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896年,73岁的李鸿章访问德国后,为何会仰天长叹
公元1896年,李鸿章奉慈禧之命出使德国。这一年,李鸿章73岁,已经是他生命中倒数的第五个年头。
在这人生古来稀的年龄,李鸿章本应当退休在家里享清福,但眼下国家和民族正处于危难之际,李鸿章只能再次担负起“再造玄黄”的使命。
这一次出使德国,李鸿章除了最基本的考察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争取德国人的支持,从而可以顺利的调整海关税率,以实现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
大家知道,在1895年4月,也就是李鸿章出使德国的前一年,清政府因为甲午战争的战败,被迫和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需要赔偿日本白银三亿两。这对于当时的清政府来说,完全是一笔天文数字。
与此同时,因为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清政府还需另付3000万两白银,从日本手里将辽东半岛赎回来。对于清政府来说,假如不提高关税,其财政将捉襟见肘,不仅无力支付赎回辽东半岛的赎金,甚至国家都会面临破产的境地。
B. 96年风烛残年的李鸿章,在访问德国后为何仰天长叹
历史上有许多不同的故事,回首历史的长河,历史是生命的镜子;历史中的每一天都是混杂的,历史不能忘记。
李鸿章是晚清重要人物,晚清最有权势的大臣之一,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清末末年,李鸿章无疑是最杰出的装裱匠。李鸿章以虚弱的身躯支持清朝,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远东霸主大清王朝被东方小国日本打败,被迫签署了羞辱国家政权的《马关条约》。因此,它的国际地位飙升。
历史的烟云,穿过小巷小巷,青石、红瓦、无苔、墨绿,穿过遥远的过去,触摸着烟雨下的沧桑与平凡。
C. 1896年73岁的李鸿章访问德国后,为什么会仰天长叹
李鸿章签了很多合约,让我国蒙受巨大损失,所以常常被人说他是叛徒。因为德国人和李鸿章打过交道,自然知道他的饮食喜好,很认真的安排李鸿章这次的访问之旅,德国人对李鸿章很尊重,对他的接待也是最好的,
后来李鸿章参加德国的阅兵仪式,他看到了德国整齐有序的部队,也看到了德国先进的军事设备,他看到德国的军队不论从哪个角度看,水平都比他的军队强太多,所以他才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他心里这样想,如果自己也有几支这样训练有素的军队,自己的国家也不至于被人欺负到没有还击之力,任人鱼肉,德国这样做也是有自己的目的,他们让李鸿章看到自己强大的军事力量,想让李鸿章在自己的国家购买军事装备,所以后来又邀请李鸿章参加他们的制作工厂,李鸿章看到德国的工厂后,心里别提多羡慕了,现在他才终于明白了清朝和这些强大国家之间的差距,他心里很想有德国这样的装备,这样就可以帮清朝扳回一局。
后来李鸿章因为没有钱购买德国的装备,他们就看不起人,态度也和刚开始截然不同,李鸿章走后就抨击李鸿章,后来还联合别的国家一起侵略清朝。李鸿章当然不想看到这样的结果,但是他能力有限,无法避免。
D. 1896年李鸿章访问德国经历了什么事,为何会仰天长叹
李鸿章在1896年73岁的时候,有过一次周游列国的经历。在这次游历过程中,李鸿章先后访问了俄国和欧洲的几个工业强国。其中德国给李鸿章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在访问了德国之后李鸿章感触很深。
以上就是1896年73岁的李鸿章在访问德国期间见识到的三个主要的事物。李鸿章为当时的德国社会发展水平感到震惊,他深刻地意识到大清国跟欧洲的工业强国在各方面的差距都不小。而李鸿章此时已经是风烛残年之人,他自知再也没有办法让大清赶上欧洲强国了,为此他感到失落,不禁仰天长叹。
E. 为什么小山丰太郎要刺杀李鸿章,导致《马关条约》的欠款减少了一个亿吗
近来,不少网络文章在谈及晚清重臣李鸿章参加马关谈判时,因为挨了日本刺客一枪,上演“苦肉计”,迫使日本从索赔3亿两银子到索赔2亿,为中国节省了1亿两白花花的银子。
这是真的吗?
