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二战初期德国空军要训练多少个月,(包含体能训练),飞行训练要多少小时才能加入德国空军
大部分都是非战时飞行俱乐部直接转正,毕竟一战结束后德国禁止拥有空军
❷ 德国法西斯如何扩军备战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便丧失了全部殖民地,面积为300万平方公里,同时交出约占领土四分之一,人口约十分之一的领土,赔款1300亿德国马克,并不得进行战争动员,不得拥有空军(注:1926年正式取消空军),陆军不准拥有重炮和坦克(实际上还有一样东西,知道是什么吧,对,冲锋枪),不准成立军校,军队不得超过10万人,海军不准拥有潜艇,舰只总数不得超过36(轻型战舰6,轻巡洋舰6,驱逐舰12,鱼雷艇12,莱茵河非军事区不得驻军。看起来而言,凡尔赛和约的制定者对德国重新武装是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但是和约中规定在国内制造重武器,则在荷兰制造潜艇,瑞典制造飞机,国内秘密研制和坦克,甚到继续生产化学武器,并利用发展民间体育组织等方法(注:主要是航空俱乐队,几乎保存下整个德国空军),保存并继续培养军事骨干。(个人意见:我认为一战后没有将原德军解散,而是继续任用那一批发动一战的军官是当时国联各国的一大失误)。
希特勒上台以后,实行法西斯专政,开始了德军不休止的扩军行动。首先于1933年10月以要求“军备平等”的名义退出裁军会议(也就是希特勒上台当年),紧接着1934年8月,秘密把陆军限额从10万扩充到30万,1935年3月,正式宣布建立德国空军(注:德国1934年生产飞机2000架,1938年达到了5200架,并因此成为西欧最强大的空军)。同月,发布了重振军备的宣言。与此同时,实行国防军法,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并将军队和军队中的警察扩编为12个军,36个师,约50万人。二年时间,将军队从10万扩编为50万之多,并且彻底违反了《凡尔赛和约》,但当时的英法为了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不惜姑息德国,而英国更是和德国海军秘密签订了《英德海军协定》,虽然德国承诺将德国海军限制于英国海军35%的实力内,但实际上已宣告英国承认了德国可以进行扩军备战,大大助长了德军备战的气焰。
德国因此进行了一系列的对英法的试探。首先于1936年3月宣布废除《凡尔赛和约》和《洛迦诺条约》,派兵进入莱茵非军事区,但英法未做任何干涉。同年7月,伙同意大利干涉西班牙内战,而英法各国还大量供给德国各种战略物资。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了德国法西斯扩军备战中极为重要的一步,1938年德奥合并,德国领土增加了17%,人口增加了670万人,同时5万奥军并入德国陆军,英法并未做出任何强烈反应。于是接下去便是欧洲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幕之一,1938年9月,德国通过对英法的压力,强迫捷克签订了《慕尼黑条约》,吞并苏台德区。并于次年3月,占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全境。到此时德国的战争准备已几乎全部完成。在这期间,德国制造了大量的战斗机、俯冲轰炸机、中型坦克、强击炮、自行火炮、高炮(在整个战争中德军的八八毫米高炮是德军的主要反坦克兵器)、战列舰、潜艇,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一时期德军在军事思想上较世界各国先行了一步,陆军有了闪电战的观念,海军比较重视潜艇作战,空军也较为强大。同时,希特勒通过建立党卫军等形式,完全控制了军队,军队不再是德国人民的军队,而是纳粹的军队。
德国工业基础较发达,为其军队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1940年德国有机床117.8万,而当时的美国只有94。2万台。同时德国本土资源较丰富,铁、煤蓄藏量丰富,鲁尔工业区又是重工业极其发达的工业区,同时在扩张又得到捷克的大量军工厂。但德国本土石油较少,主要由罗马尼亚进口,同时德国除了罗马尼亚的石油外,还需要南斯拉夫的锌,波兰的铜、铅,捷克、丹麦、挪威的木材,匈牙利的铝矿沙,法国的煤铁矿沙,意大利的汞,以及瑞典、西班牙和土耳其的各种原料,石油、橡胶、粮食尤其缺乏。
1939年8月23日,德国和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英法“祸水东引”的政策全面失败。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共出动兵力62个师,60万人,共2800辆坦克,6000门火炮和迫击炮,2000架飞机,分南北两个集团攻入波兰。波军由于战前战备程度低,临战动员迟,军事思想落后,兵力部署不当,武器落后等原因,在一月内全军尽没,波兰灭亡。而德军首次使用了闪电战,使用了大量飞机坦克作战,战术运用灵活,指挥员敢进行远程机动,仅战死1.06万人,3.03人,失踪3400人。而波军亡6.63万人,伤13.37万人,被俘近42万人。
