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二战初期,希特勒是如何玩弄政治手段搞侵略扩张的
“全民公投”在西方是个很时髦的词,它的本意是指在某个国家或特定地区内,享有投票权的人民全体就本国或本地区内的、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进行直接的投票表决,是全体公民对重大问题投票作出决定。听起来是挺雷人的,但这种貌似最公平、最民主的方式一旦被某些人甚至某些国家做为手段加以利用,就会给本地区甚至全人类带灾难性的后果。下面,让我们回顾一下,纳粹德国是如何以“民意”入侵他国、扩张领土,并取最终把全世界拖入战争深渊的。
萨尔州位于德国的西部,北邻莱法州,西邻卢森堡,西南与法国接壤,原本是德国一个盛产煤炭和钢铁的小地区,这个地区的主要人口为日尔曼人,一战德国战败后,《凡尔赛和约》将萨尔区从德意志帝国分离出去,由法国管辖并开采煤炭。在纳粹党的鼓动下,1935年1月13日,被分离出去的萨尔人举行全民投票,以47.7万票对4.8万票的压倒性多数要求重新并入德意志帝国。希特勒将之称为纳粹党最伟大的胜利,对他的国民宣称:15年的不公正已经结束。
当初,在《凡尔赛条约》问题上,英、法两个欧洲大国就曾出现过分歧,英国不愿对德国制裁过狠,更不同意肢解德国。大家别以为英国人这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他们是不希望法国在欧洲大陆上一支独大,一个统一强大的德国是对法国最有效的牵制。因此,对德国在萨尔地区的行为,当时的英国政府是刻意回避,表示“不干涉”,以此表明对德亲善。英国人的这一绥靖政策持续到德国进攻波兰,为纳粹德国的侵略扩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与此同时,戈培尔掌管的宣传部开足马力四处造谣,说“捷克野兽击倒怀孕的日耳曼女人以及捷克蛮人使赤手空拳的日耳曼人普遍受到血浴”。造谣是纳粹党的拿手好戏,不仅在手法上与兼并苏台德时的手法一致,甚至连标题都不愿意改动一下,可见其肆无忌惮,毫无廉耻。
可怜的哈查病急乱投医,与外交部长富兰蒂斯卡·切瓦尔科夫斯基为了挽救捷克斯洛伐克的统一,竟跑到德国向希特勒求助,在希特勒的威逼下,受尽屈辱,上演了外交史上极为悲惨的一幕。
哈查的火车还没有离开捷克国境,德国军队就占领了捷克重要工业城市摩拉夫斯卡-俄斯特拉发。到了德国以后,哈查先后受到希特勒、里宾特洛甫和戈林的轮番恐吓,历史学家评价,这是希特勒“一生事业中最厚颜无耻的一场戏”,希特勒先是例举了“捷克斯洛伐克种种对不起德国和德国人的事情”,并且说:残存的捷克斯洛伐克国家之所以存在,完全出自自己的一片好心,如果不答应德国的条件“就会看到捷克斯洛伐克的毁灭”。
戈林则威胁,如果捷克人不放下武器投降,就将用空军毁灭布拉格:“如果我不得不轰炸布拉格的话,我将甚为抱歉”。哈查被当场吓得心脏病发作,差点丧命,经过紧急抢救才缓过气来。
最后,在纳粹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的命令下,备受折磨的哈查给布拉格打电话,劝说放弃抵抗。1939年3月15日凌晨3点35分,哈查被迫在希特勒事先为他准备好的公报上签字。公报说:“……会谈中,双方以完全坦率的精神研究了最近几个星期以来在日前捷克斯洛伐克领土上发生的事件所造成的严重局势。
双方一致认为:所有努力的目标必须是在欧洲中部保卫安静、秩序和和平……捷克斯洛伐克总统宣布:为了对这一目标有所贡献,并实现这一最终和平,他满怀信心地将捷克人民和国家的命运交给德国元首。元首接受这一宣言,并表达了他的意图,即让捷克人民处于德国的保护之下,并保证他们的独立发展符合自己特点的民族生活。”
公报签字后不到两个多小时,德国军队全面进入捷克,没有遭到任何抵抗——捷克斯洛伐克从地图上消失了。
3月18日,英、法两国政府在民意的压力下,才想起对德国政府提出抗议,而德国人的态度是:断然拒绝。德国国务秘书冯·维茨萨克的回答是:“我立刻把照会放回信封中,扔还给大使,并且说,我断然拒绝从他手里接受有关捷克斯洛伐克问题的一切抗议。”
当希特勒在波兰问题上故伎重演的时候,被希特勒捉弄得筋疲力尽的国际社会终于清醒过来,这一次,波兰没有满足希特勒的愿望——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了。绥靖主义者们得到的是一场世界性的残酷战争,全世界为之付出极为高昂的代价。
② 二战中士兵可以很快的挖出战壕,他们为啥速度那么快
