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德国人的习俗
德国人的生活习俗
http://www.cyol.net 2007-01-12 09:57:12
在德国,忌讳“13”。要是13日碰巧又是个星期五,人们会特别小心谨慎。此外,德国人祝贺生日的习惯也是不同于中国人。在中国,友人生日临近,你方便时,送他生日礼物并祝他生日快乐,他一定会为你的关心及热情而感激不尽。但如果这事发生在德国,则只能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这是因为按德国的习俗,生日不得提前祝贺。
结得起,离不起:德国法定结婚年龄为16岁,而且男女平等。但有一条:若
未满18岁,必须有家长同意方可结婚。如果家长不同意,则不能结婚。年满18
岁后拥有公民权,自己有权决定,无需征的父母同意,就可登记结婚。
登记时,必须出示有效个人身份证以证明年龄,及未(离)婚证明。一旦登记
就受法律保护。特别是对妇女。若是离婚,不论是男方还是女方主动提出,一律由男方
承担费用。若是离婚后,女方无工作或是未再婚,男方将一直承担女方的生活费用
。同时自然还得承担子女的费用。若是婚后女方未再工作,不论离婚与否,男方的
退休金及养老金中,法律明文规定有一定比例归女方,即使男方去世,只要女方活
着,就可得到这一部分。除非女方声明放弃。因此德国男子一旦结婚后,对离婚特
别慎重,离不起。因此,现在许多德国人不去登记结婚,但是在一起生活,按中国
的法律叫事实婚姻,但德国无此法律。因而也不受法律保护。
许多德国人信奉基督,因此他们要进行三次结婚仪式。首先,到政府部门领取
结婚证成为受法律保护的夫妻。然后去教堂举行婚礼,最后是家里举办婚礼。
领取结婚证时,除个人身份证外,按法律规定还得有证人。证人不得是结婚双
方中任一方的亲属,而且该证人也得在留档文件上签字。故在德国的电影电视剧中
,经常有这样的镜头:父母陪子女去领结婚证
路行人来当证人。发证的政府办事员要按规定询问双方是否自愿结婚等。
第二步就是到教堂。许多人选在周末。开上车来到教堂附近,然后新娘新郎乘
坐双轮马车在教堂附近的街上绕一周才进教堂,由教堂神职人员为其主持。自然新
娘着白色婚纱,新郎穿黑色礼服。完后,乘车回家举行家庭婚礼。车上均挂有白纱
,有时还不时的鸣喇叭,新郎新娘向行人招手。车队招摇过市。
回家后,一进院子,婆婆公公就将早已准备好的碗和碟子等从楼上扔下来,弄
的满地都是。数量很多,来宾们也帮着扔。有些客人来拿的就是碟子盘子等,一并
扔到地上。新娘子就赶紧去拾,扔到垃圾筒里。意思是从今天起,媳妇就进门了,
日后难免有不愉快,摔碗摔碟子。现在就把碗碟子等摔了,日后就不摔了,和睦相
处。当新娘捡的差不多时,新郎也上场了。在院子里早已准备好了一堆垃圾杂物等
,新郎拿铁锨铲,新娘用扫把扫。把庭院打扫的干干净净。以表明一对新人日后爱
劳动爱整洁。然后双双来到一事先早已准备好的地方,低下埋藏有许多硬币。新郎
新娘要用双手把土或沙子挖开,把所有的硬币全都找出来。寓意要靠自己的双手来
使自己富。
几起同事的婚礼,没听说有闹洞房。从第二天起度蜜月,大多外出旅行。回来后择
一日子,在单位请同事们吃点心,喝葡萄酒,及看旅行中拍的照片等。自然了,有
人结婚大家都得凑份子,一般由秘书出面收钱,买礼物,具体操办。
在原联邦德国,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宗教信仰、政治面目甚至个人收入,除关系极亲密的人以外,别人是绝不得提出这类问题的,尤其对女性,更得十分注意。在这里,相识或共事多年而不知对方底细的是司空见惯的事。另外,别人买到一样东西,即使喜欢,也不要问价格。遇到别人生病,除伤风感冒或外伤等常见的病外,不要问及病因及病情,否则会招来好窥视别人秘密之嫌。访友时,切不可搞“突然袭击式”的登门拜访,都要事先约定。在他人的办公室或家中,非经邀请或同意,不要自行参观,更不要随意翻动桌上的书籍或室内的物品。
