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德国有哪些花腔女高音

德国有哪些花腔女高音

发布时间:2022-07-11 07:54:17

A. 迪丽拜尔简介

迪里拜尔(Dilbèr)世界着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歌剧表演艺术家,芬兰国家歌剧院终身独唱家,中国音乐学院特聘教授。她是活跃在当今世界歌剧舞台上的“中国夜莺”,是完全由中国声乐教育家独立培养出来的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她1976年跟随郭凌弼教授学习声乐,1980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着名声乐教育家沈湘、 李晋玮夫妇,1984年在第一届米利亚姆·海林(Mirjam Helin)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奖,1987年获声乐硕士学位,进入中央歌剧院担任独唱演员,并于1988年被聘为芬兰国家歌剧院终身独唱家。1993年至1996年被世界着名歌剧导演卡罗·德·莫纳柯聘为德国波恩国家歌剧院的独唱家。1997年和1998年两次获得世界着名女高音歌唱家尼尔森设立的大奖——瑞典最佳歌剧演员奖(Brigit Nilsson Prize),欧美各国音乐评论家称她的演唱是艺术与技巧最完美的结合。2003年获中国金唱片专辑奖和最佳演员奖。她被瑞典、芬兰誉为“国宝”,精通意大利语、德语、法语、英语、芬兰语、瑞典语。国际顶尖的花腔女高音琼·萨瑟兰的丈夫(同时也是萨瑟兰的老师,着名指挥家)波宁吉以及戏剧女高音的神话尼尔森夸赞迪里拜尔说她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花腔女高音,“歌剧院多的是,迪里拜尔只有一个。”
在20多年的歌剧舞台生涯中,她创造了无数辉煌业绩,她是中国歌唱界的符号,是中国的骄傲和自豪!
中文名迪里拜尔·尤努斯英文名Dilbèr Yunus民 族维吾尔族出生日期1958年10月2日出生地新疆喀什职 业世界着名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歌剧表演艺术家,芬兰国家歌剧院终身独唱家,中国音乐学院特聘教授毕业院校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最高学历声乐硕士常住地芬兰、瑞典、中国使用语言中文、维语、英语、意大利语、德语、法语、芬兰语、瑞典语、爱沙尼亚语主要成就1984年获第一届米利亚姆·海林(Mirjam Helin)国际声乐比赛银奖;
1987年获硕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央歌剧院工作;
1988年应聘到芬兰国家歌剧院担任独唱演员,由于备受观众爱戴,1990年展延成永久合约,并获得芬兰总统亲自颁发公民证书。在几十个国家举行了数百场独唱音乐会,在几十部歌剧中扮演主角,并同许多世界着名指挥家及交响乐团合作;
1993年至1996年被世界着名歌剧导演卡罗·德·莫纳柯聘为德国波恩国家歌剧院独唱演员;
1997年和1998年两次获得世界着名女高音歌唱家尼尔森设立的大奖——瑞典最佳歌剧演员奖(Brigit Nilsson Prize),欧美各国音乐评论家称她的演唱是艺术与技巧最完美的结合。
2003年获中国金唱片专辑奖和最佳演员奖。

B. 欧美经典歌曲的歌唱家有哪些

卡鲁索(EnricoCarm,1873~1921)意大 利男高音歌唱家。曾从师于威尔琴和隆巴地。1895 年在家乡那不勒斯初次以男中音登台演唱《浮士德》1898年以扮演《费杜拉》一剧中的罗列斯始唱男高音角色。后旅行热那亚、圣彼得堡等地演唱,深受欢迎。1904年赴英国修道院花园歌剧院演出,一举成名。毕生刻苦磨练,演出歌剧五十余部,在纽约的十年内即演唱过六百余场,,随时能演出的曲目有五百多首,嗓音既刚劲宏亮又柔润甜美,呼吸控制及分句法十分完美,再长的乐句也能唱得从容自如。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男高音"。 1909年嗓子动过手术后,于1913年重返歌坛,虽仍受到热烈欢迎,但已不如当年。1921年逝世于那不勒斯。是第一个录有唱片的歌唱家,拍过电影,又长于雕塑和漫画。着有《歌唱法》一书传世。

夏里亚宾(Fedor lvanovlch ChaliAPIN,1873 ~1938)俄国男低音歌唱家。生于喀山贫苦农民家庭。少时当过鞋匠艺徒及商店抄写员,又在外省流动歌剧团充当配角。1892年在梯弗里斯随乌萨托夫学习声乐。翌年始登歌剧舞台。1894 年为彼得堡马利亚剧院歌剧团录用。1896年在莫斯科马蒙托夫歌剧院演出了一系列俄罗斯歌剧和意、法歌剧,得到高度赞扬。1901及1904年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演出。此后不断演唱于欧美各大城市,获得很高的国际声誉。十月革命后,任马利亚剧院艺术指导。1922年获准出国巡回演出,后侨居国外,在巴黎逝世。以唱、做俱佳,表达乐曲人木三分,刻划人物栩栩如生着称,是俄罗斯声光史上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擅唱《伏尔加船夫曲》、《波斯恋歌》、《两个掷弹兵》等歌曲;擅演苏萨宁、鲍里斯、磨坊主人、巴西里奥、梅菲斯托菲利斯等角色。

鲁福(Tita RuffO, 1877一1953)真名:鲁福·卡菲艾罗·梯塔。意大利男中音歌唱家。生于比萨。曾在罗马圣西西莉亚音乐学院从佩尔西契尼学习声乐,后在米兰随卡西尼深造。1898年以扮演《罗恩格林》中的海拉尔德初露锋芒于罗马。后去里约热内卢献艺。归国后在意大利各大歌剧院及巴黎、维也纳、伦敦等地巡回演出。1912 年在美国费城首次公演)1922年登上纽约大都会歌剧院舞台。1926 年返罗马,1937年因反对墨索里尼反动统治而遭传讯,后迁居佛罗伦萨直至逝世。其音量宏大,高声区畅达,演技相当出色。着有《我的寓言》一书。

斯基帕(Tito SchIPA,1889~1965)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生于雷基渥。从小具有优异的童声嗓音,青年时从师于业余歌唱家杰伦达和米兰着名声乐教师匹科里。1911年在维尔切里首次登台,饰《茶花女》中的阿尔弗莱德,后经常演出于米兰、芝加哥、纽约等地着名歌剧院。晚年定居美国。擅演《茶花女》、《塞维尔的理发师》、《迷娘》、《曼依》等歌剧中的抒情角色。嗓音柔涧甜美,感情诚挚热忱,处理细致,趣味高雅,给人以难忘的印象,被公认为本世纪最优秀的男高音之一,咏唱那坡里歌曲的高手。

加里一库契(AmoIlta Ofilli一Onrci, 1882-- 1963)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生于米兰。1903 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米兰音乐学院钢琴、作曲专业,赖自学获得高超的声乐技巧。1909年在米兰首次登台扮演《弄臣》中的吉尔达。翌年赴南美及意大利各地演唱。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前往美国,在芝加哥首演《弄臣》,初露头角。1921年在大都会歌剧院主演《茶花女》,后在该院演唱十年。晚年定居加利福尼亚州。是本世纪初期花腔女高音的典型,擅演意、法歌剧中的抒情角色,如咪咪、拉克美、朱丽叶等。

吉里(Beniamino Gigli,工890~1957),意大 利男高音歌唱家。生于雷坎纳蒂。少时曾充教堂歌童,后入罗马圣西西莉亚音乐学院从罗萨蒂学习声乐。1914年获帕尔玛国际歌唱比赛头奖。同年在咸尼斯附近的罗维戈首次登台,扮演《歌女》中的恩佐。后去都灵、罗马等地演出。1918年在斯卡拉歌剧院演唱, 1920年起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连续演唱了十二个演出季,受到热烈欢迎。在此期间还赴欧美各国演出。晚年返意大利,于工955年在罗马举行告别音乐会。是二十世纪音色最美的男高音歌唱家之一。演唱时嗓音柔美、洒脱,感情热烈、真挚,能打破与观众间的隔阂。擅演威尔第、普契尼等歌剧中的抒情一戏剧型或抒情型角色。

基普尼斯(Alexander Kipnis,1891~)俄国男低音歌唱家。生于乌克兰。孩提时即在儿童歌剧院唱童高音。 1912年毕业于华沙 音乐学院,曾在军乐队当指挥,后人柏林克里德沃斯一夏尔温加音乐学院从格林泽巴赫学习声乐。1915年在汉堡首次登台演唱韦伯的《自由射手》。后在威斯巴登、柏林、美国等地演出。1932年后在柏林国家歌剧院演唱。1937年随瓦格纳音乐节歌唱家小组去美国表演。 1939年应聘为大都会歌剧院主要演员。嗓音宽厚丰满而又深沉有力。除歌剧外,又是深有修养的艺术歌曲演唱家。

罗伯逊(Paul Robeson, 1898~1976)美国 男低音歌唱家、演员、社会活动家。生于普林斯顿奴隶出身的黑人牧师家庭。在穆维尔高级学校求学时就参加过莎士比亚戏剧的演出。大学学习期间当过足球教练和运动员。 1923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法律系。此后,从事演剧和拍摄电影等工作。 1925年于纽约哈伦剧院举行第一次黑人灵歌独唱会,以优异的声乐天赋和艺术才能为社会各界所瞩目。三十至四十年代,曾亲临西班牙内战前线,并去苏联访问演出。通晓多国语言,能用英、法、汉、俄等二十余种语言歌唱。我国抗日战争爆发后,曾用汉语演唱《义勇军进行曲》,以示同情和支援。晚年疯瘫,卧病在家、因脑溢血逝世于费城。所着《我站在这儿》一书,表达了他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论文《黑人民族的歌曲》等,阐述了民歌与民族特性、民族风俗的密切联系。

库勒o苏姆(Om Kulghum,1898~1975)埃及女中音歌唱家。生于曼苏腊省贫苦农民家庭。自幼爱好歌唱,十六岁起在开罗学习声乐,同时博览群书,求教于文学、诗歌专家。她用通俗的语言为阿拉伯人民演唱,以音色优美浑厚、感情与听众融成一片、持续演唱两三小时毫不减色而见称。人们赞佩她的声音后面还有一个声音,声音中含有她的个性,个性中蕴藏着她的精神,精神中有一股巨大的意志力量。从事演唱五十年,曲目达七百余首。曾获阿拉伯各国授予的国家荣誉奖、头等艺术奖等最高奖赏。1975年逝世时,整个阿拉伯世界都深表惋惜,埃及政府宣布为她举行国葬。下葬那天,开罗百万人倾城出动,国家领导人走在送葬队伍最前列。

