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德国我们如何长大

德国我们如何长大

发布时间:2022-06-30 18:21:53

① 德国孩子拥有的哪些能力,正是中国孩子所欠缺的

相信一提到德国这个国家,很多人在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严谨、认真”这些词语,因为德国给我们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们生产的产品质量精良、科学技术在世界上遥遥领先、守时专注等作风。

德国这个仅仅只有8300万人口的国家,却获得了世界上近一半的诺贝尔奖,像那些公众人物:歌德、巴赫、贝多芬、尼采、高斯都是来自于德国,这也不得不让很多人都感到疑惑:为什么德国会有这么多的优异人才呢?

② 德国父母是怎么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中国的知识分子不会动手也不屑动手

一位华人朋友买了漂亮的新别墅,我们去帮忙搬家。这位建筑工程师朋友用来拆卸家具的工具只有极袖珍的小螺丝刀和小钳子。我笑:“这就像儿童玩具,在德国,有了房子得置备像样的工具才行。”朋友理直气壮地说:“我又不是工人!”是的,我们都是在“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传统观念熏陶下长大的,何况他博士毕业。才高八斗的中国知识分子是不会动手也不屑动手的。但他不知道的是,在德国,男人都是工人!我的德国老公也是工程师,他带到华人朋友家的工具箱分三层抽屉,整齐地放着38把各种型号的螺丝刀、20把各式钳子,还有小仪表、量尺、各种胶带线笔等,真让朋友夫妇看傻眼了。而这只是便携工具箱,他在家里的工具库里还有20台锯钻刨切磨等各种用途的电动机器,挂满墙的各类大小型工具,几十盒不同型号的钉子等。可以说,那是个小型车间。我们家房间装修都是他自己动手。德国男人在外从事各种职业,回到家共同的爱好就是鼓捣动手。他们普遍爱逛建材商场,喜欢买各种工具,喜欢自行设计动手装修房子,给孩子做木马摇椅木板拉车,乐此不疲。我感觉,中国留学生和移民来德后的种种不适应,主要跟他们的动手能力、独立生活能力欠佳有关。通过这20年的观察,我认为,德国人的独立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并非天生,而是来自德国教育理念和方式的培养。

“狠心”的德国父母摔打出独立不依赖的孩子

德国人的育儿观念和做法与我们差异巨大。孩子从出生就独自睡觉。晚上给宝宝吃饱奶换好尿布,父母就会关灯离开,养成孩子按时独立睡觉的习惯。有一次去德国人家做客,他们家8个月大的小女儿看到来了这么多人很兴奋,到了睡觉时间,女主人将孩子抱回房间喂好奶安置妥当后,就关上门回到客厅与客人聊天。孩子不肯睡觉,嚎啕大哭惊天动地的。朋友夫妇就像没听见一样,照旧谈笑风生。直到孩子哭累睡着了,这个妈妈都没进房看一下。这是我第一次领教德国父母的“狠心”。西方孩子走路摔倒父母不扶不抱,等孩子自己站起来,在中国已经不是新闻。在德国,旁人是不能插手亲子矛盾的,我有深刻教训。刚来德国时我所住公寓楼4楼住着一对年轻夫妇,他们有个4岁的女儿,金发碧眼,洋娃娃一般。小女孩经常独自在楼下封闭的后花园里玩儿。一天,妈妈在楼上叫她,女孩玩累了想让妈妈抱上去,坐在一楼台阶上使劲哭。娘俩僵持了30多分钟。我实在听不下去了,弯下腰问她怎么了,小女孩立刻就紧紧搂住我脖子不松手。我将洋娃娃抱上楼,本以为年轻妈妈会感谢我,不料她用暴怒的声音说了谢谢就关上大门。我的尴尬今天还挥之不去。小孩子吃饭常不专心,边吃边玩,德国父母的做法是结束就收走盘碗,没吃饱就饿一顿,绝不会像中国父母那样端着碗追着哄着喂。在德国极少看到几岁的孩子哭闹不休耍脾气的。孩子的独立不依赖,就这样给摔打出来了。