德国灭亡波兰之后,全军转而秘密进攻西欧各国。德国进行了良好的战前准备工作,并行欺骗和伪装,竭力隐蔽战争意图。作战计划多次改变,结果是四个小时内灭亡丹表,二月内全面占领挪威,保证其资源供应线。
而在五月初,德国以空前的兵力共使用了162个师,坦克3000多辆,飞机4500架,以左翼佯攻,右翼主攻的方式,全面向法国推进。 而法军战争准备不足,在德国向波兰进攻的同时,竟没有一兵一卒向德军进攻,形成了极其奇怪的静坐战争局面,同时其军事思想落后,不能适应闪电战的进攻速度,因此拥有兵力优势和装备优势的英、法、卢、法、比五国联军惨遭失败,先后受到毁灭性打击。(当时五国联军拥有135个师,3000辆坦克,1300架飞机,同时英军在本土还拥有飞机1000架可以做为支援,而当时联军所有的装备并不亚于德军)。
六月法国投降,西线战事基本结束,德军控制了整个西欧,此后德军先后侵略了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希腊等国,至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德国当时的统计如下:控制领土面积达904万平方公里,(为二战德国领土的三倍),人口1.17亿,总兵力为723.4万,坦克5639辆,飞机万余架,火炮与迫击炮6万余门,舰艇217艘,其中陆军总兵力约500万人,共214个师又2个旅,(其中有19个坦克师和14个摩托化步兵师),空军168万人,由五个航空队、国土防空军和空降兵组成。海军兵力为40.4万人,编成三个联合编队。此外还有党卫队15万人。
1941年,德国及其占领国共生产钢3180万吨,生铁14000吨,石油480万吨(主要在罗马尼亚生产,因此苏军占领罗马尼亚,对德军是一个致命的打击),煤4.39亿吨,其中本土生产钢1900万吨,生铁1400万吨,煤2.57亿吨,但石油产量很少。
至此时德军的战争准备达到最高点,德国已完成侵略苏联的所有准备,至1941年6月,苏德边境德军共集结了152个师2个旅,连同芬兰、罗马尼亚的29个师又18个族,总兵力计181个师又20个族,约有4300辆坦克,4.7万辆坦克,4980架飞机,192艘战斗舰艇,总兵力为550万人。而当时苏军在西部边境只有268万人,1540架新式飞机和一些老式飞机,1800辆重型坦克和中型坦克(其中1475是老式坦克),34695门火炮和迫击炮。
从德国的战争准备情况来看,首先是军队的极度扩张,德军总兵力从10万扩张到了700多万,连同其仆从国军队达到了1100万的兵力,在世界上是少见的,其次是军队的战略思想的改变,德军能迅速从一战中的啃防御思想转变为使用了大量飞机坦克和摩托化步兵协同作战,快速摧毁敌主要兵力,采用突破防御后两路进攻并在敌后方合围敌军的作战思想,是当时来说是比较先进的,在现在来看,其还较高的价值,但是德军在作战中步兵和坦克有不能很好协同作战的情况。同时重视集中使用航空兵和空降兵,并充分发挥坦克和机械化部队的快速闪击作用。德国在作战中比较重视主突方向的选择,以确保首突的成功。
同时德军在战争前重视欺骗和伪装,并竭力隐蔽战争意图,并战争中搞突然袭击,以达到快速解决战斗的效果。同时德国提拔了一批在一战中成长起来的中级军官,这批军官后来成为德军的主力。同时德国利用英法的“祸水东引”政策,在一定程度实际使德国在初期进行了大规模的非军事扩张。
由于法西斯的本性,德军极为重视战略进攻,在战争准备中主要的兵器为进攻性兵器,如坦克、飞机、潜艇等,因为法西斯只有进攻才能存活。同时法西斯军队在战略指导思想上也是以进攻为指导思想,和其它法西斯国家,德国不存在是不是发动侵略战争的问题,而是仅仅存在向什么国家发动侵略战争的问题。但是从德军的战争准备来看,也有许多不足之外,首先是重视战略进攻,而并不重视战略防御,停止进攻之日,也是法西斯开始走向彻底灭亡之日,库尔斯克大会战后,德军无力在东线发动任何一次有威胁的进攻行动,而苏军的坦克洪流迅速将法西斯带向毁灭的深渊。
同时,德国在武器上同样是个问题,过于注重伤杀性武器,而电子战力严重不足,而过于重视作战能力以致于一些重型装备不易于制造和修理,象德军的坦克在作战能力上极其强大,装备了大口径火炮,但机动性差,制造难度大,同时不易在战场上进行修理。
而德国法西斯犯得最多的还是战略性失误,德军对苏军的抵抗严重估计不足,认为能快速灭亡苏联,而当时的苏军是处于新旧交替阶段,但已经装备了一些新型装备,战略思想在德国侵略后迅速转变,苏联人民全民动员起来,苏军中涌现出一大批能征善战的部队和一批百战百胜的指挥员。同时德军在进行战争准备时没有考虑到一些特殊地区的作战情况,如南斯拉夫、阿尔巴尔亚的山地战(顺便说一句,阿尔巴尔亚是当时整个欧洲唯一沦陷后完全依靠自己力量解放自己的国家,当时仅一百万人口的阿尔巴尼亚,面对的是十万德军和意大利军队),苏联冬天的严寒气候等。当时在莫斯科战役中,冻死、冻伤、受冻而失去战斗力的部队比被苏军歼灭的还要多一些。同时未能摸清苏军当时在战略纵深各部队实施的“一个部队番号,两个指挥系统”的情况(这是指当时苏军采取一个隐蔽兵力的办法,一个部队番号,同时有两套指挥系统,军官配备完全,一旦进入战争状态,别一套指挥系统可以很快实现建立起一个新的部队),少估算了苏军兵力达二百多师的编制,进入苏联后才发现苏军是越打越多。
更大的失误来源于当时德军未能解决英国后便开始进攻苏联,由于是两线作战,德军被迫在多个不同地区的战场上面对不同的敌人。