庞斯(Li1y Pons,1904~)法国女高音歌唱家。早年在巴黎。音乐学院主修钢琴。二十一岁起从戈罗斯梯阿加学习声乐。三年后,在阿尔萨斯的米卢斯首次登台扮演拉克美。1981年以《拉美莫尔的露契亚》中的露契亚一角声震美国大都会歌剧院舞台。1931~ 1938年在纽约大都会歌居院和布宜诺斯艾利斯科隆歌剧院演院,同时又去欧美各地旅行演出。1940年人美国籍。1972年在纽约爱乐协会交响乐团的伴奏下,举行晚年的一次成功的独唱会。嗓音优美流畅富于高度的灵活性,音域宽广,表情生动,是本世纪前半叶西方最受欢迎的花腔女高音之一。露契亚、拉克美、育尔达、罗西娜、迷娘、阿米娜等是她最拿手的角色。

毕约林(Jussi Bjorling,1911~1960)瑞典 男高音歌唱家。生于斯托拉·杜纳。六岁即随父兄在欧美各国演出四重唱。曾先后受学于皇家音乐学院及斯德哥尔摩皇家歌剧学校。1930年首诈登台。 1935年在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演出《阿伊达》大获成功后,为欧美各大歌剧院及唱片厂争相聘请。1938年在大都会歌剧院扮演《艺术家的生涯》中的鲁道尔夫。翌年又在伦敦修道院花园歌剧院扮演《游吟诗人》中的曼里科。之后返回瑞典,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才在大都会歌剧院复出,并往返演出于欧美各国歌剧舞台。音色漂亮,感情真挚,趣味高雅,既富于冷静的思考,又具有奔放的热情。被公认为本世纪除卡鲁索、吉里外最负盛誉的歌唱家。

瓦伦(Leonard Warren,1911~1960)美国男中音歌唱家。生于纽约。曾从斯通学习歌唱并去意大利深造。1939年以《西蒙· 波卡涅拉》中的帕渥罗一角登上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舞台。后演出于欧美各着名歌剧院。一生演出六百余场,扮演过二十六部歌剧中的主要角色。嗓音优美柔润而又坚实奔放,富有戏剧性的特质。被认为是当代最杰出的男中音之一。1960年8月4日在《命运之力》的演出中碎然逝世。

费里尔(Kathleen Ferrier,1912~1953)英国女中音歌唱家。生于兰开夏郡的上沃尔顿。初学钢琴,一度以电话接线员为生。二十五岁开始学唱,1943年以独唱家身份出现。1946年在格林德伯恩歌剧节上首演《罗克丽蒂亚受辱记》后曾两度赴美巡回演出。被认为是英国最卓越、完美的女中音歌唱家。因癌症早逝,终年四十一岁。

戈比(Tito Gobbi,1915~)意大利男中音歌唱家。生于威尼斯。早年在帕图亚大学攻读法律,后在米兰和罗马从克里米学习歌唱。1938年以《茶花女》中的亚芒一角,在罗马开始登台演唱。 1942年登上斯卡拉歌剧院的舞台。后唱遍欧美各大歌剧院。1952年在米兰演出贝尔格的《沃采克》。1965年首次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扮演《托斯卡》中的斯卡皮亚。擅演威尔第、普契尼的歌剧,以唱做并佳着称于世。

德尔·莫纳科(Mario del)Monaco, 1915~)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生于佛罗伦萨。幼年住在罗西尼的故乡佩萨罗,童年受喜爱音乐的母亲的影响。十三岁首次非正式登台,后人佩萨罗美术学校学习绘画和雕刻,同时在罗西尼音乐学院研习声乐。钢琴、理论及音乐史。二十岁时应着名指挥家赛拉芬之请,入罗马歌剧院当研究生。 1911年开始舞台生涯,此后不断演出于欧美各大歌剧院。具有宏大的音量、优美的音色和深刻的艺术表现力,被誉为"黄金小号"。以擅演威尔第、普契尼歌剧中的抒情-戏剧型和戏剧型角色,如奥赛罗、卡伐拉多西等着称。

施瓦尔茨科甫(EliIzabeth Schwarzkopf,1915~)德国女高音歌唱家。生于波兰波兹南附近的雅罗钦。在波兰度过其少年时代。1932年人柏林高等音乐学校学习声乐,同时研修理论、作曲、钢琴和中提琴,1938年毕业时以优异成绩获国际联盟奖。后被吸收为柏林歌剧院独唱演员。引人注目的第一个角色是《那克索斯岛上的阿丽安娜》中的泽比涅塔。出色的表演,使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向她发出邀请。1947年起,从花腔女高音转向抒情女高音,首次登上斯卡拉歌剧院的舞台。1951年斯特拉文斯基的歌剧《浪子生涯》初演时任第一女主角。1955年在旧金山首次饰演《玫瑰骑士》中的玛莎琳,九年后又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饰演同一角色。表现风格细致深刻而又丰富多采。不仅探究作品的风格和内容,而且有卓越的句法处理。擅演莫扎特、理查·施特劳斯的歌剧和德奥艺术歌曲。

梅里尔(Roberto Morill, 1917~)美国男中音歌唱家。生于纽约。曾从其母亲及玛尔戈利斯学习声乐,起初专唱轻音乐。1945 年获大都会歌剧院广播演唱比赛奖。同年在该院首次扮演《茶花女》中的亚芒,后饰演过斗牛士、瓦伦丁、费加罗、弄臣、雅果、斯卡皮亚等角色,并演唱意、法歌曲,是该院受欢迎的主要演员。托斯卡尼尼在美国进行最后一次广播演出时,他被邀任《茶花女》和《假面舞会》中的男中音主角。后在英国、阿根廷作过成功的演出,以嗓音畅达晾亮、感情真挚生动见称。

赫里斯托夫(Boris Christoff, 1918~)保加利亚男低音歌唱家。生于索非亚。曾在罗马从斯特拉齐阿里学习声乐,并去萨尔茨堡深造。1946年在罗马首次登台,随后于米兰斯卡拉歌剧院和伦敦修道院花园歌剧院演出。 1956年在美国旧金山歌剧院上演《鲍里斯。戈壮诺夫》时,曾被誉为夏里亚宾再世。此后常在欧美各大歌剧院及着名音乐节演出,音域宽广,音量宏大,兼有粗犷和细致两种不同素质的美。擅演俄罗斯歌剧和抒情独唱曲,及威尔第、瓦格纳歌剧中的男低音角色。对鲍里斯、伊戈尔王、苏萨宁等角色富于独创性的处理,为歌剧界所首肯。

达鲁哈诺娃(Zara Doluhanova, 1918~)真名:扎鲁依。阿加西叶芙挪·达鲁哈诺娃。苏联女中音歌唱家。生于莫斯科:193;年毕业于格涅辛音乐师范学校。1939年任亚美尼亚埃里温歌剧一舞剧院独唱演员。1944年在全苏广播电视艺术团供职。1959年成为莫斯科爱乐协会交响乐团女中音独唱家。五十年代中期曾获亚美尼亚、俄罗斯联邦加盟共和国人民艺术家称号。具有异常宽阔的音域和热情而内在的表现能力,对快速经过句和灵活的音阶进行等演唱技巧尤为娴熟。主要从事广播和音乐会演唱。曲目极广,俄罗斯经典作品、西方古典声乐曲等均所擅长。

尼尔森(Birgit,Nilsson, 1918~)瑞典女高音歌唱家。生于卡鲁普。少时爱好歌唱并参加卡鲁普地方合唱团活动。1041年入斯德哥尔摩皇家音乐学院从希斯罗普学习声学。1946年在瑞典皇家歌剧院初次登台,扮演《自由射手》中阿迦德一角获得好评。1948年后演出一系列歌剧名作,赢得很高的国际声誉。1951年参加格林德伯恩歌剧节。此后成功地演唱了瓦格纳的《诸神的黄昏》、《尼伯龙根的指环》等剧,被公认为继弗拉格斯塔德之后,当代最出色的演唱瓦格纳乐剧的女高音歌唱家。1956~1958年先后在旧金山、纽约、米兰等地演唱。由于其功底深厚,至今仍活跃于演出第一线,艺术质量不减当年。

科莱里(F4ranco Corelli, 1921~)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生于安科纳,父亲是教堂合唱指挥。从小具有非凡的童声嗓音,后当过制图工人。三十岁时参加佛罗伦萨五月音乐节声乐比赛获奖, 1952 年在斯波莱托首次登台公演。以后在斯卡拉歌剧院和伦敦修道院花园歌剧院演出,1960年起成为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台柱。嗓音通畅、宽厚、宏亮,音域广阔,激情充沛,风度潇洒,名列当代男高音前茅。胜任抒情一戏剧型和戏剧型男高音角色,又擅唱那不勒斯歌曲,并灌有唱片。

迪.斯岱法诺(Giuseppe di Stefano, 1921~)大利男高音歌唱家。生于西西里岛卡塔尼亚近郊的莫尔塔。从小喜爱歌唱。在米兰上中学时,正式从路易·蒙蒂桑托学习声乐。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征入伍,当部队奉命调往德国布防时逃往瑞士,并在瑞士作过几场 "起步式"的演出。战后回到米兰继续声乐学业。此后,不断演出亏斯卡拉、大都会等世界着名歌剧院。他那温暖、抒情而富于魅力的音色和发自深心的炽热、恳切而动人的感情,使他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前半期与莫纳科齐名。除歌剧外,还擅唱那不勒斯歌曲。

苔巴尔迪(Renata Tebaldi,1922--)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生于帕尔马的兰希拉诺。从小在当歌唱演员的母亲身边长大,十三岁开始学钢琴,十七岁由佩沙罗音乐学院转入帕尔马音乐学院从梅里斯学习声乐。1944年以《梅菲斯托菲利斯》中的叶莲娜一角开始其舞台生涯。1946年经卡拉扬推荐参加斯卡拉歌剧院的演出活动,从此声名日盛,足迹遍及欧洲备着名歌剧院。1955年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演唱《奥赛罗》后,成为该剧院台柱。风格、感情的表达恰如其分,嗓音极其柔润流畅,加之优雅的仪态和无懈可击的音准,使其成为当代最卓越的女高音歌唱家之一。

德.洛斯·安赫莱斯(Victoria de Los Angeles,1923…)西班 牙女高音歌唱家。生于巴塞罗那。童年爱好歌唱和吉他。十七岁入当地音乐学院师从多罗列士·弗劳,曾一度在巴鲁曼斯研究所学习声乐。十八岁首次参加歌剧演出,二十一岁举行第一次独唱会。1947年获日内瓦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奖。此后曾与着名男高音歌唱家吉里同台演唱《艺术家的主涯》并在巴黎、米兰、纽约等地演出,盛况空前。不久成为美国大都会歌剧院主要演员,还经常去意、英、奥、荷、瑞典、阿根廷等国旅行演出。1961年在巴塞罗那以音乐会形式演出法雅的歌剧《阿特兰基达》,是国际乐坛上的盛举。嗓音流畅、丰满而又灵活、柔美,高音鲜明而有光彩,中声区热情而富于迷人的魅力,善于揭示作品的蕴含,并能赋予歌声以亲切的抒情感和崇高的诗意。既是具有广阔音域的行情女高音,又擅于表演西班牙民族歌舞。

