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古币50大珍都是哪些
中国古钱五十珍:
1、 桥足半釿布:战国时期铸币。系从空首布演化而来,因其钱文多铸有货币单位“釿”字而得名。
2、 三孔布:圆足布之一种。因其首部和两足部各有一小孔而得名。这种布币发现极少,所见面文有二十余种,背文纪值,分“两”和“十二朱”等。
3、 博山刀:齐明刀之一种。燕昭王二十八年至齐襄王五年(前284-前279),燕国攻占齐大片领土时铸。
4、 晋阳匕:即圆首刀,战国时期铸币,又称直刀、赵刀。形体轻薄,钱文有“甘丹化”、“甘丹”、“白人化”、“白人”、“白化”、“王化”、“城”等十几种,多出于今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成白”又释作“成帛”,河北灵寿战国中山故都城址曾出土这种刀币的钱范,可证其铸地。
5、 齐六字刀:齐刀,战国时期齐国铸行的“齐返邦长大化”、“齐大化”、“齐之大化”、“即墨之大化”、“即墨大化”、“安阳之大化”等刀币的总称。除此之外,一般将“莒邦”等残刀亦归入齐刀范围。
6、 东周、西周(圜钱):又称“环钱”,战国时铸币。形制为圆形圆孔,源于玉壁或纺轮,主要流通于三晋地区。
7、 共屯赤金(圜钱):又称“环钱”,战国时铸币。形制为圆形圆孔,源于玉壁或纺轮,主要流通于三晋地区。
8、 壮泉四十:新莽钱,始建国二年(10)铸。“六泉”指规则直一、么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壮泉四十、大泉五十,“十布”指小布一百、么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差布五百、中布六百、壮布七百、弟布八百、次布九百、大布黄千。其中规则直一在始建国元年(9)已铸,大泉五十则在西汉居摄二年(7)已铸,始建国元年(9)又铸。
9、 国宝金匮直万:新莽时铸钱。上部方孔圆形,有直读“国宝金匮”;下部方形,“直万”两字直书于两竖纹之间。传世仅两枚。
10、 大泉五千:三国吴钱,史志无载。近年曾有出土。
11、 太夏、真兴:夏赫连勃勃真兴年间(419-475)铸钱。钱文隶书,面重郭,存世极少。
12、 永光:南朝宋前废帝永光元年(465)铸钱。形制薄小,重二铢,存世极少。
13、 景和:南朝宋前废帝景和元年(465)铸钱。重二铢,钱形薄小,存世极少。
14、 咸通玄宝:唐钱。咸通十一年(870)桂阳监钱官王彤所铸,寻即废止,存世极罕。
15、 开平通宝、元宝:梁钱。开平是五代梁朱温年号(907-911),存世仅通宝、元宝大铜钱各一枚,对其真伪钱币界看法不同。另有开平元宝铅质小钱,系南汉刘隐奉梁正朔而铸。
16、 天成元宝:五代后唐钱。天成年间(926-930)铸。
17、 永平元宝:前蜀钱。永平年间(911-915)铸,存世极罕。
18 、天德重宝:闽钱。天德年间铸,有铜、铁两种,当百使用,背穿上“殷”字,以纪国号。
19、 天策府宝:楚钱。马殷受梁封天策上将军,建天策府,于乾化元年(911)铸天策府宝,有铜、铁两种。据《十国纪年》载,当时城中行用铁钱,城外使用铜钱。其所指城中城外可能是指境内境外。铜钱又有背龙及鎏金等品。
20 、乾封泉宝(楚):楚马殷所铸大钱。有铜、铁二种,背有天、策、天府、天策、策府等字,铜钱数量少于铁钱,钱文隶书,与唐高宗乾封泉宝不同。
21、 广政通宝:后蜀钱。孟昶广政年间(938-965)铸,有铜、铁、铅三种平钱。
22、 大蜀通宝:后蜀钱。钱文形制与广政通宝接近。存世极罕。
23 、保大元宝(背天):南唐钱。李璟保大年间(943-957)铸,背上“天”字,形制厚重,存世极少。
24、 永通泉货:南唐钱。显德五年(958),李璟铸永通泉货大钱,以一当十,钱文有篆、隶两种,篆书者较薄小,为后期的减重钱。
25、 大齐通宝:南唐钱。此钱真品仅发现二枚,因其文字形制与大唐通宝接近,所以定为南唐开国者徐知诰升元元年(937)建国号大齐时所铸。一说为南唐后期铸大唐通宝时所铸。
26、建炎元宝:南宋高宗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铸。“建炎元宝”铸造量极少,钱文篆书,隶书成对,同时期高宗尚铸造有“建炎通宝”,“建炎重宝”,皆罕见,为古钱大珍。
