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希特勒做了什么
纳粹德国元首,武装部队最高统帅,第二次世界大战头号战犯。 出生于奥地利北部布劳瑙镇一个海关职员之家。中学毕业后梦想当艺 术家,去维也纳报考美术学院,结果名落孙山。1913年迁居德国慕尼 黑前无固定职业,成为民族主义和反犹主义的狂热信徒。1914年 8月 加入德国陆军,在巴俄利亚预备步兵第 16团服役,参加第一次世界 大战,军衔至下士。战后退役,曾一度在慕尼黑为国防军反谍机关当 密探。为寻生活出路,于 1919年加入德意志工人党。
该党于次年改 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即纳粹党。 1921年,希特勒成为纳粹党的党魁,随即组织党的武装冲锋队。 1923年 11月在慕尼黑发动“啤酒店暴动”,企图仿效墨索里尼建立 法西斯政权。失败后,被捕入狱。他在狱中口述了《我的奋斗》一书, 鼓吹废除《凡尔赛和约》,夺取生存空间,扩充领土,征服世界,宣 扬复仇主义、种族主义、民族沙文主义和反苏反共思想。1924年底, 希特勒出狱。出狱后,他改用合法手段夺权。经多年组织工作和苦心 经营,待到 1933年 1月,终于在垄断资本集团和军界支持下,将纳 粹党发展成为国会中的第一大党,他本人也因此登上了总理的宝座, 开始实现其称霸世界和使德国纳粹化的计划。 1934年总统兴登堡死后,希特勒得以集总统和总理的大权于一身, 废止共和国,改称德意志第三帝国,自称国家“元首”。他解散国会, 取缔纳粹党以外的其他一切政党,迫害和屠杀共产党人、进步人士和 犹太人,实行法西斯独裁专政。1935年,他撕毁凡尔赛条约,宣布重 整军备,为发动侵略战争做准备。1936年,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 定》;次年,意大利加入这个协定,于是形成了德、日、意三国轴心。
他在构成对德国有利的国际形势后,便于 1936年 3月进军莱茵兰非 军事区,接着于同年 7 月伙同意大利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进而在 1938年3月和1939年3月,对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实施兼并,完成了 不流血的征服。 1938年,希特勒进一步独揽陆、海、空三军指挥权,担任德国武 装部队最高统帅。1939年 9月,出兵闪击波兰,正式点起第二次世界 大战的烈火。1940年春,把战火燃烧到西方,只用 6个星期就打垮了 英、法联军,占领了西欧和北非广大地区。1941年 6月,又突袭苏联, 妄图在 6个星期到 2个月内打败苏联。但是,在苏联和世界反法西斯 国家人民的共同打击下,曾经不可一世的法西斯德国,最终也难逃覆 灭的命运。同盟国军队很快在各个战场转入全面反攻,德军节节败退。 1945年 4月 28日,苏联红军攻入柏林市区。56岁的希特勒眼看灭顶 之灾降临,便于 30日 15时 30分,同他的情妇爱娃一起,在总理府 花园的地下掩蔽部里自杀身亡,从而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Ⅱ 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后都遭受了什么待遇
德国在世界大战时期真的是一个强国,什么东西都是发展的又快又好,但是就是因为这一点让他膨胀了,参与了世界大战,而且是两次都有他。这种侵略倍的国家肯定是行不通的,最终还是收到了惩罚。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后德国付出了巨额的赔款,规定不能拥有军队,只能拥有一定数量的警察,而且重工业大部分被拆除,设备被其他战胜国瓜分,而且限制德国的军事技术及其他的重要技术,使得德国不得不以合作的方式在其他国家暗中延续发展。
Ⅲ 二战后德国是如何做的
你个问题不是很明确,我估计你想问的应该是德国在二战后对于纳粹所烦下的罪行问题上的做法!