但我们现在去回看二战时期的影片,会看到大量的战壕。这些战壕的建设都是依赖于当时的士兵们使用工具或是徒手挖出来的。他们究竟是何等本事以如此快的速度挖掘出来这成千上万个战壕的呢?答案是受制于战场上的战局影响,士兵们挖掘战壕也是为了武器装备的运输,而专门挖掘战壕的士兵在组织内部又称为工兵连,他们是受专业训练的,可在短时间内利用技术挖掘出战壕。
在二战时期,挖战壕一事并非仅仅由工兵负责,更多的时候是多工种联合合作,目的就是为了加快挖掘进度,让自家部队在战场上准备的更充分些,赢的几率大一点。由于战场中突发的状况是非常多的,只有在排兵布阵之前做好准备,才能够在打仗的时候立于不败之地。
③ 二战为什么要挖战壕
战壕是由散兵坑演化来的。欧洲进入火药武器时代后,除排纵列作战的正规士兵外,出现散兵——就是不排队列作战的步兵——这些士兵相当于现在的侦察兵或者尖兵。他们监视敌人,作战时会为自己挖一个小坑来躲避炮弹。在骑士战演变为列阵枪战的过程中,因为没人愿意和敌人站在几十米开外对射,所以散兵坑被普遍使用为战壕,以保护士兵。
④ 二战中,一只部队突然被袭击,是怎么出现战壕的,现挖有那么快吗
胶东战役后的1947年11月,李弥的整编第8师被升格为“整编第八军”,下辖两个整编师,次年8月再升格为第十三兵团,所属整编师恢复为军级番号。在淮海战役打响之前,第十三兵团的驻地就是徐州以东地区,因为徐州城内放不下那么多的兵,同时也为了保障陇海线的畅通。
然而却便宜了接防而来的黄百韬第七兵团,这也是黄兵团敢于在碾庄负隅顽抗的原因之一,因为有现成、完备和成体系的工事。而华野各追歼纵队在战役初期忽略了这一点,认为黄兵团不过是溃退之师,所以到达碾庄战场后试图趁敌立足未稳迅速消灭之,各部队遂猛打猛冲,结果被第七兵团依托工事和美式速射武器严重杀伤,攻击一度失利,伤亡颇大。
⑤ 二战时期怎么挖工事,挖环行战壕,兵力怎么布置,武器如何配置
推荐你
《闪电战》杂志第22、23期,掘壕据守——二战德军的野战工事研究(上、下)
《闪电战》杂志第34期, 赤色防火墙——二战苏军野战工事的研究
⑥ 世界上很多秘密军事基地都修建在山中,把山体挖空,是怎么做到的二战就有吗听说当时德军在本土就有
一、做洞口
随着时间的推移,专家和科学家们积极研究纳粹时代的秘密隧道,希望能了解当年希特勒为何建设这个巨大的工程。
⑦ 二战时德国为什么很强大,德军为什么战无
1,德国是一战战败国,英法,尤其是法国,通过《凡尔赛合约》对德国进行了严酷的剥削和打击,造成德国全民对凡尔赛合约的痛恨,所以这时候希特勒的上台是以救世主身份出现的,是他带领德国民众反抗凡尔赛暴政,这个时候德国空前团结,希特勒在德国的支持率空前高涨,万众一心可不是假的。民心所向是德国前期的强大的主要原因。等到中后期,德国侵略的事实越来越明显,德国民众才开始从复仇的狂热中苏醒,但是战车已经开动,个人哪里那么容易能让整个国家停下来?
2,一战德国的失败并没有伤及根本。德国的工业能力和科研能力仍然是世界前三。且全民对英法复仇的情绪催生了一批狂热付出不求回报的科学狂人,德国的科技能力井喷式发展。这个时期德国在发动机、飞机、枪炮等军工业上都处于世界领先的位置。这种领先很快转换成了战斗力,并使德军在装备上碾压了绝大部分欧洲二流国家。德国在二战期间有很多超越时代的黑科技,这些科技的采用为德国的实力增加提供了巨大保障。
3.传承自普鲁士时期的军官团制度为德国的军事力量带来极大的红利。普鲁士军官团制度为德军提供了大量具有极高军事素养的中高级军官,这些人员思维开阔,不拘泥,勇于创造新战术。德国空军的“近地支援”理论以及斯图卡俯冲轰炸机改变了飞机在战场上的作用;邓尼茨的“海狼战术”让早就被发明却上不了台面的潜水艇一度成为大西洋的主宰;至于名满天下的陆军“闪电战”更是从根本上改变了战争的格局,战争从一战时代双方挖壕沟一耗就是几年变成了一个月甚至一个星期灭亡一个大国,让原本一战的老将军们感觉这个世界简直疯了。法国被瞬杀的主要原因就是法国战术思想停留在一战,装备比德军并不差的法军完全被打得没有还手能力。
4德国早期的外交非常有成效。德国利用英法敌视苏联的心理,自称成立柏林-罗马-东京轴心,这个轴心的名义是“反共产主义”,借助这个手段成功地让英法以为德国要打苏联,然后英法对德国各种纵容,甚至在德国以外交手段吞并奥地利、捷克苏台德区时英法完全没有阻止。德国对波兰发出“但泽或者战争”最后通牒的时候英法甚至还在要求波兰配合。波兰被德国攻击时英法也只是宣而不战,静坐战争。而实际上德国早和苏联秘密签订了瓜分波兰的协议,德国根本没打算打苏联,反倒是一直无所作为自以为安全的法国才是下一个目标!早期德国的成功外交和英法的愚蠢外交态度为德国赢得了巨大的优势,而后期德国悍然入侵苏联破坏了自己苦心营造的外交态势,这时候德国就已经走下坡路了。
