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为什么希特勒那么BT还这么多女人喜欢
其实客观的说,希特勒当政期间在德国国内是很得人心的 可以说是全国的一种疯狂崇拜,他对国民的欺骗非常成功,他的言论尤其是为德国争取生存空间的说法很受欢迎,可以说是适应了民心吧,甚至可以说他是个很有魅力的男人,至于很多女人喜欢,扫描原因都有的,他的权势无人可比,演说的煽动性很强,这样当然很容易得到女人喜欢啦
记得采纳啊
⑵ 二战时期,德国民众为何狂热追捧希特勒
以希特勒为首的德国纳粹党利用经济危机造成的混乱局势,积极扩张势力。为了骗取民众的支持,他向所有人许诺,要保证工人的福利,减少税收,发放贷款,让失业的工人有工作和面包等等
⑶ 二战时德国女的为何那么拥护希特勒
德国女也是德国人,德国人为什么拥护希特勒呢?
第一、让他们有工作
第二、让德国一雪一战之耻
第三、德国称雄世界,民族荣誉感大增
第四、经济大发展
第五、“认为自己的血统一流”
第六、德国的民族性使然
、、、、
还有希特勒政权下妇女更有地位了
⑷ 有些人为何会崇拜希特勒
虽然希特勒已经不在,但关于他的很多故事,至今都在流传,作为一个有名的历史人物,被人们称为战争恶魔,一手发动了二战,给整个人类都带来了灾难,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真的难以想象战争的残忍。
作为这么一个恶人,奇怪的是在当时,依旧有很多人崇拜希特勒,甚至现在都有人崇拜他,他发动的二战,带来的后果至今还在,德国至今还没有还清,当初二战时期欠下的债务,日本也没有军队,不过日本属于自己作死。
我们言归正传,这么一位可怕的恶魔,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崇拜他,首先就是因为,当初德国的经济一蹶不振,很多人甚至吃不上饱饭,是希特勒来了积极发展经济,使得德国的发展,一跃到欧洲的前沿。
还有另外一个因素,是希特勒的自制力,他控制自己坚决不沾任何不健康的东西,一个就是酒,据希特勒的贴身秘书说,他本人非常厌恶喝酒,他曾经多次说过,酒精是有害的,他希望别人,能够认同他的这个想法。
男性喜欢的东西,似乎希特勒都拒绝,抽烟有害身体健康,抽烟多了之后,肺部会变成黑色,这个大家也都知道,希特勒本人也非常讨厌抽烟,相对于喝酒来说,他对于抽烟更加厌恶。
他曾经说过,消灭一个敌人很好的办法,就是送他们香烟抽,希特勒有一个情妇叫做爱娃,这个情妇也是陪伴了他一生的女子,在他们临终之前,爱娃才有了名分,希特勒曾经就说过,要是看到爱娃暗地里抽烟,就会马上断绝和爱娃的关系。
最后一点,那就是希特勒是个素食主义者,他不吃肉,并且他这样的生活方式,可不只是说说而已,很多男性同胞,都说自己不喝酒不抽烟,可实际上总会是沾上这么一样,喝酒也总是会有的。
但是希特勒不同,他有极高的自制能力,说不抽烟不喝酒,就坚决不会这样做,并且这样的习惯,能一直保持下去,可见他的能力。
德国依靠希特勒发展了起来,所以很多人对他都相当崇拜,希特勒是当时德国女性心中的男神,除了他极其高的自制能力,他在政治上也有卓越的才能,如果他好好发展的说,说不定能名留青史,可惜他野心太大, 发动了二战,给人类带来了灾难。
⑸ 希特勒洗脑有多可怕,320名德国女军官同做一事
众所周知,和平、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可是现在的国际形势越来越让人捉摸不透,美国身为世界警察到处挥舞大棒对他国内政肆无忌惮的指责和干涉,导致了当今世界越来越趋于动乱。例如就在不久美国一手制造中东世界的“阿拉伯之春”,借助时机一手除掉了在利比亚长期执政的政治强人卡扎菲。
我们知道在1945年5月份的时候,苏联攻入了德国的首都柏林。当时负责在迫临打扫战场的沃罗热伊金少校,无意中来到了希特勒最后的藏身之所帝国大厦。好奇心的驱使让沃罗热伊金少校想要进去看看,这个被希特勒钟爱的帝国大厦究竟有何神秘之处?