原民主德国居民楼的烟囱都比较大,因此,城市中有一种专门从事清扫烟囱的工人。人们相信,谁要是出门在半路遇见烟囱清扫工,谁一整天就会顺利;如果有人在和烟囱清扫工擦肩而过时在他身上摸一下,他这一天就会交好运。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过去德国人的房子都比较简陋,炉灶、烟道都比较简单,很容易引来火灾,有烟囱工人清扫就会避免这类灾难。这种习惯延续至今,就逐渐演变成了这种吉兆观念,而且烟囱清扫工在众人的心目中也就变成给大家带来幸福的人。(澳际出国留学国际市场部 伊老师)
德国人勤勉矜持,讲究效率,崇尚理性思维,时间观念强。他们不喜欢暮气沉沉、拖拖拉拉、不守纪律和不讲卫生的坏习气。多数德国商人都具有上述性格。在商务活动中,德国商人讲究穿着打扮。一般男士穿深色的三件套西装,打领带,并穿深色的鞋袜。女士穿长过膝盖的套裙或连衣裙,并配以高统袜,化淡妆。不允许女士在商务场合穿低胸、紧身、透明的性感上装和超短裙,也不允许她们佩戴过多的首饰(最多不超过三件)。我们与德国人打交道时,如在这些方面加以注意,则有助于赢得好感和信任。反之,则会被视为待人无礼和不自重。
在公关谈判中,德国商人不仅讲效率,而易急钢芟辏�撇黄稹傲僬竽デ埂比狈ψ急傅亩允郑幌不对谏烫盖凹醋既返刈龊锰概幸槌贪才牛辉谔概兄兴�蔷箨窈檬ぃ�硐值媒衔�讨矗�岩酝仔��蚨�灰字泻苌偃貌健5��侵睾贤��残庞��院贤�跷难芯康眉��邢赣胪赋梗�贤�坏┣┒��魏味院贤�母�囊�蠖疾换岬玫剿�堑睦砘幔��侵葱泻贤�彩�盅细瘛5鹿�嗽诮惶钢泻芙簿坷衩病K�潜冉峡粗厣矸荩�乇鹗强粗胤ü佟⒙墒Α⒁缴�⒉┦俊⒔淌谝焕嘤猩缁岬匚坏耐废巍6杂谝话愕牡鹿�耍�Χ嘁浴跋壬�薄ⅰ靶〗恪薄ⅰ胺蛉恕钡瘸坪粝喑啤5�鹿�嗣挥斜怀莆�案笙隆钡南肮摺?
德国人爱吃油腻食品,且口味偏重,香肠、火腿、薯仔是他们最爱吃的东西。他们还爱饮啤酒,但在吃饭、穿衣、待客方面都崇尚节俭。给德国人赠送礼品,务须审慎,应尽量选择有民族特色、带文化味的东西。不要给德国女士送玫瑰、香水和内衣。因为它们都有特殊的意思,玫瑰表示“爱”,香水与内衣表示“亲近”,即使女性之间,也不宜互赠这类物品。用刀、剪和餐刀、餐叉等西餐餐具送人,有“断交”之嫌,也是德国人所忌讳的。在服饰和其他商品包装上禁用于或类似符号,忌讳茶色、黑色、红色和深蓝色。
婚丧嫁娶是人生旅途中的大事,一个人一生可不嫁不娶,独身终生,但万物之中,有生就有死,这是无法避免的。人与尘世告别是痛苦的,人死了就要办丧事,这是天下皆然的风俗,为了让死者能安详地离去,各国民问都有种种习俗。
(一)临终慰藉
在德国莱茵河地区,至今仍遵循着一个自中世纪流传下来的古老习俗:喝临终酒。人在临终之时,必须喝一口陈年老酒。据说这种酒是圣酒,可唤醒死者亡灵,驱散围绕在病床前的招魂魔鬼,使临终者得到安宁。 人在临终前,家人会将洗礼烛、圣餐烛、圣光烛点燃,并同时点燃一支红色大蜡烛,把它们放在死者身旁,一是用烛光为亡灵祝福;二是为亡灵照亮通向天堂之路。
在德国的民间传说中,镜子被视为魔鬼的工具,是死神隐蔽的场所,妖魔利用镜子的反照能力,扰得人不得安宁。因此,人在临终前要将镜子用布蒙住,以使亡灵能安详地解脱尘世罪孽,升入西方极乐世界。 在德国南部山区,人在3临终时,家人要打开窗户,揭开楼顶砖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给死者敞开一条通向另一个世界的通道,因为他们相信人在脱离凡尘之后,将到另一个世界生活。人们通过这些临终慰藉,使亡者能安详地离去。
(二)葬礼