不论大小,自己动手整理书包、赚零花钱

德国幼儿园的教室里都有橱柜,上面放有瓶装矿泉水和杯子,孩子们想喝水随时自己倒,杯子自己洗。幼儿园混龄制,小孩子的杯子由大孩子帮助洗。放学前,孩子们会自觉将玩具收拾好,将水杯摆进厨柜。

他们的小学教育特别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老师经常在课堂上带领小学生们为朋友为父母制作生日卡节日礼物。德国有个传统的儿童节日马丁节,过节的重要方式是晚上儿童举着灯笼跟着骑士马丁大游行。

每年马丁节前,老师都会和全班同学一起制作纸灯笼,那一周的课程内容就是设计样式寻找材料并制作出漂亮结实的灯笼。马丁节夜晚的大游行,简直就是各个班级独一无二的自制灯笼大展示。

德国孩子有自己的储蓄罐,里面的零花钱是他们做家务活替父母擦车为邻居花园剪草等劳动挣来的。我儿子8岁开始洗全家的盘碗,洗得很认真很干净也很有成就感。他知道零花钱不是白给的,要靠自己挣。

有一次德国房东来我们家,正碰上他踩着小板凳在水池边洗碗,房东大大地赞赏他一番,孩子好得意。他15岁那年我们家买了土地建新房,建筑公司的整个建造过程他都目睹甚至参与了,看图纸选材料,很长见识。大学假期他去建筑工地打工已然得心应手。

德国小学教学还包括集体郊游、野外宿营、大自然探险、足球比赛等等,经历了好动童年期所神往的各种户外野趣,他们锻炼得更加独立坚强。我儿子10岁时独自乘飞机往返中国,我们没有办托管业务,只是托付给在机场临时认识的一位中国留学生。儿子丝毫不胆怯,不但与留学生混成了哥们儿,还要求空姐带着参观了整个飞机及驾驶舱,一路开心不已。

体育课是身体发育时期的小学生很重要的学习内容。学生除了书包外还必备有体育包,整理装好运动服和运动鞋是孩子自己的责任,家长不会帮忙。孩子们还会根据自己的爱好,加入当地各种民间体育协会,参加训练和体育赛事。他们会将这些体育爱好坚持终身。

度过了4年轻松快乐的小学时光,孩子们已积累了一定的体能和眼界,进入中学后开始在课程的广度和深度上逐渐加速。每周一次的工艺课,他们学会了制作较复杂的杯子陶盆及各种造型的艺术品。所以,他们挣零花钱的方式更加多样化,比如给低年级学生做家教,照看邻家小孩。这些工作我儿子和他的同学都做过。

德国教育还有两点特别之处:从小学到大学,没有班长没有班干部,每个班级只有个学生代言人,职责是将同学的意见向老师或校方提交。学生代言人由学生选举产生,没有老师或校方参与。

从小学到大学,考试成绩属于个人隐私,老师不得公开不许排名,更不能以考试成绩将学生分出优劣等级。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心理健康,是德国教育的重要责任。所以,他们比较能互相尊重,多具有不攀比不巴结、不嫉妒不歧视、真实坦诚的个人品质。

德国的教育宗旨是使学生成为能独立思考的有创新能力的人

迈进以“宽进严出”着称的德国大学,艰难辛苦的治学之路才刚开始。没有班级没有辅导员,从联系学校选择专业报到注册寻找住房,到选择课程复习考试,再到半年工作实习,各种社会实践,毕业论文实验课题,全靠学生自行安排筹划。

德国大学生已经具备了这些自我管理能力。而这些,却是刚出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所欠缺的。一位留学生朋友告诉我,小组上实验课时,德国同学思路清晰,操作有序,而她基本是茫然地看着,等着抄实验结果。但她能拼考试。

德国教授极其严谨,考试不及格绝不手下留情。越是精英大学,要求越严格,越是理工科,创新越重要。在一路不断淘汰中,闯过一门门严格的考试最终拿到学位证书的毕业生,以真才实学走进“德国制造”工程师队伍。他们认真严谨,以制造出质量过硬的大到重型工程机械小到生活厨房用具为己任,回到家里他们乐于亲自动手美化生活。

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在回答中国网民有关德国教育的问题时说:“德国的教育宗旨是使学生成为能独立思考的有创新能力的人。”德国工程师,就是这样炼成的!

