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德国的教育体系如何
风靡全球的诺贝尔奖已经揭晓,但留给了我们很深刻的思考,为什么8200万的德国人分享了世界上一半的诺贝尔奖?答案竟然是—德国教育的快乐天性教育。德国教育学家支持儿童学前教育。他们认为,儿童到7岁之前的教育极为重要。但是不同于中国的学前班,德国学前教育的重点在于创造自主学习空间,培养孩子能力。
通过国家介入,禁止对孩子过早开发智力,避免将孩子大脑变成硬盘,留给孩子大脑更多的想象空间。孩子在小学前“唯一任务”就是快乐成长。
那么到底对于一个德国孩子而言,他们要在幼儿园里度过将近4000个小时。在这期间,德国孩子都学到了些什么呢?
一位旅居德国的妈妈告诉我们,她儿子在幼儿园里受到的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个是基本的社会常识,比如不使用暴力、不大声说话等。另外一个是语言能力的培养,但主要通过游戏的方式。模仿是孩子的天性,诸如传话游戏、角色扮演之类的游戏卓有成效。
充满趣味的情景艺术教室利用环境、情感、艺术等因素来调动宝宝无意识的心里活动,以协调有意识的心里活动,最大限度的发掘人的生理和心里潜能,激发孩子学习兴趣,拓展思维空间。
为2-6岁的孩子量身定制情景剧场与混龄语言开发场景,BBunion独家引入韩国PDM情景艺术课程将认知、品德、艺术与探索完美融合在课程体验过程中,在游戏中锻炼孩子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提高对周边事物的认知水平。在BBunion,孩子们永远会在课程体验中“发现”知识获得知识,原本无聊的概念性学习变得令人充满期待。下一堂课,又有什么样的惊喜在等着我呢?
爱玩,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BBunion汲取国际前沿幼儿教育实践精髓,按照适龄发展原则,引进全球超39个国家1000多种品牌教具,源自德国、韩国、西班牙、英国、奥地利、荷兰、法国、瑞士、美国等各地品牌教研团队的成效,并结合BBunion专业课程体系,解锁每个孩子的无限潜能。
BBunion全新概念店的设计理念完整的诠释了我们对孩子的爱与责任,我们的所有努力就是为了让孩子出生后不能错过的一堂课。诺贝尔奖创造了一个可充电的世界,BBunion立志培养创造世界的人。
❷ 德国的教育有什么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吗
德国,世界上唯一一个把教养儿童写进宪法的国家。不是我们崇洋媚外,而是德国的教育确实值得推崇。
结语
赢在起跑线,真的就是胜利吗?看起来并不是,多少早早被沉重课业压垮了笑脸的孩子最后厌倦了学习?为什么不尝试给他们一个快乐的童年呢?让孩子在无忧无虑中自己探索学习,顺其自然,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❸ 德国人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
对于很多家长来说,教育问题是他们最头疼的。而令我国家长最头疼的就是让孩子适应我国的应试教育,能够看到各种试卷时都能精准作答,并且在这种选拔方式中脱颖而出。
而在这种教育观念当中,所培养出来的孩子往往只是考试的工具,他们并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所以,我们才经常看到这样的新闻,很多孩子在大学毕业之后,步入社会,却什么都不会,甚至连照顾自己的能力都没有。
其实,我国父母的这种教育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历史的文化所导致的。而我国的教育体制也在一方面强迫着父母这样做,虽然这种教育观念有很多弊端,但是他还是适用于我国社会发展的情况。只是我们要充分了解到我们固有的教育观念对孩子的成长所带来的影响,在注重成绩的同时也要关注孩子在其它方面的发展。
所以,家长们不要再一味地只看孩子成绩了,我们可以借鉴德国父母的这种教育观念,让孩子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❹ 近代德国教育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德国教育所有的特点有哪些?据德国教育部去年的统计,严谨的德国教育制度在中学毕业后能上大学的人群中,只有26%选择上大学,尽管大学免费,并可以自由地选择专业和学校,而58%以上的学生都选择上德国的职业院校或者专科学校。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
