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瑞士军刀有多锋利
瑞士军刀(德语:Schweizer Armeemesser或Schweizer Offiziersmesser),又常称为瑞士刀(Schweizer Messer)或万用刀,是含有许多工具在一个刀身上的折叠小刀,由于瑞士军方为士兵配备这类工具刀而得名。在瑞士军刀中的基本工具常为,圆珠笔、牙签、剪刀、平口刀、开罐器、螺丝起子、镊子等。要使用这些工具时,只要将它从刀身的折叠处拉出来,就可以使用。这种方便的多功能袖珍刀很快就极受欢迎,而且开始收到越来越多的来自国外的定单。 刀的功能也不断在改进,很快刀上又加了木锯和剪刀等工具。不久,大螺丝刀上加了一个瓶盖起子, 罐头起子 标准版瑞士卡
上加了个小螺丝刀。 而后,刀上又加了指甲锉,牙签,镊子,带金属锉的金属锯, 带吐钩器和标尺的除鳞器,十字螺丝刀,钥匙圈和放大镜。现在的瑞士军刀可以有一百种以上的组合功能。 在各种各样的军刀中“旗舰”是有31种功能的“瑞士冠军”。这种刀的所有工具连同工具箱总重量不超过95克 (6.5盎司),因而它便于携带。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和在慕尼黑的德国实用艺术博物馆都将VICTORINOX“冠军” 作为“工业设计精品”收藏。“瑞士冠军”由64个独立零件构成,在生产过程中需经历450多道工序。
B. 刀的由来2
http://www.52edc.com/Article/qt/zgdj/200604/430.html
去这里看 中国唐刀历史和发展
这里是日本刀的历史:以中国唐朝时期大量装备军队的横刀(短柄)与陌刀(长柄)为原形发展而来的刀型。后为日本武士所广泛使用,具有特定的文化意义与内涵。
根据历史的记载,葡萄牙人在日本战国时代(注:自西元一四七〇年[应仁之乱]起,至一五七三年丰臣秀吉统一日本为止)初期,首先将西洋文明传至日本。相反的,日本文化却因江户时期(注:指由德川家康所创的德川幕府时代,从西元一六〇三年到一八六八年止)德川幕府实施[锁国政策]的影响,迟至十九世纪初才被介绍到欧洲。
当时最令欧洲人讶异与感兴趣的乃是浮世绘(即风俗画)和日本刀(即武士刀),因为这两样东西的艺术韵味及制作技法,均远远逾越西洋人的想象领域。浮世绘因对日后在法国兴起的印像画派,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而广为人知,可是武士刀却在人们先入为主的偏差观念下,一直被视做单纯的杀人工具而被冷落一旁,甚至延至今日,一般人仍对它持有一股莫名的畏惧感。
实际上,在西元一八七六年明治天皇颁布[废刀令]以前,武士刀除被用做护身的武器外,同时还被日本人视为像征民族传统精神的一项灵器。现在,虽然它已不再具备实用的价值,但不可否认,它在日本民族美的意识演变过程中,仍居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剑有双刃适于戮、刺,而日本刀仅一刃,因此两人对峙时,必得用双手握刀以砍、劈的方式御敌,所以一把保存良好的日本刀需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刀口没有碎裂、刀身没有弯曲变形、锋芒依旧锐利,但足以令这把刀永垂不朽的还在于符合美学、工艺的流线设计。
千锤百炼始成好刀,日本刀以造型和长度,分成太刀、打刀、胁差及短刀。太刀及打刀长在六十公分以上,平安时代(十二世纪)末期到室町时代初期,流行佩戴太刀于马上或仪仗典礼;室町时代中期(十五世纪后半)到江户时代末期(十九世纪中叶),则开始使用打刀,刀长在三十公分与六十公分之间者则称做‘胁差’;三十公分以下则称做短刀。
