整个葬礼的前半部分,后半部分是在墓地举行,只有死者的家属、近亲和亲密的朋友参加,-般好友在参加完教堂葬礼后即可离去,不必去墓地。 在德国,葬礼多以土葬为主,亲朋目送灵柩安葬在事先指定好的墓穴中安葬。人们围绕在墓穴周围,为死者祷告,愿他安息、灵魂升入天堂。 应邀参加亲友家的葬礼,惟一可送的礼物就是鲜花。可送成束的鲜花,也可送用鲜花做成的花圈(德国人不用纸花做花圈)。在鲜花的饰带上要写上死者、吊唁者的名字及"安息吧"、"永别了"之类的题词。
在德国(以至整个西方国家)出席葬礼最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尽可能穿黑色的衣服,男子要系黑色无花图案的领带,如果没有黑衣服就穿颜色暗淡、深沉的衣服,切忌鲜丽的服装。同时,在葬礼上要保持肃穆、安静,切不可大声谈笑,否则就被视为对丧家的不尊重,也显得自己缺乏教养。整个葬礼自始至终都沉浸在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中,没有捶胸顿足、嚎陶痛哭的场面。除了小声的抽泣声,多数人都在沉思默祷,默默地为死者送行。 与人们肃穆的神情和暗淡的服装相反,德目的墓地是万紫千红、鲜花盛开的。墓地四周是郁郁葱葱的树木,主要是四季常青的苍松翠柏。在和暖的季节,百花齐放,鲜花既代表了人们对死者的追思,也是对生者的慰藉。每当想起死者,人们会到墓地去扫墓、献花,静静地呆上一会儿,以寄托自己的哀思。
葬礼举行后,丧家还有一个丧期。虽然近些年对这方面的要求已不那么严格,但作为一名新寡的妇女在丈夫刚死之后就打扮得花枝招展,频繁应酬,难免不招来非议。一般要求新寡的妇女所穿衣服要以素雅的颜色为主,除小型聚会外不要参加舞会、宴会及场面热闹的大型应酬,亲友也要注意不要邀请她参加喜庆的聚会,以一段宁静的生活度过丧期。对增值偶的男子要求不如寡妇严格,但也要求他在一定时期内穿着要规矩些,避免花天酒地的交际。
德国风俗,了解并知道德国人的生活习惯对于去德国学习、工作或者访问的人来说,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如果事先一无所知,到时免不了会闹出笑话,或者给自己带来不便。所谓 入乡随俗 ,就是这个道理。但怎么才能 随 得好呢?这就要事先有所了解。
*守纪律 讲整洁*
德国人非常注重规则和纪律,干什么都十分认真。凡是有明文规定的,德国人都会自觉遵守;凡是明确禁止的,德国人绝不会去碰它。在一些人的眼中,许多情况下,德国人近乎呆板,缺乏灵活性,甚至有点儿不通人情。但细细想来,这种"不灵活"甚为有益。没有纪律,何来秩序?没有规矩,何有认真?
德国人很讲究清洁和整齐,不仅注意保持自己生活的小环境的清洁和整齐,而且也十分重视大环境的清洁和整齐。在德国,无论是公园、街道,还是影剧院或者其它公共场合,到处都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德国人也很重视服装穿戴。工作时就穿工作服,下班回到家里虽可以穿得随便些,但只要有客来访或外出活动,就一定会穿戴得整洁。看戏、听歌剧时,女士要穿长裙,男士要穿礼服,至少要穿深色的服装。参加社会活动或正式宴会更是如此。
*守时间 喜清静*
德国人非常守时,约定好的时间,无特殊情况,绝不轻易变动。德国人应邀到别人家做客或者是外出拜访朋友,都会按点到达,不会让主人浪费时间干等或者不得不提前招待客人。否则的话,就是不礼貌,如有特殊原因无法准时赴约时,都会向朋友表示歉意,并请求原谅。
德国人多喜欢清静的生活,除特殊场合外,不大喜欢喧闹。比方说,许多人虽在城里上班,但却把家安在乡村或者城市附近的小镇,图的就是一个清静。就是那些住在城里的人,也十分注意住宅周围的无噪音。例如,晚上8时至第二天早晨8时不可以演奏乐器、大声喧哗。如果晚上要搞聚会活动,事先要向邻居讲明情况,请求他们谅解,并尽可能安排在周末,尽可能不大声喧闹。否则,受干扰的邻居会十分恼怒,可能会当面提出抗议,个别人甚至会请警察出面干预。
*待人诚恳 注重礼仪*