在西方信奉基督教的国家,葬礼一般都在教堂举行。家里如有人去世,先要与教堂商定举丧日期,并要用适当的方式通知亲友。此外,尸体要用清水洗净,他们认为水有着无限的神力。它能净化人的躯体、净化人的心灵和灵魂,并能祛邪镇妖。人降临尘世要洗礼,离开尘世也要洗尸,洗刷尘世间的一切罪孽。
在教堂举行葬礼的这一天,亲朋好友手持鲜花或花圈陆续来到教堂。首先由牧师或神甫主持追思礼拜,参加葬礼者按事先的安排唱圣诗赞诗、奏哀乐、祷告、宣读由丧家提供的死者生平。 教堂葬礼只是整个葬礼的前半部分,后半部分是在墓地举行,只有死者的家属、近亲和亲密的朋友参加,-般好友在参加完教堂葬礼后即可离去,不必去墓地。 在德国,葬礼多以土葬为主,亲朋目送灵柩安葬在事先指定好的墓穴中安葬。人们围绕在墓穴周围,为死者祷告,愿他安息、灵魂升入天堂。 应邀参加亲友家的葬礼,惟一可送的礼物就是鲜花。可送成束的鲜花,也可送用鲜花做成的花圈(德国人不用纸花做花圈)。在鲜花的饰带上要写上死者、吊唁者的名字及"安息吧"、"永别了"之类的题词。
在德国(以至整个西方国家)出席葬礼最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尽可能穿黑色的衣服,男子要系黑色无花图案的领带,如果没有黑衣服就穿颜色暗淡、深沉的衣服,切忌鲜丽的服装。同时,在葬礼上要保持肃穆、安静,切不可大声谈笑,否则就被视为对丧家的不尊重,也显得自己缺乏教养。整个葬礼自始至终都沉浸在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中,没有捶胸顿足、嚎陶痛哭的场面。除了小声的抽泣声,多数人都在沉思默祷,默默地为死者送行。 与人们肃穆的神情和暗淡的服装相反,德目的墓地是万紫千红、鲜花盛开的。墓地四周是郁郁葱葱的树木,主要是四季常青的苍松翠柏。在和暖的季节,百花齐放,鲜花既代表了人们对死者的追思,也是对生者的慰藉。每当想起死者,人们会到墓地去扫墓、献花,静静地呆上一会儿,以寄托自己的哀思。
葬礼举行后,丧家还有一个丧期。虽然近些年对这方面的要求已不那么严格,但作为一名新寡的妇女在丈夫刚死之后就打扮得花枝招展,频繁应酬,难免不招来非议。一般要求新寡的妇女所穿衣服要以素雅的颜色为主,除小型聚会外不要参加舞会、宴会及场面热闹的大型应酬,亲友也要注意不要邀请她参加喜庆的聚会,以一段宁静的生活度过丧期。对增值偶的男子要求不如寡妇严格,但也要求他在一定时期内穿着要规矩些,避免花天酒地的交际。
‘贰’ 德国人有什么习俗
德国人习俗
在德国,忌讳“13”。要是13日碰巧又是个星期五,人们会特别小心谨慎。
此外,德国人祝贺生日的习惯也是不同于中国人。在中国,友人生日临近,方便时,送他生日礼物并祝他生日快乐,他一定会为你的关心及热情而感激不尽。但如果这事发生在德国,则只能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这是因为按德国的习俗,生日不得提前祝贺。 结得起,离不起:德国法定结婚年龄为16岁,而且男女平等。但有一条:若 未满18岁,必须有家长同意方可结婚。如果家长不同意,则不能结婚。年满18 岁后拥有公民权,自己有权决定,无需征的父母同意,就可登记结婚。 登记时,必须出示有效个人身份证以证明年龄,及未(离)婚证明。一旦登记 就受法律保护。特别是对妇女。若是离婚,不论是男方还是女方主动提出,一律由男方 承担费用。若是离婚后,女方无工作或是未再婚,男方将一直承担女方的生活费用 。
同时自然还得承担子女的费用。若是婚后女方未再工作,不论离婚与否,男方的 退休金及养老金中,法律明文规定有一定比例归女方,即使男方去世,只要女方活 着,就可得到这一部分。除非女方声明放弃。因此德国男子一旦结婚后,对离婚特 别慎重,离不起。因此,现在许多德国人不去登记结婚,但是在一起生活,按中国 的法律叫事实婚姻,但德国无此法律。因而也不受法律保护。 许多德国人信奉基督,因此他们要进行三次结婚仪式。