成就一把好刀需要经过不断的冶炼:高温加热反复折叠、锤平,尤其为使刃口更为坚锐,还需使用两种以上的钢材,并将之锤炼如剃刀般锋利,如此反复的锤炼,遂使武士刀的锻造成为日本工艺的极致代表之一。
如何鉴赏一把好刀?首先曲度必须幽雅,也就是所谓的刀姿,同时造型匀称、另外刃文也很讲究,就连与之匹配的刀鞘质感与图案、缠绕刀柄回旋绳线的特殊设计,都极尽考究,所以尽管锻造方法人人皆知,但只有极少数名家精心冶炼的刀,才会被武士真心接纳为肢体的一部分,并为其后世子孙代代相传下来。
以下是中国相传刀的由来大刀本亦为车战时代之利器,其法初止斫砍劈勒而己,初无制敌之种种神化也,与丈八蛇矛,殆同其功用。迨夫后代,战争变法,易车而马而步,用大刀之将士,知成法之不足制胜,乃各本其战之经验,而想出种种利用大刀之法,俾为杀敌制果之助,于是乎有种种变化矣。大刀之最着者,为关王刀,盖即关羽之刀法也;三国志载关王刀,重八十二斤,长一丈二尺;古之度制,较今为短,合之今度制,长仅八尺有奇耳;今世之大刀,盖皆彷此,即刀法亦本此而变化之也。考大刀之种类,亦正不止关王刀一种,如拨风刀、大斫刀、九环刀、两刃刀等,皆大刀也,其式样不同,而名亦因之而异。至其用法,则殊途同归,初无若何之大区别也;故关王刀。可谓之为大刀之祖,其他各刀,皆自此脱胎而出者,虽各有变化,要皆未能及其精密神化,足征完善也。我今即以此刀编为讲义,以公同好,抑亦遵古法也。
汉刘熙《释名·释兵》:“刀,到也,以斩伐到其所乃击之。其末曰锋,言若蜂刺之毒利也。其本曰环,形似环也。其室曰削,削,峭也。其形峭杀,裹刀体也。室口之饰曰棒,棒,捧束口也。下末之饰曰埤,埤,卑也,在下之言也。短刀曰拍髀,带时拍髀旁也;又曰露拍,言露见也。”埤 玉+卑
郭子横《洞冥记》:“黄帝采首山之金,始铸为刀。”(《初学记·武部·刀》) 《初学记·武部·刀》:历代有吴刀、赤刀、容刀、鸾刀、郑刀、孟劳、西戎利刀、昆吾割玉刀、鸣鸿刀、百辟宝刀、百链、青犊、漏影三刀。
曹丕《典论》:“魏太子丕造百辟宝刀,一曰灵宝,二曰含章,三曰素质,又作露陌刀,一名龙鳞刀。”
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收入《汉魏丛书》中)p747。
《初学记·武部·剑》:《春秋繁露》:“礼之所兴也,剑之在左,青龙象也;刀之在右,白虎象也。”
汉刘熙《释名·释兵》:“佩刀,在佩旁之刀也,或曰容刀,有刀形而无刃,备仪容而已。” 刀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兵器之一,原始人用它切、砍,划、刮,或割兽皮之用。殷商的铜刀就脱胎于原始的石刀,并出现了大型的战刀。周代所用的环首长刀,不仅汉代亦用,而且传至日本、朝鲜。汉代帝王公卿,均佩刀而不复佩剑,可见刀之作用在汉代尤为突出。
《三才图会·器用》卷六:“关王偃月刀,刀势即大,其三十六刀法,兵仗遇之,无不屈者。刀类中以此为第一。”
唐代渐改为无环的装柄刀,刀在军事上的应用,已超了过剑。
《唐书·杜伏威传》:“伏威邑人也,貌魁雄善用两刃刀,其长丈,名曰拍刀,一挥杀数人,前无坚对。” 宋代,承袭三国、两晋、隋、唐之制,传统单刀只一色,刀形笨重,铁刃也宽。其余大刀则广用之,有屈刀、掩(揠)月刀、。眉尖刀、凤嘴刀、笔刀等。
明代多仿日本刀式,作双手握柄砍杀的长刀,可以削断或砍损对手的长兵之柄,。戚继光《纪效新书》:“长刀,自倭犯中国始有之。倭善跃,一进足则丈余,刀长五尺,则丈五尺矣。我兵短器难接,长器不捷,身多两断。”