3亿两银子,这是什么概念?当时清朝一年财政收入仅为七八千万两银子。清朝要不吃不喝4年,才付得清这笔巨款。显然,日本这是在狮子大开口。李鸿章以近于哀求的口吻说:“本大臣在此有一忠告,乞贵大臣谅听。本大臣为官以来几近五十载,自思余日无多。为君国尽职,此次媾和事件恐亦为最后一次。在此衷心期待条约能妥为签署,不受他人垢病。以使两国政府巩固将来永久之友谊,使彼此人民今后相互亲睦,以如本大臣无穷之愿望。”
同时,李鸿章奏报朝廷,并提出对应之策。表明了自己态度:“日本如不将拟索兵费大加删减,并将拟索奉天南边各地一律删去,和局必不能成,两国唯有苦战到底。以上情节,并祈密告知三国(指英、俄、法)公使。”
4月9日,中方代表就条约草案提出修正案,提出将赔款减为1亿两银子、缩小辽东半岛的割让范围等请求。
日本意识到,“不允许对原方案有丝毫的改变,这样的态度不仅有失苛刻,而且在这样的会谈中也是极为罕见的”,又考虑到避免西方列强的干涉,进行了一定的让步,同意缩小辽东半岛的割让范围,将赔款削减为2亿两银子。
1895年4月17日上午11时40分,李鸿章与伊藤博文在春帆楼签订《马关条约》,赔款数额最终锁定在2亿两银子。
F. 李鸿章访问德国,德国上下隆重接待他,为何事后又后悔了
我国历史上的大清王朝在慈禧的软弱无能下饱受侵略,但是这却要李鸿章背负千古骂名。李鸿章是清朝时期的外交大臣,清政府腐败无能,帝国列强就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了地大物博的中国,毫无疑问,清政府战败,只能签订条约来阻止帝国列强继续侵略的脚步。这时候只能由李鸿章去谈判,但是没有一点错的李鸿章却被人们认做千古罪人,只因条约是他签订的。
德国上下隆重接待他,事后只能后悔了。德国这样对待李鸿章就是想中国购买他们先进的武器,从而在中获国获到丰厚的利益,从而使自己的国家更加强大,但是李鸿章好像并不买他们的账,并没有从德国大肆购买武器。这就使得德国不高兴了,事后十分后悔。最后只能用炮火打开清政府的大门。
G. 黄飞鸿狮王争霸中,那些德国人欲刺杀李鸿章的原因是什么
李鸿章那个时候曾经反对过列强在中国的行为,这就损害了他们的在华利益。顺便说一句,那些是俄国人,不是德国人。
H. 李鸿章为什么被称为东方的俾斯麦
李鸿章被称为东方的俾斯麦,是德国人封的,德国人与李鸿章相处的事件当中,有一件事让德国人看到了两人类似的品质,尊称李鸿章为东方的俾斯麦,德国人看见了李鸿章铁血的本质。
德国大臣柯纳德来到中国,他找到李鸿章,当时的李鸿章在筹建中国的北洋水师,他和李鸿章的一次谈话中说到,这次他来到中国乘坐的军舰,正是他们德国新发明的一种新型军舰抗压能力以及作战能力非常强,邀请李鸿章去海上观看他们新的军舰,当时李鸿章正在筹备北洋水师,刚好需要意见,当天就约定好一定的时间去看他们的军舰。
大部分人对于李鸿章的评价,认为他是卖国贼,最主要的就在于中国近代大部分辱门丧国的条约,都是李鸿章代替清政府去签署的, 而我们应该知道,这些条约的签订都是李鸿章在替清政府背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