通常来讲,同德国人打交道没有太多的麻烦。多数情况下,他们都比较干脆。凡是他们能办的,他们都会马上告诉你"可以办"。凡是他们办不到的,他们也会明确告诉你"不行",很少摆架子,或者给人以模棱两可的答复。当然,人际关系和努力的程度对办事也绝非没有影响。
和西方许多国家相似,德国人比较注意礼仪。两人相遇时,不管认识不认识,也不管在路上,或者办公室、宾馆、电梯等地方,都相互打招呼,问声"您好"。餐馆吃饭时,也要向已就坐的顾客点头问候,真的是"斯文对斯文,礼多人不怪"。朋友见面以握手为礼,告别时亦如此。十分要好的、长时间未见的朋友相见或长期分开时可以相互拥抱。正式场合,仍有男子对女子行吻手礼,但多做个吻手的样子,不必非要吻到手背上。在交往过程中,大多数人往往用"您"以及姓氏之前冠以"先生"或"女士"(也作"夫人"讲)作为尊称。只有亲朋好友和年轻人之间互相用"你"以及名字称呼。对女性,不管其婚否或长幼,都可以称"某女士",但对已婚妇女应以其夫姓称之。
送礼在德国也很受重视。应邀去别人家做客时,一般都带礼物。大部分人带束鲜花,也有一些男性客人带瓶葡萄酒,个别人带一本有意义的书(或者是自己写的书)或者画册之类等。在欢迎客人(如车站、机场等场所)、探望病人时,也多送鲜花。在祝贺他人生日、节日或者婚嫁等时,可寄送贺卡,如送贺礼,则以实用和有意义为原则,而不是以价格高低论轻重。所送之礼物都要事先用礼品纸包好。许多人常在收到礼后会马上打开观看,并向送礼人表示感谢。
在德国和其它西方国家,女士在许多场合下都受到优先照顾,如进门、进电梯、上车等,都是女士优先。男士要帮女士开轿车门、挂衣服、让座位等。女士对此只说声"谢谢",而不必感到不好意思,或者认为对方不怀好意。在同人交谈时,德国人很注意尊重对方。不询问人家的私事(如不问女性的年龄,不问对方的收入等),也不拿在场的人开玩笑。就餐谈话时,不隔着餐桌与坐得较远的人交谈,怕影响别人的情绪。
⑵ 花生枕详细尺寸
1、我国短枕标准规格一般在45*70CM左右,误差不超过5CM。长枕一般是45*120CM。
2、美国枕头尺寸一般分为三种。分别是标准枕头,51 cm × 66 cm;中号枕头,51 cm × 76 cm;大号枕头,51 cm × 91 cm。
3、欧洲的枕头一般是正方形的。欧式方枕的尺寸是66 cm×66cm。
4、德国人的使用的是80cm×80cm的正方形枕头。
⑶ 德国人的风俗习惯及禁忌
在德国和荷兰的一线城市之中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这2个国家英语普及还是很高的。德国的电压220V/50Hz,插座和插头形式和中国不一样,用的是两项圆柱项插头,需要转换插头。
(3)德国人习惯使用什么样的枕头扩展阅读——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语:die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两德统一前简称西德或联邦德国),是位于中欧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北邻丹麦,西部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接壤,南邻瑞士和奥地利,东部与捷克和波兰接壤,该国由16个联邦州组成,首都为柏林,领土面积357167平方公里,以温带气候为主,人口约8267万人,是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以德意志人为主体民族。
德国人的祖先是古代居住在中欧的日耳曼人。10世纪时日耳曼人建立神圣罗马帝国,后发生分裂。1871年普鲁士王国统一除奥地利帝国以外的日耳曼各邦国建立德意志帝国。1914年和1939年,德国先后挑起两次世界大战并战败。1945年分裂为东西两部分。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东德或民主德国)正式加入联邦德国,实现两德统一。目前,德国是欧洲第一大经济体,也是欧盟的创始会员国之一、还是北约、申根公约、八国集团、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国。
