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二战时德国先于美国制造出原子弹吗
美国最先制造出原子弹
德国作为一个在本世纪初在物理学领域曾遥遥领先,特别是在核物理研究方面拥有象海森堡、盖革、博特和在放射化学上有象哈恩这样优秀人才的国家;作为一个最先在实验室里分离出铀235,首先发现核裂变和具有强大的化学工业,并占有很好的铀资源的国家;作为一个具有良好的组织传统,而且即使是盖世太保这样的特务组织也对科学研究有一定兴趣的国家,德国却未能在世界上首先制造出原子弹,其中的原因是很复杂的。
一:纳粹对现代科学、尤其是抽象科学的反对,使得核物理研究失去了基础当现代物理学的一些概念与经典物理学发生冲突时,德国物理学界的保守势力和亲纳粹分子,无形中接受和应用了纳粹的理论宣传,而将这种学术上的冲突归并为政治和民族观念上的冲突。19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勒纳和19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斯塔克,从20年代起就致力于所谓“日耳曼物理学”的研究和分类,企图为经典物理学找到“日耳曼血统“的原因。勒纳攻击相对论为“犹太人的诡计”,斯塔克宣称量子力学是“徒劳的形式主义”。他们不断地晋见包括希特勒在内的纳粹高级领导人,并在纳粹主管宣传的罗森堡的支持下,不断地在报纸和杂志上发表文章,攻击爱因斯坦、普朗克、索末菲、海森堡和他们的学说,企图将自己的“日耳曼物理学”强加于德国社会。
二:纳粹对犹太科学家的迫害,使大量优秀科学家逃离德国,导致核研究方面的人才匮乏,同时也成全了美国的核计划。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哥廷根的4个物理和数学研究所的所长中有3个离职,爱因斯坦等科学家也离开了柏林。这一年共有20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辞职而去,其中包括11位物理学家。在战争前夕,有40%的大学教授失去了职务,这些职务大多落到了不学无术的纳粹分子手里。在索末菲的领导下,慕尼黑大学曾经是一个很出色的原子研究中心。1935年,索末菲准备退休时,他与其他学者想请海森堡作为接班人,但纳粹分子拒绝了这一要求。经过3年的较量,最后还是由一名纳粹分子占据了这个职务,从而断送了这个中心。纳粹在青年学生中进行煽动并征兵,还使德国的核研究失去了一批年轻的研究人员和学生。对于研制原子弹这样大规模和复杂的科学研究,一支有志献身于研究,精力旺盛,反应灵敏的年轻研究队伍是必不可少的,但德国恰恰缺少这样一支队伍。
三:纳粹对核研究的组织工作不得力。希特勒将科学研究和人的品德对立起来,他强调:“德国教育需要的是个人为团体的牺牲精神,而不是由科学助长起来的物质利己主义。”尽管德国邮电部长奥尼索格在1940年就对希特勒讲过原子弹,斯皮尔在1942年又向他汇报过,但至今没有发现任何记载希特勒在这个问题上曾采取行动的文件。1942年以前,希特勒完全把赌注押在闪击战上,认定战争会很快结束,认为不需花费大力气去研制尚无把握的新式武器,没有原子弹照样可以取胜。纳粹头目们还从发动战争的实用需要出发,一开始就把研制火箭武器放在首要地位,仅从1937年到1940年,德国陆军在发展大型火箭方面就花费了5.5亿马克,而德国军备部长施佩尔批准给予“铀计划”的经费,只有100多万马克。这与美国的“曼哈顿工程”相比,还不到千分之一。
四:德国人对原子弹的研究发生了偏差。制造原子弹离不开反应堆,有了反应堆才能摸清形成大量核裂变的规律,而制造反应堆必须有能够使中子裂变速度变慢的物质,即减速剂。德国科学家最初找到了两种控制中子裂变的物质,一是重水,二是石墨。德国科学家开始采用的反应堆是石墨沸水堆,石墨有减慢中子的作用。布雷格根据自己的理论推断和计算的结果,很有预见地认为最理想的减速剂是石墨。于是他提出需要100块长3米、宽0.6米的石墨片进行深入的研究。生产任务交给了位于拉齐步日的一家工厂,由于石墨片的规格特殊,数量大,加上紧迫的交货期限,引起了总工艺师埃尔温·施密特的猜测,他断定这是用于军事目的,于是,他设法使生产出来的石墨片中含有二氧化铁、钙和硫等杂质。布雷格不知其中缘由,他用这些含杂质的石墨片进行试验,结果屡试屡败,最后不得不怀疑是自己的理论或计算出了问题,布雷格只得另从其他途径寻找新的减速剂,原以接近制造原子弹的日期便大大推迟了。而着名物理学家费米在美国芝加哥设计的用石墨作减速剂的原子反应堆,却于1942年12月2日试验成功,打开了可控核裂变的大门,为美国制造原子弹铺平了道路。正如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在1954年为《纽约时报》着文所说的那样:“本来布雷格教授是会比美国早两年造出原子弹的,只是由于他的一个差错,才使得人类免遭一场全面的浩劫。”布雷格面对失败,不得已另找途径,经过多次试验分析,德国科学家们最后确认重水可以充当减速剂。