卡拉斯(Maria CaIlas, 1923…1977)真名:葫茜莉亚·索菲亚·安娜·玛丽亚·卡罗盖洛波乌罗斯。美籍希腊女高曾歌唱家。生于纽约。八岁开始学习钢琴,十岁开始唱《卡门》中的咏叹调,十三岁入希腊雅典音乐学院从希达尔戈学习声乐,十五岁以《乡村骑士》中的桑土查一角绽露锋芒。 1947年应邀去意大利维罗那露天圆形剧场演出歌剧《歌女》,激起听众狂热的反响、此后不断演出于世界各地,以对角色深刻的理解和细致而富于创造性的处理,使听众进一步领略到歌剧的音乐美和戏剧美,并对十九世纪早期美声风格的歌剧如《梦游女》等有新的认识。一生演出歌剧百部以上,音量幅度极宽,从轻巧的花腔女高音到最壮实的戏剧性声部都能胜任,有机地把富有强烈戏剧性和有俏丽灵活特点的花腔唱法结合在一起。擅于形体表演,具有崇高、隽永的雕塑美。是世界公认的全能女高音歌唱家。

西艾皮(Cesare Siepi, 1923~)意大利男低音歌唱家。生于米兰。 1941年首次登台。 1946年成为举世闻名的米兰斯卡拉歌剧院主要演员。1951年起在美国大都会歌剧院连续演唱了好几年。曾一度在百老汇演唱过音乐喜剧,1966年起成为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成员,同时又去英国修道院花园歌剧院等欧洲重要歌剧演出中心献艺。嗓音柔润丰满而又挺拔有力。唐磺、费加罗及《浮士德》中的魔鬼等是他最擅长的角色。

贝尔贡济(Carlo Bergonzi, 1924~)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生于威尔第故乡帕尔玛。曾当过奶酪工人、卡车司机和面包师。从小是个歌剧迷,年事稍长,充当一段时间临时演员后,毅然进入帕尔玛波伊托音乐学院专攻声乐。1948年毕业后首次扮演《塞维尔的理发师》中的费加罗(男中音)。1950年意外发现自己可以唱到"高音 C",于是用三个月时间调整嗓音,从此改唱男高音。媒音宏壮、嘹亮,阅历广泛,知识渊博,出色掌握了"美声唱法"的技巧。《奥赛罗》、《命运之力》、《阿伊达》、《茶花女》等是他的代表性剧目。被认为是威尔第歌剧的权威诠释者。

阿尔希波娃Irina Arkhipova,1925~)苏联女中音歌唱家。生于莫斯科。1948年毕业于莫斯科建筑专科学校。1953年毕业于莫斯科音乐学院声乐系。1956年在莫斯科大剧院首次登台。此后, 经常演出于意、奥、法、美等国着名歌剧院。1966年获苏联人民艺术家称号。以嗓音圆润有力、色调丰富多彩、表情深刻动人见称。演出剧目达二十八部以上。除俄罗斯、苏联歌剧外,卡门、安涅利斯等均是她所拿手的角色。

菲舍尔一迪斯考(Dietrich FischIer-Dieskau,1925~)德国男中音歌唱家。生于柏林。幼时从母亲学钢琴,年轻时从巴赫歌曲演唱专家沃尔特研习声乐,并在柏林高等音乐学校受学于威森波伦。1947 年在弗赖堡首次登台,演唱勃拉姆斯的《安魂曲》。他是现今德国首屈一指的男中音歌唱家,以演唱贝多芬、舒柏特、门德尔松、勃拉姆斯、沃尔夫、理查·施特劳斯等人的艺术歌曲着称,亦擅于演唱歌剧。嗓音清畅、浑厚而又富于生气。音色变化丰富,表情深刻,艺术上一丝不苟。是巴赫和马勒用管弦乐队伴奏的独唱歌曲的解释者,又是颇有才华的指挥家。

盖达(Nicolai Gedda,1925~)瑞典男高音歌唱家。生于斯德哥尔摩。父亲是俄国人,曾在着名的顿河哥萨克男声合唱团中唱男低音;母亲是瑞典人,是一个具有相当声乐造诣的银行职员。1952年首次登台演出亚当的三幕喜歌剧《朗朱穆的驿骑》。翌年,卡尔·奥尔夫的歌剧《爱神的胜利》在米兰首演时,他任男主角。后在巴黎和伦敦登台。1957年参加萨尔茨堡音乐节。同年,初露锋芒于美国大都会歌剧院。具有清醇甘美的嗓音和精深、全面的艺术素养,演唱风格纯正、乐感敏锐。通晓俄、德、意、法等六国语言,格鲁克、海顿、莫扎特、瓦格纳、威尔第、普契尼等人的歌剧,均所胜任。

金(James King,1925~)美国男高音歌唱家。生于堪萨斯州的道奇。原是餐厅、酒吧歌手。三十二岁才从师改唱男高音。1961 年迁居欧洲。翌年在柏林举行首次公演,并在萨尔茨堡音乐节上演出《伊菲姬尼在奥利德》。1962~1965年是西德柏林歌剧院主要演员。先后在维也纳音乐节、拜雷特歌剧节、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美国大都会歌剧院和伦敦修道院花园歌剧院登台演出:是名噪欧洲的美国歌唱家。,演出剧目以瓦格纳、贝多芬等的德国歌剧为主。技巧稳固坚实,表情真挚感人。

维谢尼南斯卡娅(Galina Yishnevskaya,1926~)苏联女高 音歌唱家。生于列宁格勒。1944年毕业于列宁格勒音乐学院后,在当地轻歌剧院任演员。1952年人莫斯科大剧院,扮演过蔽奥莱塔、阿伊达、托斯卡、蝴蝶夫人,以及俄罗斯、苏联歌剧中的许多重要角色。演唱风格纯正,表情深刻,嗓音宽厚有力而又柔润清畅。在国内外享有盛誉。1966年获苏联人民艺术家称号。同年在歌剧影片《卡捷琳娜·伊斯迈洛娃》中饰女主角。1973年偕丈夫--苏联着名大提琴家、持不同政见者罗斯托罗波维奇去西方演出,被迫全家客居美国。

麦克莱肯(James McCracken,1926~)美国男高音歌唱家。生于印第安纳州的嘉里。青年时攻读于哥伦比亚大学。1952 年在纽约市府中心扮演《艺术家的生涯》中的鲁道尔夫。翌年披大都会歌剧院录取为只能演配角的男高音演员。 1957年毅然离职去欧洲寻求发展。后在瑞士苏黎世初步确立声名。1959年去米兰深造。次年在欧洲和美国大都会歌剧院相继演出《奥赛罗》,获很大成功。因得到卡拉扬的赏识和邀请,曾到欧洲许多着名歌剧院演唱、是一个具有宏大音量和强劲力度的英雄性男高音,奥赛罗、唐·霍赛等是他擅演的角色。

萨瑟兰(Joan Sutherland,1926、)澳大利亚女高音歌唱家。生于悉尼。年轻时就学于悉尼音乐学院。1947年以音乐会形式演出歌剧《狄东与伊尼阿斯》开始其艺术生涯。1949和1950年两度获澳大利亚声乐比赛奖。1951年赴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进修,翌年在修道院花园歌剧院登台。1954年与着名指挥家波宁吉结成伉俪,并在其指导下改唱花腔女高音,如米卡埃拉、帕米娜等行情=花腔角色。先后在欧洲各地着名歌剧院和音乐节演出。工邵今年衣米兰斯卡拉歌剧院演《拉美莫尔的露契亚》时引起轰动,谢幕达三十次之多,被公认为花腔艺术的典范。嗓音清亮剔透、华美淳厚,继承和发展了意大利美声唱法传统。她总是将非凡的技巧问丰富的感情、深刻的思想内容融为一体,即使是最缺乏个性、最器乐化的句子,也要赋以活生生的感情内窖,而绝不炫耀卖弄技巧。

维克斯(Jon Vickers,1926~)加拿大男高音歌唱家。生于南非,学于多伦多。1956年在斯特拉德福音乐节首演《卡门》中的唐·霍赛,后在拜累特、维也纳、旧金山和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演唱。嗓音铿锵有力而又粗犷奔放,适合于表现英雄性和悲剧性人物。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演唱瓦格纳和威尔第作品的能手之一。

普莱斯(Leontyneben Price,1927~)美国女高音歌唱家。生于密西西比州的劳勒尔。父母都是黑人。原想当教师,后接受罗伯逊建议,转入纽约朱利亚特音乐学院从基肖尔姆夫人学习声乐。1952 年扮演《法尔斯塔夫》中的福特夫人一角,为音乐界所瞩目。毕业后演过《波吉与贝丝》中的女主角贝丝。1955年被美国广播公司电视中心选为演播歌剧《托斯卡》的主要演员。1957年普朗克《卡尔美教派修女的对话》在旧金山公演对,经作者推荐任主角。1958年首次在伦敦修道院花园歌剧院代替契尔凯蒂出台演唱《阿伊达》,获得空前成功。从此阿伊达成为她最拿手的角色。1961年第一次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登台扮演《游吟诗人》中的莱奥诺拉。嗓音圆润、浓密而色彩丰富。不论高、中、低音,都有"黄金般的特质"。真实、深刻的感情表现和女性角色的内向与温柔,使她被公认为当代晕杰出的 "阿伊达"。

卡普契尔里(pero Cappuccilli,1929~)意大利男中音歌唱家。生于托里埃斯特。少时就学于那波里圣西西莉亚音乐学院。 1957年首次登台于米兰新剧院,扮演《丑角》中的佟尼奥。1964年在斯卡拉歌剧院上演《拉美莫尔的露契亚》中的安里科一角,被歌剧界所重视。嗓音优美嘹亮,加之音域宽广、表情生动,使其成为当今意大利男中音的出色代表。擅长演唱威尔第的歌剧,西蒙·波卡涅拉、马克白斯、亚戈等是他拿手的角色。

盖乌洛夫(Nicolai Chaurov,1929~)保加利亚男低音歌唱家。生于维林格勒。1949年人索菲亚音乐学院从布伦巴罗夫学习声乐。翌年去莫斯科音乐学院深造。1955年获世界青年与学生联欢节古典声乐比赛金质奖章及巴黎国际声乐比赛大奖。后在索菲亚、莫斯科、维也纳等地歌剧隐登台,演出《浮士德》中的魔鬼等角色。 1959年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首次演出,以《鲍里斯·戈杜诺夫》中的瓦尔拉木一角博得好评。从此成为该院的台柱及当代最负盛名的男低音歌唱家之一。嗓音丰满、流畅、宽厚,演唱时声情并茂,技巧稳固。西方与俄罗斯古典歌剧均所擅长。