27、至宁元宝:P金代卫绍王至宁元年(公元1213)铸造。存世仅有一枚折五型铜钱孤品,书体与北宋崇宁小平楷书相似。珍罕无定价。
28、大宋通宝(当拾):南宋大钱 大宋通宝当拾 直径一般:52MM.厚:3MM
29、贞佑通宝、元宝:铸期:宣宗贞佑年间(1213-1216年)特征通宝,小平,钱文真书顺读。元宝小平,钱文真书旋读。 贞佑元宝,早年流入日本(日本平岛春水藏) 国内仅发现此一枚。
30、临安府行用铜质钱牌:临安府行用铜质钱牌(俗称“垮牌”),是一种独特的品种临安府行用铜质钱牌,系南宋末年宋理宗淳衤右年间(1241—1252年)所铸。
31、大朝通宝:蒙古汗国在改称元以前称大朝时(公元1227年)铸。钱文楷书,直读,光背无文。有银质、铜质两种,均为小平钱, 存世极少,铜质更罕见。属中国古泉五十名珍。
32、乾亨通宝:五代十国时期南汉 刘龚政权乾亨元年(公元917)铸造。一般制作不精,文字内多流铜,极少见。另有“乾亨重宝”铜钱。
33、天显通宝:天显通宝隶书小平光背 无定价 辽太宗天显年间铸,据内蒙出土:径2.38厘米,重2.7克。文字自然,颇具辽钱风韵,隶书体旋读,传世甚罕。太宗天显年间(947-950年)铸,仅发现1枚孤品,该钱已流入日本。
34、中统元宝:元世祖忽必烈中统年间(公元1260-1264年)铸行。钱文楷、篆二体,直或旋读。背可见星纹,平钱。
35、永安一十、五百、一千:,五代十国时期盘踞幽州的刘仁恭,刘守光父子所铸造,永安一十有铜铁两种铜钱存世量极少,价格极高,,永安五百有铜铁两种,铜钱存世仅孤品,古钱之大珍。铁钱存世也已屈指可数,价格颇高。此外“永安五百”面文形制独特,按照右左上下顺序读,永安一千有铜铁两种,铜钱存世量极少,价格极高,为古钱珍品。
36、应历通宝:辽国穆宗皇帝应历年间铸造(公元951~969),钱文粗糙,制式为小平,现存世仅有数枚。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辽代应历通宝,直径23.5mm,位列古泉五十名珍之一,珍罕,美品。
37、大元国宝:元朝 元武宗至大年间(公元1308~1311年)铸造。文字形制极为精美,有以孤品背龙纹者尤其精致,疑为开炉试铸样钱。另有铅钱孤品,系雕母。
38、建国通宝:北宋 宋徽宗 赵佶有 建中靖国 年号,但建国通宝仅有篆书,楷书 小平 对钱各一,其中篆书钱铜色金黄,狭穿大字,面带黑斑及松花绿锈。
39、保宁通宝:辽代辽景宗耶律贤保宁年间(969-978)的铸币,是古泉五十名珍之一,存世量极少,版式有大字、小字、宽缘、细缘、狭穿、广穿、背月纹等区别。其钱文右旋读,书体隶兼八分,浑厚朴拙,古意盎然,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可谓影响了整个辽一代钱风。目前,根据相关资料、图谱及所见所闻,保宁通宝平钱的统计存量大约在数十枚之内,是辽钱中的稀见品之一。
40、至正之宝:元朝顺帝至正年间(公元1341-1368)铸造.均为大钱,用以代表交钞与纸币并行。
41、圣宋通宝:直径2.4厘米,穿0.65厘米,厚0.1厘米。钱币完整,未见拼接、挖补、改刻的痕迹,应当是一枚真品古钱。“圣宋通宝”行书旋读,字体与行书圣宋元宝相同,只是“元”作“通”。背右下角现一斜月,左侧边郭有一个直径0.1厘米的圆形深孔,形态较规则,似乎是用作定位用。宋徽宗赵佶于崇宁二年(1103年)铸圣宋通宝,行、篆二体,以一当五,崇宁三年(1104年)乃止。圣宋通宝钱行世只有8个月,世间所见甚少。
42、贞观宝钱(西夏文):西夏崇庆贞观年间(公元1101~1113年)铸造,形制为小平钱,直径2.5CM。钱形较大。目前存世仅有一枚,极其珍贵。
43、天启通宝:背面有字的天启通宝是明代的,明光宗未铸钱,因其在位仅数月,未及铸钱,其子明熹宗于天启元年先补铸其父年号“泰昌”钱,称“泰昌通宝”。
44、靖康通宝:“靖康通宝”、“靖康元宝”是北宋 宋钦宗时期铸造的,他在位16个月就被掳往北方。因此,“靖康”钱铸量很少,“靖康通宝”更为罕见,属国家一级文物。
45、天国通宝:天国背通宝当十是太平天国建都南京后第一批试铸的通用钱币,因不久即改铸太平天国圣宝钱而属临时过渡性的钱币,因此铸额有限而十分罕见.