自古两线作战是兵家大忌,而德国不解决西线便急于进攻苏联,并不能廷长法西斯的寿命,反而进一步缩短法西斯的寿命。同时德国法西斯认为自己的工业水平较苏联高,但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很快就将工业生产超过德国,到1942年苏联生产飞机25436架,其中作战飞机21681架,坦克24446辆,而德国只生产了飞机14700架,其中有轰炸机4228架,歼击机4908架,坦克4278辆,而且还要用于多个战线(德国同时在北非、巴尔干、西欧、苏德、大西洋等多个战场上进行战斗。综上所述,从总体上看,德国的战争准备是十分充分,但是由于其战争的非正义性,其战争准备存在在急功近利的一方面的等多方面原因,所以战争的失败是难以避免的。
❸ 为什么德国可以在短时间内组建强大的军队
二战德国国防军简述 以陆军为主的德国国防军是德意志第三帝国(NZ德国)对外扩张的坚实基础,虽然在战争后期其的地位受到武装党卫军的挑战。由于第三帝国的国防军空军是在NZ党党魁赫尔曼·戈林帝国元帅主持下建立的,因此国防军最实力强大、历史最悠久的陆军就成了老希的关照对象。老希对其放心不下,他想尽办法确保将陆军的潜在独立行动能力做最大限度的削弱。从一九三三年上台以来,老希一直致力于削弱陆军部队的政治影响。一九三八年,老希以莫须有的性丑闻指控解除了国防部长瓦尔纳·勃洛姆堡的职务,并解散了国防部,取而代之的是国防军统帅部,简称“OKW”,老希亲自出任最高统帅。尽管国防军统帅部负责整个国防军以及武装党卫军等所有武装力量,陆、海、空三军特别是武装党卫军的指挥官却可以直接向老希报告,因此国防军统帅部不过是为老希直接控制德国武装部队而特别设立的一个机构。 一九三八年,几乎所有有个人独立主见的军官或被解职或被调往其他岗位,而很多没有主见但听话的指挥官被委以要职。这些人当中就包括威廉·凯特尔和阿尔弗雷德·约德尔,前者被提拔为国防军统帅部参谋长,后者则负责作战计划部。这两个人都让老希德野心冲昏了头脑,并对他的每个命令言听计从而不计后果。 老希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全掌控住德国国防军主要有三方面的深层原因: 第一,德国国防军有一项传统,即只关心其自身的军事战术和作战策略,而很少过问全局战略和国际性的问题。因此,陆军军官们在对老希的战争动机和所采取的行动方面反应迟钝或理解不够。 第二,坚定不移地效忠君主的普鲁士军队传统一直影响着德国各级军团指挥官的思想。在魏玛共和国时期,士兵们发誓效忠于国家,而在一九三四年,他们就直接发誓效忠老希。对老希的这种个人崇拜在德军内部产生了强大的影响力,即使军队指挥官清楚的知道老希将把德国引向毁灭,却还依旧忠于老希。 第三,老希在对高级军官的吹捧方面很有一套,他以提拔重用为诱饵,甚至直接用金钱和土地来收买他们。 老希一上台就增加军费,一九三三年德国军费开支是七亿马克,到了一九三八年达到一百五十五亿马克,德国国防军的人员和装备在几年内翻了好几翻,实力大增,也迎合了德国国防军希望恢复历史上传统荣誉和地位的愿望。 德国国防军陆军有自己的最高指挥机构——国防军陆军总司令部,简称“OKH”,瓦尔特·布劳希奇任陆军总司令,弗兰茨·哈尔德任总参谋长。陆军总司令部下面是六支集团军群,负责全国各大军区的征兵及训练工作。师是陆军部队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在德军中,师除了是一种有组织的军事实体外,还是凝聚团结信念的一种手段,因而常常有很强的地域性,德军师的建制大体与英国军团的建制相似。德军的师被命以不同名称,如装甲师、轻型装甲师、摩托化步兵师、山地步兵师、空降步兵师、步兵师,其中步兵师占了陆军的绝大部分。在发动入侵波兰的战争前夕,德国陆军已可以从二百五十万训练有素的士兵中迅速集合起一百多个现役师和后备师。 一九三九年,德国陆军采用梯队体系来招募和部署步兵师。不同梯队师的规模、装备、素质和潜在部署能力都有所区别。第一梯队的三十五个师规模最大,每个师大约一万六千人,装备最好,而且因为机动部署打前锋,故该梯队将是最先投入战斗的梯队。第二梯队十六个师,每个师大约一万五千人,来自预备役部队。第三梯队二十一个师,只拥有一些受过有限训练的预备役士兵或年龄偏大的士兵,该梯队缺少足够的炮火支援和其他兵种的支持。第四梯队十四个师,其成员主要从常规部队中的加强营中招募。第三和第四梯队的师将作为增援部队跟在主攻部队之后,或被用于二级防御作战行动。 《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陆军士兵总数不得超过十万人,这项规定对德国来说,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规模上的限制确保了只有优秀人才才能入伍,而前魏玛政F留下来的军官能给老希训练出大量军队。一九三五年老希撕毁《凡尔赛和约》颁布法律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后,陆军扩充了五倍,拥有了三十六个师,约五十万人,而到了一九三九年入侵波兰时,陆军又扩充了五倍,并拥有了大量的坦克、飞机和火炮。不利的一面是,从一九三四年开始,陆军迅速的、大规模的扩充带来了一些问题,尤其是大批机械化部队的装备供应成了问题。摩托化部队的车辆短缺,大部分陆军仍然依靠马匹作为主要运输工具。 武器和装备的匮乏让一些瞅准时机的军火供货商大发横财。