西尔斯(Bcverly Sills,1929~)真名,贝尔·西尔佛曼。美国女高音歌唱家。生于纽约州的布鲁克林。十二岁开始从里勃林学习声乐,十七岁在费城首次登上歌剧舞台。1955年以扮演《编蝠》中的罗萨琳达名震纽约市歌剧院舞台,成为该院专属歌唱家,演唱了二十多年。1966年扮演《朱理斯·凯撒》中的克里奥佩特拉获得巨大名声,从此登上欧美着名歌剧院舞台。她是典型的花腔女高音,虽音量不大,却能巧妙地发挥美声唱法的长处。风格独特,曲目广泛,是当代演唱"曼依"最好的演员,不但声情俱佳,而且法语准确。现任纽约市歌剧院总指导。

C. 世界最着名的花腔女高音是谁

着名花腔女高音演唱家吴霜(中国)吴碧霞(中国)迪里拜尔(中国)琼·萨瑟兰(澳大利亚)周小曼(中国)周小燕(中国)爱狄塔·格鲁贝罗娃(捷克)曹秀美(韩国)米莉莎·科犹斯(Miliza Korjus)(波兰) 莉丽·庞斯(Lily pons)罗贝塔·彼德丝 (Roberta Peters)(美国),加里·库契(意大利)玛利亚·卡拉斯(美籍)娜塔莉。德赛(法国)戴安娜。达姆晓(德国)

D. 世界十大女高音是谁

1.伊丽莎白·施瓦尔茨科普芙(Elizabeth Schwarzkopf) 德国女高音歌唱家。生于波兰,曾入柏林高等音乐学校学习,后被吸收为柏林歌剧院独唱演员。引人注目的第一个角色是《那克索斯岛上的阿丽安娜》中的泽比涅塔。1947年起,从花腔女高音转向抒情女高音,首次登上斯卡拉歌剧院的舞台。1951年斯特拉文斯基的歌剧《浪子生涯》初演时任第一女主角。1955年在旧金山首次饰演《玫瑰骑士》中的玛莎琳,九年后又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饰演同一角色。 她的嗓音婉转、灵活、纯净,演唱表现风格细致深刻而又丰富多采,不仅探究作品的风格和内容,而且有卓越的句法处理。她擅长演唱莫扎特、理查.施特劳斯的歌剧和德奥艺术歌曲。音乐评论家们认为,她在艺术歌曲方面所树立的丰碑,没有第二个女歌唱家能与之匹敌。 2.比尔吉特·尼尔森(Birgit Nillsson) 瑞典女高音歌唱家。自幼爱好歌唱并参加卡鲁普地方合唱团活动。1941年入斯德哥尔摩皇家音乐学院学习声学,1946年在瑞典皇家歌剧院初次登台,扮演《自由射手》中阿迦德一角获得好评。1948年后演出一系列歌剧名作,赢得很高的国际声誉。1951年参加格林德伯恩歌剧节。此后成功地演唱卫瓦格斯塔德之后,成为当代最出色的演唱瓦格纳歌剧的女高音歌唱家。1956-1958年先后在旧金山、纽约、米兰等地演唱。 由于其功底深厚,至今仍活跃于演出第一线,艺术质量不减当年。 3.丽娜塔·苔巴尔迪(Renata Tebaldi) 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从小在当歌唱演员的母亲身边长大,十三岁开始学钢琴,十七岁入帕尔马音乐学院学习声乐。1944年以《梅菲斯托菲利斯》中的叶莲娜一角开始其舞台生涯。1946年经卡拉扬推荐参加斯卡拉歌剧院的演出活动,从此声名日盛,足迹遍及欧洲各着名歌剧院。1955年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演唱《奥赛罗》后,成为该剧院台柱。 她的演唱风格、感情的表达恰如其分,嗓音极其柔润流畅,加之优雅的仪态和无懈可击的音准,使其成为当代最卓越的女高音歌唱家之一。 4.玛丽亚·卡拉斯(Maria Callas) 着名的美籍希腊女高音歌唱家,真名为茜茜莉亚·索菲亚·安娜·玛丽亚·卡罗盖洛波乌罗斯。生于纽约,八岁开始学习钢琴,十岁开始唱《卡门》中的咏叹调,十三岁入希腊雅典音乐学院从达尔戈学习声乐,十五岁以《乡村骑士》中的桑土查一角绽露锋芒。1947年应邀去意大利维罗那露天圆形剧场演出歌剧《歌女》,激起听众狂热的反响。此后不断演出于世界各地,以对角色深刻的理解和细致而富于创造性的处理,使得听众进一步领略到歌剧的音乐美和戏剧美,并对十九世纪早期美声风格的歌剧如《梦游女》等新的认识。 他一生演出歌剧百部以上,音量幅度极宽,从轻巧的花腔女高音到最壮实的戏剧性声部郁能胜任,有机地把富有强烈戏剧性和有俏丽录活特点的花腔唱法结合在一起。擅于形体表演,具有崇高、隽永的雕塑美。是世界公认的全能女高音歌唱家。她对“复活”十九世纪早期意大利歌剧、对歌剧表演艺术的发展、创新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5.琼·萨瑟兰(Joan Sutherland) 着名澳大利亚女高音歌唱家。年轻时就学于悉尼音乐学院,1947年以音乐会形式演出歌剧《狄东与伊尼阿斯》开始其艺术生涯。1949和1950年两度获澳大利亚声乐比赛奖。1951年赴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进修,翌年在修道院花园歌剧院登台。1954年改唱花腔女高音,先后在欧洲各地着名歌剧院和音乐节演出。1964年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上演《拉美莫尔的露契亚》时引起轰起,谢幕达三十次之多,被公认为花腔艺术的典范。她的嗓音清亮剔透、华美淳厚,继承和发展了意大利唱法传统。 她总是将非凡的技巧同丰富的感情、深刻的思想内容融为一体,即使是最缺乏个性、最器乐化的句子,也要赋以活生生的感情内容,而绝不炫耀卖弄技巧。今天,人们公认她是花腔艺术的典范。 6.蕾昂泰茵·普莱斯(Leontyne Price) 美国女高音歌唱家。原想当教师,后接受罗伯逊建议,转入纽约朱利亚特音乐学院学习声乐。1952年扮演《法尔斯塔夫》中的福特夫人一角,为音乐界所瞩目。毕业后演过《波姬与贝丝》中的女主角贝丝。1955年被美国广播公司电视中心选为演播歌剧《托斯卡》的主要演员,1957年普朗克《卡尔美教派修女的对话》在旧金山公演时,经作者推荐任主角。1958年首次在伦敦修道院花园歌剧院代替契尔凯蒂出台演唱《阿伊达》,获得空前成功。从此阿伊达成为她最拿手的角色。1961年第一次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登台扮演《游吟诗人》中的莱奥诺拉。 她的演唱嗓音圆润、浓密而色彩丰富,不论高、中、低音,都有“黄金般的特质”。真实、深刻的感情表现和女性角色的内向与温柔,使她被公认为当代最杰出的“阿伊达”。 7.贝克佛蕾·西尔斯(Beverly Sills) 美国女高音歌唱家,真名:贝尔·西尔佛曼。十二岁开始学习声乐,十七岁在费城首次登上歌剧舞台。1955年以扮演《蝙蝠》中的罗萨琳达名震纽约市歌剧院舞台,成为该院专属歌唱家,演唱了二十多年。1966年扮演《裘力斯·凯撒》中的克奥佩特拉获得巨大名声,从此登上欧美着名歌剧院舞台。她是典型的花腔女高音,虽音量不大,却能巧妙地发挥美声唱法的长处。风格独特,曲目广泛,是当代演唱“曼依”最好的演员,不但声情俱佳,而且法语准确。现任纽约市歌剧院总指导。 8.蒙茨克拉特·卡巴耶(Montserrat Caballe) 西班牙女高音歌唱家。九岁入音乐学院学习。最早的音乐会演出是在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任女高音领唱。1957年在瑞士马塞尔歌剧院演唱《艺术家的生涯》中的XXXXXX一角后,广泛演出于欧美各地,其中1965年在纽约以音乐会形式演出的唐尼采蒂的《露克里齐亚.鲍吉亚》,曾引起巨大轰动。她被认为是意大利美声唱法的代表人物,高度流畅、纯净的嗓音和卓越的轻声技巧,在每个国家都得到热烈的赞扬和肯定。 她擅于演唱莫扎特、贝利尼、罗西尼、威尔第、普契尼等人的歌剧名作,理查·施特劳斯笔下的莎乐美是她最喜爱的角色,对德国和西班牙歌曲亦有深入的理解。 9.雷娜塔·斯科托(Renata Scotto) 1934年生于意大利。斯科托是有“卡拉斯第二”着称的、当代艺术成就最高的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之一。她的嗓音具有音质美、音量幅度大、音域范围宽的特点。在高音区,她能始终保持光辉明亮和轻松自如的特质。她既能演唱抒情女高音,也能担任花腔女高音的角色。难能可贵的是,她不但能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真实、生动、丰富地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而且还善于对某些华彩乐句或唱腔作进一步的发挥或必要的更改。跟卡拉斯一样,斯科托对发掘久被湮没或绝响的歌剧作品有着很大的兴趣,她除了发扬光大由卡拉斯恢复上演的一系列古典剧目外,也在这方面积极搜索、探寻,如普契尼生前遭到失败的《埃德加》一剧,就是由于她的努力而重新搬上舞台并灌制唱片的。 10.维多利亚·德·洛斯·安琪莱斯(Victoria de Los Angeles) 西班牙女高音歌唱家,1923年生于巴塞罗那。安琪莱斯是一位具有非常宽广音域的抒情女高音。她的嗓音流畅、丰满而又灵活、优美,高音区鲜明而有光彩,中音区热情而富于魅力。当艺术表现需要她拿出嗓音的“厚度”时,她也完全不缺少女中音式的粗犷和奔放。安琪莱斯歌唱表现上的特点是:忠实于原作,善于揭示作品内在的蕴涵,并能赋予歌声以亲切感和崇高的诗意。安琪莱斯是一位出色的音乐会演唱家,她所演唱的西班牙歌曲(有时自己用吉他伴奏)成为这一领域内的最高成就。此外,她还擅长表演西班牙的民族歌舞。