进去之后看到的情景让沃罗热伊金少校终身难忘,打开地下室的大门,一股难以忍受的恶臭立刻就扑鼻而来,里面全都是身着上校以及将军服饰的死尸横七竖八的躺在一起。在他们的身边还四处乱扔着很多额白兰地酒瓶,似乎是烂醉之后服了氯化钾而亡,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在这些同希特勒一同赴死的人当中,居然有多达320位如花似玉的德国纳粹女军官。
⑹ 希特勒为什么会被德国人追随
因为他给了一战战败后的德国人希望!
当时的德国人深受法国人和一些战胜国歧视,不但割地赔款,而且军事力量和经济工业等各个方面都被条约限制!
所以当小胡子跳出来以他疯狂的个人魅力和极端的观点挑起了德国人的狂热,并一点一点从英法手中夺回一些利益后,德国人追随他也就是很正常的了。
⑺ 二战时期,德国人为什么对希特勒如此狂热
希特勒是二战时期着名的领导人,是二战的主要发起者,他的一生充满传奇,最后的自杀之谜更是为他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但他的执政生涯犯下了许多大错误,像屠杀犹太人,发动侵略战争为世界带来灾难等,像这样一个被认为是二战罪魁祸首之一的人却能得到当时德国人的狂热追随呢?
希特勒整饬国内的三把火在短短七年之内将德国重新带回世界强国行列,作为带领国家实现复兴的强力领袖,德国人无不将希特勒看作救世主,对其的尊崇到了极尽狂热的状态,当然这与希特勒的人格魅力、广播媒体对希特勒形象的塑造和希特勒超强的演说“洗脑”能力也有很大关系,刨除希特勒所犯罪行不谈,作为一个政治家国家领袖希特勒无疑是堪称优秀的。
⑻ 为什么二战时的德国人如此迷恋崇拜纳粹和希特勒
1914年,在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为了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场维持了四年之久的世界性大战,共有三十多个个国家,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作为战争的双方,协约国和同盟国都不是非正义战争,双方损失巨大,特别是作为战败方的德国,一度将其打入到万丈深渊。
战后的《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割让13.5%的领土,损失12.5%的人口,丧失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包括德属东非、德属西南非、喀麦隆、多哥以及德属新几内亚),丢失了16%的煤产地及半数的钢铁工业。并对德国制定了严厉的军事制裁。同时,高达1139.5亿金马克的赔款,期限是59年,因金融危机、二战等影响,这笔赔款被延迟到2010年还清了最后的赔款。
原本德国发动一战时想趁机重新瓜分世界,掠夺更多的海外殖民地,可是,事与愿违,德国不但没能将触手伸到更多地方去,反而,成为了别人的待宰羔羊。一战后,在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下,德国的工业生产水平倒退了20年,国力陡降,新生的,魏玛政府,难以应付国内国外尖锐的矛盾,政治动荡,经济低迷,坠入了万丈深渊。
而在这样的局势下,法西斯主义抬头,纳粹势力在德国迅速扩张开来,并于1933年取得了政权,以此来重振德国。
那么,为何纳粹会在德国迅速发展壮大?德国为何要走向法西斯?
很多人疑惑:为何一战后纳粹会在德国迅速崛起?在推翻君主制后,德国为何会走向法西斯?
