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德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科技发达的

德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科技发达的

发布时间:2022-07-08 08:18:26

‘壹’ 德国近现代是怎样崛起的科技方面的

从17世纪到18世纪中期的德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比英国和法国都要落后,长期处于分裂状态,300多个封建邦国各据一方。这些邦国,尤其是普鲁士、奥地利等大的邦国,为了强化统治和扩大军事实力,企图通过教育造就忠顺的臣民和得心应手的兵士,所以急于把国民学校管理权从教会转到国家手中并大力提倡强迫义务教育。早在16世纪后半期,就有威登堡和萨克森等邦国颁布了强迫教育法令;从17世纪开始,大多数邦国都竞相颁布这种法令。其中以1763年普鲁士王腓特烈二世颁布的法令最为着名,它进一步规定5~12岁的儿童必须到学校受教育,否则对家长要课以罚金。
实科中学在德国产生于18世纪初,较英法等国早一个世纪,使得德国人具备了自然科学索要求的严谨和内涵!1708年虔信派信徒席姆勒(Zemmler)在哈勒创办了"数学、力学、经济学实科中学",以教授数学、物理、力学、自然、天文学、地理、法律为主,并辅之以绘画、制图。此后,德国各城市陆续有人创办这类学校,有的实科中学则增设建筑、商业制造、贸易、经济等科目。这是一种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质,又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新型学校。它排除了教学科目、课程内容的纯古典主义的倾向,适应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发展起来的需要。但由于它的毕业生不被允许进入高等教育,所以地位很低,所以学生也不多,很快被没有门第观念的美国超过,在科学应用方面输给了美国。
受到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它在教育上的突出表现是泛爱主义和洪堡德改革。泛爱主义是受到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尤其是卢梭思想和德国新人文主义的深刻影响而产生的。泛爱主义教育家如巴斯多(J.Basedow)、萨耳士曼、堪比等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掌握实际知识、具有泛爱思想、健康、乐观的人,因此德育、体育、劳动教育、现代语和自然科学知识受到重视,采用让儿童自由发展的教育方式,注重实物教学。他们热爱儿童、肯定儿童的天性是善良的,反对经院主义、古典主义教育,禁绝体罚,这种方法后来传入美国,俄国和日本等国。
1807-1815年普鲁士施太因-哈登堡改革期间,新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历史学家、政治活动家洪堡德(K.W.Humboldt)曾出任教育部长,他根据新人文主义的精神对各级学校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方面,积极贯彻裴斯塔洛齐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有所扩充、教学方法有所改进,出现了第斯多惠等着名的教育家。此后的美国发展的杜威教育方式也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中等教育方面,实科中学进一步得到发展,增加历史、地理和自然科学的科目,通过考试选择教师,打破了只由教士充任教师的局面。在高等教育方面,洪堡德较早明确地提出大学的任务一方面是要向学生传授各科知识,一方面是要发展科学(即办成教学中心和科研中心),他创办和领导的柏林大学就是这方面的典型。
由于德国较早地抓教育,国家强大也是来源于方法的更为先进、合理。这是素质教育的又一明例,和有的人吹嘘的基因、染色体毫无关系!

‘贰’ 二战期间为什么德国比其它国家的科技先进那么多

主要原因是一战后各国意识形态的问题,一战时主要战术是壕沟战,战争结束后,英法满足于现状并没有进行军事革新,法国甚至以为壕沟战就是战争的最终表现形式并建立了马其诺防线。

而作为战败国的德国,经济崩溃,希魔就此崛起,并通过工业强国这一理念来解决失业和经济危机。

坦克则进入了德国的视线,德国将领开始研究起坦克战术,同时也对坦克提出了更高要求,刺激了德国工业,两都相辅相承之下,德国的科技进步神速。

而这也是二战开始后,原一战战胜国迅速变为战败国的原因。他们的意识都停留在壕沟战那种原始战术上,被闪电战这种穿插式战术击败。

归根结底,德国的科技之所以强于别国,一是因为德国奋发自强,二是其他国家固步自封满足现状。

另外:

1. 发达的经济,雄厚的科技基础。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

2. 国家十分重视教育和在科技上的投入。英法是老牌帝国主义国家,有广大殖民地。即使不发展科技也照样能在殖民地赚取很多钱,客观上限制了它们的进步。

3. 严谨的作风,勤劳的天性,追求卓越的精神。德国人偏爱生产高档且很贵的东西,比如奔驰宝马和虎王坦克。

4. 德国智商普遍比较高,据研究,德国人智商约107,东亚国家106,而英国法国西班牙等只有90—100左右。

5.高效有为的政府。无论是威廉时代还是希特勒时代。领导集团都十分注重与时俱进。敢于大胆引入新的科技新的思想。

6. 在战争在准备上十分充分,在新武器的研制上不遗余力。

7. 尊重个人研究成果,德国很早就实行了专利保护法。

8. 德国自然人才辈出,但要说在美国和苏联的核心科学家都是德国的就未免过于夸张了。

(2)德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科技发达的扩展阅读

其实德国在二战中的科技尤其是军事科技如此先进一点都不让人意外。首先,德国在工业革命之前,德国的工业已经很发达了。比许多国家都先开始工业革命。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优势,进行了海外扩张,积累大量的原始资本。

再者,德国人在工业革命以后,重视教育的发展。在海外积累的资本,有很大的一部分都用来发展本国的教育事业,为德国培养出各式各样的人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德国的教育水平已经领先于大部分国家。国家十分重视教育和在科技上的投入。

‘叁’ 二战时期的德国都有哪些高超技术

二战时候德国科技确实很发达,当时美国、苏联、德国的军事实力排名 德国排名第一,依次为德国、美国、苏联,二战结束之后就是美国强。据说二战德国一天能造20辆坦克,每个月大约600辆。
航天方面
提到德军的航天飞行方面,不得不提冯布劳恩,他被誉为现代航天之父,发明了V-1,V-2火箭,战败后投奔美国,1969年将第一艘载人飞船“阿波罗11号”送上了月球。确实是妖人,22岁一毕业就带队,毫不含糊,而且仅用了10年就搞出了完全可用的运载火箭(他那时候和从0开始也差不多),而同期其他国家还停留在科研的程度。他的同事,包括死在试验场的一堆人,也都是大师水准,像低温上面级之父埃里克当初就是东线的炮手,死前被救回佩内明德搞科研了。德国航天和其他国家的区别,打个比方吧,类似老工程师和大学生之间的区别,一边是身经百战,一边是毫无经验。战后德国科学家实际上起到了师傅带徒弟的作用。当时的所有构想,无论是奇葩的还是可用的,德国人都交过学费了,后来者可以少走弯路。
当时纳粹德国的确有在研究飞碟与时间机器,这听起来很科幻,不过都还尚在构思设想阶段,要知道在大势已去的时候,希特勒甚至派遣了探险队远赴西藏找到能够摧毁世界的神器。
陆地方面
德国陆军的装备不仅先进,而且工业设计非常漂亮,给人的感觉更像是收藏与参观用,而不是实战。比如坦克,很多人认为德军的虎式和豹式是二战时期最先进的坦克,但是对比于苏联的T-34和斯大林坦克,其实德式坦克真不先进。德式坦克使用垂直装甲,炮弹的杀伤力全靠厚重的装甲来吸收,而苏式坦克都采用倾斜装甲,炮弹打中后倾斜的角度可以抵消一部分冲击力,所以苏式坦克装甲不如德式的厚,但防护能力相等甚至更好,这点在斯大林坦克上体现的更明显,拥有122mm口径舰炮的斯大林坦克和拥有88mm口径高射炮的虎王坦克都可以一炮击毁对方,但虎式坦克平均装甲厚达200mm左右,重60吨以上,而斯大林坦克仅重44吨,越野时速却是虎王的两倍左右。其次德式坦克采用后驱底盘设计,而苏式坦克是全驱底盘,经过苏联战场的证明,全驱底盘对战场适应性更好,尤其是受反坦克武器的影响更小。当时德式坦克均是烧汽油的,而苏式坦克是烧柴油的,柴油坦克被击中后更不容易起火,而且冬季寒冷条件下启动会快很多。再加上德式武器机械复杂,生产成本和维护成本都高的吓人,这其实说明德国坦克设计能力不足,因为真正好用的武器不仅是单挑强,也必须是易于大量装备而且简单可靠的。经过二战的多次证明,后来苏式坦克设计思路成为了战后坦克设计的主导思想,而德式坦克除了选美和比武之外是无法在实战中与苏联坦克抗衡的。虎王坦克可以一挑五、一挑十,但苏联的坦克是拖拉机厂都可以制造的,几十辆换一辆也不亏。
海军方面
与坦克相同境遇的还有德国海军,且不说德国统帅部思想怪异,戈林元帅竟然认为航母应该归空军指挥,德军在大型水面舰艇的设计思路上仍沉浸在巨舰大炮的时代,唯一比日本人聪明的就是认识到潜艇的作用是打击补给线而不是打海战,但是直到战争结束才只有一艘未完工的齐柏林伯爵号航母,只能说德国海军不论造出多么大的战列舰,在整体理念上跟英美的差距实在是大。战争初期所有巨大而昂贵的建造计划消耗了大量贵重的原材料,严重影响了陆军和空军的发展和运行。加上希特勒本人对潜艇感兴趣并不重视海军,脾斯麦、提彼茨这种排水量两倍于英国皇家海军旗舰的战列舰再先进也是落后的,日本还有武藏与大和号这种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战列舰,但是有什么用呢?

