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美苏吸收了多少德国技术

美苏吸收了多少德国技术

发布时间:2022-06-25 10:22:31

㈠ 美苏得到多少德国人才

美国从德国抢走的人才不计其数,人们最容易注意到的就是军工方面的科学家,实际上除了军工,方方面面的人才都被抢去了不少。

这其中有一只特殊部队的功劳,“阿尔索斯”突击队,作为一只间谍性质的部队,唯一目的就是抢在苏联之前,俘虏德国、意大利世界知名的科学家,搜集技术情报与资料,并且想尽办法说服这些高端知识分子加入美国国籍,并为美国工作。

这个策略的效果是显着的,二战前,德国诺贝尔奖获得者接近美国的3倍,仅仅50年后,全球自然科学诺奖得主40%都是“美国制造”,接近70%的诺奖得主为美国打工。这些高端人才促使美国科技方面领先世界10-20年左右。

1.航空技术:众所周知,美国的B2轰炸机,惊艳又实用,雷达也难以发现,除了造价高以外,基本无敌于高空。然后这架飞机,大量技术都是借鉴自纳粹德国的“霍顿IX”

㈡ 二战后,美苏从德国拿到什么战利品,对他们的国防起了啥作用

弹道导弹,空间技术,喷气式飞机,潜艇技术

回纹针行动,是二战德国投降后美苏展开的抢夺德国太空技术科学家的行动。苏联的行动叫什么名字不知道。反正一边是CIA,一边是克格勃在抢。总共都抢了大约有上百名科学家。而美国抢来的科学家基本上都送去了德克萨斯州的Fort Bliss,也就是新墨西哥州的白沙导弹试验场附近。这些德国科学家对美苏的弹道导弹和火箭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也间接导致了美苏在太空方面的竞赛。
冯布劳恩等当年研发V2导弹的首席设计师大多数都去了美国。

㈢ 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从德国里抢了多少技术

最重要的是火箭技术,后来的苏联的卫星上天,和美国登月都在德国人的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要不现在的通讯怎么会这么发达。
另外,现代战斗机发动机技术也是德国的,世界上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是德国人发明的,也是现在先进战斗机的基础。

㈣ 二战后美国盗用了德国的军事科技了么

二战后,美苏叫板,两国竞争日益激烈,美苏都得认识到,只有科技发达,才能立足--重视科技发展,重视人才,全身心投入国防,科技建设,发展固然快。
美国从德国抢走科学家的99%,苏联只得1%。所以很多德国二战的军事科技成果都到了美国。

㈤ 众所周知二战末期德国战败后美苏两大国分别抢到了德国的大量科技,但哪一方掌握的更多一些

当然是美国抢到的更多!而且主要是体现在抢夺科技资料和人才方面。

美国当时对于德国科技资料和人员的争夺可以说是“早有预谋”。举个例子来说,比如在二战后期,德国对英国本土发动V2飞弹攻击的时候,就引起了美国人的注意。换句话说,从那时起,美国就做好了,要充分利用战局向盟国方向越来越有利的大好时机,尽量将当时在德国研究V2导弹的人才(例如:冯.布劳恩等)以及相关资料弄到手的打算。

而反观苏联,在争夺科技资源和人才方面,不得不说,他们当时的反应确实是比美国人要慢一些。收获自然也就少得多。

㈥ 德国战败后,技术人才遭到美苏抢夺,为啥日本专家却无人问津

德国科学技术一直广受好评,在二战时期,美国组建了一支叫做“阿尔索斯”的谍报组织,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到德国和意大利挖掘科学家和工程师,据说这个组织给美国带来了几千名科学家、工程师。

为美国的现在科学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可以说,抢夺德国人才,不止是在二战后才开始的,早在二战时期,甚至二战前就已经启动了。

