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德国法西斯的知识
铭记德国法西斯兴起的历史教训
作者: 袁伟时 | 2005年05月13日14时20分
铭记德国法西斯兴起的历史教训
——答《看世界》特约记者于平
看世界:同样是世界大战,但人类社会对于二战的反思活动要远远多于一战,为什么会这样?
袁伟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其实是欧战,它的规模、时间、残酷都无法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比拟。更重要的是这两次战争的基本原因是一样的,正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没有彻底反思,孽根未除,20年后更残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就爆发了。痛定思痛,才有许多优秀的史书和剖析大战根源的着作问世。说到底,战争是人类文明史的变态,是人性黑暗的记录。敢于直面黑暗、反思罪责的着作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近年来好些清算法西斯和极权主义的着作翻译出版,是对中国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贡献。
看世界:二战为什么会发生,二战的发生是一种偶然还是必然?
袁伟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当然不是偶然的。这个问题其实可以归结为:为什么东西两半球为什么会形成德国和日本这样的两大战争策源地?
日本的情况以后再说,我们先集中讨论德国。简单地说,19世纪以来,德国民族国家建立和统一,他们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都是片面和畸形的,因而成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纯粹的偶发事件: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民族主义团体的成员、19岁的中学生刺杀了到波斯尼亚首府检阅军事演习的奥地利王储,这本来是一件不是太大的刑事案件。但正在虎视耽耽冀图建立世界霸权的德意志,正好利用这件事发动侵略,8月1日世界大战就爆发了。这场战争迟早都会爆发,问题只是找到什么藉口罢了。
德国是19世纪60至70年代,普鲁士实行俾斯麦的铁血政策实现统一的。在此基础上,它在90年代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工业生产的16%(日本只占1%),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达13%,加上一贯实行军国民主义,军力强盛,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一流强国。以此为基础,他们冀图称霸世界。经济发达不一定会成为侵略别国的帝国主义国家,但如果同错误的文化传统相结合,法西斯主义就会应运而生。
看世界:二战前,德国为什会法西斯化,并在后来成为二战的策源地?
袁伟时:三大因素促成这样的局面:
第一是国家和民族的屈辱被野心家利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缔结的凡尔赛条约对德国非常苛刻,除了放弃所有殖民地外,还丧失了将近七分之一的领土,75%的铁矿,44%的生铁生产能力,28%的钢生产能力和26%的煤炭产量。此外,1921年5月21日前,必须交付 200亿金马克的现金或货物。1921年4月进一步规定赔款总额为1320亿金马克。1923年1月法国和比利时更以德国不履行赔款为藉口,出兵占领了德国重工业最集中的鲁尔区。
第二是民众迫切希望摆脱经济困难的局面。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全世界陷入经济危机,德国经济更陷入破产状态。1923年德国经济崩溃,马克成了废纸,中产阶级和工人一生积蓄顷刻荡然无存。后来虽然有所恢复,但1929年开始的世界经济大危机又使它的经济掉入深坑。
在这样的状况下,希特勒和纳粹党就趁机崛起了。纳粹(德国法西斯)的全名是国家或民族社会主义。用希特勒在1927年6月24日所讲的话来说:“最高的民族主义实质上等于最高的民族福利;最高的社会主义等于对民族、祖国深沉的爱;因此,两者都意味着履行共同的种族义务。” 在天才领袖和伟大的党领导下,依靠集体实现民族复兴和改善生活状况,对急于摆脱国家屈辱和经济困难的德国人来说,不失为适时和动听的号召。
第三是文化传统中的负面因素,为法西斯滋长准备了厚实的土壤。