46、应运元宝:"应运元宝"铜钱,系北宋淳化年间李顺起义所铸起义军钱,
47、皇统元宝:金代钱币,皇统年间(1141-1149年)铸造,制作极为精美。存世不多枚皇统元宝篆书孤品。
48、应感通宝:北宋时,李顺于994年发动农民起义,攻克成都,建元应运。曾铸应运元宝。李顺死后,部下又铸应感通宝,存世皆罕。
49、崇庆元宝、通宝:崇庆元宝为金卫绍王崇庆年间(公元1212年)所铸,由青铜铸造。有元宝、通宝两种。元宝为篆书当五大钱(即折五,直径为3.5厘米);通宝有小平、折二两种,钱文仿瘦金体所制。崇庆元宝传世极少,有书籍称其为“孤品”,实际上据了解目前全国保存有五六枚真品。崇庆元宝史志不载。唯辽中出土一枚孤品,大如折五,形制与文字近似泰和重宝。“崇庆元宝”四字作玉筋篆,旋读,光背无文。钱体铜色青白,制作精整,文字秀美,仿崇宁钱制,然仔细推敲仍不免匠气。近代京沪诸多泉家皆审为赝品,而钱币学家郑家相以为当属金泉。
50、元德重宝:西夏崇宗皇帝元德年间(公元1119-1127)铸造。版式为折二型钱。钱文楷书,直径一般为2.7厘米。今存世仅有两三枚,珍罕无定价。崇宗皇帝朝另铸造有“元德通宝”钱。
⑵ 陕西有什么着名的寺庙
大慈恩寺
闻名于世的大雁塔所在的寺院就是大慈恩寺,唐代长安的四大译经场之一,始建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迄今已有1350余年的历史,当时是太子李治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唐玄奘曾在大慈恩寺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佛教宗派,寺内的大雁塔也是他亲自督造的。
广仁寺
广仁寺是陕西省唯一的藏传佛教寺院,公元1703年由清圣祖康熙皇帝敕建,并且亲自题写匾额“广仁寺”,建成后,历界青、藏地区的活佛、喇嘛上京,均在此住寺瞻礼。
香积寺
香积寺建于唐高宗永隆二年,为净土宗祖庭,历经千年风雨,古塔巍峨,寺院清幽,雕梁画栋,流丹溢彩,法像庄严,引得国内外的游人、居士、高僧大德的顶礼膜拜。
⑶ 青岛大德国宝的存世量多吗
存世量不是很多。
大德国宝在钱币市场上的价值很珍贵,不是想收藏就能收藏的,青岛的大德国宝存量也不是特别多,很稀有。
青岛大德国宝币为圆形无孔,钱文外圈为防伪作用的点点圆珠。正面中央圆内有上下右左对读钱文大德国宝四字,圆外上方为青岛两字。
⑷ deutsch kiautschou gebiet是什么意思
"deutsch kiautschou gebiet" 是德文,意思为德属胶洲半岛。这里涉及到了一段列强侵华史了,我简单说一下,你有空可以搜索更多资料进一步了解。
山东胶洲半岛在1898-1914年于德国殖民地,英文可以是“Kiaochou”而德文则为“Kiautschou”。19世纪末,随着西方列强,帝国主义的不断壮大,西方许多国家便考虑到海外建立殖民地。当时中国的山东半岛是个理想的地理位置——建立海军基地。由于当时我国政府的无能,所以……
⑸ 都是很大的庙宇,京都五大寺院分别叫什么
金阁寺、东福寺、天龙寺、大德寺、清水寺。
1、金阁寺
金阁寺又名鹿苑寺(ろくおんじ),是位于日本京都市北区的临济宗相国寺派的寺院。其中,内外都贴满了金箔的三层楼阁建筑(舍利殿)也被称为金阁,包括舍利殿在内的寺院整体也被称为金阁寺(きんかくじ)。该寺为相国寺的山外塔头寺院。
2、东福寺
日本东福寺是京都最大的禅寺,临济宗东福寺派的总院,占地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连年战争及1881年的火灾,将其佛堂、法堂、厨房、住房一并烧毁,其后逐次重建。寺内的通天桥是观赏红叶的景区。全寺有25座塔,现存最古老的山门是国家级珍贵文物。
3、天龙寺
日本京都天龙寺最早是平安时代檀林寺的遗迹,到了镰仓时代末期修建龟山离宫的北殿,其后为了纪念与醍醐天皇一起战死的兵将们,在贞和元年(1345年)营建了寺院。最初被称为历应寺,历应2年(1339年)被改成为禅寺。是足利尊氏将军为供养醍醐天皇而建的。