武术家们常用“刀如猛虎”来形容刀的勇猛彪悍,雄健有力。大刀属于长兵器,俗云“大刀看刃”,就是在用刃上,做到劈、抹、撩、斩、刺、压、挂、格等工夫。单刀、双刀都是短兵器,语谓“单刀看手,双刀看走”,所以单刀讲求裹胸和劈、砍、刺、撩、抹、拦、截等刀式,而双刀则讲究两手用力均匀,刀式清楚,步点灵活,上下协调,以显出“叶里藏花,双蝶飞舞”的姿态。目前流行的有朴刀、三尖两刃、双环刀、长刀(双手刀)等。
前面说的是古刀,现在说一下我们很多年轻人都喜欢的瑞士军刀。
瑞士军刀的历史
1.卡尔—瑞士军刀的创始者
制鞋匠巴尔特哈沙.埃尔森纳.奥特的四儿子查尔斯. 埃尔森纳下定决心想当一名刀具工人。在德国南部TUTTLINGEN(地名)区度过了几年工人生活后, 他于24岁那年回到他的家乡,并于1884年在瑞士靠近SCHWYZ(地名)的IBACH(地名)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工厂。
在那时SCHWYZ(地名)地区几乎没有任何工业,因而很多年轻的农民被迫移民到北美, 澳大利亚或新西兰。为了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卡尔. 埃尔森纳于1891年发起并创建了瑞士刀具行业互助会, 其主要目的是制造当时瑞士军队还必需从德国SOLINGEN(地名)购买的士兵用刀。 1891年10月该协会制造出了第一批发往瑞士军队的军刀。 此后卡尔.埃尔森纳开始制造别的设计精巧的袖珍刀, 他不用数字而用诸如学生刀,军官刀和农民刀等名字来区分这些刀。士兵刀很粗大因而也很笨重, 因此卡尔.埃尔森纳特别为军官们制造出了较轻的而且很美观的刀,这种刀除了具备士兵刀上所有的刀片, 锥子,罐头起子和螺丝刀外,还有一个小刀片和一个拔塞钻。这种两个弹簧上面装有六个刀体的新模型被卡尔称为“军官刀”。 这种设计己于1897年正式注册。
2.“瑞士冠军”的诞生 独具匠心的设计
这种方便的多功能袖珍刀很快就极受欢迎,而且开始收到越来越多的来自国外的定单。 刀的功能也不断在改进,很快刀上又加了木锯和剪刀等工具。
不久,大螺丝刀上加了一个瓶盖起子, 罐头起子上加了个小螺丝刀。 而后,刀上又加了指甲锉,牙签,镊子,带金属锉的金属锯, 带吐钩器和标尺的除鳞器,十字螺丝刀,钥匙圈和放大镜。现在的瑞士军刀可以有一百种以上的组合功能。 在各种各样的军刀中“旗舰”是有31种功能的“瑞士冠军”。这种刀的所有工具连同工具箱总重量不超过计划95克 ,因而它便于携带。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和在慕尼黑的德国实用艺术博物馆都将VICTORINOX“冠军” 作为“工业设计精品”收藏。“瑞士冠军”由64个独立零件构成, 在生产过程中需经历450多到工序。
3.VICTORY(维多利亚),献给母亲的纪念
1909年,在卡尔.埃尔森纳的母亲死后,他将他母亲的教名VICTORY(维多利亚)作为他的商标。 1921年不锈钢被发明出来,因此在IBACH(地名)造出不锈钢刀后INOX一词就与VICTORY合成了一直沿用至今的VICTORINOX商标。