③ 德国的家庭教养规则是什么

1、不要多帮孩子做,而是多让孩子做。

中国有句俗话,“在父母眼中,你永远是个孩子”,于是小时候,父母会大包大揽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让我们成为小公主、小皇帝;长大了依旧对我们嘘寒问暖,动不动就支援我们,活生生逼着很多人成了啃老族。

5、不要在孩子心里埋下暴力的种子。

很多父母脾气很差,甚至是有动手的习惯,孩子犯错以后,动不动就是男女混合双打,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很容易在孩子的内心埋下暴力的种子,让孩子的性格变得暴躁、极端,影响孩子的未来。遵守规矩是一个孩子必须学会的技能,如果我们从小不让孩子遵守规则,养成了不好的习惯,那么很容易让孩子走上歪路,那时候追悔莫及也就晚了!

④ 德国父母育儿,是如何教出硬汉式暖男儿子的

随着孩子们的逐渐长大,相信很多家长也会和我有一样的看法,发现男孩和女孩在同年龄段的需求是大不相同的,对待人和事物的看法也是截然不同的。女儿外向,嘴很甜,儿子温和,但不喜欢讨好人。

所以很多家庭女儿会更受爸妈的关注,导致儿子讨厌妹妹,会故意惹怒她,用这么方式来争夺爸爸妈妈的注意力。



16. 给孩子更多团体生活的经历,一定要让他参加一个团队的体育项目,比如篮球、足球,有机会体会到集体的荣誉和拥有纷争的能力。

⑤ 德国的家庭教育是怎样的

众所周知,德国是印发两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所幸的是,德国各阶层能够深刻地反思这段历史,甚至因此格外重视对孩子善良品质的培养,并将其列为德国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第一、爱护动物。在孩子刚刚学会走路时,不少德国家庭就特意为孩子喂养小狗、小猫、小兔、小金鱼等小动物,并让孩子在亲自照料小动物的过程中,学会体贴入微地照顾弱小的生命。幼儿园也饲养了各种小动物,由孩子们轮流负责喂养,还要求孩子们注意观察小动物的成长、发育并与它们游戏,有条件的还需作好“饲养记录”;正式入学后,孩子们的作文中常常会出现有关小动物的生动描绘,其中优秀的篇章关于被教师推荐为范文的壁报发表。此外,小学生们还热衷于利用自己积累的零用钱来“领养”动物园里的动物,或捐款拯救濒临灭绝动物。第二、善待生命。柏林一个13岁的男孩为一只小鸟医治创伤,后来又将其放回大自然。小作者以充满爱怜的笔调,记录了这一充满爱心的过程,此文荣获了该校“善待生命作文大赛”的一等奖。相反,虐待小动物的孩子,则会受到各种教育:轻则受到批评或训导,重则可能受到大人惩罚。如果仍然不思悔改,就可能被送去作心理治疗,因为在大人们看来,这是比学习成绩滑坡更为重要的“品德问题”。越来越多的德国人已有这样的共识:小时候以虐待动物为乐的孩子,长大了往往更具有暴力倾向。第三、怜贫惜弱。在成人社会的倡导鼓励下,孩子们帮助盲人、老人过马路早已蔚然成风;为身有残疾的同学排忧解难者比比皆是。法兰克福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个孩子粗暴地将上门乞食的流浪者赶走,全家人对此事极为重视,并且郑重其事地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大人们严肃认真又耐心细致地启发孩子:流浪者尽管穿着邋遢。但同样享有人的尊严。这位孩子明白了一个道理:仰慕强者也许是人之常情,而同情弱者更是美好心灵的体现。第四、宽容待人。波恩一位7岁的小女孩雪丽,在自己的生日晚会上,遭到好友梅芙的无端抢白而感到大丢面子,因而试图报复以泄心头之恨。但后来在母亲的劝说下,她主动和梅芙谈心,才了解到梅芙由于自己喂养的小兔子突然死去,心情十分沮丧,才“出言不逊”。于是,雪丽宽容地原谅了梅芙,两个小伙伴的友谊更深厚了。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时,德国人还十分重视“反面教材”的作用。对这些中小学校园里出现的恃强欺弱的所谓“小霸王”,校方持旗帜鲜明的反对态度。据悉,经两次记过仍不思悔改的“小霸王”,校方立即果断地予以开除,送交“不良少年管教部门”给予管教。对于影视节目中频频出现的暴力镜头,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十分注意引导孩子以“批评”的眼光来审视。德国制造的武器之精良举世闻名,但德国人并不赞成玩具商开发高科技“暴力玩具”,更不支持孩子(特别是男孩)与玩具枪炮坦克为伴,因为如幼时经常用玩具“模拟杀人”,难免会对其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孩子是世界的未来,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理所应当,尤其是在德国这个过度彰显这一教育理念,让人倍感欣慰。

