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二战时 如果德国在打败英国后·再去打苏联·那么战局会是什么样
如果假设海狮行动成功,德军成功占领英伦三岛,那么美国将会失去大西洋上的最后一道屏障,他们将会直接面对德国的威胁,这将会导致美国提前参战,
那么历史上的偷袭珍珠港将不会发生,美军会把驻珍珠港的第7舰队大幅度缩编,并抽调大量主力舰艇到大西洋舰队,以抵御德国海军,(历史上太平洋舰队也确实抽调了十多艘驱逐舰和护卫舰前往大西洋支援皇家海军,争夺制海权)
这样的话日本就不必偷袭珍珠港了,因为他们唯一担心的太平洋舰队已经被德国牵制,从对日本联合舰队的威胁大大降低,
缺少主力舰的太平洋舰队无法守护整个广袤的太平洋,相对直接威胁到本土的德国,当时的日本无疑在美国人眼里是亲善友好的,所以美海军的势力必然收缩至东太平洋,(至于菲律宾等亚洲殖民地,美国在真实历史上也是选择放弃的)
这样没了对手的日本海军就可以悠哉悠哉的慢慢接受这些真空地区,而不是像历史上那样和美国海军及其陆战队血腥的一个岛屿一个岛屿的争夺,更重要的是,日本可以提早至少2年获得东南亚丰富的资源,用于战争。
同时,美国人很清楚2线作战的劣势,因此他们会尽量维持与日本的关系,同时由于德国占领了英国,美国的欧洲市场完全关闭,在开拓新的市场之前,他们不得不尽力维护与日本的贸易关系,甚至谋求扩大(虽然日本是邪恶轴心,但是历史上美国确实是在珍珠港事件后才像日宣战的,之前还一直在卖给日本军火和废旧钢铁等)
而中国也会被美国完全放弃,这将导致蒋国民政府的彻底崩溃
(对中国的军事援助,除了美国以外,应该是英国占的比例最大,当然他们并不是想真心帮我们,只是希望中国帮助他们挡住疯狂的日本人,保住印度而已)
再往后大家可以自由发挥想象了:
从中国战场抽身的至少30万精锐日军(注意:是精锐日军,不是二战后期的日本补充兵)将投入东南亚及印度洋的战场,英联邦军队将更早更快的崩溃,德国和日本的海上联系将打通,配合德国的军事科技技术,东南亚以及印度中国的丰富资源,加上日本武士道的狂热,很难想象1941年到1942年时的美海军陆战队如何抵挡。
最后的结果很好预见:
德国海军将会和美海军大西洋舰队发生惨烈海战,争夺大西洋的控制权,德国陆军将会按历史进攻苏联,不同的是,斯大林可能从英国的投降中预见到德国的进攻,不过这也不会有什么帮助,没了英美的牵制,希特勒可以全力对付苏联,莫斯科保卫战的结果也许将会改变,当然,莫斯科被占领了的话,也就没什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了。
由于共产主义政权的坚韧以及顽强,估计斯大林会跑到西伯利亚什么地方和德国人继续对抗,投降是不可能的,毕竟苏联的战略纵深是世界上最大的。
占领了苏联西部主要地区后,德军会在俄国严冬到来的时候停止军事行动进行修整,巩固占领区,同时加强对意大利的支持,
这样的话,失去了英国本土的支援,失去了美国的支援,遭到德国意大利日本三国海军共同封锁的非洲英联邦军队以及自由法国军队,我想基本是没有翻身的可能的(意大利军队再无能也至少可以和这样的军队打个平手吧?)
