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二战时德国为什么打苏联
一,侵苏联是纳粹党长期的“即定国策”。这直接决定了攻苏的必然性!
希特勒在1924年出版的《我的奋斗》这本书里,就提出了一个不甚明确的计划--进攻俄国!
二,目标:苏联还是英国!?
法国覆灭之后的两个多月内,希特勒在东进(攻苏)和西进(攻英)问题上犹豫不决。攻英计划和攻苏计划差不多是同时制定的希特勒一方面对英国狂轰滥炸,软硬兼施,一方面又隐蔽地将陆军大批东调。虽然希特勒很长时间以来就想向东进攻苏联,但是他想先吃掉英国,避免两线作战。要是德国具有空中优势,德军一定会渡过海峡,入侵英国。可是希特勒的空军在不列颠战役中遭受重创。由于德国不具备空中优势,希特勒并未因此推迟执行进攻苏联的计划。尽管德国无力击败英国,希特勒还是决定进攻苏联,希望迅速击垮苏联,然后对付英国。
❷ 二战时德国为什么要攻打苏联
侵苏联是纳粹党长期的“即定国策”。这直接决定了攻苏的必然性。
西欧粮食恐慌,石油短缺,给希特勒扩大战争带来很大困难,要拿下英抡三岛反而会增加这种困难。因此他迫切需要夺取乌克兰的粮食和高加索的石油,给武装部队输血。
在希特勒的全球战略中,苏联是主要敌人,而英国则是可以妥协的不对象。当时欧洲大陆的战略态势是苏德两雄对峙。
❸ 德国在二战的时候为什么选择攻打苏联而不是英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人的许多决策让人至今难以理解。德国可以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占领整个法国,但对于面积狭小的英国,德国却始终没有决战的勇气。面对英国和苏联,德国人竟然选择去挑战强大的苏联而不是英国,这让人感到十分费解。
相比之下,苏联是德国认为可以迅速战胜的对手,至少当时他们是这么认为的。
苏联地域面积广大,和德国之间没有地形阻隔,德军的坦克部队可以快速推进,发挥闪电战的优势。一旦德军发起突然袭击,德军有把握迅速占领苏联在欧洲部分的工业区。尤其是高加索山脉的石油工业,更让德国垂涎三尺。
在这种情况下,向苏联发动攻击已经成为了德国的唯一选择。德国在苏德战争前期的确拥有巨大的优势,但最终还是美英苏等国的共同努力下功败垂成。
❹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为什么要打苏联
原因如下:
1、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永远的只有利益。希特勒这么做,也是利益所然,但原因却一点也不简单。德国占据苏联,才能和日本形成亚欧一体的地缘战略联盟。在1941年之前,德军已经占领了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等国。换言之,欧洲绝大部分国家都被德军拿下了,就连隔着一条英吉利海峡的“日不落帝国”英国也被打趴下了。再者,希特勒的爱将隆美尔在非洲战无对手。
2、要想称霸世界,那么必须要占领苏联,唯有占有苏联,既能联合1937年攻占中国的日军,形成东线联盟一体,成为亚非欧三洲一体的超级联盟帝国。接下来,拿下美洲和大洋洲,称霸世界指日可待。这一层的原因,相信大家都能理解。我们下面要说的是一些很细节性的原因,其实苏德战争在很大程度上有可避免的可能,毕竟德国要惹的是一个超级大国。
首先,在德国看来,苏联是最不能让人放心的“盟友”德国要攻打全球,离不开苏联的战略资源。二战打得就是现代化武器的战争,诸如飞机、坦克、自行火炮、潜艇、卡车等都离不开石油,而德国自己缺乏石油资源。希特勒当初之所以攻占罗马尼亚,是因为罗国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德国的战略供需都来自罗马尼亚油田。而苏联的石油比罗马尼亚更多。
(4)德国为什么打苏联海军扩展阅读
希特勒的“海狮计划”失败,并且苏联当时用攻打芬兰失利,被希特勒看到可乘之机,最终选择了进攻苏联。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违反《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伙同同盟国意大利和仆从国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芬兰以事先拟订好的一份代号为“巴巴罗萨”的计划,出动190个师550万人、3700辆坦克、4900架飞机、47000门大炮、190艘战舰,划分为三个集团军群,从北方、中央、南方三个方向以闪击战的方式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德战争全面爆发。
为赢得这场战争,苏联人民遭受了惨重的伤亡。据统计,苏联共有2700万人伤亡,其中1800多万为平民,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人员伤亡。战争还给苏联带来了巨大的物质损失。苏联共有1710座城市、7万多个村镇和31850个工业企业全部或部分被毁。
