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本如何应对经济衰退
日本维持经济两个方面因素支撑了日本经济。
一个是日本民众持续减少的储蓄。在1990年之前,日本人对于住宅和子女教育的投资判断,都是建立在永远不会失业,并且薪酬持续增长的预期之上的。
但是,在经济泡沫破灭后,企业员工变成企业债务偿还和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受害者。企业员工在奖金和红利减少甚至完全取消的情况下,需要支付的房贷和教育费用却并没有减少,于是很多人不得不开始动用以前的储蓄来弥补亏空。
例如个人本来打算存1000元,因为收入减少,现在只能存500元。对个人来说,储蓄缩水是件不幸的事情,但是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来说,这样反而使滞留在银行系统的资金减少,从而起到支撑经济的作用。
另一个支撑日本经济的因素是政府的财政政策,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从上图中的政府部分资金盈余曲线,可以看出来,1990年经济泡沫破灭后,政府的财政盈余开始减少,到1992年之后,财政支出已经开始大于财政收入。
这是因为经济危机发生后,日本政府为了缓解流动性危机,及企业加速偿还债务造成的投资低迷,通过发行国债并扩大支出,例如修建桥梁、高速公路等措施,实施财政刺激政策。
通常来说,一旦经济形势如预期的那样稳定下来,就意味着政府的财政政策开始凑效,但是到这种刺激效果开始消退时,经济颓势必然会再次出现。
为什么财政政策只能产生暂时性的效果呢?
因为在六大城市商业不动产价格暴跌87%,1500万亿日元国民财富灰飞烟灭的形势下,没有哪一家企业能够在一两年内修复遭受重创的资产负债表。
对于一个正常的企业,这样的修复过程至少需要5年的时间,而对于那些不幸在泡沫高峰期购买了不动产的企业,则可能需要20年。
在这个过程中,只要企业有现金收入,就会继续偿还债务,而只要这个过程不结束,他们就始终不会从个人储蓄部分借贷,最终迫使政府年复一年地利用财政政策来弥补缺口。
这样就出现了上图中的情形,政府的财政赤字急速膨胀,导致了规模庞大的国债。但是正是这些支出,才使得日本在国民财富丧失殆尽之际,依然能够维持高于经济泡沫时期的国内生产总值。
如果日本政府当时不以此代价去刺激经济,那么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乐观估计也会跌去一小半。例如美国大萧条期间,资产价格暴跌摧毁了与1929年美国全年国民生产总值相当的国民财富之后,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下降了46%,直到后来罗斯福上台,实行“罗斯福新政”之后,美国才慢慢从萧条中走出来。
正是日本政府实施的财政政策,使日本避免了从经济衰退走向萧条,也支撑了日本经济,一步步走出经济衰退。
另外,1997年日本政府颁布的存款全额担保政策,也有助于化解危机。因为如果一家银行出现问题,就会引发公众对于所有金融机构的担忧,进而导致大规模的挤兑风潮。
所以,在1997年之后,银行问题一旦出现,日本政府就宣布所有存款都将受到保障,这一举措成功地阻止了局势的进一步恶化,化解了一场规模更大、有可能导致1/3日本银行倒闭、数百万亿日元经济损失的危机。
日本政府虽然拥有庞大规模的国债,但是支撑着国民生产总值始终平稳运行,给企业缓解资产负债表衰退预留了时间和空间,也避免了日本民众大面积失业及收入大幅减少,真正的做到了藏富于民,是日本大衰退中真正的英雄。
2. 二战后期,德国和日本为什么越来越不行了
万恶的军国主义是没有出路的。失去了民心呗!