寺内的庭园借龟山和岚山之景,将贵族文化的优雅和禅宗的玄妙融为一体。天龙寺是世界文化遗产,是京都着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4、大德寺
大德寺(だいとくじ)创建于日本镰仓年间(公元1325年),位于今日本国京都市北区,是洛北最大的寺院,也是禅宗文化中心之一,其中尤以茶道文化而闻名。大灯国师为开山祖师。后经战乱被焚。着名的一休大师(聪明的一休)经过几十年的漂泊布教后,以80岁的高龄任大德寺的主持,重建了大德寺。
5、清水寺
清水寺位于京都东部音羽山的山腰,始建于778年,是京都最古老的寺院,曾数次被烧毁并重建,后于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本堂前悬空的清水舞台是日本国宝级文物,四周绿树环抱,春季时樱花烂漫,是京都的赏樱名所之一,秋季时红枫飒爽,又是赏枫胜地。清水寺的茶艺名列京都之首。
(5)大德国宝一角多少米扩展阅读
相传慈恩大师是唐僧玄奘在日本的第一个弟子。现存清水寺为西元1633年由德川家光捐资重修的。原属法相宗,现自立为大本山北法相宗。
清水寺与金阁寺(鹿苑寺),岚山等是京都最为着名的名胜古迹,四季朝拜者不断。
另与石山寺(滋贺县大津市),长谷寺(奈良县樱井市)等自古以来做为日本为数不多的观音灵地而闻名,平安时代以来,经常出现于日本文学作品当中。
1994年,作为古京都文化遗产的一部登录于世界遗产名录上。是西国三十三个所(在关西地区参拜33所观音庙的巡访活动)中第16所寺庙。
清水寺因寺中清水而得名,顺着奥院的石阶而下便是音羽瀑布,清泉一分为三,分别代表长寿,健康,智慧,被视为具有神奇力量,游客路经此地一定会来喝上一口水,据说可预防疾病及灾厄. 相传延镇上人于778年在此开山后,由大将军坡上田村麻吕于798年兴建。
⑹ 元成宗大德五年制瓷器值钱吗
当然值钱了,如果是大件清花就是国宝了。
⑺ 山西佛光寺的建筑特点
山西佛光寺的建筑特点:为衬托佛像的高大,建筑者有意将佛像伸出柱身,使佛像的背光与后柱头的悬挑和天花板的倾斜一致,从而实现佛像与建筑空间的紧密结合。
此外,天花板上部密集的内外凹槽与简明扼要的亮堂、斗拱与精致的背光形成强烈对比,充分体现了唐代建筑艺术处理空旷空间的特点所在。
仅大殿内的佛坛上就有主像5尊,胁侍24尊,罗汉500尊(后部分毁损)。这些塑像布局合理,姿态统一,脸型厚重圆润,栩栩如生,线条自然流畅。现存的十平方米的唐代壁画在大殿中描绘了佛教故事。
其中右次间内柱前额上的横幅,富有唐朝特色,而面部特征和胡须笔法则保留了汉画的风格。大殿左右四根梁下,有唐人题词,清晰有力。佛光寺的敦煌五代壁画《五台山图》中绘有五台山大佛光寺的图像。1961年,国务院公布佛光寺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大德国宝一角多少米扩展阅读:
山西佛光寺的历史概况:
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471—499年),隋唐兴盛,影响远及日本。原有弥勒大阁,宽七间,高约32米。
唐武宗于会昌五年(公元845年)禁止佛教,寺宇被毁;宣宗继位后复佛法,至大中十一年(857年)重建。
清末普贤殿焚毁。
民国初年增筑窑洞和南北厢房,始成今日规模。
⑻ 中国15件最顶级国宝
中国有着十分悠久的文明,这几千年的传承不只是文化的传承,更是各类珍贵的宝物的传承。记得之前为大家介绍过日本十大传世国宝,下面和探秘志一起看看咱们中国的各大宝贝吧。
中国十大国宝级文物
1、司母戊大方鼎
司母戊大方鼎也被称之为后母戊大方鼎,它是在商后期被铸造出来的。这个庞大的青铜器高度为133厘米,重量更是达到了832.84公斤,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财富,进入中国十大国宝级文物行列也是可以理解的。
2、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这个宝贝虽然名字有点复杂,但是整体来看相当漂亮。这是汉代蜀地织锦护臂,这个也是中国的一级文物,在中国禁止出国的64件国宝中也占据一席之地。这个珍贵的宝物目前被放置在新疆博物馆中。