第一、德国以普鲁士人为主,利于增强国家凝聚力和认同感,普鲁士精神利于军国主义的滋生发展。
一个国家,要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强大的民族 凝聚力才能发展经济、振新国家。1871年,德意志实现了大一统,而德国又是一个以日耳曼人为绝对主体的国家,普鲁士精神深入民心,以民族情感为纽带,增强了国家凝聚力和认同感。这为军国主义的滋生成长提供了前提。
说到普鲁士精神,不得不说一下普鲁士,其前身是条顿骑士团。普鲁士有“不是有军队的国家,而是一个有国家的军队”之称,是军国主义的发源地,和战争的策源地。正是靠着其强大的军事实力,普鲁士先后在普丹战争、普奥战争、普法战争取得胜利,并最终促成了德意志的统一。自此,普鲁士的军国主义在德国生长蔓延开来。
一战后,德意志帝国覆灭,德国第一次走向共和体制,魏玛共和国诞生。但是,魏玛政府是对对西方强国政体的效仿,在帝制瓦解之后,魏玛政府只是摸着石头过河,想靠新政体来挽救德国。只是,它毕竟是舶来品,没有多少根基,也没有从德国本身国情出发,对经济的发展起不到明显效果,也无法有效压制社会动荡。另外,一战后,法国重夺欧陆霸权,因不完全满意《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制裁,和对法国的赔偿,难免会将德国视为眼中钉。在强大的外部压力下,魏玛政府无力反抗,只能认怂。魏玛政府无法带领德国走向振兴,激发了民愤民怨。
于是,通过极端国家民族主义来增强国家凝聚力,依仗新兴的纳粹党,来带领德国走向振兴成为了德国民众的选择。
第二、一战后,德国受到严厉制裁,生存空间遭压缩,在内部矛盾和外部威胁下,纳粹主义受到民众的追捧。
一战后,德国惨遭协约国的压制,特别是来自法国,一度欲断德国振兴之路。领土、殖民地丧失,巨额赔款,使得德国背上了沉重的枷锁。一战本身是非正义的战争,而协约国对德国的制裁本身就严重失衡,这必然会导致德国民众的怨愤,对于普鲁士精神而言,这种耻辱必定会寻机报复。俗话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在严重的内部矛盾和民族危机的双重压力之下,普鲁士人走向极端,大爆发的可能性就会越高。正是利用了这样的民族心理,使得法西斯主义迅速抬头。
一方面,纳粹主义,高度强调极端中央集权,强调民族和国家凌驾于所有人之上。利于发动底层民众,在国家民族的情结下,一致对外。
另一方面,纳粹党所宣扬的种族优越论,主张回归德意志民族的传统,找回德意志民族的尊严,对于德国民众而言,就像一颗强心丸,很合饱受经济危机,渴望民族富强,能过上好日子的基层民众的心意。而这种种族优越感与备受欺凌的犹太人相比,显得更加的高等。
第三、经济危机成为了纳粹上台的契机。
1929年,起源于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到英法德日等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经济大萧条时代。
一战后的德国,国力跌倒谷底,在大萧条之前,还处在恢复期内。1923—1928年,德国靠向美国借的200亿马克贷款,来发展本国工业生产。可是,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后,这笔贷款也随即被收回。本身就很单薄的德国,在冰天雪地里,又被人拿走了外套,其窘迫程度不言而喻。在这场大萧条中,德国工业生产直线下降,煤炭、钢铁、机器制造业等下降迅猛,失业人数也从1929年9月的130万,上升到1932年2月的800万。国家和民众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社会阶级矛盾越演越烈。这已大大超出了魏玛共和国的能力范围。
面对动荡不安的社会,只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整合集中资源,才能重振国家、拉升经济,有效压制内部矛盾和抵御外敌。而共和制的政府显得无力,就算民众有很多的自由和权利,但连饭都没得吃,温饱都没有保障的情况下,自由和权利就算一场白日梦。本着务实的态度,德国民众更愿意先将面包握在手里。