德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其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国民具有极高的生活水平。以汽车和精密机床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也是德国的重要象征。
⑷ 用什么材质的枕头最好
软硬适中的荞麦皮
这是最常见的枕头填充物,它软硬适中、塑型和吸水性能都不错,也比较轻。缺点是弹性较差,而且头颈部活动时枕头有响声,对于易失眠的人来说,可能影响入睡。
吸水性好的稻谷壳
比荞麦皮的塑型和吸水性能更好,但会稍微重一些,人活动时也会有响声。
塑型好的稻糠皮
有一定的塑型性能,但是其锋芒容易刺破布料,刺激皮肤,而且它也有容易发出响声的缺点。
透气蓬松的羽绒
羽绒纤维有很好的回弹性能,而且有调温、调湿功能,透气性高,可为人体提供干爽舒适的“小环境”。羽绒枕不能水洗,过敏体质的人最好避免使用这种枕头,以免引起呼吸道不适。
很多质量上乘的人造填充物,在保暖吸湿性能、回弹性能等诸多方面丝毫不输天然填充物,并且有的因为材料或添加物的特性,还具有很好的抗菌防霉和预防疾病的功能。
方便清洗的普通人造纤维
这种填充物以化纤棉絮制成,方便水洗,甚至可用洗衣机洗涤,也可以用真空压缩袋压缩收纳,而且价格便宜。但化纤棉絮不太透气,用久了易结球结块,从而缺乏弹性,寿命也会变短。
科技含量高的中空纤维
中空纤维是高科技的产物,是一种复合材料,在透气性差的普通人造纤维中贯穿一条至数条孔道,这样使每根纤维都能够储存更多的空气。用这种填充物制作的枕头,在回弹性、保暖性、蓬松度及使用寿命等方面均有大幅提高。由于材质和添加物的差别,有的还具有保健和医疗功能。
过敏体质者也能使用的乳胶填充物
乳胶是采用天然橡胶经“发泡”工艺一次成型而制成的填充材料。由于它来源于纯天然材料,无毒无味,对人体无不良影响。乳胶整体一块的构造免除了细小纤维对人体的干扰,特别适合过敏体质者及气喘病人使用。另外乳胶透气性好,不易变形也易于塑型,能为颈椎提供较合适的支撑。但由于原料因素,乳胶枕的价格相对较贵。
⑸ 德国
德国人与中国人不同的生活习惯很多。本来嘛,分在地球的两端,人类的习俗肯定完全不同了,无所谓孰优孰劣。 (1)中国人晒衣物,通常是挂满户外阳台,临空而飘,犹如彩旗高高飘扬,手法高调张扬。德国人晒衣物却是在地下室,若天气好的话,则晒在自家花园里。(因为国人多没有地下室、花园之类。)(2)中国人晒衣服用衣架撑着,德国人则用小夹子夹在绳子上,而且衣服和裤子都倒着晒。(3)中国的窗户向外开,德国的窗户向里开。(因为德国干净;国内窗子如往里开,泥水滴落一地。)(4)中国人家庭夏天没空调不行,睡凉席,吹风扇,闷热蚊子多。德国人家庭不装空调,夏天中午热一阵,晚上还要盖被子,不闷不热蚊子少。(其实德国蚊子一点也不少,个头大,叮人更厉害。)(5)中国人骑自行车爱怎么骑就怎么骑,带人载物,管它有灯没灯,只要自己不摔交就OK。德国人骑自行车有专门自行车道,夜晚必须得亮起自行车灯,假如骑远途还得带上头盔,穿上自行车服,就象一个专业赛车族。(6)中国加油站有专门的工人为车主加油。德国的加油站里车主得自己动手加油。(国内加油站是怕车主把加油器具搞坏,甚至失火;俺问过他们。)(7)中国的地摊可以讨价还价,喊价上天还价下地,复杂但其乐无穷,锻炼智力。德国的地摊没人讨价还价,明码销售,简单而不用动脑。(8)中国人干活靠眼力。德国人干活靠工具。(9)中国人累了蹲地上。德国人累了坐地上。(10)中国的周末街上热闹非凡。德国的周末街上冷冷清清,死气沉沉。(11)中国的汽车在路上多按喇叭。德国的汽车在路上很少按喇叭(车主按喇叭等同骂人)。