给你说一件事,估计你也知道。
1970年12月7日,联邦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双膝跪在波兰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
1970年12月7日,大雪过后东欧最寒冷的一天。刚刚对捷克、波兰进行国事访问后,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冒着凛冽的寒风来到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下。他向纪念碑献上花圈后,肃穆垂首,突然双腿下跪,并发出祈祷:“上帝饶恕我们吧,愿苦难的灵魂得到安宁。”勃兰特以此举向二战中无辜被纳粹党杀害的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并虔诚地为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
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统赫利同时向全世界发表了着名的赎罪书,消息传来,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人们无不拍手称赞。1971年12月20日,勃兰特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勃兰特1973年接受意大利着名女记者法拉奇采访时,谈到了自己当时采取这一出人意外的行动的感受。他说:“我明确区分罪过和责任。我问心无愧,而且我认为把纳粹的罪过归咎于我国人民和我们这一代人是不公平的,罪过只能由希特勒等发动二战的战犯去承担。尽管我很早就离开德国(二战期间勃兰特流亡国外,从事反法西斯斗争),但对希特勒上台搞法西斯主义,我也感到有连带责任。出任德国总理后,我更感到自己有替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的社会责任。那天早晨醒来时,我有一种奇异的感觉,觉得自己不能只限于给纪念碑献一个花圈。我本能地预感到将有意外的事情发生,尽管我不知道是什么事情。献完花圈后我突然感到有下跪的必要,这就是下意识吧?”
勃兰特在波兰犹太人纪念碑前下跪谢罪,被誉为“欧洲约一千年来最强烈的谢罪表现”。现任德国总理施罗德曾经亲自去波兰,为刻有下跪谢罪情景的勃兰特纪念碑揭幕。德国还在首都柏林着名的勃兰登堡门附近建立由2700根方柱组成的纳粹大屠杀受害者纪念碑,这使得希特勒后裔也因为强烈耻辱感而决定永不结婚生育,让那个罪恶家族断种绝根。
Ⅳ 一战过后,希特勒上台,他做了些什么使得德国从一个烂摊子变成强国
首先,德国拥有大量的人才,无论是一战还是二战,德国都是展现了自己强大的一面.
1.他们对英法的仇恨让他们不断的努力,而且他们有着强大的工业基础和相关人才,劳动者素质高,这是最重要的一点.这个原因是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都战败后仍能迅速崛起的原因之一.
2.二战后的西欧国家大都接受了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3.二战后的德国推行政治改革,清除了法西斯残余势力,社会秩序稳定.
4.同时国内实行非军事化,集中精力发展经济.
5.政府采取市场经济,国家调控,社会保障三者结合的经济政策.
6.注意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 一、面对经济危机,希特勒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恢复经济的发展。
1.积极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税收、扩大国债和实行通货膨胀
1932/1933年度至1938/1939年度,国家税收收入由65.6亿马克骤增到177亿马克,六年中实收税款共增加了600亿马克以上。1932-1939年9月,德国国债由115亿马克上升到371亿马克。帝国银行和几家最大的私人银行是国债的主要持有者。劳动者的小额储蓄存款也被强迫投入公债。帝国银行以国债为担保大量增发银行券,1933-1939年9月,流通中的银行券由26亿马克骤增为110亿马克。这些积极的财政政策使德国国家有能力进行有规模的投资和军事订货。
