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为什么二战后期德军会丧失制空权
BF109 bf110 等型战机无法和喷火式相抗衡 相对航程较短 又没有苏式战机的数量优势 后期希特勒迷信所谓的超级武器梅赛施密特220、420等喷气式战机 这些战机技术是上不成熟的 挂载的武器有限 性能有不稳定 缺乏燃油和飞行员
但主要的原因是战略资源短缺和缺乏战略纵深和领导人的短视和迷信
⑵ 二战中德国强大的"虎式"坦克为什么会被大批的击毁呢
那么虎式坦克是不是二战德国最好的坦克呢?答案是否定的。从宏观的角度看,虎式坦克名不符实,甚至可以称为“一个美丽的错误”,致命弱点是机动性太差,机械性能太不可靠,数量太少。
公平地说,虎式坦克的发动机、传动和悬挂都是一流的,从纸面上看机动性并不算差。引擎是梅巴赫12缸汽油发动机,功率700马力,推重比是每吨12.5马力,这自然比不上T-34的19马力和M4谢尔曼的16马力,但至少和4型坦克一个水平。事实上虎式坦克的公路最高时速达38公里,一点也不慢。问题出在油耗和重量。虎式坦克油耗惊人,公路上一箱油只能跑100公里,如果是越野航程至少减半。也就是说,一辆虎式坦克每推进两、三个小时就得后撤加油,经常在战斗白热化的时候不得不离开战场,战斗效能大打折扣。其次虎式坦克56吨的重量,欧洲绝大多数桥梁承重极限是36吨,因此虎式坦克所到之处,都必须有工兵在前开路,测试路面,加固桥梁。南俄草原到处是洼地沼泽,对虎式坦克来说遍地都是陷阱,稍不留心就会深陷泥潭,根本谈不上什么越野机动能力
虎式坦克的动力系统虽然一流,应付56吨的重量也相当勉强,动辄引擎过热,传动失灵。为了保证虎式坦克正常运行,德军要求重坦克营官兵个个精通机械保养维修,即便如此,抛锚也是家常便饭。整个战争中,德军损失的虎式坦克,多数是因为机械故障被乘员遗弃,被击毁的真是不多。许多坦克甚至不能完好无损地从火车站开到前线。1943年库尔斯克战役前夕,党卫军希特勒卫队装甲师下属的第13重坦克连拥有17辆虎式坦克,向前线集结途中就有6辆抛锚被拖回修理,7月4日开始进攻时只剩下11辆。随着希特勒卫队师向北急速突进,几乎每天都有虎式坦克因为故障掉队,到11日举世闻名的普罗霍罗夫卡坦克大战爆发时,希特勒卫队师只有3辆虎式坦克投入战斗。1944年6月盟军诺曼底登陆时,驻扎比利时的党卫军第一装甲军下属重坦克营有30辆虎式坦克需要维修,8辆坦克正在大修,没有一辆能够立刻出动。
最要命的是,虎式坦克每次战役都如同电影里友情客串的大牌明星,只能壮个声势,无法发挥实质性的作用,就是因为数量太少。德国整个战争期间只生产了1,355辆虎式坦克,还抵不上苏联T-34坦克一个月的产量高。通常情况下虎式坦克只有四、五百辆分散在东线、西线、和北非战场,每次战役最多能够集中数十辆参战。1944年盟军诺曼底登陆时德军装备部队的虎式坦克达到历史最高点,一共也就613辆,到这年底整个西线只剩下23辆能够作战
为什么说虎式坦克是一个美丽的错误呢?虎式坦克的费效比实在太差了,如果德国用同样的人力物力生产其他更实用的坦克型号,德军装甲部队的战斗力会提高一个档次。虎式坦克是二战德国武器设计弊病的浓缩体现,性能设计优越,生产设计拙劣。制造一辆虎式坦克需要30万个工时,造价30万马克,是豹式坦克两倍, 4G型坦克或者M-109战斗机的三倍,Stug 3型突进炮的四倍。虽然虎式坦克名气之大二战坦克无出其右,它实际上却是典型的资源浪费。
然而1944年的希特勒已经充满狂想,期望一两件超级武器可以扭转干坤,反败为胜。如果说虎式坦克还只是个美丽的错误,那么这年8月开始生产的虎王坦克则完全是个华而不实的废物。纸面上的虎王设计理念先进,性能堪称完美,绝对是一款终极坦克。正面50度斜角的装甲厚达150毫米,侧面装甲也有100毫米,二战中还没有虎王坦克被火炮击毁的记录。装备的主炮是88毫米71倍身管加农炮,1,000米的距离上可以击穿215毫米的装甲,可谓所向无敌。然而虎王坦克战斗全重高达70吨,动力系统却是跟虎豹一样的700马力发动机,因此机动性非常可怜,公路最高时速只有30公里,越野时速通常只有15公里。175升容量的巨型油箱,只能支持虎王坦克跑100公里。引擎和传动无法承受70吨的份量,故障率高得出奇。阿登战役中虎王坦克本来应该突前杀开一条血路,事实上德军装甲部队突破以后,绝大多数虎王坦克跟不上行进速度落到后面,而且不断地抛锚退出战斗,没有发挥任何作用。纳粹德国依然将宝贵的资源投入到这个黑洞里面,到战争结束一共生产了489辆虎王坦克。这些资源足够生产1,000辆豹式坦克,多装备5个装甲师,也许阿登战役的结果就会因此而改变。毫不夸张地说,德军不是毁在盟军手里,而是毁在元首手里。
⑶ 同为二战轴心国,为什么德国大城市大多都被猛烈轰炸
德国的实力集中在城市!