为什么德国人会对希特勒的煽动声声入耳呢?除了上述原因外,还与德国文化传统息息相关。
德国的统一道路是畸形的。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各民族建立民族国家和统一的国内市场的要求必然日趋强烈。德意志人是众多部族的混合体,政治上也是长期分崩离析,没有统一的可以称之为德意志的国家。17世纪中叶,德意志人分别居住在314个邦和1475个独立骑士领地上;直至18、19世纪,席勒、歌德等文化巨人还一再追问:德意志兰,它在哪里?经济、文化的发展,抵抗外来侵略,都迫切需要统一的国家。可是,普鲁士和奥地利两大德意志邦国的争霸又使统一大业倍加混乱和艰难。
这项历史使命是1862年9月被威廉一世任命为普鲁士政府首相的俾斯麦通过三次战争完成的。上台一周后,他就慷慨激昂宣布:“所有德意志人”“不可避免地将通过一场严重斗争,一场只有通过铁与血才能解决的斗争来达到目的。” 1864年,普鲁士联合奥地利打败丹麦,基本上解决了易北河三个公国的归属问题。1866年6、7月间历时七周的普奥战争,把奥地利逐出德意志民族的争霸圈,建立了北德意志联邦。1870年7月开始的普法战争,北德意志联邦和南德意志诸邦联合组成50万人的德意志民族军,打败了法国,不可一世的拿破仑三世成了俘虏。俾斯麦宣布成立新的德意志帝国,1871年1月威廉一世在巴黎凡尔赛宫戴上这个帝国的皇冠。
这个铁与血的畸形统一过程,集中体现了德意志文化中的负面因素。同它的人种一样,德意志文化传统是驳杂的。歌德、席勒、康德、贝多芬……一系列光辉名字为人类文化增添了绚丽的篇章。他们代表着德意志文化中的自由传统。但是,这个民族的文化也包含三个畸形传统:民族主义、军国主义和所谓社会主义。
以民族主义来说,它潜伏着两个非常危险的癌细胞:一是反犹主义,这是颇为普遍的欧洲病,在将近两千年的岁月里,把犹太人妖魔化为吸血鬼,嗜血、贪婪、卑鄙等等几乎一切可以说出或说不出的恶名都被加到了犹太人的身上;想方设法排斥他们,限制他们的自由。另一是雅利安人优越论。用希特勒的话来说,“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一切人类文化,一切科学、艺术和技术成果,几乎完全都是雅利安人创造的产物。”
另一不应忘记的传统是17、18世纪普鲁士崛起,统治者就蓄意培植非常彻底的军国主义。例如,1713至1740年间在位的威廉一世,被称为“士兵王”,他以四条措施推进军国主义化:(1)只有224万居民的王国,军队人数竟达8万3千人,青年男子10%以上都当兵去了。(2)财政收入的85%用于军队。(3)因为实行的是长子继承制,把除长子以外的几乎所有容克贵族子弟从小就进入王家的军事学堂,使之在利益和荣誉感上成为忠诚于王室的军官。(4)在军队训练中,把纪律、服从、尽忠职守、“国家利益”至上贯彻始终。威廉一世拿着大棒在操场上亲自训练士兵。与此同时,他推行普遍义务教育,在学校中则强制向军队学习,从而使全民军国主义化。
在思想教育中突出“国家利益”至上的同时,致力于发展经济、文化教育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失业救济、社会保险等等措施是在德国首先建立的,西方学者称之为 “社会主义”。总之,从利益和思想灌输两方面竭力以集体(民族、国家)压倒和掩盖个性。经过二百多年的熏陶,德国人形成了这样的性格:“只要皇帝命令他们齐步前进,他们就默默服从”!或者如着名的社会民主党领袖倍倍尔所说:“他们会按照上面的命令把我或任何人枪杀”!最后则归结为把国家完全置于军事控制下,致力于对外扩张,从普鲁士国王、德意志帝国皇帝到希特勒无不如此。希特勒就扬言:对“民族社会主义运动”来说,“保证德国的生存空间是我们的最高原则。”
早在1895年,一些德国知识分子为此十分焦虑,他们写道:“一个巩固的国家权威,应该和个性自由开展结合在一起的,这一切对德国比对其他民族更为不可缺少……精神高尚的人正怀着恐怖的心情开始看待今天民族感情在运动着的种种形式——国家当局表现为管得太宽和警察式地随心所欲……这一切邪恶势力就汇合起来禁锢了德意志民族的自由精神”。
一个不应忘记的现象是:从德意志皇帝到希特勒都是以人民(Volk)或国家、民族这些神圣的名义要求公民放弃个人自由的。希特勒说:“一个民族的思想和意志自由,要比个人思想和意志自由有价值得多。” 他们把议会民主说成是“德国民族的祸根”。宣称要建立超越议会民主的“人民国家”。他们推行极权主义,致力于建立政府控制一切的制度。用墨索里尼的话来说是:“我们控制了国家的政治力量、道德力量、经济力量……总之控制一切”;“国家之外,没有任何个人或团体”。当集体吞噬了个人,自由被剥夺,领袖则以国家、民族的名义发号施令时,德意志国家、民族和老百姓固然吃尽苦头,世界则遭受莫大的灾难。
看世界:奥斯威辛已经成为欧洲乃至世界反思二战的一个标志,奥斯威辛在人类文明史上有什么样的价值?德国在二战中的悲剧性角色又给世界以怎样的警示?