‘叁’ 德国人的风俗习惯及禁忌
在德国和荷兰的一线城市之中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这2个国家英语普及还是很高的。德国的电压220V/50Hz,插座和插头形式和中国不一样,用的是两项圆柱项插头,需要转换插头。
(3)德国人为什么不能提前祝生日快乐扩展阅读——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语:die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两德统一前简称西德或联邦德国),是位于中欧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北邻丹麦,西部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接壤,南邻瑞士和奥地利,东部与捷克和波兰接壤,该国由16个联邦州组成,首都为柏林,领土面积357167平方公里,以温带气候为主,人口约8267万人,是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以德意志人为主体民族。
德国人的祖先是古代居住在中欧的日耳曼人。10世纪时日耳曼人建立神圣罗马帝国,后发生分裂。1871年普鲁士王国统一除奥地利帝国以外的日耳曼各邦国建立德意志帝国。1914年和1939年,德国先后挑起两次世界大战并战败。1945年分裂为东西两部分。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东德或民主德国)正式加入联邦德国,实现两德统一。目前,德国是欧洲第一大经济体,也是欧盟的创始会员国之一、还是北约、申根公约、八国集团、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国。
德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其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国民具有极高的生活水平。以汽车和精密机床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也是德国的重要象征。
‘肆’ 德国人的禁忌和生活习俗有哪些
在德国,忌讳“13”。要是13日碰巧又是个星期五,人们会特别小心谨慎。此外,德国人祝贺生日的习惯也不同于中国人。在中国,友人生日临近,你方便时,送他生日礼物并祝他生日快乐,他一定会为你的关心及热情而感激不尽。但如果这事发生在德国,则只能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这是因为按德国的习俗,生日不得提前祝贺。
在原联邦德国,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宗教信仰、政治面目甚至个人收入都是隐私,相识或共事多年而不知对方底细是司空见惯的事。另外,别人买到一样东西,即使喜欢,也不要问价格。遇到别人生病,除伤风感冒或外伤等常见的病外,不要问及病因及病情,否则会招来好窥视别人秘密之嫌。访友时,切不可搞“突然袭击式”的登门拜访,都要事先约定。