现在VICTORINOX拥有950多名员工,它是SCHWYZ(地名)地区最大的工业企业, 也是欧洲最大的刀具制造商。 在1945-1949年VICTORINOX袖珍刀大量出售到美国陆军,海军和空军的专用商店,这批业务也使得瑞士军刀享誉全球。 对于美国军官和士兵而言,“Offiziermesser"这一名称太难也太绕口, 所以他们就将它简称为“瑞士军刀”。现在这一名称在讲英语的国家和地区已为大家所熟知。 它在法国被称为“Couteau Suise",在德国和奥地利被称为“Schweizer Messer", 这些都是指“瑞士刀”。 美国LYNDON B.JOHNSON总统曾在白宫将刻有他姓名起首字母的4000把袖珍刀赠送给他的客人们。 后来罗纳德里根总统和乔治布什总统也遵循了这一传统。
4.为世界认可的“品质王牌”
瑞士外交官和军方高级官员经常向他们所访问的东道国赠送瑞士军刀。 瑞士军刀对飞行员有特别的吸引力。
斯上空被击落后, 俄国人把他身上的所有的物品公之于众,其中就有着名的小红瑞士军刀。尼日尔爾利亚空军订了大量带有弧形刀刃的瑞士军刀, 当大势已去时可用他来切断捆住降落伞的绳逃生。由于从1976年起德国军队也从IBACH(地名)购买军刀, 因而在橄榄绿色的刀鞘上瑞士“+”处被印上了德国鹰。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管理局也曾预定“瑞士军刀”作为“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上的标准装备。 “瑞士军刀”在国外如德国,法国,西班牙,美国,日本和中国等经常被仿制,但质量却不如真品。 然而,不幸的是国外的很多复制品印上了瑞士十字,这得通过瑞士大使们的调解和法院的命令来阻止。 不法分子在军刀上加上十字来以假乱真,而真正得到官方授权可在刀上使用十字的仅有 VICTORINOX和WENGER(威格)两个瑞士生产厂家。
C. 二战时期德国和日本的军刀哪国的质量相对来说好些
日本的好好吧。那时德国军刀只是士兵用普通钢材做的,再加上后期资源匮乏,钢制更无法保证,反观日本军刀从日本武士刀上吸取制造工艺,都可以说是艺术品一般。现在很多收藏日本军刀的从几万到几十万都有,你什么时候见过收藏德国军刀的?
D. 瑞士军刀德国军官刀功能怎么样
国际上只有两种品牌的正宗瑞士军刀(我们通常所说的瑞士军刀有两种,一种是盾形标的维氏军刀,一种是圆形标的威戈军刀)分别为 Victorinox和 Wenger。Victorinox公司是目前欧洲最大的刀具制造商,位于瑞士中部群山环绕的施维茨州伊巴科小镇上。1884年,制刀匠卡尔.埃尔森纳在此地创建了一个刀具作坊,就是现今Victorinox公司的前身。1909年,埃尔森纳的母亲去世,为纪念她,工厂改以其名字维多利亚 (Victoria)命名,1921年当地出现不锈钢(Inox)后,公司名称后面又加上了“不锈钢”字样,从而就形成了目前这个家喻户晓的 Victorinox品牌。经过100多年的风雨,该公司从一个最初只有20多人的手工作坊,发展成如今拥有1000多名员工的大型刀具厂,每天生产各种刀具10多万把,90%出口国外。公司产品也由最初的1种发展到目前的800多种,现任董事长是创始人的孙子卡尔.埃尔森纳三世。
维氏军刀:问世于1884年。
维氏所制造的不单只是世界驰名的军刀,更是一种被人们广泛应用于旅游.登山.潜水.航模运动.修理自行车.汽车及日常生活中的“多功能工具”。
瑞士维氏军官刀(Victorinox)是送礼佳品,追求尽善尽美是瑞士维氏军刀Victorinox的一贯传统,多年的研制与创新使军刀的每个组成部分都达到了最佳造型,具有最完善的功能;因此被美国数届总统选为白宫礼品,刀柄刻上总统签名赠送来宾。美国国家宇航局还将其列为宇航员随身工具。此外许多世界跨国公司,银行将其刻上其名称或商标作为广告宣传品、会议纪念品赠送客户。
威戈军刀:纯正瑞士军刀诞生于1893年。