一九三九年前捷克斯洛伐克的斯科达兵工厂就经常向新组建的德国轻型装备师提供坦克,这些轻型装备师在一九四零年的战斗中升级为装甲师。武器装备的大规模快速供应并不是德国军事工业系统的强项,因为总有太多彼此竞争的小方案要求生产出各式各样的武器装备。相反,德国军事工业系统因此造成了很大压力,致使其无法即使向各个部队提供所需的武器装备,很多部队的组建因此受到延误。尽管如此,德国国防军优越的训练机制仍然为NZ德国在短时间内培养了一部庞大的、高素质的战争机器。 德国国防军陆军的力量基础来自于其人力。尽管同盟国的宣传机器称德国士兵是一些毫无想象力的半机器人,他们只知道服从命令。但事实上,德国士兵既纪律严明,又富想象力,他们能够应付各种复杂的或突发的局面。受腓特烈大帝时代战斗传统的影响,普通的德国士兵比其对手的士兵更加训练有素,关键是他们要懂得“领袖原则”,这一原则已成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德军基本训练的一部分。这种体制鼓励军中干才可以连升一到两级,直到他执掌帅印。这样,如果上一级指挥官战死沙场或无法指挥,下级的士兵就能够接掌指挥权,圆满完成任务。 德国军官层也有很大的主动权,这与波兰、英国和法国盟军中的体制全然不同。一项普通计划一旦通过,低级军官就被赋予相当高的裁决权限。事实上,下级军官需要在任何时候表现出主动进取的姿态,把总目标不断推向深入。这种激励个人进取心的体制被称做“目标导向型策略”,这也是闪击战理论实际操作时的核心部分。 战场上的军官都有一个高级参谋系统来协助工作,这就确保了整支军队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能够最有效的投入战斗。这一系统的基础最初形成于过去普鲁士军队的参谋本部,此后在一九三五年柏林军事学院成立后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西方国家参谋军官与陆军士兵之间的对立情况在德国国防军陆军中却比较少见,因此保证了军官之间能高质量的合作。 德国国防军陆军和NZ党卫队关系一直不太好。海因里希·希姆莱领导的党卫队最初是老希的私人警卫队,于一九四零年扩充为武装党卫队,但随着战争的进程,其实力不断膨胀,直至成为NZ德国战争机器的主力。一九三九年,党卫队只有相当于几个步兵营的规模,主要协同国防军陆军作战。陆军不满的是,党卫队有权直接向老希请示,并无视军纪。此外,党卫军的特殊地位也引来了陆军方面的嫉妒,因为陆军不得不面对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而且这个对手能够获得更为高级和先进的武器装备。但随着战争的进展,陆军在同党卫队的合作方面做得比从前好多了,并开始尊敬其作战能力。 除了党卫队的存在外,德国国防军空军在地面作战行动中所起的作用也是德国国防军陆军的建制性难题。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随着赫尔曼·戈林在NZ党内的影响日益扩大,德国国防军空军在国防军中起的作用越来越与其地位不相称。空军掌管全部伞兵部队,控制着防空军种的大部分力量,在后来的战争中,空军甚至拥有了自己的步兵师和装甲师。尽管在实战当中,空军在作战目标的选择方面受到陆军的限制,但仍然保留了自己的指挥链,并有权直接向空军总司令部和戈林本人反映意见,做出汇报。 尽管空军在组织上拥有绝对的自主权,但仍然受到地面军事行动的制约。从战争爆发之前德军飞机的发展,以及空军所采取的战术都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点。德国空军力量的组成是以轻、中型轰炸机为主,由战斗机护航。其目标是在战术上协助陆军完成地面军事行动,同时通过对城区的轰炸在民众中间制.造恐慌。德国空军从不发展像美国的B-17型或英国的“兰开斯特”型那样的远程战略轰炸机,因为其主要作用就是要完成老希提出的短期战和速决战。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德国空军抢先生产了大批武器装备,因此,在入侵波兰前夕,德国空军的作战飞机已经达到了二千五百六十四架的惊人数量。这支空军的作战机群由轻型轰炸机、中型轰炸机、俯冲轰炸机和战斗机组成。戈林认为他的士兵是德国武装力量中最棒的,当然那些在德国空军部队中服役的士兵受到的训练和管理也是最好的。在战争刚开始的几年里,德国空军的士气极为旺盛,一次次作战的事实也让这些空军士兵们深信,他们飞机的性能总体上要远远超过敌国的飞机。
❹ 二战初期德国训练空军,飞行时间250个小时需要几个月
正常情况下,每天二到四小时。除去开始的理论和模拟操控休假等通常至少半年
❺ 关于纳粹德国空军建设问题
(1)德国的空军,暗中发展,名义上属于民用航空,可以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德国一直在暗中积蓄力量。
(2) 因为德国有许多大型飞机制造公司帮助德国军方制造飞机,例如:
梅塞施米特(巴伐利亚)公司,以Me(Bf)109/110/262为典型代表,同时也有Me323重型运输机之类的大型飞机出品,缔造了一系列改变历史的机型。
亨克尔公司,战争期间主打He111轰炸机,战前的产品无所不包,自打He112败给Bf109,He118输了Ju87,就坐了冷板凳,水上机He115也很有名。
