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德国法西斯对中国做了些什么
实际上德国多数称为纳粹德国 并未对中国造成伤害
B. 二战德军到底对中国做出哪些贡献
法尔肯豪森的全名是Alexander Ernst Alfred Hermann von Falkenhausen:亚历山大·恩斯特·阿尔弗莱德·赫尔曼·冯·法尔肯豪森,1878年10月29日出生。法尔肯豪森总共来过两次中国,一次是1900-1901年八国联军时期,他作为德国“东亚”步兵团的一员对抗过义和团分子;第二次则是1934年-1938年期间作为蒋介石的军事顾问,为中国的抗战做出过相当的贡献;原本应该有第三次来华,但最终未果,详情下面谈。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之前,中德之间的军事合作非常密切,介绍法尔肯豪森之前,请先让我大略说说这种军事合作。1927年四一二清党后,原先来自苏联的顾问不可能再加使用,于是蒋介石想到了聘请德国顾问。从1928——1938年的十年间,大约有135位德国顾问在中国任职,不仅担任训练军队、采购军火的任务,更多的是出谋划策乃至指挥军队,例如蒋桂大战、中原大战、五次围剿红军乃至抗日战争,都留下了这些德国将领的身影。下面我们大略介绍一下各期德国顾问团的总顾问,这样大家可以清楚地了解这些德国将领顾问在中国到底做了些什么。1:第一任顾问团团长:Max Hermann Bauer—— 麦克斯·赫尔曼·鲍尔。鲍尔是中华民国聘请的第一位德国顾问,他带着“中国招商引资团”跑遍了德国各大军工厂,采购了一大批德国军火,并成功地招募了一批德国顾问赴中国,鲍尔自然成为了第一任总顾问。麦克斯·鲍尔是一名退役上校,军衔并不高,但他在一战时期却有些名气。他长期在德军总参谋部工作,据说兴登堡计划与总体战构想都是出自他的手笔,又据说总参谋长鲁登道夫对他言听计从,总之是个大红人,最重要的是,鲍尔是个炮兵专家。战后,鲍尔因为参与了1920年3月企图推翻魏玛共和国的卡普政变,政变失败后鲍尔逃至海外,在西班牙、阿根廷、苏联都担任过军事顾问。1925年政府实施了大赦,鲍尔回到德国。
C. 德国曾经帮助过中国吗
从1928年到1938年,德国与民国政府进行了长达十年的军事合作。由于希特勒在国际上的罪恶声誉,国民党政府战后对德国在抗战时期提供的军事援助低调处理,并未做过系统统计对外界公示。但德国为中国抗日战争提供了很大帮助是不争的事实。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最早援助中国抗日的国家
2、提供可贵武器的军事物资,为中国持久抗战奠定军事基础
3、派遣德军将领担任中方军事顾问
铁血网上有详细讨论的帖子:bbs.tiexue.net/post_5899315_1.html
原因据说是因为在希特勒落魄时期,曾受过一个华人家庭的无私接济,因此他一直有着相当程度的“中国情结”。
也有说因为元首觉得中国人拥有优秀的血统,所以曾计划“中德两国共同管理世界”……
D. 德国对中国的侵略有哪些
德国抢夺了法国的传教权后,在山东菏泽巨野传教,唆使教徒欺压老百姓,官方对洋大人不管不顾,当地老百姓10几个人把2个传教士杀了,第12天军舰开赴胶州湾,要和清廷开战,光绪怕了,签到赔款条约,还把山东的官全治罪撤职,自此山东脱离清政府管辖,东北被沙皇俄国侵占,山东被德国侵占,自此,帝国主义的铁蹄开始了对羸弱的中国开始了半殖民的封建社会的统治,自己可以网络查查,是德国威廉二世的很早计划,要在远东建立军港
E. 德国侵占中国青岛的历史事件是
1897年,两名德国传教士在山东曹州府巨野县张家庄因欺压平民被杀,这本是当时在教会和中国民众矛盾不断的大背景下发生的一次偶然事件,却因为德国以此为借口出兵占领胶州湾而被载入史册,这就是“巨野教案”。1897年11月14日,德国的军舰在清军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轻而易举从栈桥登陆,随后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1891年才开始建置的“年幼”的青岛(当时称胶澳)就这样落入了日耳曼之鹰的爪牙之下,从此揭开了一段影响深远的历史。