2.大规模的军事采购和订货
1932年,德国的军费支出为6.7亿马克,约占当年国家总支出的十分之一或国民收入的1.5%。1933年-1939年秋的六年备战期间,德国全部备战支出在400亿马克以上,约占同一时期国家预算总支出的五分之二或国民收入的10.6%。巨额的军事订货使德国垄断资本集团获得了高额利润。以军火工业康采恩克虏伯公司为例,1932/1933年度至1938/1939年度,公司从国家接受的军事订货总值由930万马克猛升到1.45亿马克,即提高了近15倍。在同一时期,公司的纯利润额则由650万马克上升到1.22亿马克,即提高了近18倍。
3.剥夺犹太人资本
希特勒等人登台以后,大量开展“排犹运动”,帮助“雅利安”财团剥夺犹太人的财产。由于这一“运动”,共计约60-80亿马克的德国犹太资本,通过强力没收或被迫易主的方式,全都转到了“雅利安”财阀和纳粹党魁手中。
4.强制卡特尔化
强制卡特尔化是希特勒政府扩大垄断组织统治及加速生产与资本集中的重要措施,并且比历届德国政府实施得更彻底。1933年7月,希特勒政府颁布所谓的“卡特尔条例”,规定帝国经济部有权建立新卡特尔,而一切卡特尔则有权限令局外企业合并起来。任何反对这种规定的局外企业,有关的卡特尔可以拒绝承认它们,从而剥夺它们得到原料和商品供应等权利。这实际上是在经济上宣布了它们的死刑。在这种威胁下,大量中小局外被迫合并如垄断组织,受垄断资本的直接统治。卡特尔的数目迅速增加,1930-1936年,德国已登记的卡特尔总数,由2100个增加到2500个。
5. 淘汰中小企业,扩大垄断组织
1937年,希特勒颁布了“股份公司改革法”,规定凡是资本不组10万马克的小股份公司应予淘汰;而新设立的股份公司,资本不得少于50万马克。结果,据德国官方统计材料,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资本不足10万马克的公司绝大部分遭到淘汰,资本为10-50万马克的公司减少一半,而资本在500万马克以上的大公司,在股份公司资本总额中的比重由1931年的74.5%上升到1939年的78.8%。中等资产阶级被大大削弱了。此外,希特勒政府还强迫封闭大量手工企业和小型零售商号。从1937年起,由于局势工业的劳动力供应问题日益尖锐,希特勒政府以“清理”手工企业和小商号为由,连续颁布了若干法令,勒令所谓“负担过剩”及“经济上不合算”的大批手工企业和小商号停业,把数十万手工业者及小商人骗入军事工厂服苦役。据统计,到战争爆发时止,被迫停业的手工企业近20万家,小商店约10万家。 通过这种方式,德国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过程大大加速了,垄断资本的势力空前加强起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各部门生产的垄断化达到惊人的程度。垄断组织控制生产的比重在钾盐、炼铁、金属加工、人造氮、水泥、制糖、化学及药品、电力等部门为95-100%,在机器及运输工具制造、人造丝、麻织业、制纸业等部门为80-95%,在优等钢生产中为60-70%资本进一步集中于各康采恩手中,到30年代末,他们已经控制了了全国股份资本总额的85%,为数众多的小业主沦于破产。
6.政府全面干预国民经济,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希特勒政府建立了一系列的军事化经济调节机关,1933-1936年秋,帝国经济部是最高中央调节机关。它下面设有各种专业管理局,分管各工业部门、农业、时常、对外贸易、物价等等。同时,根据1934年的“德国经济有机结构条例”,在原有企业主联合会及各垄断组织基础上,新设立了按部门和按地区的两类经济调节机构,交由垄断寡头及其亲信直接掌握。部门调节机构的组织形式是经济集团,共有四级。最上级为工业、商业、银行、保险业、动力和手工业等6个最高集团;下属44个经济集团;它们下面又分350个部门集团;最下一级则为640个专业集团。地区调节机构采取了省经济厅(下属市、区分支机构)的形式,全德共有18个。这两类调节机关都具有政府机构的权力,它们统一归帝国经济部下设的全德经济院管辖,同时,两者的地方基层组织有是同一的东西。通过各级经济集团和省经济厅系统,在有关中央专业管理局的协同之下,垄断资本和希特勒政府企图自上而下地实现对国民经济的双重交叉控制。另外,1933年7月,在帝国经济部下面还设立了“德国经济总委员会”,它是由垄断寡头直接把持的备战经济总参谋部,拥有很大权力,负责指导国家经济政策和法令的制订工作。 