特点一德国的职业教育在整个世界上都享有盛名,其核心特点就是“双元制”教育。简单来说,“双元制”就是职业学校的学生既在学校学习,也在企业实践。在企业的实践时间大概占70%,在学校学习时间大概占30%。学习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也可以说是以实践为导向的学习,通过大量的动手实践,遇到了问题再到学校学习,上升到理论。有针对地学习,使得学生们很有目标。
第二个特点是,德国的企业积极地参与职业教育。德国的企业非常重视质量,要保证质量,人才是最重要的,德国的企业在他们的工作计划中,有很大一部分的要求是人才的培养。有了企业的参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训,基本上是订单式的培训。学生平常研究的就是企业提出的问题,学生毕业后就基本上可以“零过渡”地进入企业工作。
第三个特点,德国的企业有大量的双师型人才。他们主要是一些工厂或者企业里的师傅,在专业领域有很强的技能和经验,同时又是一个教育家,能够担负职业教育的教学。
第四个特点,德国的职业教育是由德国的工商会统一管理、安排、协调、命题、考试、颁发证书等等。工商会是企业的一个共同管理组织,由于它的参与,职业教育和企业的结合变得完美,工商会也能明确知道企业的需求,根据需求制定职业教育的课程,同时制定标准。
在德国,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社会人员都能去接受职业教育,它对学历没有任何要求,门槛基本是没有的,在企业能够提供相应岗位的情况下,人人都能去他想学的专业。另一方面说,只要他获得了企业的岗位,周边的学校就必须接受他成为学生。如果学校学位不够,你可以跟政府申请,提供帮助或增加学习位置及相应的资助。
但是,德国的职业学校实行宽进严出,在通过企业和学校的考试,要获得专业技能证书以后,才能说明你真正毕业了。德国专业技能证书由德国工商会IH
K统一颁发。
❺ 德国学前教育的特点
(1)以游戏为主的课程设置
德国以高度自治而闻名,学前教育的课程也充分体现了这个特点,课程设置不仅没有全国统一的标准,甚至州一级也没有统一标准,而是以地方或幼儿园为单位,由幼儿园举办者自行决定。德国的幼儿园课程内容多以游戏为主,多自由活动少集体活动。
幼儿园阶段没有读、写、算等基础知识的教育。幼儿园的课程有八大方面分别是:体验教育、生活教育、动作教育、语言教育、实际生活与家政教育、图像与劳作性教育、事实与环境教育、韵律与音乐教育。德国强调生活体验,让幼儿自主活动和学习,注重儿童独立意识的培养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2)混龄编班
不按照年龄而强调异质分组,强调尊重不同年龄儿童的相似性和相异性。混龄编班具备按龄分班所不具备的优势,一方面在儿童互动交往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年龄大的儿童的领导力,以及交流沟通能力,既锻炼思维,也可以增强自信心。
另一方面,年龄较小儿童一般都喜欢跟年龄大的儿童玩耍,混龄编班不仅可以满足对玩伴的需要,同时可以向年长儿童学习更多的东西,而且如何与年长儿童交流、怎么融入都是年幼儿童需要克服的问题。混龄教育体现了自由发展和自我教育的特点,有助于引起3—6岁儿童对未来小学生活的憧憬,幼小衔接自然发生。
(3)融合教育
“融合教育”主要是为身心障碍儿童提供的教育。旨在普通班中进行特殊教育,使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共同生活和学习,让特殊儿童享有和正常儿童同样的权利,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特点,也是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每个儿童都有发展的潜力。
我们应该激发他们的潜能,提高他们的能力,让残障儿童也像正常儿童一样,得到社会的关注与关爱,可以正常生活,而不是将他们隔离开来,这就是融合教育的教育理念。融合教育可以使残障儿童接触到不同的人,使他们学习用不同的方式与人交往,提高交际能力,充分体验世界的多样性。
(5)德国的教育有哪些扩展阅读