德国当时的军事和科技的确很发达,但真正用在实战上的似乎只有航空和坦克的一些方面,只能说是帮美苏试错了,很多完全不具有可行性的方案当时德国人都做了。德国的航天先进性无可置疑,主要是冯布莱恩本人,V2导弹发动机完全可以算是一个里程碑,与苏联和美国前辈彻底拉开了5到10年差距,不光先进,而且特别成熟,完全可以满足第一代航天器的需要。德国只是迫于战争形势把一些还在实验阶段的武器过早的用于战争了。

‘肆’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德国发展科技的背景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德国发展科技的背景:

1、德国经过王朝战争,完成了国家统一.统一的国内市场和稳定的政治局面有利于经济发展

2、普法战争中德国得到了法国的赔款,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得自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为工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望采纳~

‘伍’ 德国是什么时候开始强大的

德意志统一

18世纪初普鲁士崛起,根据1815年维也纳会议,组成了德意志邦联,1848年德国各地爆发革命,普鲁士首相俾斯麦领导了艰苦卓绝的军事和外交斗争,普鲁士于1866年的“七星期战争”中击败奥地利,次年建立北德意志联邦,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德意志完成了以普鲁士为主体的统一。
世界大战

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因战败而宣告崩溃。1919年2月德意志建立魏玛共和国。1933年希特勒上台实行独裁统治。 德国于1939年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同盟国打击下,1945年5月8日德国战败投降。
德军于1939年9月1日对波兰展开入侵,后协同苏军迅速占领波兰全境,英国及法国向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此展开。随着战争进行,德国及其盟国迅速控制欧洲大陆及北非,但迫使英国投降或停战的计划未能成功。1941年6月22日,德国违反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并入侵苏联。日本发动珍珠港事件使德国向美国宣战。德国于1942年6月28日—1942年9月13日—1943年2月19日的蓝色行动遭受失败而由东线战场撤退。德国的盟国意大利于1943年9月投降,迫使德国须防御意大利战线。诺曼底战役后增加了西线战场,同盟国军队进一步进入德国领土。1945年4月16日—4月30日/5月2日的柏林战役于4月25日红军攻入柏林城,4月30日红军完全占领柏林城区,当天下午希特勒自杀,当时柏林城防区司令打算向苏军进攻柏林部队的统帅做出有条件的投降,但因苏军进攻柏林的部队的统帅拒绝投降未果,最终几经交涉和斗争之后于5月2日在红军占领柏林之后对苏军统帅无条件投降,5月8日,德国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