至此,希特勒政府的经济调节机构已形成为一个自中央到地方的庞大体系,按军事化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1936年秋,“四年计划全权督办”戈林又设立了一个调节机构“四年计划全权机关”,引起了两大机关职能的重复。 有计划的经济使德国的工业发展速度超过了英、法、美。1932-1938年,生铁产量由390万吨上升到1860万吨,钢产量由560万吨上升到2320万吨。1933年-1939年,德国军火生产增长11.5倍。但同时,德国的部门经济却出现了不平衡。在军火工厂加紧制造武器的同时,德国的纺织及制鞋工业的半数设备被闲置起来。在农业方面,帝国粮食局及其下属的数万个基层机构,是希特勒政府干预农业活动的基本工具。不过全部的农业事务,包括播种面积及作物类别、农业就业人数、化肥的分配、饲料的购买、农产品义务上缴数量、农产品价格、经营农产品贸易的利用额、农户的收入,甚至农民自己留用的脂肪量及运送给城市亲友的蛋品数量等,都受到国家的控制。 希特勒政府时期的德国粮食产量基本停滞在30年代初期的水平上,1937-1938年,年均粮食进口量与20年代差不多,约在400万吨上下。
7.一方面加强和扩大国家所有制,另一方面将国有财产转到私人垄断资本手中
希特勒政府时期,德国国家所掌握的股份资本绝对和相对额都增长。1932-1939年,“国有的”股份资本额,由29亿马克提高到36亿马克,它在全国股份资本总额中的比重,由13.2%上升到17%。1939年,德国国家垄断资本共计248亿马克,占全国总资本的五分之一。 在扩大国有化的同时,希特勒政府还执行了国有财产重新私有化的政策。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当时的德国政府为挽救一系列垄断资本集团,以优惠价格收购了柏林各大银行的大部分股票和一系列大工业公司的部分股票。随着这些企业的扭亏为盈,希特勒政府把国家持有的巨额股票廉价卖给有关的私人垄断资本集团。在德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垄断企业同政府的结合也加强了。企业主职能与国家官僚职能达到了高度的融合。
8.扩大对外贸易
1932-1938年,德国在保加利亚、希腊、匈牙利、罗马尼亚及南斯拉夫等国的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分别提高了三分之一至三倍不等。1929-1938年,德国对外投资急剧上升,由12亿美元增加到40亿美元。1933年5月,德、法、比、卢等国钢铁垄断组织又联合成立国际粗钢输出协会,从而恢复了国际钢铁卡特尔。在国际钢铁卡特尔和国际铝卡特尔中,德国垄断组织也分别拥有近五分之一的出口份额或股份额。
9.兴办公共工程
希特勒政府头两年(1933-1934年)用于兴办公共工程的开支共约50亿马克。其中最大的是建筑公路,主要是高速公路,16.1亿马克,其次是修建公共建筑物与住宅(后来不少成为兵营)约7亿马克,开垦荒地与改良土壤等约7亿马克,整治河道、开凿运河和架设桥梁等3.5 亿马克,修复和更新铁路设备约5亿马克;对参加公共工程的私人发放补助金和减免税金约6-7亿马克。
二、货币新经济政策
1.拒绝接受国外借款,以生产为德国货币的基础,而不以黄金为本位。
2.用直接易货的方式来进行进出口贸易。
3.停止所谓“外汇自由”,即准许在货币方面实行赌博并按照政治情况,把私有的财产由国移到彼国。
4.当有了可以工作的人力和物资时,就制造货币,而不向外国借债。
三、社会福利政策
1.大力推行社会保险制度,增加和提高国民的社会福利。
2.扩大职工的有薪休假制度,修建了一批疗养院和旅馆,使工人享有过去只有资产阶级才能享受的休假旅游。
3.通过劳动美化活动来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
以上措施对于起动处于危机最低点的德国经济,减少庞大的失业人数,起了很大作用。客观评价希特勒,不能抹杀他对德国经济的贡献,就经济发展而言,从1932年到1937年,德国国民生产增长了102%,国民收入也增加了一倍。纳粹创造了德国经济恢复的奇迹。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使得二十年前惨败的德国,又重新崛起成为欧洲大国。
Ⅳ 德国总统再次为二战罪行道歉,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德国总统
再次为二战罪行道歉,
当时到底发生了
什么事情?