容克公司,最出名的除了“容克阿姨”Ju52和“尖啸死神”Ju87,莫过于万能飞机Ju88了。
道尼尔公司,长于水上飞机,Do18/24等皆堪称经典之作,不过其光芒常被Do17/217系列轰炸机所掩盖(后者常作为反舰导弹载机)。
福克沃尔夫公司,除了“大西洋瘟神”Fw200当然就是大名鼎鼎的Fw190了。
亨舍尔公司,专司对地攻击机,Hs123和“坦克开罐器”Hs129就是他的杰作。
布洛姆·福斯(汉堡),不好好造船,倒是弄出一种很经典的Bv(Ha)138水上飞机来。
阿拉多公司,名气全来自Ar95/196水上飞机,和Ar234喷气轰炸机。
菲泽勒公司则仰仗Fi156在历史上赢得一席之地。
(3)在战前德国空军拥有50间飞行学校,每年能输送1000-1500名飞行员,在开战后上升到75-100间飞行学校。
然后有志成为飞行员的人可以申请加入空军,获得通过后会被送进各个不同专业的飞行学院接受训练。
这些飞行员先会接受大概6-12个月的步兵训练,学的东西和步兵基本一样,飞行员会掌握步兵队列和纪律,以及轻型枪械的使用等军事知识。唯一不同的是还需要学习无线电知识和地图判识等技巧。在开战后迫于压力该部分训练被大规模压缩到2-3个月。
然后就是飞行训练了,飞行学员会被转去接受基础航空课程训练,包括一些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被称为“AB课程”的飞行训练。A课程包括了30个小时的教练陪同下的初飞训练,主要学习起降和飞机操纵、爬升、转弯等。B课程包括了70个小时的教练陪同下的中飞训练。中飞训练使用的教练机速度较高,训练的动作也比较复杂,包括一些低速盘旋等的基本飞行动作训练。完成了这两项100个飞行小时训练并顺利通过考核的飞行员就可以拿到初级飞行训练合格证书,被批准获得单飞资格了。
然后飞行员会被转到战斗机、轰炸机、侦察机等各个不同的飞行学院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一般轰炸机的C课程需要学习60个小时(包括夜间飞行和,战斗机课程需要学习55个小时。
最后是20个小时的训练单位飞行训练,该部分训练在学员被分配到各作战单位里面完成。要飞不同的机型还要单独进行考试并获得相应的资格。
(4)应该不是苏联帮助的原因
❻ 二战后期,纳粹德国空军是怎样防卫他们的领空的使用的武器是什么防空炮、导弹、战斗机
德军最常用的高射炮即着名的88毫米高炮。这是一款非常成功的中口径高炮,既可以打飞机又可以打坦克。88炮由于它的灵活性和高射速,被德军广泛应用于防空或攻击任务。
ME262喷气式战斗机
❼ 纳粹德国空军的建立历史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战败,按协约国1919年《凡尔赛条约》,德国空军应当解散,德国销毁和交给协约国的飞机约1.6万架,航空发动机2.7万台,只能保留140架飞机和169台航空发动机。1922年,协约国废除了禁止德国制造民用飞机的禁令,德国的航空工业开始复苏,抓住这个时机,德国迅速研制出Do-X,Ju38,Ju52/3M等民用飞机。在设计时这些飞机都考虑了在必要时可迅速将民用改为军用的要求,并且逐渐我行我素,利用1926年英、法、德、意签订的巴黎协定:取消原来在生产民用航空器的种种限制,开始研制和生产军用飞机。1934年,德国已经有多种军用飞机投产,如:He-51战斗机,He-45和He-46侦察机,Ju-52/3M轰炸机等,Do-23轰炸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德国已经为自己的空军“东山再起”打下伏笔,在德国国内各部门安插了一批军事航空部门的指挥官。另外,成立了许多滑翔机俱乐部,培训大批飞行人员。1926年后,更抓住巴黎协定撤消对民用航空的限止这一机会,扩充民航事业,培养出大批空地勤人员。更为重要的是根据德国和苏联1922年签订的《拉巴洛协定》所附秘密军事条款精神,由德国提供本国的航空工业的科技情报,苏联提供场地,生产飞机和培训飞行人员。德国的容克公司由德国政府出资8000万马克在莫斯科附近建立一个飞机制造厂;从1926年到1933年,德国在苏联利别斯克训练中心和设在高加索的一些机场,培训了大批飞行员。那些后来在二战时担任德国空军重要指挥官的军官,许多都是在苏联培训出来的。这就为德国空军的重建准备了大批人才。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上台后,把德国的扩军备战摆在第一位,大力推行德国国民经济军事化。1933年到1936年,德国新建飞机厂达60个。为了推动航空工业的发展,政府对航空工业采取扶持和补贴的办法,使飞机制造业蓬勃地发展起来。到1935年,德国的年产飞机已达4760架。1937年至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德国空军的主要作战机型Bf109,Bf110,Hs123,Ju87,Do17,He111等已经问世。1935年3月,德国空军正式重新建立,并独立成军。戈林被任命为空军总司令。1937年,德国抓紧西班牙内战这一有利时机,支持西班牙佛朗哥叛军,派出空军部队,组成秃鹰军团,取得了夺取制空权、军事运输、轰炸、空战战斗等多方面的实战经验,并对已定型生产的作战飞机进行实战检验。在西班牙内战中,德国空军的最出名的战例,是通过毕加索的名画《格尔尼卡》被人熟知。1937年3月5日,德国的“秃鹰”军团对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进行了三个半小时的大规模连续轰炸,使格尔尼卡遭受毁灭,7000余居民死伤2543名。这是大规模毁灭性轰炸的首次战例。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前,德国空军再次成为武器装备到技术素质都称得上世界第一流的空军。1939年8月,德国空军已拥有3750架作战飞机,绝大部分是新式的。纳粹德国空军终于羽毛丰满,长出了钢爪铁牙。