觊觎胶州湾:提前一年制订计划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经过跳跃式发展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个资本主义强国。经济的强大促使德国向外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德国外交已经放弃了俾斯麦时代保守的“大陆政策”,转向更为冒险的“世界政策”,德皇威廉二世公开宣称要争夺更多“阳光下的地盘”。
从19世纪60年代起,德国就对中国东部沿海的澎湖、大鹏湾、厦门、舟山 、胶州湾等港口进行过调查,其中德国的地质学家李希霍芬于1869年3月踏上齐鲁大地,开始了3个月的实地勘测。他的到来,对于山东来说,是殖民者罪恶的开端,是德国殖民统治的前期准备。李希霍芬对山东的矿产、物产、交通、港口等方面做了详细调查,尤其以煤炭资源描述甚详。通过考察他得出以下结论:山东地区极为富庶,有可供使用的丰富资源和大量廉价劳动力,并且有位置优越的可供作军港和商港的胶州湾。
甲午战争之后,攫取青岛就成为德皇威廉二世孜孜以求的目标,并开始制订占领计划。1896年德国东亚舰队海军上将梯尔匹茨乘“皇帝号”驶抵胶州湾考察,同年12月15日,德国海军一份占领胶州湾的计划就送达到德皇手上,其完整、详细、可行的程度都令人惊讶。
巨野教案:德国人期待已久的借口
进入1897年,德国把巡演舰队驻扎在中国沿海,伺机发动侵华战争,又派水质工程师弗兰西斯前来考察胶州湾的水质情况,看能否用做军事基地。1897年10月1日,德国驻华公使海靖蛮横地“通知”中国政府:“我们保留帝国军舰在今冬必要时停泊胶州湾。”这实际上就是占领前的战书和宣言。而1897年11月1日夜爆发的巨野教案,则成为德军出兵胶州湾的借口,威廉二世曾在一封信中写道:“华人终于给我们提供了期待已久的理由和时间,我决定立刻动手。”
现在回看巨野教案,这是一个偶然事件,但也是当时历史背景下的一种必然 。19世纪,世界列强把垂涎中国变成侵略实际步骤,派出大量“马前卒”传教士来华。仅据山东一地统计,当时有大小教堂1300余处,其中很多都成为侵略活动的据点。胡绳在1952年所着《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一书中,就揭露说:“他们正是假慈假悲,在中国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外国人 ,所以教会成为群众愤怒的对象。”巨野教案中的两名传教士也是因欺压平民引发不满,才被杀害的。
清军零抵抗:德军不费一兵一卒
巨野教案发生后,清政府严饬山东巡抚派司道大员查办,限期15天内拿获真兇,向德国政府表示道歉,借此表明中国对这一案件的重视,企图杜绝德国侵夺中国的口实。
但1897年11月7日深夜,威廉密令停泊在上海的刚刚代替梯尔匹茨担任远东舰队司令的棣特利希海军少将:“全部舰队立即开往胶州,使用最大可能的力量,坚决地去获取最充分的满足。此行目的必须保持秘密。”棣特利希接到密令后,命令在上海的德国舰队立即进入战争状态。13日下午,棣特利希率领舰队驶入青岛前海。“驻防清军哨兵从三色旗上判断出是德国军舰。总兵章高元已从哨兵快报得到德舰进港的消息,正欲令清兵前去询问,却见德舰放出短艇向岸边驶来,安孟大尉和两名士官,随带汉语翻译,奉舰队司令棣特利希将军前来拜访章总兵”,周兆利说,见到三名德国军官,得知德舰乃“借地操演”而进港驻泊,逗留几日便可离港,章总兵悬起的心才一块石头落了地,“安孟大尉的恭敬礼让,使章总兵颇为舒服,提出是晚特在总兵衙门设宴款待将军,为其接风洗尘,以重邦交,德使一番虚于委蛇之后,拒绝了清军好意,11月13日这一天就在波澜不惊中滑落过去。”
11月14日,清晨7时许,舰队司令棣特利希发布了占领胶州湾的命令。由“羚羊号”及“威廉号”两舰官兵组成500人的陆战队,分乘三艘快艇,从栈桥登陆,并分头占领了军火库、电报局、栈桥、青岛炮台,包围了总兵衙门和4个兵营。中午,棣特利希派员向章高元递交了通牒:把胶州湾交给德军,清军必须在3个小时之内撤到女姑口和崂山以外,以四十八小时退完为限,“过此即当敌军办理”。