德国的学前教育机构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机构名目繁多,形式各异,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六种。
(1)传统幼儿园:它们有的叫儿童活动场所,有的叫儿童之家。这类幼儿园相对独立,也最为普及,是为3—6岁幼儿提供保育和教育的主要机构。幼儿园又分为三种:公立幼儿园,接受政府补助;私立幼儿园,接受政府补助,但其教育理念及师资聘任不接受政府监控;独立幼儿园,不接受政府补助,主要依靠家长缴费。
(2)幼儿俱乐部或游戏所、儿童店:幼儿俱乐部主要由教会和福利机构开办,而儿童店则是20世纪60年代学生运动的产物,重视从小培养儿童的集体和社会观念。这类幼儿教育机构的开办者主要是大学生中做父母的人。
(3)学校附设的幼儿园和学前班:主要招收那些已经达到6周岁或将达到6周岁但未达到入学标准的儿童,为顺利进入小学做好准备。学校也有附设的学前班,大多都与小学连在一起。
(4)特殊幼儿园:招收对象主要为各种有残障的幼儿,根据幼儿不同的情况分类,接受与之适应的教育,使幼儿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使之更好地融入社会。
(5)托儿所:这是对双职工子女开办的全日制保教机构,主要是对3—6岁的幼儿实行保育。幼儿教师或保育员须经过培训。
(6)白天的母亲:主要是一些年轻妇女在照顾自己小孩的同时也帮忙照顾临近的其他小孩,为那些工作忙而无暇照顾孩子的父母提供便利,不过政府提供的经费占比较少。
❻ 德国教育的特点有哪些
德国的教育体制主要是从中古世纪以后开始发展,起初,受教权只属于贵族以及神职人员,随后才逐渐普及至一般人民,使全民教育体系的发展兴盛起来。
❼ 德国的新教教育有哪些
(1)路德的教育思想:
1555年,在“教随国定”的原则下,路德教取得合法地位。德国北部和中部的许多诸侯接受了路德新教。
在新教诸侯国的土地上,天主教的修道院被关闭,修道院学校、教区学校和与天主教会有关的其他学校也随之消亡。一些与教会无关的读写学校和拉丁文学校也受到人们的冷落。1520年,爱尔福特大学有1527名学生,到了1527年仅有十四名了。在海德柏格,一教授和学生一样多。维也那大学在1519年有661名学生,可到了1532年,仅剩十几名学生了。
路德对学校教育的这种冷落状况十分忧虑。他认为对任何社会,学校教育都是必需的,尤其是对一个正在两种文化之间过渡的国家更是如此。他曾说过,如果他不是一个教士,他肯定会成为一个教师。他还坚信,人类的生活可以没有天堂和地狱,但学校不能没有。为此,他写了《致德国公民的市长和市政官的呼吁书》,强烈要求他们创办学校,以填补废除天主教会所造成的空白。
路德在向世俗统治者大声疾呼创办新教教育的同时,还提出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以指导新教教育。他提出了全国的儿童,不论贫富、男女,都应入学受教育。为了办好教育,国家必须掌握教育大权,由国家强制推行普及和义务教育。当然,国家政权应通过教会来具体实施普及和义务教育。
路德关于小学教育的教学内容是读、写、算和宗教。此外,体育和音乐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
路德特别重视中等和大学教育。这两类教育是为统治阶级子弟服务的,主要是培养教会的牧师、国家的官吏和学校的师资。为了更好培养这方面的人才,路德主张,一方面要改造天主教会遗留下来的大学和中学;另一方面要创办新的大学和中学。
路德的教育思想,在他的弟子们的协助下都得以贯彻和实施。
(2)斯图谟的预科学校教育:
斯图谟(1507—1587年)是路德的得意门生和助手。在路德教育思想的指引下,他于1537年创办了具有浓厚人文主义色彩的斯特拉堡预科学校。预科学校的学生是王公和国王的儿子,新兴资产阶级的子弟和各大学派来的人。
斯图谟制定了十年级学校计划,经市政当局的批准而实施。学校每一年级都有相应的教师。学生在五岁或六岁入学,十五岁或十六岁毕业。然后,在人文主义的学院或大学中继续受五年以上的教育。
宗教、希腊文。拉丁文和逻辑是基础学科。拉丁语是学习的核心。斯图谟特别强调在学校中使用拉丁语来读和说。
由于学校实行分级教学制度,所以每个年级都按固定的教科书进行教学。斯图谟亲自为每一个年级编写祥细的教学大纲,对每天的教学内容和适应内容的方法都做了具体规定。他不允许教师违背大纲而自行决定。他还亲自为一些年级编写教科书。
学校的条例都围绕着斯图谟的思想和方法来制定,他的人文主义思想渗进了新教教育中。他创办的这所预科学校影响很大,各国有志青年都踊跃前来学习。在校学生最多曾超过三千名。其中包括贵族、伯爵、男爵和王子。他所培养的学生在整个欧洲纷纷建立预科学校,并在国家和教会中取得显赫的地位。德国的新教教育已越出德国边界,在西欧新教国家开花结果。