两德统一

1 9 8 9年东欧剧变,包括东德在内的各国共产党政权纷纷垮台;在四强同意下,1990年东德和西德终于达成两德统一。
1990年2月13至14日,民主德国总理莫德罗首次访问联邦德国。3月18日,民主德国人民议会实行自由选举,德梅齐埃任总理后,两德统一的步伐大大加快。1990年5月18日,两德在波恩签署关于建立货币、经济和社会联盟的国家条约。1990年8月31日,双方又在柏林签署两德统一条约。1990年9月24日,民主德国国家人民军正式退出华约组织。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正式加入联邦德国。民主德国的宪法、人民议院、政府自动取消,原14个专区为适应联邦德国建制改为5个州,并入了联邦德国,分裂40多年的两个德国重新统一。

‘陆’ 德国经历过一战,等到二战时军事科技水平发展为什么那么高

德国经历一战后,在二战中仍然表现除了强大的战斗力和先进的科技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一战并未伤及德国根本

一战并没有打到德国腹地,德国的科技文化实力受影响不大,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很大部分的被保留下来,所以只要有一个稳定的内部环境中就可以快速的发展。

4、四年计划

依靠强大的经济做后盾,戈林提出了德国军事工业发展最猛的“四年计划”,介于此,德国开始了科技与工业相结合,大力发展自己的军事力量!并先后吞并奥地利等原奥匈帝国的地盘,以此来储备大量的军用物资。

一战后到二战前这段时间内,各大战胜国各怀鬼胎,相互提防,才给了德国如此大的发展空间,在二战时才有强悍的战斗力。

‘柒’ 德国是怎样在1898年赶上并超过欧洲两个老牌国家

德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还四分五裂,最终普鲁士统一德国.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通过不懈努力,经济学家李斯特提出的通过经济统一实现政治统一的方式得以实施,关税同盟的建立使贸易壁垒被打破,德意志经济快速发展。德国所采取的由经济统一从而促成国家的政治统一的道路也是迫于历史条件的制约。而正是通过经济上的统一,才使得德国经济迅速的崛起,称为欧洲第一经济强国,从而为政治上的统一提供了前提和物质基础。铁血宰相俾斯麦则在欧洲列强环饲的夹缝中求生存,在外交上作足准备后,最终以三场对外的战争在1871年完成了德国统一。他遵循欧洲大国的均衡原则,为德国带了宝贵的和平发展空间。
德国经济之所以可以迅速的发展,有一个关键的因素在其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就是教育。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德国就开始为本国的青少年提供免费的义务教育。即使在德国经济最困难的时期,国家也丝毫没有减少对教育的投入。德国要以精神的力量来弥补躯体上的损失。德国政府对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而对学术科研活动从不干预。正是在这种良好的教育氛围中,德国的科技实力一跃跨入世界顶尖水平,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德国的智力资源使其率先进入到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德国萌发。
强大的科技实力,发达的工业以及从俾斯麦时代延续而来的庞大的军队,使德国成为一个侵略性极强的国家,最终导致军国主义思想泛滥。

‘捌’ 二战的时候德国的科技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一,德国虽然面积小,人口少,资源有限,也作为一战的战败国,科技能够在二战期间迅速的发展起来,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1,工业化完成早,工业基础雄厚,科研技术领先,制造业和生产能力强大(但不是最强大,生产制造最强的是希望国)