五:英国特工对挪威重水工厂的破坏使得德国的原子弹研制计划几乎陷入停滞。重水由氘和氧化合而成,天然水中的重水含量只有六千分之一左右。德国重水的主要来源是被占领的挪威的“努尔斯克”重水工厂,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重水生产工厂。英国突击队和当地挪威的地下抵抗组织联合起来,欲图摧毁这个重水工厂。第一次突击以失败告终,但是德军在抓获了这些突击队员后,未经审判就把他们处决了,但并没有提高警惕,有效地加强对工厂的保护,以至工厂最后被完全摧毁。后来,重水的供应一直卡着德国核研究的脖子。1942年,德国全部的科研计划归戈林管理,一批科研人员也从前线返回实验室,但在这一年虽然有2500万马克的科研经费没有用完,却没有对急需资金的核研究提供更多的帮助,以后,重水工厂和铀工厂相继遭到破坏,加上前线告急,德国的工业再也负担不起核反应堆的建造和原子弹的研制任务了。
六:德国科学家内部的思想混乱和失误部分参加德国核研究的人是很消极的,并没有全心全意投入研究工作,大多数科学家都是带着像海森堡那样的复杂心情参加核研究的。其时,德国“铀计划”的核心人物海森堡已认识到许多原子弹的关键技术问题,如,他认识到了制造原子弹的核心部分——反射器和临界质量问题。他在德国战败之时,曾对哈恩说过:一个直径54厘米、重约1吨的球状铀235,能够利用“极快的中子“维持链式反应,并产生大量的中子,但是,如果铀235材料外面包有一种“反射器”的话,那么有250公斤的铀235就能起爆了……通过临界质量以下的两小块铀235压到一起的方法,就能控制起爆时间。海森堡等德国科学家在战争期间故意避开了对原子弹的研究,转而研究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这是使德国原子弹研制工作没有突破的一个重要原因。海森堡对他的行为曾这样解释道:“在专制政权统治下,只有那些表面上与政府合作的人才能进行有效的积极抵抗。”另一位科学家罗伯特·容克对此作了补充:“海森堡和他的朋友们之所以原因从事德国原子弹的研制工作,这首先是为了使另外一些缺乏觉悟的物理学家无法把他们决心使之失败的事业推向成功。”而一直与纳粹作顽强斗争的劳厄,在评论德国失败时说:“如果一个人没有作出新发现的愿望,他就作不出新发现。”
⑵ 德国最先研究原子弹,但为什么最后是美国的研究首先
1犹太人可以说是当时欧洲的精英,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但是因为希特勒肆意抓捕犹太人,他只能逃到了美国。其他的还有当时意大利的着名犹太科学家费米等人,也都为了自保纷纷移民美国,因为美国与其相反,并不采取歧视犹太人的政策,这些科学家也对得起这份庇佑,为美国出了不少力。后来的美国原子弹主要负责人,奥本海默也是犹太人。德国的人才损失不少2德国当时对整个欧洲宣战,需要大量资源支持前线。美国在进行原子弹实验时,就用掉全国四分之一的电力,其他耗费可想而知。一直稳着发展不问纷争的美国都如此,德国就更没有这种能力消耗了3当时德国的研究还被盟军想方设法破坏。挪威有一个秘密工厂,是德国建造用来生产原子弹所必须的原料重水的。可是这个工厂被英国的一支空降兵小队炸毁,整个厂区被严重破坏,重水横流,之后整整一年,德国连一滴重水都生产不出来,大大影响了原子弹的研究进度。后来德国总算恢复生产了,这时盟军却早已掌握了制空权,加上德国已经节节败退,生产出的重水又被盟军炸毁。当时的研究负责人是着名科学家海森堡,但他却在研究过程中犯了严重错误,搞错了一个重要数据,导致研究方向出现了偏差,也大大拖慢了研究的进度
⑶ 二战中为什么物理学家云集的德国没有率先研制出原子弹
1937年,希特勒就批准了德国研制原子弹的计划。然而,二战爆发前,德国的确拥有大量杰出的物理学家和庞大的核物理研究机构。然而,那个时候的德国境内其实有大部分的人民渴望和平,对于造核武器这个对人类生命具有严重威胁的武器,许多科学家是不愿意的。着名的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是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者,而因为二战受纳粹党迫害,他逃离德国,前往美国,并入了美国国籍。爱因斯坦所创造的原子理论为核武器的制造是具有巨大贡献的,德国就这样错失了创造出核武器的机会。在这之后,德国由于筹备二战,资源也就不够用,于是德国的核弹研发工作进程也就差不多不了了之了。
⑷ 二战期间为什么德国先研发,美国却先造出原子弹
德国在二战时造不出原子弹主要有这几个原因:
1、大量犹太科学家人才流失。