原民主德国居民楼的烟囱都比较大,因此,城市中有一种专门从事清扫烟囱的工人。人们相信,谁要是出门在半路遇见烟囱清扫工,谁一整天就会顺利;如果有人在和烟囱清扫工擦肩而过时在他身上摸一下,他这一天就会交好运。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过去德国人的房子都比较简陋,炉灶、烟道都比较简单,很容易引来火灾,有烟囱工人清扫就会避免这类灾难。这种习惯延续至今。
‘伍’ 关于德国
1很凉快,只有10多度吧。
2提起德国美食,不能不提起德国香肠,德国人喜欢肉食,尤其喜欢吃香肠。他们制作的香肠有1500种以上,许多种类风行世界,像以地名命名的"黑森林火腿",可以切得跟纸一样薄,味道奇香无比。德国的国菜就是在酸卷心菜上铺满各式香肠,有时用一整只猪后腿代替香肠和火腿,那烧得熟烂的一整只猪腿,德国人可以面不改色地一个人干掉它。
德国菜以酸、咸口味为主,调味较为浓重。烹饪方法以烤、焖、串烧、烩为主。蓝格的桌布上摆着一筐面包,客人在等待中可以慢慢享用,德国面包很有咬劲,牙齿好的人才能品尝出味道。德式的汤一般比较浓厚,喜欢把原料打碎在汤里,这大概与当地天寒地冻的气候有关。据说德国人生性比较俭朴,水煮香肠,一锅浓浓的马铃薯豆子汤,加上有名的腌制酸菜和面包,一顿饭便打发了。
此外,德国美食还有着名的德式清豆汤、德式生鱼片、德式烤杂肉、德式肉肠、酸菜、德式苹果酥、煎甜饼等。
一日三餐 德国和中国大部分地区一样,一日三餐。早餐一般在七点,午餐一点,晚餐七点。有的地方午餐和晚餐之间喝午后咖啡,吃蛋糕。
与中国的饮食习惯不同,德国人最讲究、最丰盛的不是午餐、晚餐,而是早餐。在旅馆或政府机构的餐厅,早餐大都是自助形式,有主食、肉类、蔬菜、饮料、水果等,不仅品种丰富,且色香味俱佳。而在普通百姓家,不论其家境穷富,其早餐的内容一般般都大同小异:首先是饮料,包括咖啡、茶、各种果汁、牛奶等,主食为各种面包,以及与面包相配的奶油、干酪和果酱,外加香肠和火腿。德国人吃饭的效率很高,他们可以在短短的10分钟内把这些丰盛的食品搭配完毕并吃完,为其一上午紧张的工作提供能量。
德国的午餐一般多在单位食堂或快餐馆就餐,是名副其实的快餐,如一个由薯仔、沙拉生菜和几块肉组成的拼盘,外加一杯饮料。在有家庭主妇和未成年孩子的家庭,午餐也较简单,如一块熟肉、肉饼配煮菜和面包,或炖牛肉配米饭和生菜,再简单的就像中国的打卤面一样,用肉汁拌意大利面条,饭后喝一杯咖啡或吃一个冰淇淋。德国人简化午餐并不是为了省钱,而是为了节省时间。
德国人的家庭晚餐通常是冷餐,内容是很丰盛的:一盘肉食的拼盘;鲜嫩可口的蔬菜,如小萝卜、西红柿、黄瓜;新鲜的水果,如葡萄、樱桃。有的家庭主妇还摆出各种风味的于酪,主食是面包。晚餐时间比较宽余,一家人围坐在桌前,边吃边聊。 除了一日三餐外,有些德国人习惯在下午四五点钟“加餐”,即喝杯咖啡或茶、吃块蛋糕或几块饼干。中上层家庭喜欢在此时邀请朋友来家里品茗聊天。在这样的聚会上,客人可以品尝到饮誉四海的德国糕点,德国妇女一般都练就一手烤制点心的手艺。不过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这种午后清闲的享受也只有在周未、假期或休假时才有可能。
3 送礼在德国很受重视。应邀去别人家做客时,一般都带礼物。大部分人带束鲜花,也有一些男性客人带瓶葡萄酒,个别人带一本有意义的书(或者是自己写的书)或者画册之类等。在欢迎客人(如车站、机场等场所)、探望病人时,也多送鲜花。在祝贺他人生日、节日或者婚嫁等时,可寄送贺卡,如送贺礼,则以实用和有意义为原则,而不是以价格高低论轻重。所送之礼物都要事先用礼品纸包好。许多人常在收到礼后会马上打开观看,并向送礼人表示感谢。
