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德国现在在和谁打仗的相关资料为什么要打仗
昨夜小寐,忽疑君到,却是琉璃火,未央天。
2. 二战中德国对战哪几个国家,日本对战哪几个国家
德国前期主要对战法国,英国。
敦刻尔克之后就剩英国,后来苏德开战,再后来才有西线战场,美国加入
日本一开始占领朝鲜,然后蚕食中国,同时打下东南亚,后来才有美国的事情
日本打的不是全亚……因为要考虑到当时的汪精卫
德国打的也不是全欧……北欧国家很多都是主动投靠德国的……二战早期苏联和德国还是一伙的……两家开心的瓜分了波兰……二战早期美国和日本也是一片和平景象,日本在九一八之后被国联制裁,还是美国救了日本一把……
总而言之就是对战关系其实挺乱的……
实力指数?这是什么东西?谁定的?按什么公式来计算?
3. 德国纳粹党同时和几个国家打仗详细点 谢谢
与前苏联,英国,法国,美国等这些主要国家进行了战争,后因为同时作战,战事吃紧,最后失败了
4. 现在世界都有哪些国家在打仗
战争常见地,在韩剧中经常出现的乌克兰、中东。
【乌克兰】
近年来,乌克兰为了加入北约,甘愿成为北约对抗俄罗斯的“急先锋”,甚至不考虑对方的军事实力,直接向俄出兵,导致俄乌关系急剧恶化。更让外界想不到的是,在美国的威逼利诱下,乌克兰甚至将核武器销毁,但美国承诺的经济援助与相应赔偿没了下文,至此,乌克兰失去翻身的机会,一度沦为三流国家,对于乌克兰的落魄,外界认为,该国拿着一手好牌,最后却打得稀烂。
其实,供应情况并不令人满意,某些最严重的困难——例如,纺织品的供应——在1944年晚秋发生了。然而,已经作出的决定是要采取许多取消管制的措施。属于共同储备体制的大多数食物以及其他某些异常大宗的商品和“为数不多”的——其实是为数可观的——几种供应非常短缺的货物仍由中东补给中心直接管制。至于其他商品中东补给中心一律取消管制,听凭中东各政府根据它们的愿望去决定保留进口许可制度中的哪些部分——事实上,大多数政府都把这些权限原封不动地保留了下来,它们都把这些权限看作是实行经济管制的无上法宝。
财政问题的重要性现在开始居于关键性的地位。战争期间,几乎所有的中东国家都已积累起大宗的,有些甚至是巨额的英镑结余,而美元收入则根据协定都被英镑区美元总库吸收。现在它们坚决要求,将这些结余予以解冻并分配大量美元定额。而英国财政部却连这些要求的十分之一都无力满足。
5. 二战欧洲战争德国占领了多少个欧洲国家、
32个,分别是:
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芬兰、匈牙利、波兰、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南斯拉夫、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利比亚、阿尔巴尼亚、希腊、白俄罗斯、摩尔多瓦、乌克兰、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
二战时,德国作为欧洲第二军事强国,军事装备,军队人数远远超过欧洲其他国家,希特勒上台后,更是大力推动德国军事化进程,为了发展军事。
在希特勒带领下走向了侵略扩张的道路。由于德国强大的军工能力以及德军无人能及的作战能力,德军在欧洲战场势如破竹。
(5)德国现在与哪个国家在打仗扩展阅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鼓舞下,亚非拉地区掀起了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高潮。首先,在亚洲的东部,中国、越南、朝鲜革命的胜利,推动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50年代中期,民族解放运动扩展到中东、北非 。
50年代中期到 60年代以来,民族解放运动的中心在非洲,到80年代初除南非种族主义政权外,非洲国家几乎都取得独立。拉丁美洲战后民族运动也在深入发展,其中1959年的古巴革命胜利,影响尤为重要。60年代以来, 亚非拉总共有104个民族独立国家,其中新独立国家达69个。
这一系列斗争的胜利摧毁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结束了几百年的殖民统治,深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历史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民族独立国家的普遍出现为发展中国家走上世界舞台奠定了基础 。
6. 现在有哪些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
北约&阿富汗
2001年阿富汗战争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在10月7日起对阿富汗基地组织和塔利班的一场战争,同时标志世界反恐战争的开始。与阿富汗作战的国家主要有美国以及英国、德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北约国家,哈萨克斯坦、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国为美军提供了后勤支援并在战后派遣军队驻扎阿富汗(驻阿韩军在2007年发生韩国人质被绑架事件后撤离阿富汗)。
当美国总统布什向世界宣布美军要在阿富汗打一场样式很特殊的反恐怖战争,以彻底消灭制造九一一事件的幕后黑手及其同盟者塔利班武装之时,有眼光的战略家们都认为美国无疑会赢得这场战争。但是自10月7日美军开打以后,特别是反塔联盟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使世人愈感到始料不及,战争一次又一次地出现戏剧性变化,许多分析家们的预测都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然而,战争打到今天这个样子,许多人都在提出问题:为什么这次阿富汗战争没有出现10年前阿富汗游击队抗击苏军时的情景?曾经把反塔联盟赶得到处跑的塔利班怎么被反塔联盟打得无招架之力?美军地面特种部队为什么在战争中没有大的作为?和奥马尔在大劫中表现如何等等。
美国的战争目标是否已实现?