袁伟时:任何民族都是从吃人生番演变成文明人类的。发动两次世界大战,包括奥斯维辛屠杀在内都是极其丑恶的返祖现象。它的警钟长鸣,警示人们永远不要忘记用千百万死难者生命换来的教训。我想有些基本观念是应该永志不忘的:
第一.民主和法治是一切国家和民族复兴的不二法门。
不要以为德国人特别残忍。任何人,任何国家的国民,本来都有野蛮和文明两个方面。文明就是约定俗成或通过合法程序制定的规则和制度。只有后天灌输的这些规则和制度才能约束、制止人类的野蛮本性。民主和法治是迄今为止人类逐步形成的最好的制度和公共生活规则。德国人就是因为摆脱了民主和法治的约束才犯下大屠杀的滔天罪行的。
离开分权制约,任何官员或迟或早都会干出错事、坏事乃至犯罪。1933年1月希特勒被任命为总理之际,内阁中只有三名纳粹党员,处于少数地位。但他们利用 2月27日的国会纵火案,立即下达紧急法令,终止了言论、出版、集会和结社自由,并在3月23日利用与小党结盟,取得国会多数,通过了《授权法》,使希特勒政府可以在没有国会或总统授权的情况下自由行动。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公开说:“人民统治的真义是指一个民族应被它的最有能力的个人,那些生来适于统治的人所统治和率领”。元首独裁制度在德国建立起来了,这是接踵而至的发动战争和种族屠杀通行无阻的根本原因之一。
第二.任何民族都应该摆脱的民族主义煽情的欺骗。
世界上只有劣等的制度,没有劣等民族。一切种族、民族优越论的叫嚣都是欺骗。
对被压迫的民族说来,有两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是可不可以不择手段报复敌人?以暴易暴不可能挽救任何国家。
二是可不可以为了“国家利益”践踏公民权利?德国当然有清醒的知识分子,但他们的言论自由被剥夺,信息自由流通被意识形态灌输所取代。阿伦特把法西斯极权主义界定为以意识形态恐怖为特征的新的统治形式;这是非常正确的。无声和顺从的德国人让法西斯得以横行。
德国人是在高唱“德国,德国,高于一切”和“德国,德国,统治世界”,去屠杀犹太人和侵略别国的。
无论革命还是改良,离开民主和法治都不可能真正实现国家复兴,人民必然以这样那样的形式饱受折磨。
第三.应该以对人的价值的高度尊重,以现代人权已有的成就为标准,彻底清算各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糟粕。盲目肯定本民族文化中的一切是可怕的。
看世界:中华民族在二战中遭遇了巨大的悲怆与屈辱,中国应该从二战中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袁伟时:中国人深刻反思本国历史的着作很少。一个走了那么多弯路、付出如此巨大代价的国家,居然没有着力寻找自己的弱点,这很不正常。这是不能不填补的空白。
不要忘记19、20世纪中国曾经长期以德为师。
愤于中国的贫弱,清末民初中国知识阶层就曾力倡军国民教育。晚清新政期间至民国初年,教育方针中都曾把“尚武”列为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辛亥革命后,蔡元培出任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便一再叨念军国民主义,说“尚武,即军国民主义也。” 明显受到德国的影响。
1931 年5月,国民政府在南京召开决定国家大计的“国民会议”。蒋介石在会议的第一天便公开提出必须在中国建立法西斯主义的统治。于是一批又一批党政军大员被派往德国和意大利考察;德国顾问包括柏林警察总监则请进来盘踞军政要津;决心贯彻法西斯主义,奉蒋介石为唯一领袖的力行社、复兴社等组织纷纷成立,而在这些组织推动下鼓吹法西斯主义的书刊如雨后春笋。《法西斯蒂及其政治》、《法西斯意大利政治制度》、《希特勒与国社党》及法西斯蒂小丛书等鼓吹法西斯主义的着作顺利通过国民党图书检查制度大量出版,而其执笔者和组织者竟是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秘书室的要员。蒋介石个人独裁统治确立后,曾毫不含糊把包括教育在内的社会生活军事化作为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更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的是:进入19、20世纪后,中国所以饱受侵略、欺凌,根本原因在于我们抗拒外来先进文化,没有建立起现代化的社会制度。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如果逐步健全民主制度,公民权利得到保证,告别内战,日本未必敢那么猖獗大举侵略。
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应忘记,中国传统文化中,集体吞噬个人也是普遍现象,国民党的专制统治就是用“国家之上”、“民族至上”为外衣的。这些正是统治者推行“以德为师”的思想基础。
看世界:二战中,同盟国最终取得了胜利,这样的胜利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具有怎样的意义?怎么理解二战庆祝和纪念活动对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作用?