2,独裁统治,国力恢复迅速。元首个人能力强大,狠抓经济,秘密发展军事全国的战斗意志空前强大和信仰一致,军民一心

3,战前准备充分,战术理念先进

4,英法和苏联等国的前期绥靖政策,导致德国的做大,整合了欧洲的大部分资源,以战养战。

科技上:二战期间德国作为一战的战败国并不影响到自身科技的发展,德国和中国不同,当年中国是个极度传统封闭的国家,无无法快速接收到新外来新科技,但是德国就不同了,处在欧洲,与各国科技同步并不难做到,毕竟这些科技在一战时德国就已经拥有,进化它并不困难。军事上的科技,做得最出色的莫过于坦克的设计,各国的对坦克并不是十分重视,只知道大量造,但是德国却考虑到了坦克的安全性。于是将坦克垂直的前沿装甲,改装成45%斜角,这样做的意义就在于,正面打来的炮弹很容易被45%斜角的装甲弹走,而同强度的垂直装甲,则会被炮弹很干脆的穿透。 原理是一个力作用于于力平行的平面上时,威力最大,而作用于斜面上时,则会产生折射。

二,二战期间德国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

1,政治上:法西斯专政,结束了的一战后混乱的局面,加强了对国家的控制,平息了各界的动乱,让德国经过稳定的发展环境里,为国家经济军事的发展做足了保障。

利用了英国传统的大陆政策(保持各方势力均匀,不允许霸主),已经英美的同情,逐渐将德国的国际地位恢复到战前水平,并且借机收回洛林,已经莱茵地区,甚至占领捷克。

2,经济上:战后得到美国大量的贷款,用于国家的恢复;当然遇到了经济危机,所以德国的经济恢复,并没有恢复到哪里去。所以德国的经济相对于其他欧洲强国来说,是落后的,但是德国的工人为国家贡献很大,他们当时每天在工厂里工作10多个小时,到最后只拿点保障生活的钱,几是这么急追快赶,使得德国的工业慢慢和各国平起平坐,甚至赶超。

3,军事上:凡尔赛条约虽然规定了德国不允许拥有空军,不允许建造战舰,陆军规模不能超过10万,但是希特勒巧妙的运用了外交手段:英国仍希望德国起到牵制法国的作用,所以一定程度的默许了德国加强军备,并且最终同意了德国驻军莱茵地区。法国在战后渐渐被英国牵着鼻子走,并且在战后资本经济飞快的发展,法国(也包括英国等)不愿意承担发动战争的责任(也不愿意放弃追逐利益去抵制德国),于是被迫接受英国对德国暧昧的态度。更重要的原因是由于苏联的成立,各国的共产势力十分强大,英法希望德国也能站到他们的反苏阵线上,加之法西斯上台的政策也是反苏联,所以猪狗是一家。

德国的军事最经典,二战前,虽然德国的陆军规模不能超过10万,但是德国暗中训练有60万“黑军”。他们平时是围观群众,战时就变成正规军。几年反复,规模达到二百万

以上。 德国的战术是当时最先进的,可以说是第5代战争的鼻祖,美国现在依然在沿用。战事初期,飞机先对敌人的通讯战,飞机场,道路,屯兵点等重要军事目标发起定点轰炸,将敌人各部通讯打断,再集结坦克群,分兵几路冲锋撕开对方防线,步兵跟在后面搞破坏,当这几路坦克群在敌后方集结时,集结点内就是一大批被保包围的败军,任由德军屠杀,而至于被坦克甩在后面的敌军,由于战线崩溃,首尾不能相顾,又不能互相联系获取敌情,打得十分被动,最终难逃被德国二线部队剿灭的厄运。 而欧洲各国还在陶醉一战时的阵地战,机动性不强,应变能力自然也不强,所以纷纷被德国打得丢盔弃甲。


‘玖’ 德国20世纪20年代的科学发展史

20世纪20年代德国依靠巨额外债更新了工业设备,重新成为第二工业强国。但是德国的经济复苏是严重依赖于美国的,自从1924年执行道威斯计划开始,德国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德国经济的短暂繁荣是依靠美国的短期贷款,并以此来支付其他国家的战争赔款。这种对美国资本的严重依赖,成为了德国经济不稳固的主要原因。一旦美国经济“伤风”,德国的经济就会“感冒”。

阅读全文

与德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科技发达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48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3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1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1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6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18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8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2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6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69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0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1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1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4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6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10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0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9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