E. 世界最最有名的女高音歌唱家

帕瓦罗姐,呵呵。说实在的女高音没有男高音稀有。女人都能蹦出几个高音就像男人都能低沉一下子一样 。所以顶级的女高音排不出个名次来,都是苦练来的。
伊丽莎白.施瓦尔茨科普芙(Elizabeth Schwarzkopf,1915-)

德国女高音歌唱家。生于波兰,曾入柏林高等音乐学校学习,后被吸收为柏林歌剧院独唱演员。引人注目的第一个角色是《那克索斯岛上的阿丽安娜》中的泽比涅塔。1947年起,从花腔女高音转向抒情女高音,首次登上斯卡拉歌剧院的舞台。1951年斯特拉文斯基的歌剧《浪子生涯》初演时任第一女主角。1955年在旧金山首次饰演《玫瑰骑士》中的玛莎琳,九年后又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饰演同一角色。
她的嗓音婉转、灵活、纯净,演唱表现风格细致深刻而又丰富多彩,不仅探究作品的风格和内容,而且有卓越的句法处理。她擅长演唱莫扎特、理查.施特劳斯的歌剧和德奥艺术歌曲。音乐评论家们认为,她在艺术歌曲方面所树立的丰碑,没有第二个女歌唱家能与之匹敌。

比尔吉特.尼尔森(Birgit Nillsson)

梅尔塔.比尔吉特.尼尔森(Maumlrta Birgit Nilsson 1918年5月17日-2005年12月25日) 是一位瑞典歌剧女高音。生于瑞典南部省份斯康纳,她是二战后(从50年代末到她80年代中引退)瓦格纳女高音的代表人物。
职业生涯 1946年在斯德哥尔摩上演的歌剧自由射手中,尼尔森扮演女主角阿伽特。那是她的首演。1947年同样是在斯德哥尔摩,她扮演的麦克白夫人引起轰动。1954年她首次登台维也纳国家歌剧院。
1959年她在纽约的大都会歌剧院中,演唱了伊索尔德。当时她的演唱征服了整个北美洲。
在各大歌剧院都可看到尼尔森的身影,诸如慕尼黑,东京,巴黎,布宜诺斯艾利斯,芝加哥,旧金山和汉堡。1954到1970年间她年年登台拜鲁依特音乐节,其中《尼伯龙根的指环》中布伦希尔德和伊索尔德是她最成功的角色。1969年她在维罗纳竞技场里饰演的图兰多特和1973年在法国南部奥林奇古圆形露天剧场中(卡尔.伯姆指挥,琼.维克斯饰特里斯坦)饰演的伊索尔特引起了巨大轰动。比尔吉特.尼尔森是维也纳爱乐乐团的荣誉成员。
据瑞典"Expressen"和"Svenska Dagbladet"报道,比尔吉特.尼尔森于2005年12月25日圣诞节当天于她瑞典南部Bjaumlrloumlv的家中逝世;但死讯直到2006年1月11日,即在她出生地Vaumlstra Karup举行过葬礼后方才向外界公开。尼尔森长期忍受心脏肾脏疾患。她在双亲的墓旁被下葬。但进一步的细节并未清楚。尼尔森于1948年与兽医Bertil Niklasson结婚。夫妇两人并未育有儿女。

丽娜塔.苔巴尔迪(Renata Tebaldi)

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从小在当歌唱演员的母亲身边长大,十三岁开始学钢琴,十七岁入帕尔马音乐学院学习声乐。1944年以《梅菲斯托菲利斯》中的叶莲娜一角开始其舞台生涯。1946年经卡拉扬推荐参加斯卡拉歌剧院的演出活动,从此声名日盛,足迹遍及欧洲各着名歌剧院。1955年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演唱《奥赛罗》后,成为该剧院台柱。
她的演唱风格、感情的表达恰如其分,嗓音极其柔润流畅,加之优雅的仪态和无懈可击的音准,使其成为当代最卓越的女高音歌唱家之一。

玛丽亚.卡拉斯(Maria Callas)(Maria Callas,1923-1977)

着名的美籍希腊女高音歌唱家,真名为茜茜莉亚.索菲亚.安娜.玛丽亚.卡罗盖洛波乌罗斯。生于纽约,八岁开始学习钢琴,十岁开始唱《卡门》中的咏叹调,十三岁入希腊雅典音乐学院从达尔戈学习声乐,十五岁以《乡村骑士》中的桑土查一角绽露锋芒。1947年应邀去意大利维罗那露天圆形剧场演出歌剧《歌女》,激起听众狂热的反响。此后不断演出于世界各地,以对角色深刻的理解和细致而富于创造性的处理,使得听众进一步领略到歌剧的音乐美和戏剧美,并对十九世纪早期美声风格的歌剧如《梦游女》等新的认识。
他一生演出歌剧百部以上,音量幅度极宽,从轻巧的花腔女高音到最壮实的戏剧性声部郁能胜任,有机地把富有强烈戏剧性和有俏丽录活特点的花腔唱法结合在一起。擅于形体表演,具有崇高、隽永的雕塑美。是世界公认的全能女高音歌唱家。她对“复活”十九世纪早期意大利歌剧、对歌剧表演艺术的发展、创新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琼.萨瑟兰(Joan Sutherland)

从小从母亲学钢琴和歌唱,19岁获几个声乐比赛一等奖,得学费而拜约翰和A.狄更斯为师。她的第一个歌剧角色是普赛尔的狄多,1949和1950年,她两次参加全澳大利亚声乐比赛,都获第一名。然后,她在波宁吉帮助下到伦敦,进皇家音乐学院和歌剧学校深造,1952年进入科文特花园,登台后先演配角,1953年第一次演唱主角----威尔第《假面舞会》中的艾美丽娅。
1954年,萨瑟兰与波宁吉结婚,波宁吉认为她不适合演唱纯戏剧女高音,建议她向抒情女高音的方向转变。1959年是她生涯上的转折点,这一年2月17日,她在科文特花园剧院唱《拉莫摩尔的露契亚》中的露契亚,获得巨大成功。回英国之后,她又在《清教徒》中成功地扮演了艾尔薇拉,从此世界各大歌剧院都向她打开了大门。1961年,萨瑟兰在斯卡拉歌剧院主演《拉莫摩尔的露契亚》,最终谢幕达30次之多;1963年她又替代作为权威的卡拉斯,唱出了最好的《诺尔玛》,从此被认为替代了卡拉斯而成为"美声女王"。
1965年,萨瑟兰回澳大利亚巡回演出,并开始与帕瓦罗蒂合作,报界评论"掌握美声的能力无法用语音形容,这是非凡的技艺,它的可能性简直是无限的。"从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萨瑟兰与帕瓦罗蒂在波宁吉指挥下录制了一系列歌剧唱片,他们的演唱,最杰出的是多尼采蒂与贝里尼的作品。萨瑟兰的贡献,是把卡拉斯的声乐戏剧激情和歌唱技巧独具一格地结合起来,以此证实美声的真正美妙之处在于把歌唱的戏剧性和深刻的内容、卓越的技巧溶汇在一起。

蕾昂泰茵.普莱斯(Leontyne Price)

美国女高音歌唱家。原想当教师,后接受罗伯逊建议,转入纽约朱利亚特音乐学院学习声乐。1952年扮演《法尔斯塔夫》中的福特夫人一角,为音乐界所瞩目。毕业后演过《波姬与贝丝》中的女主角贝丝。1955年被美国广播公司电视中心选为演播歌剧《托斯卡》的主要演员,1957年普朗克《卡尔美教派修女的对话》在旧金山公演时,经作者推荐任主角。1958年首次在伦敦修道院花园歌剧院代替契尔凯蒂出台演唱《阿伊达》,获得空前成功。从此阿伊达成为她最拿手的角色。1961年第一次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登台扮演《游吟诗人》中的莱奥诺拉。
她的演唱嗓音圆润、浓密而色彩丰富,不论高、中、低音,都有“黄金般的特质”。真实、深刻的感情表现和女性角色的内向与温柔,使她被公认为当代最杰出的“阿伊达” .

贝克佛蕾.西尔斯(Beverly Sills)

12岁开始学习声乐,17岁在费城首次登上歌剧舞台。1955年以扮演《蝙蝠》中的罗萨琳达名震纽约市歌剧院舞台,成为该院专属歌唱家,演唱了20多年。
1966年,贝克佛蕾.西尔斯扮演《凯撒》中的埃及艳后获得巨大成功,从此登上欧美着名歌剧院舞台。音乐评论人说,她是典型的花腔女高音,虽音量不大,却能巧妙地发挥美声唱法的长处。风格独特,曲目广泛,是最好的女高音之一,不但声情俱佳,而且法语准确。
她在1980年退休,但偶尔还参与演出。她在退休后仍为美国纽约多个剧院担任艺术指导工作,她身边的人都称赞她的管理能力。

蒙茨克拉特.卡巴耶(Montserrat Caballe)

蒙茨克拉特.卡巴耶 (Montscrrat Caballe,1933-),西班牙女高音歌唱家。 九岁入音乐学院学习。最早的音乐会演出是在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任女高音领唱。1957年在瑞士马塞尔歌剧院演唱《艺术家的生涯》中的咪咪一角后,广泛演出于欧美各地,其中1965年在纽约以音乐会形式演出的唐尼采蒂的《露克里齐亚.鲍吉亚》,曾引起巨大轰动。她被认为是意大利美声唱法的代表人物,高度流畅、纯净的嗓音和卓越的轻声技巧,在每个国家都得到热烈的赞扬和肯定。
她擅于演唱莫扎特、贝利尼、罗西尼、威尔第、普契尼等人的歌剧名作,理查?施特劳斯笔下的莎乐美是她最喜爱的角色,对德国和西班牙歌曲亦有深入的理解。

雷娜塔.斯科托(Renata Scotto)

1934年生于意大利。斯科托是以“卡拉斯第二”着称的、当代艺术成就最高的意大利女高音歌唱之一。她的嗓音具有音质美、音量幅度大、音域范围宽的特点。在高音区,她能始终保持光辉明亮和轻松自如的特质。她既能演唱抒情女高音,也能担任花腔女高音的角色。难能可贵的是,她不但能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真实、生动、丰富地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而且还善于对某些华彩乐句或唱腔作进一步的发挥或必要的更改。跟卡拉斯一样,斯科托对发掘久被湮没或绝响的歌剧作品有着很大的举。她除了发扬光大由卡拉斯恢复上演的一系列古典剧目外,也在这方面积极搜索、探寻,如普契尼生前遭到失败的《埃德加》一剧,就是由于她的努力而重新搬上舞台并灌制唱片的。

维多利亚.德.洛斯.安琪莱丝(Victoria de los Angeles)