在战争结束后,苏联将伪满洲国的设备拉回日本,却对日本的技术人才嗤之以鼻,尤其是关东军的那些装备,在苏联看来,运回去炼废铁,还不够运输成本的。

而对于日本本土的高端科学人才,苏联是没有机会下手的,因为对日本本土美国是单独占领的,所以也只有美国有机会挖这些人才。

而实际上,日本的科研方向都充满了小家子气,充其量能适合亚洲,并不对美国的胃口,并不像德国的人才,跟美国的都是配套的,可以移花接木,甚至德国没有完成的科研项目,美国拨钱就启动。

而美国对日本感兴趣的,估计只有那些高尖端的,当然,即使如此,日本人才对美国的吸引力依然有限。

㈦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和美国获得多少德国的技术

太多了。

很多网友认为2战时德国军工科技不如美国,最好的例子就是战略轰炸机和原丶子弹,航母。这些德国都没有。
其实,1战后协约国限制了德国发展飞机,战斗机睁只眼闭只眼就算了,轰炸机还是看的很严,德国人只好发展一些民用运输机,这些运输机,在战争时期稍加改装就成了着名的轰炸机,比如ju88斯图卡轰炸机。而战略轰炸机却不是几年就能研制出来的。那么大的轰炸机也不可能以民用的幌子遮盖。所以一直到终战德国也没有战略轰炸机。

至于航母,德国人有占领的地盘上的强大的陆基空军和凶猛的潜艇狼群保护,从来没有认识到航母的重要性。直到末期才知道航母很重要,可是已经晚了。投降时,德国 的第一艘航母还在船台上。
德国在二战时的军工科技实力在美国之上。且先于美国研制原·子·弹,但是被英美精锐小部队(那时候还不叫特种兵)和轰炸航空兵破坏了n次,德国人于是转到本土研制原·子·弹。谁知刚有所进展时,盟军已经打到本土来了,本土遭到战略轰炸,甚至柏林都被炸得稀巴烂,原·子·弹的材料工厂、设施几乎被烧为灰烬,材料来源也被截断。
而美国人却有天下太平的本土研制原·子·弹,而且因为一直没有战火,加上好多科学家都被高薪网罗到了美国,促进了美国首先研制成功原·子·弹。

德国在末期已经有了喷气式战斗机服役了。美国的第一架F80战斗机在二战结束以后才出现。49年才服役。
有网友说p51战斗机是二战中最好的战斗机,曾击落过德国的喷气式,但是那是在德国喷气式战斗机在机场上没起飞时被突然到来的P51摧毁的。美国人自己都认为p51和速度快机动性好的德国喷气式战斗机没得比,认为“1架至少比得上我们三架野马式”。(除了喷气式以外,苏联的拉7、拉9、拉11也全面超过了P51)

德国先于美国造出了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v1、v2,造出了地空导弹“莱茵女儿”,造出了“小红帽”反坦克导弹,造出“超级秘密”密码机、造出第一部战斗机装载的对空雷达,造出了k1空空导弹,研制出自导鱼雷、研制出潜射火箭、无线电制导炸丶弹。研制出无人机...

虽然德国技术先进,但是德国军工相比美苏而言,规模太小了,刚开始闪电战把苏联打懵了,等苏联缓过劲来,开动战争机器,德国就开始吃不住劲了。更别说美国英国当时和苏联都是一伙的,一个苏联都难以对付,又来了同样难对付的英美。以飞机为例,德国的喷气式当然比盟军的螺旋桨先进,但是每次出动,盟军少则几百,多则上千,而德军只能几架、几十架喷气式,这有的比吗?一只猛虎遇见100头恶~狼,谁赢?