1900年,在迪欧.威戈(Theo Wenger)先生与总裁亨利.桑多斯(Henger sandoz)先生携手合作下,瑞士威戈公司正式成立。一个世纪以来,瑞士威戈公司不断丰富.充实.完善有着这百年悠久历史的着名产品。今天威戈公司已成为世界刀具行业中的带头人,更是世界刀具行业的超竞争产品。而威戈纯正瑞士军刀也被人们誉为“使用钟表工艺制造的高品质的刀具产品”。
E. 如何分辨真的瑞士军刀和仿造的
首先,看主刀根部的英文
正宗的维氏(VICTORINOX)瑞士军刀的主刀根部正面都会写这样几排英文:
VICTORINOX
SWITZERLAND
STAINLESS
ROSTFREI
一般来说是上面那四排,近来偶尔也见到过下面三排的款式。(58、74、84、91、111毫米的大多数军刀都是上面这样)
VICTORINOX
SWISS MADE
STAINLESS
111毫米的,以0.84为编号开头的军刀基本上全是下面这三排英文:
VICTORINOX
SWITZERLAND
STAINLESS
没有最上面的那一排ROSTFREI
大部分的维氏瑞士军刀主刀根部的背面也有英文(58mm的、74mm的、0.6910、0.8710没有):
84mm、91mm的军刀主刀根部背面写画着一个小伞形状的东西,在伞的左下方有一个“+”号,这个图案的下面是两排英文:
OFFICER
SUISSE
111mm的军刀主刀根部背面有两种英文,以主刀锁定方式的不同,英文也不同,分别是:
刀背解锁的军刀在主刀根部的背面写着:
PATENTED
刀根解锁的(俗称线锁)军刀在主刀根部的背面写着:
DE-GM
9305297
这里还有一个特例,就是瑞士军刀刀卡上的小刀是没有任何英文的,所以不能说这个小刀是假货。
近五年以来,正宗的维氏瑞士军刀主刀的根部都会有上面说的这些英文字,不能满足以上要求的基本上就可以断定是仿品或是假货了。别以为这些英文字很容易打上去,就国内的小厂而言想把这些字打上去,而又规规矩矩得是非常不容易的,造假在追求利益的时候不会在意这样的细节,如果完全用好钢来仿造瑞士军刀,成本将相当高,在国内也不会有市场的,因为成本可能会超过进口的正宗瑞士军刀。
其次,看瑞士军刀的标志.
1、金属镶嵌式,这是大多数军刀爱好者喜欢的制作方式,它是用光学技术将铬金属嵌入塑料手柄中,再以压力紧固。这种标志分外好看,在太阳底下闪闪发光。编号为0.6系列、0.3系列、1.3、1.4、1.6系列的大多数军刀都是这种标志。0.6系列带灯的和某些1.4系列的例外。
2、热压式,是利用铜模压、闭塞金属箔、温度和压力进行刻印。刻印比较深,不会轻易摩擦掉。部分批次的1.4系列的军刀如1.4733.72、1.3653.72、部分批次的0.6910的标志是这样制作的。
3、镂蚀式,基本上就是我们常说的经济版的。也就是说用机器设备先将刀柄的正面制出一个盾形的凹坑,然后在里面喷上一种特殊的银色油漆,这种油漆天长日久会被磨掉的,最后就剩下一个盾形的凹坑。大多数有镂蚀标志的军刀都是磨砂面的,如3.3703、2.3803等等。2.6223是个例外,它的手柄是光面的,标志是镂蚀的。细心的买家会发现,经济版的标志与标准版的标志不是完全一样的,标准版的标志中的十字与盾形外框是连着的,而经济版的十字与盾形外框不是连接的,究其原因是因为金属版的标志是一整块金属片镶嵌在刀柄里的,如果“十字”与“盾形外框”分开,镶嵌的时候就不容易对正,所以,标准版的十字标与盾形的外框是连接的。
4、辗压式,就是我们常说的印上去的。111mm的军刀绝大多数是这样的。这种军刀标志比较耐磨,但时间太长了或是用利器用划它,它也是会掉的。刀卡的小刀标志也是辗压式的。“德国军刀”款是个例外,它的标志是个鹰与刀柄是一体的。
