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德国为什么打不满苏联

德国为什么打不满苏联

发布时间:2022-07-11 22:22:21

⑴ 二战德国为何打不过苏联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全球带来了沉重的灾难,虽反法西斯一方获得最终的胜利,但人类是人类历程中抹不掉的灰色记忆。欧洲动线战场是二战中主要的战场之一,在该战场上主要是德军同苏联的较量,德军之所以败给苏联,德军在占领莫斯科的关键时刻战略失误是主要原因,同时异国作战对于环境的不适应也是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

众所周知,苏联当时的军事体制,有一种别称“看不见的军队”,正是这样的军事体质,使得面对德军的进攻过程中,苏联能够迅速的增兵,使得德军在战略失误之后,再也没有了胜利的可能。加之,德军的长途异国作战,对于环境、后续保障各方面与本土作战的苏联必然存在着较大的劣势,在这样的情况下,德军的战败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

⑵ 为什么德国永远打不过苏联

因为苏联解体后他已经永远没机会了。

⑶ 二战时德国那么强大,为何打不过苏联

二战时德国那么强大,为何打不过苏联呢?



翻开二战的历史就能够看出,苏德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的德国号称世界头等军事强国,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德国不仅是军事强国,更是工业强国,虽然当时的德国与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但事实上,德国早就为苏德战争做好了准备,甚至可以用势在必得来形容,为此,他们早就策划了巴巴罗萨行动,据了解,这个行动计划最初是由时任德国陆军总参谋部第1军需部长保卢斯起草和指导的,1940年8月底就制定完成了,为了完成这个计划,德国还将自己的仆从国匈牙利、罗马尼亚、芬兰也牵涉其中。



除此之外,由于苏联的大部分领土靠近北极区域,每年冬季的气温极其严寒,而德国军队当时根本无法应对这种极端严寒,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迟滞了德军的进攻步伐为苏联方面争取到了时间,这样一来,等到苏军手中的武器装备和兵员得到了极大补充之后,就开始对德军展开了全面的反击,而由于德国的战略纵深较小,很快,苏军就攻打到了德国的首都柏林,并最终战胜了德国。

⑷ 德国为啥没能打下苏联

德国失败的原因很多,主要是树敌太多,两线作战,不解决英国就进攻苏联,而各占领区又需要人守卫,导致兵力缺乏。还有就是希特勒主观臆断,不采纳手下的意见,滥于指挥,导致两大战役,莫斯科会战,斯大林格勒会战的失败,导致德国在东线的脊梁骨被打断,德军陷入被动局面,苏军则靠强大的国力和纵深,人力和后继能力打败了德国。

苏联背后有美国加拿大英国送物资,人数又是德国的几倍,德国又没有做好过冬准备,冻死冻伤很多人,战斗力急促下降,而希特勒不放权,将领有束缚,而且战线太长,补给很困难,这样的情况下不管多强悍的军队,都没有理由不失败。

⑸ 德国为什么打不过苏联

一、德国并非败给了苏联,而是败给了盟国。二战并非苏德的战争,而是德国为首轴心国和英美苏中等几十个盟国的较量。作为轴心国的老大,德国一个国家硬扛美国、英国、苏联三大世界顶级强国的围攻,几乎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世界。美国出钱出武器,英国出矿出资源,苏联出兵出人力,三打一还花了四年才把德国打趴下,德国之强大可见一斑。

二战中,虽然苏联顶着德国大部分陆军,但德国真正输在了英美的战略轰炸和海量的资源供给,英美的轰炸摧毁了德国70%以上的工业产能和矿场,英美牵制了德国40%的陆军、60%的空军、100%的海军。苏联能扛住德国也离不开美英的支援,没有美英的武器和物资,苏联连1942年的冬天都撑不过。

二、苏联拥有庞大的战略纵深,辽阔的国土面积让德国的闪电战效果大打折扣。漫长的战线和泥泞的道路造成德国后勤补给困难,辽阔的国土让德国不得不分兵驻守分散了战斗兵员。苏联利用国土纵深将德国拖入了战争的泥潭。

事实上,想打赢苏联这样的庞然大物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欧洲、亚洲、中亚、西亚全线作战,让苏联首尾不能相顾,日本没有参加对苏作战是一个遗憾。

三、苏联拥有强大的工业和有效的动员体制。作为欧洲第一工业国,苏联强大的工业是苏联能扛住德国进攻的重要因素,而苏联的集权体制又将苏联的人力资源优势全部压榨出来,喝伏特加的俄国人本就彪悍,加上机枪的逼迫,个个悍不畏死,连女人都上了战场,德国想赢苏联真不容易。