德国则因为与苏联的战争消耗了大量的实力,大量德军无法撤出苏德战场,甚至被大量歼灭,因而极其有力地支援了美英在北非、意大利的作战以及盟军第二战场的开辟。战后,德国被分割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两个国家,被苏联和美英法分区占领。德国的经济也毁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直到二战后的马歇尔计划得到了大量的经济援助后才得以恢复。
东欧各国,包括民主德国、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由于均受到了苏联红军不同程度的占领,其国家政权被苏联清洗,换以听命于莫斯科的共产党傀儡政权,其政权形式完全仿造苏联,并且都留有大量的苏联红军驻扎在这些国家,因此这些国家从战后一直到东欧剧变期间都是苏联的卫星国。
❺ 德国为什么必须攻打苏联
德国必须攻打苏联的原因很简单: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永远的只有利益。希特勒这么做,就是利益使然。
二战时,纳粹元首希特勒下令德军攻袭苏联,却让原本战无不胜的德军满盘皆输,事实证明攻打苏联是个错误。苏联与德国签订了不愿开战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可见在未开战之前,他们是有共同利益的。
希特勒自觉能拿下苏联,是天时地利人和。当时德国闪电战战无不胜,德军因此士气高涨,反观苏联在1939年攻打芬兰这样的小国时,动员了54万兵力,去攻打只有12万多人能派上战场的芬兰,第一阶段直接有四个师被全歼,战绩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虽然第二阶段,苏联最终取胜,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苏联输得很惨,苏联的表现如此之差,导致了希特勒的误判,认为苏联就是空有大面积的领土和大量的军队,战斗力差得可怜,希特勒以为凭借德军的战斗力肯定能速胜苏军。
然而,一切不以人的意志为左右,当一切盖棺定论时,时间是历史最好的证明。
❻ 纳粹德国二战时为什么打苏联
一,侵苏联是纳粹党长期的“即定国策”。这直接决定了攻苏的必然性!
希特勒在1924年出版的《我的奋斗》这本书里,就提出了一个不甚明确的计划--进攻俄国!1928年还写了另外一本秘密的书,这本书重申了《我的奋斗》中关于进攻俄国的观点。即便那并不是一个详尽的计划,它也是希特勒所思所想的清楚表白。希特勒的助手霍斯巴赫上校在1937年贝希特思加登的一次会议上,记录下了希特勒准备在德国开始失去其优势前夺取东方领土的计划。希特勒十分清楚,德国一定要抓住在东面出现的机会。“霍斯巴赫备忘录”基本上预告了希特勒的行动。
二,目标:苏联还是英国!?
法国覆灭之后的两个多月内,希特勒在东进(攻苏)和西进(攻英)问题上犹豫不决。攻英计划和攻苏计划差不多是同时制定的希特勒一方面对英国狂轰滥炸,软硬兼施,一方面又隐蔽地将陆军大批东调。虽然希特勒很长时间以来就想向东进攻苏联,但是他想先吃掉英国,避免两线作战。要是德国具有空中优势,德军一定会渡过海峡,入侵英国。可是希特勒的空军在不列颠战役中遭受重创。由于德国不具备空中优势,希特勒并未因此推迟执行进攻苏联的计划。尽管德国无力击败英国,希特勒还是决定进攻苏联,希望迅速击垮苏联,然后对付英国。希特勒计划:德国武装部队应在对英国战争结束之前以一次快速的战役击溃苏联,为此,德国必须动用一切可以调动的陆军部队,而海军则仍以英国为主要作战对象,这一工作必须在1941年5月15日之前完成。总的战略企图是以装甲部队纵深锲入,大胆作战,摧毁苏联西部的陆军主力,尔后快速追击,建立一道从伏尔加河到阿尔汉格尔的防线以对付苏联的亚洲部分。而且,他认为德国这样做还可以阻止英国与苏联结成同盟。
那磨希特勒为何作出这样的决定呢?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条原因:
第一,西欧粮食恐慌,石油短缺,给希特勒扩大战争带来很大困难,要拿下英抡三岛反而会增加这种困难。因此他迫切需要夺取乌克兰的粮食和高加索的石油,给武装部队输血。
第二,德国海军较弱,渡海作战困难较大。即使击溃大英帝国,希特勒也认为“德国人流血牺牲得到的胜利,但获得实惠的只是日本,美国及其他国家”。何况,希特勒被胜利冲混了头脑,过高的估计德国陆军的实力。因而确定了先大陆,后海洋的信念。
第三,在希特勒的全球战略中,苏联是主要敌人,而英国则是可以妥协的不对象。当时欧洲大陆的战略态势是苏德两雄对峙。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苏德当时的力量对比。
到1940年夏,德国已经占领了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等9个欧洲国家,这些地区拥有1亿多人口,是欧洲的心脏,也是欧洲工业集中的地区。另外,攻打苏联还将得到盟友意大利,以及匈牙利,罗马尼亚,西班牙,保加利亚等仆从国和苏联的死敌芬兰方面的帮助。还有,法西斯盟国日本也将在苏联的远东西伯利亚方向牵制大量苏军。
从苏联方面不但备战的动员准备不够,战略战术思想陈旧,而且在斯大林对苏军中高领导阶层的“大清洗”之后,苏军的指挥队伍在人才方面出现了巨大真空。这些都会告诉德军一个明确无误的信息———我们将有机可乘!!
