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德国车为什么那么重

德国车为什么那么重

发布时间:2022-06-26 01:31:04

A. 德国汽车车身重量50:50 前面是发动机 后备箱是空的 怎么平衡的

前后比重是以轴距为中心算的(轴距是前轮圆心和后轮圆心的距离),而不是车身长度的中心。汽车前后比重近于1,就是为了提高行驶的稳定性,尤其是弯道。以车身长度算前后比重一点意义没有。

明白上面的概念就好理解了。你仔细看看很多前后比重50:50的运动型车,看图片,轴距中心一般都在驾驶员的位置,非常靠前,所以可以调教出整车50:50的比重。以轴距为中心算,前面是发动机变速箱等,都非常占重量,后面就是悬挂系统、后轮驱动的驱动轴、油箱等,杠杆原理也很重要,让发动机变速箱尽量靠驾驶员方向,这样离中心近向下作用的力就显得小,而后面的悬挂、传动轴油箱什么的尽量靠后远离中心,力显得就大。
一般性能车调教都是这个原理,前面尽可能减重,比如,缸体采用铝镁合金,或者排列形式用直列,(让重量分散在一条直线上,而不是集中一点),或者车体部分使用碳纤维、合金等不减强度减重量的轻型材料。比如宝马、GTR等。
对于大排量跑车而言,动辄8缸10缸12缸的,就必须用中置引擎的方法。达到前后比重50:50。

再有不是德国所有汽车都是重量50:50的,民用车只有宝马全系接近50:50,大众、奥迪的前驱车就不用说了,全是头重脚轻的。

B. 为什么我看德国车就是比日本车厚重呢。他们的外壳坚硬程度有差别吗

同样的大小,德国车比日本车重的多,外壳当然有很大差别,钢板厚度完全不一样。日本车一撞车头整个都瘪了,德国车可能就只伤到保险杠。
同样的减轻车重,日本人会把钢板厚度减薄,德国人会用铝合金代替钢板,最后日本车价格便宜了,德国车价格反而贵了,但质量完全不一样。

C. 造成德国车厚重的原因

这是有历史缘故的,德国的车在二战时大多都为德军生产过坦克飞机等,比如宝马和梅赛德斯(即奔驰)都生产过轰炸机发动机,保时捷甚至直接参与过虎式坦克的招标,军用车辆厚重是必须的,所以后来德国车结实可靠的传统被保留了下来

D. 德系车到底有何特别之处高速行驶为何不发飘

有一点开车,它确实是一部分所有者的技术生活。这并不是说你可以获得驾驶执照。因为随着目前的道路条件变得更加复杂,业主必须在路上时特别注意。此外,许多业主仍然犹豫不决购买什么类型的汽车。例如,一些像SUV这样的所有者,以及一些拥有者喜欢轿车,但不仅仅是这样,一些业主喜欢自吸模具,而一些业主喜欢涡轮增压模型。

运行高速时,日本汽车感觉很漂浮,但德国人不是?

运行高速时,日本汽车感觉很漂浮,但德国人不是?因此,当业主以高速运行时,在日本汽车中感觉很漂浮,德国人并不是,相信业主现在应该更清楚。此外,在选择汽车的选择中,业主必须考虑再次购买汽车。如果您经常在城市开放,您将更适合日本汽车,乘客经验将更合适,不仅驾驶,不仅燃油消耗低。但是,如果是经常运行高速的业主,但更加注重加速度效果,那么德国汽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E. 德系车铁皮不比日系车厚什么,但为什么车比日系车重那么多

铁皮不沉,不要是车架,底盘等部分的材料不一致
主要像防撞钢梁,车架等部位德系车不像日系车一样采用轻型材料,复合材料等
其实两国的造车理念不一致
日本是岛国资源匮乏,对节能型汽车研究跟好
德国是传统的工业国家,造车理念就是一辆车开几十年

F. 德系车铁皮不比日系车厚什么,但为什么车比日系车重那么多

虽然厚不了多少,但肯定是厚的
而且决定重量的不只是表面的铁皮,包括底盘和各个零部件的用料都有差异的,而日本车在这些一般人看不见的地方都是能省则省的。比如防撞梁做薄或直接减掉...等等诸如此类的
日本车善于做的只是能取悦一般的车主,比如华丽的外形、做工精良的内饰、豪华的配置、省油等等
一个比喻能形象的形容日德系车的差别
同样是装修一面墙,而墙上要挂一幅画
日本车是先把画挂上,然后再把其余墙面粉刷的工工整整、漂漂亮亮。
德国车是直接认真严谨的把整面墙粉刷完毕,然后再把画挂上

