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德国在二战的关键时刻为什么没有选择联手日本两线夹击苏联
今天我们要继续和各位尊敬的读者一起探讨第2次世界大战的往事。让我们在识海泛舟,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珍惜和平。我们知道,在二战期间,德国日本还有他们的对头苏联,可以说是代表着两大阵营的主力国,他们之间的对决也是直接决定着这场大战争最后的结局成败。那么一些喜欢深入探讨的历史爱好者,可能在心中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何德国和日本这两个战时关系颇佳的国家,没有联手一同对抗苏联的危险呢?今天我们就是来浅析一二。
我们如果从今天“马后炮”的角度分析:战术层面上,希特勒对于当时的日苏之战袖手旁观是有待商榷的,假如他能够不要一心只想保存实力,而和日本早一点联手对抗这个强大的敌人,也许这个强敌的发展势头就不会如此的迅猛,最终壮大成为击溃自己的主力军。当然,法西斯国家最终的失败不是因为“战术”,而是在于“邪恶”。所谓失道寡助得道多助!希特拉治下的纳粹德国覆灭是大势。
⑵ 二战时日本和德国结盟后,为何又不配合德军夹击苏联
因为当时的日本,根本是有心无力,而德国也没有期望日本的配合。
1936年11月,德日两国签署了《反共产国际协定》。也向世界宣布德日两国正式结为同盟。不过即使为同盟,两个国家的野心和诉求也是不一样的,这让两个国家之间的合作出现很大的分歧。
但是日本当时的战略目标东南亚就不一样了,东南亚离日本很近,后续也方便管理,还有着广袤的土地,众多的资源,包括石油,橡胶各种矿产等,如果占领东南亚,对日本来说,好处就太多了,所以他们也不会去帮助德国进军苏联,苏联的虽然地广,但是很大一块的西伯利亚根本就是不毛之地,自己的资源也不是很丰富,而且离日本也远,从能获得的利益来讲,明显是东南亚更符合日军的诉求。
而德国自己呢,德国闪击波兰开始,一直都是闪电战的战术,无往不利,攻打苏联之前,也是信心满满,再加上德国自己也并不认为日本是一个可靠的盟友,所以德国自己也没有寻求日本的帮助,而是以为凭借自己的军事力量就可以完成对苏联的侵略,没有必要多一个来摘桃子人。
⑶ 二战时期德国与日本为什么不联手攻击苏联
为什么不和德国一起打苏联,原因很简单,因为德日之间一点也不铁杆(说到铁杆盟友,不论各种仆从国的话,德国其实一个也没有,包括意大利也是各种貌合神离),日本对于法西斯或纳粹主义的接受度并不算高(当时在亚洲最钦慕纳粹的是常公~~~所以小胡子当时和南京政府关系各种好),其实和苏联当时而言也没有什么战略冲突(只有在蒙古问题上有冲突,苏联对中日战争的态度则非常暧昧,比美国暧昧得多,在美国禁运之前,和日本真正有战略冲突的西方大国只有英国),所谓南下北上之争,去好好Google一下那段历史就知道了,不把苏联作为优先的作战对手其实是贯穿整个日本作战思路的,这一点没啥冲突,所谓南进北进,其实更多是日本内部的一场政治斗争(和明治初期的征韩论之争很相似,其实当时两方争夺的真正焦点并不是打不打朝鲜帝国,而是谁应该在新政治体系里当大佬)。而且,真正的南进与北进之争发生在德军在苏联战场上取得重大胜利之后,其实和诺门坎也关系不大,而且当时的争论焦点不是南进还是北进,而是南进成功之后,是掉转枪头北攻苏联(前提是德军已经或快取得决定性胜利了,日本军部内部当时对这点其实保有疑问)呢,还是继续西进打印度,甚至打中亚),南下东南亚、并且尽快结束中国大陆作战是日军最优先的作战目标,这点在当时的日本军部是没有争议的,因为最优先的对手和战略目标都在这条线(ABCD)。
其实说到底,西方国家而言,日本立意一定要灭掉的只有英国的亚洲势力,对美国的战略思路始终是以战求和(当然,珍珠港之后有高层提出要打到华盛顿,但那只是日本二战时期各种脑热言论之一,一直到中途岛,日本打太平洋战争的思路始终是以一场决战迫使美国人以对日本较有利的条件上谈判桌。当时包括德国在内,大家都很明白,美国如果真放开了打,谁也没把握将其完全击败。)
之所以有这种现象,是因为二战的时候日本和德国的战略目完全不同,德国的目标是征服世界,它的军事行为中意识形态驱动的成分很大,日本其实始终以征服亚洲为主,是传统的民族争霸思路,从日俄战争起,追求的就是赶走西方人,建立一个自己独霸的亚洲,因此对于欧洲战场主要以观望为主,和苏联始终维持着外交关系。因此对于德国而言,从来就没有把日本当成生死攸关的盟友(小胡子从始至终看不上这帮东方矮子),可惜它在意识形态上的头号盟友意大利实在是太不给力了。但说到底,全球对抗这个概念其实也是到了美苏冷战才正式诞生的,之前虽然有两次大战,但主战场的核心利益都很明确,依然是民族国家之战,要求日德一开始就策划世界之战其实并不现实,尤其是对两个将民族主义置于意识形态核心的国家而言更是如此。到了美苏争霸的年代,民族主义完全让位给新的普适意识形态,它们所结成的联盟和产生的战略就不是两次大战双方所能比拟的了,所以始终打不起来。
⑷ 二战时期日本为何不和德国联手进攻苏联
诺门坎战役,不知道你听过没有?这场战役其实就是日本为了实施北进计划而间接配合德国攻击苏联的一次尝试。可惜战役的结果以日本的惨败而告终。从此日本再也不敢北攻苏联而专心南下战略进攻中国及东南亚,对苏联采取了守势,在中国东北北部及西部修建了大量的防御工事,着名的虎头要塞就是其中之一。诺门坎战役,不知道你听过没有?这场战役其实就是日本为了实施北进计划而间接配合德国攻击苏联的一次尝试。可惜战役的结果以日本的惨败而告终。从此日本再也不敢北攻苏联而专心南下战略进攻中国及东南亚,对苏联采取了守势,在中国东北北部及西部修建了大量的防御工事,着名的虎头要塞就是其中之一。
⑸ 为什么二战日本不和德国一起打
1、日本当时实在是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实践北进的计划了,陆军主力都被牵制在中国和太平洋方向。
2、小日本和德国之间缺少配合中,也没有具体的计划,更何况前面小日本吃亏,后面苏联重兵在守着。
⑹ 二战时期德国与日本为什么不联手攻击苏联
世界上总有过两次世界大战,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不少人都有一个疑虑,觉得为什么德国和日本没有联手攻打苏联?背后是否有什么深厚的原因?