⑷ 德国在二战后期斯图加特被轰炸吗
斯图加特是德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奔驰汽车和保时捷汽车的总部就在这里。二战时是德军的军火库,因此在二战后期被盟军轰炸的几乎夷为平地,现在斯图加特的建筑大多是二战后建起来的,充分体现了现代建筑简约、实用和美学的完美结合,德国像斯图加特这样有现代感的城市并不多。
⑸ 为什么二战中后期德国眼看的日本零式被打炸而不象其
德国后期自己飞机也不怎么够啊。
虽然德国军事实力强,科技等级高。但是,资源少总是没法改变的。整个二战德国造了十一万多飞机,其中战斗机五万三千多。但是在后期,代表最高科技的me262(喷气式飞机),只有一千四百架。BF109倒是有过不少,可是同为螺旋桨飞机,也不会比零式强太多。
况且零式有问题,主要也是日本资源不足,导致这个飞机质量一般,且易损。德国也没法支援什么,自己的262也不多,日本更是没有资源造这种东西,那就只能看零式挨打顺便当神风自杀了。
⑹ 为什么二战后德国许多被炸成一片废墟的城
纳粹德国在1944--1945陷入两线作战,尤其是在苏德战场上使用堡垒战略,就是将城市变成一座座堡垒来制约苏军的进攻,苏军为打击德军早日解放柏林,经常进行大规模的攻城战和巷战。在交战中,许多城市化为废墟
⑺ 为什么二战后德国许多被炸成一片废墟的城市又能修复得和原来一样
从高空俯瞰地面颜色明显偏黑,再加上德国基础设施完善, 大多数为灰色的马路和建筑,把房屋涂成黑色使其与大体环境基本融合, 混淆敌机视觉,使其找不到轰炸重点(毕竟当时都靠人眼寻找轰炸目标, 根据航拍照片判断,加上防空力量干扰,敌机在慌乱之中只能看见一片灰黑, 找不到重点.
⑻ 德国二战为什么会战败
主要原因:
1、德国的短板天下皆知:绝不能两线作战(一战的教训已经足够深刻了)。希特勒和他的将军们深谙此道,为避免两线接敌,从一开战就全力猛攻英法,企图在与苏俄动手前先解决西线,但他们的努力没能成功,只能在西线转攻为守,静候盟军登陆。
2、海军没有做好准备,开战后德国海军既没有能取得制海权,也没能切断英国的运输线,导致1944年6月盟军从英国出发攻打诺曼底,德国人最不愿意看到的两线作战变成了现实。
3、日本袭击美国并拖着德国与美国开战,这等于是替德国树了个大敌,大大加速了德国的败亡。
4、对苏作战时过于自信,准备不充分,如果先拿下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地区(另外两路德军负责牵制住红军主力),再调头攻击莫斯科,或者先力攻莫斯科,迫使斯大林同志签下城下之盟,再北上攻打列宁格勒与芬兰连成一体,东方战场就算大局已定!
5、派隆美尔去非洲支援意大利也是败笔,北非之战对德国意义不大,却使大量物资和军队填到了非洲这个无底洞中,实在是得不偿失。
以上几条主要是从战略上来分析德国的败因,其实技术上和物资上的短板也是导致失败的原因之一,比如原子弹研发的滞后,人少国小,缺乏战略纵深,石油,橡胶,有色金属等战略物资匮乏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德国纳粹的败亡。
⑼ 二战德国为什么在战争后期输得越来越快
希特勒对部下的不信任,独揽大权,固执己见。j加之亲信们的背叛,隆美尔就这么死的,后来的希姆莱也是。而且莫斯科的冬天来的早,希特勒没有预料到,结果物资运不进来,士兵们穿着夏季作战服在零下40度的地方作战冻死了好几万。而且希特勒担心英法那边会有反击,在西方战场上还留了上万的士兵直到战争结束。
⑽ 为什么二战后德国许多被炸成一片废墟的城市又– 手机
废墟的瓦砾会妨碍到交通的,所以必须清除,但总不能人人住避难所吧,所以一般被炸成废墟的城市的居民会回家重建房子,对于他们来说保住命就很幸运了,何必为一房子去一蹶不振呢看城市的公共设施是靠志愿者们去建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