西班牙女高音歌唱家,1923年生于巴塞罗那。安琪莱斯是一位具有非常宽广音域的抒情女高音。她的嗓音流畅、丰满而又灵活、优美,高音区鲜明而有光彩,中音区热情而富于魅力。当艺术表现需要她拿出嗓音的“厚度”时,她也完全不缺少女中音式的粗犷和奔放。安琪莱斯歌唱表现上的特点是:忠实于原作,善于揭示作品内在的蕴涵,并能赋予歌声以亲切感和崇高的诗意。安琪莱斯是一位出色的音乐会演唱家,她所演唱的西班牙歌曲(有时自己用吉它伴奏)成为这一领域内的最高成就。此外,她还擅长表演西班牙的民族歌舞。

F. 请问现今世界第一花腔女高音是谁

迪里拜尔中国的第一花腔女高

伊丽莎白.施瓦尔茨科普芙(Elizabeth Schwarzkopf,1915-)
德国女高音歌唱家。生于波兰,曾入柏林高等音乐学校学习,后被吸收为柏林歌剧院独唱演员。引人注目的第一个角色是《那克索斯岛上的阿丽安娜》中的泽比涅塔。1947年起,从花腔女高音转向抒情女高音,首次登上斯卡拉歌剧院的舞台。1951年斯特拉文斯基的歌剧《浪子生涯》初演时任第一女主角。1955年在旧金山首次饰演《玫瑰骑士》中的玛莎琳,九年后又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饰演同一角色。

她的嗓音婉转、灵活、纯净,演唱表现风格细致深刻而又丰富多彩,不仅探究作品的风格和内容,而且有卓越的句法处理。她擅长演唱莫扎特、理查.施特劳斯的歌剧和德奥艺术歌曲。音乐评论家们认为,她在艺术歌曲方面所树立的丰碑,没有第二个女歌唱家能与之匹敌。

G. 世界女高音歌唱家有谁

1,施瓦茨科普芙( Elisabeth Schwarzkopf,1915-)

德国女高音歌唱家,生于波茨南。 1938年在柏林首次演出歌剧,1948年定居英国。她是同时代歌剧女高音中最杰出者之一,尤其以扮演莫扎特《唐乔万尼》中的艾尔维拉、理查?施特劳斯《玫瑰骑士》中的元帅夫人、《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中的策宾内塔和雷哈尔轻歌剧《风流寡妇》中的汉娜着称于世。此外,施瓦茨科普芙也擅长于演唱德国的艺术歌曲,如马勒《少年魔角》,特别是沃尔夫的作品。

2,尼尔森( Birgit Nilsson,1918-)

瑞典女高音歌唱家,生于卡鲁普。 1946年于斯德哥尔摩首次登台,演唱威柏歌剧《魔弹射手》中的阿格泰。1955-1956年在慕尼黑演唱《尼伯龙根的指环》中的女主角布伦希尔德,从此与这一角色结下缘分,成为全球头号瓦格纳女高音,几乎所有重要的《指环》录音都是由她扮唱布伦希尔德。此外尼尔森还是理查?施特劳斯歌剧《莎乐美》和《埃莱克特拉》的女主角最佳人选。

3,苔芭尔迪( Renata Tebaldi,1922-)

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生于佩萨罗。 1944年首次登台,演唱包伊托歌剧《梅菲斯特费勒斯》中的爱伦娜。1946年受到托斯卡尼尼赏识,邀她参加米兰斯卡拉歌剧院复业典礼演出,从此走红乐坛。她是演出威尔第和普契尼歌剧的最重要的女高音之一,嗓音刚劲有力,她扮唱的阿依达至今令人难忘。

4,卡拉丝( Maria Callas,1923-1977)

希腊裔美国女高音歌唱家,生于纽约曼哈顿。 1940年在雅典首次登台,演唱《菲德里奥》中的莱昂诺拉和《托斯卡》女主角。1948年在威尼斯受到塞拉芬赏识,应邀主演贝里尼《清教徒》,将这个美声角色唱得空前饱满、精彩。卡拉丝无疑是20世纪女歌手中名气最大的一个,这虽然与她的两次婚变滋生出种种传闻不无关系,但凭才情出众,卡拉丝终究无愧于她的巨大声誉,毕竟20世纪除她之外没有第二个人能兼唱瓦格纳女高音和花腔女高音这两种角色。迄今在爱乐者心目中卡拉丝仍是诺尔玛、薇奥莱塔和托斯卡的最佳扮演者。

5,路德维希( Christa Ludwig,1924-)

德国次女高音歌唱家,生于柏林。 1946年首次登台参加《蝙蝠》的演出。路德维希最令人难忘的角色是扮演贝多芬《菲德里奥》中的莱昂诺拉。此外她还是德国艺术歌曲的杰出诠释者,尤以演唱马勒《大地之歌》和沃尔夫《意大利歌曲集》着称。

6,菲舍尔-迪斯考( Dietrich Fischcr-Dieskau,1925-)

德国男中音歌唱家,生于柏林。 1947年在弗莱堡首次登台,演唱布拉姆斯《安魂曲》。他是德国艺术歌曲的演唱大师,尤其是舒伯特歌曲,无人可与他平分秋色。在歌剧方面,他是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中的伯爵、《魔笛》中的帕帕盖诺、贝尔格《沃采克》男主角等一系列角色的最佳扮演者之一。此外菲舍尔-迪斯考在宗教声乐作品的演唱方面也有很高造诣。

7,萨瑟兰( Joan Sutherland,1926-)

澳大利亚女高音歌唱家,生于悉尼。 1947年于悉尼首次演出,剧目为珀塞尔的《狄朵与埃涅阿斯》。1959年在英国柯文特花园歌剧院演唱多尼采蒂《拉美莫尔的露契亚》女主角,大获成功,蜚声世界乐坛。从此频繁出演许多因为有了她而重新上演的剧目中的美声角色,成为60-70年代全球首屈一指的美声女高音。

8, 蓓克( Janet Baker,1933-)

英国次女高音歌唱家,生于哈特菲尔德。 1956年首次演出歌剧。60年代饰演了一系列巴罗克时代的歌剧角色,以及埃尔加、布里顿等现代英国作曲家的剧目。此外,她在柏辽兹、马勒的乐队伴奏艺术歌曲的演唱方面,享有很高声望,尤其是和指挥家巴比罗利合作在EMI的录音,迄今仍为爱乐者珍视。

H. 国外的花腔女高音都有谁歌曲从头到尾都花腔的

1、Miliza Korjus

Miliza.Korjus是波兰籍女高音歌唱家,(1909-1980)她的父亲亚瑟,爱沙尼亚国籍,是一名俄国皇家军队的参谋长,她的母亲安娜, 从贵族的身份下嫁于他的。后来,她的父母因故彼此分开了, 她在这期间开始了音乐的学习。当还是少女的时候, Korjus便到处旅行以及演唱。 在列宁时代,迫于某些压力,她逃出了苏联国界,进入爱沙尼亚,与她的父亲团聚。 并于一个名叫Kuno.Foelsch的物理学家结婚了。 经过一段时期的游历,Korjus在德国继续了她的音乐事业。她的歌剧演唱以及录音迅速使她成为欧洲歌手的领军人物,并获得绰号"柏林夜莺" 。甚至有电影制片人听见了她的录音后与她签署了十年的影片合同。 Korjus 的唯一一部好莱坞影片是1938年的《翠堤春晓》。她第二次结婚是与一名叫Walter.Shector的医生, 她在1980 年8月死于心力衰竭。

Militza Korjus - Bell Song from Lakme (Delibes)

Korjus的华丽变奏曲

Korjus在翠堤春晓里的片段。。。

关于Korjus我有她的两张CD。。。一张是以waltz为主。。。还有一张是一些歌剧选段。。。感觉她的演唱的确符合“长笛之声”的美誉。。。水汪汪的花腔。。。。其中影之歌的high A令人印象深刻。。。(MS她的一些录音都是较为早年的。。那时嗓音条件也比较好吧。。。)

2、嘉丽-库契(Amelita Galli-Curci)

嘉丽-库契(Amelita Galli-Curci,1882-1963)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曾在米兰学习钢琴和作曲,自学歌唱。 首次登台演出威尔第的《弄臣》后,1909年在罗马演出比才的《唐•普罗科皮奥》(Don Procopio)。首次登台演出威尔第的《弄臣》后,1909年在罗马演出比才的《唐•普罗科皮奥》(Don Procopio)。 此后去埃及、南美、西班牙和俄国巡回演出,遐迩闻名。此后去埃及、南美、西班牙和俄国巡回演出,遐迩闻名。 1916年开始在美国演出。 1916年开始在美国演出。 1936年演唱普契尼《波希米亚人》后,退出舞台。 1936年演唱普契尼《波希米亚人》后,退出舞台。

Curci的Una voce poco fa

Amelita Galli-Curci - Bell Song(Lakme)

3、Lily Pons

莉丽·庞斯(Lily Pons,1904.4.12-1976.2.13)法国花腔女高音歌唱家(1940年入美国籍)。生于法国德拉吉南。早年在巴黎音乐学院主修钢琴。1925年从戈罗斯梯阿学习声乐。1928年在阿尔萨斯的米卢斯首演歌剧《拉克美》(德里勃作曲,饰女主角拉克美),得到好评。1931年在美国大都会歌剧院演出多尼采蒂的《拉美莫尔的露契亚》中的露契亚,声震美国。1931-1938年在美国大都会歌剧院和布宜诺斯艾利斯科隆歌剧院演唱,同时又去欧美各地旅行演出。1964年退休。1972年,以68岁高龄,又在纽约爱乐乐团的伴奏下举行过晚年的一次成功的音乐会。

她的嗓音优美流畅,富于高度的灵活性,音域宽广、表情生动,是20世纪前半叶继嘉丽·库契(Galli-Curci)之后最受欢迎的花腔女高音之一。擅唱露契亚、拉克美、吉尔达、罗西娜、迷娘、阿米娜等。

LILY PONS SINGS FROM LUCIA 1937

Lily Pons - Una voce poco fa

LILY PONS SINGS LIKE A BIRD FILM 1937

Lily Pons的这套比较早期的录音

声音还不是很开很干涩,花腔运用也较为突出。。。而这张

都是一些较晚的录音。。。。(四五十岁这样)感觉虽然MS更花了点。。。但音色却有点开始干涩了。。。有时MS还有“断层”= =。。。。。

4、Erna Sack

艾娜·萨克(Erna Sack,1898-1972),德国着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1898年2月生于德国施潘道(今属柏林),1972年卒于德国威斯巴登,享年74岁。

Erna Sack是上世纪三十年代闻名遐迩、显赫一时的“德国夜莺”。她天生一副好嗓子,无师自通。这位能唱跨越四个八度的天才,极度尖高花腔女高音, 在三十年代中期的 Telefunken 灌录了大量最有价值的唱片。