袁伟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意大利法西斯和日本帝国主义覆灭,这是对反民主、自由和侵略势力的巨大打击,这意味着和平、民主、自由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人类文明的主流。60年后,这个趋势更是势若长虹!纪念活动有利于鼓舞人们继续完成有关的未竟事业。
看世界:二战导致了国际刑事法庭以及联合国等国际机构和组织的诞生,这是基于怎样的教训?
袁伟时:世界逐步走向一体化,这是17世纪以来逐步显现,而在20世纪下半叶加速前进、无法抗拒的进程。这样的地球村需要“世界政府”——各种形式的管理机构。联合国、WTO、世界银行、国际法院和国际刑事法庭等等逐步建立和完善,是符合历史行程的,也是总结20世纪二三十年代没有妥善处理国际争端和对侵略罪行采取绥靖政策教训的产物。不管这些组织还有多少缺点,我们都应该爱护它们,让他们在运作中逐步自我完善。
前些年一些国家的种族屠杀被制止,再一次证明了这些机构的价值,显示人类确实变得聪明一些了。
看世界:现实是历史的继续,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国家间关系的影响并没有结束。德国与西欧之间特别是德法之间实现了和解,而日本与亚洲特别是中日之间的纠葛却时常凸现,您能否比较一下这两种不同情况?德法之间的最终和解可以给中日关系什么启示?
袁伟时:德国法西斯的架构被彻底摧毁,从核心领导人到基层骨干的罪行都得到应有的惩处;而日本的专制统治和军国主义架构(国内一些学者称之为法西斯,而国外多数学者认为从严格的学术观点看,它与法西斯有别)也被改造和拆毁,但是其最高标志天皇犹在(尽管其权力已被剥夺),一些战犯很快复出,这些都妨碍从思想上彻底清算过去的罪行。这是两个主要侵略国最大的差异。面对这样的局面,我认为有些观点应该明确:
1.督促日本政客和人民正视侵略罪行,永远以史为鉴是应该的。但是,作为中国人也应冷静地看到,由于民主、法治制度已经在日本生根,经济上的清算比较彻底,和平宪法的基本条款仍然保留,日本复活军国主义的危险性不大。中国亦已今非昔比。如果不清醒地看到这个全局,中国就有陷入与之进行军备竞赛陷阱的危险,不利于推进现代化事业。
2.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相当迅速,中国与日本在经济上已经难解难分。以欧盟为榜样,建立亚洲共同市场的时机已经成熟。作为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组成部分,主动推进亚洲经济的融合,有利于中国现代化。
看世界:60年来,类似二战这样的大规模战争一直没有出现,这是因为哪些原因?
袁伟时:两次世界大战的残酷和侵略者必然失败的命运瞩目惊心;加上美苏两大国手持核导弹的军事对峙,出现了“恐怖平衡”的局面;即使野心勃勃的政客、武人也不敢轻易尝试。
看世界:今日世界是否已经彻底消除法西斯势力卷土重来的可能?人类社会是否还存在爆发大规模世界战争的危险?如果有,这些危险来自何方?人类还能承受得了下一个二战吗?