应该说,战争打到今天,这些问题似可作点小结了。从现在看,美国在阿富汗打的反恐怖战争已近尾声,那么美军打得怎么样?是否达成了战争目的?这是现在要作出评估的事情。通常一场战争是否结束,是由战争的主导方,及战争胜利者的意志和战争目标是否实现所决定的。战争目标的制定是由国家最高统帅和最高决策层明确的,也就是这场阿富汗战争应由美国总统布什和他的战争班子确定。九一一事件之后,布什就确定了动用几万美军,消灭奥萨马及其恐怖组织和打击庇护它的塔利班武装这个战争目标。
从布什决策发展过程看,头一个战争目标——消灭,是坚定不移的,而打击奥马尔和塔利班武装则是有条件的,也就是根据当时奥马尔的态度再确定美军是否连他一起铲除。然而,从战前的某一时刻开始,美国就意识到要消灭其恐怖组织,就必须先摧毁塔利班武装。这在确定战争目标的时候,就成了实现战争决心的一个前提性问题。即战争爆发后,推翻塔利班武装也就成了美国的另一个战争目标。
必须指出的是,美国起先只有“消灭”这个战争目标,而军事打击塔利班是附加的。军事上忌讳同时开辟两条战线和打两场战争,在制定战争目标时也是应尽量防止同时确定两个战争目标。因为,后者与前者在某种程度上有类似的地方。美国为什么会同时确定这两个战争目标呢?是因为就在阿富汗,美国可将塔利班与卡伊达捆在一起打,几乎成为一个目标打。美国明知不早打击恐怖组织,以后就很难围捕在其他国家的成员,为何美国不在阿富汗以外打击恐怖组织及其附生国,原因就在这里。实际上,战争的发展不像美国决策层所设想的那样艰难,附带摧毁塔利班武装的目标却先实现了,而消灭恐怖组织的目标尚缺一环。那么现在离战争目标还有多远,应该说为期不远了。因为奥萨马的行踪已经有了线索,搜捕圈也正在缩小,消灭他只是个时间问题。也许明天,或者以后的某个时间。
总之,美国军队已经接近实现这场阿富汗战争的目标。战争目标的实现就意味着战争的结束,消灭了恐怖组织成员,战争就算是结束了。至于失去政权和武装的奥马尔,美国虽也不会放过他,但让美军和这种不具国际影响力的人物打一场兴师动众的战争,就显得不那么急迫了。
是谁把握住了战争的关节点?