G. 二战德国坦克为什么那么重,是不是使用渗碳钢的原因,如果全部使用二战时标准的镍钢,重量可以请多少

二战期间,德国的炼钢技术最为高超,练出的钢纯度最高,相同厚度的装甲在不倾斜的情况下,德国坦克的防御最高。咱们国家出土的古时的宝剑,剑身绝大多数都有类似鱼鳞型的细纹,并泛有淡蓝色的光,细纹是剑身为消除杂质(只要是碳)在高温下反复敲打形成的,而淡蓝色的光是精钢纯度高的特征。德国的坦克在没刷涂料之前都有这种淡蓝色的光,由此可见德国钢质的好坏。镍钢其实是铁镍合金(FeNi),其矫顽力很低,它可以被加工成极薄的薄片。在一般的计算时,大都是取7.8 g/cm3。标准的镍钢密度是7.80,而德国钢的密度为7.83~7.85。
补充:德国坦克更重的主要原因是:在当时希特勒“更大、更重、更强”的指导思想下,德国设计师只好把坦克设计的重量更大,来满足元首的要求。像鼠式188吨,巨鼠1000吨(无样车)就是这种思想下的产物。

H. 请问一般日系车的车门不如德系车那么重、力量那么大。是否真的不结实

耐心的看完,你以后就不用再问这类问题,并能回答这些问题了.
关于汽车的概念,欧洲人想的是我用它横贯欧洲不能有问题,美国人想的是我从美国的东海岸开到西海岸它得好使。而日本人在回答中国人责问为什么使两年以后哪哪都是毛病时,是这么说的:“在日本,你就是天天住在车上,一年也就跑一万公里。谁能想到你一年就跑五万公里!日本人开3年就换车了,你非得开15年,你怨谁?”

欧美人发明汽车是从人的需要出发,从无到有的想象、钻研。日本人学做汽车是为了赚钱。所以他把别人车上有的拿过来模仿时更多的琢磨怎么做更便宜!日本车打入美洲市场是在能源紧张,油价上涨的70年代~~它最省油。

大家知道车怎么能省油么?~~车轻!(风阻系数并不是最根本的因素,因为风阻系数的作用是与速度有关的。)为什么在日本车迅速占领市场的时候,欧美人(特别是德国人!)却不生产同样省油的廉价车与其竞争呢?是因为他们作汽车的目的不一样!

德国人在想让汽车轻的时候想的是把钢板换成铝合金,这一下成本高得吓人!日本人在想让汽车轻的时候直接把2个厚的钢板换成0.8的。结果是既降低了成本又省了油!

德国人真的没想过这么做吗?真个这么笨吗?德国人真的没想过这么做!但却绝不是笨蛋!

前面说了,因为生活的地理环境不同,造成了二者对汽车概念的理解不同,又说明了二者造汽车的目的不同。结果造成什么直接的结果呢?举个例子:两个人各自开着日本车和德国车以同样的速度撞墙,50公里的时候,日本解说员对驾驶员说:“你看,这是最新科技:发动机下陷技术,保证不会进入驾驶室造成对驾驶员的伤害;这是利用塌缩吸能原理制造的三级吸能结构,确保其通过充分变形来吸收碰撞能量以保障驾驶员的安全。”(事实却是撞完后,该车已经报废了)。德国的解说员只对驾驶员说了一句话:“看,没
问题。”然后是时速100公里,撞完之后德国解说员不好意思地对驾驶员说:“对不起,您的车报废了!”日本解说员大声对驾驶员骂道:“活该你死,开这么快,你还敢撞墙?”

德国人想的是要把发动机室做坚固,以确保在可能出现的事故中尽量把车的损失减少到最小。而为了人的安全要把驾驶室造的更坚固,以确保在车的损坏不可避免的情况下,还能保证人的安全。

日本人想的是为了节约成本把驾驶室做的越薄越好,只要能保证发动机室比驾驶室更不结实就行~这样就不至于直接把人撞死(安全碰撞试验能过关)。

而这两辆车带给人的直接区别是:日本车每百公里省1~2个油,每开出一万公里,日本车少花几百块油钱~~前提是别有事故,因为一有事故,日本车用于修车甚至换车的综合费用要比德国车高很多。(不要只看到德国车的一个保险杠是日本车的几倍,德国车需要换保险杠的时候,换成是日本车可能已经报废了!)

想一想你买车花了多少钱,你每年能开多少万公里,你就知道省这点油钱对你有没有意义!而多花这点油钱对你有多大的好处!

人要学会自爱,要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就像日本人为了保护自己的森林资源,一定要从中国进口一次性筷子一样。日本人为了赚取更大的利润,是尤其不会在乎你中国人的死活的!

