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二战之前德国如何崛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是战败国,然而从一战结束的1918年到二战开始的1939年,短短20年的时间竟然还能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是如何崛起如此之快的!?
我们一起来看看德国当时所经历4大最重要的时间点:
1、1929全球经济大萧条
② 二战后的德国为什么迅速崛起他们有什么准备吗
一方面,因为马歇尔计划,西德和其他欧洲国家一样,得到了大量的支持,尤其是资金,恢复了工业生产。一方面,德国本来就是欧洲工业强国,人口素质,工业水平都很高。机器可能被战争毁坏,但那些充满了高级技术的工人,却依旧大量存在。
学校可能被炸毁,但大量的学生依旧在。
一句话,软实力依旧在,让德国和欧洲再次崛起。当然,德国特殊的严谨,也是有利于工业发展的一个原因。
③ 一战德国战败,英法对德大力限制,德国二战期间是如何快速崛起的呢
说二战,先从一战开始讲。
在一战之前,德国无论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都已超越英国、法国、俄国等传统强国,按照实力比较,德国理所应当认为自己是欧洲乃至世界的霸主。但德国崛起的太晚,英法等国利用先发优势,依旧占据着“不恰当”的优势地位,这引起德国精英们的强烈不满,在这一矛盾作用下,人类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在入侵挪威的同时,这年的5月10日,德国对荷兰比利时等“低地国家”发布最终通牒,仅用了五天,德国征服荷兰。紧接着,德军在比利时境内屡败英法比联军。5月28日清晨,比利时无奈投降。34万残余的联军幸运地从敦刻尔克撤退到了英国本土,这为盟军的反攻保留了大量有生力量。
进展顺利的德国人顺势南下绕过马其诺防线攻入法国本土,号称欧洲大陆第一强国的法国彻底暴露除了孱弱的本质,德军很快便占领巴黎,6月22日,拥有三百万大军的法国投降,这离战争爆发仅仅才六个星期。
吞并了法国,意味着整个西欧成了德国人的天下。在战争初期,“秋风扫落叶”怕是最能形容德国的凌冽攻势了。
④ 德国是如何崛起的
二战时,作为法西斯的德国可以说是被炸得满目苍夷。整个人都充满了垃圾,有人说清理柏林的垃圾至少需要20年。不过二战结束之后,德国用了短短的十几年时间迅速成为全世界第二大资本主义国家。那为何德国能够如此迅速崛起呢,德国是如何崛起的呢?
第一、政府清除了国内法西斯主义的分子
首先德国政府推动欧洲统一建设,缓解法国的矛盾,并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彻底打通整个欧洲,而且德国对于科技和教育,大力的投入并制定一系列的经济政策。
⑤ 为什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能快速崛起
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能快速崛起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依托于其强大的科学技术。联邦德国科技基础雄厚,战后的德国政府鼓励科研部门与经济部门的合作,促进技术创新,使国家技术的发展与创新由企业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并得到了国家的经济援助和享受优惠的税收政策。
2、利用外国资本。战后初期的马歇尔计划增加了联邦德国的工业发展资金,扩大了就业,增加了税收,引进了新技术和新设备,加速了经济的发展。
3、国民经济的非军事化。战后德国人不能在国际上扮演重要角色,他们把全部精力放在经济建设上来并在很短时间里在经济上打败了当年的战胜国。
4、法德矛盾的缓和与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德两国的发展走出了冤冤相报的怪圈,并走上了“欧洲自主”的发展道路。
1951年4月,以法国、联邦德国(西德)为代表欧洲六国正式签订《煤钢联营集团条约》,至此引发法德百年冲突的两国边境的煤钢资源将被置于两国共同参与管理的联合机构之下,它结束了两国争端的根源,使法德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根本的纠正。
1958年,六国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日益走向联合的欧洲成为独立于美苏的重要力量,推动了法德关系的改善和德国经济的发展。
5、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联邦德国政府通过建立国有经济,制订法令政策调节国民经济等方面对经济进行有效的宏观管理,并强调经济按市场规律运转,这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6、进行社会政治改革。战后,德国清除法西斯主义,建立民主化的国家,给予人民一定的民主权利,并推行较为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防止人民的极端贫困和社会动荡,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比较稳定的社会形势。
7、联邦德国人民具有较高的劳动素质和他们的辛勤劳动。1950年联邦德国的在校大学生为10万人,平均1万名居民中就有21名大学生,到1970年增加到41万人,平均1万名居民中就有68名大学生。此外,联邦德国还非常重视职工的业余教育,由于教育和训练,联邦德国就业的劳动者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水平普遍提高,再加上联邦德国人民的敬业精神,极大地促进了联邦德国经济的腾飞。