❽ 二战时的德国空军实力到底怎么样
二战前期到中期,德国空军凭借大量优秀的BF109制空战斗机、精确打击的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层出不穷王牌飞行员、先进的空战战术、辉煌的战绩毫无疑问成为当时世界上实力最强、作战战斗力最强的空军,但是二战后期随着德国精锐飞行员的损失,盟军新式战斗机P-51、B系列轰炸机不仅在数量上、质量上、战术克制方面都对德国空军开始压制,德国空军逐渐式微。
破而后立的德国空军拥有大量性能优异的新式作战飞机
(1)破而后立,10年时间重建德国空军
一战后的凡尔赛条约,要求德国空军解散,德国空军的1.6万架飞机都被销毁,直到1926年,所以二战时的德国空军基本上是从1926年巴黎协定后重建的。得益于充足的技术积累给德国空军带来了质的飞跃,德国从1926年到1936年生产了大量新式作战飞机,到1939年德国已经拥有3750架新式作战飞机,这与其他仍以老旧战斗机为主的法国、英国、苏联空军相比,拥有巨大优势。
(2)为闪电战服务的战术空军
有限的10年时间,有限的国力和资源调配,在德国确定了闪电战的立体作战战术思想后,空军的作战目的就是夺取制空权,然后用轰炸机配合装甲部队快速突击,所以二战中德国空军是为陆军服务的,其主力战机就是战斗+俯冲轰炸机。
(3)前中期主力制空战斗机BF109,只有英国的喷火能与之抗衡,拥有出色的爬升能力,德国飞行员围绕这一性能优势,开发出了一系列战术,螺旋爬升、哈特曼翻滚
二战德国主力战机,累计生产了33000架,单发的BF109(ME109)主力制空机型,最拥有当时最先进的空气动力外形,可收放起落架,下单翼,也是二战期间综合性能最优秀的轻型战斗机。在二战期间,德国空军总战果有一半以上是由BF109取得的,也是产生空战王牌最多的战斗机,世界三大王牌飞行员均是飞行BF109的。
图10 疯狂投弹的美国轰炸机
如果德国人不提前起飞,等到轰炸机来的时候在起飞,那么他们将面对高空俯冲下来的P51雨点式的攻击,被敌军咬住了不能乱跑,因为要攻击轰炸机,好不容易咬住敌机,也不能追,因为要攻击轰炸机,所以德国人很无奈,在1个星期的憋屈战斗中,德国的王牌飞行员和超级王牌飞行员就损失殆尽了,至此,德国人的空军再也组织不起来有规模的拦截活动了,至此德国的天空彻底向盟军敞开,就这样德国人失去了制空权
总的来说,技术先进、高质量、高战术素养、作战半径短、高空作战能力缺陷,小油瓶认为这五个词最能体现二战德国空军的特点。
但不可否认,在二战前中期德国空军仍然是世界上战斗力最强悍、战绩最辉煌的一只空军。
❾ 二战德国建立了强大的空军,但空军教练是哪儿来的,空军教练是培训出来的,但空军刚刚组建,教练不够,培
二战前,德国民间有很多民众自发组织的滑翔机俱乐部,航空爱好俱乐部,及跳伞培训都一应俱全,二战开始他们直接把俱乐部标志换下,就成了空军指挥部。
而没有军队的德国实际上全部保留了军官,所以希特勒上台后,扩充军队迅速。
❿ 德国空军建制的简介
帝国元帅赫尔曼。戈林兼任德国航空部部长(ReichsministerderLuftfahrt)和德国空军总司令(),
德国空军最高司令部(OberkommandoderLuftwaffe-OKL)——分为前方部门和后方部门
前方部门:代号Robinson,包括总参谋长,作战行动参谋长,通信总监,训练总监和部份情报部门,这个部门位于国防军最高统帅部(OberbefehlshaberderWehrmacht)
后方部门:代号Kurf-rst,包括了最高司令部的其它部门,其位于柏林和附近一带。
这两个部门之间由专门联络官和通信设备保持联系。
通常每天都有2个会议讨论和汇报德国空军的计划,建议和所作的决策。最重要的是中午会议——在希特勒的元首大本营内举行。主要由最高参谋长向元首汇报战况和德国空军所计划的决策。
航空队Luftflotten(LF):为最大的前线作战单位,下辖数个航空军,航空师,航空团,大队和独立部队。主要负责整个地区的空中作战和对陆军的支援。最初有4个航空队,而后来随着德国地面部队的推进,又成立了3个新的航空队。以阿拉伯数字编号,例如Luftflotte1。指挥官为上将(Generaloberst)或者更高
共有:
第1,2,3,4,5,6,和“帝国”(Reich)航空队以及一些临时混编的航空队。
作战区域:
1939年
第1航空队——德国东北部
第2航空队——德国西北部
第3航空队——德国西南部第4航空队——德国东南部
1942年
东部航空队(LuftflotteOst由第1航空队,第5航空军和顿河飞行队LuftwaffeKdo.Don混编而成)——苏联中部
第2航空队——北非,意大利和希腊
第3航空队——法国,荷兰和比利时
第4航空队——苏联南部
第5航空队——挪威和芬兰
中部指挥官航空队(LuftwaffebefehlshaberMitte)——德国