(12)中国人开车大多是抢道,抢红灯,抢车位,抢空间。什么次路让主路、拐弯让直行、汽车让行人,都是瞎扯。德国人开车习惯把步行者当作重要角色,在路上行使的各种车辆各行其道,遵守秩序是德国人认真严谨的表现。(13)德国人大夏天爱烧烤,烤肉、烤香肠、烤玉米、烤辣椒,每到周末家家户户在花园里烤得“乌烟涨气”,炭火烤得肉上的油吱吱地冒。中国人大夏天爱吃清补凉,绿豆汤、苦丁茶、龟令膏、小米粥。(因为德国夏天不热,而且雨水多,空气较潮湿,需要驱湿气。) (14)德国人做菜少不了牛油和黄油。中国人做菜少不了盐和酱油。(15)德国的鸡肉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中国的三黄鸡又嫩又鲜,吃了让人回味。(16)德国的鸡蛋壳薄,无腥,质嫩,个大。德国人喜欢水煮鸡蛋,7成熟加盐加胡椒粉拌着吃。中国的鸡蛋壳厚,个小,有腥味。(17)德国人吃生番茄爱撒点盐和胡椒粉。中国人吃生番茄爱撒白糖。(18)德国人吃完美食,遗留在手上的还要舔手指。中国人把遗留在手上的美味赶快用纸擦掉,用水洗净。(19)德国的小孩是先吃早饭后刷牙。中国的小孩是先刷牙再吃早饭。(20)德国人吃冰淇淋爱伸舌头舔个圆滑。中国人吃冰淇淋不伸舌头用牙齿咬。(21)中国人吃面喝汤的声音吓德国人一跳。德国人拧鼻涕清鼻子的声音吓中国人一跳。 (22)中国女人做月子,吃好休息好,整整一个月不出门。德国女人不知月子是啥,生完小孩一周后又去游泳,又去散步吹吹风。(23)德国人爱点蜡烛。中国人爱挂灯笼。(24)德国人的枕头都是80x80cm正方形。中国人的枕头是长方形。(25)德国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淡薄,人与狗之间的感情特别深厚。中国人亲情友情浓厚,富有人情味。(26)德国人与家人朋友吃饭买单AA制(平摊分帐),中国人与家人朋友吃饭抢着买单。(27)德国人同事、朋友、熟人分得清清楚楚。中国人喜欢称兄道弟,相识即是朋友。(28)德国很多女人的胡子、腿毛得经常刮,因为又长又粗硬。中国女人的肌肤光滑又细嫩。
⑹ 德国人的生活习惯
网上搜搜就有啦。
德国人的精细,让大大咧咧的中国人不太容易与他们亲近,没关系,您注意以下几十个生活习惯就不会让您觉得德国人不可思议了,克服了心里问题,也就自然了。
1)中国人晒衣物,通常是挂满户外阳台,临空而飘,犹如彩旗高高飘扬,手法高调,张扬.德国人晒衣物却是在地下室,若天气好的话,则晒在自家花园里.
(2)中国人晒衣服用衣架撑着,德国人则用小夹子夹在绳子上,而且衣服和裤子都是倒着晒的.
(3)中国的窗户向外开或是左右开,德国的窗户向里开.
(4)中国人家庭夏天没空调不行,睡凉席,吹风扇,闷热蚊子多.德国人家庭不装空调,夏天中午热一阵,晚上还要盖被子,不闷不热蚊子少.
(5)中国人骑自行车爱怎么骑就怎么骑,带人载物,管它有灯没灯,只要自己不摔交就OK.德国人骑自行车有专门自行车道,夜间得亮起自行车灯,假如骑远途的还带上头盔,穿上自行车服,就象一个专业赛车族.
(6)中国加油站有专门的工人为车主加油.德国的加油站车主就得自己动手加油.
(7)中国的地摊可以讨价还价,喊价上天还价下地,复杂但其乐无穷.锻炼人脑.德国的地摊没人讨价还价,明码销售,简单,不用动脑.
(8)中国人干活靠眼力.德国人干活靠工具.
(9)中国人累了蹲地上.德国人累了坐地上(因为街道干净)
(10)中国的周末街上热闹非凡.德国的周末街上冷冷清清,死气沉沉.
(11)中国的汽车在路上多按喇叭.德国的汽车在路上很少按喇叭(在欧洲车主按喇叭等同骂人,是不礼貌的行为).
(12)中国人开车大多是抢道,,抢红灯,抢车位,抢空间.什么次路让主路,拐弯让直行,汽车让行人,都是瞎扯.德国人开车习惯把步行者当作重要角色,在路上行使的各种车辆各行其道,遵守秩序是德国人认真,严谨的一种表现.
(13)德国人大夏天爱烧烤,烤肉,烤香肠,烤玉米,烤辣椒,每到周末家家户户在花园里,烤得"乌烟涨气",炭烤得肉上的油吱啦吱啦的冒.中国人大夏天爱吃清补凉,绿豆汤,苦丁茶,龟令膏,小米粥.