在1941年夏,苏德之间的综合国力和军事力量对比关系,从总体上是德国处在优势地位。在这样的情况下,德国把主要兵力投入侵苏战争,在军队人数上占两倍于苏联的优势,而坦克和飞机都接近苏联的三倍(与此相对的是在火炮方面苏联在战争的各个阶段都保持着绝对优势,这也可能与苏联人“大纵深”和防守的战略思想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综上原因希特勒最终选择了攻苏的决策。
三,希特勒的失误探讨
1941年6月,希特勒进攻苏联,从而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在1941年12月日本袭击珍珠港之后,希特勒又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他向美国宣战。或许希特勒是想让日本深陷战争之中,因为他一直希望日本站在自己一边,而且他也对美国的船只发动潜艇战。这样一来,希特勒也就挑起了一场葬送第三帝国的全球大战。
希特勒的最大弱点之一就是他的种族主义意识形态,他宣称雅里安人种是最优秀的。这大大削弱了德国的力量。比如,德国第一次进攻苏联的时候,许多乌克兰人和其他一些民族起来反对斯大林的野蛮统治。但是,希特勒把他们视为斯拉夫人,认为德国不值得与他们合作以来对付斯大林。这使德国错过了一个建立最广泛反苏同盟的机会,这种损失是无法预计的!也认为美国很弱,因为其人口中包括黑人和犹太人,却殊不知美国社会的多元化也可以是权利的源泉!
❼ 德国当时为什么要进攻苏联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德国,东西两线作战,做战略上是十分被动的,但是为什么德国会进攻苏联呢?
第一点,西线对英国的作战短期内无法解决,德国海军没有能力把德军送到英国本岛作战,而且寄希望的空军作战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第二点,地中海,北非的作战,没有达成目的;意大利这个盟友太烂。
第三点,如果能够解决苏联,可以做短期内形成与美国抗衡的本钱,如果战事一再拖下去,美国参战以后,缺乏足够的战争资源去打后面的恶仗。
第四点,德国意识形态反对苏联。
第五点,德国认为可以搞定苏联,实际上战争初期是这样的。
❽ 二战时德国为什么要进攻苏联
因不列颠空战未能取胜,海狮计划无限制推迟,纳粹德国始终无法征服英国。希特勒在这种情况下,希望通过征服苏联来实现统一欧洲大陆的野心。其原因,应该有两个方面:
其一,是要扼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众所周知,苏联是共产国际的大本营,而共产国际在当时的资本主义国家里都十分活跃,是各国政府的大敌……其间自然也包括纳粹德国。
其二,出于和拿破仑同样的考虑,二战结束前,在欧洲人眼里,欧洲是世界的中心,德国无法从海上征服英国,堵住英国的海上生命线,就只有通过大陆封锁来堵住英国与欧洲大陆的贸易往来,以此打击英国的经济;而苏联,名义上是德国的盟友也是英国的敌人,实际上与英国保持着非常密切的贸易往来(英国也没得挑了),这是大陆封锁政策的一大漏洞。
因此,纳粹德国必须出兵苏联,这是其战略上的选择。当然,这个选择并不好,我个人认为,应该选择加强非洲军团的力量,攻下埃及,切断英国与其亚洲殖民地之间的联系才是上策。
但是,根据十来年前苏联解体后解密的一些资料表明,斯大林同志也有大举入侵德占区的计划,进攻时间大约在德国进攻后的一个月左右,部队都部署好了,只是出于隐蔽战略意图而没有公布(这也可以解释战争刚爆发,苏军上百万部队在边境附近就被歼灭和击溃),所以,纳粹德国进攻苏联的另一个理由,或许是出于“先发制人”吧。如果不进攻苏联,等待希特勒的就是苏联进攻德国。
❾ 二战时德国为何要进攻苏联
1,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严重威胁着英国的海上生命线,英国本土物资供应紧张.眼看英国已无力再继续战争,但英国仍然拒绝与德国和谈.当时英国心存的希望无非有两个:苏联从东线夹击德国和美国参战.其中能对德国造成直接威胁的,就是苏联.所以在无法登陆英国本土的情况下,先征服苏联,迫使英国投降.