另外还有一种是迷彩手柄的,
有的买家朋友说它为什么不是金属的标志?迷彩手柄与上面各款都不一样,它是在制模的过程中先制好模具,在手柄注塑的时候直接注塑制造的,所以不是金属的,我想还有一方面原因,维氏厂家想让标志与手柄相配套,所以也将标志的颜色融入到手柄的主色调里面了。
豪华刀柄与标志不在此贴讨论范围内,如高档木质手柄、贝壳手柄、纯银纯金手柄等。
看做工。大多数假瑞士军刀成本只有几元钱,甚至更低,材质一般来说是铁的,很容易生锈,接合的部分对不齐,有很多金属边角或毛刺,外壳的材质一看就是低品质的塑料,从外观及做工精度上来看一眼就能看出来,很容易分辩的。
F. 请问大马士革刀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
大马士革刀的制刀技艺是一个比较复杂且耗时的过程,从设计、选材、锻造、成型、打磨、抛光,一整套工序下来,非常考验刀匠的功底。
现代大马士革刀,多采用折叠锻打工艺。下面以匠人工坊大马士革刀合璧为例,图解一把大马士革刀的诞生。
↓匠人工坊大马士革刀:合璧
G. 瑞士军刀中的德国军官刀与瑞士军官刀的区别是什么
两者都是维氏公司生产的瑞士军刀,叫法、市场定位、历史传承不一样,外壳的加工方式不一样。另外,维氏编号不一样。
新士兵刀,全称是新瑞士士兵刀,与德国军刀或德国士兵款没有一丁点儿关系!是提供给瑞士jun队的士兵使用的,同样品质的产品也对公众出售。
图上两者的功能是一样的,新士兵刀有着125年的历史传承(1891),而德国jun刀最多只有40年的历史传承(1976)。
H. 瑞士军刀如何辨别真假
两种品牌年夜同小异,在商标上的区别是:
1、维氏是盾牌中嵌瑞士十字国徽。
2、威戈是圆角正方形中嵌十字。
此外,在其主刀下端分袂刻有各自的名称“VictorinoxSwitzerland”和“WengerDelmontSwitzerland”,没有这些刻字的绝对不是正宗的瑞士军刀。
在专柜买的固然比较放心,但是一些小地方是没有卖的。网上瑞士军刀价格参差不齐,很难辨别真假。真的瑞士军刀靠近刀柄部分的刻字第二行,字幕“W”和字幕“M”和假的有很大的区别。
而且,真的瑞士军刀字母“S”和“M”中间有一个空格,假的没有。这是一把猎人经济版(磨砂刀柄,颜色为暗红)和猎人版(鲜红色的刀柄)的瑞士军刀,其中,经济版的是真货。
瑞士军刀的标志:
1、金属镶嵌式,这是大多数军刀爱好者喜欢的制作方式,它是用光学技术将铬金属嵌入塑料手柄中,再以压力紧固。这种标志分外好看,在太阳底下闪闪发光。编号为0.6系列、0.3系列、1.3、1.4、1.6系列的大多数军刀都是这种标志。0.6系列带灯的和某些1.4系列的例外。
2、热压式,是利用铜模压、闭塞金属箔、温度和压力进行刻印。刻印比较深,不会轻易摩擦掉。部分批次的1.4系列的军刀如1.4733.72、1.3653.72、部分批次的0.6910的标志是这样制作的。
3、机器设备先将刀柄的正面制出一个盾形的凹坑,里面喷上一种特殊的银色油漆,这种油漆天长日久会被磨掉的,最后就剩下一个盾形的凹坑。标准版的标志中的十字与盾形外框是连着的,而经济版的十字与盾形外框不是连接的,“十字”与“盾形外框”分开,镶嵌的时候就不容易对正。
4、辗压式,就是我们常说的印上去的。111mm的军刀绝大多数是这样的。这种军刀标志比较耐磨,但时间太长了或是用利器用划它,它也是会掉的。刀卡的小刀标志也是辗压式的。“德国军刀”款是个例外,它的标志是个鹰与刀柄是一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