⑥ 德国高倍佳为你讲解青少年长高要注意什么

青少年是身体生长的关键时刻,在这个时期了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对于青少年 来说是有很多事情要注意的,不然就会对您的身高造成影响,下面我们就请德国 青少年长高的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1:合理饮食,专家说饮食对于身体生长非常重要,青少年正是正身 体的时候千万不要出现不吃饭的现象,很多青少年都没有吃早餐的习惯,这是很 严重的错误,早餐一定要吃,不吃早餐不但影响增高而且还对胃有极大的伤害, 所以早餐必须得吃。 注意事项2:合理安排休息时间,老人常说“小孩是在睡觉中长大的”这句话 在今天的科学中被验证了,科学表明睡觉后的时间是小孩生长最快的时间,由此 表明睡眠对青少年生长也是很重要的,如果经常熬夜会严重影响身体发育的。 注意事项 3:合理运动,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也是促进生长的必备条件之一, 青少年应该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运动时间和运动项目,打篮球、羽毛球、跳高、 跳绳、游泳等等都是非常好的选择,但是只选择运动项目而不积极参加那也是没 有的,不但要积极参加而且还有坚持,不要练两天休三天,那样是没用的。 注意事项4:保持良好的心情,心情与身体状况是有直接关系的,天天有个好 心情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青少年应该对任何事情都要摆正心态,不要烦躁不要着 急不要生闷气,遇见不顺心的事情就要找正确的方式发泄出来。

⑦ 德国是如何崛起的

自中世纪以来,德意志长期四分五裂,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然而,至少从18、19世纪之交,德意志民族在短短的几十年中,一跃成为欧洲的头号强国。

普遍的观点认为德国的崛起一靠军队,二靠教育。其中,教育被视为德国强大的根本原因。

将德国的强大归因到教育,虽然不是很全面,但不无道理。早在18世纪末,普鲁士就立法推行义务教育,开创了教育史上的一个先例。19世纪初,在普鲁士进行的诸项改革中,教育改革可以说最为引人注目。威廉.洪堡从人文主义理念出发,力求为所有的公民提供全面的教育,他所创立的教育体制为德国教育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此后,在各邦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教育体制不断完善。比如在普鲁士,小学的入学率在1816年就达到60%,到1864年更达到93%。到1871年时,德国的文盲率大致只有13%,而英国的文盲率为30%(1861年),法国是24%(1866年)。德国教育领先的情况略见一斑。