战争双方的武力对抗,通常是有那么几个点支撑着,其中有对战争起转折作用的“关节点”,还有对战争胜负起决定作用的“顶点”。在世界战争史上,那些双方对抗实力相当的战争,其战争发展过程通常都要经过一些关键的战役或战斗(即理论上的“关节点”),再经过一个对战争起决定作用的战役或战斗(即“战争顶点”),才分出胜负高低来。
然而,到目前为止,阿富汗战争是一场没有多少“卖点”的战争。从军事上讲,其原因是战争没有出现顶点,没有那种双方殊死对抗的场面和过程,也没有很明显的战争关节点。
对于打了两个来月的战争,这样讲似乎简单了一点。其实,关节点在战争中曾隐约地出现过,而战争的顶点因双方军力和军心对比反差太大,从没有出现过。从历史上看,谁把握住了战争的关节点,谁就能控制战争的走势,谁就能为赢得战争顶点创造条件。
在这场战争中能看出眉目的关节点,是马扎里沙里夫、昆都士及坎大哈三次战斗。从塔利班最初的强硬态度到后来几万人的武装没有打出几场战役来,这种战争表现实在令世人费解。初步看,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有这样几点:一是美军的空中打击是非常有效的。美军的程序式打法,先消灭塔利班极少的防空力量,然后摧毁具有战略价值的军事和经济目标,最后再行战术轰炸,打击前线的塔利班守军。一些简易的野战工事无论如何也无法防护美军的强大空中打击,一支类似民兵武装要打只有正规部队才能打的防御作战,无疑是勉为其难了。
二是几个关节点没有把握好。在马扎里沙里夫、昆都和坎大哈这几个点的坚守与放弃的问题上,能看出塔利班领导层的犹豫和意见不统一,致使指挥和战斗都乱了章法。比如,一开始塔利班宣称要和美国人打游击战,可是在战争中自己打的却是城市防御战;在坚守几个大城市时,塔利班都说要坚守到底,但往往是战斗还没怎么打,就主动放弃了。
这些都说明,塔利班没有找到与美国这样的对手作战的正确方法,没有意识到在阿富汗这种特殊的地形打城市防御战意味着什么,更没有认识到在没有做好充分战争准备的情况下,断然下战争的决心就意味着失败。按理说,马扎里沙里夫是应打一个较大的战役的,因为其战略价值要比昆都和喀布尔大,而塔利班因承受不了美军的轰炸,就逃之夭夭,拱手让给了反塔联盟。
2001年阿富汗战争的新认识:刘周在“关于总体战思维与高科技战争的一些思考”一文中认为:塔利班可以有更好的打法,以转变自己的弱势地位。美军对弱国部队固有的轻视以及美军以往打胜仗的经历,加之美军是在大规模空袭以后开始发动的地面攻击,所以很容易使其一部或数部轻敌冒进。因此,塔利班完全可以利用此点而作有利的战略退却,并选择有利地形相机全歼其冒进之一二小股部队。这一点无论从战略上和战术上来讲都是不难做到的。但是只要做到了这一点,就会从心理上给美军方面以有效的震慑,从而使美军以后的地面行动迟缓起来,美军的地面进攻将受到有效的迟滞。这种情况下,只要能继续灵活地发挥地利和指挥上的优势,则完全有可能从根本上迟滞美军的地面进攻,整个战场形势就将为之改观。因为阿富汗不像南斯拉夫,没有多少可供轰炸的地面实施,单凭空袭结束战争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完全有可能将美国拖入一场持久战的泥潭。《孙子·作战篇第二》讲:‘……其用战也贵胜,久则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所以,塔利班方面将有可能出现谋求政治解决争端的有利时机,也就是说塔利班政权完全有可能做到不亡不败的结局。”但是,事实上塔利班政权采取了完全相反的打法,从一开始的坚守北方重镇起,一直是节节抵抗,节节败退,最后发展到全面溃退。先是“防御中的保守主义”,后是“撤退中的逃跑主义”,始终未能利用自己的局部优势,改变战场形势,而是一味的以己之短应敌之长,所犯的皆是兵家大忌。所以,美军能迅速打跨“塔利班政权”,军事实力的悬殊不能不说是重要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实际上还在于塔利班领导人军事指挥上的失误和没有有效使用“人民支持”以发挥总体战的威力。
美国联军&伊拉克
伊拉克战争又称美伊战争,是美国因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疑似)而发动的全面战争,共有4国参与作战,有评论认为其可视为第二次海湾战争,但具体分析可发现其不可称为“海湾二战”。而最后美国尚未发现传说中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2010年8月3日,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表示,8月底美国部队在伊拉克的作战行动将如约结束。驻伊美军8月31日结束作战任务。美国从2003年3月20日入侵伊拉克到2010年8月撤出全部战斗部队,历经7年零5个月。
7. 世界大战是哪个国家打哪个国家
1、欧洲方面
为德国和意大利与几乎所有欧洲国家交战,属于大西洋战区,主要国家有英国、法国(在二战前期沦陷)、苏联,后期美国参战,通过诺曼底登陆美英联军开始反击德国,后期意大利投降,在苏联和美英联军的东西夹击中,德国被攻占首都柏林,希特勒自杀,德国投降。
2、亚洲方面
为日本侵略中国、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越南等,属于太平洋战区,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参战,在欧洲战场结束后,苏联调集军队进攻日本在中国和朝鲜的军队,美国在广岛、长琦投下原子弹后几天,日本投降。