怎样才有足够的面包呢?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希特勒的纳粹党所宣扬的极端集权治理模式非,得到了民众广泛的支持。而登上政治舞台中心的希特勒,最终并不是开的空头支票,而是将承诺付之于实际的。比如,为失业者、复员军人和无家可归者建立“食物施舍所”,提供住房,发放衣服和食品。德国民众也开始对纳粹党越来越有信心。
希特勒上台后,仅用了三年的时间,纳粹德国创造了“经济奇迹”,失业近乎绝迹,经济增速超过20%,各种百废俱兴,一度成为全球名列前茅的经济强国。
对于德国民众来说,纳粹党是为国民贡献的政党,希特勒犹如神一般的存在,得到万众拥戴。
⑼ 为什么有些女孩子崇拜希特勒
德国人为什么拥戴希特勒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复兴网 >> 文章中心 >> 历史人文 >> 文章正文
文摘周报:现代德国文明的一个显着特点就是诉诸理性。但在上世纪30-40年代,整个德意志民族都卷入了纳粹的战争,导致了德国和人类文明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
“以追求强国为起点,以落得虚弱兼分裂的国家而终结”,再一次地证明了这样一个真理:一个大国如果任由民族主义情绪泛滥,一味地激发民族仇恨心理,却又缺乏民主和保护自由抗争的机制,这一定会导致本国甚至是全世界的浩劫。
■德国民众的“强国梦”与纳粹政府
从19世纪起,德意志经济社会发展明显落后于英、法等国,这刺激出德国人对国家强大的期盼和“落后就要挨打”的焦虑,由此逐渐形成了德意志必须强大的民族共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按照《凡尔塞和约》的规定,战败的德国被解除了军备,民族屈辱、经济萧条、社会混乱交互作用,让骄傲的德意志民族更加渴望实现“强国梦”。而希特勒的纳粹党,敏感地把握住了这种国民心态,适时提出了“修改《凡尔塞和约》、收回失去的领土,把相信国家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人联想起来,团结整个德意志民族”的宗旨,并允诺要尽快改变战后军工企业停产造成的大量工人失业以及恶性通货膨胀的局面。这在当时的不少德国人看来,简直就是使德国摆脱困境的良方。1928年后的几次选举结果表明,越来越多的德国人把纳粹党视为解决德国社会主要问题、实现德意志民族强盛的希望。纳粹党在1932年的选举中大胜,希特勒由此获得了组阁大权。
取得执政地位后的希特勒和纳粹党,用国家(民族)社会主义将国家再魔法化,第三帝国吞噬了市民社会,实现了国家与社会的合一,在“决断论”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全权主义的国家。这在当时的德国几乎没有遭遇什么反对。在上上下下充斥着民族主义狂热的时候,通过建立一个强大的现代国家以迅速实现德国的复兴,很轻易地就成为了德国人最大的共识。有了这样的共识,纳粹宣传的所谓“德国民族共同体”的概念一下子就俘获了民众的心,为了国家经济发展、一圆“强国梦”,以牺牲思想自由和个人政治意识为代价也是可以接受的。正因为如此,纳粹的消灭异己思想、反犹太人和反共的罪行,也就容易在复兴民族主义的旗下被德国人容忍。
■希特勒的“三把火”
希特勒把新官上任“三把火”中的第一把火,烧向了失业现象。上台后的第三天,他就在广播电台发表《告德意志国民书》,声称政府要“拯救德意志的农民,维持给养和生存基础!拯救德意志的工人,向失业展开一场大规模的全面进攻!”在纳粹当局的努力下,到1938年,德国失业率降到了1.3%,而同期美国失业率为1.89%,英国为8.1%,这样对比一下,纳粹党宣传自己“创造了消灭失业的经济奇迹”,还真不全是在自吹自擂。