洪堡等人所推行的大学改革,更是成就显着。洪堡主持建立的柏林大学扭转了大学发展的方向,推行教学和研究结合的原则,创立了德国式的研究型大学,同时也开启了现代大学的先河。在洪堡大学精神的滋养下,德国大学很快进入一个辉煌的时期,培养的人才具有良好的学术修养和专精的知识,而且富有科学研究的精神。大学教授更是以学术研究为天职,投身于教学和研究,做出了数不胜数的学术成就。

德国的大学得到普遍的赞扬和肯定。英国历史学家梅尔茨在20世纪20年代说:“在现代,没有一个国家像德国那样拥有那么多的思想学校和学术学校,也没有一个国家能自夸开创并进行了这么多巨大的事业,而他们需要大量训练有素人员的合作和集体努力”。

可以说,在近现代历史上,德国的学者和专家为德国带来的荣誉和关注要远远超过其他群体。而所有这些成就都是德国大学的成果,德国是欧洲国家中将大学与学术联系最为密切的国家。大学也许是观察德国人最好的窗口。梅尔茨认为德国大学“比任何别的东西都表征出德国的心智,德国心智在这种机构里得到最完美的表现”。

德国人重视教育,但不盲目重视。在19世纪中,德国建立起了一个庞大而多样的学校和培训体系。特别是在20世纪后期,“双元制”职业培训制度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被称为德国经济奇迹的“秘密武器”。所谓“双元制”,就是把手工业中徒工的训练与学校的理论学习结合起来,政府和企业共同培养合格技工。在培训期间,学员按规定到企业学徒一定的天数,同时也必须到职业学校接受教育。

清末李善兰曾对德国的教育有一个概括,说德国的教育体制的特点为无地无学,无时非学,无人不学”,此说甚为精当。直到今天,这三条应当仍然有效。“无地无学”是说教育的普及程度,“无时非学”是说不同的行业和职业都有专门的教育和训练,“无人不学”则是说人人都有学习的机会,都有学习适合自己需要的学习机会。这种多轨、多类型的教育制度,虽然不一定符合民主的原则,但从效果和功能上看,这一体制为不同的人以及不同的行业领域培养了特殊的人才,这倒是体现了人尽其才的思想。

从反面看,当教育不受到重视或受到破坏的时候,国家的实力就会减弱,强国可以变弱。在纳粹统治时期,教育和科学事业受到极大的破坏,特别是大批犹太学人被迫离开大学、离开德国,德国的教育和学术事业因而受到空前的重创,从19世纪以来所积累的学术基础面临瓦解。经过这次浩劫,德国作为学术中心的时期也就一去不复返了。这段惨痛的历史为教育强国提供了一个反面的例证。

纵观近代德国的发展过程,我们有理由把德国看作一个教育兴国或教育强国的范例。19世纪德国史学大师蒙森曾把大学、军队和关税同时并列,认为这三者是德国崛起的核心因素。他能够把大学列在首位,想必不会反对教育强国、学术强国的说法。(作者系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⑧ 德国妈妈如何教育孩子

1.德国宪法禁止学前教育
通过国家介入,禁止对孩子过早开发智力,避免将孩子大脑变成硬盘,留给孩子大脑更多的想象空间。孩子在小学前“唯一任务”就是快乐成长。原以为在德国只有幼儿园的孩子不允许学习专业知识,后来才发现上小学的孩子也不能学习额外的课程,即使这个孩子的智商超过同龄人。来自科隆的桑德拉写到:“今年我儿子7岁,我向学校老师提出,能否额外教他一些东西,因为他5-6岁的时候就自己在家学会了基本的阅读、书写和简单的数学计算。老师表示反对并说:您应该让您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保持同步。
如果说在上学前对孩子非要进行“教育”的话,那“教育”的重点只有三个方面:a、基本的社会常识,比如不允许暴力、不大声说话等。b、孩子的动手能力。在幼儿园期间孩子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手工制作,让他们从小就主动做具体的事情。c、保护孩子情感胚胎,培养情商,培养领导力。原以为只有德国才有如此奇怪的规定。其实,欧洲有关国家对待小孩子的做法基本上大同小异。