我想说说品质和质量的区别。首先感谢朋友们的支持,有位网友问我:“德国在中国卖的车也减了配置”。还有的网友说:“日本车卖给中国的质量次,在欧美的品质还是不错的。”

这些朋友说的都有一定道理,这次我就试着分析一下“品质”与“质量”的区别。举一个例子,有位朋友说:“在国外美女最多的是韩国,大街上到处都是。”大家完全可以理解,因为基本都是假的。再举个例子是香港电影。好莱坞越来越重视香港电影,但并不意味着香港电影就有资格与好莱坞相提并论。为什么,因为但凡大卖的香港电影,60% 以上都能从好莱坞身上找到影子。可以说没有香港电影并不会影响世界电影的发展, 而没有好莱坞将引起世界电影的倒退。举这两个例子想说明什么呢?就是想说质量和品质的差别。什么是质量好,韩国的美女就可以说是质量好!质量的好坏是外界的评价,是一些客观标准的达标。什么叫品质好,品质好就是好莱坞的电影!香港电影可以拍的比好莱坞更花哨(只限武打场面)、更血腥、更紧张。但没有了好莱坞,我们将直接失去的是想象力(香港电影很大程度上只是好莱坞想象力的亚洲演绎
版)。品质是内在的,是内在的对想象力、原创力、生命力的追求!韩国人以他认为美的标准不断的整下去的结果并不会使韩国的母亲们生出更多符合标准的美女来,只能使他们的美容业病态的发达。而最后的结果是整个民族的自卑!

走了这么远回到汽车上来,同样的道理,日本人可以做到质量好,但他还没有能力做到品质好。日本人做汽车的初衷是因为这是一个大的赚钱的产业。他现存的大家都知道品牌的汽车企业基本上是第二三代的,因为第一代的企业已经在前赴后继的冲击美国市场的过程中伤亡殆尽了。(当时日本没有什么汽车消费市场,他做车就是为了出口)当时的美国甚至出过专门针对日本车的笑话集。在这个过程中日本懂得了质
量的概念。并且它也做到了这一点~~它可以让使用者在一定的范围内挑不出毛病。而这一切是源于他对欧洲人对汽车品质的追求的模仿上。(到现在日本车在欧洲仍然是没有什么作为的)

再举个相对专业的例子,欧洲车的功率响应峰值是在一定转速范围内的一个平台,而日本车则只是一个尖点。同样的道理两种车都宣称有ABS系统,德国车通常是ABS自动绑定EBD的。而日本车在更贵一些的车型上会标着ABS+EBD!就是同样的ABS在极限状态下的表现也是相差很大的。但这并不影响日本车的质量~~因为绝大多数使用者并不能察觉。毕竟只有极少数人才能遇到极限情况。而一旦遇到这种极限情况将是致命的!

品质和质量的差别同样体现在德国车和日本车在对中国销售的车型减配置上。日本人在对中国销售的汽车减配置上不仅是为了赚更多的钱还有一种病态心理。(具体为什么有这种病态心理,如果大家有兴趣,我在下一次试着分析一下)。德国人减配置是因为中国人病态的喜欢日本车的心理造成德国车必须降低成本和他拼价格。我说过在国际市场同档车德国比日本要高1/4~~1/3的价格,德国车更贵,可是双方销量仍然能持平,可见不是所有的顾客都是傻子。

最后再举个例子。德国人和日本人同时卖羽绒服200元一件。日本人把羽绒掏出来一半卖180。德国人为了和他拼价格想办法决定少做俩口袋也卖180。中国买主比较以后说:“德国人的又重又笨还少俩口袋。日本人的又轻又漂亮,多出来的这俩口袋多有用!”本人决不是危言耸听,准备买车的朋友仔细对照一下他们的减配置明细就可以发现我说的绝对是真实的。这就是品质和质量的差别,只有当你在三九天的午夜露宿街头时才会体会到。而此时再明白已经太晚了。

对品质的追求不是什么民族都具备的,它需要一个民族有在文化层面的原创性、独立性、传承性和开放性。从这一点来看日本和韩国还不具备这个能力~~从韩式美女和日式汽车就能充分体现出来。当然我不是一个盲目的民族主义者。我认为我们如果不努力的话,我们将失去我们这个优秀民族对品质追求的能力。

到了2008年,中国汽车的产能为1800万辆,当年的国内市场预测是600万辆。中国汽车工业将面临着必须走向世界的局面。如果到时我们没有体现出我们对品质追求的能力而只是模仿日韩车路又等而下之的话,等待中国汽车工业的将是一场灾难!所有与之相关的人们都要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包括你我在内的消费者!

阅读全文

与德国车为什么那么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5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49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2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2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19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9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3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7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70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1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2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2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5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7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11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1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70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