在德军威逼之下,章高元没开一枪一炮于14日下午三时下令清军拔队后撤,由青岛村退往山后的四方,当日德军宣布占领胶州湾及其附近一切海岛及属地。随后的18天中,章高元在德军威逼下一退再退,由四方退至沧口,最后调驻烟台,青岛从此沦为德国殖民地。
屈辱的条约
“给的比要求的多”
巨野教案发生后,清政府试图与德国展开谈判,但没有任何对策又怕得罪洋人的清政府和总理衙门一直谨小慎微,一步步落入德国人的圈套。德国派兵占领胶州湾后,清政府内部一片愕然。山东巡抚李秉衡和部分御史主张对德开战,而以李鸿章为首的实权派大臣则主张“以夷制夷”,11月15日深夜,李鸿章还轻装简从,前往俄国驻华使馆,“以中国政府名义恳切地乞求俄国支援”。但德俄很快达成妥协,俄国不反对德占胶州湾,作为交换,德国亦支持俄国占有旅顺和大连。
在德国的步步紧逼下,1898年3月6日,李鸿章、翁同龢与海靖在北京正式签订《胶澳租界条约》,德国强租青岛海陆面积计551.5平方公里,租期99年,并获得胶济、青莱两路的筑路权及铁路两旁的采矿权,8万多青岛居民及整个山东沦入德国殖民统治之下。此外,还赔偿了德国建筑教堂费用22.5万两白银,德国外交大臣说:“其准备给我们的,竟比我们要求的还要多。”
德国占领胶州湾及《胶澳租界条约》的签订产生了重大影响,不但引发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也直接推动了戊戌变法的发生。对青岛来说则开始了被奴役、被掠夺的殖民历史,将青岛城市功能和结构都打上鲜明的殖民化烙印。记者 王法艳
胶州湾风云备忘录
至少自1869年起,德国人便开始有计划地对胶州湾及周边进行调查研究,当年3月,近代德国着名的地理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在齐鲁大地上穿梭1165公里,对山东境内矿藏、贸易、交通等都进行了详密考察,并于 1877年向德国政府提交《山东地理环境和矿产资源》报告,强调了胶州湾的优越地理位置,建议在此建筑港口。
1897年1月29日,德使海靖再度受命要求租借胶州湾。
1897年11月6日,威廉二世谕德国外交部:如果中国政府不对巨野教案以巨额赔款,并立即追缉严办兇手,舰队必须占领胶州湾并采取严重报复行动。德皇在信中说:中国人终于把我们渴望已久的理由和“意外事件”提供给我们了。
1897年11月14日早上7时许,德国士兵在晨雾迷蒙中登上胶州湾陆地,中午过后,章高元即令清军撤退至青岛山后四方村一带,慌忙中竟将14门钢炮丢给了德军,清政府营建了7年多的胶澳海防基地在没有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失陷。就这样,胶州湾落入日耳曼之鹰的利爪之下。
1898年3月6日,76岁的李鸿章已无力回天,他和翁同龢代表清政府与德国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德国不仅强租胶澳99年,整个山东也成为其势力范围,胶州湾畔的小渔村由此成为当时远东最繁忙的建筑工地,并以自由港的身份被拉入到世界格局中,德皇威廉二世将租借地内的新市区命名为“青岛”。
F. 令中国农民头疼的秸秆,却成了循环农业的宝藏,德国是怎么做的
在所有的农业生产模式中,德国的循环农业可谓名副其实。德国循环农业是一种将种植业、畜牧业和加工业有机联系起来的综合管理模式,从而在整个生态链中形成良性循环。基于循环农业模式,德国农民有两种典型的秸秆处理方式。
上述两种工业经营模式使秸秆成为德国发展循环农业的瑰宝。这种低开采、低排放、高利用的农业模式不仅取得了经济效益,而且起到了保护环境的作用。相比之下,虽然中国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同时伴随着资源的高消耗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什么德国的循环农业不能在中国发展呢?