(14)德国人做菜少不了牛油和黄油.中国人做菜少不了盐和酱油.
(15)德国的鸡肉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中国的三黄鸡又嫩又鲜,吃了让人回味.
(16)德国的鸡旦壳薄,无腥,质嫩,个大,(德国人喜欢水煮鸡旦7成熟加盐加胡椒粉拌着吃)中国的鸡旦壳厚,个小,有腥味.
(17)德国人吃生番茄爱撒点盐和胡椒粉.中国人吃生番茄爱撒白糖.
(18)德国人吃完美食,遗留在手上的还要舔手指.中国人把遗留在手上的美味,赶快用纸擦,用水洗
(19)德国的小孩是先吃早饭后刷牙.中国的小孩是先刷牙再吃早饭.
(20)德国人吃冰淇淋爱伸舌头添个圆滑.中国人吃冰淇淋不伸舌头用牙齿咬.
(21)中国人吃面喝汤的声音吓德国人一跳.德国人拧鼻涕清鼻子的声音吓中国人一跳.
(22)中国女人做月子,吃好休息好,整整一个月不出门.德国女人不知月子是啥东东,生完小孩一周后又去游泳,又去散步吹吹风.
(23)德国人爱点蜡烛.中国人爱挂灯笼.
(24)德国人的枕头都是80x80cm正方形.中国人的枕头都是长方形.
(25)德国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淡薄,人与狗之间的感情特别深厚.中国人亲情友情浓厚,富有人情味.
(26)德国人与家人朋友吃饭买单AA制(平摊分帐),中国人与家人朋友吃饭抢着买单.
(27)德国人同事,朋友,熟人分得清清楚楚.中国人喜欢称兄道弟,相识即是朋友.
⑺ 德国风俗习惯
1、服饰礼仪
德国人在服饰方面不喜欢太过花哨,所有的衣服都非常的注重整洁,如果是穿西装的话一定要系领带。参加宴会或者是去剧院等正式场合的时候,男士多穿深色礼服,女士则穿长裙。在德国的东部地区,如果是已婚人士,出门在外多佩戴金质戒指。
2、相见礼仪
德国人在社交场合和他人会面的时候基本上行握手礼。如果是遇到熟人、朋友或者是家人的话,通常是行拥抱礼。和客人交流的时候,更喜欢称呼对方的头衔,但是大多数德国人不喜欢别人的恭维。如果你和对方刚认识的话除非他说可以直接称呼其名字,否则不宜直呼其名。
3、仪态礼仪
德国人对于任何事情、工作总是一丝不苟,在公开场合注重礼仪,讲究风度。德国女性一个显着的特点是朴素,不仅仅体现在衣服打扮上,同时在她们的行为举止方面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和德国人交流的时候基本上不会看见他们皱眉头等漫不经心的动作,
因为德国人对自己的一些小动作很克制,认为这些动作是对客人的不尊重,也是自身缺乏友善和教养的表现。
4、餐饮礼仪
德国人在用餐的时候多注意两个礼节,分别是以右为上合女士优先。德国人在举办宴会的时候通常情况下都需要在两个星期之前就要把请帖发出去了,宴请宾客时,桌子上摆满了各种的酒杯盘子,在刀叉的使用上有个很特别的地方,那就是吃鱼的刀叉是不可以用来吃别的食物的。
5、商务礼仪
德国人对待工作非常的严谨,思考深刻敏锐,拥有很强的时间观念,所以只要是约定的时间的话就必须要及时到达,不管是迟到或者是太早到的话都被看作是不礼貌的行为。
⑻ 枕头尺码,长宽分别多少
一、中国:我国短枕标准规格一般在45×70CM左右,误差不超过5CM,长枕一般45×120CM;
二、美国:一般分为三种,分别是标准枕头51 cm × 66 cm,中号枕头51 cm × 76 cm,大号枕头51 cm × 91 cm;
三、欧洲:欧洲枕头多为正方形的,一般尺寸是66 cm×66cm,德国人的使用的是80cm×80cm的正方形枕头。
(8)德国人习惯使用什么样的枕头扩展阅读:
对枕头来说,“高度”是一个更为重要的衡量尺寸,不同的睡姿,对枕头的高度要求不同:
一、仰卧:枕头的高度约为自己的一拳,约5至8厘米。
二、侧卧:枕头高度约为一拳加一掌的厚度,女性约7至12厘米,男性约11至14厘米。