犹太人很聪明,希特勒迫害犹太人导致大量犹太科学家和工程师离开德国移居美国,使得德国科研研究人才匮乏(至少在原子弹这种高精尖的领域,人才是不够的)。所谓此消彼长,犹太科学家流入美国,使美国的科研能力大大加强,对原子弹的研究起到了巨大的帮助作用。“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也是犹太人啊(他是从小移民到美国的)。
2、希特勒的战争需要
希特勒一心要统治世界,所以当时德国的很多科研都是从战争角度出发的。德国人将研制火箭武器放在首要地位,为此花费了5.5亿马克!而原子弹研究项目“铀计划”的经费只有100多万马克。两者一比较,后者的重视程度立刻相形见绌。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希特勒对原子弹研究并不十分重视,或者说在当时情况下,希特勒没有把原子弹研究摆在首要位置。
3、美国特工的破坏
有人说德国在二战时原子弹研究其实已经完成有90%了。我不知道这个90%的数据是怎样来的,但我知道这一定是夸大其词了。德国的原子弹研究应该是取得了一些重大突破,这毋庸置疑,可是总是差那么最后的一哆嗦,而这“一哆嗦”却是最重要的。美国人曾破坏了德国建在挪威的重水生产工厂,而重水是生产原子弹的重要原料。
那么,为什么美国那么短时间就研究出了原子弹呢?
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罗斯福政府的大力支持;二是以奥本海默为首的大批顶尖科学家夜以继日的研究和爱因斯坦本人的亲自关心;三是美国特工搞到了德国原子弹研究的资料,这一点现在已经被很多人所接受。可以这样说,美国造出的原子弹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这个巨人是德国!
⑸ 为什么德国没有先于美国研制出原子弹
其实二战中后期,主要参战国基本都启动了原子弹的研究工作。其中属德国和美国的进度最快。但是德国迫害犹太人,一些专家被清洗了,对其研究有比例影响。同时盟军组建了占们的间谍部队来破坏德国的原子弹研究工作,他们曾炸毁过位于挪威的重水工厂。而且当时美国的工业力量比德国的要强得多,因为德国遭受的轰炸对其工业生产损害严重。而美国处于相对和平且物质资源比较充足的状态,在工业环境方面,战时的德国无法与美国相比。综上,最终使美国人先造出了原子弹,而德国人不但没有先于美国,而且到战争结束也没造出原子弹。
⑹ 德国为什么没有在美国之前研制出原子弹
德国先开始的研制,由于纳粹迫害犹太科学家的原因,很多科学家逃到美国,比如费米等人,于是美国先制造出来的。
⑺ 德国是最早研制出核武器的国家,它为什么会输给美国
其实德国并不是世界上最早研制出核武器的国家,最早研制出核武器的国家应该是美国。不过最早开始对核武器进行研究的国家,的确是德国。但是在爱因斯坦等科学家对美国罗斯福总统进行劝解之后,美国也开始了核武器的研究。其实之所以德国没有能够率先研制出核武器,原因其实非常简单。首先就是当时的德国科学家在研究核武器的时候,出现了计算上的失误,导致德国科学家认为核武器在短时间内无法研究成功。其次就是当时的德国由于战争的原因,国内的人力物力财力都在优先供应战场,主要都是去供应主战坦克的生产去了,还有飞机的生产。所以基本上没有将其应用在实战上。最后就是当时的美国在原子弹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种不惜一切代价的风格是德国无法做到的。
最后就是当时的美国在原子弹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种不惜一切代价的风格是德国无法做到的。比如当时美国为了制造出合格的离心机,直接将金库中的数百吨银币融化成了银,然后做成线圈,让离心机可以提纯出更高规格的原材料。最终正是美国这种不惜一切代价的研制风格,才让原子弹最终被制造了出来。
⑻ 二战时期,德国这么强大,为什么没有造成原子弹
在二战期间,德国的军事实力是非常强大的,但是没有造成原子弹主要是当时制造原子弹的科学家在写报告的时候说明的一些资料是不准确的。当时这名科学家在计算的过程中认为建造原子弹的材料要耗费非常多,而德国人认为不值当建造,所以就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建造其他军事武器上。
曾经负责研究原子弹的精英是海森堡,他被誉为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在他的组织下,德国的这些物理人才开始研发原子弹。但是当时他呈现的那份报告说,如果想要制造一枚原子弹的话,必须要用几吨的铀才可以。按照当时的工业提炼水平,根本就无法提炼出那么多的这种材料,所以当时德国军方在看了这份报告之后就开始转移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