袁伟时:在我看来,国际恐怖组织就是法西斯势力的变种。他们是非常愚昧的种族主义者和反民主、自由的势力。不过,他们成不了大气候。其他别用用心挥舞刀剑的势力也成不了大气候。还有一些所谓后法西斯主义的小组织在一些国家鼓噪,更令人发噱。世界大战总要有几个世界大国卷入,随着苏联瓦解,美国没有对手,我看不到有世界大战的危险。中国人应该抓紧这样的有利时机,加速改革和发展,与国际接轨,在不可抗拒的世界一体化进程中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2. 希特勒的生平事迹
希特勒的生平事迹可以这样概括:
阿道夫·希特勒(德语Adolf Hitler,1889年4月20日-1945年4月30日),是奥地利裔德国政治人物,纳粹党党魁,1933年被任命为德国总理;1934年至1945年为德国元首,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兼任德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
希特勒使一战后的德国迅速走向强大,他的政策将德国从危机之中解救出来,使德国失业人口降低到同一时期最低,为德国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奠定了基础。
希特勒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发动者之一,阿道夫·希特勒对20世纪后的世界历史格局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他不仅是一个举世闻名的的政治家、演说家、组织家、宣传家,而且还是一个杰出的思想家、外二战风云人物--阿道夫.希特勒交家、野心家、权术家、心理学家、作家、画家,但他也是一个过于冒险的军事家、战略家。同时是一个所谓的阴谋家。
1919年,希特勒因军队任务而认识德国工人党(即后来众人熟知的纳粹党),并在之后不久加入阿道夫*希特勒-世界伟人致敬,1921年成为纳粹党党魁。1923年因啤酒馆政变被捕入狱之后,他以德意志超国家主义、反共产主义、反资本主义、反犹主义等宣传手段得到支持。1933年成为德国总理之后,快速将德国从民主共和转变为纳粹一党专政的极权独裁国家。
希特勒在欧陆建立以纳粹德国的霸权主义为首的新秩序,他以外交政策来主张德国人的生存空间及德国的重新武装。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这次入侵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在之后的三年里,德国及联盟的轴心国占领了大部份的欧洲、北非、东亚及太平洋诸岛屿。1942年之后,盟军开始反攻,德军渐居劣势。至1945年,盟军已反攻解放遭德军占领的大部分地区。1945年4月,苏联红军逼近柏林之时,希特勒与其女友爱娃·布劳恩·布劳恩结婚并在30日自杀。
然部分人后称曾在战后见到过希特勒,因此对他的自杀仍有争论。在地下掩体的私人办公室内,饮弹自杀,并且为了保证成功在开枪的同一刻咬碎了口中的氰化物,遗体随后被私人卫队抬出掩体在一个弹坑内火化。一直有人认为希特勒在柏林会战时逃出了战区。主要的两种说法是:
1.逃到了南美,与其他的逃过审批的纳粹军官一起图谋东山再起(南美当时有一批的亲纳粹国家)
2.成为了一个瑞士阿尔卑斯山上的一个牧羊人 终老而死。
3. 富兰克林罗斯福.温斯顿丘吉尔.亚道夫希特勒 这三人是什么人
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D·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 )(1882.1.30—1945.4.12),一直被视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是20世纪美国最孚众望和受爱戴的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惟一连任4届总统的人,从1933年3月起,直到1945年4月去世时为止,任职长达12年。曾赢得美国民众长达7周的高支持率,创下历史记录。
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爵士(Sir Winston 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1874年11月30日—1965年1月24日),政治家、演说家及作家以及记者,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曾于1940-1945年及1951-1955年期间两度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带领英国获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1889年4月20日黄昏—1945年4月30日下午3时30分),生于巴伐利亚和奥地利的边界城市布劳瑙(Braunau am Inn,林茨,莱茵河上的Braunau),卒于柏林。