3、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一直都是大家十分熟悉的作品,这幅画的主要内容是宋代的街口情景,这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优秀画作。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之前有传闻说清明上河图价值100亿,这个说法当然是假的,因为这是中国国宝,是不允许拍卖的。
4、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在1969年成功出土,这是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中的陪葬品,目前被安放在甘肃省博物馆。马踏飞燕自从出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古代高超手艺的代表作品。
5、金缕玉衣
金缕玉衣在1986年成功出土,整体长度大约为1.76米,居然是用2008块玉片用金丝编制而成,所以这个名字也因此而来。这是一款十分精致美丽的宝物,出土之后,甚至有人好奇金缕玉衣里面有人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里面就是空的。
6、太阳神鸟金饰
太阳神鸟金饰整体相当耀眼,在1976年成功在陕西出土。这是是商周时期的金器,主要是圆形的,身体非常薄,图案还是镂空的,设计巧妙十分漂亮。
7、真珠舍利宝幢
真珠舍利宝幢是宋代时期的物品,高度为122.6厘米,主要是用楠木制作而成的,设计方面相当的巧妙,镂雕的技术也十分精湛,不愧进入中国十大国宝级文物之中。
8、摇钱树
摇钱树是东汉时期的东西,1990年在四川成功出土,它的高度为198厘米,整体是一颗相当完整的树木。几大部件都十分精妙,设计不错。
9、长信宫灯
长信宫灯是中国汉代的青铜器作品,宫灯灯体就是一个双手端着灯的宫女,神态十分优雅,设计巧妙。这个文物虽然在现在不可能拿来点灯,但是在以前确实是不错的宫灯。
10、曾侯乙编钟
中国十大国宝级文物之一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的文物,它在1978年的时候成功在现在湖北的随州市出土,这主要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乐器作品,不仅铸造技术高超,还有比较不错音乐性能。
⑼ 请问佛舍利一粒价值多少人民币
佛舍利一粒价值几百万至几千万人民币,甚至有的达到了上亿人民币。舍利子如今富有极高的宗教价值和文物价值。从早期不为人知,到现在的一物难求。世间任一物种,也完成了它的转型,大胆踏入艺术殿堂,摇身变为投资热品,近年来舍利在市场交易、拍卖会等屡创新高,收藏之热势如破竹。比如2010年,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一卷,在北京保利以638万拍卖成功。2011年,清干隆 舍利佛,在北京保利以292万拍卖成功。2010年,唐代 唐中宗舍利银塔,在嘉宝以106万拍卖成功;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价值 1038.4万。此外还有张家界佛协及天门山景区方将共同为佛舍利投保1亿元人民币的保险。
佛骨舍利,一直是佛教的圣物,但是真正的佛骨舍利却凤毛麟角,但1987年,陕西法门寺从倾倒的佛塔底下,发现地宫找到四枚佛指骨舍利。但这四枚只有一枚是真的,其他三枚是白玉所雕的仿制“隐骨”。古往今来,佛缘人、各民族及各宗教都将舍利视作奇珍,自皇权时代开始,更是被各国皇室收罗为顶级国宝私藏,谨慎收藏,完整无缺。在线拍卖网2013年,骨舍利都已过千万,2014—2015年所交易舍利价格居高不下 。
拓展资料:
1、据传2500年前释迦牟尼涅_,火化后弟子们从灰烬中得到了头顶骨、牙齿、中指骨和84000颗舍利子。据佛教经典记载,释迦牟尼荼毗后所得舍利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遗骨舍利,如佛牙、佛指、佛顶骨等;另一类是珠状舍利子,其中又有骨舍利、肉舍利、发舍利之分。而前类稀有,后类居多。