5.德国准备战争比较充分,所以有心算无心在早期赢得了巨大的优势。而战争中捷克、法国等快速失败的国家工业力量和资源都被德国所用,也促成了德国早期的以战养战,越战越强。但关键时刻英国海军打了德国一记闷棍,他们成功地挫败了德国海军对制海权的争夺。这使德国失去了对欧洲大陆以外地区的威胁能力,像英国这样的殖民大国可以用殖民地来为自己造血,硬生生耗尽了德国最初的无敌光环。而得不到英法殖民地资源却自己耗费巨大的德国难以为继,只好出下策去打苏联抢夺巴库油田和乌克兰平原产粮区,两线作战导致战略态势更加恶化,最终失败。如果德国海军击败了英国海军夺得了制海权,德国就可以痛打落水狗去占领英国几乎不设防的印度和法国的非洲殖民地,英法会失去造血能力彻底失败,美国会因为参战啃硬骨头无利可图而继续保持孤立主义,内忧不断的苏联也不会主动攻击德国,那德国就真有可能会胜利。
⑧ 在二战中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快速突破敌方有大量反坦克壕沟保护的大纵深防御阵地的方法
这涉及到多兵种联合作战问题。
1、先用炮兵实行压制以方,空军也要轰炸以方的防御火力点,造成对方的混乱!
2、然后用工兵在多个壕地点实行爆破,在自己的一方准备大量的沙袋,工兵爆破一完马上运上去,可以人工和汽车结合的方式,这样以来壕底虽然是沙很松软但上面用了沙袋就应该很结实了,坦克和装甲车通过应该没有问题的!坦克集群抵近射击,掩护架桥坦克或工兵铺路。
最后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德军大本营指挥失误。德军是主动撤退而并不是损失过大而失败。
1943年,二次大战进入了关键的转折阶段。7月初,就在苏德战场上的战役进行到白热化的时候,由蒙哥马利指挥的英国第八集团军和巴顿将军指挥的美国第七集团军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大举登陆。接到这个消息后,希特勒坐立不安,他决定放弃苏德战场的会战,将军队撤出以保存实力,为防御做准备。德军南线指挥官曼施泰因对希特勒的决定大为不满,他认为如果坚持到底,德军将有可能包围苏第5坦克近卫集团军主力,并最终占领战略要地普罗霍洛夫卡。
然而,刚愎自用的希特勒并没有采用曼施泰因的建议,而是将SS装甲军等主力部队调离了普罗霍洛夫卡地区。7月17日至18日, 这些部队正式撤出了战场。此后,德SS装甲军希特勒近卫师被调往意大利。
德军撤退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失去了战斗力,而是由于希特勒丧失了继续同苏联红军作战的勇气和信心。随着希特勒这一决定的做出,德军在东线战场上最后一次争取战略主动的机会也就随之灰飞烟灭了。
⑨ 为什么打仗要挖战壕
炮、炸弹弹片爆炸时的散布方式是以爆炸处所在的平面为基准面向空中以半球形散布,所以就是为什麽炮弹来袭时要卧倒,挖了战壕后进一步降低了身体的位置,暴露在外面的身体组织就少,所以减少了受伤的可能。
来历:在二战时,战壕是由散兵坑演化来的.欧洲进入火药武器时代后,初排纵列作战的正规士兵外,出现散兵,就是不排队列作战的步兵,这些士兵相当与现在的侦察兵或者尖兵,他们一般监视敌人或者作战时会为自己挖一个小坑用来躲避炮弹,后来骑士战法退役了,没人愿意和敌人站在几十米开外对射,所以散兵坑被演化成战壕,用来保护士兵。
⑩ 二战时期的德国战壕与中国抗日的地道,有着怎样的意义
虽说现在的世界是和平的,但是你不可否认的是,世界上还有一些地方正在经历战争。说到战争,就不得不提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当时全世界有80%的地方陷入战争,战争当中有一些战术得到的运用,比如中国的地道,还有德国的战壕,正好和地道有什么区别,而他们俩对于两个国家来讲有什么样的意义?
当时中国的地道和战壕是并不一样的,中国的地道有一点偏防御性的意义,从本质上来讲,中国的地道是在地面以下,他不会裸露出来。而且中国地道非常的隐蔽,他修建的目的也不是和敌人正面硬刚。很多时候,他的作用就是防御和躲避,在二战时期,侵略者展开大规模的扫荡,有一些人就会挖掘地道,躲在地道里来躲避这种扫荡,从而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中国的地道他的施工难度要比战壕很多,因为他是在地面以下,同时,他也是我们国家当时很多人民的智慧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