希特勒是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即纳粹党的总裁和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元首,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兼总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头号战犯。同时,他也是一个出色的演讲家,残酷的政治家和过于冒险的军事家,以及野心家,阴谋家.早年曾因暴动入狱,并在狱中写下《我的奋斗》一书,表达出他多方面的观点,如兼并奥地利,反犹和独裁。1933年1月30日出任德国总理;通过"国会纵火案"打击异己党派。1934年8月1日德国总统兴登堡病逝,希特勒兼任德国总统,并将总统与总理两个职务合二为一,拥有无限的权力,并命令所有军队以及法官和政府官员向他宣誓效忠。作为元首和总理,他成为国家政权的单独执掌者即独裁者,把军队和教会之外的所有政治社会机构都一体化。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兼任德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他执政期间的德国被称为纳粹德国或德意志第三帝国。
4. 脑洞历史:如果二战希特勒打赢了,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纵观世界战争史,野心家有很多,但是堪称征服家的却屈指可数,例如亚历山大、秦始皇、成吉思汗、拿破仑、希特勒。希特勒是世界五大征服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后一个征服家。二战期间,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德国,战斗力爆表,成为了二战的主角。但是在苏德战争中,希特勒最终失败了,在二战中打输了。
请发挥你的脑洞,如果二战希特勒打赢了,世界会是什么样子?欢迎补充。
5. 只从军事方面来看:二战时期的希特勒和斯大林谁用兵更厉害
我一直认为,二战时期的希特勒和斯大林都是非常杰出的政治家,但不能称之为优秀的军事家。
尽管希特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加入了德军,并因出色的表现赢得了“铁十字勋章”,但他只是一名士兵,没有足够的机会和舞台来展示他的军事才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希特勒已经成为德国的首脑。可以说,希特勒没有受过完美的军事教育,更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即使希特勒有成为名将的细节,也不具备成长的必要条件。因此,希特勒虽然在二战初期创造了一系列军事奇迹,但更多的是具有政治家的远见和勇气。希特勒不是前线将领,更不是直接指挥前线部队。他虽然一定有一定的军事才能,但显然不如他的政治才华出众。此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希特勒的无序指挥,德军失败了。
许多人常常把德国在二战中的失败归咎于希特勒的盲目指挥。这一指控虽然不无道理,但对希特勒也是不公平的。希特勒的军事嗅觉确实无与伦比。希特勒早期在德国军队的指挥下也取得了许多奇迹般的战果。因此,希特勒就像一个没有经验、没有受过训练的野战家。他生来就有敏锐的嗅觉,聪明的头脑和成为天才将军的才能。然而,军事指挥就像操作一台极其复杂复杂的机器。光有天赋是不够的。
必须对机器的工作原理有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要了解机器的负载和极限。显然,希特勒作为一名士兵只有很短的经验,没有指挥经验,他并不具备这些能力。因此,在苏德战场上,当战争进入僵持阶段时,希特勒不了解前线形势的失误屡屡出现。
6. 如何评价二战德国党务部长马丁.鲍曼
对马丁·鲍曼历史评价怎样,需要从他的一些为人处事上讲。首先,马丁·鲍曼对希特勒是绝对的忠诚,一次,希特勒查看新建的别墅周围风景,发现一切都很好,唯一的缺憾就是山脚那边有一座破旧的房子,虽然希特勒没有明说,但马丁·鲍曼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转身就着手处理了这件事,亲自向那户人家出了一笔钱搬走,后将破旧的房子改变成为一片绿地,次日希特勒看到后,甚感欣慰,知道马丁·鲍曼的雷厉风行、超高的执行力和观察力,同时也在心里默默记下鲍曼的能力。
对马丁·鲍曼历史评价自然少不了独裁这个词,希特勒在自杀之前授予鲍曼“最忠实的党员”称号,不仅如此还是纳粹的搅碎机,马丁·鲍曼作为首席秘书和办公室主任,掌握了极大的权力,成为仅次于希特勒的重要人物。有记者曾说过,鲍曼是唯一一个可以左右希特勒的人,但这个的成功绝对取决于它的平庸,事实上也这样证明了,马丁·鲍曼是一个比希特勒更可怕的人,迷信偶像一切思想的愚忠最为可怕。
马丁·鲍曼的历史评价似褒似贬,这需要辩证的看待,可能鲍曼的有些地方过于愚昧无知,但不得不说,他就是因为这样才一步一步的收获了众多的权力与财富。
7. 世界上赫赫有名的政治野心家有哪些
野心家的标准是什么,主要为自己,没有是非之心,为达目的可以做各种事情,英布,安禄山,石敬瑭,冯玉祥,多尔衮,希特勒,墨索里尼,东条英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