三、侧卧与仰卧交替:女性枕头约8至10厘米高,男性可以在女性枕头高度上加2厘米左右,老年人的枕头可以稍高一点,9至15厘米为宜。
⑼ 中国人与德国人旅游习惯有什么不同
中国人取代德国人成为新科世界旅游冠军。他们一个爱物质满足,一个喜欢身心放松;一个来去匆匆,一个不紧不慢;一个是猎奇看新鲜,一个是内心蕴藏真爱。有趣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来,他们更愿意接受德国人的旅行理念。
(1)中国人晒衣物,通常是挂满户外阳台,临空而飘,犹如彩旗高高飘扬,手法高调,张扬。德国人晒衣物却是在地下室,若天气好的话,则晒在自家花园里。
(2)中国人晒衣服用衣架撑着,德国人则用小夹子夹在绳子上,而且衣服和裤子都是倒着晒的。
(3)中国的窗户向外开或是左右开,德国的窗户向里开。
(4)中国人家庭夏天没空调不行,睡凉席,吹风扇,闷热蚊子多。德国人家庭不装空调,夏天中午热一阵,晚上还要盖被子,不闷不热蚊子少。
(5)中国人骑自行车爱怎么骑就怎么骑,带人载物,管它有灯没灯,只要自己不摔交就OK.德国人骑自行车有专门自行车道,夜间得亮起自行车灯,假如骑远途的还带上头盔,穿上自行车服,就象一个专业赛车族。
(6)中国加油站有专门的工人为车主加油。德国的加油站车主就得自己动手加油。
(7)中国的地摊可以讨价还价,喊价上天还价下地,复杂但其乐无穷。锻炼人脑。德国的地摊没人讨价还价,明码销售,简单,不用动脑。
(8)中国人干活靠眼力。德国人干活靠工具。
(9)中国人累了蹲地上。德国人累了坐地上(因为街道干净)
(10)中国的周末街上热闹非凡。德国的周末街上冷冷清清,死气沉沉。
(11)中国的汽车在路上多按喇叭。德国的汽车在路上很少按喇叭(在欧洲车主按喇叭等同骂人,是不礼貌的行为)。
(12)中国人开车大多是抢道,抢红灯,抢车位,抢空间。什么次路让主路,拐弯让直行,汽车让行人,都是瞎扯。德国人开车习惯把步行者当作重要角色,在路上行使的各种车辆各行其道,遵守秩序是德国人认真,严谨的一种表现。
(13)德国人大夏天爱烧烤,烤肉,烤香肠,烤玉米,烤辣椒,每到周末家家户户在花园里,烤得"乌烟涨气",炭烤得肉上的油吱啦吱啦的冒。中国人大夏天爱吃清补凉,绿豆汤,苦丁茶,龟令膏,小米粥。
(14)德国人做菜少不了牛油和黄油。中国人做菜少不了盐和酱油。
(15)德国的鸡肉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中国的三黄鸡又嫩又鲜,吃了让人回味。
(16)德国的鸡旦壳薄,无腥,质嫩,个大,(德国人喜欢水煮鸡旦7成熟加盐加胡椒粉拌着吃)中国的鸡旦壳厚,个小,有腥味。
(17)德国人吃生番茄爱撒点盐和胡椒粉。中国人吃生番茄爱撒白糖。
(18)德国人吃完美食,遗留在手上的还要舔手指。中国人把遗留在手上的美味,赶快用纸擦,用水洗
(19)德国的小孩是先吃早饭后刷牙。中国的小孩是先刷牙再吃早饭。
(20)德国人吃冰淇淋爱伸舌头添个圆滑。中国人吃冰淇淋不伸舌头用牙齿咬。
(21)中国人吃面喝汤的声音吓德国人一跳。德国人拧鼻涕清鼻子的声音吓中国人一跳。
(22)中国女人做月子,吃好休息好,整整一个月不出门。德国女人不知月子是啥东东,生完小孩一周后又去游泳,又去散步吹吹风。
(23)德国人爱点蜡烛。中国人爱挂灯笼。
(24)德国人的枕头都是80x80cm正方形。中国人的枕头都是长方形。
(25)德国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淡薄,人与狗之间的感情特别深厚。中国人亲情友情浓厚,富有人情味。
(26)德国人与家人朋友吃饭买单AA制(平摊分帐),中国人与家人朋友吃饭抢着买单。
(27)德国人同事,朋友,熟人分得清清楚楚。中国人喜欢称兄道弟,相识即是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