战争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彻底打破了欧洲主导下的以国际联盟为代表的旧的国际秩序结构,代之而起的是以美、苏、英、中、法五大国为主导的、世界各国广泛参与的新的国际秩序结构。根据雅尔塔会议协定,1945年10月24日发起成立了联合国,中、美、苏、英、法则成为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联合国的创始者将维持世界和平,尊重基本人权和自决原则,加强国际友好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文化和福利发展作为根本宗旨并写进《联合国宪章》。《联合国宪章》第一次把维护和平与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联合国创始者的深刻的战略思考。
8. 现在德国如果和波兰开战,那个国家胜算比较大谢谢
德国是没有军队的,只有防御部队,所以德国肯定不会主动挑起战争的,看波兰,似乎军事力量并不强大,所以理论上如果波兰入侵德国肯定会失败,德国入侵波兰也会失败。
这些都只是假设,而且发生的可能性非常低,德国的防御部队武器先进,训练也非常完善,但是数量非常少。波兰的情况不太清楚,但总体作战能力不强(这是传统),所以他绝对不会随便入侵他国。
9. 德国二战都有哪个国家在打仗
二战对立双方有两个阵线:以德日意为代表的法西斯阵线;以美苏英中为代表的反法西斯阵线。
参加法西斯阵线的国家有:德国、意大利、日本、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芬兰7国,前三国是这一阵线的核心。
参加反法西斯阵线的国家有:美国、英国、苏联、中国、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哥斯达黎加、古巴、捷克斯洛伐克、多米尼加共和国、萨尔瓦多、希腊、危地马拉、海地、洪都拉斯、印度、卢森堡、荷兰、新西兰、尼加拉瓜、挪威、巴拿马、波兰、南非联邦、南斯拉夫、墨西哥、菲律宾、阿比西尼亚、伊拉克、巴西、玻利维亚、伊朗、哥伦比亚、利比里亚、法国、厄瓜多爾尔尔、秘鲁、智利、巴拉圭、委内瑞拉、乌拉圭、土耳其、埃及、沙特阿拉伯、叙利亚、黎巴嫩47国。
按照国际会议的协议,联和国的创始会员国都是加入反法西斯阵线的国家和地区。丹麦、阿根廷、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苏联加盟共和国)因为是联和国的创始会员国,所以也成为反法西斯阵线的一员。
此外,还有3个国家是宣了战的:蒙古人民共和国1945年8月10日对日本宣战、阿尔巴尼亚(法西斯傀儡政府)1941年10月17日对英国宣战、暹罗(今泰国)的投降派政府1941年12月11日与日本签订攻守同盟,并于1942年1月对英、美宣战。
所以,共有先后61个国家和地区的17亿人口(占世界3/4以上的人口)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10. 法国和德国在历史上发生过几次战争
法国和德国在历史上发生过3次战争,具体如下:
1.普法战争,普法国战争是1870~1871年普鲁士王国(德意志帝国)同法兰西第二帝国之间的战争。因长期争夺欧洲大陆霸权和德意志统一问题,普鲁士(德国)和法国之间关系长期紧张。1870年7月14日,普鲁士首相俾斯麦就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发表了挑衅性的“埃姆斯密电”,触怒了法国政府。7月19日,法国对普鲁士宣战,但战争开始后,法军接连败北。9月2日,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亲率近十万名法军在色当投降。9月4日,巴黎爆发革命,法国大资产阶级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帝国灭亡。但普军仍长驱直入。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为皇帝,成立了德意志帝国。法国资产阶级政府请求停战。2月26日,双方在法国凡尔赛签订初步和约。5月10日在法兰克福签署了正式和约。这次战争使普鲁士(德国)完成德意志统一,取代了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2,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德国属于同盟国一方,法国属于协约国一方,战争中德法的一部分以德国入侵为开端,双方都投入了大量的部队,但却很难移动战线,成为纯粹的消耗战.最终德国战争资源消耗殆尽,基尔港的海军官兵不愿出海送死而发动政变,并迅速蔓延至德国全境,导致德国一方的同盟国失败.德国因战败丧失了13%的领土和12%的人口,德意志帝国(第二帝国)瓦解,军队被严重削减。这一切也逐渐埋下了德国复仇的种子。
3,第二次世界大战(1940-1945)。希特勒上台后充分调动了德国人复仇的心理,使德国机战车迅速开动,德国属于轴心国一方,法国属于同盟国一方.其中的德法部分以德国入侵法国为开端,战争经历了仅仅六周,就以法国投降告终.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瓦解。在希特勒的命令下成立了维希法国。而流亡海外的戴高乐将军则好找法国抵抗,成立自由法国组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德国一方的轴心国的失败告终,随后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成立。德意志“第三帝国”瓦解,被东(苏联)西(美国)方划分为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两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