近代史上
对人类造成最大灾难的
就是第1次世界大战
和第2次世界大战,
德国就是这两次世界大战的
主要挑起者
与参与者。
特别是第2次世界大战。
他们采用毒气室等方法
有计划
有安排,
有条不紊地
进行了大屠杀。
杀害了上千万的犹太人。
这确实属于
罪大恶极
骇人听闻。
世界各国
无不为之震惊。
因此二战后,
历届德国总统
都要为他们的前辈
犯下的反人类罪行
而道歉。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
他们认为他们赎的罪
已经够多了。
他们不需要
永远背负前辈留下的罪孽。
所以他们拒不认错。
公然拜祭靖国神社。
将战犯
供奉在靖国神社里。
因此
东南亚各国
受过二战侵略的国家
无不为之愤慨。
Ⅵ 德国投降后,艾森豪威尔的经历是怎样的
德国投降之后,艾森豪威尔出任美国驻德占领军司令。1945年12月,艾森豪威尔出任美国陆军参谋长。1948年,艾森豪威尔退出现役,出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1950年,艾森豪威尔出任北约组织欧洲盟军最高司令。1953~1961年,艾森豪威尔连任两届美国总统。为了使白宫办公厅成为有效的总统行政机构,艾森豪威尔仿参谋长制度而设办公厅主任。艾森豪威尔在任内被迫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但继续奉行冷战政策,并先后提出艾森豪威尔主义、大规模报复战略和战争边缘政策。
1969年3月28日,艾森豪威尔在华盛顿病逝,终年79岁。着作有《远征欧陆》《白宫岁月》《艾森豪威尔的战争经历》等。
Ⅶ 德国投降之后艾森豪威尔的职务有怎样的改变
德国投降之后,艾森豪威尔出任美国驻德占领军司令。1945年12月,艾森豪威尔出任美国陆军参谋长。1948年,艾森豪威尔退出现役,出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1950年,艾森豪威尔出任北约组织欧洲盟军最高司令。1953~1961年,艾森豪威尔连任两届美国总统。
Ⅷ 德国在二战中犯下了什么罪行
1933年希特勒上台实行独裁统治,建立了纳粹德国。 德国于1939年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同盟国打击下,1945年5月8日德国战败投降。
德军于1939年9月1日对波兰展开入侵,后协同苏军迅速占领波兰全境,英国及法国向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此展开。
随着战争进行,德国及其盟国迅速控制欧洲大陆及北非,但迫使英国投降或停战的计划未能成功。1939~1940年,通过发动闪电战,迅速占领了挪威、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对英国发动了空袭。
1941年6月22日,德国违反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并入侵苏联。德国于1942年6月28日~1943年2月19日的蓝色行动遭受失败而由东线战场撤退,又陷入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8)德国战败后总统做了什么扩展阅读:
战后德、日两国对侵略历史的态度有着天壤之别,这对国际关系发展也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影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德国这面“镜子”有着尤为深刻的现实意义和警示作用。
德国总理默克尔今年3月访问日本时,外界十分关注德国对二战侵略历史的态度及其同邻国和解的经验。
默克尔回应这个问题的表述谨慎,据报道她主要讲了三层意思:“正视历史是和解的前提”“战后德国能幸运地被国际社会再度接受,是因为德国彻底与过去决裂”;如果没有邻国的“大度姿态”,和解是不可能的,“但更重要的是德国有着实事求是地面对历史的意愿”。
德国之所以能成功地与过去决裂,还在于二战后盟国的“严格监督”,使德国走上了正确的道路。一些媒体据此纷纷评论称,默克尔这是有意“提醒”安倍正视历史,甚至认为她这样做是在“敲打”安倍。
德国一位资深记者告诉笔者,默克尔诚然不赞成安倍的“历史观”,但不会有意去“敲打”安倍,不过客观上确实起了这个作用。
战后德、日两国对历史的态度有着天壤之别,对国际关系的发展也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影响。那么,战后德国是怎样直面和反省二战侵略历史的呢?