4在德国,忌讳“13”。要是13日碰巧又是个星期五,人们会特别小心谨慎。此外,德国人祝贺生日的习惯也不同于中国人。在中国,友人生日临近,你方便时,送他生日礼物并祝他生日快乐,他一定会为你的关心及热情而感激不尽。但如果这事发生在德国,则只能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这是因为按德国的习俗,生日不得提前祝贺。[BR] 在原联邦德国,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宗教信仰、政治面目甚至个人收入都是隐私,相识或共事多年而不知对方底细是司空见惯的事。另外,别人买到一样东西,即使喜欢,也不要问价格。遇到别人生病,除伤风感冒或外伤等常见的病外,不要问及病因及病情,否则会招来好窥视别人秘密之嫌。访友时,切不可搞“突然袭击式”的登门拜访,都要事先约定。[BR] 原民主德国居民楼的烟囱都比较大,因此,城市中有一种专门从事清扫烟囱的工人。人们相信,谁要是出门在半路遇见烟囱清扫工,谁一整天就会顺利;如果有人在和烟囱清扫工擦肩而过时在他身上摸一下,他这一天就会交好运。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过去德国人的房子都比较简陋,炉灶、烟道都比较简单,很容易引来火灾,有烟囱工人清扫就会避免这类灾难。这种习惯延续至今
‘陆’ 德国风俗习惯
1、服饰礼仪
德国人在服饰方面不喜欢太过花哨,所有的衣服都非常的注重整洁,如果是穿西装的话一定要系领带。参加宴会或者是去剧院等正式场合的时候,男士多穿深色礼服,女士则穿长裙。在德国的东部地区,如果是已婚人士,出门在外多佩戴金质戒指。
2、相见礼仪
德国人在社交场合和他人会面的时候基本上行握手礼。如果是遇到熟人、朋友或者是家人的话,通常是行拥抱礼。和客人交流的时候,更喜欢称呼对方的头衔,但是大多数德国人不喜欢别人的恭维。如果你和对方刚认识的话除非他说可以直接称呼其名字,否则不宜直呼其名。
3、仪态礼仪
德国人对于任何事情、工作总是一丝不苟,在公开场合注重礼仪,讲究风度。德国女性一个显着的特点是朴素,不仅仅体现在衣服打扮上,同时在她们的行为举止方面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和德国人交流的时候基本上不会看见他们皱眉头等漫不经心的动作,
因为德国人对自己的一些小动作很克制,认为这些动作是对客人的不尊重,也是自身缺乏友善和教养的表现。
4、餐饮礼仪
德国人在用餐的时候多注意两个礼节,分别是以右为上合女士优先。德国人在举办宴会的时候通常情况下都需要在两个星期之前就要把请帖发出去了,宴请宾客时,桌子上摆满了各种的酒杯盘子,在刀叉的使用上有个很特别的地方,那就是吃鱼的刀叉是不可以用来吃别的食物的。
5、商务礼仪
德国人对待工作非常的严谨,思考深刻敏锐,拥有很强的时间观念,所以只要是约定的时间的话就必须要及时到达,不管是迟到或者是太早到的话都被看作是不礼貌的行为。
‘柒’ 为什么生日不能提前庆祝
首先,这是因为推迟的生日失去了它自己的意义。只是为了纪念,不是为了庆祝生命的到来,所以这种生日是没有必要的;第二,因为推迟生日不是庆祝生者生日的方式,而是向死者致敬的方式。有时我们可能无法在死者的纪念日祭拜,因此我们需要在一段时间后向死者祭拜。
毕竟,这不是生日的主要日子,所以规模是无法相比的,否则会损害主人的财富,不利于未来财富的发展。此外,提前庆祝生日有时对我们的健康有害,因此,我们应该低调谨慎地庆祝生日,不要招待太多的客人,更不用说举行盛大的宴会了,我们可以找一些最亲密的亲戚和朋友来简单庆祝一下。
每十岁的生日应提前庆祝
因为年龄应该加上一年,古人认为9和0的数据是不吉利的。因此,每九岁时,他们都会庆祝下一年的生日。因此,当你28岁时,你是30岁生日,当你30岁时,你是31岁生日。此外,你会告诉别人你是31岁,而不是30岁。