德国失败时,美国和苏联抢走了大量的科技专家和装备,后来在战后苏美才有的这些武器。

㈧ 二战后,德国科学家美苏各分得多少

这事还点故事,美国很早就意识到搜集德国科学家的重要性,在苏联全力进攻柏林时,专门派出精锐的空降兵,四处搜捕德国专家和技术设备等资料,搬不走的就炸掉,几乎把德国所有顶尖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一卷而空,等到苏联反应过来的时候,美国人早卷着东西和大批专家回国了,不甘心的苏联人进行地毯式的搜查,虽然没什么专家,但技术工人和工作人员还是有的,都被统统收走,还找到德国掩埋的一些导弹,也都被统统运回去了。

㈨ 二战结束时美苏科技水平只有德国的一半吗

也不能这么说,你比如同样是研究导弹,不可能只有一个科学家研究吧,假设10个科学家的话美国重视可能抢走7个,苏联抢走3个,不是说美国一件装备都没抢到,苏联一个德国科学家也没带回去,而且德国并不是所有的军事科技都是先进的,在坦克方面就不如苏联嘛,只能说战败前略高于美苏而已。

㈩ 1945年美苏分了德国的科技成果。美国得到了导弹之父,而苏联得到了什么

1944年10月,英国首相丘吉尔给斯大林发了一封私人信函。丘吉尔在信中说,纳粹德国从当年9月8日起向英国发射了4300枚神秘的V-2导弹,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经皇家空军侦察,这些导弹都是由德国佩内明德火箭中心设计开发的,该中心恰好位于苏联红军的进攻区域,丘吉尔请求苏方允许英国专家进入红军进攻区域,以便搜集纳粹导弹的情报。出于对英国的传统戒心,斯大林把丘吉尔的来信视为重要情报,立即指示有关部门抢在西方盟国前获取德国导弹。

随着纳粹德国失败的迹象日趋明朗,同盟国纷纷派秘密使团到前线,以求最先得到德国先进军事技术。1945年6月1日,苏联专家组赶到佩内明德,但一些德国专家携带V-2导弹的关键图纸向美军投降,这令苏方扼腕不已。原来美国也在进行绝密的“回形针”行动,目的是把所有德国导弹专家弄到手,并赶在红军到来前找到导弹技术设备并运回美国。图林根州有德国最大的导弹工厂,美军率先开进该州。后来根据同盟国分区占领的协定,美军才不情愿地撤离导弹工厂所在地,并拉走绝大多数有价值的设备。就在美国人撤离24小时后,苏军便进入图林根州。面对人去楼空的厂房,苏联专家组欲哭无泪。为弥补损失,朱可夫元帅决定实施“面包换人”的计划。朱可夫签署命令,允许苏占区单方面开放边界,开动所有宣传机器向德国全境呼吁,只要参与过导弹工作的德国人肯过来合作,苏占区能提供充足口粮和优越的工作岗位。在美苏占领区交界的小镇卡本霍夫,苏军把黄油和面包直接摆在检查站边上,还在一侧挂出标语:“来吧,这里有生存的希望。”这一招果然奏效,部分没有跟美国人走的德国专家陆续汇集到苏占区。赫尔穆特·格罗特鲁普是其中最有价值的“收获”,此人在佩内明德火箭中心专门负责制导控制系统的研究工作。

莫斯科非常重视这批德国专家,苏联兵器工业部部长乌斯季诺夫专程赶到图林根,经过调查,决定就地组建诺德豪森研究所,负责恢复V-2导弹发动机及其零部件的生产。由于苏联人对导弹还没有形象的概念,诺德豪森研究所的第一步工作就是让德国专家回忆整理出全套V-2导弹生产组装流程。在克格勃军官的监督下,格罗特鲁普每天叼着烟斗,对着挂在墙壁上的几张导弹结构图比比划划,时不时地用德语说出一些关键词汇,旁边的苏联专家则像学生一样进行记录,本子上密密麻麻的速记符号让外人根本看不懂。很快,格罗特鲁普等人就整理出了V-2导弹技术手册和生产规范纲要。鉴于美苏两强都在发挥德国导弹专家的余热,西方媒体曾编出一个流传很广的冷战笑话:当美苏导弹在空中相会时,它们都能够用同样的母语——德语互致问候。

阅读全文

与美苏吸收了多少德国技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5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49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2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2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19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9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3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7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70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1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2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2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5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7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11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1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70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