2.德国麻麻说了:学前教育破坏想象力
与欧洲相反,中国的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已经把小学一年级的知识基本上都学完了。人们有理由担心,欧洲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已经输给了中国的孩子。其实,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
欧洲人普遍认为,孩子有自身的成长规律,他们在相应的阶段要做相应的事情。表面上看中国的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很扎实,但他们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已经被破坏掉,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动接受知识而疏于主动思考的习惯。
3.德国的“辣妈”:残酷教育德国人认为,孩子长大了早晚要退出父母自闯一片天地,与其让他们面对措折惶恐无助,不如从小摔摔打打,“撞”出面对人生的勇气和本事。因此,“残酷教育”在德国的幼儿教育中成为流行驱势。某学者为了深入了解现在德国流行的“残酷教育”,走进了幼稚园。
幼儿园是一座两层小楼。室外有大片的活动场地,草地、沙地、石头地……却没有看到国内常见的塑胶地。孩子们在户外活动时胆子很大,登梯爬高一点都不含糊。老师们则站在远处观察,不怎么干涉。
我发现虽然天气寒冷,但是在室外玩耍的孩子却看不到穿棉衣或防寒服,顶多穿一件绒衣,也有只穿半截袖上衣、短裤或短裙。看着我大惊小怪的模样,陪同我的雅娜老师解释说:“幼儿应该比大人少穿点衣服。他们精力旺盛几乎可以用来发电。活动量大容易出汗,穿多了反而容易感冒。臃肿的服装还会影响他们的活泛性。”

⑨ 德国人堪称是世界上最遵守交通规则的民族,他们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德国人在遵守交通规则上,他们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因为他们对规则的遵守真的是给我一种强迫症的感觉,造成这样情况的原因我觉得主要就是有三点。

1、德国有严格的交通管制制度。在德国,有一套非常严格的交通管制制度,并且对于违反这个规则的人惩罚是非常重的,所以,在这个交通管制制度的约束下,没有人愿意以身试法去不遵守交通规则,而且在德国,驾照非常难考,并且花费也很高,万一因为不遵守规则导致自己证没了,那就很难受了,不仅赔钱还丢证。

综上,德国确实是目前世界上最遵守交通规则的国家,我觉得造成这样的原因除了因为德国有严格的法律条文规定以外,还有德国家长对孩子规则意识的教诲,就这样一代一代的传承了下来,形成了现在我们所见到的独特的德国文化。

⑩ 德国人做个摇篮,竟能随孩子长大!这是什么黑科技

对于孩子来说,摇篮是他们的天堂,只要躺在摇篮上,随着摇篮晃动,就会感觉非常的快乐。

而德国就发明了一个摇篮,可以陪伴孩子成长,但这个摇篮也不仅仅只能陪伴孩子的孩童时期,当孩子长大之后,摇篮还可以化身为摇椅和翻转木马,供孩子玩乐。下面我就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款摇篮的框架结构。

摇篮是有两个大圆环和一块类似于躺椅的木板组成,两个大圆环中间有三根圆柱体的支架,以方便固定住圆环的旋转周期。把摇篮当成摇篮,只需要将大圆环倒扣运行,然后在圆柱的支架上放上一些玩具,小孩子躺在木板上就可以被玩具逗乐。

发明创造对于一个国家而言非常的重要,而奇思妙想对于一个独立的个体而言,也是同样重要的。国家只有尊重个人的奇思妙想,维护个人的创作意识和版权,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把脑海中的想法做出为实践。

阅读全文

与德国我们如何长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4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48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3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1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1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7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18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8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2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6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69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0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1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1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4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6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10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0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9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