希特勒上任后的第二把火,烧向了德国几乎陷于停顿的经济状态,宣称要尽快让德国经济发动机高速并持续地运转起来。从1932年到1937年,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102%,国民收入也增加了一倍。这些实在的数据表明:纳粹当局的确在不长的时间里,创造了德国经济复兴的奇迹。
希特勒对内烧的第三把火,是重建社会保障体系、落实社会福利政策。希特勒上台后大力推选社会保险制度,增加和提高国民的社会福利,在通过“劳动美化活动”来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的同时,还扩大了职工的有薪休假制度。纳粹的属下工会劳动阵线,在疗养胜地鲁根岛等地,修建了一批疗养院和旅馆。仅1937年1年内,全德就约有1000万工人享受到了这项福利。
如果说希特勒上任后对内烧的“三把火”,让除了犹太人之外的大多数普通德国人得到了实惠,因而在政治上支持拥戴纳粹当局的话,希特勒对外也烧的“三把火”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大国。这让德国人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都大大增强,更加坚定地支持希特勒和纳粹党。
希特勒对外烧的第一把火是秘密重整军备。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使德国的空军力量超过英国,陆军力量也超过法国。
对外希特勒烧的第二把火,是收复失地和和平扩张。根据1919年6月28日签订的凡尔赛和约,战败的德国一共丧失了拥有7325000人口的73485平方公里的国土,莱茵河地区则被“凡尔赛和约”和“洛迦诺公约”明确规定为“非军事地带”。希特勒上台后,经过一番折冲,不仅收回了萨尔地区、派兵占领了莱茵非军事区,而且在1938年3月让奥地利“回归”德国后,又把有350万人口的捷克苏台德地区纳入了德国版图。
希特勒对外烧的第三把火,则是通过举办1936年柏林奥运会,以最隆重的仪式,在德国人面前向全世界宣告了德国的重新崛起。希特勒亲自担任柏林奥委会大会总裁。他下令用16吨铜铸了一座奥林匹克巨钟,建筑了一座高达70米的希特勒钟塔,建了一座能容纳10万人的运动场,建了一个可容纳2万名观众的游泳池,并修建了比美国洛杉矶奥运会更豪华的奥运村,1936年8月1日,在德国柏林举行第1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希特勒宣布开幕。会场上飘扬着纳粹旗帜,德国运动员通过主席台时,行纳粹礼,高呼“万岁———希特勒!”德国第一次通过电视播放了奥运会比赛盛况。在这次奥运会上,德国获金牌33枚、银牌26枚、铜牌30枚,拿了世界第一。通过举办奥运会,希特勒为自己塑造了一个和平英武的政治家形象。
希特勒上任后的内外“三把火”,烧得如此漂亮,表明德国在希特勒独裁之下的确曾经取得了一些卓越成就。德国人当然有理由为身边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成就而自豪。特别是希特勒个人生活方式又如此地简朴,是个素食者,不喝酒、不抽烟更不闹绯闻,让不少德国人感动得简直要用高尚纯洁来形容元首了。至少到1939年,在大多数德国人眼里,希特勒已经是仁慈有为的统治者,甚至可以说是德国的大救星了。
但已被迷惑了的德国人忘了,希特勒虽然不喜欢在个人生活上挥霍纳税人的钱财,但他从来不怕多流纳税人的血。在《我的奋斗》一书,希特勒早就透露过他的长远扩张计划,引导德国走向战争是他必然的选择。而后的事态发展证明,那是一条德国的通往毁灭之路。
中华复兴网 http://www.1840cn.com
⑽ 二战期间德国人为什么疯狂追随希特勒
因为一战德国是战败国,德国赔款,人民受到极大压抑,希特勒的出现给当时的德国人带来前所未有的希望,调动了德国人民情绪,不管希特勒的思想是左还是右,希特勒他做到了,这点必须承认他的能力,如果他不过于极端,他应该是一个很好的领导人,在世界也是举足轻重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