⑥ 一战战败国德国,凭什么比英、法等国快速崛起呢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处于一种荒芜的状态。当时,一个数字似乎加速了德国的崛起。他就是阿道夫·希特勒
希特勒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家庭,他在军队服役,在监狱服役,最后在1933年成为德国总理。当时,受一战和德国经济危机的影响,人民生活困苦,人民对政府失去了信心。希特勒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希特勒上台后,承诺“让德国家家户户都有牛奶和面包”。而且,他的承诺在纳粹德国(1938年)的早期就实现了,这使得更多的人支持希腊特勒。
⑦ 一战后被各种限制的德国是如何再次快速崛起的呢
虽然德国在一战之后,被经历了各种逼迫,迁括了各种条约,当时可能忍不住觉得等会可能近十几年都站不起来吧,但是德国呢,群发展的越来越好,这可能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吧,其实德国的话他也只靠了4000军力。
都知道个德国,有一个参谋军,当时人们就觉得4000参谋军部没什么啊,然后那个时候参谋君不也没有被发掘出来吗?所以很多人就没有在意这些事,但是当德国被迫签订各种条约之后的德国,其实是想反抗的,但是有心无力,然后就好好的发展了那4000军力。但是他们的参谋军其实是比较厉害的吧,就是在造武器这一方面呀,都是占有比较优势的,所以呢,德国就这样发展起来了。
还有一部分是因为美国的援助。如果美国没有给有德国援助的话,我觉得德国是不会站起来那么快的。
⑧ 德国是如何崛起的
自中世纪以来,德意志长期四分五裂,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然而,至少从18、19世纪之交,德意志民族在短短的几十年中,一跃成为欧洲的头号强国。
普遍的观点认为德国的崛起一靠军队,二靠教育。其中,教育被视为德国强大的根本原因。
将德国的强大归因到教育,虽然不是很全面,但不无道理。早在18世纪末,普鲁士就立法推行义务教育,开创了教育史上的一个先例。19世纪初,在普鲁士进行的诸项改革中,教育改革可以说最为引人注目。威廉.洪堡从人文主义理念出发,力求为所有的公民提供全面的教育,他所创立的教育体制为德国教育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此后,在各邦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教育体制不断完善。比如在普鲁士,小学的入学率在1816年就达到60%,到1864年更达到93%。到1871年时,德国的文盲率大致只有13%,而英国的文盲率为30%(1861年),法国是24%(1866年)。德国教育领先的情况略见一斑。
洪堡等人所推行的大学改革,更是成就显着。洪堡主持建立的柏林大学扭转了大学发展的方向,推行教学和研究结合的原则,创立了德国式的研究型大学,同时也开启了现代大学的先河。在洪堡大学精神的滋养下,德国大学很快进入一个辉煌的时期,培养的人才具有良好的学术修养和专精的知识,而且富有科学研究的精神。大学教授更是以学术研究为天职,投身于教学和研究,做出了数不胜数的学术成就。
德国的大学得到普遍的赞扬和肯定。英国历史学家梅尔茨在20世纪20年代说:“在现代,没有一个国家像德国那样拥有那么多的思想学校和学术学校,也没有一个国家能自夸开创并进行了这么多巨大的事业,而他们需要大量训练有素人员的合作和集体努力”。
可以说,在近现代历史上,德国的学者和专家为德国带来的荣誉和关注要远远超过其他群体。而所有这些成就都是德国大学的成果,德国是欧洲国家中将大学与学术联系最为密切的国家。大学也许是观察德国人最好的窗口。梅尔茨认为德国大学“比任何别的东西都表征出德国的心智,德国心智在这种机构里得到最完美的表现”。
德国人重视教育,但不盲目重视。在19世纪中,德国建立起了一个庞大而多样的学校和培训体系。特别是在20世纪后期,“双元制”职业培训制度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被称为德国经济奇迹的“秘密武器”。所谓“双元制”,就是把手工业中徒工的训练与学校的理论学习结合起来,政府和企业共同培养合格技工。在培训期间,学员按规定到企业学徒一定的天数,同时也必须到职业学校接受教育。
清末李善兰曾对德国的教育有一个概括,说德国的教育体制的特点为无地无学,无时非学,无人不学”,此说甚为精当。直到今天,这三条应当仍然有效。“无地无学”是说教育的普及程度,“无时非学”是说不同的行业和职业都有专门的教育和训练,“无人不学”则是说人人都有学习的机会,都有学习适合自己需要的学习机会。这种多轨、多类型的教育制度,虽然不一定符合民主的原则,但从效果和功能上看,这一体制为不同的人以及不同的行业领域培养了特殊的人才,这倒是体现了人尽其才的思想。
从反面看,当教育不受到重视或受到破坏的时候,国家的实力就会减弱,强国可以变弱。在纳粹统治时期,教育和科学事业受到极大的破坏,特别是大批犹太学人被迫离开大学、离开德国,德国的教育和学术事业因而受到空前的重创,从19世纪以来所积累的学术基础面临瓦解。经过这次浩劫,德国作为学术中心的时期也就一去不复返了。这段惨痛的历史为教育强国提供了一个反面的例证。
纵观近代德国的发展过程,我们有理由把德国看作一个教育兴国或教育强国的范例。19世纪德国史学大师蒙森曾把大学、军队和关税同时并列,认为这三者是德国崛起的核心因素。他能够把大学列在首位,想必不会反对教育强国、学术强国的说法。(作者系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