Erna Sack 拿手好戏, 轻歌剧, 美声炫技的意大利曲子,当时之流行曲。

Erna Sack - Voices of Spring(后半段)

注意前面几秒,不要被吓到。。。。。

Erna Sack - 蓝色多瑙河

这个人动不动g3、a3乱来- -。。。还经常出现长达十多秒的高音。。。。听她的CD经常要做好心理准备= =。。。。MS最高音能唱到b3.。。。

5、Mado Robin

马多•罗宾(Mado Robin,1918-1960),法国花腔女高音。有世界超级花腔女高音,"法国夜莺"的美誉。

她是二十世纪美声体系中唱得最高的两个女人之一(另一个是erna sack),尤其在她不滥用高音时,最富艺术性的演唱。

Mado Robin是位天赋异禀的女高音,她能做到一般女高音使尽全力也达不成的任务-“轻松愉快地”唱出比high-C高八度的音,而且音高愈高时,她的控制力就愈见稳定,不只如此,Robin的嗓音甜美无比,这使她成为一位无与伦比的花腔女高音。

令世人惋惜的是Mado Robin 42岁就英年早逝。

Mado Robin的Lucia疯狂场面的片段(最后那个音有b3.。。。。)

Mado Robin - Una voce poco fa

这人唱起来有个规律:最后一个音都是向上拔的- -。。。所以要听最高音的话就去跳到最后吧= =。。。。

6、Maria Galvany

Maria Galvany (1876-1949)着名西班牙花腔女高音。

Maria Galvany1897年首次在露西邸歌剧院登台,其后在若干重要歌剧院演唱,虽然从未在斯卡拉、科文特花园、大都会等最重要的歌剧院。

1949年,galvany在里约热内卢去逝。

(有评论说:西班牙花腔女高音往往高音区发达,擅长跳音,有器乐化的花腔技巧,但声音的legato能力较差(似乎存疑),有时花腔运用过于机械生硬,太过炫技花哨;Maria Galvany是这方面的典型人物,她的缺点和优点同样明显。)

Maria Galvany - Arditi - L'incantatrice

Maria Galvany - Der Holle Rache

缝纫机般的花腔- -。。。。据说晚年境况悲凉。。。。从这张CD上发现其实她的legato能力也不差。。。。而且低音区也相当结实。。MS还是个大号花腔。。。。只是录音质量实在有限。。。她的技术听起来多少有点打了折扣。。。。

7、Luisa Tetrazzini 泰特拉齐妮

Luisa Tetrazzini (1871~1940),意大利花腔女高音歌唱家,1871年 6月29日生于佛罗伦萨,1940年4月28日卒于米兰。

Luisa Tetrazzini被誉为意大利佛罗伦萨“夜莺”,高音c以上头声极为出色,有着名的高音e。

在佛罗伦萨音乐学院从其胞姐埃娃和切凯里尼学习声乐。1890年在该市的帕格利亚诺剧院首次登台,扮演《非洲女郎》中的伊内兹。继在意大利一些剧院演出后,到国外献艺,其中到过圣彼得堡、马德里、墨西哥和布宜诺斯艾利斯,曾被誉为阿根廷第一女高音。1907和1908年,她先后在伦敦科文特加登和纽约曼哈顿歌剧院扮演《茶花女》中的薇奥莱塔,获得成功。她所擅长的角色还有露契亚、吉尔达、罗西娜、阿米娜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意大利多次义演,战后也多次举行音乐会。虽然她的低音略嫌苍白稚气,但是她的中声区和高声区却格外优美饱满,高音C以上的音尤为出众。她所演唱的华彩段和跳音,灵活流畅,造诣极高。是当时最卓越的花腔女高音之一。晚年执教于米兰。逝世时一贫如洗,由国家出资将她安葬。
Luisa Tetrazzini以演出《茶花女》中的薇奥丽塔和《弄臣》中的吉儿达等角色最受称道。

(身材不怎样- -。。。。)

Una voce poco fa (感觉还不错。。。)

铃歌

一段录像。。。。

她也算是老牌花腔了。。。声音比较掩盖一点。。。

I. 花腔女高音的角色及名家

莫扎特,《魔笛》:夜后
莫扎特,《后宫诱逃》:康斯坦茨
莫扎特,《伊多门农》艾莱克拉
奥托·尼古拉,《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弗特女士
威尔第,《纳布果》:阿比盖勒
威尔第,《茶花女》维奥列塔
葛塔诺·多尼采蒂,《安娜·博林娜》皇后安娜波龙娜
葛塔诺·多尼采蒂,《玛丽亚司图亚德》女皇司图亚德
葛塔诺·多尼采蒂,《魔鬼罗伯特》女皇伊丽莎白一世
葛塔诺·多尼采蒂,《毒饮》,波佳
贝利尼,《诺尔玛》诺尔玛
贝利尼,《丹达碧翠斯》碧翠斯
托马斯,《哈姆莱特》奥菲利亚 威尔第,《弄臣》:吉尔达
查尔斯·古诺,《罗密欧与朱丽叶》:朱丽叶
理查·施特劳斯,《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策宾妮塔
约克·奥芬巴赫,《霍夫曼的故事》:奥林匹亚
葛塔诺·多尼采蒂,《拉美莫尔的露琪亚》露琪亚
葛塔诺·多尼采蒂《联队之花》玛丽
葛塔诺·多尼采蒂,《夏莫尼的琳达》琳达
贝利尼,《清教徒》埃尔维拉
贝利尼,《梦游女》阿尔米娜
亨德尔,《凯撒大帝》克里奥佩特拉女皇
托玛斯《迷娘》费泽琳娜 吴艳彧(中国)
吴霜(中国)
吴碧霞(中国)
迪里拜尔(中国)
琼·萨瑟兰(澳大利亚)
周小曼(中国)
周小燕(中国)
爱狄塔·格鲁贝罗娃(捷克)
曹秀美(韩国)
米莉莎·科犹斯(Miliza Korjus)(波兰)
莉丽·庞斯(Lily pons)
罗贝塔·彼德丝 (Roberta Peters)(美国),
加里·库契(意大利)
玛利亚·卡拉斯(美籍)
娜塔莉·德赛(法国)
戴安娜·达姆娆(Diana Damrau)(德国) 塞西莉亚·芭托莉
梁宁
薇薇卡.洁娜丝(Vivica Genaux)(美国)

J. 介绍几个世界着名的‘男、女高音音乐家’的名字

男高音(tenor)是一名音域占C-c2共15度的歌唱家。他们按音色、音区等不同特点分为:抒情男高音(lyric tenor)和戏剧男高音(dramatic tenor)。柴可夫斯基的歌剧《黑桃皇后》中的男主人公格尔曼,就是典型的戏剧男高音。
1恩里科•卡鲁索(Enrico CARUSO,意大利,1873年-1921年)
2沃夫冈•文狄格森(Wolfgang WINDGASSEN,德国,1914年—1974年)
3马里奥•德•摩纳哥(Mario del MONACO,意大利,1915年-)
4弗兰科•科莱里(Franco CORELLI,意大利,1921年—2003年)
5尼可莱•盖达(Nicolai GEDDA,瑞典,1925年-)
6詹姆斯•金(James KING,美国,1925年-)
7杰姆斯•麦克莱肯(James McCRACKEN,美国,1926年-)
8阿弗雷多•克劳斯(Alfredo KRAUS,西班牙,1927年-1999年)
9五十岚喜芳(IGARASHI Kiyoshi,日本,1928年—)
10卢奇亚诺•帕瓦罗蒂(Luciano PAVAROTTI,意大利,20世纪后半叶三大男高音,1935年—2007年)
11普拉西多•多明哥(Placido DOMINGO,西班牙,20世纪后半叶三大男高音,1941年-)
12卡雷拉斯(José CARRERAS Coll,西班牙,20世纪后半叶三大男高音,1946年—)
13锦织健(NISIKIORI Ken,日本,1960年—)
14罗伯托•阿蓝尼亚(Roberto ALAGNA,法国,1963年—)

女高音(soprano)音域指成年女歌手能达到的声音频率(而非响度)最高的(通常是C3-A4)范围。注意,英文中soprano一词还表示一个系列的乐器中声音频率最高的一种。
1. 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希尔维亚•达拉•贝内塔
1992年贝内塔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贝内戴托•马尔切洛音乐学院。随后在阿尔多•切卡托、德尼亚•马佐拉和卢西亚娜•萨拉等音乐大师的指点下继续深造。
贝内塔作为花腔女高音,在众多世界大赛中获奖无数,其演出足迹遍布世界各大着名剧院和音乐厅。演唱曲目范围之广,几乎涵盖了从巴赫到布里顿时代的所有主要歌剧作品。着名指挥家伯纳德、阿莱曼迪、切卡托、布雷辛、卡米纳蒂、韦伯、莫兰蒂和欧文等都曾与她同台献艺。
2. 意大利女高音Giorgia Fumanti
意大利跨界女高音乔琪亚•芙曼蒂 从2004年以来,就已经凭着那一口优美的女高音征服欧洲、亚洲和北美各地,被誉为新世代的美声跨界天后。这位谦虚而美丽的意大利女高音,来自中世纪古城斐维扎诺,留着一头乌黑长发、带有几束紫色的挑染、一双蓝色的大眼睛。乔琪亚•芙曼蒂原本是演唱古乐闻名的合唱团员,后来成为瑜珈导师和气功师,还是一位积极投入公益,长期帮助残障儿童、满怀爱心的社会工作者。乔琪亚因为当初发掘波切利的意大利流行巨星苏可洛慧眼独具,认为她是个可造之才,因而崛起。当时她正在帕玛音乐院进修,并找老师接受私人声乐训练。随后乔琪亚因为登上欧洲着名的电视音乐会而一夕成名,之后更因为电子音乐大师范吉利斯(《烈火战车》、《南极物语》配乐)钦点她合作专辑,把她推上了跨界美声天后的宝座。
Giorgia Fumanti自有其非凡的歌唱魅力,被男高音歌唱家卡雷拉斯从众多歌唱家中挑选出来并成为歌王2006年年底世界巡演的特别表演嘉宾,而从2004年以来,就已经凭着那一口优美的女高音征服欧洲、亚洲和北美各地,被誉为新世代的美声跨界天后。
3. 苔芭尔迪
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生于佩萨罗。1944年首次登台,演唱包伊托歌剧《梅菲斯特费勒斯》中的爱伦娜。1946年受到托斯卡尼尼赏识,邀她参加米兰斯卡拉歌剧院复业典礼演出,从此走红乐坛。她是演出威尔第和普契尼歌剧的最重要的女高音之一,嗓音刚劲有力。
4. 阿德琳娜.帕蒂(Adelina Patti,1843—1919)
被公认为声乐史上1861—1906年近50年间世界上最伟大的女高音歌唱家。无数的艺术家拜倒在她的歌唱下,有人把曲子题献给她,她的歌声也为罗西尼、威尔蒂、李斯特等众多作曲家所激赏,也影响了一代的歌唱家们。比她小的Tamagno、Battistini、Plancon、Lilli Lehmann、de Lucia、Melba也都经历了十九世纪末,但他们是处于两个世纪交替阶段的歌唱家,他们的演唱录音也预示了二十世纪声乐技术风格的变革,但帕蒂是纯粹的十九世纪的美声演唱风格(虽然她也唱了威尔第),她完全是属于十九世纪的最优秀的歌唱家。在她1906年63岁在伦敦阿尔伯特音乐厅举行了告别音乐会后,早已年过中年的梅尔巴才成为所谓“首席女高音”。