虽说战争已经过去了,但是了解历史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认识问题,如今大家都渴望和平,历史的教训要好好汲取,掌握多点知识总是有帮助的。
⑺ 二战时期德国与日本为什么不联手攻击苏联
这个问题日本军部当然考虑过,并且进行过很激烈的讨论。于是在1939年对苏联进行了试探性的进攻。但是苏联统帅朱可夫亲临前线,调集五万多兵力,一举击溃、歼灭日军关东军两个师团。这就是诺门坎战役从此,日军恐惧于苏军强大力量,故订立和约,进而开始了全面的东南亚太平洋战争。 相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其它战役,诺门罕是一场不为经传的战事。但是它对二次大战的局势发展却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战事发生前,日本东京当局仍为“北进”及“南进”的策略而争论。北进计划是以陆军向苏联西伯利亚发动攻势,目标是进攻至贝加尔湖一带。而南进计划则是以海军为主,夺取东南亚资源(特别是荷属印度尼西亚的石油)。诺门罕战役的失败,说明苏联红军的实力对日本陆军来说仍然是相当强大。在一定程度上,诺门罕战役导致日本改为倾向采用南进的战略目标,最终引致两年后日本偷袭珍珠港、向美国宣战和最后的战败。
⑻ 二战中,日本为什么没有与德国联手夹击苏联
1937年全面侵华,至1939.5诺门坎事件,日军主力均在关内侵华,所以在1939.5-1939.9的诺门坎事件中只有一个二流师团23师团参战,结果没有占到便宜,但是苏军也没有对日军形成压倒性优势,所以退一步说,日本还存在侵略苏联的本钱,然而之后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转移了日本的视线,南进派开始占上风,1940年侵安南,从此一发不可收拾。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时,日军正准备南进因此无暇顾及远东,而正是由于这点加上佐尔格的情报,远东苏军才可放心抽调兵力参加莫斯科保卫战,所以远东苏日军不过一直是心照不宣,不敢打第一枪以影响本国的第一战略罢了。
再到 1945年,结果就知道了,经过二战锤炼的苏军对已经被抽调的差不多的关东军几乎是摧枯拉朽。
但是日本在二战中始终具有攻略重庆,远东至贝加尔湖,澳洲的实力,只是因为目标较大,陆军兵力难以分配最后不了了之罢了,比如日军攻打重庆及四川计划兵力高达16个师团,这对日本陆军来说根本承担不起。
手打
⑼ 爲什麽二战日本不和德国联手呢拜托各位了 3Q
没有向苏联动武的必要:西伯利亚荒原对日本毫无吸引力。(海参崴除外)日军之所以在东北和蒙古与苏联对峙,原因在于日本害怕苏联南下威胁他的在华利益。而苏联现在正与德国开战,不可能有实力南下打击日军。 2 南面有更大的利益:东南亚丰富的战略资源对于日本这一小国而言异常重要。而且英美对日本逐渐开始进行资源封锁,使日本独霸东亚的意图更加强烈。 3 海军意见:日本内部北上派主要是陆军,而南下派则是海军。而在日本,海军的地位比陆军高,所以其意见更被重视。 4 遏止美国:美国虽然中立,但是其利益决定了与日本的敌对位置。必须乘美国尚未进入状态是彻底将其逐出亚洲。 5 关东军实力不济:诺门坎战役给日本陆军上了生动的一课。朱可夫将军让日本人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现代战争。在苏德战争爆发的1941年,苏联从亚洲调了大批部队到西线,但令日军惊讶的是在东北与其对峙的苏军人数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而在坦克以及飞机数量上,苏联更占有绝对优势。在这种态势下,一旦开战,日军将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6 德国并不需要日本帮助:苏德开战前三个月的态势极其明了,苏军一溃千里,德军长驱直入。没有必要让日本人来插一脚。而到德国需要帮助的时候,日本已经身馅太平洋战场而不能自拔了
⑽ 日本为何不与德国夹攻苏联,反而招惹美国
日本与德国的关系并不是太过亲密,进攻苏联并不符合日本人的利益,所以他们不愿意和德国人配合,加入当时日本出兵苏联,二战格局真的会因此而改变,但是最后的赢家一定不会是日本,各怀鬼胎的人在一起合作就是这样,谁也不知道队友会做出什么事情。
假如日本人不去打美国,而去打苏联,苏联很有可能败亡,但是日本人也会被打的一蹶不振,二战就成了希特勒一个人的舞台,不过他最终也不会去的胜利,快速扩张只会把自己撑死,有限扩展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