2、目前,中国境内已知的释迦牟尼佛舍利分布共有八处。由今及古,分别为2009年4月,从释迦牟尼的诞生地——尼泊尔蓝毗尼迎请回,供奉在张家界天门山景区内天门山寺的释迦佛舍利;2001年发现的杭州雷峰塔地宫释迦佛螺髻发舍利;1987年发现的陕西法门寺地宫释迦佛指骨舍利;1981年发现的北京房山云居寺雷音洞内释迦佛舍利;1960年发现的镇江甘露寺铁塔释迦佛舍利;1957年发现的苏州虎丘塔内发现迦叶佛舍利;1900年发现的北京灵光寺佛牙舍利;282年发现的宁波阿育王寺佛舍利。
⑽ 峨眉禅院是做什么
大佛禅院原名大佛寺(民间又称大佛殿),原址位于峨眉山市区东郊,为明代万历年间无穷国师开创,历时15年建成。寺院占地300余亩,拥有多重大殿、140多间禅房。因寺内大悲殿供奉了一尊高12米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铜像,万历皇帝的母亲慈圣皇太后特意赐寺名“大佛寺”。当年的大佛寺雄伟庄严,气象轩昂,驾乎诸山;晨钟暮鼓,梵音飘渺,闻者神往,观者感叹,香火旺盛,信众络绎不绝。清光绪28年(1902年),大佛寺与万年寺毗卢殿被确定为峨眉山两大十方丛林。据史料记载,历史上有许多高僧大德于此弘法,如近代高僧能海、寿冶、本焕、乐渡、圆瑛等长老曾在此讲经说法。民国28年(1939年),抗日战争期间,为避日机轰炸,国民政府将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运到峨眉,保管于大佛寺内,经广大僧众与护卫人员的共同努力,确保了国宝安全。国宝离峨前夕,时在重庆的故宫博物总院,赠与峨眉县“功牟鲁壁”横匾,以彰显其绩。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在20世纪60年代初,大佛寺殿宇被改作储粮仓库,建筑、佛像、法器等遭严重损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各界许多人士纷纷希望恢复大佛寺,希望按照佛教文化仪轨,恢复朝拜峨眉山从大佛寺开始的历史传统。海内外许多高僧大德也提出,企盼丛林古刹早日重现当年的庄严。在乐山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峨眉山佛教协会从上世纪90年代起筹备恢复重建大佛禅院(大佛寺)。1993年,峨眉山市政府决定将寺院迁建于峨眉城区南面护城河外的原古寺佛塔处,总占地面积约30公顷。1996年4月6日(观世音菩诞辰日)举行奠基仪式,1998年3月19日(普贤菩萨诞辰日)破土动工。这一浩大工程,得到了国内外高僧大德和众多佛教信徒的关心和支持。建成后的大佛禅院将还原其历史,成为朝拜峨眉山的第一门户——“名山起点”。
大佛禅院在建筑艺术上别具一格,从建筑形式和结构用材方面均有别于其它丛林寺院,既继承了我国汉传寺院建筑的优良传统,又在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上有许多新突破,堪称我国汉传佛教寺院文化艺术建筑的大观园。寺院整体布局分为三大体系,北面(临市区)是佛教朝拜区,即宗教仪式空间,中部是佛教园林文化共享区,南面为佛教院校教育区,即四川佛学院。
整个大佛禅院建筑群揽括了中国传统官式屋顶型制:重檐五脊、重檐歇山、单檐歇山、盝顶、攒尖顶等。除普贤殿屋面施琉璃瓦外,其余均为素筒瓦。每幢殿宇均有不同等级的佛教传统艺术的人工彩绘,如宋锦、金龙和玺、旋子金线等,丹青彩绘,图纹精美,文化艺术氛围浓郁。该寺规划和设计始终严格遵循轨制,部局严谨,错落有致;开合得当,转折自然。举目可见的紫柱丹壁、石作、台基、栏杆、甬道、地幔等厚实凝重。整个建筑凸显明清风格,兼有“盛唐遗风”,使人联想到佛都“那烂陀寺”之再现。传统手法与现代审美的巧妙结合,使大佛禅院成为中国古代建筑和当代仿古建筑理念的集大成,为当今中国汉传“十方丛林”建筑艺术之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