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二战时德国把周边国家都打了,为何没动最近的瑞士
众所周知,二战时德国的野心确实很大,他们打算先称霸欧洲,再称霸全世界。至于如何实现这个宏图霸业,德国人想到的办法很简单,那就是用武力让其他国家臣服。在灭掉右边的波兰、左边的英法之后,德军基本上已西欧大半国土侵占,随后便一路高歌猛进,一路打去了苏联境内。
再者,打瑞士等于自断后路。德国在招惹了英法两国后,基本上把自己陷入了左右无援的境地,一些进口贸易基本都被迫中断,这让德国很难受。这个时候,瑞士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它可以成为德国沟通外界的中转站,帮助德国购买所需的各类用品,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
最后,瑞士银行的震慑力。我们都知道,很多国家的领导人,或是名流政要,都喜欢把值钱的东西存到瑞士银行里,因为这里足够安全。德国高层也不例外,他们多多少少都有些见不得光的财物,存在瑞士银行中,打算等战争结束后再取出挥霍。所以,此时的瑞士已经不单单是个国家了,它更像是德国人的保险柜,试问又有谁会动自家保险柜呢?
② 二战中德国为什么没有占领瑞士,原因竟是这样
瑞士武装力量并不是很弱,并且打下来劳民伤财还没什么实际的好处,那还打他干啥。
③ 二战时期,德国为什么没有进攻瑞士
在轴心国的所有中立帮凶中,没有哪个国家在对纳粹的贡献和帮助方面比得上瑞士。
瑞士联邦委员会在战时拥有独裁权,因此可以不受限制地同纳粹进行政治和经济合作。1938年8月德国吞并奥地利后,联邦理事会下令封锁边境。由于害怕犹太人入境避难,瑞士联邦委员会请求德国外交部在犹太人的护照上盖上J字戳记。纳粹最初并不热衷于这个主意,他们仍然想以移民出境的方式尽快流放大批犹太人。瑞士和德国之间的谈判持续了整个夏天和秋天。最终瑞士威胁德国说,所有德国人入境时都要专门登记,纳粹德国才开始在犹太人的护照上增加J 字戳记。按照瑞士联邦委员会在战后不知羞耻的说法,这种甄别犹太人的方法反倒成了纳粹的主意了。
瑞士如此坚持在护照上做标记的唯一原因,是为了使他们更容易拒绝犹太难民入境。战争期间有超过3万犹太难民被瑞士拒绝入境,其中绝大多数后来被纳粹杀害。1942年8月,在宗教界和新闻界的强烈抗议下,瑞士联邦委员会通过了一项紧急法律,对所有犹太人封锁边境。即使犹太难民能够通过边防检查,内地的瑞士官员也有权要求检查他们的护照。如果护照上面有J字戳记,他们就会被强迫送回纳粹手中。
纳粹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一开始,瑞士政府的官员就知道这些行动。德国国防军曾经邀请许多瑞士军医去俄国前线为受伤的德军士兵治疗,他们在与德国部队共处的那段时期曾经目睹大批东欧犹太平民被聚集在一起带到树林中屠杀。
许多纳粹的瑞士共犯最近几年才被拉到前台,暴露于阳光之下,这是美国总统克林顿授权展开的调查行动的成果。他授权参议员埃森斯塔特(Stuart Eizenstat)领导一个调查团,寻求公正解决纳粹大屠杀受害者索赔要求的办法。当“瑞士人因善战才免遭入侵”的传奇故事还在继续流行时,早有西方国家认为瑞士是靠在二战期间向纳粹出卖灵魂(和肉体)才得以保持中立。
虽然法国沦陷后瑞士便成为被轴心国包围的一座孤岛,但是除了少数狂热宣传外,德国人从未认真考虑过入侵瑞士。他们知道任何入侵都只能导致瑞士人的顽强抵抗,通往意大利的战略通道——辛普朗隧道和圣哥达隧道会被炸掉,瑞士的经济和金融也会被全部摧毁。但是以上都是次要的考虑,德国不入侵瑞士的主要原因是瑞士本身既不出产原料,除了少量奶酪外也无剩余食品可供出口,一个破坏无遗的瑞士将是负担而非收获,这就是“瑞士人以善战换取安全”的神话源头。使瑞士免遭入侵的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早在30年代中期,纳粹高官(尤以戈林为甚)便通过瑞士的银行来藏匿他们侵吞的财产,入侵瑞士只能使这些偷来的钱暴露在多疑的纳粹审计官员鼻子底下。墨索里尼这个老小丑倒是在1940年考虑过入侵瑞士、南斯拉夫或希腊,来显摆一下他的法西斯威风。他后来选了看上去最弱小的希腊为受害者,结果还是被揍得很惨,只得再一次厚着脸皮爬到德国盟友那里求援。
瑞士不像西班牙或土耳其那样拥有重要的地理位置或战略资源。它的煤炭严重依赖进口,一旦法国沦陷,瑞士冬季用煤就只能靠德国。纳粹向瑞士买煤还有另一个目的:从德国运去的煤炭以记账方式结算,货款直接存入瑞士银行的德国户头。这将为德国攒下大量宝贵的外汇。此外,瑞士和德国的贸易范围还包括轴承、柴油机、工作母机、火车头、钟表、无线电设备,甚至武器和军火。其中最关键的两项出口是电力和铝。
纳粹拥有或控制了共计358家瑞士企业。纳粹对其中263个企业的投资达1.14亿美元。这些企业遍及所有经济领域:纺织业6家、运输业6家、保险业15家、零售批发业67家、化工业15家、机械制造业11家、以及其他7类企业,每类至少3家。此外还有9家银行、330个持股和金融公司。对于这笔财富的总价值,美国财政部估价为5亿美元,国务院估价为7.5亿到10亿美元。另外纳粹还将巨额的黄金、货币、宝石和艺术品藏在瑞士银行的保险库中。英国在战后对已追回的53幅绘画进行估价,其价值在48万美元左右。估计所有被掠夺的艺术品价值在3.9亿至5.45亿美元之间。
④ \"为什么二战期间德国没有侵占瑞士\"
由于瑞士政治上宣布中立,军事上保持高度警惕,经济上实行战时经济,加上瑞士日耳曼民族占大多数使得希特勒既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去侵犯瑞士.最后,有一点不得不题瑞士在军事上有一张王牌,那就是德国通往意大利的圣歌达和辛普龙隧道.德国人必须通过次隧道才能把物资运往意大利.而瑞士已在隧道埋下了大量地雷,一旦德国入侵瑞士,瑞士人就会把它炸掉,那回是德意之间的惟一联系中断,起后果不堪设想.而这是希特勒所不愿看到的.