事实上,循环农业经济在中国的发展是有限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农民在“土地种植-育种-还田”环节上的脱节。由于土地管理模式的限制,我国许多大种植者和大农场独立存在,很难形成完整的生态链。对中国来说,无论是发展循环农业还是让稻草有更好的出路,都需要更多的尝试和努力。
G. 二战前欧美大国,都在欺负中国,德国却为何要帮中国强军
其实德国当时在帮助中国,并不是因为德国突然良心发现,因为德国也并不是一开始就帮助中国的,在八国联军侵华时,其中就有德国的份儿,只是因为后来德国的德皇被自己的国民赶下了皇位,当时的德国已经破旧不堪,德国还要给其他的国家巨额赔款,德国的军队数量是不能超过10万人的,这是《凡尔赛条约》上面的规定,所以德国军队原来百万的人就有很多人没有工作可做了,而且还要安抚这些士兵有非常大的一笔开支。
再后来他们直接为中国还规划出了军队的重建计划,让中国参考德国军队的装备和训练方式来打造部队,所以当时中国也花了很多的钱,够买个德国的装备,成为了德国他们最重要的一个军火需求方,也从另一个方面解决了德国的一些经济危机,所以德国他为什么会帮助中国呢,是因为德国也需要中国。
H. 民国时期的德国军事顾问是谁,帮助中国做过那些事情。
一开始是德国的十万陆军之父,冯*西克特将军,1933年到1935年他来到了中国,担任蒋介石的德国军事顾问团团长。在西克特担任团长期间,德国顾问对中国统治集团和蒋介石本人的影响力之大到了异乎寻常的地步。比起中国工农红军的顾问李德,他为蒋介石设计的“围剿”方案显然高明得多(这就是军事素养的差距)。他曾担任委员长委托人,代表蒋介石本人处理军政事务。星期二、五上午十时是国民政府军政部长、军校官员预约登记与西克特会面的时间,由于过时不候,大小官员们提前排队,成为一大景观。他为蒋介石提出的建军三大思想影响了蒋的一生。这三条是:1)军队为统治权之基础;2)军队之威力在于素质之优良;3)军队之作战潜能在于军官团教育之培养。
他于1936年12月27日死于心脏病。
西克特将军病逝后,由法肯豪森将军来代替他成为顾问团的团长,他协助中国发展自给自足的军火工业,帮助建立了长江以南防御体系, 法肯豪森对抗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拟订了抗日的战略总蓝图。这位正直的军人,对中国的军事训练,改革及部队装备、海空军、防空设施等方面投入了满腔心血,尽心尽责地做了大量工作。 由于中国和苏联签定友好协议,使得中德关系“蜜月期”到此结束。德国政府下令停止对中国的一切无偿军事援助,但德国将领法肯豪森坚持留在中国,继续为中国的军事,国防无私奉献着。直到希特勒以法肯豪森的家人来要挟,他才被迫离开中国。
1935年7月,他拟就的“关于应付时局对策之建议书”对二年后爆发的抗战的大致走向,有相当准确的判断,并起了相当大的指导作用。
在建议书中写道:
“目前威胁中国最严重而最迫切者,当然日本。日本对中国之情,知之极悉。其利害适与中国相反,故必用尽各种方法破坏中国内部之团结与图强,至少设法迟延其实现。”“设想则政府有坚忍意志,断无不抵抗而即承认敌方要求,沉默接受。鄙意民气即是造成抵抗意志,故不容轻视。苟领袖无此种意志,则人民亦不肯出而抵抗。抵抗意志必须有实力之兵力,方有固定之基础,目前中国陆军,故不能担任新式战争,但未若不可用持久抗敌,迫使其增加兵力,一切重要莫过于成立虽小而极端新式之国防军。”
“一旦军事上发生冲突,华北即直受威胁,若不战而放弃河北,则陇海路及其重大城市,即陷于罪前战区,对黄河防线,不难由山东方面,取席卷之势。对海正面有重大意义者,首推长江。敌苟能控制中国最重要之中心点,直至武汉一带,则中国之防力已失一最重要之根据,于是至内地,中国截分为二。”
“目前国军主力,俱集中于南部、西部,宜速抽调可以节省之兵力,分驻各区,使能应作战之用。凡作战所用部队,宜集中于徐州------郑州-----武汉------南昌------南京区间。北方则掩护陇海路及沿路有关生存之设备,故最初抵抗区务必向北推进,是以沧县、保定之线宜绝对防御,…….最后战线为黄河,宜作有计划之人工泛滥,增厚其防御力。东部有两事极关重要:一个封锁长江,一为警卫首都,两者有密切之联带关系。次之为武汉、南昌,可做支撑点,宜用全力固守,以维持通广州之联络。终之四川,为最后防地。”
他主持了长江江阴要塞的布防,凇沪线、吴福线、澄阴线的构筑。在中德军工间的合作也起了积极的作用,尽量使买卖双方互惠互利,各持所需。“极力介绍于中国最有利益而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物品及列定公平的价格,而不顾虑到原产地的情形和商号。”以致于有些德国公司气恼地骂他“是不是德国人?”
抗战爆发后,德国顾问的身影始终在最前线出现。华北、凇沪、徐州等等。德式样板师、德式装备在抗战初期,对支撑大局功不可没。
二战开始后,由于日德的特殊关系,1938年,德政府严令顾问团回国。甚至以不归国以叛国,取消国籍没收财产,要挟家人为胁。7月8日,冯法肯豪森等顾问在广州挥泪登船。
在作为法国北部及比利时德军最高长官时,冯法肯豪森在“中国辛特勒”的策应下了,依*自己的官职,尽力救助比利时被纳粹逮捕的地下反抗人士,使比利时并没有发生向法国那样的惨剧。
他是卡尔弗里德里希歌德勒和陆军元帅埃尔温·冯·维茨莱本两个反希特勒的同谋者的亲密朋友,而且很快开始憎恶希特勒与纳粹政权,并开始支持维茨莱本的一个有计划的军事政变。1944年7月20日的密谋失败后,冯法肯豪森就从一个集中营被转移到另一个集中营,直至1945年被盟国给以自由之身。
法肯豪森在1948年被送往比利时受审,并在1951年3月,他被控驱逐25000名犹太人以及处死比利时俘虏并被判处12年苦役。然而,他却在被判决3个星期之后无罪释放,因为有压倒性的证据证明法肯豪森曾尽力挽救犹太人和比利时人。法肯豪森死在莱茵兰-普法尔茨州的拿骚。
但在中国他干的最有名的一件事就是36年他指导蒋介石掘开了花园口黄河大堤,造成了千里黄泛区,华北人民民不聊生,但是也有力的阻力了日军的进犯。
I. 德国人在中国的铁路建设上干了什么
中国最早铁路德国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