四、苏联恶劣的天气和糟糕的地形。苏联的严寒和泥泞的道路可以说是德军最大的敌人。由于意大利拖了后腿,致使德国进攻苏联推迟了一个月,直接导致德国遭遇了苏联的严寒,严寒使得德军后勤跟不上、伤亡惨重、战斗力锐减,最终输掉了莫斯科战争,让苏联获得了喘息之机。

五、德国低估了苏联,德国又出现了战略失误。由于德国低估了苏联的抵抗能力和抵抗决心,也没有料到美国的插足,所以非常草率的就进攻了苏联。1942年德国和苏联打的白热化时,德国仍然在实行悠闲的八小时工作制,有的军人还在休假,直到两年后才进行了战争的总动员。假如德国开始就出全力,苏联恐怕会被一波推。

此外,德国屡屡出现战略失误,特别是德国的三线作战,把德国坑惨了。此外,德国的盟友不给力,总给德国帮倒忙也是德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⑹ 为什么德国是根本打不赢苏联的

1.德国间谍情报得到是苏联主战坦克T26 德国装甲集群3号 4号对付占优势 然而开战后苏联的T35 KV 德国3号 4号根本打不动 德国主战坦克以4号为主 主要是为了配合闪电战高机动性的中性坦克 而苏联开战后的主战坦克都是T35重型坦克 后来德国造的虎式豹式重坦都晚了
2.德国科技研究的的巨炮多啦更本没用造价贵 运的慢 组装的慢 威力一般 后来的凯尔1小时也才能发6发 苏联却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火箭车喀秋莎 如同开挂一般 德国的3号 4号 豹式 虎式都是瞬间秒 而且便宜方便
3.德国本身兵就少300万 而苏联在欧洲有500万 在西伯利亚500万 东面500万不在3个月打下莫斯科就没得打 转而攻列宁格勒 波罗的海舰队 战列舰巨炮打坦克真是没话说 而且德国又没海军

⑺ 德国最终为什么打不过苏联

二战中,德国败给苏联主要是实力不足。

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国力已整体跃居世界第二,人力较德国丰富,国土面积广阔,战略纵深宽广,其武器制造体系适合于大规模战争,有美国等国物质援助,意识形态的团结和激发俄罗斯民族的内在向心力使比沙皇俄国更加团结。

德国是多线同时作战,兵家大忌,几乎是与世界最发达的几个国家同时为敌,武器先进但制造复杂,抱有侥幸心理没有在开始阶段全面动员工业体系,占领区经济整合不力,战争指挥上犯错多余苏联,特别是没有完全抓住战争开始阶段的良机,拖入持久战,逐步丧失政略主动权。

苏德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违反《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与其仆从国(意大利、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芬兰)以事先拟订好的一份代号为“巴巴罗萨”的计划,出动三个集团军群共计190个师,3700辆坦克,4900架飞机,47000门大炮和190艘战舰,共550万人,在航空兵支援下,兵分三路以闪电战的方式突袭苏联,苏德战争全面爆发。

战争初期,由于苏联战争决策层的战略误判,以及“大清洗”后苏联红军指战员素质较低,苏联红军丧师失地、一路溃败,德军则凭借局部兵力优势和相对先进的战术所向披靡,平均深入苏联境内六百公里。直至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德军进攻受挫。随后双方陷入胶着,互有胜负,苏联红军凭借人力物力上的优势逐渐稳住战局,1943年八月末,苏军在库尔斯克会战中挫败德军的攻势,自此苏军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并于1945年4月30日最终攻占德国首都柏林,1945年5月8日夜间,德国举行了无条件投降仪式,投降书于1945年5月9日凌晨生效,苏德战争就此结束。

⑻ 二战德国为什么打不过苏联

德国充其量是只是一个中等规模的强国。也就是和法国在一个等量级上。
剩下的英帝国,美国,苏联都是洲级别的大国。
如果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还能把没有实现工业化的,半封建而腐败的沙俄打得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的话。那么在苏联在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超过德国成为欧洲第一工业产值国家而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工业国家。这标志苏联这个人口众多,幅员广阔,资源丰富的大国已经完成了自主工业化。这时候的苏联除了在在钢产量上和化学工业上海落后于德国,在所有的工业产量和指标已经超过了德国。从苏联三五计划在伏尔加工业区和乌拉尔工业区铺开的军工的摊子,已经是德国望尘莫及的了。也就是三五计划因为德国入侵而没能如期完成,否则那时候再开打,德国差得更厉害。
战前,苏联的军工代表团访问德国参观德国坦克制造厂时,苏联人认为德国人在对其严格保密,因为已经研制了t-34中型坦克和kv重型坦克的苏联根本不相信德国的3号和4号坦克是德国的主力坦克。
可以说,那个时候,美国和苏联作为世界第一和第二工业国家的排位,就已经显示出了战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端倪了。

与德国为什么打不满苏联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48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3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1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1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6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18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8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2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6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69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0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1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1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4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6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10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0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9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