(3)新教教育广泛推行:
宗教改革使新教诸侯国和城市没收了原属天主教会的建筑物和可观的财富,并按照新教领导人路德的意见,把这些财富都提供给教育事业。新教学校都由国家控制,禁止私人办学。国家除提供原教会财产之外,还在可能的范围内对教育提供资助。学校对学生一般不收费用,只有很少一部分学校收取少量的学费。学校公办,这是新教的一大功绩,也是民族主义的直接结果。
因为新教改革的基础是宗教,因此宗教成为学校中主要的科目。拉丁文或希腊文的《圣经》是新教学校课程的一部分。新教教育的宗教性质是十分明显的。
在高等教育方面,原有大学都具有人文主义和新教主义的特色,学术空气十分浓厚。新教在国家的支持下建立了一些新大学。例如,1527年按照梅兰克森的计划建立了马堡大学,到16世纪末,柯利格斯堡、耶拿和赫尔蒙特德等大学也相继建立,并成为德国学术的中心。由于这些学校是新教所创办的,因此,在它们的课程中宗教占有很大比重。学校不收异教徒,因为学校的办学宗旨是培养新教牧师和领导人。新教教育大大促进了新教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❽ 德国的教育有哪些值得深思
在德国,根本看不到铺天盖地的教育公司和补习班招生的广告,然而德国的教育水平却是世界顶尖的,特别是它的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更是闻名世界。
另一部分学生则可能读名校进一步深造。但是,能进入大学读书,并不意味着谁都可以顺利地拿到大学文凭,在德国混文凭是绝对不可以的,你只有老老实实并且勤奋努力才能毕业。曾经有从事出版的人想引进德国的大学课本,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德国的大学根本就没有什么统一的大学教材。
❾ 德国教育可以给我们什么启示
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和专业,重视孩子的特质,承认孩子的不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和定位相比。但实际上我们更多的还是按照社会上所谓的“成功”“成才”标准去培养孩子,什么专业吃香挣钱多,就让孩子学什么,什么特长可能会对升学有加分有帮助,就逼着孩子去学,这种现象比较普遍。
同国内的孩子相比,德国的孩子要轻松得多,快乐得多,这跟民族传统和历史背景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在德国他们比较注重顺其自然,100个孩子中有一个出类拔萃的就很满足了。
如果孩子没练好琴,家长就会直接告诉老师:"同孩子聊聊天就可以了,孩子这周没练琴。"这样家长很轻松,孩子也不会有太大的压力,可以说甚至有些是很懒惰的。
而国内的孩子就完全不同了,中国的孩子都很聪明,也很勤奋,家长也很配合老师,很重视孩子的一举一动,自古到今那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一直潜意识地存在着,为了给孩子的前程铺路,有些家长就强制性地让自己的孩子学这个学那个,不管孩子的兴趣怎样,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这样家长和孩子的压力都很大。所以让孩子学钢琴首先要培养孩子的兴趣,以培养兴趣为出发点,让他们觉得钢琴是朋友而不是敌人,这样孩子坐在琴边就不会眼困,不会烦躁,就不会只盯着时钟而是真正地乐在其中了。
可以说,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发掘孩子的创造力、发挥想象力,是德国钢琴启蒙教育最显着突出的特点之一。
❿ 德国的教育
学前教育(幼稚园教育)
年满3岁至6岁的儿童可入幼稚园就读,但幼儿教育非属国民义务教育,因此并非强迫性的。幼稚园大多由私人机构(如教会、工商业团体)设立。
德国的幼稚园并不分大、中、小班,不同年龄的儿童混成一班上课,每班至多不超过20个人。
基础教育(小学教育)
基本上小学教育为时4年,1年级毕业后即升入中学。中学分Gymnasium、Realschule 和Hauptschule 三种。
Gymnasium
Gymnasium的教育期期限为9年(5至13年级),至10年级为止义务教育,其后为志愿教育。在德国欲上大学一定必须读完Gymnasium13年级,并通过Abitur考试。
Hauptschule