最后世界上的反法西斯同盟就只剩下美国一家了,西面是已经基本控制了太平洋的日本海军,东面是难缠的德国海军(尤其是潜艇部队)和凑数的意大利海军,可能还有投降的法国以及英国海军
也许美国全面进入战争机制,全国实施战时配给制度,那么也许马力全开的美国勉强可以和德日相抗衡一段时间。
德国的优势在陆军,虽然二战初期,美国海军也不强大,但是历史上珍珠港事件后的美国海军在1年内就装备了100艘以上的护航航母,从这点上不得不说美国海军确实是天下第一。
如果运气不好,被日本占领了夏威夷,那么美国的西海岸估计有沦陷的可能,但是我不认为美国会被打败,吞下了整个亚洲和澳洲的日本,单条了整个欧洲和半个非洲的德国,再加个半吊子的意大利,基本上是没有余力再去啃美国这个硬骨头的,最后可能会与美国签订条约,共同瓜分世界,然后二战结束,时间应该是1943年前后,最晚不过1944年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英勇的皇家空军,性能优异的喷火式战斗机,改变人类军事历史的雷达,还有恩格码密码机的破译,德国空军司令戈林的愚蠢,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海狮计划的失败
历史上的必然都是由无数个偶然构成的,抽去其中任何一个小小的偶然,你都会发现,历史原来可以这样的不同
❷ 二战时,如果德军顺利攻占了莫斯科,会产生什么样的严重后果
1933年,德国迎来了希特勒的时代,长达20多年的独裁统治,希特勒获得了德国民众的支持。在全球经济大萧条中,德国在他的指引下,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文化教育,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挽救了几近崩溃的德国。当时,为了发动对外侵略战争,希特勒利用德国人的复仇心理,煽动民族仇恨。
所以说,未来充斥着无限可能,并没有100%的说法,所以即使莫斯科在当时被德军攻陷,很可能改变二战走向,但也很可能并无多大用途,还是按照真实的历史发展。
❸ 如果元首拿到苏台德后就转行种地,二战战局会怎么样
德国在种地时国内物价飞涨民生凋敝,纳粹德国从内部迅速灭亡。
德三的失业率全靠扩军、国家工程和军工产业挽救,经济靠对外输出战争掠夺价值来维持,不继续输出战争就抢不到价值,国家工程和军工行业包括下游领域的那些人和士兵领了工资,但老百姓买的不是坦克而是食品日用品,所以这些人的劳动没给社会经济创造实际价值。社会价值总量涨幅没有货币发行量涨幅高结果自然指向通货膨胀,而这类人越多对通胀率影响越大,德三光是军人就超过全国青壮年男子人数的三成以上,这样搞通胀率根本无法直视。德三的工资还比魏玛时期低,物价一旦暴涨人民肯定过不起日子,德三宣扬的改善民生的骗局立刻露馅,不倒台都见鬼了。
❹ 二战,如果日本和德国互换地理位置,战局会怎样
日本在1939年进攻波兰当天就会遭受重大损失!日本没有装甲师,也就没有闪电战理论,更别提大纵深,合围包抄了.那么,他就跟波兰的作战模式差不多.鉴于日本陆军士兵的战斗力很强,在跟波兰作战时会有一点优势.但骑兵就不行了,而且,日本的坦克(简直是纸糊的)跟波兰的装甲车相差无几.再加上波兰当时有来自英国的军援.当时波兰有7个集团军 870辆坦克 400架飞机 30个步兵师 11个骑兵旅 2个摩托化旅 总兵力有100万.而日本全国的坦克加起来可能还没有人家一半多(猜测),但以日本空军优势可以弥补这一缺口.
那么,就回有这样的结果,波兰注定被占领.但是日本会遭受重创300万的陆军可能会让波军屠掉30万(最小估计)空军会损失惨重.那么,日本就连保护自己的能力都没有了,不用苏联动手.英法联军会联手将日本灭掉,但鉴于日本海军的强大实力,再加上日本陆军的顽强战斗毅志,可能会有些艰难.不过日本注定会在2年内被消灭.
2.再来看看德国.
德国在亚洲的话基本没有敌手,不是我不爱国.但是1937年全面侵华的话,估计三个月的时间应该都可以推进到西藏了...以当时国民党的战斗力和战斗经验.他们连一战的战壕模式都不懂.更别说是闪电战了.以当时德国空军的实力.在亚洲,甚至美国都无法匹敌(在30年代,美国空军的主力还是“水牛”等从双翼到单翼的过度军机).不过,海军的实力就要偏弱了.顶多能骚扰美国海军.最后难免被美国所击败.不过,以德国的科技和工业实力.应该可以在2年内创建出与美国海军所匹敌的海军,不过,我要强调的是,只是匹敌.不可能超越.德国在战争初期会占夺到相当大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这是在欧洲所不能相比的.就以中国东北的煤矿和铁矿资源,还有东南亚广大的石油资源.足以支撑德国的战争机器.
所以,我猜想,德国会在亚洲持续10年以上.