1944年
第1航空队——波罗的海
第2航空队——意大利北部
第3航空队——法国,荷兰和比利时
第4航空队——匈牙利,南斯拉夫,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
第5航空队——挪威和芬兰
第6航空队——苏联中部
帝国航空队——德国
1945年
第1航空队——利陶宛
第2航空队——意大利北部
第3航空队——德国西部和荷兰
第4航空队——匈牙利和南斯拉夫
第5航空队——挪威和芬兰
第6航空队——东普鲁士
帝国航空队——德国中部
其以第1航空队(Luftflotte1)1943年5月编制为例,下辖:
第22侦察大队-Aufklä;rungsgruppe22
第122侦察大队-Aufklä;rungsgruppe122
第54战斗航空团-Jagdgeschwader54
第53轰炸航空团-Kampfgeschwader53
夜间侦察大队-Nachtaufklä;rungsgruppe
第8侦察大队-Nahaufklä;rungsgruppe8
第11侦察大队-Nahaufklä;rungsgruppe11
第127海上侦察大队-Seeaufklä;rungsgruppe127
第5俯冲轰炸航空团-Sturtzkampfgeschwader5
第1航空军指挥中队-Stö;rkampfstaffelnLuftflotte1
航空军Fliegerkorps(FG)——由数个航空师以及空降师组成。拥有作战飞机大约300-700架。以罗马数字编号,例如IFliegerkorps
共有:
第1,2,4,5,8,9,10,11,12,13,14和“突尼斯”(FliegerkorpsTunis)航空军
其中以第10航空军(XFliegerkorps)1941年6月编制为例:
第14侦察大队-Aufklä;rungsgruppe14
第121侦察大队-Aufklä;rungsgruppe121
第122侦察大队-Aufklä;rungsgruppe122
第123侦察大队-Aufklä;rungsgruppe123
第27战斗航空团-Jagdgeschwader27
第26轰炸航空团-Kampfgeschwader26
第30轰炸航空团-Kampfgeschwader30
第1特别轰炸航空团-KampfgeschwaderzbV1
第172特别轰炸航空团-KampfgeschwaderzbV172
第9特别轰炸大队-KampfgruppezbV9
第506海岸飞行大队-K-stenfliegergruppe506
第1训练航空团-Lehrgeschwader1
第126海上侦察大队-Seeaufklä;rungsgruppe126
第1俯冲轰炸航空团-Sturzkampfgeschwader1
第3俯冲轰炸航空团-Sturzkampfgeschwader3
第26驱逐大队-Zerstö;rergeschwader26
除了以上12个航空军还有2个战斗军(Jagdkorps)
第1和第2战斗军
航空师Flieger-Division(FD):指挥1个或者更多的航空团,以阿拉伯数字编号。
共有:
第1,2,3,4,5,6,7,9,10,14,15,16,17,18,道尼滋(Flieger-DivisionDoz)航空师
除了航空师以为还有其他类型的师部队:
战斗师(Jagddivision)
共有:第1,2,3,4,5,7,8和30战斗师
训练航空师(Flieger-Ausbilngs-Divisionen)共有:
第1和第2航空训练师
航校师(Flieger-Schul-Divisionen)
共有:
第1,2,3,4航校师
1个空军教导师(Luftwaffen-Lehrdivision)
1个航空目标师(Flieger-Ziel-Division)
以上都是战略行政编制
航空团Geschwader:也叫联队,最大的战术编制,一般下辖团本部和3-4个大队,第4大队通常为训练大队(Ergä;nzungsgruppe),而在1941年开始有的航空团第4大队也也为正式作战部队。
团本部拥有作战飞机4架左右,每个大队拥有作战飞机40架左右。
全团作战飞机在战争初期约为112架,战争中期约为164架,战争末期约为276架。(这只是理论情况)
团指挥官(Geschwaderkommodore或Kommodore)通常为少校,他的参谋人员一般包括一名副官,一名作战行动军官,一名情报军官,一名导航军官,一名技术军官,一名通信军官和其它的特殊技术军官。以阿拉伯数字编号。根据类型不同可分为:
战斗航空团Jagdgeschwader(JG)主要装备120-125架单引擎战斗机
共有:第1“余绍”(Oesau),2“里希特霍芬”(Richthofen),3“乌德特”(Udet),4,5“北冰洋”(Eismeer),6“霍斯特。维瑟尔”(HorstWessel),7“诺沃提尼”(Nowotny),11,20,
21,26“施拉格特”(Schlageter),27,28,50,51‘莫德斯‘(Mö;lders),52,53“黑桃”(PikAs),54“绿心”(Gr-nherz),70,71,72,76,77“红桃”(HerzAs),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7,300“野猪”(Wildesau),301,302,400和特别航空团(Jagdgeschwaderz.b.V.)