Hauptschule 在为将来的职业教育做准备。在Hauptschule读完9年级即可升入为时3年的职业学校(Berufsschule)就读。在职业学校里每周上课时间仅8至12小时,其余时间则须至工厂或企业实习。
在Hauptschule 亦可读至十年级,十年级结业其学历与实科中学(Realschule)毕业相当。之后可转学就读或进入职业学校。
Realschule(实科中学)
实科中学的教育方向介Gvymnasium 和Hauptschule间.实科中学10年级结业即可进入职业专门学校(Berufsfachschule)就读,亦可在实科中学中读完12年级,通过毕业考试,然后申请进入专业高等学校(Fachhochschule)。
实科中学的学生若想进入大学,则须读完12年级转入。
Gymnasium读完13年级,并通过Abitur。一般而言,欲从实科中学转入Gymnasium,必须有较好的成绩。
综合中学(Gesamtschule)
1970年德国教育参议会建议将综合中学纳入中学教育体系,但直至1973年联邦政府才同意。
综合中学的宗旨是想把Gymnasium、实科中学和Hauptschule三种学校的教学方向融合在同一个学校内。课程分为两种:一是基本课程(Grundkurs)一同年级的学生不问程度共同上课;二是Leistungskurs一依学生程度分别教学。
综合中学的就读年限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义务教育阶段,由5至10年级或7至10年级9如果小学到六年级);二是志愿教育阶段,最高可到13年级。13年级毕业的学生其学历同Gymnasium的毕业生。
专门学校(Fachschule)
此种学校招收受过职业学校教育和有工作经验的学生。学习期限约3年,毕业时须参加国家考试,通过便取得“师傅”(Meister)资格。
专业高等学校(Fachhochschule)
欲进入专业高等学校必须受过至少12年的学校教育。此类高等学校与大学的不同是:修业时间较短,而且原则上必须在规定期限内毕业;课程紧凑且选课自由较少;较注重实习和未来的就业需要。毕业所获文凭为Diplom,但较大学颁的Diplom低一级,现为我国承认为同等学士学历。
大学
大学的申请者必须读完13年级并通过Abitur。原则上通过Abitur者均可申请到学校,但部分大学科系有名额限制(Numerus Clausus),申请者要有较好的成绩才能进入。例如1991至92年冬季学期共有11种学科有全德国性的入学名额限制,分别是医学、兽医、牙医、食品化学、药学、心理学、建筑学、商业学、生物学、家政及营养科学和森林学。欲就读食品化学科系Abitur成绩必须有一点一至二点一分;药学系要求要有一点二至二点二分;心理系和建筑系要有一点三至二点三分……医学、兽医和牙医系的申请过程则更为复杂。
此外各邦乃至各大学都可自行规定哪些科系要有限额。申请者过多、毕业前景不好、科系成本高昂、师资、研究经费不够等都有可能成为限额的原因。申请者若执意进入某一有限额的科系,但成绩不够,则可等待一、两年,或许有机会如愿以偿。某些学校同意入学、其他学校拒绝了申请,更是申请者常遇到的事。
德国大学无学士学位 (这里我要更正,为了和国际接轨,有的专业现在也有学士了),第一个学位就是硕士学位。亦有部分科系不颁发硕士学位,学生须通过国家考试始得结业。硕士学位有两种:Magister和Diplom。文、史、哲科系的硕士学位一定是Magister,其特色是必须修一个主系和两个辅系(或者修两个主系),并且必须通过拉丁文考试,方能毕业。理、工、医、农、经济和商业科系的硕士学位则一定是Diplom。政治、社会、教育等学科的硕士学位则可能是Magister亦可能是Diplom。办法Diplom的学科大多有实验或实习课。
医学院、法律学院和欲毕业后至中、小学担任教师的学生必须通过国家考试(Staatsexam)。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德国的师范教育。德国并无专门的师范大学或学院,但许多可惜的学生可选择就读“师范学门”。某科系(比如物理)就读师范学门的学生与一般学生一起上课,教师亦是同一批人,但所学范围有所不同,毕业前不必写论文,但须参加国家考试。
国家考试有两次,第一次国家考试通过就等于毕业,可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第一次国家考试通过后实习两年,便可报考第二个国家考试,通过方取得医师、律师或教师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