帕蒂,1843年生于马德里,1919年卒于威尔士。意大利歌唱家,1861—1906年近50年间世界上最伟大的女高音歌唱家。1859年,早在16岁,她便在《拉美摩尔的露契亚》中扮演女主角。1861年,她登上伦敦科文特花园剧院,首演剧目是《梦游女》,并被立即公认为当时最伟大的女高音,年仅十八岁。1868年,她和歌剧史上伟大的女中音阿尔波尼一起在罗西尼的葬礼上演唱。她的音域极其宽广,声音充分体现美、活、正,高音达到f3。她基本上是花腔女高音,但也能演唱如《游吟诗人》中的莱奥诺拉和《茶花女》中的薇奥莱塔、《阿伊达》这样戏剧性的角色。她在伦敦科文特花园剧院连续25年演唱多尼采蒂、罗西尼、贝利尼、威尔蒂、梅耶贝尔等歌剧角色达30个以上。1906年在伦敦举行告别音乐会,从而正式结束她唱达50年的歌唱生涯,在1914年,71岁的帕蒂复出举行了一次义演。(《外国音乐辞典》/上海音乐出版社,《牛津简明音乐辞典》/人民音乐出版社)

无数的艺术家为她的歌声所倾倒。萧伯纳曾这样描述帕蒂:“这精彩的声音工具有着宽阔的音域,像小鸟一样灵活,这是独一无二的一个真正女人和儿童的富有魔力的声音的组合!向人施加她的魔力。多伟大的女性!一个最高级的艺术家,能够完美完成每一项技术上的难度,象萨拉萨蒂在小提琴上那样”,然而威尔弟说得更简洁:“她是大自然产生无与伦比的完美的艺术家”(An artist by nature so perfect that perhaps there has never been her eqeal)(《Adelina Patti》pearl GEMM CD 9312)。作曲家Doppler (1821 - 1883)写了长笛作品《La Sonnambula, Paraphrase en Souvenir de Adelina Patti, Op. 42》献给帕蒂。

帕蒂也影响了一代的歌唱家,女高音大师Emma Eames(1865—1952)1889年在巴黎歌剧院首演,而在她首演前三个月,帕蒂和波兰男高音Jean de Reszke刚在古诺指挥下在同一地点演出了《罗米欧和朱利叶》(这是Jean de Reszke和帕蒂一生唯一的合作),Eames自从她小时在波士顿看过帕蒂的演出后,就成了帕蒂的崇拜者。她后来充满感情的回忆道:“我不能想象还有什么从嗓音出来的声音比这更美……。帕蒂的歌唱显示了完美的理论,她用最小的努力取得最大的效果”(《Emma Eames》Harold Bruder/ROMOPHONE 81001-2)。

马勒的爱将,伟大的德国花腔女高音Selma Kurz(1874—1933)也是在帕蒂的熏陶和影响下成长的。在Selma Kurz的女儿Desi Halban写的回忆其母亲的长篇文章中,她向我们讲述了不少鲜为人知的关于其母亲的趣事,例如她母亲Selma Kurz很小就是家中的小小歌唱家,小时候经常在晚上邻居聚会时站在桌子上为大家唱歌,而后来的钢琴家施纳贝尔正是她家的邻居和童年的玩伴。Desi Halban还提到一件事,当她母亲还是个年轻姑娘时,有一次去伦敦,当她母亲模仿帕蒂的方式在旅店练习咏叹调时,她住的旅店正好帕蒂也下榻。这位令人尊敬的艺术家听到了,听了一会后,她派人把母亲请去,问她如何知道用这些方式唱她这些没有出版过的旋律片断,Kurz解释说,她是一个歌剧的真正爱好者,知道点音乐知识,还有着惊人的记忆,所以平常她能随口哼出帕蒂的所有旋律。帕蒂给了Kurz鼓励,告诉她,她有美丽和训练有素的声音(《My mother:Selma Kurz》 Madame Desi Halban/《Selma Kurz》CLUB 99 CL99-43)。

在她晚年62、63岁时,她录制了她的21首不同的曲目,其中有10首曲目录了两次,还有1首谈话录音,共计32首录音存世。除了英国男中音Charles Santley (1834-1922)的录音外,帕蒂的录音也许是演唱者距今年代最久远的录音,而且还是十九世纪“歌唱女王”的录音,因此,帕蒂的这二、三十首录音是我们所能听到的最珍贵的声乐历史录音。关于这些录音,Pearl公司帕蒂专辑的评论者认为,帕蒂的这些录音需要聆听者有训练有素的耳朵和声乐知识,因为我们听到的声音已经远远不在其最巅峰时期了。录音技术到来和完善得太晚了。我们能听到的只是帕蒂在其舞台生涯晚期的歌声,这些录音显得换气声较大,有的歌曲被降调到次女高音的演唱音域,与她那些伟大的岁月相比,这些录音甚至是微不足道的。能肯定的是她的这些录音距离她巅峰期极富魔力的声音已相去甚远,但对于一个训练有素的耳朵来说,我们还是能从这些录音中发现帕蒂的伟大,她令人愉快的温暖的演唱风格。无疑帕蒂自己对她这些非常有限的录音是感到愉悦的,因为她在晚年经常在威尔士庄园放这些录音给她的客人听。

大约有三家唱片公司出有比较完整的帕蒂的录音,英国Nimbus公司的《Adelina Patti的年代》收录有帕蒂的六首录音,在其网站上还可以听到1906年63岁的Patti演唱的Yradier:La Calesera,这也是她极少的录音中最优秀的之一,令人难以置信的保持了少女一样充满魔力极其新鲜的气息,令人百听不厌(http://www.wyastone.co.uk/nrl/pvoce/7840b.html)。英国Pearl公司1988年出的Patti专辑,我认为是欣赏帕蒂的最佳选择,非常真实的记录了帕蒂的21首不同曲目的录音。Marston公司的Patti的录音全集比Pearl公司多出了十首曲目的另一次录音,但我认为Pearl公司的更可信些。其余的公司如EMI等在个别集锦唱片中收有个别帕蒂的录音,例如《梦游女》中的“花儿凋谢”(Ah!Non credea mirati...) 唱段,这也是帕蒂留存的最优秀的录音之一。

Nimbus公司的《Adelina Patti的年代》和歌唱家说明:
http://www.wyastone.co.uk/nrl/pvoce/7840b.html
(第6首可在线收听1906年63岁的patti演唱的Yradier:La Calesera)
http://www.wyastone.co.uk/nrl/pvoce/7840c.html
Marston公司的patti专辑和歌唱家说明:
http://www.marstonrecords.com/patti/patti_liner.htm
Pearl公司的patti专辑:http://www.amazon.com/exec/obidos/tg/detail/-/B000000WT0/qid=1052657696/sr=1-18/ref=sr_1_18/104-4255010-9855931?v=glance&s=classical
长笛大师Rampal录制的 Doppler (1821 - 1883)献给patti的作品:
La Sonnambula, Paraphrase en Souvenir de Adelina Patti, Op. 42
http://www.towerrecords.com/proct.aspx?pfid=1190975&cc=USD

帕蒂的数本研究专着之一:
http://www.amazon.com/exec/obidos/tg/detail/-/0931340608/qid=1052700226/sr=1-4/ref=sr_1_4/104-4255010-9855931?v=glance&s=books

5. 塞西莉亚•芭托莉(Cecilia Bartoli)
1966年6月4日生于罗马,她的父亲是罗马歌剧院合唱团的成员,母亲是抒情女高音。芭托莉自幼喜欢音乐,因为生活在歌剧院这样的环境里,芭托莉从小就耳濡目染,浸淫在音乐之中。

1985年,芭托莉参加了罗马电视台组织的“天才”节目,第一次亮相就与着名女高音歌唱家里恰蕾利合作演唱《霍夫曼的故事》中的《船歌》,同时还演唱了《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中罗西娜咏叹调。芭托莉皎好的容貌与惊人的声乐技巧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初露锋芒。1986年,芭托莉的演唱受到指挥大师卡拉扬的赞许,晚年的卡拉扬竭力提携后辈,于是,芭托莉幸运地被邀请参加1990年萨尔茨堡复活音乐节。

1989年,芭托莉在罗马歌剧院首次登台演唱《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中的罗西娜,引起轰动,人们惊呼罗西尼时代的罗西娜重返人间。这次成功为芭托莉赢得了声望,汉堡、苏黎世、科隆等地歌剧院相继邀请她出演歌剧。

1990年7月,芭托莉参加了在纽约举行的莫扎特音乐节,当时她演唱的莫扎特歌剧角色得到了广泛认同。芭托莉的艺术道路与迪卡唱片公司的音乐总监与资深制作人克里斯托弗•雷本慧眼识才不无关系。芭托莉的首张专辑《罗西尼咏叹调》,获得了20万张的销量,并且上了“告示牌”古典排行榜,成为当年古典音乐唱片发行的奇迹,芭托莉也成了首录专辑即获成功的典范。1992年2月,巴伦伯伊姆邀请芭托莉在芝加哥演唱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和《女人心》,赢得了评论界的很高评价。

1992年是芭托莉事业辉煌的一年,她同时荣获《时代》《美国音乐》《BBC音乐杂志》授予的年度最佳古典艺术家奖。1994年芭托莉在苏黎世歌剧院成功演唱了罗西尼的歌剧《灰姑娘》。她的声音低音区扎实稳健,花腔技巧炉火纯青,过渡音举重若轻,渐强渐弱的变化更是不着痕迹,爆发力很强,音色丰满。

在此次迪卡公司推出的CD《玛丽娅》中,芭托莉以其极具个人特色的深情演唱,引领乐迷体验十九世纪的音乐风情。也正是由于玛丽亚与芭托莉的音域同属次女高音,并拥有着相似的艺术经历,使得这张专辑的演绎更加迷人。

阅读全文

与德国有哪些花腔女高音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48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3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1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1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6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18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8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2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6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69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0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1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1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4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6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10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0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9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