古人认为60岁左右是人生道路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所以不适合在这个时候举行生日宴会。即使是在生日那天,也必须安静地进行,以防被阎王抓住。另外,古人也觉得,在一个甲子之后,再过七年,就是六十七岁,也是转世。之后的一切就可以正常庆生了。
以上就是过生日提前推后讲究。过生日一般还是当天过最好,仪式感最足,还能收到亲朋好友的祝福,寓意极好,新的一岁也会更好顺遂。要是遇上特殊情况,小编建议还是提前一天过,特别是老人和小孩,忌讳比较多,延后比较不吉利。
‘捌’ 为什么德国人忌讳提前过生日
在德国,忌讳“13”。要是13日碰巧又是个星期五,人们会特别小心谨慎。此外,德国人祝贺生日的习惯也不同于中国人。在中国,友人生日临近,你方便时,送他生日礼物并祝他生日快乐,他一定会为你的关心及热情而感激不尽。但如果这事发生在德国,则只能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这是因为按德国的习俗,生日不得提前祝贺。
‘玖’ 听说不能提前祝别人生日快乐吗不然那人会死
按照西方的传统,生日是不能提前庆贺的,但只要到了那1天哪怕才过0点就可以祝贺了
‘拾’ 德国人有什么习俗
德国人的生活习俗
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习惯,德国虽然是个相对来说比较民主国家,可人们依旧有不少特别的习俗。作为外国人,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有助于与他们更多的交流和接触。
德国是十分尊重女性的国家,男士如果是和一位女士初次见面,若不是女士主动伸出手,男士不要主动和女性握手。在她们看来,这是卤莽和不礼貌的。第一印象会大打折扣。
德国人非常忌讳13这个数字。这和他们信奉基督教有着很大渊源。如果某个月的13日偏巧又是个星期五,那每个人都会过的小心翼翼,聊天办事时也会尽量避开这个数字,和他们接触时,尤为应该注意。
在国内,朋友生日临近时送份礼物并祝生日快乐,友人必定兴高采烈的感谢和笑纳。可这在德国可不行,而且会起到相反的结果,按照这里的习俗,生日不得提前祝贺。
关于迟到的问题无须多说,世界上几乎所有人都讨厌迟到,尤其是德国人。
德国人喜欢聚会,尤其是家庭聚会。如果你组织了一次,你会发现除了迟到的之外,你同样不会看到任何朋友提前敲门。德国人的习惯是提前几分钟就把车停在楼下,在车子里等到时间正好再出来敲门。理由是:若是早去必然回打搅人家的正常准备工作。这是不礼貌的行为。
德国的一些老房子有着巨大的烟囱,所以有一类专门清理烟囱的工人。德国人认为,路上遇到烟囱工人的话一整天都会顺利。若是有烟囱工人擦身而过,并且碰了自己一下,那一定会交好运气。这是因为德国人以前的房子的炉灶,烟道都很简陋,很容易引起火灾,而烟囱工人的工作就会避免这种灾难。这就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吉兆。
探访朋友时不要搞“突然式袭击”,要事先打好招呼,定好时间,准时到达。若非主人许可,不要自行参观,不要随意翻动桌上的书本和物品。若是探病,除了显而易见的外伤或者感冒发烧之类的症状之外,不要询问病情。
尊重他人隐私是非常重要的。年龄,职业,婚姻情况,宗教信仰,政治面貌,个人收入等等等等都是属于个人隐私,不好随便打听。尤其是对女性。在这里,共事多年却对对方一无所知的比比皆是。还有,若是看上别人买的一样东西,就算再喜欢,也不要询问价钱。
德国是个太注重个人隐私的国家,记得有一次,我因为半夜手机铃声太响被邻居报警,六个膀大腰圆的警察敲我的门,说明来意后,非常温和的询问我是否方便让他们进房间看看。离开的时候,其中一个客气的对我说:抱歉,打搅了,请把手机改成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