⑤ 二战中德国为什么没有占领瑞士
1)瑞士是比较好遵守中立国义务的中立国,打它在道义上和政治上都说不通(即便是纳粹德国,也不可能完全不顾及政治影响,因为世界上还有很多中间派的国家)。
像比利时也是中立国,可是它曾经允许外国驻军。在一二战期间,还和法国一起抢占德国的鲁尔工业区。应该说根本算不上中立国。
2)保存一个中立国,可以利用其隐藏和保护自己的实力(外汇、贵金属等等)。因为瑞士就在德国边上,法国很快也沦为傀儡,瑞士无论如何都不会无聊到得罪德国的。而盟军除非有足够的证据,否则也不会贸然攻击中立国。
3)瑞士多山、民风剽悍(当年以全民雇佣军立国,就好像现在菲律宾的支柱——侨汇一样;很多国王比如法国国王,还有教皇,后来都是雇佣瑞士人作为卫队)。而且瑞士很早就是全民备战的体制,正规军很少。
多山会阻碍空军和装甲部队的行动,德国人不得不用自己比较弱的步兵来作为主力(大家都知道二战德国以装甲部队最为优秀)。瑞士全民的物资、武器和民风也足够支持很长时间。所以属于打下来费劲不讨好的地方。
⑥ 为什么二战期间德国占领了那么多国家却不占领瑞士就因为瑞士是中立国吗
二战期间瑞士曾丧失中立国地位 与纳粹德国合作
--------------------------------------------------------------------------------
2001年9月1日06:29 北京晨报
晨报讯 由瑞士和其他国家的历史学家组成的一独立专门委员会8月30日发表调查报告指出,二战期间,瑞士曾大力资助纳粹德国,从而在那段时间里丧失了中立国地位。
调查报告从工业、铁路运输、金融、海关、电力等8个方面披露了二战期间瑞士与第三帝国密切合作的事实。报告说,瑞士企业家与纳粹分子勾结、强迫外籍工人在其德国的子公司劳动,并使用纳粹劫掠的大量劳工,变相残害犹太人。当时瑞士还一直为纳粹德国提供电力,并根据纳粹德国的要求不断增加供应量。瑞士的铁路部门也帮助纳粹德国从意大利向德国运送大量的煤炭和战争物资。二战期间,瑞士的铁路部门从意大利至少运送了18万名劳工前往德国。
二战期间,瑞士海关已流于形式,使德国得以通过瑞士把商品销售到地中海地区。同时,瑞士成了纳粹德国出售其劫掠的艺术品的交易中心。
报告批评瑞士在二战期间资助纳粹德国的做法,指出:正是由于瑞士政府的暗中相助和瑞士缺乏管制的外汇交易以及以零利率向轴心国提供贷款的做法使德国得以获取大量战争物资,苟延残喘,维持战争。
⑦ 为什么德国在二战时为什么不打瑞士
1、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瑞士的“身份”是“永久中立国”,这是在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上签署的协议。但是瑞士的中立身份并不是从这里开始的,早在1291年瑞士永远联邦建立开始,瑞士在欧洲历史上就一直扮演着中立国的角色,似乎从来没有过军事征服其他地区的行为。
2、另外一个原因却是瑞士在二战时期对德国采取了妥协屈服的态度,使得德国最终没有下定决心吞并瑞士。
(7)二战时德国为什么不兼并瑞士扩展阅读
战后影响
二战中,反法西斯同盟,苏、美、英、法、中五国通过大西洋会晤、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敦巴顿橡树园会议等一系列国际会议就维护战后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搭成了一系列协议和谅解,确立了维护战后世界秩序的国际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促成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制度的创建,根据雅尔塔会议协定,1945年10月24日发起成立了联合国,中、美、苏、英、法则成为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1948年以来,安理会共授权进行了60余项维和行动。联合国先后组织制定了从不扩散核武器到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等数百个国际条约。
在战后初期新建立起来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及贸易组织等国际经济组织,成为战后国际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国际经济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