战后德国历届领导人都明确承认,希特勒德国发动侵略战争,纳粹杀害了600万犹太人。德国对其后果“全面承担责任”,并向受害国人民“认罪、道歉”“请求宽恕”。
早在1949年12月,第一任联邦德国总统特奥多尔·豪斯在一次集会上就谴责纳粹屠杀犹太人的罪行,承认“这段历史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全体德国人的耻辱”。
1951年,联邦总理阿登纳在联邦议会发表讲话确认,纳粹德国“以德国人民的名义犯下难以形容的罪行”,德国对发动侵略战争的后果“全面承担责任”,并表示“新的德意志国家及其公民只有感到对犹太民族犯了罪并且有义务给予物质赔偿时,才算令人信服地与纳粹罪恶一刀两断了”。
1970年12月7日,社民党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时,在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双膝下跪,作出了轰动世界的谢罪姿态。
1985年5月8日,联邦总统魏茨泽克在纪念二战结束4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要求德国人民永远不要忘记德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罪行。
1994年,联邦总统赫尔佐克在波兰纪念反法西斯“华沙起义”50周年大会上庄重地向波兰人民认罪,他说:“对于德国这个名字永远和数万波兰人的苦难联系在一起,德国人心中充满了愧疚。我为以德国人民的名义给你们造成的痛苦请求你们的宽恕。”
1995年5月,联邦总理科尔在莫斯科参加二战结束50周年纪念活动时讲话说:“我向死难者低头,请求宽恕。我们在莫斯科缅怀遭受希特勒造成的种种灾难的俄罗斯人和苏联其他各族的人。”
Ⅸ 德国一战战败后提问
实际上这是一种极端错误的说法
扩军备战可以消灭失业,但是不可能振兴经济
因为生产的不是消费品 同时也无法大规模出口
一个国家的经济不可能只靠投资,尤其是对军事工业的投资 振兴的
(三驾马车中 拉动内需才是根本 当然了 出口也很重要,这是经济学的常识)
Kanonen statt Butte(大炮代替黄油,Goering先生着名的口号)
永远只能是一个Schlagwort(标语)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大炮能代替的了黄油么?
1938年 戈林作为四年计划(纳粹当时搞的全国经济计划)负责人,承认“die Kassen sind leer”(国库空了)
那么,希特勒决定靠什么来度过这个危机?
他在一次秘密会议上对他的将军们说
“Wir haben nichts zu verlieren,nur zu gewinnen.Unsere wirtschaftliche Lage ist infolge unserer Einschrankung so ,
dass wir nur noch wenige Jahre rchhalten koennen.Goering kann das bestaetigen.Uns bleibt nichts uebrig.Wir muessen handeln。。。”
“我们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了,我们只会得到。我们的经济状况因为限制已经到了这样的地步,我们也就再撑几年了。
戈林可以证实这一点。我们什么办法都没有了。我们必须行动起来...”
明显他只能把危机转移到国外,只能选择战争了...
希特勒自己都承认他的经济政策失败了,那些稀饭(Hitlers fans)有什么资格为自己的主子辩护?
Ⅹ 当德国已成败军时,为何美国总统罗斯福还有派兵援助苏联
这是因为德军的实力不容小觑,即使是在败局的时候也不能掉以轻心。其次,纳粹党对于希特勒的忠心天地可鉴,所以普通的德国人也有可能因此受到蛊惑,为了掐灭这个火种,罗斯福肯定要赶尽杀绝。
在上一世纪40年代的时候,苏联的军事实力已经远远超过了德国,成为了仅仅位于美国的军事强国,当时苏联和美国已经形成了对立形态,那么罗斯福作为当时的总统,必然不能让这样一个危险存在,他当时为了毁灭德国,所以说不惜一切代价的支持苏联,结果反而倒让苏联成为了可以和美国相提并论的对手,希特勒恐之下的法西斯固然很邪恶,斯大林对于亚洲和东欧的扩张让美国感到了威胁
这就是为什么即使德国已成败局,可是潜在的危险还是很大,罗斯福作为当时的美国总统,必然要把这种未来的威胁扼杀于摇篮,所以说依然大量的支持苏联,只是后来没想到他的支持让后来苏联也成为了他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