2,即使德国利用潜艇优势破坏了英国的海上运输线,也无法改变英德之间的海军差距,地中海仍然控制在英国人手里,德国海上运输线被切断,石油产量日渐下降,同样的面临着战略物资匮乏的前景.长久的维持下去,德国的经济可能会比得到美国援助的英国先崩溃...所以需要苏联丰富的资源,以供应其庞大的战争野心..
3,苏联是一个人口大国,历来也是欧洲的军事强国.自从四大林实施五年计划以来,苏联的经济和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这样的一个军事大国,不可能长久的跟德国保持和平.所以,与其等苏联人做好准备先下手,还不如自己先偷袭.
4,德国虽然称霸了欧洲大陆,早在开战前工业就已经恢复到了一战前的水平,但海军却得不到发展.而征服英国,必须要有强大的海军作为依靠,空袭英伦三岛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大大损耗了本国空军力量的德国更是清楚这一点...但是,只要苏联还在东边陈兵百万,德国就必须常年保持大量的陆军规模,国内的资源和工业就必须优先为陆军服务,这就限制了海军的发展...如果这样维持下去,即使德国的陆军再有优势,也无法打击英国...所以,必须把陆地上的威胁消除,才能腾出手来发展海军...
5,德国战争初期看起来是战无不胜利...但是仔细看一下战局就发现其实外强中干...首先当时的欧洲军事强国有英法苏意德五个国家,而德国仅仅是打败了法国..但打败法国也是因为英法没有总动员,没有全力的投入到战争来,给了德国可趁之机.随后,英国全力抗击德国,德国在海上就立马的败下阵来,在北非也陷入了被动..德国的不败神话即将被打破...所以德国需要打败苏联,再来开创一个军事神话,以威慑英美,和安抚本国国民.
6,战争初期的顺利,让德国盲目的乐观,认为在德国强大的铁蹄下不会有完好的巢.
以上原因,让德国把心一横,偷袭苏联....最后,也证明了德国并非战无不胜..同时也证明了德国士兵并不是最优秀的士兵...在空中力量和机械力量失去作用的巷战中,德国士兵屡战屡败,极大的鼓舞了英苏的信心,决心把仗打到底...
❿ 二战德军为什么不先打英国而去打苏联
因为德国海军无法和 英国海军比拟。只是一个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德国确确实实 想过打到英国本土去。为此希特勒 于纳粹高官们制订了——海狮计划。一个庞大的登陆作战。你知道,要从欧洲打到英国,中间隔着 一道风急浪高的英吉利海峡。而要通过这道海峡就需要 一支强大的海军——而且实力必须能盖过 英国 ,这个老牌海军霸主。
不错,德国人的确用 “闪电战”占领了法国——拥有世界第三海军的强大国家,并抢占了他的重要军事港口,但是,英国的“弩炮”作战计划 使得法国海军解除了武装,丧失了战斗力。
德国依靠法国海军来充实自己海军力量的 梦想 破灭了。那既然要登陆,就必须用两牺作战。但是两栖作战的前提是,拥有 绝对的 制海权和制空权。既然德国海军已经不可能利用法国海军的力量以英国皇家海军决战并置对方于死地,雷德尔海军司令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戈林。
但是不列颠空战以后,英国扳回了空中的劣势。而且 德国陆军 也没有 两栖作战的经验,就算有,那海军也没有足够的战舰和船只来运输 庞大的 军队。
就像邓尼茨后来说的:“开战时德国海军还没有做好在海上迎击敌人的准备。”由于 不能有效的 摧毁 英国皇家海军的有生力量,因此“海狮计划”被无限期的推迟。。。。。到后来轰炸英国成了 进攻 苏联的“烟雾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