以上来自网友答案,仅供参考
❺ 如果二战时德国在东亚战场、日本在欧战战场与意大利“并肩作战”,世界战局怎么发展
首先历史是不能假设的。
但你非要这么安排的话,就对比下。二战德国强大在于其陆军,日本强大在于其海军。如果把德国陆军放在东亚战场,他会横扫整个亚洲(可参德国闪击波兰战役),抵抗国或许也会骑马拎刀去砍坦克;而日本的陆军作战能力实在太差(强是相对于中国及一些东南亚小国),且高级军官毫无战略战术的思维,根本无法与英法对抗,意大利就更不用提了,意大利人更适合踢足球。
❻ 二战德国日本密切合作的话,战局会改变吗
有可能有变化,但是依然处于劣势。实际上两国在二战中已经尽可能密切合作了,德国要造航母,行,日军的航母资料送给你,德国要覆灭之前,还把自己的一堆黑科技武器送给日本。问题就是两国实在太遥远了,而且不接壤,要联系一下还行,真要交流什么,难度非常大,地中海 直布罗陀 印度都在英国手里,你怎么走也绕不开的。要打到一起的话,日本打不过苏联,德国也打不过,日本打印度打了一次就打不动了,德国更是离印度还有整个中东的距离。而且轴心国一下要打世界上几个大国,本身就超出自身的能力了,特别是德国日本都没有实力打到美国,美国的实力是什么样的,几天就造一条轮船,比你打的还快。
❼ 如果德国没有攻打苏联,二战局势会有什么变化
所以,当初希特勒麾下的一众将领竭力反对主动向东战略还是有道理的,奈何希特勒被自己宏伟的蓝图迷得不能自拔,最终用第三帝国的覆灭为自己而殉葬了!从来邪恶战胜不了正义,它虽然来的比较晚,但终究会到来的!如果当时德国不进攻苏联,会死的更惨。巴巴罗萨计划开始的时候,德国坦克月产量是236辆,苏联是1500辆。而且质量秒了德国。苏联生产t-34,德军的主力的3号坦克一见面就会被秒。而4号坦克在巴巴罗萨开始两个月前才开始生产,而且即使是4号坦克,在t-34面前也是被秒的货。
❽ 请问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苏德战场上莫斯科战役失败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后果和对以后战局的影响
逐一回答
莫斯科战役为何失败
1.1 发动时机因素,曾有后世者分析得出结论,本来巴巴罗萨行动计划在3-4月开始,可可爱的意大利人发动了对希腊的入侵,为了帮助意大利朋友,德国不得不派出部队进攻东南欧,导致巴巴罗萨计划延期开始。
如果巴巴罗萨行动开始时间提前1-2个月,完全可能在严冬来临之前进入莫斯科
1.2实力问题,建议去看一下当时的统计数据。到了布良斯克双重合围战之后,德国的技术兵器损耗已经到了一个相当惊人的地步。飞机、坦克、火炮的完好数量已不足编制数的1/3,空军面临的问题尤其严重。以致当时的战斗机总监都只能说,我们的胜利遥遥无期
由于之前过于轻视毛子的力量,把希望放在速胜上面,后方补给没有做足功课,导致后期前线部队挨饿受冻
1.3战术问题,众所周知,德国人走的是闪电战路线,其实际上就是坦克部队在前面猛冲,破坏敌人的通讯、联络、指挥和后勤设施,让敌人陷入恐慌和混乱,然后由后续跟上的步兵部队扫尾
但当时德国步兵部队缺少机动工具,两者速度差比较大。衔接有问题。而装甲部队缺少伴随的自行化炮兵,攻击能力有所不足,基本依赖空军的斯图卡作为补充
这套战法在西欧没有太大的问题,可到了毛子这边,前期是一招鲜,后期就遇上问题了。
正如上面说的,当时空军能出动的俯冲轰炸机数量不足,突击威力受阻,而坑人的道路限制了后续步兵的机动性,兼之毛子抵抗到底的韧性。让德国人陷入僵局,技术和战术优势无法发挥,而毛子的人力优势可以充分发扬
这么看下来,莫斯科战役失败也是天意
2.如果在莫斯科小胡子赢了会怎么样
个人觉得将有两方面后果
2.1 苏联方向。当时苏联人已经是人心惶惶(根据解密档案,当时许多老百姓都喊出老希特勒会给我们面包的,这种口号,拒绝搬迁和服从命令),另一方面,莫斯科是俄国最重要的铁路枢纽,一旦切断,交通将陷入僵局,所以说莫斯科没了,苏联很可能会和德国媒合
2.2美国方向,当时美国对是援助苏联摇摆不定,是在莫斯科战役毛子胜利后才下定决心大力援助苏联的,并且最终确定先欧后亚的战略的