轰炸航空团Kampfgeschwader(KG):装备80-90架轰炸机
共有:
第1“海登堡”(Hindenburg),2“铁锤”(Holzhammer),3“闪电”(Blitz),4“维福将军”(GeneralWever),6,25,26“狮子”(Lö;wen),27“布尔科”(Boelcke),28,30“老鹰”(Adler),40,50,51,53“秃鹰军团”(LegionCondor),54“骷髅”(Totenkopf),55“狮头鹰”(Greif),60,66,76,77,100,101,102,200轰炸航空团。
特别轰炸航空团KampfgeschwaderzbV(KGzbv):装备运输机。
共有:
第1,2,4,5,9,172特别轰炸航空团
训练航空团Lehrgeschwader(LG)主要装备轰炸机,以及少量战斗机
共有:
第1,2训练航空团
夜间战斗航空团Nachtjagdgeschwader(NG):装备夜间战斗机
共有:
第1,2,3,4夜间战斗航空团
对地攻击航空团Schlachtgeschwader(SG):装备战斗轰炸机和攻击机
共有:第1,2对地攻击航空团
快速轰炸航空团Schnellkampfgeschwader(SKG):装备双引擎战斗机。
共有:第10,210快速轰炸航空团
俯冲轰炸航空团Sturzkampfgeschwader(STG):装备俯冲轰炸机
共有:
第1,2“殷麦曼”(Immelmann),3,5,51,76,77,101。102,151俯冲轰炸航空团
驱逐航空团Zerstö;rergeschwader(ZG):装备双引擎战斗机
共有:
第1,2,26,52,76,101驱逐航空团
大队Gruppen(Gr):德国空军最主要的战术编制,一般部队的调动都是以大队为基本单位,下辖一个大队本部和3-4个中队。
大队本部拥有作战飞机3-4架,总共大约40架飞机和500名人员,通常一个完整的大队拥有一个独立的机场。
大队长(Gruppenkommandeu或Kommandeur)级别不定(一般战斗机大队为少校而轰炸机大队为上尉)他的参谋人员包括一名副官,一名特别技术军官和一名卫生军官。以罗马数字编号,例如II/JG52即为第52战斗航空团第2大队,依此类推。另外除了各航空团下属大队之外,还有一些独立的大队:
侦察大队Aufklä;rungsgruppen:装备侦察机
共有:
第10,11,12,13,14,21,22,23,,31,32,33,41,120,121,122,123,124和德国空军指挥部侦察大队(Aufklä;)
轰炸大队Kampfgruppen:装备轰炸机
共有:
第100,106,126,606,806轰炸大队
特殊轰炸大队KampfgruppenzbV:装备运输机
共有:
第9,50,102,104,105,106,108,400,500,600,700,800,900特殊轰炸大队
海岸飞行大队K-stenfliegergruppen:装备水上飞机
共有:
第106,406,506,606,706,906海上飞行大队
搜索大队Nahaufklä;rungsgruppen:装备侦察机
共有:
第1,2,3,4,5,6,7,8,9,10,11,12,13,14,15,16搜索大队
海上侦察大队Seeaufklä;rungsgruppen
装备水上侦察机
共有:
第125,126,127海上侦察大队
另外还有第196船基航空大队Bordfliegergruppe196(装备Ar196水上飞机)和第196舰载大队Trä;gergruppe186——这个大队装备了Bf109和Ju87,原本计划装备德国海军航空母舰“格拉夫。齐伯林”号(GrafZeppelin),但是该舰始终没有完工。
中队Staffel(St):下辖3-4个“四机编队”或者6-8个“双机编队”,或在俯冲轰炸机部队中则为4-5个“三机编队”。通常装备12-16架飞机,人员为20-25名飞行员和160名地勤人员,双引擎部队则为80名地勤人员,中队长(Staffelkapitä;n)或临时中队长(Staffelf-hrer)从中尉到上尉不等。以阿拉伯数字编号,例如
1.II/KG77既为第77轰炸航空团第2大队第1中队。
四机编队Schwarm:德国空军最基本的作战单位,由2个“双机编队”组成,通常由先头“双机编队”飞在另一个“双机编队”的侧前方不远(四指战术),编队由经验丰富的飞行员领头,不分军衔级别。四机编队指挥官(Schwarmfuehrer)级别不定。
三机编队Kette:这种编队只在俯冲轰炸机部队中。
双机编队Rotte:德国空军中最小的作战单位,由长机(Rottenfuehrer)和僚机机飞行员(Rottenflieger或者Katchmarek)组成
德国空军的作战理论
1、把空军作为推行扩张政策的有力工具。特别是在希特勒上台后,注重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一支尽可能庞大的空军;在处理国际事务中,使用这支空军对周边国家进行恐吓。
2、坚持空军以支援地面部队作战为主的思想。1936年后,这种指导思想逐渐在德军中占了上风,希特勒对这一思想的确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由于这种思想的确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由于这种思想的确立,直接对二战中德国空军的使用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德国空军以支援地面军队作战为主的思想,在德国推行的闪击战理论中得到了体现和发展,德国空军也由此成为一支主要与地面部队协同作战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