如果莫斯科没了,美国很可能改变策略,在收拾完日本之后转手对付德国,德国的失败将延缓至少2年
3.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国人失败原因
3.1战略方面
建议去看看利特哈特的《间接路线战略》,里面提出了6正2反,8大原则。看看元首的规划就知道了。先是在目标之间摇摆不定,先想着拿下巴库,然后又灵机一动,想同步拿下斯大林格勒(属于瞎帅说的,五心不定,输个干干净净);其次,选择目标时超越自身能力,只能把侧翼放给罗马尼亚和意大利部队,结果被人家包饺子了;其三,直接攻击目标,而没有充分利用此前第二次哈尔科夫会战的结果,先消灭外围苏军;其四,没有充分动员本方力量。在整个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克里米亚的11集团军就在看戏,没有被投放下去
3.2战术方面。有一本书叫《车臣战训》,是总结城市战的经验。看了那个,再回头看看德国人作战方式就知道了
此外,始终无法切断伏尔加河上的运输线,导致崔可夫始终可以源源不断地获得后方增援
3.3后勤
在整个战役之中,后勤始终不充分,人员、弹药补充不足。当时空军弹药严重不足,坦克油料和弹药也出现了不足
4.斯大林格勒战役对战局的影响
此战之后,德国人最痛苦的当属机动兵力严重不足。南方集团军群之前最重要的一个野战集团就是第六集团军,此战之后,第六集团军没了
在高加索的部队虽然在曼施坦因的配合下撤了出来,但第17集团军被滞留在克里木区域,最后只能撤回克里米亚半岛。此外两个罗马尼亚集团军和1个意大利集团军都没了,这造成了43年德国在南线的机动兵力捉襟见肘,而毛子得以进行全面进攻,在任意他们选定的地点发起攻击,让德国把血流干
但对于东线而言,曼施坦因在此后的哈尔科夫反击战中挽回了局面
真正的较量在于此后的库尔斯克和一系列反击战
这些战役在战术上将德国最后的机动兵力消耗殆尽,德国最终死于失血过多
❾ 二战中要是德国赢得库尔斯克会战对整个战局有什么影响能不能和苏联打成平手.打赢之后德国的下一步是什么
库尔斯克会战是德国一开始就无法真正打赢的战役,就算勉强打退苏军,德国也已经精疲力尽,而且越来越强大的美英联军已经步步紧逼,为了应对英美,德国已经没有再多的后备力量投入苏联战场了,而苏联至少还有几百万力量可以持续投入战斗,而且苏联是可以随意挥霍人命和物力的。
1943年的苏军已经不是41,42年的苏军了,虽然还是那种挥霍人命的打法,但43年的苏军已经是经验丰富,装备齐整了,用当时一名德国士兵日记里写的那样:“41年是我们德国给俄国佬看看什么是打仗,42年是俄国佬向我们学习怎么打仗,而到了43年以后,俄国佬已经把该学的都学会了。”
库尔斯克会战时,德国就算勉强打赢,德国也已经无法再有以前那样用1个人换俄国10个人甚至更多人的优势了。那就决定德国本就已经不多的力量肯定被消耗殆尽了。那样只是把苏德战争再拖一阵子而已,斯大林也绝不会妥协讲和的
❿ 如果纳粹德国在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列宁格勒都取得胜利,围歼了苏军所有主力,二战战局会怎么样
即便如此,历史也不会改变。德国的失败是注定的。
一方面,且不说美国肯定会在适当的时候介入这场战争(给予苏联援助,并连同西方盟国开辟第二战场),实在是到了守不住的时候,苏联完全可以主动放弃这些城市,只要能够让自己的实力得以保留就行。毕竟苏联的战略纵深是相当可观的,苏军完全没必要跟德军争一城一地的得失。
另一方面,德军占领了这些城市,未必就能得到它们想要的东西(比如迫使苏联投降)。而且反过来,越是这样,对于德军自身来说,其后勤补给就越困难。列宁格勒会战时,德军就因为兵力和火力不足,久攻不克。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会战时,德军的后勤补给严重短缺更是直接导致其失败的重要原因。
由此可见,德军越是深入到苏联的纵深地带,部队的攻击力就越弱。所以就算拿下了这些苏联的重要城市,一旦后勤补给线被苏联切断,后果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